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新闻
 
 

《弟子规》:蒙学经典

《人民政协报》 (2021年11月15日 第10版)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 王杰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关于该文的作者,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由贾存仁修订、更名而成。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弟子规》的作者就是乾隆年间的贾存仁。在这里,我们取前一种观点,即作者为李毓秀说。

   李毓秀(1647年—1729年),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祖籍辽宁铁岭,出生于山东潍县李家营村。青年时,他离开老家去了山西,教书、育人、治学、报国,直至去世也再未回过山东老家。

   《弟子规》作为一本童蒙养正读物,涉及为人处世之根本,从孝顺之门、自性之途、诚信之则、恭敬之心与爱众之道几个方面引导人们扎下人生之根,被称为“蒙学经典”或“中国人的家训”。

   《弟子规》共分八章,各有主题。第一章《总叙》讲的是教育之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也就是说,《弟子规》是圣人孔子流传下来的教诲。作为子弟,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然后推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以上这些都做好了,如果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读书、多学习。总序是各章中最短的,以后的七章分别论述总序强调的各项原则,循序递进,内容较多,我们结合每章的前几句,来看一看大体的情况。

   第二章《入则孝》讲的是孝敬之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父母交代自己去做的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第三章《出则弟》讲的是兄弟之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孝道就在其中了。

   第四章《谨》讲的是修身之道。“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早上应该早起,晚上不应该过早睡;因为人生易老,所以应该珍惜时光。

   第五章《信》讲的是为人之道。“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怎么可以拿来做人呢。

   第六章《泛爱众》讲的是处世之道。“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凡是人类,皆须相亲相爱;因为同顶一片天,同住大地上。

   第七章《亲仁》讲的是择师之道。“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同样是人,善恶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齐;流于世俗的人众多,仁义博爱的人稀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他直言不讳,不会察色献媚。选择这样的人去亲近,才能提升自身的德行。

   第八章《余力学文》讲的是学习之道。“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不能身体力行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纵有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华而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但是仅仅身体力行,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也会看不到真理。

   这样一部全文1080字、朗朗上口的《弟子规》流传了300多年,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求学和待人接物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曾经是童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传统读物。当今社会,学习并践行《弟子规》,仍然具有强大的时代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的心性品行;同时,它对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风气的净化,也大有裨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弟子规》提高了家风家教的地位

   一个人要从小懂得孝敬父母,友爱弟兄姊妹,学会谨慎对待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懂得与仁爱之人打交道,并以之为榜样,然后还要重视身体力行去弘扬美德,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今天的孩子们仍然需要加强对孝、弟(悌)、谨、信、亲仁这些美德的学习,人们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物质生活、升学知识和就业知识的学习,却降低甚至忽视了其他方面特别是品行操守方面的要求,这样的教育最终是失败的。

   二、《弟子规》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稳定、人民富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大潮面前,也出现了利益至上、诚信缺失,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风、政风、党风。学习《弟子规》有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弟子规》反映了公民道德的内涵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落实“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公民道德建设的落脚点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在《弟子规》中,“长者先,幼者后”“己有能,勿自私”的要求,反映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凡出言,信为先”“凡是人,皆需爱”等内容,反映了诚实守信、服务人民等职业道德的要求;“入则孝、出则悌”“衣贵洁、不贵华”等反映的是尊敬长辈、勤俭持家等家庭美德的要求。可以说,《弟子规》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提倡的在大方向上是完全一致的,可谓一致百虑、殊途同归。

原文 人民政协报 http://dzb.rmzxb.com/rmzxbPaper/pc/con/202111/15/content_15216.html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本站是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感恩!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