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总叙》讲“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博爱一切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有多余的能力,就要学习知识学问。
泛(汎)在《说文》中“汎,浮貌。”本义是漂浮。引申为广泛、普遍。爱(愛)本义作“行惠”解,加惠于人之意,怀福人之心,有利人之行。引申为有爱、仁爱。泛爱为博爱之意。众(衆)在《说文》中“衆,多也。”本义是众人。引申为许多人、众多的。
《说文》“而,颊毛也。”这里作连词,表承接。亲(親),《说文》“亲,至也。从見,亲声。”本义是亲爱。《广雅》“亲,近也。”引申为亲近。《说文》“仁,亲也。”本义是博爱,仁爱,人与人互相亲爱。仁德之意。
《说文》中“有,不宜有也。”本义是具有,与“无”相对。《说文》“余,饶也。”余(餘)本义是饱足。引申为宽裕、多余。《说文》“力,筋也。像人筋之形。”本义是体力、力气。引申为努力、尽力。
《说文》“则,等画物也。”则(則)本义是准则、法则。引申为就、那么。学(學)本义是学习,效法。《广雅》“学,识也。”《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作文化、知识解。
《弟子规·总叙》依据《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将之作为本书的总纲要,编撰为“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涵盖了生活、工作、学习中七桩事“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强调以“孝”与“弟”为重中之重,然后才是“谨、信、爱众、亲仁、学文。”
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基础上,落实“泛爱众”,这是人际关系学,培养博爱的心,懂得去爱身边的有缘人,乃至一切
人。《孟子·离娄章句下》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是处世待人的指导,首要在于懂得付出、懂得爱人,感谢一切人对自己的关爱。《孟子·梁惠王上》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平等
来爱护一切的人。
“而亲仁”是亲近有仁德的人,耳熏目染,能够提升品行、增长智慧,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就是这个道理。除了亲近仁者之外,圣贤留下的经典也是“仁”,如《论语》、《孟子》等,我们读诵经典,践行经典,做圣人、贤人的私淑弟子,
也是亲仁,如孟老夫子以孔老夫子为老师,一心一意依照孔老夫子的教诲
来修学,最终有成而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有余力,则学文”讲教育孩子的次序是“孝、弟、谨、信、爱众、亲仁”,这是基本的道德修养,在这个基础之上,有空余的时间与精力,就要努力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学问,在童蒙阶段导正孩子人生的方向。朱熹夫子《论语集注》中引用洪氏(洪兴祖夫子)曰:“未有余力而学文,则文灭其质;有余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朱夫子自己也讲“愚谓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是告诉我们
知识、学问是建立在道德修养的基础之上,“学文”与“力行”缺一不可,是提升品德修养的关键。
注:《弟子规字解》之“泛爱众”
《弟子规字解》之“而亲仁”
《弟子规字解》之“有余力”
《弟子规字解》之“则学文”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yssfx180816.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