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原创】“亲有过,谏使更”谏是本分更是目的

网站义工杨学长

 

“亲有过,谏使更”谏是本分更是目的  

 

   《弟子规·入则孝》教“亲有过,谏使更。”父母有过错,要规劝使他们改变。《说文》“亲,至也。从見,亲声。”亲(親)本义是亲爱。引申为父母,或者单指父亲或母亲。《说文》中“有,不宜有也。”本义是具有,与“无”相对。《说文》“过,度也。”过(過)本义是走过。引申为失误,过失,错误,无意的犯法或作恶行为。《说文》“谏,证也。”谏(諫)本义是直言规劝。引申为纠正。《说文》“使,伶也。”本义是命令,差遣,派人做事。引申为致使,让。《说文》“更,改也。” 本义是改变。引申为改正、变易。
 

  《弟子规》教劝谏是为人子女的本分,明明知道父母有过错,还顺着父母的意思,没有加以阻挡、劝谏,那就是陷父母于不义之中,这不是孝子的所为。

  《孝经》曰“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是说孝子是不会陷父母于不义的,一味的服从并不是真正的孝行。这与《弟子规》的“亲有过,谏使更”是一样的道理,古人并没有说父母的言行一定是正确的,《左传·宣公二年》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也是告诉我们人会有过失,重要的是能改过。故此,为人子女看到父母有过错,切莫无条件的顺从,应该是规劝父母,用心设法协助父母改正过错,这才是真正的孝行。《荀子·子道》曰“父有争子,不行无礼”也是让我们要尽到劝谏之义。

  “亲有过,谏使更”提醒我们,为人子女要尽劝谏的本分,才是尽孝,那么怎么判断父母哪些价值观、哪些行为是有过错的呢?保险的做法还是依照古圣先贤的教诲,依照经典来对照,而不是用自己的“以为”、“觉得”来判断,《弟子规》教“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就是说要通过学习进而明白道理,才不会执着自己的见解,进而有能力、有方法来劝谏父母。

  “亲有过,谏使更”也是提醒为人父母要提升自己的修养,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切莫倚老卖老,以为自己的见识广,懂得比孩子多,对孩子的谏言不理不睬,《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人生是在学习中成长的, 要用谦卑之心态来待人,身边有那么多眼睛一定能看到自己所无法看到的,所以虚心接受,进而修正,这是提升品行最快的,所谓“福在受谏!”

  可见明白道理至为重要,通过读书,通过学习来明白道理,提升个人修养,不止要劝谏他人,更要有方法协助他人改过。

     

注:《弟子规字解》之“亲有过”

  《弟子规字解》之“谏使更”

 

更新:2019.6.12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yssfx180119.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老师讲座
感恩老师!  

 

取消

付款码

付款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 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