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读书会分享(二十九)

作者:网络学院  

时间:2008-3-19  

摘自  
 

     说明:研讨内容,蔡礼旭老师主讲的「幸福人生讲座」第二十九集(蔡礼旭老师2004.11讲于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听完讲课后,请诸位老师将自己的心得、经验、感言等以文章方式分享于下,此书面的读书会希望有助于个人修学、亲子互动,有利于培养自己和下一代正确的幸福人生观。

研讨内容重点如下

1.如何明辨「言语」?
2.中国的学问最强调什么?要从哪三方面落实?
3.修身可以在哪一些行为处世中表现出来?
4.何谓「言忠信」?
5.弟子规的经句中提到哪些关于言语的忠、信?
6.关于说话的「时机」弟子规中提到哪些?
7.弟子规中强调哪些说话的态度?

分享文章   08.03.11
------------------------------------------------------------

真诚恭敬待人 可以转境

      蔡老师在这集讲座中讲到中国学问强调最深的是四个字“主敬存诚”,我们在与人相交往当中做到真诚恭敬,同时讲出的言语或是做出的事情是真正的为利益对方,要从自己的起心动念处开始,处处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这才是做的人本分,而修身最强调的是“言忠信,行笃敬,惩愤,制欲,迁善改过”。我们无论是与亲人还是朋友同事相处,首先一定要做到遵守承诺,不要轻易答应别人的要求,如果一旦答应那就要认真对待,并一定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的更好。圣贤学问贵在能在生活的点滴当中落实,只要我们真能肯放下所谓的面子和名利,肯改正自己的烦恼习气和不足,只要我们付出一点点,就会得到周围亲人朋友更多的回报,现将我个人体会说出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以前多次曾经提到我和爱人两个人是属于对对方的生活互不干扰。个人有个人的空间,甚至是和爱人不能在语言上沟通,外人看美满的婚姻,其实是名存实亡,为了孩子而勉强维持这个婚姻.以前觉得之所以这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学历差距大,在言行和行为上不能保持统一,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结局。而通过去庐江学习,才知道问题不是我以前想的那样,而是我个人因素,是我自己以前的主见放在第一“认为根本不可能爱人会理解我,会支持我”。这个心理障碍一直障碍我们夫妻关系僵化近18年时间,从庐江回来后,通过自己反省和在我地善友以及学院师兄的热心帮助下,终于知道了自己以前之所以不能和爱人沟通的病因原来是“少沟通,缺乏真诚和恭敬之心,自己独断专行,任性才使家庭出现了不和谐和缺少温暖”。病因知道就要力行,这样才能对的起热心帮我的人。

      首先学会真诚,以前为了跑道场和爱人曾经撒谎,来满足自己想参学机会,现在宁可放弃学习机会,和爱人说实话,尊重爱人的看法,然后在逐渐的和爱人沟通,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和爱人交流。因为我们夫妻之间缺少一起交流的机会,而且爱人对我学佛有偏见,所以一般我说话的时候不给我谈话机会,后来借鉴我地师兄发短信的形式来和爱人交流,把我的心里话和内心世界和他敞开,并承认以前的任性和不足,真诚希望得到爱人的谅解和帮助。这样交流一段时间后,有了非常好的效果,爱人回家脸上笑容多了,对家务也管的多了,做的多了,在家里还是话语少,但是明显家庭气氛和以前不一样。女儿最近也和我说,说我爱人变了,比以前温柔多了,善解人意多了,而我说因为我们母女改变了,所以以后的家庭关系和气氛会更好。

      其次是从内心起心动念下功夫,开始知道了对爱人关心和体贴,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责任和义务,缺乏温柔和真诚的关心和体贴,多的是抱怨和不满。所以爱人虽然不言语,但是从她的眼神和态度上感觉给人很“冷”,而中国古语说的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现在学习圣贤学问才知道了,我感觉到爱人缺乏温情和体贴,感觉不幸福,但是爱人对我给他的感觉也不会比我好,甚至是比我的感觉还要坏。自己把家庭经营成这样让我感觉到了惭愧,所以发现错了我就开始不断的改变自己以前的任性和不足,仅半年时间所以爱人确实变化很大。今年过年爱人的表现,得到我母亲和亲人的一致好评,说我爱人比以前微笑多了,随和多了,而爱人对我和女儿的关心和体贴也明显的比以前好太多,这些亲人的赞誉也是我落实弟子规的一点成绩,虽然我付出的很少,只是学会了和烦恼习气对抗,学会了关心,学会了真诚,学会了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改变虽然微小,但是却看到了很大的效果,并影响我周围的亲人认可学佛好,学习圣贤教育弟子规可以使家庭更幸福更和乐。

      我知道我的缺点和不足还很多,但是我以后会继续认真学习圣贤教育,按照圣贤人的教导认真落实和力行。

pc00072 敬上


分享文章   08.03.11
------------------------------------------------------------

尊敬的诸位老师、学长们:大家好!

      中国的学问最强调什么?要从哪些方面落实?

      中国的学问最强调「主敬存诚」。即对一切人、物都要存有恭敬之心。我们应对善人恭敬,并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赞叹他们。我们对恶人也要以敬相待,但应是敬而远之。远,不是距他千里之外,不理他,而是不向他学习他的不善之处,若有机会,随缘帮助他改正错误,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我们对所有的动物也应该尊敬、友好相待。因为他们和我们是在同一块大地上共同生存的朋友,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不能跟我们谈话、共事、或对我们无利益,甚至伤害过我们,我们就不尊敬他们、嫌弃他们。动物和人一样,都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应怀有感恩的心去对待所有的生命。动物有灵性,你对他好,他也会报恩的;对他不好,他也会报仇的。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我们也要对一切大自然的产物,诸如矿物、植物等等尊敬。因为他们与我们都是相互赖以生存的共同体。对他们尊敬是我们具有大慈悲心、平等心的表现。(事实上我们本应当这样做,这样做才符合大自然的规则、秩序)。

      「主敬存诚」表现在言语行为当中,应如何落实?

      应从我们自己的修身做起——修养、修身的功夫。怎样修身呢?「言忠信」:对上级领导我们要忠。我们应认真按照领导者的指令去办事。否则,会向自私的两头鸟,最终自取灭亡。(有一种鸟,拥有一个身子,两个头,两个头都很自私、自利。为争吃好吃的果子,其中一个头要害死另一个头,于是他就让那个头吃了有毒的果子,结果那个头死了,因为他们俩是拥有一个身体,所以这个头也很快死掉了)。若领导做事有不妥之处,我们应在适当情况下劝谏他,使他明白善、恶、利、害及所错之处,使他能够听从我们的劝告并加以改正。我们对下(民众)要实行仁义、道德教育。群众如水,他能载舟,也能覆舟。只有对人民群众关心、负责任,我们才能做好大事情。「行笃敬」:对一切人、物都应以真诚心相待。只有这样,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克服人生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惩忿窒欲」:若遇不平事,我们应控制即将爆发的愤怒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可能发生的事态的严重或扩大。「制止欲望」:贪心、嗔恨、愚痴是我们多生多劫以来所造成的,不改掉它,我们将受到无穷无尽的痛苦、磨难和迷茫;改掉它,我们才能获得快乐、幸福、美满的人生。「迁善改过」:错处改正,一心向善,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以处理事情的能力、待人接物来提升自身修养。我们永远不会在真空里生存,我们是生存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因此我们免不了与各种人、物接触、共事。怎样正确处理这些人、事、物呢?首先要存有一棵真诚的心。2008年3月11号,我超市即将停业、内部装修,把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造。10号是超市营业的最后一天。由于我店地处的地区较繁华,新老顾客、客流量较多,即将停业,确实给许多老顾客造成了购物不方便,因此有些顾客们对此装修有些不太理解和支持;最后那天营业时,商品又相应不全,更引起了许多顾客的不满……,他们纷纷向我们提意见。我们那天给各种不同顾客做了许许多多的耐心的解释。通过不断的逐一解释,他们终于理解了我们。当顾客们临走时,我都诚恳的对顾客说:“待到我店装修完,面貌一新后,敬请您们光临我们这里!”。他们都会落出欢快的笑脸,点头说好、谢谢。

      实践证明:「主敬存诚」,具备慈悲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大度心、理解心,做事情,处理事情、待人接物,很重要啊。

pc00087敬上

 

分享文章   08.03.12
------------------------------------------------------------

各位老师,各位师长大家好!

    在上次网上读书会当中,我听到读书会老师的总结,感觉自己写的太单一,有时候会忽略很多细节,以前第课,差不多听一遍二遍就可以写心得,这回发现如果要把老师提出的问题都写好,听二遍三遍都不行。所以这次我想以答卷的方式写心得,先学会回答问题,在慢慢学自己在听课中提出问题,这样以后在学习中,才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九次读书会心得如下:

    1.如何明辨「言语」?

      我们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能听别人的谗言,所谓[来说事非者,便是事非人]。所以有一句词这样写「堂堂六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假如我们听信谗言,可能很多五伦关系都会被破坏、会受伤害。我们要懂得去明辨言语,到底讲话者的动机是什么?假如是不好的动机,我们要懂得赶快知进退,该离开的时候赶快离开,应该制止他的时候也可以制止他。

    2.中国的学问最强调什么?要从哪三方面落实?

      中国的学问最强调[主敬存诚]。我们在学习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要把所学的知识一一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要从三方面落实,一修身,二处事,三接物。

    3.修身可以在哪一些行为处事中表現出來?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至欲,迁善改过。

    4.何「言忠信」?

        言:语言,忠:把心放在中间,不能有偏颇,心不能偏私,不能自私自利,这样就能够大公无私,处处替别人着想。   信:信用

       所以如何让言语能忠,要从讲话人的存心开始看起。如何能够言语有信用,也要从一个人言语的态度开始看起。

    日常生活中我们说话要注意的几项:

    第一,从言语的存心看

    第二,在跟朋友讲话时,要练一种功夫。练他在那边打牢骚的时候,一句话就要把他切断。但是切断的时候,要从他的混沌当中,把他引出一些正确的思惟,要引导他。

    第三,到一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群,话一定不能多,要先多看多听,一个人能多看多听还要心静得下来才行。

    第四,我们言语的动机,绝对是要能利益别人我们再讲,我们时时刻刻想着利益对方,在讲话的时候就会懂得慎言,懂得谨慎。

    5.弟子规的经句中提到哪些关于言语的忠、信?

        忠:《弟子规》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信:「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6.关于说话的「时机」弟子规中提到哪些?

      讲话的时间很重要,在家里对父母要[晨则醒 昏则定]。对家人、对公司领导,对儿女等等一切身边的人都应该[出必告 反必面]。这些都做到了身边的人都能放心。不会让别人为我们但心,也不会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亲人有过错的时候我们要讲[亲有过 谏使更],如果亲人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不能说,要做到[悦复谏],当亲人心情好一点的时候,能听进去我们讲的话,在讲。

      在别人说长道短的时候,我们最好离开,「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7.弟子规中强调哪些说话的态度?

      对父母的说话态度应该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言语的态度。[怡无色 柔无声][勿急疾 勿模糊][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讲话的态度。[凡出言 信为先][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分享文章   08.03.13
------------------------------------------------------------

尊敬的大德老师、学长:
      您们好!
      末学将第二十九集学习心得汇报如下,请不吝指教。
      蔡老师在本集主要讲解了中国的学问最强调的是主敬存诚,要我们如何去落实。一个人如果在修身、待人、接物中能做到“主敬存诚”,就能提升自己的真实学问。
      一、 对待万物真诚恭敬。我们学习圣贤教诲的目的就是把自身本具的真心、孝心、恭敬心、仁慈之心尽快找回来,那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言语、态度、起心动念都要真诚恭敬,从对人、对众生的恭敬心开始做起, 2007年7月份末学去过山东省庆云县参加幸福人生讲座,老师对任何人九十度的鞠躬,发自内心的那种真诚恭敬之心令末学非常地感动,末学仿佛一生之中从来没有被人这么尊敬过,自己恍恍惚惚似乎感觉到了天堂,那种真诚恭敬之心熏染了末学,回来后,末学学习老师的恭敬态度,给父母跪拜,给同修90度的鞠躬,后来末学学着给天、地、日月星辰鞠躬,给万物鞠躬,在鞠躬的过程中,发现的确天地万物都能感应的到,仿佛感受到它们的互动,自己的恭敬心、谦卑心、真诚心也就慢慢提升起来。
      二、 从修身落实主敬存诚。我们学习、落实《弟子规》,能够做到“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就是修身。末学在学习过程中,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开始,用真诚心对待同事、先生和家人,说话、办事以讲求信义为原则。
      (一) 言语存心要利于对方。2006年之前,末学的整个家庭陷入支离破碎,岌岌可危的局面,那时末学听信谗言,都是自己内心的作用,看先生处处不顺眼,心存反感,心存疑虑,不愿意和先生沟通,总是想着能够找到他的错误,达到对制他、控制他的目的,所以末学整个人的言语动机、心态全是损人,方向错了。末学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明白自己连一个家庭都不能经营好,让众多的人耻笑,后悔自己的无知,这才从修正身心开始,用“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时时指导自己的行为,一个被末学伤透了心的先生,要想使他能重新回归丈夫的角色,家的温馨就要自己付出百倍的努力,末学不怕失败,保持自己温柔、真诚、恭敬的言语,先生出差,末学给先生发短信,对先生问寒问暖,关心、体贴,希望先生生欢喜心,能够彼此沟通。2007年底,先生去南方出差,给末学买回一件棉袄、一件棉马甲,虽然先生买来的棉衣不是太适合末学,但是春节那天,末学穿上先生卖的新棉衣,别人问起末学就说先生从南方出差买回来的,先生自己什么也没有舍得卖,却给末学买了两件棉衣,末学回头看到先生的脸庞挂着欣慰的笑,我们的关系也逐渐融洽。
      (二) 待人以真诚心。前几年末学都是我行我素,外出到道场参加法会,与同修与朋友相聚末学总是说自己在加班,不告诉先生真情;现在末学看到有同修相聚虽然自己非常想去,只要先生在家就陪同先生看电视,作家务,并推卸大部分的外出活动;只要末学离开家门就要向先生禀报,告诉先生自己去做什么,几点能回来,不让先生再为自己担心。如果真正要去参加活动,末学就善巧方便地告诉先生今天学习,不告诉先生学习什么,先生就能对末学认同。我们的真诚心也会换来他人的真诚。
      (三) 言语行为要恭敬。末学给先生的电话和短信,都忘不了先问一声“您好!”用自己一颗真诚恭敬的言语表达自己的心声,最近先生给末学的电话也加上了“您好!”虽然仅仅是两个非常普通的字,末学看到这个问候也是非常欣慰,我们的言语也带动了他人恭敬之心的逐渐升起。末学要给先生鞠躬,怕先生不能接受,经常早晨起床后,面对着熟睡的先生三鞠躬,一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恭敬之心,二是对自己原来做错的事向先生道歉。末学体会到,给先生鞠躬不怕先生一时不接受,只要末学一直坚持下去,一年、三年、五年总有让先生接受的日期。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与任何人都能够多用恭敬的行为、言语,就会让人生欢喜心,我们恭敬别人,别人也会恭敬我们。
      (四) 言语的时机要选择好。末学在生活中经常地没有听完对方的话就插言,希望别人听我的,自己的控制欲望太强。末学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有这种感觉,不论孩子能否接受,也不选择时机,就数落孩子,孩子听不进去,甚至起反作用,再二次说服孩子的时候就更难了。今年春节末学就抓住一家人吃团圆饭的机会,教育孩子要尊敬长辈,要孩子为长辈倒水、端饭,并及时表扬孩子懂事了,与一家人谈论家的温馨,谈论每个人应尽的本份,孩子为长辈服务真是不亦乐乎。末学在孩子放完吃水饺的鞭炮,非常兴奋的时候,末学提出要孩子给长辈磕头,孩子回过身去先给他的奶奶磕了头 ,也为我这个做母亲的磕头,孩子起来时的一刹那带着微微的笑容,他自己也很快乐,末学认为选择时机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 《弟子规》经文中忠信言语: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别人做了善事我们称赞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别人知道以后,就会受到勉励而更加努力去行善。朋友之间相互规劝,彼此能够成就良好的德行,如果有错不规劝,双方在道德上都会有缺陷。“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看到听得的事情没有搞清楚,不要乱说轻易发表意见,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别人有短处不要到处宣扬,别人有隐私绝对不能说出去。否则会造成家庭失和、团体失和,人与人之间失和。我们在生活中,语言是与人互动使用频率最高的动作,我们要按照《弟子规》里面的“话说多,不如少”来时时提醒自己,才能少说错话,才能提升个人的修养。

惭愧末学pc00417敬上

分享文章   08.03.14
------------------------------------------------------------

尊敬的学院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言语的明辨,就是听话的时候不能听谗言。所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要懂得去明辨言语,到底讲话者的动机是什么?

      很多谗言,都是披着“我是为你好”的外衣,似乎对方是来给你透露秘密来了,帮你分析问题来了,其实他讲的都是谗言。末学过去就遇到很多这类谗言,现在仔细想想,对方来和我说是非的真正动机,都是他对某人不喜欢,或是为了和你套近乎而捏造一些别人的坏话,或是因为他平时一直喜欢看别人的缺点,然后就到处说这些缺点,等等。总之,末学现在明白了,只要是来说别人的是非,就是谗言。

      中国的学问最强调四个字:「主敬存诚」。敬是恭敬之心,什么时候恭敬?言语态度、起心动念都要恭敬,都要真诚。

      末学过去不明理,本来自己还算是比较朴实的,可是因为自己多读了几年书,就逐渐变得贡高我慢了,难怪母亲过去曾骂我,说怎么书读得越多越不懂道理了?确实是这样,多读的那些书,除了增长我慢以外,其它没有什么作用。如今学了圣教,末学要把这颗傲心往下放,而把恭敬心提起来。我记得古代有一个人,他对任何人都很恭敬,别人在地上的影子,他都绕开不敢去踩,对人的恭敬到这样的程度,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修身的第一点就是言语的修养,就是“言忠信”。言语的修养包括言语的存心、时机和态度,这些我们都要学习。

      上星期三,末学的父亲与母亲发生了严重争吵,哥哥对父亲出言不逊,结果使父亲盛怒,决心要和母亲离婚。末学听到后,赶紧去劝解他们,可是由于末学智慧浅薄,言语的修养也很差劲,再加上父母积怨很深,所以努力劝解后效果不明显,最后父母已开始谈离婚事宜,末学几乎绝望。就在那时多亏了末学的岳父大人,亲自出马调解,再加上末学太太一旁协助,终于一举调解成功,目前父母心情都已逐渐平静下来,不再提离婚的事了。

      在这次家庭矛盾中,真实地考验了末学的修学成绩,检验出了末学在修学方面的诸多过失,有待于今后努力改过。其中在言语方面的过失,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亲有过,谏使更”没做好。因父亲是继父,母亲和他为了各自的孩子,平时一直有矛盾。哥哥和妹妹也因此对父亲有看法,末学平时劝解太少,自己也没有做出好样子来感化他们。

      第二,言语的时机掌握不好。在我劝解妹妹时,太急躁了,希望一举把她说服,几句话没有说服,就开始急了,结果最后几乎是在和她吵架了,这一点完全显示出自己控制欲太强,过去我还一直自以为自己控制欲不强呢,没想到这次原形毕露了。

      第三点,言语的态度当然也不好了,心里一急,就没做到“怡吾色,柔吾声”,说话语气就不好了,而且话语非常急促,没有做到“勿急疾,勿模糊”。

      第四,“晨则省,昏则定”做得不好。末学平时让父母欢喜的话讲的太少,完全是属于“嘴巴不甜”的那种人,末学也是时常以我的个性就是这样来自慰。我觉得这还是因为自己对父母的关心太少,如果真正在内心一直关心父母,我们讲出的话不需要多么华丽,普通的问候父母听起来就很甜了,所以关键还是自己的心。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时候这本经很难念,可是如果我们希望成圣成贤,我们就必须要把这本经念好。

      另外,末学在言语方面还有两点缺点比较明显,第一点,蔡老师讲现在人很喜欢辩驳,很喜欢解释,往往没有去正视自己做错的地方,却在人家讲了五句,其它四句是对的,他没去注意,马上解释这一句,马上辩驳这句。末学也有这个缺点,常常在太太批评我时,没有先静下心来反省自己,而是马上辩驳或解释,后来我也认识到自己这个缺点,于是暗暗发誓:今后太太批评我时,决不辩解。可是好几次,实在是忍不住,还是去辩解,即便有几次嘴上没有辩解,内心还是不服,所以这一点需要我好好努力去改过。

      还有一点,在末学第一次听到蔡老师讲“季札挂剑”的故事,末学实在是非常震撼,深深地体会到古人那种信义的力量,所以我也很想学,可是这点落实得很差,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忘记答应别人的事,为此太太经常批评我,她说她父亲只要答应别人一件事,就会一直记着,决不会忘记,而我却经常说了就忘,实在很惭愧。为此,我虽然买了记事本,可还是经常忘,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末学Pc00051 敬上

2008年3月14日

 

分享文章   08.03.15
------------------------------------------------------------

      中国学问最强调的是“主敬存诚”,我们的言语态度、起心动念都要恭敬,都要真诚,这叫真实学问,真诚、恭敬、有孝心、有关怀他人的仁慈之心,这是一个人本有的真心,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求学问的真正目的就在把我们忘失的孝心、恭敬心、仁慈心找回来。
      真实的功夫在“主敬存诚”,“主敬存诚”要在修身、处事、接物三方面落实。
      第一个修身表现在“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在这一集中,蔡老师给我们讲了言语的修养——“言忠信”。
      人与人当中频率最高的就是言语,言语能不能忠,能不能信,影响一个人的存心,我们的言语是用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一种动机,会影响我们整个人的修养。
      言语的存心一定是要能利益别人再讲,时时处处想着我的言语是要利益别人的时候,我们就会比较谨慎,懂得慎言,就会考虑到讲了之后别人会有什么感受,是否真正对他有利。
      《易经》里提到两句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众”,为什么吉祥的人言语少?因为他的心静得下来,懂得审时度势,察言观色,所以话不多,但是话一出来就会让人觉得很能够信任,所以他都在适当的时机才开口。“躁人之辞众”,言语很多代表内心很急躁,人心急躁话才会多,所以“话说多,不如少”,因为你急躁话又多,就没有考虑清楚,所以言多必失。 
       到一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群,话一定不能多,要先多看多听,一个人能多看多听还要心静得下来才行。所以心静的功夫是时时都要练的,当我们很急躁的时候,赶快把经典拿起来念,伏自己烦躁的心。
       我们言语的动机一定是要利益别人再说,对别人没利益的话不说,我们宁可多看圣贤书,不把时间耗在讲闲话、没用的话上。

       第二,言语的时机也要会判断,不该讲的时候你讲,心已经不忠,因为你太急躁了,而这个急躁的背后是你控制的欲望太强,就觉得你要赶快听我的。所以我们人的存心你要看到底,你才能够从你的存心去修正错误,所以因为急躁,因为控制的欲望太强,所以时机没抓好反而事倍功半达不到效果,甚至还把事情搞糟。所以言语要会判断时机。
      《弟子规》里说“亲有过,谏使更”,父母有过失时,什么时候讲?——“悦复谏”,在他心情好的时候讲。
      “晨则省,昏则定”,让父母欢喜、放心。
      “出必告,反必面”,时时处处该交代的一定要交代清楚,不只是对父母,对孩子、对爱人、对领导、同事,只要我们交代清楚就能够减少别人的担忧就应该交代,这个言语的存心是处处要替人设想,也是对人的恭敬之心。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别人说长道短的时候,不是我们说话的时候,要赶快离开。

      第三,还要注意言语的态度。
      跟父母讲话要恭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们报父母恩,就要先从言语态度的恭敬做起,不可好高务远;“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讲我们十句,十句中只有一句是真的自己做错了,我们就想这一句,反省这一句,如果父母完全错怪我们,我们也要忍耐,不要情绪反应,当你处处都能忍得下来,你的父母会愈来愈尊重你佩服你,往后你跟父母讲的话他们就听得进去,那时你就有时机去协助父母、引导父母。

      劝谏父母或平常与人讲话,要“怡吾色,柔吾声”。
      “勿急疾,勿模糊”,语速要适中,表达要清楚。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我们按人家电铃或者打电话,对方问是谁的时候,我们要马上说给人家自己是谁,让人家心安,不能让人家猜。
      “凡出言,信为先”,要言出必行,言行一致。夫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君子很怕讲出去的话自己做不到,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开口,不能轻易给人家许诺,一定要清楚自己能做到了再答应,不可逞能。

      这一集言语的学习,是自己内心很盼望学的一个内容,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对自己很需要,所以忍不住想把老师的话都打字下来留在这一次的报告里。
 
      自己有了努力的方向,从此不说“自己不会说话”那种泄气话了。
      学“说”与“不说”都是智慧的本事。
      希望早日学成,像蔡老师一样讲出来的每一句话都能利益别人。

学生pc00100顶礼敬上

分享文章   08.03.16
------------------------------------------------------------

 

      感恩各位老师、各位学长,昨天学生开始每周六下午在学习小组交替复讲半小时的《弟子规》和八德故事。通过一周的练讲和昨天的复讲,学生认识到复讲最大的好处是,讲给自己听,要密集熏习,自己真正做到,才能讲出味道,感动别人。学生现在对这集的重点纲要掌握更牢固,在生活中讲话中常常能观照自己的存心、动机、态度和讲话时机,受益非常大。

      学生和学习小组全体师兄都很感恩弟子规读书会,让我们找到了落实弟子规的方法和捷径,现在小组有几位师兄都参加了读书会,跟着课程学习,在学生练讲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昨天小组各位师兄听的也很欢喜,之后有几位师兄还分享了听课之后的感悟。在汤池的二姐和弟弟现在每周四晚上也上网听读书会在线对谈。

      这一集,蔡老师给我们讲了学习的第五个关键“笃行”。告诉我们要把所学的东西,一一落实在生活点点滴滴当中。中国的学问最强调「主敬存诚」的功夫,而主敬存诚就表现在我们所有的言语行为当中。要从修身、处事、接物三方面来提升。

      修身在于做到「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忠是会意字,上面一个中,下面一个心,代表心不能偏颇,心不能偏私,心不能自私自利。因为损人绝对不利己,利人绝对利己,心一偏颇就损己又损人,心一不偏颇就能够大公无私,就能够处处替人着想。

      要做到「言忠信」,第一个言语的存心,言语的动机,绝对是要能利益别人我们再讲,要讲利益语。要考虑到讲了之后对方会有什么感受,是否真正对他有利。到一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群,话一定不能多,要先多看多听。

      第二个要掌握言语的时机,不该讲的时候讲话,心就已经不忠了。如果心急躁,控制的欲望太强,就会往往时机没抓好反而事倍功半达不到效果,甚至于不只没有效果,还把事情搞砸了。

      第三个要注意言语的态度,要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们报父母恩要先从言语态度的恭敬做起,不要好高骛远。而且要先从自己开始做起,不要去要求别人。不但对父母如此而已,对所有的长者都应该这样。

      讲话的态度还要「凡出言,信为先」,要言出必行,言行一致。昨天小组听了季札挂剑的故事后,各位师兄对「始吾以心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这句话很是赞叹,都决心见贤思齐。晚上我们几位师兄去参加慧灵智障慈善机构和云为素食餐馆联合举办的智障孩子义卖画展活动,我们都被智障孩子们的画所吸引和感动。在拍卖中,简师兄先挑选了一幅她喜欢的画,结果被别人买走了,于是她就买了另外一幅。后来,拍卖方又拿出了一幅和简师兄先挑选的那一幅同样的画,简师兄笑着说「始吾以心许之」,很欢喜地又买下了这幅画。

感恩各位老师、各位学长!

分享文章   08.03.16
------------------------------------------------------------

尊敬的各位读书会老师、学长:
      您们好!
      后学向您们90度三鞠躬!
      蔡老师在本集讲解了中国的学问最强调主敬存诚的功夫,主敬存诚要从修身、处事和接物三个方面来提升。修身就是努力做到《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言语是否能忠,要从存心看起,从言语的动机看起。言语能够有信用,要从一个人言语的态度开始谈起。讲话要能利益对方再讲,讲话还要观察时机,语速要适中。
      一、对万事万物都要恭敬。蔡老师讲中国的学问主要强调主敬存诚的功夫,敬是恭敬之心,是一个人本有的真心,可现代人自以为科技战胜一切,人的力量超过大自然,胜过天地,恣意妄为。《三字经》里讲“天、地、人”谓之三才,我们应该尊天地,效法天地。大地驮载万物,替我们承担了一切,而我们回报大地的却是大、小便等乱七八糟的东西,而大地竟毫无怨言,不但生生不息滋长了万物,而且还承载了一切万物的罪过。人生在世,岂不应该效法大地,这种大公无私、无所不包的伟大精神吗?我们应该对天地恭敬,对万事万物都应该恭敬。对善人恭敬,对恶人也要恭敬,因为恶人也是在教化后学,不要做他那样子。
      二、从修身来落实主敬存诚。主敬存诚表现在主语行为当中,要做到《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一)、言语的存心要利于别人。后学在单位干好本职工作外喜欢读书,一些同事闲着无聊时喜欢到后学这里,一开始,后学给他们说多看些圣贤书,学习圣贤人高尚的道德,他们总说道德值几个钱,能当饭吃吗?后学听了这些,没再说什么。后来,他们再到后学这里说些不三不四的话,后学说人追求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人各有志吗?后学没有从利益对方的角度去劝解,把自己标榜成道德的模范,没想到利益同事,反倒疏远了与同事的距离,再与他们结圣贤文化的缘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后学发愿好好落实《弟子规》,自己先做一个如法的好人,再去影响身边的人。
      (二)、对父母讲话的态度要和颜悦色。前天,哥哥和嫂子因为孩子的婚姻大事吵架,后学过去劝解。劝劝哥哥的思想观念要变一变,孩子的婚姻大事,大人不能完全做主,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劝嫂子做为一个家庭主妇,不但要操持家务还要相夫教子,能忍切忍。因为后学的父母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好,没缺点,埋怨嫂子。后学想扭转父母这个错误的思想观念,于是就讲哥哥和嫂子都应该从自身找找毛病,,作父母的不应该偏袒自己的儿子,没顾及父母的面子,致使父亲很不高兴。后学只是想把问题急早解决,而蔡老师讲《亲有过 谏使更》,还要做到《悦复谏》。后学惭愧,由于平时对父母的关心太少,让父母欢喜的话讲的太少,没有做到《晨则省 昏则定》。如果真正在内心关心父母,讲出的话不需要多么华丽,父母也会听儿女的规劝的。
      (三)、把握好讲话的时机和语速才能教育好孩子。由于后学以前教育孩子的不当,致使孩子懒惰、畏难。有时候看不下去她放纵浪费时间,后学心里就急躁,忍不住就大吵一顿,说什么你现在享福,将来离开大人看你怎么办;现在怕吃苦,将来会吃一辈子苦------大吵大闹时,心里急躁,孩子根本听不进去。究其原因是后学控制的欲望太强,想让孩子听自己的,时机没抓好,反而事倍功半达不到效果,甚至于不只没有效果,反把事情搞砸了。有时候气愤,还讲一大通道理,说得很快又很多,致使孩子很反感,放学回到家就关到房间,喊多少遍也不出来,增加了沟通的难度。听了蔡老师讲说话要选择时机,后学努力学着在孩子高兴的时候,愿意沟通的时候,说上她两句,她反倒说妈妈说得很有道理。后学慢慢学着控制自己,只静静地观察,看自己的书,她愿意说给后学听时,再慢慢教育她。
      (四)、后学在别人批评的时候喜欢辩驳。蔡老师讲现在人很喜欢辩驳,很喜欢解释,往往没有去正视自己做错的地方。所以常常人在接受规劝的时候,人家讲了五句,四句是对的,没去注意,马上解释这一句,这一句你误会我。后学也有这个毛病,常常在先生批评时,不能先静下心来反省自己,而是马上反驳或者解释,还感觉很委屈。后学暗暗发誓,以后先生再批评时,好好虚心接受,反省自己做错的地方。
      三、《弟子规》经文中关于言语的忠信:《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就是称赞别人做的善事,希望人知道之后,能够向这些善良的人学习。《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就是我们的朋友有过失,如果不规劝的话,双方在道德上都会有缺陷。《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没看到真相,只是听人家说说,不可以马上讲出来;了解道理都还不清楚,不可以去发表看法。《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挖别人的隐私,对别人一点利益都没有,其实对自己也没有利益。经文中关于言语的态度:《晨则省 昏则定》让父母欢喜、让父母放心。《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对父母讲话要恭敬,报答父母的恩德。《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父母讲我们十句,十句中只有一句是真的自己做错了,我们就想这一句,反省这一句,如果父母完全错怪我们,我们也要忍耐,不要情绪反应,当你处处都能忍得下来,父母会愈来愈尊重你佩服你,往后跟父母讲的话他们就听得进去,那时就有机会把佛法介绍给父母,养父母之心。劝谏父母要《怡吾声 柔吾声》。父母有过失的时候,要《亲有过 谏使更》,如果父母心情不好的时候,要做到《悦复谏》。《出必告 返必面》时时处处该交代的一定要交代清楚,不只是对父母、对孩子、对爱人、对领导、同事,只要我们交代清楚就能够减少别人的担忧。《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按人家电铃或者打电话,对方问是谁的时候,我们要马上告诉人家自己是谁,让人家心安。《勿急疾 勿模糊》说话时语速要适中,表达要清楚。《凡出言 信为先》要言出必行,言行一致。《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对别人的请求,我们不能轻易给人家许诺,一定要清楚自己能做到了再答应,不可逞能。

惭愧后学Pc00497顶礼敬上

分享文章   08.03.18
------------------------------------------------------------

尊敬的老师!学长们!大家好!
      言语的明辩:就是听话时不听谗言。
      通过经典的学习我们了解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古圣先贤的智慧历久弥新。经典中的道就是孝心,是我们时时处处与人交往中的仁慈之心,恭敬之心。所以中国的学问最重【主敬存诚】的功夫。我们在修身、处事、待人、接物时所有的言语态度,包括起心动念都要做到恭敬做到真诚。这才是先哲们所强调的真实学问。我们对人对物都有这样的存心时,那么在言语行为当中,才会明显的表现出来。这集老师用了几个方面,与我们探讨了利用言语,如何提升我们的自身修养。
      第一是从言语的存心和动机谈起。言语是人与人互相了解,互相沟通表达心声的工具。存心是善的,心就是大公无私的,才能够处处替人着想。所以言语的动机绝对是要利益别人再说,对别人没利益的话,宁可省下时间多看圣贤书,从中领悟更多的智慧。《易经》云【吉人之辞寡,燥人之辞众】吉祥的人,话很少。他的心是静的,适时说出的话,让人一听就能够信服。烦躁的人话很多,他的人生没有目标,心里很空虚,而且急躁起来智慧就没了,只能用说话来发泄内心的不满。我在劝导先生,教导孩子时,经常急躁。有时说上几遍不改,就会烦了,火气上来智慧就没了,话多且没好话,往往都会很伤人,本来是为了他们好,结果适得其反。以前所做的种种努力都会前功尽弃。而且先生和孩子对你的尊敬和信任也会打折扣。所以忍耐的功夫一定要先练好,心能静下来,说话做事才会有真实的智慧,才能更好的利益他人。
      第二 如何判断言语的时机。老师引用《弟子规》中的经句,详细教导我们规劝父母长辈过失时,应审时度势。在父母高兴时再劝,而在别人说长道短时,不是我们讲话的时候。我们要赶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做好自己的本分。
      第三 言语的态度 我们常说要报父母恩,首先要从言语的态度开始做起。对待父母讲话的态度要非常恭敬真诚,父母交代的事一定要用心去做,不可拖拖拉拉。时时观照自己讲话时的存心是不是真诚、恭敬。真正做到了【主敬存诚】的功夫。那么我们的道德学问有没有提升,就会从别人对我们的态度上判断出来。父母长辈在责罚我们时,要用反省的心接受,即使不一定都是我们的错,误会了我们也应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可辩驳。
      第四 言语的信用 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答应别人之前要考虑清楚,自己能做到再答应。古代留名青史的人都是做到了言行一致,言出必行,不要说言语出去要守信,就是一个念头他都能守信到底。所以我们在讲话和起心动念时都要考虑清楚。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所以不仅对大人要守信,对待孩子也要守信,这样孩子才能扎好做人的根本。
      对照老师以上的讲解,末学今后从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开始做起。答应父母的事一定做到,平时要真诚的关怀父母。不在父母面前高声训斥孩子。急躁时应念佛、念经伏住自己烦躁之心,并且止语免得伤害别人。讲话时的存心一定是能利益他人时再说。末学先从这几条改起,真正做到再订立新的修身目标。感恩老师给我们创造这样好的学习环境,感恩学长们的帮助,时长把你们的人生经验讲出与我们一同分享,使我们从中得到很多的人生启迪。
pc00203顶礼敬上!

本网注:感谢诸位老师、同学的学习心德分享,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及理念!


 
本文编号:20080319210019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