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心得分享:庐江文化教育中心观摩学习总结

作者:潘晴情  

时间:2007-9-28  

摘自  
 

    我从8月9日到8月13日在庐江文化教育中心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观摩学习,8月14日回校。在这五天的时间里,我深有感触,结合所学专业总结如下:


    (一)从内心感化他人。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的改变,不是通过物质激励,更不是通过某些强制性的措施使其发生改变。“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它强调的是通过说理、事例以及自己的亲身示范,从内心深处感化他人。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在海南五大监狱系统用传统文化中“孝”与“爱”的思想针对服刑人员开展的感化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联系我们专业,在工作者开展个案工作或小组工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犯罪、监狱社会工作)时,应注意着重从内心深处去感化案主、组员,使其真正从思想上发生改变。
 

   (二)重视家庭关系及家庭教育。

    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视家庭关系及家庭教育的,认为家庭教育是整个人生教育的根本。庐江文化教育中致力于用传统文化来改善家庭关系,实施家庭教育。他们大力倡导“孝道”,“百善孝为先”、“父子有亲”,教导孩子要孝敬父母。倡导“夫妻有别”,夫妻双方各有分工,和睦相处,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他们用传统文化来改善家庭关系,实施家庭教育,所采用的方式也是感化式。通过生动的事例,亲身的示范以达到使人在内心深处的认同。联系我们专业,个案工作中许多案主,小组工作中的许多组员,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原因大多都可以从他们的家庭环境、结构、关系中找到。当工作者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应当注重对案主或组员的家庭环境、结构、关系的改善,而不仅仅是案主或组员本身。
 

   (三)身体力行,以启他人。

    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倡导“经典即是生活”、“经典是古代圣贤人生活的记载”,所以经典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做的。“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他们处处以传统文化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他们的观点、主张不是停留在嘴上,而是身体力行。他们提倡孝道,所以首先对自己的父母尽孝;他们倡导健康饮食,所以他们所种的蔬菜水果均不用化肥、农药(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有一个占地29亩的蔬菜水果园,称之为“和丰园”,由中心自己耕种,他们平时所食蔬菜水果即主要出自该园);他们号召镇民清洁街道,所以自己亲自上街捡垃圾……行动的力量总是大于言语。联系我们专业,无论是个案工作还是小组工作,很多时候,工作者的目的是要使案主或组员发生改变,那么,在工作过程中,工作者不能仅仅是一个言语上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个行为上的示范者。
 

   (四)学习是一个不断放弃的过程。

    这里的放弃是指放弃自身不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传统文化认为人性本善,然而,由于人在社会中生活,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很多不好的思想、行为与习惯。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不断去掉这些不好的方面的过程。学习不是获取而是放弃。联系我们专业,当工作者在开展个案或小组工作的时候,有时会传授给案主或组员许多新的知识,而且工作者非常在意他们是否接受并且掌握了这些知识,而却忽视了他们是否已经放弃原来那些不好的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获取新的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放弃了旧的。案主或组员也许由于压力或情感等某些因素,一方面他们暂时接受了工作者所传授的新的知识,但是在另一方面他们却并没有放弃原来需要改变的东西,那么,在事实上也就并没有起到改变的作用。


   (五)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大乐与天地同和”,音乐是人情感的体现,反过来音乐又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在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早晨或课间休息的时候,他们会反复播放《跪羊图》这首以“孝”为主题的歌曲。每当我们听到这首歌曲的时候,父母的辛劳与恩泽就如泉水一般在我们心底涌现。联系我们专业,在开展小组工作或大型活动时,对于主题曲的选择,应当使其与小组工作或活动的主题、目的相适应,并充分发挥音乐感染人的力量。一首恰当的主题曲,对于组员的改变及活动的开展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六)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矛盾处理的方式。

    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处理矛盾的方式是:自我批评,谅解他人,从自身找原因。这是有效的矛盾处理方式,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做分析:一个妻子,心怀好意地泡了一杯茶给丈夫,她将泡好的茶放到了桌子的边缘处,就去忙别的事情了。这时候,丈夫从外面进来,风风火火地从桌子旁边经过,不小心将茶杯撞翻在地,打碎了。这件事情出现之后,如何进行处理?如果采取的是各相责的处理方式,则可能出现这样的情景:妻子:你走路没长眼睛啊!我好心好意泡杯茶给你喝,你却把它撞翻在地!丈夫:你还好意思说,难道你一个妇道人家,放杯茶都不知道放在哪里吗?如果采取的是各自责的处理方式,则可能出现这样的情景:妻子:对不起!老公,我本来是想泡一杯茶给你的…… 都怪我,没有放好地方!有没有烫着你啊?丈夫:老婆,这怎么能怪你呢?你好心泡茶给我喝……都怪我冒冒失失的,把茶杯撞倒了!显然第一种情景如果发展下去,夫妻之间就会发生口角,甚至发生激烈的争吵以致夫妻关系失和。而第二种情景则不然,夫妻之间不仅不会出现第一种情景下的结果,而且还会使坏事变成好事,使夫妻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亲密。联系我们专业,无论是个案工作中的工作者与案主,还是小组工作中的工作者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都在所难免的有发生矛盾的时候。在面对矛盾时,如果工作者能够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多加忍让,多做自我批评,多体谅他人,那么矛盾就会很容易得到化解。


   (七)绿色课堂,移风易俗。

    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在河边小树林里开设了一个露天课堂,称之为“绿色课堂”。每天晚上给镇民上课,有时上音乐课,有时上礼仪课,白天也会放一些影音资料,使镇民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每到晚上上课的时候,来听课的镇民络绎不绝,老少咸宜,其乐融融。既丰富了镇民的精神生活,也使他们受到了教育。时日长久,镇民的心性必然得到净化,民风必然得以改善。联系我们专业,在工作者开展社区工作,进行社区文化建设的时候,可以借鉴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的经验,采取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如露天课堂),使社区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
 

   (八)管理的三个层次——不敢欺、不能欺、不忍欺。

    不敢欺是指管理者拥有极强的权势,被管理者处于管理者的威慑之下,不敢有违背管理者的言行。不能欺是指管理者依靠明确的规章制度、有效的监督使被管理者无法欺骗。不忍欺是指被管理者从内心深处受到感化,不忍心欺骗管理者。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是不忍欺。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不忍欺呢?答案是一个“恕”字。恕者,如其心也。就是相互都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思考,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换位思考”。联系我们专业,首先,社会工作本身有一部分是管理工作,如社会工作行政,当工作者进行管理时,应当以“不忍欺”作为目标。其次,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中,处理与案主、组员的关系时,工作者应当有一颗宽恕之心,真正站在对方的立场去体验对方的心境,并采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使案主、组员真正在内心深处认同并得到感化,不忍心欺骗工作者。一旦案主、组员有了这样的态度,那么他们的改变就会变得积极、容易。
 

   (九)治未病,不治已病。

    这是传统文化中医学的一个重要观点,主张在人刚刚有生病的征兆或苗头时,就应当及时治疗,将疾病扼杀于未发,而不是在病已生成时才去治疗。联系我们专业,在个案工作或小组工作中,有针对行为偏差进行矫正的,工作者往往主要关注那些偏差行为已经形成的案主或组员。但是,如果工作者在人们的偏差行为还只是征兆与苗头,尚未形成之时,及时提供个案或小组的服务,就可以避免他们偏差行为的出现,做到防患于未然。
 

   (十)激励方式的思考。

    在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学习时,老师讲到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个小孩子,十分的任性,有一天他在外面玩,躺在地上不肯起来,妈妈怎么跟他说都无济于事,后来,妈妈从身后拿出一个棒棒糖,孩子看到棒棒糖眼睛一亮,跟着棒棒糖就站了起来,然后跟着妈妈回家了。在这个事例中,孩子没有听妈妈的话,他听的是棒棒糖的话。他之所以会听棒棒糖的话是因为他对棒棒糖有欲望。我们可以设想一下,随着孩子一点点的长大,他的欲望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到了小学,他的欲望也许是一部游戏机,到了中学也许是一台电脑,到了大学则可能是一辆轿车,到那时他的妈妈是否还能够满足他的欲望呢?联系我们专业,无论是个案还是小组,当工作者希望案主或组员发生改变时,有时候也会采取某些物质奖励的方法,以激发案主、组员改变的动力。仔细思考这其实与事例中那位妈妈用棒棒糖来满足孩子的欲望,以达到使孩子回家的目的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当在达到暂时目的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增长案主、组员新的更高的欲望的负面效果。这是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应当特别注意的。


   (十一)营造氛围。

    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可以说是一个与外界不同的世界。虽然这里的生活设施、物质条件很普通,与其他地方别无两样,然而这里老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却与外界是不一样的。他们的一言一行均是以传统文化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均是他们所倡导的主张的体现。他们的礼节是鞠躬礼,服装是古典的唐装,食堂是男女分席;带领学员读《弟子规》、《孝经》这些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在课间反复播放体现孝道的《跪羊图》的音乐;在上课之前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在用餐之前念感恩词……在文化中心营造了一种非常浓厚的传统文化的和体现他们主张的氛围,使人在不知不觉受到熏陶,受到他们观念的影响。联系我们专业,当工作者开展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时候,应当注意小组氛围、社区氛围的营造。好的氛围甚至比工作内容本身的影响力还要大,因为工作内容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而氛围对人的影响则是无形的。当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时,如何在机构中营造一种适合社会工作本身的氛围是工作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另外,通过五天的观摩学习,我还总结了社会工作者应有的三种工作态度:

    (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开发。

    这是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的老师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时的态度。在他们眼中,无论孩子有多任性、多调皮,都是有优点的,都是可以教得好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宝藏,只是我们没有找到那把开启宝藏的钥匙而已。联系我们专业,事实上社会工作者也应该这样看待案主和组员,无论他们以前有过怎样的过失,无论他们的行为有怎样的偏差,无论他们在社会上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在工作者的眼中,他们也应该是一座宝藏。在他们身上有着工作者暂时没有发现的优点与潜能,而工作者之所以没有发现,是因为没有找到那把开启宝藏的钥匙。

   (二)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是儒家的一句心法,它的意思是:当我们面对人,面对事,假如有不如意之处时,不能怪他人,也不能怪事,而应该反过头来反省我们自己。联系我们专业,当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很有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案主或组员的改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在这个时候工作者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是从案主或组员处找原因,认为他们不配合我们的工作或者是他们有意为难我们,还是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当工作者把目光更多的放于前者的时候,那么就会很容易产生放弃的情绪,而当工作者把目光更多的放在后者的时候,则会努力做得更好。

   (三)先恕,而后教之。

    传统文化倡导,当我们要去影响、改变一个人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原谅他以前所做过的一切,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联系我们专业,在个案工作或小组工作中,有的案主或组员可能是以前有着某些严重过失的人,这些人可能曾经对他人、对社会做出过伤害行为。然而,当工作者面对他们的时候,应当首先在内心中宽恕他们,不能因为他们的过去而产生某些不好的情感,并把这些情感带到以后的工作之中。做到这一点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价值中立”。 社会工作兴起于西方,我们现在所学的有关于社会工作的理论,也主要来自于西方。然而,社会工作要在中国发展,就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积淀,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将是我们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事业的重要理论源泉。   

感谢网友 潘晴情

 
本文编号:20070928092814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