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句解释
拼音读音
注解
溯源
故事
汇编
说文解字
学习分享
人多畏:人们都会敬畏他。
人:人,别人,他人。
多:多数,大都。
畏:敬畏。
排序:1
作者:
课程/书名:
课程编号:
出版社:
《弟子规》讲“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真正有仁德的人,人们都会敬畏他,说话不会避忌,脸色也不会谄媚。
《说文》“果,木实也。”本义是果子,果实。引申为果真。《说文》“仁,亲也。”本义是博爱,仁爱,人与人互相亲爱。仁德之意。《说文》“者,别事词也。相当于“这”,这里指代人,为这样的人。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本义为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引申为人们,他人。《说文》“ 多,重也。”本义是多,数量大。《说文》“畏,恶也。”可畏也,因可怕而厌恶、害怕。《广雅·释诂二》“畏,惧也。”《广雅·释诂四》“畏,恐也。”本义是害怕。引申为敬畏,敬佩。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本义是说,说话。引申为说话,谈论,言辞。不,表否定,没有。《说文》“讳,誋也。”讳(諱)本义是避忌,隐讳。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说文》“色,颜气也。”本义是脸色。《说文》“不,鸟飞上翔不下來也。”不,表否定,没有。《说文》“媚,说也。”引申为谄媚,讨好。
人们喜欢与有德行的人交往,这与对方钱财、权势没关系,因为自己是被对方的德行所折服,仁者的言辞直言不讳,不会虚情假意、曲意奉承与谄媚巴结,所以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内心充满喜悦。
《论语·子张》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与君子交往感觉是温和的,言语是刚正不阿的。这也是为什么要亲近仁者的原因,因为仁者能讲真话,能直言不讳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仁者能从不同角度、层次来点明不足之处,并且也会告诉我们修正的方法。因为有时候,即使要改过,但是又不知过在哪里,即使知道了,又没有智慧来修正,所以学习进步有限,故此能得到仁者的指点,能 提升自己的品行。
“色不媚”是不讨好,比如对上司也好,对属下也好,都应该说真话,而不是为了讨好上司而满脸堆笑,奉承巴结,表现得恭恭敬敬,而上司刚离开,即刻以冰冷、轻蔑的态度对待下属,这种态度并不一定会获得领导的认可、提携,因为有智慧的领导哪会看不清真与假。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这也是告诉我们,与人相处,不是“势服人”,不是用自己的权势来迫使人家服从,人家即使接受,但是内心可能是不服的,所谓“理服人,方无言。”能让人家敬畏,必定是品行受到他人的肯定, 就从说话公正无私、不故意讨好人开始。
排序:1
出自:《论语·子路》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排序:4
出自:《论语·雍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排序:7
出自:《论语·学而》
巧言令色,鲜矣仁!
排序:8
出自:《论语·季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排序:1
【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叫子罕的官员,他品德高尚,为政清廉,从不接受别人的礼物,在百姓中很有威望。有一次,一个宋国人怀藏宝玉,兴冲冲地找到子罕说:“小人专程来给大人献宝,请大人收下。”子罕接过宝玉看了看说:“你还是拿走吧,我不能收。”献宝人以为子罕不识货,子罕却笑着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假如我收了你给我的玉,我们两人岂不都失去了各自的宝?”献宝人听后感到十分震撼和惭愧。子罕以不贪为宝,其高尚的品德,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排序:2
【名垂千古】
明朝的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铁面无私,明察秋毫,人称“海青天”。明朝晚年宦官当政,那时候社会很乱,但是只要海瑞到的地方,人民都在排队迎接他,因为只要海瑞一来,贪官污吏就自己卷着铺盖跑了。念念存心为人民的好官,可以感动多少百姓。
嘉靖①皇帝在位时,信任奸相严嵩②,二十多年都不上朝处理朝政,一心只顾修仙求道,置国家大事于不顾,导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海瑞非常着急,他准备了一口棺材,冒死给皇帝上书,皇帝看后很生气,说:“快去把他抓起来,别让他跑了!”有人告诉他:“他以死上书,肯定不会跑。”海瑞于是被判了死刑。后来幸亏皇帝死了,海瑞才保住了性命。
海瑞去世时,南京万人空巷,老百姓自己披上孝衣,送海瑞的棺木离去。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只要把圣贤的教诲实践出来,绝对会让人感动,甚至能够唤醒每个人好善好德之心。
参观海瑞墓时,看到一张海瑞家门的画面,门前悬着两行字是范仲淹的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就是说,在朝廷当官的时候,念念想着怎样让人民的生活更好,让人民的福利更多。如果到比较偏僻的地方工作,也要念念想着怎样做才能对国君、国家有好处。范仲淹这一份真心感动了几百年后明朝的海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所以真诚之心是超越时空的。
《礼记·礼运》篇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就是说,大道通达于天下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人们不只是爱自己的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孩子,要使社会上的老人安享天年,壮年人能贡献自己的才力,年幼的人可以得到抚育成长,鳏寡孤独和残废、有病的人都能得到供养。海瑞和范仲淹都拥有一颗关爱天下人的心,可与天地日月争辉。
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他们的精神生命是无限延续的。所以,如果有更多的孩子接受圣贤教诲做出来给人们看,社会上许多错误观念就能逐渐被扭转过来,将会呈现出一个优美和谐的社会环境。
【注释】①嘉靖:jiā jìng。②嵩:sōng。
排序:3
晏子的车夫
晏子做齐国宰相时,一次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他丈夫替宰相驾车,头上遮着大伞,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洋洋得意。不久回到家里,妻子就要求离婚,车夫问她离婚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过六尺,却做了齐的宰相,名声在各国显扬,我看他外出,志向思想都非常深沉,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态度。现在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做人家的车夫,看你的神态,却自以为挺满足,因此我要求和你离婚。”从此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也如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排序:4
晏子与越石父
春秋时期,齐相晏婴出使晋国,路过中牟地方,看见一个人头戴破帽子,反穿皮袄,身背饲草,正坐在路边休息。
晏婴问了他几句话,知道他叫越石父,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便把拉车的马解下来,用这匹马把越石父赎买下来,并与他一起坐车回国。回到相府,晏子没跟越石父告辞就进了自己的房门。越石父很生气,要求与晏婴断绝关系。晏婴派人对越石父说:“我不曾与你结一交一,谈和绝一交一?你当了三年一奴一仆,我今天看见了才把你赎买回来,我对待你还 算可以吧?你怎么可以恩将仇报,说什么绝一交一?”
越石父回答说:“我听说,士人在不是知己的人面前蒙受委屈,在知己面前扬眉吐气,所以君子不因为自己对人有功就轻薄人。我曾做了别人三年一奴一仆,那些人不是我的知己,现在你赎出了我,我把你当成知己。先前您坐车,不同我打招呼,我以为是你一时疏忽。现在您又不向我告辞就直接入屋门,这与把我看做一奴一仆是一样的。你不能对我以礼相待,我还 不如去做别人的一奴一仆。”
晏子听了越石父的回话,走出来,请求和越石父见礼。晏子说:“以前我只看到了客人的外表,现在理解了客人的内心。我听人说过,考察他人行为的人不助长人家的过失,体察他人实情的人不讥笑人家的言辞。我可以向您道歉,您能不抛弃我吗?我诚心改正错误的行为。”晏子命令人把厅堂打扫干净,用酒席盛情款待越石父。
越石父说:“我听说过,,最高的尊敬不讲究形式,用尊敬的礼节款待人不会遭到拒绝。先生以礼待我,我实在不敢当。”
后来,晏子把越石父奉为上宾。
暂没数据
暂没数据
暂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