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信息新闻 - 正文
 
 

第二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纪要

作者:国际儒学联合会  

时间:2008-7-16  

http://www.ica.org.cn/content/view_content.asp?id=19752

摘自  
 

 国际儒学联合会工作通报

第2期
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处编
2008年6月26日
 第二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纪要


      2008年6月6日至8日,国际儒学联合会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召开了第二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
      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黑龙江、吉林、山东、山西、甘肃、河南、安徽、浙江、江苏、福建、海南、湖南、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相关专家学者,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各地儒学会,国学堂、馆,有关团体、企业和民间儒学普及工作者,媒体记者等约15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
会长叶选平、常务副会长杨波,副理事长赵毅武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杨波主持。会议开始,杨副会长提议,全体代表起立,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的同胞默哀一分钟。然后请叶选平会长致开幕词,请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李训贵院长致词,请国际儒联顾问释净空作主题演讲。在闭幕式上,杨波作会议总结发言,叶选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两位会长的讲话另发)。
      国际儒联普及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践,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宋婕,海南省政协常委、社会法制委员会主任张发,安徽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董事长侯钰蛇,山东省莱西市教育局张为才局长的代表,湖北省仙桃市仙源学校武家舫校长的代表,企业国学堂负责人魏凯,一耽学堂总干事逄飞,北京汇通汇利公司董事长胡小林,广州市海珠区赤沙小学教师钟红艳等十位代表,从不同角度作了大会发言。
      会议进行得生动热烈,几乎所有与会人员都结合自身的实践和体验,就普及儒学的问题发表了意见。与会代表向会议提供的论文和经验总结60余篇。
      闭幕会上,四个小组代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陈升教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建福教授,中央党校王杰教授,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王新宏教授,分别汇报了本组讨论的问题和成果。
本次座谈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与会代表认为,了解了信息,沟通了情况,学习了经验,交换了思想,看清了形势,坚定了信心,明确了任务,收获很大,并希望国际儒联能够继续为广大普及工作者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本次座谈会,初步取得以下成果与共识:

      普及儒学 旨在做人

      叶选平会长在本次会议开幕式上,再次强调普及儒学是一种“做人的再教育”。这一定位,成为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从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集北慧贤幼儿园、广州市海珠区赤沙小学、北京四中、湖北省仙桃市仙源学校、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到首都师范大学所介绍的典型经验,都证明从幼年、少年到青年的“诵读经典”、“国学启蒙”、“国学精粹”等讲座与课程,不仅是为他们留下中华文化的记忆,更在于提升了他们的道德修养。从安徽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和山东省莱西市教育局等地的经验,看到了“国学启蒙”教育的社会功能。学生懂得了“明礼、做人”感染了家长,和谐了家庭,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文明程度。整个汤池小镇,整个莱西市,从几万到几十万人的文明水准以及当地的社会风气都有了可喜的提升。海南省监狱管理局,在服刑人员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弟子规》的教育,收到出乎意料的教育成效,使人坚信“人是能够教育的,坏人是可以教育成为好人的”,使得监狱工作从“重管轻教”转向了“重教轻管”的轨道。北京汇通汇利公司用《弟子规》管理企业的典型经验,表明先人的智慧可以转化为现代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以上各行各业的典型经验,共同之点在于紧紧抓住“做人的再教育”这一根本宗旨,为今后儒学普及工作提供了新经验、拓展了新局面。

      普及工作  重在开新

      杨波副会长在会议总结发言中,对于各地儒学普及工作的经验进行了概括:
      第一,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是推进儒学普及工作的首要条件。会上介绍的经验表明,哪里的领导重视和支持,哪里的普及工作就快速进展,效果显著。因此,积极地向各级领导介绍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突出它对于建构和谐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青少年道德品质的意义,是儒学普及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第二,采取体制内、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大家的经验表明,十几年来的儒学普及工作主要是民间推动的,即使在学校以内进行的,大多也没有进入教育体制之内名正言顺地开展。但是,在体制之外,做出成绩,有了效果,产生了影响,取得民众的认同,领导就会重视和支持,就有可能在体制内得以推行。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学研究所的诞生与建设就是例证。因此,一方面要争取领导支持,一方面我们在体制之外,力争做出有说服力的成绩来。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都是从民间做起的,孔子本人就是从民间做起,过了几百年以后才得到官方的承认。因此,不一定急于追求向体制内的转变。
      第三,建立一支儒学普及工作的中坚力量。“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任何一项事业都是要由人来担当。一大批从事儒学普及工作的同志,已经坚持了数年乃至十几年,克服了许许多多困难,他们依靠的就是自己对事业的坚定信心,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青少年教育事业的责任。有了这样一批优秀人才,我们的事业就能够取得成功。会上介绍的经验,充分证明这一点。需要宣传他们的经验和事迹,使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后继有人。
      第四,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从事儒学普及工作,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社会各界有志于弘扬中华文化的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北京纳通医疗公司总裁赵毅武先生就是代表,六年来,他慷慨解囊,支持国际儒联一些重大活动,如出版《论语初级读本》、《儿童论语100句》,创办“国际儒学院”等。一方面有政府的支持,一方面有企业家的支持,儒学普及工作才取得了今天这样可喜的局面。
      第五,因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抓住机遇,创新方法。根据受教育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生活经历等不同,儒学普及需要 “因材施教”。并且在要求、内容、教材、时间、方式、方法等方面要因人、因地制宜。要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以达到殊途同归,传承中华文化精华之归旨。
      儒学的精华几千年来流淌在国人的血液中生生不息。今天普及儒学,更需国人的参与和开新,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

      普及儒学 调整观念
      调整或更新文化观念,是普及儒学的一个关键,这是与会者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文化新战略、新观念,已经与近百年来所积淀的各色各样的否定、批判、扬弃中华文化的旧观念,划清了界限,为我们普及儒学指明了方向。本次会议,就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批判与继承、传统与现代、普及与提高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理论与梳理。
精华与糟粕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和糟粕,是在普及儒学实践中必须回答的问题。
      叶选平会长认为,精华与糟粕首先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我们今天的所谓糟粕,历史上可能是精华:曾经是精华的东西,今天可能是糟粕。我们应该让大家既接触精华,也接触糟粕。接触精华是为了弘扬、为了把它传下去;接触糟粕不是为了去实行它,而是为了能够辨别糟粕。如果不接触糟粕,就很难辨别糟粕,也很可能辨别不清什么是精华。
      其次,精华与糟粕,又是一种认识层面上的概念。由于人们主观认识上的差异性,对于何谓精华与糟粕必定会产生歧见。从事普及儒学工作者应尽量排除各种主观认识上的差异与争论,对于历史上一再证明的文化精华,要坚信不疑地加以弘扬。

      批判与继承
      这是普及儒学不能逾越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批判与继承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文化工作要处理的关键问题。冷静、客观地反思历史,长期以来我们似乎没有明白批判是手段,继承是目的。当一旦将手段变成了目的,非但没有达到继承的初衷,却对中华文化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付出巨大的历史代价。因此,叶选平会长语重心长地说,“批判是一种代价昂贵的武器”。我们今天普及儒学,要高举的是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大旗。弘扬与培育比简单的否定与批判,更适合当今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大趋势。

      传统与现代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普及儒学必须面对的课题。纵向是传统,横向是现代。传统是昨天的现代,现代是明天的传统。没有传统何有现代,离开现代传统将会失传。两者的历史同一性,不容对立与割裂。传统等于落后,现代等于先进,农业文明是落后的文明等观念具有片面性,既损伤传统,又不利现代。传统的现代转化,是要求将具有普世价值的伦理道德规范,应用于现代社会生活,融入现代内涵,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内化为现代人的意识、行为和习惯。今天普及儒学,就是一种儒学的现代转化,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再加工、再生产,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种实际行动。

      普及与提高
      会上很多同志认为,在普及工作中必须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这也是儒学普及工作遇到的新问题。对此,叶选平会长建议大家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六十年前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谈话》,他认为,其中关于普及与提高两者的辩证关系,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思路和比较符合实际的思想方法。其实,在去年召开的第一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上,三位会长根据国际儒联的宗旨和任务,就已经提出“在关注和推动儒学研究的同时,更要重视儒学的普及,将儒学研究的新成果转化为普及儒学的新资源,展示其力量和价值,以便使儒学不断获得永恒的发展生机和活力”。并且指出,“我们对儒学既要加深研究、又要做好普及。从某种意义上说,普及更带有根本性,它是当今历史和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与精神家园建设的新需求,也是建设和谐、健康、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的需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才做出每年都要召开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并成立了国际儒联普及工作委员会。
      当然,随着普及工作的开展与深入,就普及工作本身的内容、方式、手段、水平、质量,尤其是普及工作队伍的素质与水平等等,都需要不断提高。

      普及儒学的建议

      杨波副会长在与会代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对于今后儒学普及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抓好典型,建立试验基地。
      随着普及工作的展开,需要进一步研究在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层次的人群中,儒学普及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方法。通过本次会议,我们看到,全国各地已经涌现了一些典型。我们应该在继续抓好这些典型的基础上,培育和建设一批普及儒学的基地,进而不断总结和推广他们带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希望开展儒学普及工作较早的单位积极与国际儒联合作,与各地分享他们的经验。
      第二,重点抓好培训师资。
      由于儒学教育的长期中断,使现在学校里的很多教师本身就缺乏对儒学经典的了解和阅读古文的能力,这种状态已经成为深入开展儒学普及工作的瓶颈。“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言为世则”,不仅是一些单位的经验,也是广大儒学普及工作者的需求与心愿。希望有更多像安徽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这样的机构,有效地、大量地培训师资。国际儒联普及工作委员会,要设法联络、借助、整合各种培训资源,推动培训师资的工作有较大的开展。
      第三,组织编写儒学普及读本。
      要组织专家学者与第一线儒学普及工作者合作,编写一批儒学普及读本,供从事儒学普及教育使用。国际儒联已经编辑出版了一本《论语初级读本》,《儿童论语100句》即将出版,接着还要编写《孟子》、《中庸》、《大学》等初级读本。希望有更多的人士与机构参与著书立说,传播儒家的经典文化。
      第四,加快国际儒联普及委员会的建设。
      国际儒联普及委员会开展工作已有一定时间。但是,由于成立的时间短,只聘请了主任、副主任,还没有委员。下一步,要充实普及委员会的力量,希望大家推荐有志于从事这项事业、具有一定实际经验的同志参加普及委员会的工作。
      第五,搭建普及儒学工作的交流平台。
      国际儒联愿为社会各界开展儒学普及工作提供交流的平台。作为一个民间组织,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在各地推动儒学普及工作,但可以组织从事儒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对普及工作提供智力支持。通过现场会等形式为广泛、深入地交流各方面的经验搭建平台。通过组织学术会议的形式,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向各级领导机关提供信息、反映情况,并可呼吁社会舆论对儒学普及工作加以关注,引导舆论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当不负历史使命,为儒家文化精华的复兴和光大贡献力量。

(撰稿人:王殿卿教授)

 
本文编号:20080716001932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新闻信息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