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这一条是修养道德的方法的总原则。换句话说,修养道德从哪里入手?从“不见世间过”入手。为什么这个人不见世间过?因为他见自己过;换句话说,为什么这个人见别人的过失?因为他不见自己过。中间有没有侥幸的?有没有中间的?没有。有没有既见别人过又见自己过的?没有。见别人过的时候,自己必然是傲慢的,傲慢才能见世间过,自己谦卑怎么会见世间过!谦卑是自卑而尊人,对方都是圣人、都是贤人,只有我一个人是凡人。见一切人都是圣贤,唯我自己是一个凡人,那他怎么会去见世间过?他怎么会去东家长、西家短?
所以圣人告诉我们,“工于论人者,察己必疏”。这个“必”字重要,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如果评论别人评论得非常的,我们现在讲说一针见血,假如说这个人的评论十分的精辟,那个“工”,我们绘画有一种画叫工笔画,工笔画就是画得很仔细;评论人评论到骨髓里面去了,很透彻,这个人好不好?不好,为什么?察己必疏,他观察自己的能力必然是不够的,必然是稀疏的、不够的。那我们就起高度的警觉了,我们要不要走这样的路?我们不要走这样的路。所以修养道德的总原则,这两条就非常的清楚,“见人善,即思齐”,“但当法贤”,“但”就是唯一的,唯一的态度就是看到别人好的我就学,我一定学;“纵去远,以渐跻”,“跻”就是程度,渐渐的我就会赶上他那个程度。再来,“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见到过失了,谁的过失?我的过失,“唯一自反”。末学告诉大家,这两条只要守住,一生圆满道德。信道修德,修方的总原则,李毓秀夫子说出来了。一切英雄所见大略相同,差不多,西方的圣人讲的,跟东方的圣人讲的一模一样,没有差别。
你说你修行要成就,就守这两条。没守住这两条,修行一生,不要说一生,千劫都不可能成就。吃亏,亏吃在哪里?清净心破坏了,计较别人的过失,清净心破坏了。所以别人有没有过失,我知不知道?我根本不知道,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他是不是表演给我看的?有可能!末学告诉大家,太多这种状况。末学学《论语》就发觉到,古人有做正面的表演,也有做负面的表演,末学真的看到,谁?宰予。他是孔门十哲,言语的圣哲、贤哲,可是“宰予昼寝”,你看这么样的贤人,早上在睡觉。孔老夫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老师骂了,我们能不能骂?我们要是骂了,我们就造业,我们不能骂。为什么不能骂?你看,人家在表演,人家做什么表演?负面的表演,他看到当时很多的师兄弟懈怠,可是老师没有教育的机会点,没有,没有教育机会点,怎么办?自己做错误的示范,引发老师的什么?责备,然后提起所有师兄弟的警觉心。了不起!末学觉得这是了不起,他毁誉不放在心上,他没有看到自己将来会被人家骂,他没看到这个,他只看到什么?要提起别人的正念。
你看,后来宰子又问了孔子什么问题?“三年之丧”有没有?他说三年之丧太久了,问孔子。我们看到这个,末学在看到《论语》这个记载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提起这种疑惑?孔门十哲居然会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提?故意提的!他跟孔子说,三年之丧太久了。孔子说,你觉得太久了,可是你在小时候,父母给你抱三年,你才能免父母之怀,你有三年能够为父母守丧,这个心你都没有吗?你心安吗?他说我心安。故意的!老师听到你心安,心安你就去做吧。宰予走出去,他说你看宰予不仁,老师骂了。结果这么一骂,末学告诉大家,真的,从汉朝独尊儒术之后,到清朝末年就没有人丧期短过三年。末学告诉大家,这个功德是谁的功德?宰予的功德。他不问这个问题,他不让老师这么一骂,不让圣人这么一骂,这个社会风气还能变好吗?我们就知道,这个人怎么样?这个人不是凡人!你说他有过失,我们才有过失,我们就骂错了。所以“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你看对方有错,他真错了吗?他是不是另外一个宰子来示现给我看的?我根本不知道,我根本没有办法确定,最保险的是什么?我就把他当成是表演给我看的,那就对了。所有的人都是圣人,你们都是老师,只有我一个是学生,只有我一个人应该改过,那就对了。末学看到这两条真的觉得,你看圣人的话学一条就有一条的受用,信道修德,他把方法告诉我们,就这两条。
再来,“实学勘验”。我们开始修了,修的时候就要时时刻刻勘验自己,是修真的还是修假的。末学告诉大家,我们学道,任何世间做人处事接物的态度,我们就明白了。明白什么?有高度的警觉,任何的事物只要安上一个假字就完了。什么意思?假道学,完了;这个人假名士,完了;伪君子,完了,你看只要掺这个假,这个事情就被看破了,一文都不值,一文不值!所以勘验,勘验什么?勘验我们是真的还是假的,时时刻刻要去勘验。你看,有了方法,再来还要有什么?还要有试金石,还要有检验的试剂、检验的方法,看我们是真的还是假的;不是看别人,注意!这个还是后后建立在前前的基础,这个勘验堪验谁?勘验自己。勘验自己就好,千万不要去勘验别人,因为别人我们根本不知道,别人的功夫我们一点都不晓得,这个要清楚。所以这一条堪验,堪验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