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师兄弟子规学习心得
1)转变了对弟子规的态度。
我以前对于《弟子规》的学习很不以为然。看到老法师特别强调,自己也觉得重要。即使觉得重要了,自己也觉得该学。但是当时认为听1-2遍就可以了。开始听听故事还觉得新鲜。听得遍数多了就没有耐心。
2007年,我学了一年《十善业道经》,学完了之后总的感觉还是没有深入。这个时候发生的小事情改变了我的想法。
有一次我们老板出来,拿了很多东西,跟我一起下楼。他要打车,我看到一个出租车过去了,想到他肯定是坐那辆车的,于是我就自己走了。走了几步,觉得不对,他手里都是东西,怎么开车门啊?
于是又返回来帮助他。他是我的老板啊,还不是别的人。当然,因为我们单位老板和员工都很平等,平时往往还是老板给我们开车门,所以就养成了大家一个比较坏的习惯。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做得太差了,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比较冷漠自私,常常不为别人考虑,这样怎么能象一个佛弟子呢?
加上那个时候,小组学习弟子规的气氛,尤其是有的师兄做了很好的榜样,使我开始重视弟子规。这个事情发生之后,我下定决心,下大力气学习和落实弟子规。这样才能够在单位才会落实一点点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2)落实起来比想象难很多
春节,公公婆婆来了一个多月。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来落实弟子规。
但是实际做起来发现,其实没有以前决心得那么容易。实际的演练和自己只是听经还是不同。虽然以前听经的时候,下定了决心要如何如何的,当境界现前的时候,依然做起来很不彻底,依然烦恼不断。“历事炼心”这个环节看来是不可少的。
婆婆和外甥女第一次在我们家洗澡,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就走了,结果他们不太会用开关,十来分钟就从浴室出来了,说水不好用。而我丈夫呢?确实整个过程都在陪着他的父亲洗,我真的非常非常惭愧。觉得我太没有孝心了。后来婆婆洗澡,我也就自始至终陪着,这个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教育。通过这个事情,我也更加能够仔细观察老人的需要。
其实开始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并不是出自内心,是自己默读弟子规,或者强迫自己来做。我决心“装”也要装出来。开始的时候,真的是比较勉强。因为公公婆婆还是比较陌生,也没有几十年养育共处这样的感情基础。但是,他们是丈夫的父母,理所当然就是我的父母。但是真正做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克服了一层这样的障碍来做的,就像跨栏跑一样。几步就有一个栏,不是说你今天跨过去了明天就看成了亲生父母。相当一段时间,每天都要跨越这个栏的。
期间,对于公婆也起过其次“嗔”心,比如闻到他们身上不好的味道感到难受,看到他们现代化的东西都不懂,还有他们满脸的褶皱觉得很难看。还好,这些念头起来随即知道忏悔。我深深知道,他们就是阿弥陀佛化现来的,来考试我的境界。“孝”,是我修行的第一个阶梯。正是公婆他们来成就我,来消除我的恶习,培植我的福报。
丈夫大姐一家和二姐的孩子,加起来老小9口人一起在我家过春节,他们住了将近一周。那段时间,对我的考验是最大的。我从小养尊处优,不大会做家务的。尤其来了这么多人,买菜做饭就是个不小的工作。另外还有自己修行的功课。那几天,有时候才睡4、5个小时,虽然有时候挺劳累的,但是也很欢喜。
春节前我给父亲打电话,说我们家要有9个人过春节。父亲听了马上说,你不要让人家感到拘束。这句话对我的震动很大。他们在我们家过春节,我应该考虑什么?我念念该考虑的是如何让他们无拘无束,能够过好春节。即使在自己弟弟家里,由于第一次来,他们也难免会感受到不习惯不舒服,而我呢?我尽量地让大家放松下来,感觉到这里真正是自己的家。
老人刚来的时候,还是有种种的不习惯。一方面因为是不熟悉城市的生活环境。另外,最关键的我觉得是媳妇的问题。就是媳妇和公婆之间还是有隔阂。所以,我就尽量创造一个宽松的气氛,让他们紧张的神经放松下来。婆婆不小心把调料盒弄洒了,盐洒了一地。我马上笑着过去帮忙,说,我们家的柜子是有点不好用,你看放进去都很困难的。这样的事情多了,慢慢地,我发现,他们在家里开始比较放松下来。
结果装了不久,发现还挺凑效的。因为我的公婆都非常地淳朴善良。他们对人都是永恒地好。我对他们好,结果他们对我更好。一来二去,感情也越来越好,我对他们的好也越来越自然了。这样下来,我们说的话,他们也都去照办。尤其是教他们念佛,他们无条件完全接受。而且,公公70岁了,没几天早上就能礼拜100个了。每天晚上和我们一起绕佛一个小时。
不仅如此,公婆因为生活在偏远贫寒的地方,所以心地非常纯净,为人也特别厚道,勤劳俭朴。随便一个地方,都值得我们晚辈学习。看到他们是那样的克勤克俭,谦让礼貌,爱护晚辈。常常让我很感动也很惭愧。每天我一到厨房,婆婆马上会跟着进来,如果我做菜,肯定她会把所有的下手工作都做好。公公更是不闲着,卫生要打扫好几遍。还有,生怕给我们填一丁点的麻烦,似乎什么要求都没有。礼佛也是恭敬虔诚,念佛也是专心致志。
“亲爱我,孝何难?”,跟这样的老人在一起,是他们在教育我,感化我,我能给他们做的,还是不及他们的万分之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怎么做,都只是一颗寸草。而他们的光芒,却象三春的阳光,温暖普照。
那几天,白天让孩子们学习弟子规,晚上一家人围坐一起,听3个孩子演讲学习心得。我们夫妇进行点评。每天晚上念佛的队伍浩浩荡荡,除了大姐夫,其他的人基本都加入了晚上一个小时念佛的晚课。
正月初四,是婆婆的生日,二姐和二姐夫,以及大姐出嫁的女儿女婿也来,共13个人一起为婆婆庆祝生日。结果从来没有擅自出过门的3个孩子,上午竟然结伴出去了。我们也不知道出去干什么。中午吃饭的时候,最小的外孙女拿出来一副玉手镯,是3个人凑了压岁钱给姥姥买的生日礼物。她交给她姥姥的时候,说祝姥姥生日快乐,结果就哽咽了,开始哭,另一个外甥女也站起来说,以前觉得姥姥有偏心,是自己错怪姥姥了,给姥姥道歉,哭得比第一个还厉害。结果惹得一家人都感慨地忍不住落泪。那个时候,上慈下孝的气氛真的很令人感动。
丈夫一家人,确确实实在我这么善良的公婆的影响下,都很礼让和孝悌,他们在我们家住的这段时间。也让我学习到很多。
3)决心落实2年弟子规
我现在学习弟子规,虽然才3个月,但是觉得受用还不小。尤其是落实孝敬的时候,能够逐渐磨灭自己的自私自利。当我每一次跨越那个跨栏的时候,也就是每一次圣贤教育的胜利,每一次自私的失败。逐渐地,从内心真正生出尊敬和关心来。落实弟子规就是从事上和理上培训自己的“主敬存诚”。而这样的敬和诚,慢慢让我们性德显露。也是如此,现在越来越体会到弟子规的法味。越来越觉得深入下去才真的有味道。以前是学不下去,现在是畅游其中,常常有悟处。
目前,我开始执行恩师教导的,早晚各念一遍弟子规。原来小组的师兄曾经说过,念弟子规要恭敬虔诚,才能得到加持,我现在也是速度尽量慢,努力念得字正腔圆,这样读下来,加持力真的感受到不一样。每次都读得法喜充满,内心清静。
弟子规太好了,所以我决心先落实2年弟子规。
二、丛师兄心得
末学参加佛陀教育网络学院,认真听的第一课就是蔡老师讲的《弟子规》。听的当下,感慨万千,如果末学能早两年接受到这样好的圣贤教育,那我的人生可以少多少遗憾啊!后来,末学辞职在家专修,请教瞿师兄应该如何安排基础阶段的学习,瞿师兄很慈悲地指导末学,要学好《弟子规》,可以从学习复讲做起。但是,由于末学当时对《弟子规》学习的重要性尚缺乏充分的认知,而且一个人在家学习复讲,没有听众,得不到法喜,所以很惭愧,没能坚持下来。从去年年底开始,末学发现老法师几乎在每次的讲经或者开示中都会提到《弟子规》,反复地、不厌其烦地强调学习落实三个根的重要性,并且把《弟子规》比喻为土地,修行就象盖房子,别说高楼大厦,没有土地,连墙都砌不起来。末学虽然愚钝,但对老法师的教诲深信不疑,于是又重新开始探寻学习《弟子规》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感恩阿弥陀佛、三宝的加持,正在末学一筹莫展的时候,小组的一位师兄慈悲地建议末学参加学院的弟子规读书会。末学在这位师兄的督促下跟着学了两集,感觉非常受用。学院的弟子规读书会是安排每两周学习一集蔡老师讲的《幸福人生讲座》。在第二周的周四晚上会请几位学长在线上复讲并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一集的学习心得。末学从这几位学长的心得报告中经常能得到很多的启发,而他们认真努力落实《弟子规》的勇气和决心也让末学非常感动,并切实体会到蔡老师说的那句话“《弟子规》是拿来做的,不是拿来背的”。此外,末学从读书会的教学安排中得到启发,改变了原来单纯靠听讲的学习方法,使《弟子规》的学习不再枯燥。末学现在是采取先听,听三遍,再复讲,但复讲不是复讲全部,是在原来讲稿的基础上压缩,从一个小时压缩到15分钟,只取其精华部分,然后写心得报告。末学觉得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末学的根性:首先,通过复讲可以提炼出这一集的重要内容,并反复熏习;其次,通过写心得报告可以加深对这一集中某些重点内容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的情况,将理论与生活相结合,没做到的,反省忏悔,做到了的,再接再厉。这样一集学下来,感觉很有收获,也法喜充满。不过,因为每个人的根性不同,学习方法也会不尽相同,末学的这种方法也只是提供给大家作个参考而已。
末学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弟子规》里字字句句都体现着儒家的一个中心思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教导我们要事事处处替人着想,换位思考,替父母着想,替长辈着想,替他人着想,甚至于是替物品着想。
在《弟子规•入则孝》里讲到“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说的是东汉的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无微不至地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处处替父亲着想,细心地体恤父亲的需要。末学和黄香比比感到非常的惭愧。末学以前和父亲住在一起的时候,不仅没能照顾父亲,反而是年过半百的父亲在照顾我的一日三餐。末学羞愧之余,决定要改过自新,力行孝道,就从落实最基本的晨昏定省入手。
由于末学现在不和父亲住在一起,就决定每天给父亲打一个电话。最早以前末学和父亲通电话通常都是这样的:末学打过去,没话找话地问,家里有什么事儿吗?父亲答:没有。末学再找不出要讲的话,于是说,哦,那有事儿您就给我打电话吧。父亲那边说:嗯。于是一个电话不到一分钟就结束了。末学那时候心里还常常怪父亲,怎么连聊天儿都不会。后来有一次父亲跟末学说起大哥给他打电话,末学一听原来也是这样。然后,父亲说“你说我能有什么事,是我病了才算有事吗?”末学一想,是啊,我们打过来急匆匆的,父亲能在电话里和我们聊什么呢。所以,责任不在父亲,在我们自己啊。末学刚开始练习和父亲打电话的时候,也是没话找话,说说天气啊,问问饮食啊。后来就发现要把自己放在父亲的位置,想他的一天会做些什么,这样慢慢地就找到父亲感兴趣的话题,然后话就多了。比如我一问他今天有没有出门啊,他就开始说他去了通教寺,遇到了什么事儿。那么末学也会把自己这一天修学的体会向父亲汇报。有时一个电话能打半个多小时。末学在这样做的时候也能体会到父亲心里的欢喜,因为每次打电话过去,父亲接起来都是很开心地说“喂”,明显在等待末学的电话。能让父亲在平淡的晚年生活中得到这么一点点欢喜,末学心里也略感安慰。
末学每个周末都会回家去看望父亲。以前都是和哥哥们约着晚上回去,赶在吃饭的时间,还要父亲来准备晚餐。不仅如此,还经常迟到,害父亲打电话来催问。吃完饭,待不了一会儿就要赶着回去,不然就没有公车了。即使在家那点时间,也是眼睛盯在电视上,对父亲的话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再加上和哥哥们闲聊,实在讲和父亲说不上几句话。后来学习了《弟子规》,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对自己这种形式上的孝亲感到非常惭愧。于是改为上午回去,这样不仅能为父亲做顿饭,吃完饭还可以帮父亲擦擦地,做点家务,也有时间坐下来陪父亲说说话。父亲对此也很欢喜。
在这个过程中,末学也体会到,当我们常常能用心去体察父母的需要,对父母的恭敬心也就在这一点一滴当中慢慢培养起来了。
末学以前遇到和父亲观点相左的时候,常常会和父亲争论,甚至顶撞父亲。末学的父亲热心于宣传佛法,在这上面花了很多的心思和时间,但不注重个人的清修。末学对此深感忧虑。有一次,在和父亲通电话的过程中又说起这件事,末学气急败坏之下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直到父亲不耐烦地打断末学说“知道了”,末学才嘎然而止。事后末学反省自己,是自己当时过于急躁,说话的语调语速不恰当,没有做到“怡吾色,柔吾声”,引起了父亲的反感,必须要改变自己那种强加于人的态度。于是,末学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方法。以后再规劝父亲的时候都是轻声慢语地说两句,在父亲还没生反感之前就赶紧打住,但是遇到机会就劝,相信父亲总有转变过来的那一天。这样没过多久,父亲就很欢喜地接受了末学的建议,在定课之外抓住一切机会散念,而且父亲说到做到,出门走路、坐车、在家听经看盘,嘴里都在不停地念,非常地精进,令末学都自叹不如。
虽然末学是努力地在一点一滴学习落实圣贤的教诲,但知道自己做得还非常不够。末学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明显地发现自己缺乏知恩感恩的心。大宝法王曾经说:假如我们掉在水里快淹死了,这时有个人把我们从水里救了上来,我们一定感激涕零,一辈子念念不忘。可是,我们小的时候,如果父母一天不管我们,我们就会被饿死、冻死,父母救了我们无数次,我们却从来没把父母的恩德放在心上。想想九岁的黄香,想想大舜,怎么我们和古人的差距是那么远啊?!但是,我们切不可自暴自弃,要不甘落后,要见贤思齐。孟子说过,“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愿以此与各位大德同修共勉。
三、简师兄心得:重在落实。
《弟子规》讲到:“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学习了《弟子规》,掌握了道德的纲领,要一门深入,要实践表演出来。佛法讲究解行相应,理解后需要落实。末学在教育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不得力,孩子不听话,现在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电视,不主动积极完成作业,常常让我苦恼。虽然孩子在学校学过《弟子规》的经文,那时也会背,包括我儿子在内的四个男孩被同学们戏称为“背经四大天王”,但是孩子没有做到。自己也学了蔡老师讲的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也没有重视《弟子规》的落实,没有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末学感到很惭愧,《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是做出来的。
《弟子规》里讲“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就告诉我们,落实需要持之以恒,要“长時熏修”,做到“贵以专”,每天早晚念一遍《弟子规》,慢慢的经典的义理才能理解,才能融会贯通,才能在洒扫应对的日常生活中运用自如。随着这两周紧锣密鼓的学习《弟子规》,我的两个孩子也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来。我期待我家庭的变化。
《弟子规》里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深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当保姆乐玲刚来我家时,她还小,不太懂事,胆子也小,有事也不敢问,很不爱说话。事后我才明白可能我太严肃,对她说话的语气不注意,说话的方式让她不能接受,批评她的时机也没掌握好,给她造成很多伤害和误解,自己还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对她很好。在此向她道歉。阿弥陀佛!随着学习佛法的深入,和她慢慢沟通,才打开了她的防御之门,她才敢跟我说点真实想法了。当我跟她讲到人和人之间的四种关系是报恩、报仇、讨债、还债时,希望我和她这一生把过去世的不愉快和怨恨化解掉,建立良好的恩情和法缘关系,跟我学习佛法,共同往生西方。
自今年春节以来,我和乐玲的关系有了好的转变。我对待乐玲也更细心和体贴了,既然在大家面前说把她当作女儿,就要象对儿子一样对待她这个女儿,真正做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我待乐玲是“事诸女,如事女”一样。上周六送儿子去上外语课,乐玲自己在家,我怕她不吃晚饭,特地发短信给她,嘱咐她要吃晚饭。当夜里我们回到家,乐玲已睡下,问她,她没有吃晚饭,心里很不高兴,心想又不按照我说地去做。就重复唠叨,问她为什么不吃饭?她也不回答。后来我想她是我女儿,应该宽容和关心她,问她哪儿不舒服?并表示要热饭给她吃。她说不用。我知道她会半夜饿的,接着就给她拿来西瓜和饼干,递到她床前,她又说饼干很干,我又给她端来白开水。后来她情绪好一些,又说饿了,我又去给她热馒头吃。当我深夜坐在电脑前又开始工作时,乐铃起来,跑到我面前跟我说声谢谢,并亲了我一下,对我表示感谢,我也会心地笑了,告诉她以后要知道按时吃饭。想想每次为她不吃饭而和她发生的不愉快,不就像我儿子不好好吃饭,我很生气一样吗?其实乐玲也是个孩子,在很多地方我应该宽容她,慈爱她。
乐玲待我是“事诸母,如事母”,她待儿子是“事诸弟,如事弟。” 乐玲很长时间以来,一直给我和儿子打洗脸和洗脚水,端到我们房间来。刚开始我不习惯,慢慢就接受她的好意,接受乖女儿的一片孝心。当我为儿子洗脚时,她也嚷嚷如果我这样对她就好,我马上笑着也给她打来一盆洗脚水。乐玲在家务方面和照顾孩子的起居方面做了很多贡献。我感谢她三年来给我付出很多的辛劳,让学佛小组的师兄们在我家共修时,有干净的环境和可口的饭菜。
这是末学最近学习《弟子规》的体会,请学长们批评指正。
本网注:感谢诸位老师、同学的学习心德分享,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及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