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详解

网站义工杨学长

  
绝勿问
编号:0413D
篇:谨
原句: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字句解释

拼音读音

注解

溯源

故事

汇编

说文解字

学习分享

绝勿问:绝对不要过问。
绝:一定,肯定,绝对,断绝。
勿:不,不要。
问:过问,询问。


播放 普通话
排序:1
作者:网站义工杨学长
课程/书名:
课程编号:
出版社:
  《弟子规·谨》中讲“斗闹场,绝勿近。”“斗(鬥)”《说文》中“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门之形。”争斗之意。“闹(鬧)”不静也,嘈杂、喧闹之意。“场(場)”本义为场所。《说文》“绝,断丝也。”本义为把丝弄断,这里用在“勿”否定词前作绝对解。《说文》“近,附也。”本义是走近、接近。争斗喧闹的场所,绝对不要接近。

  教育慎于始,从小要引导孩子不去那些容易引起争斗的地方,打架斗殴容易被伤害到,而且因为孩子身心尚幼,鉴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有限,对别人的诱惑难以抗拒,容易被人所利用 ,也容易染污心灵,故此,这里用到“绝”,没有商量的余地,绝对不能进入,远离这些是非之地。《论语·颜渊》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保护孩子不被染污,护住身心的健康。

  《童蒙须知》又称《训学斋规》,为南宋学者、理学家朱熹所著的启蒙读物,“杂细事宜第五”有“凡喧哄争斗之处,不可近。无益之事,不可为。”与《弟子规》的“斗闹场,绝勿近”相应。都是讲容易发生争斗的场所不要接近。当孩子从小养成是非判断能力,能降低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自然也能感得益友来到身边。

  “斗闹场,绝勿近。”“场”是场所,随着科技的发展,“斗闹场”是无处不在,这是我们所要警觉的,我们要善用科技带来的便利,而不要成为科技的奴隶,只有护住身心的健康,才能更好的生活、工作与学习。


排序:2
作者:网站义工杨学长
课程/书名:
课程编号:
出版社:
  《弟子规·谨》中讲“邪僻事,绝勿问。”“邪”是不正当、邪恶。“僻”为邪僻。邪僻为不合正道、乖謬不正之意。《说文》“绝,断丝也。”本义为把丝弄断,这里用在“勿”否定词前作绝对解。《说文》“问,讯也。”本义为询问、过问。对那些不正当的事情,绝对不要去打听 、过问。

  “邪僻事,绝勿问”是保护内心的清净,不受到外界不善信息的染污,对不正当的事情一定要断绝,做到不听不闻、不好奇追问。孩子的身心处于发育阶段,一定要减少不良信息对心灵的污染。比如暴力、色情等方面的书籍、视频等,这是提醒家长要有高度的警觉性,要注意引导,对孩子阅读的书籍,家长要先把关,最好是先行阅读,确认内容健康才给孩子阅读,让孩子懂得哪些书是可以阅读的,哪些是绝对不能看的,从小懂得掌握准则,与人相处时就懂得分寸,不会乱看影响身心健康的读本,也不会去参与这方面的谈论,所以家长要有高度的警觉性,《论语·述而》曰 “子不语怪力乱神。”践行这句“邪僻事,绝勿问”提升孩子远离染污的能力,护住身心的健康。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为我们的学习与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我们要善于使用,当然,网络上也有不良的信息,比如我们在搜索资料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善的信息,要引导孩子不主动去点击浏览,对那些主动弹出来的不良信息,绝对要即时关闭,不要好奇去点击与阅读,从而避免受到污染。

  世间的事情并非每一件都值得去亲身经历,有些事情可能一次就足以身败名裂,有些可能一次就染上无法自拔,不要让为时已晚的遗憾发生,就要懂得管住自己、珍惜自己。“邪僻事,绝勿问”不止是孩子要养成的习惯,成年人也当如此, 能够提升自控能力,护住身心不受伤害,拥有健康的身心,也是践行孝道,让自己更好的学习、生活与工作。


排序:2
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排序:3
出自:《童蒙须知·杂细事宜第五》
凡喧哄争斗之处,不可近。无益之事,不可为。

排序:5
出自:《增广贤文·下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排序:1
【尺璧寸阴】

早在古时候,人们就知道时间的珍贵。东晋有一位名将叫陶侃,在军队中任职四十一年,功勋卓著。他忠于职守,办事勤勉,提倡珍惜每一寸光阴,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常常严格要求下属。陶侃任长沙郡公时,手下有些人因谈笑玩乐误了公事,他知道后非常生气,下令将这些人喝酒的器皿和玩乐的工具搜出来,扔进了长江中,并教育他们说:“圣人把每一寸光阴看得比一尺大的玉璧还贵重,你们怎么能这样浪费时间呢?”从此以后,他的手下再也不敢荒嬉作乐浪费时光了。

排序:2
【管宁割席】

管宁是三国时期人,他从小做事就认真专注,从不分心。有一次,管宁和朋友华歆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管宁十分认真,专心致志地阅读,可是华歆却不那么专注。忽然门外的大街上人声嘈杂,议论纷纷,说是一个有名的大官经过这里。华歆再也坐不住了,心想:出去看看也许可以交一个朋友。于是放下书本看热闹去了。管宁对这种三心二意不认真读书的态度很生气,于是拿出刀子,割断了坐在身下的席子,表示自己绝不和华歆一样,要和这种人绝交。

古人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现在的家长一定要有敏感度,不能什么地方都让孩子去。有一个大酒店的老板,他的孩子4岁读幼儿园,有一天,幼儿园的很多老师都来到他父亲的酒店。父亲一问才知道,这4岁孩子打电话邀请这些老师到酒店来吃饭,居然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是他父母的意思。他的父亲很惊讶,4岁孩子学的都是社会上的行为。后来父亲把他从海口转到北京某个幼儿园去了。

还有的家长抱着2岁多的孩子到洗浴中心听低俗的歌曲,带着孩子到舞厅、酒吧、麻将馆等地方。也许这些父母生活都比较富裕,但是不要因为自己有财富、地位而将孩子幼小的心灵染污了,这些地方家长都应该少去或者不去,更不应该让孩子去,因为“先入为主”,教育小孩要多多用心。对于身心没有帮助的环境不可进去,同时也不要交德性不好的朋友,而且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再用德性去感化周围的人,自己首先应该做到五勿:1.勿交无益身心之友;2.勿入无益身心之境;3.勿展无益身心之心;4.勿言无益身心之语;5.勿做无益身心之事。所以我们的言语行为和所接触的环境书籍,都应该不要造成自己内心的污染,防止污染相当重要。寺庙一入门是“四大天王”,他们都是表法的,“北方多闻天王”手里拿着伞,用伞挡住外来一切污染。就是告诫我们一定要防止污染,成人要有警觉性,对自己的小孩要保护好,每个父母应该是孩子的一把大伞,能够遮挡住一切的风风雨雨,使孩子不受污染,等到他德行的根基扎稳,再接触这复杂的社会,你才能放心。因为他已经能分辨是非、好坏、善恶了。

我们要了解,一杯清水滴了一滴墨进去,可能几秒钟就扩散开了,但是我们要想把这一滴墨汁从这杯水里提炼出来,需要多少时间?是这几秒钟的几十倍,几百倍不止,甚至根本做不到像滴墨前的水一样洁净。古人说:“宁可终年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所以污染的破坏力是非常大的,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要广结善缘,让这些亲朋好友,都是懂得教育的,要互相联系,互相帮忙,也可以达到“易子而教”的效力。可能家长自己跟孩子讲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听多了就有些不耐烦,但是这些道理要是从你的好朋友的口中出来,你的小孩会认为,噢!连陈叔叔、李阿姨都这么说,那我父母讲的话应该有道理,所以这些亲朋好友可能在“临门一脚”都可以帮助我们。因此经营好的环境,就可以有潜移默化的力量,孩子就会茁壮成长!

暂没数据

绝,断丝也。
勿,州里所建旗。
问,讯也。

暂没数据

 



取消

付款码

付款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赞赏护持持续继承弟子规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