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弟子规》信之戒妄语: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周泳杉老师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这个告诉我们,说话不在多,话不在多,在什么?在于利益听话的人,在利益交谈的对方,在利益他,不在多。再来下面,“惟其是,勿佞巧”,告诉我们什么呢?要就事论事,不在说话多么的动听,多么的美妙,不在这里,换句话说,就是真诚,不是耍嘴皮子,不是讲求言语的美丽、言辞的丰富,不是这个,不是的。所以这里上面写“戒绮语”,这个绮是什么?其实这个绮,我们知道这个布,比较贵重的布它绣的这个花边都很漂亮,那个花边就是这个绮,这个绮就是花边,就是那个很好的布料的花边。所以绮语就是指的花言巧语,就是我们孔老夫子说的巧言,巧言利口,指的就是这个,把话说得天花乱坠。那问题来了,话说得天花乱坠好不好?不一定,为什么?其实如果这个人他是讲利益众生的言语,那绮语也没有关系。可是往往讲绮语的人不是这个存心,佞巧的人不是这个存心,他是什么存心?他是采取欺骗或者是蒙蔽,或者是要操控别人的这个动机,都有这些动机存在,想要骗取别人的称赞还有名利,都有这些动机。换句话说,我们学这一句话一定还是要从根本里面去学,再问我们自己,有没有欺骗别人的动机,从这里学。如果我们是一片真诚,那么还要注重我们的什么?修辞,为什么?希望别人在听我们这一片真诚之语的时候也能够不要产生误解,这就不是绮语了。所以这一条很重要。但是我们现在社会上很容易犯这一条,怎么说?我们打开电视,很多综艺节目就犯了这一条,这个我们要远离。

    “话说多,不如少”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一个人寡言很重要。《易经》里面告诉我们,“吉人之辞寡”,吉人,就是那个吉祥的吉,这个人很吉祥,什么意思?这个人事业成功、家庭美满、身体健康,这个人吉祥。吉祥的人他的特征是什么?寡言,吉人之辞寡,他的词汇、他的言语很少。“躁人之辞多”,浮躁的人他表现出来的就是什么?言语很多,一刻都静不下来,东家长、西家短。我们从他的言语当中就观察到他内心的状态是什么状态?浮躁不安,像炽盛的猛火一样烧个不停,这个从他的言语就看出来。所以古人也说到,他说“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水到了平地的时候它就不流动,水会流动一定是这个地不平。换句话说,人为什么会想讲话?心不平,不平则鸣。可是心不平,末学告诉大家,对自己伤害很大。中国人的学问修养,修养什么?心平气和,修养这个,这是中国的学问,我们要牢牢的记住这个核心。《中庸》里面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个是修行的纲领。换句话说,七情,一般人放纵七情是走迷惑颠倒的路线,修道人他七情要把它做什么?做调和。中节,什么叫做中节?就是七情五欲发出来的时候不过度,最好不发,但是要发要能够知道中节,中什么节?礼节,中礼节,节度,有节度。修养到了某一个阶段的时候,展现出来的就是心平气和,那就是“话说多,不如少”。

 
恭摘自周泳杉老师弟子规讲座(编号55-026-0009) 2010/5/31 
感恩老师!  
 
摘要:周泳杉老师主讲弟子规 信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