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信息新闻 - 正文
 
 

汤池古镇:“桃花源”里读孔孟

作者:中安在线  

时间:2007-12-4  

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07/12/04/001903186.shtml

摘自  
 

庐江文化教育中心传播儒家文化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

  古有“孟母三迁”之说,近日江苏省连云港市一位母亲效仿“古人”,不远千里,带着女儿举家迁到完全陌生的庐江县汤池镇“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前不久,记者探访这个被人称为“现代桃花源”的机构。据称,该中心的工作甚至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

  文化教育中心:互相鞠躬成习惯

  前不久,记者来到汤池小镇文化教育中心,大门口,两位身着蓝色马甲的“门卫”见到记者,立即深深地鞠躬,他们马甲上印着的“和谐社会”四个字非常醒目。吕园园负责接待工作,她今年28岁,2004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做了5年的钢琴教师后,2006年8月来到文化教育中心。她告诉记者,门卫会向所有进出的人鞠躬。

  在吕园园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文化教育中心,一路走过,每一个相遇的工作人员都会互相鞠躬,很客气地说“你好”。工作人员穿着不同颜色的马甲,马甲上都无一例外地印着“和谐社会”四个字。吕园园向记者介绍:“在我们这里,大家都是平等的,马甲颜色只代表分工差别,没有等级概念。”

中心老师在镇民学校里给镇民上课

  记者在中心食堂里用了一顿午饭,一碗糙米饭,一碗冬瓜,全是素食,外加一个燕麦馒头,是用来擦干净碗里所剩的菜汤。每人在吃饭时都很安静,偶有小声交谈。“食堂里的蔬菜都是我们自己种的,在吃饭前,我们还要默念几句,感谢粮食来之不易。”

  通过吕园园向记者出示的相关材料,记者了解到,“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是由一名华侨投资数千万元创办的公益性机构,2004年开工建设讲学场所,2006年投入使用。该中心致力于中华传统伦理美德的传播,以净化社会人心为主要任务。庐江县汤池镇党政办的张成法主任告诉记者,该项目是招商引资进来,投资数千万元,由庐江县民政部门审批,并在该县教育局备案。

  与镇政府联手建设“示范和谐镇”

  在文化教育中心工程部工作的汤池镇居民张大树深受中心的熏陶。在这之前,他在江苏昆山打工。走在汤池镇的街上,张大树会向每一个遇到的人深深地鞠躬,谦和地说声“你好”,还会顺手捡起眼前的垃圾放进路边的垃圾桶。每天晚上回到家中,张大树会坚持给70多岁的父母洗脚,看到邻里闹纠纷,张大树会尽量过去调解,传播自己学到的传统伦理道德。张大树是受到文化教育中心影响的众多该镇居民之一,而弘扬以孝道为重点的传统伦理道德则是该教育的核心内容。这些受到儒家文化熏陶的居民又在影响着身边更多的人。

  张大树说,他快50岁了,开始给父母亲洗脚实在有些丢不下面子,当父亲把脚放到盆里的时候,他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父亲脚上满是风口子、老茧子,简直不能看。父亲开始也感到有些不自在,时间长了他自然而然就放松了,每天晚上他们一边洗脚一边聊天,再给脚底做些按摩。

  在汤池镇镇民学校,记者看见不少来自附近的乡亲们在听课,一些乡亲告诉记者,十乡八里的村民都知道这个文化中心。庐江县汤池镇党政办的张成法称,镇政府和文化中心联手开展“示范和谐镇”建设,文化中心的老师将《弟子规》等一些传统文化典籍送到镇民手中,入家入户讲授传统伦理道德。庐江县汤池镇派出所所长施小明告诉记者,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的到来,对社会环境和民风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中心的学员和工作人员看见有人吵架,他们都会主动去调解,很多镇民听课后,也的确受一些影响,民事纠纷案件也少了一些。

  现代版“孟母迁家”

  江苏省连云港市金同梅女士在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听了几天课后,带着女儿全家搬迁到汤池,并在小镇上买了房子。现在她在庐江文化中心做一个完全不拿报酬的义工。

  金同梅告诉记者:“我原先在家里开有一个小店,爱人在铁路系统工作,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可以说是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在2006年,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金女士知道了庐江县文化教育中心,“当时听别人说这个中心有多么多么好,自己还不是很相信,就先来到文化中心亲身体验了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金女士有了真切感受:“镇上的民风十分淳朴,每个人都是这样的真诚,脸上都挂满了微笑。在文化中心里,我学到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知道了应该怎么样去真诚地对待他人,我一下就感到这里正是我所向往的地方,这也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回去后就和我爱人说我要在这里买房子住下来。我爱人开始还不太相信,今年春节,他自己来汤池体验了一番,回去后就立刻同意了我的想法。”

  今年8月,金同梅在汤池买下了一套房子,带着一对双胞胎女儿住了下来。“我在中心做着义工,虽然没有一分报酬,但是每天我都在帮助别人,也有很多周围人来帮助我,我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快乐很多。”金女士告诉记者,还有许多广东、黑龙江,甚至内蒙古的人,都像她一样,来到汤池这个小镇,工作于庐江文化中心。(苏艺、盛木生、王雪)

  对话

  没有名利他们为什么传播“孔孟之道”?

  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的副主任李毅多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李毅多递给记者的另一张名片上,写着北京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中华全国律协行政法委员会委员等显赫“名头”。两年前,李毅多离开北京,来到庐江县的汤池小镇传播“孔孟之道”。

  记者:在进入文化教育中心之前,您从事的是律师工作,事业上已经获得了很多认可,为什么突然转行进入传统文化传播行业?

  李毅多:从事律师工作20多年,曾在日本的京都大学研习法律,在北京也有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官司也是越打越多,我发现很多问题并不是法律能解决的,究其关键,很多企业和人在利益面前忘记了诚信,为了金钱,大家千方百计寻找不履行合同的“借口”。如果发现所签订的合同能给自己带来利益,他就会遵守下去,如果发现他将面临破产的危险,很多人都会不惜代价地去违反合同。偶尔有一次,在一个公益网站上,看见了一个推广儒家学说、希望人们自觉遵守诚信法则的倡议引起我的关注,国外一些百年历史华人企业的诚信文化也进入我的视野,渐渐地我对优秀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记者:我们了解到,贵中心的不少工作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是什么吸引他们来到这个偏僻的乡镇?

  李毅多:我们中心很多工作人员以前是银行职员、公务员、校长等等,他们都是自愿来参加这项公益事业的,他们大多是听朋友介绍或者从网络上知道这个行动的,深受感染,觉得向社会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是件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他们每个月只拿几百元的生活补助,做得也很开心。

  记者:你们是如何推广传统文化的?

  李毅多: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招聘骨干教员,他们最起码都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对多年从事教育尤其是思想教育的老师我们更欢迎,对这些教员进行培训后,他们会走向各地去传播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另外一方面,我们和汤池镇政府开展合作,进行“示范和谐镇”试点工作,我们的教员深入当地的居民家中,向他们散发《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典籍,改善民风,促进和谐。

  记者:您和您的同事们会一直做下去吗?

  李毅多:来这里工作的,都不是把金钱看得很重的人,把金钱看得很重的人,也不会来我们这里工作。古人说,“仓廪足而知礼节”,所以我们中心对报名的工作人员也有严格要求,首先是家庭经济条件要好,不会因为做我们的工作导致家人生活困难,很多工作人员看起来在非常普通的岗位,以前在事业上都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其次要获得他们家人和父母的同意,维持家庭和谐是每个人的基本职责,我们不允许工作人员不顾家庭和睦而投身这项公益工作。

 
本文编号:20071204090858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新闻信息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