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谨》讲“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讲安置衣服。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不要随意安放,以免因此弄脏。
《说文》“置,赦也。”本义为赦罪,释放。引申为搁放,安置,置放。《说文》“冠,弁冕之总名也。”“弁冕(biàn
miǎn”古代男子所带的帽。本义为帽子。《说文》“服,用也。”本义为服从,从事。引申为服饰,衣服。《说文》中“有,不宜有也。”本义是具有,与“无”相对。《说文》“定,安也。”本义是安定、安稳。引申为固定,使安定。《说文》“位,中廷之左右谓之位。”本义位官吏在朝廷上站立的位置。引申为位置,所在的地方。
《说文》“勿,州里所建旗。”表劝阻和禁止,引申为不要,不可以,禁止。《说文》“亂,治也”乱(亂)本义为理丝。引申为混乱,随意。《说文》“顿,下首也。”顿(頓)本义为叩头,磕头。引申为安置,处理。《说文》“致,送诣也。”本义是送到。引申为导致,招来。《说文》“污,秽也。”本义是停积不流的水。引申为污秽,肮脏。《说文》“秽,芜也。从草,岁声。字亦作秽。”秽(穢)本义是荒废,长满野草。表示肮脏,污秽。
朱熹夫子所著的启蒙读物《童蒙须知》中有“凡脱衣服,必齐整折叠箱箧中。勿散乱顿放,则不为尘埃杂秽所污。仍易于寻取,不致散失。”与《弟子规》中的“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相应,都是引导从小就要养成安置衣服的好习惯。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教我们要爱惜衣服,衣服让我们能够保暖遮羞,让我们穿着得体大方来工作、生活。所以放置要有定位,这是对衣服恭敬心的体现。这些衣服是由多道工序生产而成,再通过多次流通才到我们手中,中间有许多人付出了劳动,故此对衣物安放有定位,也是对劳动者的尊敬。
我们对衣物的爱惜,能够延长衣物的使用年限,这是勤俭节约的落实,唐代诗人李商隐先生所写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就是提醒我们,无论是国家还是家庭的兴盛,勤俭是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在我们物质丰富时代,
更应提醒自己,不忘勤俭节约,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从珍惜衣物开始,
勤俭不是空话,通过每天对衣物放置的动作就能践行。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也是教我们管理衣物的方法,从小养成“有定位”的态度对人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有定位”是对使用过的物品要及时放回原先的位置,对清洗、晾干之后的衣物要折叠整齐,依照类别分别安放在固定的位置,让我们下次需要使用时,能快速方便的获得,这个习惯让我们的思路清晰,
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提升做事效率,所以不要小看“置冠服,有定位”,这可是基础管理学,利益我们的终生。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中只是讲对帽子和衣服的安置要有定位,我们学习一定要懂得举一反三,这样才是学活了,千万不要学死在字面字面之上,通过对“冠服”的定位习惯养成,要扩展到“一切物,有定位”,凡取用任何物品,用完之后都应放回原处,这叫“动物归原”,物归原处,这种习惯一生受用不尽。
注:《弟子规字解》之“置冠服”
《弟子规字解》之“有定位”
《弟子规字解》之“勿乱顿”
《弟子规字解》之“致污秽”
更新:2019.9.23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yssfx180305.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