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新闻
 
 

《弟子规》,您家孩子读了吗?
诵读经典让好品质内化为孩子的好习惯

劳动午报 余翠平

 

  为试点校小学生收获了什么

    故事一
    自从诵读《弟子规》后,金台小学二年级的莉莉有了很多变化,以前房间的东西都是随用随放,自从学了“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现在莉莉的小房间慢慢变得很整洁了,衣服,书籍都归并得井井有条; 莉莉是个特别挑食的女孩,喜欢吃的就多吃,不喜欢的连动也不动,熟读“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后,莉莉告诉记者,她不再那么挑食了,更喜欢跟同学们比学习了。

    故事二
    宝华里小学四年级宣宣是个聪明的孩子,因为贪玩,成绩在班里一直是中等,最近父母发现宣宣学习上有不懂的,特别爱问问题了。跟宣宣的班主任交流后,班主任说宣宣这段时间在课堂上很认真听讲,并积极发言,成绩也提高了。事后,宣宣告诉妈妈,“《弟子规》上讲‘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我觉得以前没做到,现在就尝试着做了,感觉自己多问学到的东西也越多,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我还要考第一名呢。 ”宣宣的妈妈听了别提多高兴了。

    经过诵读学习后,纷纷从各试点校老师、家长、学生处得到了反馈,家长认为好处有三:一是提高了孩子的记忆能力,二是让孩子学到了很多优良的品德,三是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有了依据,原来很深奥的道理用书中简单的三个字就表达清楚了。


    专家:开设国学课十分必要

    开设《弟子规》,教育界相关专家认为十分必要。专家说,家长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成绩,但很少有人去反省导致不同学习结果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其实孩子之间智力差距是有限的,差距最大的是思维品质、学习品质等。对于小学生而言,品质的塑造更胜于知识的灌输。而品质的培养是一种长期内化的过程,需要从小抓起,通过诵读经典可以让很多优良品质内化为孩子的习惯。

    举例来说,勤奋刻苦、善于思考、力争上游,都是一种学习品质,而拥有这些品质的孩子学习不会不好。当然,由于时代不同,国学经典也会有一些糟粕,要让小学生对此有所辨别。

    据了解,《〈弟子规〉新解》在这方面就做了不错的努力,据相关人士介绍,《〈弟子规〉新解》在内容中渗入了现代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相关心理学专家认为,中国的独生子女时代容易形成孩子任性、自私缺乏同情心,不知道孝顺父母,不尊重父母辛勤劳动,缺乏诚信,自负与自卑同在等不好的品质。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其倡导的谦让、孝敬、勤勉、礼貌、诚实、互爱等品德对孩子有着很强的治疗性和塑造性。

    链接

    《弟子规》为清代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对儿童言语行动提出要求,教以应该怎样待人处世。《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

 
劳动午报社http://www.ldwb.com.cn/template/23/file.jsp?cid=21&aid=97046

感恩老师的分享!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