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讲“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真正有仁德的人,人们都会敬畏他,说话不会避忌,脸色也不会谄媚。
《说文》“果,木实也。”本义是果子,果实。引申为果真。《说文》“仁,亲也。”本义是博爱,仁爱,人与人互相亲爱。仁德之意。《说文》“者,别事词也。相当于“这”,这里指代人,为这样的人。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本义为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引申为人们,他人。《说文》“
多,重也。”本义是多,数量大。《说文》“畏,恶也。”可畏也,因可怕而厌恶、害怕。《广雅·释诂二》“畏,惧也。”《广雅·释诂四》“畏,恐也。”本义是害怕。引申为敬畏,敬佩。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本义是说,说话。引申为说话,谈论,言辞。不,表否定,没有。《说文》“讳,誋也。”讳(諱)本义是避忌,隐讳。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说文》“色,颜气也。”本义是脸色。《说文》“不,鸟飞上翔不下來也。”不,表否定,没有。《说文》“媚,说也。”引申为谄媚,讨好。
人们喜欢与有德行的人交往,这与对方钱财、权势没关系,因为自己是被对方的德行所折服,仁者的言辞直言不讳,不会虚情假意、曲意奉承与谄媚巴结,所以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内心充满喜悦。
《论语·子张》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与君子交往感觉是温和的,言语是刚正不阿的。这也是为什么要亲近仁者的原因,因为仁者能讲真话,能直言不讳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仁者能从不同角度、层次来点明不足之处,并且也会告诉我们修正的方法。因为有时候,即使要改过,但是又不知过在哪里,即使知道了,又没有智慧来修正,所以学习进步有限,故此能得到仁者的指点,能
提升自己的品行。
“色不媚”是不讨好,比如对上司也好,对属下也好,都应该说真话,而不是为了讨好上司而满脸堆笑,奉承巴结,表现得恭恭敬敬,而上司刚离开,即刻以冰冷、轻蔑的态度对待下属,这种态度并不一定会获得领导的认可、提携,因为有智慧的领导哪会看不清真与假。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这也是告诉我们,与人相处,不是“势服人”,不是用自己的权势来迫使人家服从,人家即使接受,但是内心可能是不服的,所谓“理服人,方无言。”能让人家敬畏,必定是品行受到他人的肯定,
就从说话公正无私、不故意讨好人开始。
更新:2019/11/11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yssfx181224xj.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