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白话解说》为民国时期王克己先生所注解,王先生在学校任教期间,利用课余时间,教授学生《弟子规》,作为德育课的辅助,王先生采用浅显的文字来注解,学生易读易做,从小扎下德行的基础,对学生的品行有着非常大的益处!
文中“注”与“解”摘录于原书
。“解读”为学习分享。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注:取是向人要求东西,与是给人东西,分晓是明白的意思。
解:凡是向人要求东西,或是给人东西,总是要清楚明白,但是给人东西,应该多些,向人要求东西,应该少点才好。
以上恭摘自原书。以下解读为学习分享。
解读:“凡取与,贵分晓”中的“取”是得到、获得,是人家给予或者是主动索取,如同学送的一支笔,或者请求老师让自己
做某事。“与”是给予,如赠送同学橡皮擦。“凡取与,贵分晓”重在“分晓”两字,就是要清楚明白,包含是否符合道义
。如未经老师同意,私自将班里的粉笔拿回家自用,这种不问自取的行为视为偷,是不
能做的。又或者同学答应给自己一些好处,让自己考试的时候帮助传递答案,假若接受,各自都违反考试规定,自己所得也是不义之物,都是不可取的。
“与宜多,取宜少”是教多些付出。引导孩子尽自己的能力来服务他人
。如在校中,可以当老师的小帮手,尽心为老师与同学服务,如收发作业
、擦黑板等等。在家中,可以引导孩子主动为长辈夹菜,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拖地等等,让孩子懂得
要付出。对孩子这些行为,家长应当及时给予赞赏,肯定孩子的孝心善行,孩子
会懂得不应一味向父母索取。
学生时期是世界观形成重要阶段,父母与老师要齐心配合,让孩子从小懂得取与一定要分晓,要符合道义,对不义之财物一定要勇于拒绝,不让自己与对方都陷于不义。还要引导孩子多给予,如多与人分享物品,多做一些有益他人的事情,
能扩展孩子的心量,这些是做人的优良品质。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yssfxdzgbhjs53.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