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弟子规》之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周泳杉老师

 

    乙二是什么?“入道阶梯”:“泛爱众。”这入道了,已经进一步。末学念一遍:“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这是“先明总则”,就是“泛爱众”,它先把总原则给我们点出来,什么总原则?“凡是人,皆须爱”。这个“凡”重要,凡是人,他没有括号说哪一族人例外,哪一族人被我排除在外,没有,只要是人他都爱,所以叫“普爱”,普遍,它有普遍性,它没有排他性,普爱。“天同覆,地同载”,说明的是什么?“平等”。这个天跟地它覆盖的地方,它没有说哪一族人,我看你很讨厌,我不覆盖你,没有,它平等覆盖。地也是一样,没有说哪一族人,你干脆在虚空好了,这个土地不让你站,也没有,平等。所以这两句话非常要紧,这是什么?这是用心不同。怎么说用心不同?其实“泛爱众”跟“入则孝”在事上没有差异,在事相上没有差异,差异在哪里?用心不同。在事相上都是“事诸父,如事父”,都是这个样子,都是“入则孝”那个恭敬,可是用心拓展了。“入则孝”是对父母,对有血缘的父母。

    这个儒教明伦,纲常是正,说到了就是人,“凡是人,皆须爱”。他进阶到这里,他的用心拓展到这里,只要是人他都爱,这个伦常就正了,明伦,那个伦就明出来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叫伦,伦常,人际关系就叫伦,明伦。再进一步,再扩大用心,把对人的爱再扩展到一切的动物、一切的植物、一切的矿物,就是第一句话,他见到性了。你看用心不同。可是我们要了解到,如果没有这样一步一步的次第来提升我们,我们能一步到位吗?很难,很不容易,非常的不容易。所以末学真的觉得我们这三教真的是一体。什么一体?教化有它的延续性,有它的一体性,有它的兼容性,都是一体的。这个教材编得太妙了,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这样上来。所以用心不同,你看凡是人皆须爱,还是人,它是停留在这个人的基础。而人的基础都没有了,你说你可能延续到其它的动物上吗?可能延续到植物上吗,甚至矿物?不可能,做不到,这都做不到。所以从事相上,入则孝已经很纯熟,人与人之间事相的相处,在“入则孝”已经纯熟了,他的根怎么样?扎得够深了。等到一个人他渐渐成长之后,再教他什么?把用心,把他的心量拓开,把他的用心转化一下,所以变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泛爱众就出来了。它不是入道的阶梯吗?它是的。它确实是入道的一个必经的转化,用心要转化,扩展出去。最后目标是什么?扩展到尽虚空遍法界,见性。当然这是有阶梯的。

    丙二,“道学修方”,还是先告诉我们怎么修。它不是空中楼阁,它要有转化的力量,它怎么来的?它是透过怎么学习得来的,而学习之前先告诉我们果益,等于说是让我们知道好处,我们这么做有什么好处。这个很重要,先告诉我们利益在哪里,“成德果益”。我们来看戊一,“率道感人”,率道就是顺着道而行才能真正的感化人。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恭摘自周泳杉老师弟子规讲座(编号55-026-0011) 2010/5/31 
感恩老师!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