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义文明——礼制》为清华大学彭林老师讲授。彭林老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献与学术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核心是对《周礼》、《仪礼》、《礼记》的研究。《中国古代礼义文明——礼制》之《弟子规》课程对象为大学生,彭老师一开始就说“要补课”,补学《弟子规》,不止是学生要补课,更是所有人都要补学,补学早就该学的课程。
本课将分次分享心得。心得为学习彭林老师讲授《弟子规》之后个人的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彭老师讲“我们小时候老人都讲,站的时候不要站在门槛上”,这就是《弟子规》所讲的“勿践阈”,“阈”是门槛,指的是门框下端的横木,也有石头的门槛。这种传统一直沿用至今,入户大门大都保留门槛,只不过没有古时那么高。即使如此,“勿践阈”如今也是能够践行的,特别是在公众场所,不要长时间在大门下滞留,以免影响他人的进出。比如站在教室大门处玩手机、聊天,会
影响老师、同学的通行,给他人造成不便,甚至因为有些走得快,还容易发生碰撞事件,为了大家的方便与安全,尽量不站在大门处,这也是践行“勿践阈”。
“勿跛倚”讲不要单脚站着,不要靠着站,所谓“站有站相”,这些老规矩依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们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或向老师提问时,尽量保持身体的笔直,不要倚靠在桌子上,
身体靠墙或桌子站立,这种自由散漫的动作,是失礼的行为。古人讲“站如松”,要如同松树一样挺拔,至少不许弯腰驼背,让自己较为精神与自信,而且良好的站姿对身体的健康也有好处。
彭老师讲“你把脚叉开来跟人家对坐,这是不礼貌”,就是《弟子规》所讲的“勿箕踞”,坐时两腿不要伸得太开,像个簸箕似得,这是不雅的行为,留给别人“没家教”的印象。除此之外,还可能为别人添加麻烦,比如在学校饭堂吃饭“箕踞”的动作,可能会碰到旁边的同学,发生不必要的误会,也有可能障碍他人的通行,所以当“坐有坐姿。”
彭老师接着讲“勿摇髀,就是不要抖大腿。”在教室中,有些同学不自觉地抖脚,可能会发出一些声音影响到周围同学,那些连在一起的椅子,也会受到摇髀震动的影响,
会感受到椅子在震动,分散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影响上课,坐在同一张桌子,他人也会感受到“地震”了,公众场所,确实是要多些为人着想为好。做新时代文明大学生,就从注重个人行为开始,从践行“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些生活细节开始。
附:视频网址
学习强国网视频(免费观看)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726775061441924765
学堂在线
https://www.xuetangx.com
输入“中国古代礼义文明——礼制”搜索,登陆网站观看(有免费学习与认证学习两种方式)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yssfxpljsdzg35.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