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读书会分享(三十九)

作者:网络学院  

时间:2008-8-8  

摘自  
 
     说明:研讨内容,蔡礼旭老师主讲的「幸福人生讲座」第三十八集(蔡礼旭老师2004.11讲于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听完讲课后,请诸位老师将自己的心得、经验、感言等以文章方式分享于下,此书面的读书会希望有助于个人修学、亲子互动,有利于培养自己和下一代正确的幸福人生观。

研讨内容重点如下

1.林则徐先生的「十无益」如何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2.何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如何感恩社会各行业的付出?
4.与人相处的态度要如何?在哪些地方要礼让?
5.「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所指为何?

分享文章   08.07.27
------------------------------------------------------------

各位老师学长大家好:
      下面是我学习幸福人生讲座三九集的心得,请老师指教。      
      1.林則徐先生的「十無益」如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孝乃夫之本也,孝养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即使天天拜佛烧香也无济于事,更不能带来富贵。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在家兄弟姊妹要和睦相处,出门才能和同事上司搞好关系,与人相处要懂得包容和谦让,才能交到好的朋友。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风水是会随着人心而改变的,好的存心就会改变周围坏的环境,坏的存心即使好的风水也不会给你带来好运。
      行至不端,读书无益。一个人的言行要以道义为标准,一个有德行的人自然会得到人的尊重和喜欢,如果没有德行,即使你读了再多的书,也会让人看不起。
      做事乖张,聪明无益。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耍小聪明,一个整天算计别人,不守秩序和章法的人,即使再聪明到最后也会落得一无所有。
      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做事要随缘不能攀援,假如时机还不成熟,就要努力去学习,等待时机,不能强求妄求,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妄取人财,布施无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用正确合法的手段取得钱财,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的财物,迟早都会失去,即使用来布施也无益处。
      淫恶肆欲,阴鸷无益。人要不节制欲望,特别是邪恶的欲望,迟早都会毁灭自己或是家庭,给你带来灾祸,即使你有很大的阴德也不可能不免。

2.何謂「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凡是自己不愿意做得事情就不要强加于人去做,自己不爱听的话也不能说给别人去听,要处处替别人着想,做别人喜欢做的,说别人喜欢听得。

3.如何感恩社會各行業的付出
      我们的生活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是社会各界各个行业的辛勤付出的结果,我们干净卫生的环境是环卫工人的付出,安定的秩序是人民警察的付出,吃的粮食和蔬菜是农民的付出,住的房子是建筑工人的付出,所以我们对于他们的付出,要心存感激之心,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各个行业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要平等对待,互相理解和帮助和谐发展。

4.與人相處的態度要如何?在哪些地方要禮讓?
      与人相处要做到,己所不欲勿使于人,见到人的善行要随喜赞叹,帮助他成就善行,见到人的恶行不要批评他,要尊重他的感受帮助他改正错误,诚信规劝他,还要做到礼让,忍让,歉然。
      对长辈和师长都要做到礼让,说话时要小声,不能和别人抢着说话,走路时也要先让长辈和师长先行,吃饭时也要礼让,不能坐上座抢座位,夹菜也要有礼貌。总之与人相处的原则就是要处处为人着想。

5.「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所指為何?
      我们面对的人、面对的事,假如有不如意之处,不能怪他人,也不能怪这件事,要先反过头来反省自己。这一句教诲是儒家最重要的一句心法。一个人只要每一次发生事情,第一个念头说「我错在哪」,那这位朋友的学问一定会进步得很快。遇事应该向内求,不要怨天尤人怨着怨那,只有认真反省找出自己的问题,加以改正,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学生pc00649敬上

 

分享文章   08.07.31
------------------------------------------------------------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好! 
      1.林则徐先生的「十无益」如何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第一点,「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圣贤教诲,神圣给我们的教导,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行孝道,孔夫子也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以力行孝道才是真正圣贤人的好弟子,也才能够因为行善积德而「百福骈臻,千祥云集」。所以假如连父母都不孝,纵使每天三柱香也是没有用的,神明也不会保佑。 
      第二个,「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在家庭里面兄弟姊妹就吵来吵去,那就不懂得去好好的协助别人,好好的关怀别人,所以一出去交朋友也很难与人和睦相处,所以孩子一生做人处事的能力关键点还在家庭教育之中。而当我们能够力行孝悌之道,那也是成就了一个人「仁道」的根基,行仁道的一个基础。 
      第三个,「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一个人的运势确确实实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诗经》里面有一句话叫「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心地善良,家庭气氛就和睦,家的风水一定好。在团体里面处处懂得关怀同事,同事的工作气氛也很和乐,公司的风水也很好。所以林则徐先生点出来风水的根本在存心。因为外在的整个物质是随着人心在变化,当一个人对自然很有关怀爱心,他种出来的花就开得特别好。而当他处处能够立身行道,能够去关怀乡里,那他乡里的风气也会一天一天的改善,一天一天的变化,所以风水是活的不是死的。所以风水的根源就在每个人的起心动念之中,根本还在存心,根本还在自己积功累德。 
      第四个,「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一个孩子他对人无礼,做事没有章法,房间搞得很乱,纵使他经典背了再多,也没有用,不相应。所以虽然读的是「出则弟」,但是看到长辈也不会行礼,看到长辈也不会主动先让长辈坐,这个他的心就不恭敬,一不恭敬,读的书无益。而且不只无益,还有害,《弟子规》有点出来,「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所以我们教导孩子一定要让他了解到圣贤的经典不是拿来背的,而是拿来一条一条的落实做到,当他真正去做到,当他真正形成恭敬心了,那他的心与经典就相应,读一句就利益一句,所以这样读书才有益处。 
      第五个,「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一个人长傲慢,学问愈高愈瞧不起人,所以现在高学历者离婚率最高,因为不懂得去体恤别人的感受跟需要,只觉得我读那么多书,我比你厉害,所以确确实实傲不可长,长了傲慢一定跟学问背道而驰。所以我们中国文化在民国初年的时候毁在都有读经典的人手上,他们觉得这些经典我都会背了,中国的东西我学会了,然后他又去西方留学,就觉得西方很多东西比中国好。因为他学的是记问之学,而不是中国的圣贤之道,圣贤之道惟有真正身体力行的人,才可以不断的对学问的深度加深,广度加广,所以只要他不立身行道,必然长傲慢之气。所以我们不要高兴孩子会背很多东西,一定要仔仔细细看有没有落实,仔仔细细看有没有愈读愈谦卑,这个才是真实学问。 
      第六个,「做事乖张,聪明无益」。我们做事情假如不遵循道义,做事假如不遵循章法,只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去乱搞,铁定把事情给搞砸了,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人就喜欢朝自己的意思做,觉得自己的想法观念可以超过古代人,往往吃亏的还是自己。因为天地之间做人做事的纲领不会因为时空改变,所以我们要先能虚心领受圣贤教诲,先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你才能快速掌握做人做事的纲领,所以这点也很重要,先放下自己的知见,不要搞小聪明。学生想想以前自以为是,经常拿自己的观点去劝说别人,感到很惭愧。现在谨言慎行,时时提醒自己切忌好为人师。 
      第七个,「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当运势不到的时候,你硬是要去做,就会累了自己,也累了别人。我们说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当运势还没到的时候,要先充实好自己,等待机会。假如每天在想这件事很重要,一定要赶快做,每天把心思在那里担心,结果后来真的机会来了,又说能力还不够,那就很可惜了,所以时运还没到的时候赶快充实自己。我们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个独善其身不是说没有心兼善天下,是时运还没到,这个时候赶快独善其身,等时节因缘机会一来,马上兼善天下,这个就是掌握时节因缘去做事。 
      第八个,「妄取人财,布施无益」。假如用不法的手段去得到财富,纵使再拿着钱去帮助别人、救别人,有没有用?没有用了,因为已经做出错误的示范,已经是用不法的手段赢得财富,已经给社会一个最不好的榜样了。所以真正一个人对于财富要明理,知道财富都是自己财布施种的因来的,这样才能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第九个,「不惜元气,服药无益」。健康是一个人一生事业的根基,「不惜元气」,吃再多的药也没有用。所以一个人生活要有节,不可以常常熬夜,不可以食物有时候吃很多,有时候又不吃,这样对身体耗损得很严重,到时候买再贵的药也为时已晚。学生深有体会,当年每个月花数千元买各种营养品调理身体,结果适得其反,深受其害。 
      第十个,「淫恶肆欲,阴骘无益」。一个人假如好色,然后行为又很恶劣,纵自己的欲望,纵使祖先积再厚的阴德也没有用,迟早大祸都会临头。我们要观察到子孙要有德行,才不会沾染这些坏习性,所以要积阴德之外,还要给子孙一个最好的榜样。 
      2.何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别人加在我们身上的言语、态度、行为,也不应该去加在别人的身上。我们不愿意别人嫉妒我们,我们不愿意别人伤害我们,那我们也不应该去嫉妒、去伤害他人。相反的,「己所欲」,自己想要的,也应该主动去对待别人,己所欲也要施于人,你很希望别人尊重你,那你首先要尊重别人;你希望别人关怀你,那你首先要关怀别人。所以互相尊重、关怀是结果,要先种尊重、关怀别人的因,所谓要怎么收获就要先怎么栽,要先怎么种对种子,这个相当关键。「施比受更有福」,我们要主动先伸出友谊的双手。 
      确确实实人跟人之间像一面镜子一样。假如我们觉得身旁的人对我们都怒目相向,要回光返照,我们自己是怎么对待别人的。当我们有这种态度,那一切人都是老师,可以由一切人的反应反省自己,提升自己,所以看一切人皆是老师,唯我一个人是学生,有这样的态度,那进德修业的功夫会很扎实。 
      3.如何感恩社会各行业的付出? 
      因为有各行各业人给我们的协助,我们的生活才会这么幸福,所以面对各行各业的人,我们应该尊重。 
      比如早上我们去吃早餐,工作人员他一天要接待可能是几百人,所以他也很疲累。我们看到他的时候就对他微笑,然后他每次跟我们点的东西,送的食物来,我们都很感谢他,所以服务人员看到我们也笑得格外灿烂,这些是利人利己,你敬他一分,他就敬你一分。而这个社会确确实实是互助之体,我们的生活能处处都能够顺利顺事,都能够很方便,是很多各行各业人的付出才成就了我们生活的舒适。 
      清洁工人们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就已经起来辛勤工作。我们生活的美好都是他们点点滴滴的付出。所以我们面对他们应该存尊敬、感恩之心。当孩子面对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这样的感恩心的时候,他就不傲慢,他就懂得时时感谢别人。这个态度要从小教他。《弟子规》说「勿谄富,勿骄贫」,所以对各行各业,包含穷人,只要他对社会有付出,我们都该尊重。 
      4.与人相处的态度要如何?在哪些地方要礼让? 
      见人有善行不去嫉妒,而能够欢喜的去赞叹他的好,去引导别人向他学习。见人有恶不批评,要规劝,或守默,守默就是先不讲。规劝跟守默是观察时机去决定,假如信任够了就应该规劝,假如信任还不够就先不说,所以这个都要审时度势去做,因为你批评只会跟他的关系更不好。见人错事不指责,要赶快协助,赶快把状况收拾收拾,然后再告诉他刚刚错犯在哪。 
      在吃饭的时候要礼让,在走路的时候要礼让,所谓「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当人人懂得礼让的时候,人与人当中相处起来就非常舒服,所以礼让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人跟人要保持这个优美距离。假如人无礼了,不礼让了,就会发生很多冲突,甚至于连夫妻都会摩擦,所以再亲的人也要守礼,对亲人不守礼的话,往往家里的人到最后忍无可忍就会爆发了。面对小孩也要守礼,进小孩的门还是要敲门,我们要求孩子做的,自己也要先做到。当孩子懂得礼让的时候,他将成为一个有分寸的人,懂分寸的人。 
      5.「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所指为何? 
      这一句教诲是我们儒家最重要的一句心法。我们面对的人、面对的事,假如有不如意之处,不能怪他人,也不能怪这件事,要先反过头来反省自己。一个人只要每一次发生事情,第一个念头说「我错在哪」,那这位朋友的学问一定会起得很快。 
      夫子说「射有似乎君子」,射箭好象君子之道,好象做人的道理,「失诸正鹄」,这个「失」就是没有射箭射中,「正鹄」就是目标。「失诸正鹄」要怪谁?「反求诸己」,反省自己。现在人不是,箭射出去没有射中目标,「帮我去调查一下那枝箭是哪一家公司出的,怎么这么难射」,还是说这枝弓箭太差了,丢在地上,赶快去换一枝新的来,都把责任一把推给人,不想想明明就是自己的技术不好。 
      别人不好的时候就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过头来从自己开始修正起。领导人也好,父母也好,先变了,孩子就变了。 
      6、这一集学生的主持稿。 
      刚才各位学长在分享中都谈到了,我们处事要遵循林则徐先生的教诲,不犯“十无益”;在接物中,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2006年5月,学生下定决心好好学习、落实《弟子规》,2007年1月幸运的加入了弟子规读书会,每当想起这一年多来各位老师和学长对学生的辛勤教导和无私帮助,学生内心无比感恩。 
      真的,没有读书会,学生不能坚持到今天。曾经有好几次都很想放弃学习、落实《弟子规》。放弃的原因,第一是因为自己小时候没有接受传统家庭教育,缺乏德行根基,现在补课很难,特别在最初一段学习、落实《弟子规》过程中,常常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感化不了家人,感化不了身边的同事、朋友,有时也会感叹现在社会污染很重,落实弟子规觉得很累,于是慢慢失去信心,幸运的是,因为有弟子规读书会,有小组的鼓励,所以学生常常能够在失望中重获信心,从而能够冲破难关,坚持落实弟子规。第二个原因是学生有时候在听到别人赞叹自己学习弟子规坚持的不错,力行也有一定效果,这时内心的妄想就压制不住,就想去爬三层楼。可是,在读书会看到老师和学长们无论德行还是学问都比自己好的多,依然在老老实实学习、落实《弟子规》,就反省到自己其实做得很差,离弟子规标准还很远。惭愧之余,回过头来继续扎根。 
      学生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这一年多,读书会老师到底教给了自己什幺,学生究竟学到了什幺,反复琢磨,有以下几点粗浅体会向各位老师和学长们报告,恳请指正。 
      第一,读书会只安排听蔡老师的课,这是让学生遵循师承,只跟蔡老师一个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目的是通过几年内只听一家之言,能够掌握蔡老师教育圣贤学问的体系,从而快速走上学习和传承圣贤文化的大道。 
      第二,学生通过跟着读书会长期聆听蔡老师的教诲,耳濡目染,深深被蔡老师的德行和学问打动,想到读书志在圣贤。而古圣先贤离我们很远,学生就立志以蔡老师为榜样,时时处处向蔡老师学习。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恭敬心生起来了,志向也有了,学习就常常感受到快乐。 
      第三,读书会教学方法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两个星期学习一集,学生每天看一遍,每集听八遍左右,再用两天写报告,一年多来尽量坚持这幺做,无形之中就得到正面的熏习,很多错误的观念慢慢转变了。 
      第四,读书会老师每集都列出纲要,要求我们按照纲要写报告,并安排线上分享心得,做到相观而善。这让学生每集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抓住重点,而通过写报告和分享,促使学生能够自我反省,做到知错认错改错。学生感恩的是,这一年多来,从各位学长的分享中受到很大的鼓舞,学到许多好的做法。例如,学生因听到马老师一直坚持骑自行车上班,深受触动,于是决心不再开车上下班,最后把车欢喜供养出去。 
      按照读书会老师的安排,我们把《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40集学完后,就开始正式进入学习《细讲弟子规》了,学生真的很欢喜,可以和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共同学习下去。学生最大的习气是常常自视清高,贡高我慢,参加读书会亲近这幺多好的老师和学长特别有助于改正这个顽固的习气,所谓良师益友殊胜道场可遇不可求,学生一定把握这稀有难逢的机缘,坚持在读书会跟着各位老师和学长好好学习,恳请各位老师和学长多多给予教诲。 
      最后,学生感谢读书会老师的辛勤教诲!感谢各位学长的无私帮助!感谢净土乐园提供如此殊胜的共学环境!
感恩各位老师、各位学长!
 

分享文章   08.07.31
------------------------------------------------------------

下面是学生15分钟的复讲稿,请老师审阅,有不取舍不当之处,请老师指点、教导。
诸位老师、学长,大家好。
      我们提到了处事应该有哪些原则,处事当中应该用哪些态度去面对。
      好,我们也提到了林则徐先生他在一生立身行道的过程,体验到人生有十件事你要抓到根本去做,假如你是从枝末下手,可能是空忙一场。
      他的教诲“十无益”,第一点“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圣贤教诲、神圣给我们的教导,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行孝道,孔夫子也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以力行孝道才是真正圣贤人的好弟子,也才能够因为行善积德而“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假如连父母都不孝,纵使每天三柱香也是没有用,神明也不会保佑。
      第二个“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在家庭里面兄弟姊妹就吵来吵去,那就不懂得去好好的协助别人,好好的关怀别人,所以一出去交朋友也很难与人和睦相处,所以孩子一生做人处事的能力关键还在家庭教育之中。而当我们能够力行孝悌之道,那也是成就了一个人仁道的根基,行仁道的一个基础。
      第三个“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一个人的运势确确实实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诗经》里面有一句话“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你心地善良,你们家就是一个和睦的气氛,你们家的风水一定好。你到团体里面处处懂得关怀同事,同事的工作气氛也很和乐,你们公司的风水也会很好。所以林则徐先生点出来风水的根本在哪?你的存心。
      因为外在的整个物质是随着人心在变化,当一个人对自然很有关怀爱心,他种出来的花就开得特别好。而当他处处能够立身行道,能够关怀乡里,那他乡里的风气也会一天一天改善,一天一天变化,所以风水是活的不是死的,风水的根源就在每个人的起心动念之中。
      好,再来,“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一个孩子对人无礼,做事没有章法,房间搞得很乱,纵使经典背了再多,也没有用,不相应。虽然读的是“出则悌”,但是看到长辈也不会行礼,也不会主动先让长辈坐,他的心就不恭敬,一不恭敬,读的书无益,不只无益,还有害,有什么害?《弟子规》点出来“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所以我们教导孩子一定要让他了解到圣贤经典不是拿来背的,而是拿来一条一条的落实做到。当他真正做到,真正形成恭敬心,那他的心与经典就相应,读一句就利益一句,这样读书才有益处。
      再来,“心高气傲”。一个人长傲慢,学问越高越瞧不起人,所以现在高学历者离婚率最高,因为他不懂得体恤别人的感受跟需要,只觉得我读那么多书,我比你厉害,所以确确实实傲不可长,长了傲慢一定跟学问背道而驰。所以我们中国文化在民国初年的时候毁在谁的手上?毁在读经典人的手上,为什么?他们觉得这些经典我都会背了,中国的东西我都学会了,然后去西方留学,就觉得西方很多东西比中国好。因为他学的是记问之学,不是中国的圣贤之道,圣贤之道,唯有身体力行的人,才可以不断的对学问的深度加深,广度加广,所以只要他不是立身行道,必然长傲慢之气。所以我们不要高兴孩子会背很多东西,一定要仔仔细细看有没有落实,有没有愈读愈谦卑,这个才是真实学问。
      我们接着看,“做事乖张,聪明无益”。我们做事情假如不遵循道义,不遵循章法,只凭自己的小聪明去乱搞,铁定把事情搞杂,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人就喜欢朝自己的意思做,觉得自己的想法观念可以超过古代人,往往吃亏的 还是自己。因为天地之间做人做事的纲领不会因为时空改变,所以我们要先虚心领受圣贤教诲,先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你才能快速掌握做人做事的纲领。
      再来,“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当运势不到的时候,你硬是要去做,就累了自己,也累了别人。我们说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所以当运势不到的时候,你先充实好自己,等待机会。我们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个独善其身不是说没有心兼善天下,是时运不到,所以这个时候要赶快独善其身,等时节因缘机会一来,马上兼善天下,这个就是掌握时节因缘去做事。
      再来,“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我们假如用不法的手段去得到财富,纵使你再拿着钱去帮助别人,救别人,有没有用?没有用了,因为你已经做出错误的示范,你已经是用不法的手段赢得财富,已经给社会一个最不好的榜样了。所以真正一个人对于财富要明理,知道财富是自己财布施种的因来的,这样才能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最后告诫我们要保护身体,因为健康是一个人一生事业的根基,“不惜元气”,吃再多的药也没有用。所以一个人生活要有节,不可以常常熬夜,不可以食物有时吃很多有时又不吃,这样对你的身体耗损得很严重,到时候吃再贵的药也为时已晚。
      最后“淫恶肆欲,阴鸷无益”。阴鸷是阴德,一个人假如好色,行为又很恶劣,纵自己的欲望,纵使祖先积再厚的阴德,迟早大祸都会临头。所以看到这话,我们也要观察到子孙要有德行,他才不会沾染这些坏习性,所以你要积阴德之外,还要给子孙一个最好的榜样。
      这是林则徐先生给我们人生的十个提醒,叫“十无益”。
      我们接下来看“笃行”当中第三个重要的科目,叫“接物”,就是人与人的互动,推而广之,人与天地万物的相处,都可以属于接物的范围之内。接物当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教诲,第一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别人加在我们身上的言语、态度、行为,也不应该去加在别人身上,我们不愿意别人嫉妒我们。我们不愿意别人伤害我们,那我们也不应该去嫉妒、伤害他人。相反的,己所欲要施于人,自己想要的,也要主动去对待别人,你希望别人尊重你,那你首先要尊重别人;你希望别人关怀你,那你首先要关怀别人。所以互相尊重、关怀是结果,要先种什么因?要先种尊重、关怀别人的因,所谓要想怎么收获就要先怎么载,要先怎么下对种子,这个相当关键。
      确确实实人跟人之间像一面镜子。假如我们觉得身旁的人对我们都怒目相向,那你要回光返照,我们自己是怎么对待别人的,当我们有这种态度,那一切人都是你的老师,你可以由一切人的反应来反省自己,提升自己,所以看一切人皆是老师,唯我一个人是学生,你有这样的态度,那你进德修业的功夫会很扎实。
      接物当中,圣贤人还有第二个很重要的提醒,叫做“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面对的人,面对的事,假如有不如意之处,不能怪别人,也不能怪这件事,要反过头来反省自己,这一句教诲是我们儒家最重要的一句心法。一个人只要每一次发生事情,第一个念头说“我错在哪?”,那这位朋友的学问一定会起得很快。
      夫子在中庸里面做了一个譬喻,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道理,夫子说“射有似乎君子”,射箭好像君子之道,好像做人的道理,“失诸正鹄”,“失”是射箭没有射中,“正鹄”是目标,“失诸正鹄”,要怪谁?“反求诸己”,反省自己。
      (这一次学生做复讲的书面整理,是想让老师、学长检查一下,学生对“复讲”这个概念领会有没有偏颇,恳请老师、学长做指导。感恩。)
分享文章   08.08.01
------------------------------------------------------------

学生00100頂礼敬上

 

尊敬的诸位老师:您们好! 
      末学先向您们九十度三鞠躬!感恩您们在百忙之中审阅末学的心得!下面是末学学习蔡老师讲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第三十九集的心得,有表达不当的地方请诸位老师指教!感恩! 
      蔡老师在这一集告诉我们,处事的原则和态度,要从根本上落实林则徐先生的“十无益”,又着重讲了笃行第三个重要的科目是如何待人接物,待人接物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教诲,要我们落实在行动中,末学在学习这一集时深有体会。

      一、 处事的原则和态度。 
      (一)处事的原则:就是要以道义为原则,依循道义去做事必成,有愿也可以圆满。因为遵循道义必然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而只为了眼前的利益去做事的人,虽然可能一开始好象得到了一点蝇头小利,但是终究会失去人心。 
      (二)处事的态度: 
      1、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定要时时刻刻尽力去把事做好,不能邀功,不能自以为是。 
      2、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要我们所努力的方向是对的,种的因都是好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不要去患得患失。 
      3、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有多少缘分,我们就尽力去做,但是掌握缘分也要随着我们经验的累积用智能去判断,不攀缘,但是要随缘,而随缘是尽分,纵然所做的事不尽人意,但是我们尽心了,就无怨无悔。 
      4、专注做一件事。在处事当中,我们也要专注做好,这样经验跟能力就能够快速提升,因为心不可二用,一下子做很杂的事,会把我们心绪都搞乱了。 
      5、量力而为。做事当中也要考虑量力而为,你不能说好事就一头栽下去做,还是要先考虑自己的能力,然后也要考虑自己的家庭状况目前能不能做这件事,自己愿意了,投进去之后,结果影响到整个家庭生活。假如家庭都失和了,这件事就很难做好,所以必须瞻前顾后,量力而为。 
      6、做事要有恒心。“有恒为成功之本。”答应别人的事,或者决定要做的事,一定要有坚持到底、贯彻始终的决心,这个也是处事的态度。 
      二、 立身行道从根本上做。林则徐先生的教诲当中“十无益“,我们要从根本去落实这十件事情。 
      (一)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圣贤教诲告诉我们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行孝道,假如连父母都不知道尽孝,纵使每天烧香祈祷,神明也不会保佑我们的。记得那是2001年至2004年间,末学的整个家庭成员灾难频频,末学埋怨上帝不公平,非常地沮丧,还不知道反省自己,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朋友的带领末学去礼拜神明,到寺院祈求佛菩萨降福,然而却没有什么改观。后来末学拜读了因果及了凡四训等方面的书籍才知道:“百善孝为先”,百事不顺皆不孝,认识到自己家中的不顺,都是自己不善所感的果报,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行善积德,才能“百福骈臻,千祥云集”。 
      (二)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如果我们兄弟姊妹之间成天吵来吵去,或者为了分得父母的财产大打出手,到外面交朋友也会是酒肉朋友,为钱财、功利而交往,那也很难与人和睦相处。因为他不懂得去要去协助和关怀别人。所以我们教育孩子要从家庭教育开始,以身作则能够力行孝悌之道,成就了我们“仁道”的根基,我们的孩子才会效法。 
      (三)存心不善,风水无益。整个物质是随着人心在变化,风水的根源就在每个人的起心动念之中。心地善良,积功累德,家庭就有和睦的气氛,风水一定好。假如存心不善,纵使家居龙穴,三年之后会变鼠穴。当在末学处于逆境时,不仅去祈求神明,而且根据朋友的介绍,请风水先生看家中的风水,风水先生说末学家房子所处的位置不好,并且说房屋设计不合理等等,都对家中成员有不好的影响,末学也就按照风水先生的办法去破解,钱也花了,但是家人的状况还是没有好的变化。末学又想去更换房子,但是屡屡不能成功。在末学认识圣贤的教诲之后,才慢慢明白:境随心转,心善风水就好,还是自己的心不善,家中才灾难不断。末学才开始修正自己的不良的习气,改正自己的错误,积极力行孝道,做一个如法的好人,家中的情况有了好转,末学家中的风水也在随着末学一家人心的向善而逐渐变好。 
      (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弟子规》上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圣贤的经典不是拿来背的,而是拿来一条一条的落实做到。而末学已经落实了两年的《弟子规》,总是不能将句句做到。譬如,末学此去安徽庐江县,末学有时就产生急躁的情绪,话也就说的多一些,对别人的过失横加指责,违背了《弟子规》中的:“话说多,不如少”,“人有短,切莫揭”,“怡吾声,柔吾色”的教诲,多亏姐姐时时的提醒,才使末学能够觉察出自己情绪的不稳定,还是自己没有定力,修持的功夫差。 
      (五)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圣贤之道惟有真正身体力行的人,读圣贤书愈读愈谦卑,这个才是真实学问,才可以不断地加强学问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只要一个人不立身行道,必然长傲慢之气,跟学问背道而驰。两年来末学一直随着十几人的圣贤学习小组在适当的时间活动,就在末学参与《弟子规读书会》以后,认为自己学习地知识多,就经常地喧宾夺主表现自己,就想将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并希望大家都能听从自己的意见,有控制别人的念头,在末学与何老师的交流中,她明确指出末学的弱点,才使末学及时反省,因为自己没有立身去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增长的是自己的傲慢心,但是末学并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傲气,感恩何老师对末学的关心。 
      (六)做事乖张,聪明无益。天地之间做人做事的纲领不会因为时空改变,所以我们要先能虚心领受圣贤教诲,遵循道义和章法,先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不要搞小聪明,才能快速掌握做人做事的纲领。否则铁定把事情给搞砸了。当末学与人说先生的缺点,总希望借助外力能帮助我们夫妇和谐,没有想到事与愿违,末学与先生之间的隔阂更大了,到现在先生的对末学的怨恨心还是很大,用先生的话说就是:让他在众人面前没有面子。末学在学习到这一集时,理解到自己就是没有按照圣贤的纲领去尽好自己的本分,去尽道义,身体力行,用做到的办法去感化先生,想利用小聪明,反而为自己带来了更多的障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末学真是后悔莫及。 
      (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当运势不到的时候,我们硬是要去做,就会累了自己,也累了别人,我们要“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时节因缘未成熟时要先充实好自己,赶快独善其身,等时节因缘机会一来,马上兼善天下。 
      (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我们假如用不法的手段去得到财富,已经做出错误的示范,纵使再拿着钱去帮助别人、做善事,已经给社会一个最不好的榜样了。前几年末学所在的部门,有外部订购设备的机会,有时厂商就拿来礼物或者过节送购物卡,末学都是欣然接受,而且也不懂得去布施,给别人一个贪财的坏样子。 
      (九)不惜元气,医药无益。身体健康是我们一生事业、生活的基础,如果我们生活不节制,常常熬夜,吃食物无常,经常生默气,时不时对人暴跳如雷,最先受害的是自己,到时候买再贵的药医治也为时已晚。在这方面末学深有体会,当末学确诊为人们常担心的不治之症时,一夜之间经历了生与死的挣扎之后,才感到生命的可贵,也感到自己几十年来不服输,争强好胜,又不能把握自己的情绪,郁闷的心情控制着自己,最终受害的是自己,任何人也替代不了,昂贵的花花绿绿进口化疗药品一次次输进末学的体内,身体更虚弱,这就是自己平时不注重养生之道带来的后果。末学还算有福之人,今生有缘认识圣贤教诲,才逐渐使末学调节心情、饮食、保健等,身体逐渐地健康起来。 
      (十)淫恶肆欲,阴骘无益。一个人假如好色,行为很恶劣,纵自己的欲望,纵使祖先积再厚的阴德迟早大祸都会临头。我们的子孙要有德行,才不会沾染这些坏习性,所以我们要广积阴德,为儿孙造福,同时还要身体力行,给子孙一个最好的榜样。 
      三、 接物。接物是笃行当中第三个重要的科目,待人接物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在人与人的互动,人与天地万物的相处,接物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教诲。只要我们能处处替人着想,就能做到这两个教诲,也能够做到礼让、忍让、谦让的功夫。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圣贤人第一个很重要的教诲。这一句教诲是说自己不愿意别人加在我们身上的言语、态度、行为,也不应该去加在别人的身上。假如我们不愿意别人嫉妒、伤害我们,那我们也不应该去嫉妒、去伤害他人。相反的己所欲也要施于人。 
      1、尊重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互相尊重、关怀是结果,要先种尊重、关怀别人的因,种对种子,这个相当关键。有尊重别人的那颗心,我们自己不愿做的事也就不会强加给人了。有人会说他为什么不先尊重和关怀我,因为人不学不知道,我们有缘分认识了圣贤的教诲,就要立志把圣贤的教诲做到,我们做到了就好会让身边的有因缘人感动,升起效法之心,别人也会慢慢存心尊重和关怀我们,所以我们要做个带头人。 
      2、尊重人的功夫在平时就练。人的行为都是心灵的折射,我们心存尊敬和关爱,从自己的脸上、身体才会表现出的行为也就恭敬和关怀,所以我们对人的尊敬跟关怀要在平常的功夫就要练,时时能提起爱护、尊重他的心,对人的态度才能够扎得很牢,与人相处时,别人才能时时感受得到。 
      (二)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圣贤人第二个很重要的教诲,这一句教诲是儒家最重要的一句心法。 
      1、要时时回光返照。面对的人、事、物,假如有不如意之处,不能怪他人和件事,要先反过头来反省自己。
上个星期三的下午,孩子的叔叔与孩子约好晚上一起吃饭,孩子非常高兴,并邀请末学和先生一起去,我们欣然同意,因为这也是一家人沟通的好机会。 
      末学下班刚刚回到家,孩子也推门进来了,却失去了下午高兴的样子,说又有其它的事,叔叔请吃饭不能去不了,末学一听就有一些着急,对孩子说:你在外地上学,回来了叔叔请你吃饭的,有什么大的事不能推到明天去做吗?实在推不了,可以先坐坐早走呀。孩子说:我今天心情非常不好,很郁闷,先不要理我,说着声音就高起来。而末学还是说:有话好好说,怎么发起脾气来了?孩子火药味很浓地反驳说:我说自己心情不好,发脾气也不是我先发的,您看是你先急躁的,我才心情更糟糕,还有我们一起出游,等人、等车您的性子变得哪么急,我大姨也说您是个急性子。
听到孩子的话,末学为之一振,孩子竟将末学的缺点看得一清二楚。的确这段时间,末学工作时就想尽快把事做完,做饭、洗衣、打扫卫生也是匆匆忙忙,心里有些着急,就是想挤出时间来学习,久而久之形成了急躁的心情,而人的行为是心灵的折射,当末学的心急躁不安时,从面部表情、身体上表现出的行为也就非常焦躁,与孩子相处这种情绪就会感染到孩子,所以孩子不好的时候就是做父母的一面镜子,末学反过头检点自己,发现自己平时的言行却与圣贤的教诲背道而驰。 
      这时孩子的叔叔打来电话,说在大门口等我们好长时间了,末学认为是请孩子吃饭,而孩子又不去了,就推脱有事不想去了,令末学感到吃惊的是:孩子刚才还像一头发怒的狮子,几分钟之内变得一脸地平静说:妈妈,走,我们去吃饭,我先去办事,保证半个小时内回来,走,我骑电动车带着您。说着孩子推着末学下了楼。您看,我们大人的心情平静下来了,孩子的心也随着定下来了。 
      其实不是我们的孩子不受教,所谓“德未修,感未至。”还是末学修持的功夫差,耳濡目染带给孩子一些不好的影响,同时当孩子遇到突发事情,左右为难时,末学也没有循循善诱地去引导孩子如何处理,而是带着情绪和不满指责孩子,所以才有上面的一幕发生。诸位朋友,当我们的身边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第一个念头问自己“我错在哪里?”。只要我们能处处替人着想,在与他人和天地万物的互动中,就能逐步去力行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个教诲。 
      2、见人善即思齐。我们要不嫉妒,要随喜,要赞叹,所谓见贤思齐;见人有恶“即内省”。不批评,要规劝,或先不讲。观察时机去决定,假如信任够了就应该规劝,要赶快协助,赶快把状况收拾收拾,然后再告诉他刚刚错犯在哪。都是我们在人与人接触当中应该注意的重点。 
      (三)与人相处的态度。只要我们有替人着想的存心,就能做到礼让、忍让、谦让。 
      1、礼让也是对人的尊重。礼让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所以人跟人要保持这个优美距离,《弟子规》讲:“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在吃饭、走路要礼让,行住坐卧都要礼让,当人人懂得礼让的时候,人与人当中相处起来就非常舒服。当我们的孩子懂得礼让的时候,他将成为一个有分寸的人。 
      2、忍让的功夫特别重要。人与人相处难免会发生一些争执跟意见不和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要忍得住,假如我们忍不了一时之气,一语寒心,可能几年的交情会毁于一旦,就荡然无存,所以忍的功夫特别重要,忍也是节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脾气乱发。 
      3、谦让是进步的阶梯。傲气的人会让别人无地自容,而谦卑的人处处给人留余地,处处替人着想。而《书经》里面也说“满招损”,自傲自满一定招别人的嫉妒障碍;“谦受益”,谦虚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别人的爱戴。而一个人没有谦虚的态度,他也不可能虚心来求学问,所以我们也要从小扎孩子谦卑、谦虚的态度。 
      (四)感恩社会各行业付出。社会是个互助之体,正因为有各行各业的人点点滴滴的付出,才成就了我们生活的舒适. 所以我们要珍惜别人的劳动,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末学原来对职业就有偏见,譬如对扫大街的,打扫厕所的,他们走到自己的身边就躲得远远的,认为他们太脏,其实如果没有清洁工每天早起打扫卫生,我们走在路上会尘土飞扬,走进厕所无法下脚,他们也是对社会有付出,我们都该尊重,不乱扔垃圾,保护我们的环境。《弟子规》说“勿谄富,勿骄贫”,我们做父母的就要尊重各行各业的人,做出样子来,让我们的孩子也都有这样的感恩心,他就懂得时时感谢别人。

惭愧末学pc00417合十 敬上

分享文章   08.08.04
------------------------------------------------------------

尊敬的诸位老师,诸位学长,大家好!
      1.林則徐先生的「十無益」如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圣贤教诲,神圣给我们的教导,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行孝道,孔夫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以力行孝道才是真正圣贤人的好弟子,也才能够因为行善积德而「百福骈臻,千祥云集」,这是第一个教诲。所以假如连父母都不孝,纵使每天三柱香也是没有用的,神明也不会保佑。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连最亲的兄弟都处不和了,出去外面还会照顾朋友?没这个道理。所以在家里面兄弟就能和睦,就能互相提携、互相协助,就懂得有这种兄弟的道义,自然而然出门在外就懂得用同样的态度去面对朋友。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一个人的运势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你心地善良,你们家庭就是一个和睦的气氛,所以你们家的风水一定好。你到团体里面处处懂得关怀同事,同事的工作气氛也很和乐,所以你公司的气氛、风水也很好。所以风水的根本在你的存心。假如你存心不善,纵使你们家是龙穴,三年之后会变鼠穴,因为外在的整个物质是随着人心在变化,当一个人对自然很有关怀爱心,他种出来的花就开得特别好。而当他处处能够立身行道,能够去关怀乡里,那他乡里的风气也会一天一天的改善,一天一天的变化,所以风水是活的不是死的。风水的根源就在每个人的起心动念之中.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一个孩子他对人无礼,做事没有章法,房间搞得很乱,纵使他经典背了再多,也没有用。所以虽然读的是「出则弟」,但是看到长辈也不会行礼,看到长辈也不会主动先让长辈坐,这个他的心就不恭敬,一不恭敬,读的书无益。而且不只无益,还有害,有什么害?《弟子规》有点出来,「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一个人长傲慢,学问愈高愈瞧不起人,所以确确实实傲不可长,长了傲慢一定跟学问背道而驰。圣贤之道惟有真正身体力行的人,才可以不断的对学问的深度加深,广度加广,所以只要他不立身行道,必然长傲慢之气。
     
末学在读大学时期,受了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逐渐开始心高气傲,自认为有知识了,看不起别人了,甚至连父母都看不起,认为他们知识陈旧,落伍了,平时对父母的教导听而不闻,让父母很生气。母亲有一次很生气地说:怎么书读得越多越不懂事?真的是这样,如果我们不学习圣贤教诲,不落实孝道,心高气傲,确实是读书越多,越不懂做人的道理。
     
「作事乖张,聪明无益」;我们做事情假如不遵循道义,做事假如不遵循章法,只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去乱搞,铁定把事情给搞砸了,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人就喜欢朝自己的意思做,觉得自己的想法观念可以超过古代人,往往吃亏的还是自己。因为天地之间做人做事的纲领不会因为时空改变,所以我们要先能虚心领受圣贤教诲,先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你才能快速掌握做人做事的纲领,所以这点很重要。
     
「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当运势不到的时候,你硬是要去做,就会累了自己,也累了别人。我们说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所以当运势还没到的时候,你先充实好自己,等待机会,
     
「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我们假如用不法的手段去得到财富,纵使你再拿着钱去帮助别人、救别人,也没有用了,因为你已经做出错误的示范,你已经是用不法的手段赢得财富,已经给社会一个最不好的榜样了。所以真正一个人对于财富要明理,知道财富都是自己财布施种的因来的,这样才能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健康是一个人一生事业的根基,所以一个人生活要有节,不可以常常熬夜,不可以食物有时候吃很多,有时候又不吃,这样对你的身体耗损得很严重,你到时候买再贵的药也为时已晚。
     
末学在读大学期间,不爱惜自己身体,每天只知玩乐,饮食无度,起居无常,结果身体逐渐衰弱下来,大学最后一年就得了肾结石。毕业后还是不吸取教训,依旧起居无常,还自己开公司想赚大钱,结果身体垮了下来,身患多种疾病,虽然到处看病服药,可毫无作用,直到后来恢复正常的饮食起居,慢慢调养,才开始恢复健康。
     
「淫恶肆欲,阴骘无益」。一个人假如好色,然后行为又很恶劣,放纵自己的欲望,纵使祖先积再厚的阴德也没有用,迟早大祸都会临头。
      2.何謂「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自己不愿意别人加在我们身上的言语、态度、行为,也不应该去加在别人的身上。我们不愿意别人嫉妒我们,我们不愿意别人伤害我们,那我们也不应该去嫉妒、去伤害他人。相反的,「己所欲」,自己想要的,也应该主动去对待别人,所以己所欲也要施于人,你很希望别人尊重你,那你首先要尊重别人;你希望别人关怀你,那你首先要关怀别人。
      3.如何感恩社會各行業的付出?
      这个社会确确实实是互助之体,我们的生活能处处都能够顺利顺事,都能够很方便,谁帮忙的?是很多各行各业人的付出才成就了我们生活的舒适。因为有各行各业人给我们的协助,我们的生活才会这么幸福,所以面对各行各业的人,我们应该尊重。而我们对人的尊敬跟关怀要在平常的功夫就要练,所以走到我们身旁的每个亲友,你都要提起爱护、尊重他的心。
      4.與人相處的態度要如何?在哪些地方要禮讓?
      我们处事当中见到人有善的,我们要不嫉妒,要随喜,要赞叹,所谓见贤思齐;见人有恶,见到别人有恶要怎么样?「即内省」。见人有恶不批评,要规劝,或守默,守默就是先不讲。规劝跟守默是观察时机去决定,假如信任够了就应该规劝,假如信任还不够就先不说。见到别人做错事了,不指责,要赶快协助,赶快把状况收拾收拾,然后再告诉他刚刚错犯在哪。与人相处当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叫「让」,我们在吃饭、走路等很多地方要礼让,在言语冲突时要忍让,平时要做到谦让。所以人与人相交往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而且这一门功课可能你学一辈子都还觉得不够,所谓「人情练达皆文章」,但是也有一个核心,只要你能处处替人着想,相信你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能做到「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也能够做到礼让、忍让、谦让的功夫。
      5.「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所指為何?
      我们面对的人、面对的事,假如有不如意之处,不能怪他人,也不能怪这件事,要怪什么?要先反过头来反省自己。这一句教诲是我们儒家最重要的一句心法。一个人只要每一次发生事情,第一个念头说「我错在哪」,那这位朋友的学问一定会起得很快。
      末学在第28集的心得中曾向大家报告过末学喜欢抱怨别人,其中抱怨得最多的就是对太太,比如:抱怨太太太宠孩子,抱怨她太浪费物品,抱怨她菜烧得太少了,稀饭烧得太干了等等,那以后末学一直努力克服自己喜欢抱怨人的恶习,心里有了怨人的念头,赶紧把它压下去,平时也常常反问自己:你还怨人不怨人啊?可是这个恶习很顽固,每次它冒出来的时候末学毫无察觉,等到末学发现了,它已经形成了怨气,再要把它压下去就很难了,所以虽然有一点改善,却还是进展不够。
      为什么会这样呢?末学觉得原因还在于这只是在事上改,没有从理上和心上改。
      圣人教育我们,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有不如意之处,不能怪他人,也不能怪这件事,要先反过头来反省自己。而抱怨别人和这个教诲正好相反,内心总是觉得我的想法是对的,而你的做法是错的,都是在责怪别人,内心总想着别人的错,这样怎么可能回头反省自己呢?所以喜欢怨人这一点,完全违背了圣教。
      根据「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一原则,末学仔细想想,单就从吃饭这件事来说,平时吃饭,末学有时候胃口大,有时候胃口小,有时候口干,有时候口又不干,所以太太也很难掌握,菜或者汤烧得多了,吃不完,太太还得费心收拾,烧得少了,可能那天我胃口正好又大,又不够了,所以太太常常很难准备,而末学没有反省自己胃口时大时小,没有体谅太太每天要面对一堆吃剩的饭菜发愁,反而抱怨她,实在很不应该。
      弘一大师每次吃饭,别人无论给他吃什么,他都说好,都吃得津津有味。给他吃咸的,他说咸有咸的滋味,给他吃淡的,他说淡有淡的味道,从来不会抱怨饭菜的味道。相比人家大师的德行,末学实在太惭愧了。
      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让我们从理上和心上去改过,如果我们真的掌握了这个方法,那么绝对不会再去抱怨任何人、任何事了。
末学PC00051 躬身敬上
2008年8月4日

 分享文章   08.08.04
------------------------------------------------------------

尊敬的诸位老师、诸位学长:大家好!
      末学先向您们九十度三鞠躬!下面是末学聆听蔡老师讲解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第三十九集的心得,恭请诸位老师、诸位学长审阅!有不妥之处请诸位多多指教!感恩!
      蔡老师在这集继续为我们讲解立身行道要学习林则徐先生的教诲「十无益」,以及「笃行」当中第三个重要的科目「接物」,接物当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教诲,第一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二个,「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也是我们儒家最重要的一句心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谦卑、谦虚。
     
1,林則徐先生的「十無益」如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孔夫子也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以力行孝道才是真正圣贤人的好弟子.所以假如连父母都不孝,纵使每天三柱香也是没有用的,神明也不会保佑。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如果兄弟姊妹都不能和睦相处,所以交朋友也很难与人和睦相处,所以孩子一生做人处事的能力关键点还在家庭教育之中。而当我们能够力行孝悌之道,那也是成就了一个人「仁道」的根基。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所以真正有德行的人,他绝对不会建议你的时候让你提心吊胆,他一定会告诉你如何转化命运,如何让自己能够消灾解厄,他一定会把道理跟你讲清楚,这个才是真正关怀你。一个人的运势确确实实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诗经》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所以风水的根源就在每个人的起心动念之中,不要着相,还在自己处处能够立身行道,积功累德。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无论是我们还是孩子他对人无礼,做事没有章法,房间搞得很乱,纵使经典背了再多,没有用不相应。所以我们教导孩子一定要让他了解到圣贤的经典不是拿来背的,而是拿来一条一条的落实做到,当他真正形成恭敬心了,那他的心与经典就相应,读一句就利益一句,所以这样读书才有益处。
     
「心高气傲」。一个人长傲慢,学问愈高愈瞧不起人,因为不懂得去体恤别人的感受跟需要。所以确确实实傲不可长,长了傲慢一定跟学问背道而驰。
     
「做事乖张,聪明无益」。我们做事情假如不遵循道义,做事假如不遵循章法,只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去乱搞,铁定把事情给搞砸了,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人就喜欢朝自己的意思做,觉得自己的想法观念可以超过古代人,往往吃亏的还是自己。因为天地之间做人做事的纲领不会因为时空改变,所以我们要先能虚心领受圣贤教诲,先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你才能快速掌握做人做事的纲领。
     
「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当运势不到的时候,我们硬是要去做,就会累了自己,也累了别人。我们说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所以当运势还没到的时候,我们先充实好自己,等待机会,所以这点很重要。假如每天在想这件事很重要,一定要赶快做,每天把心思在那里担心,结果後来真的机会来了,又说我的能力还不够,那就很可惜了,所以时运还没到的时候赶快充实自己。所谓「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我们假如用不法的手段去得到财富,纵使再拿着钱去帮助别人、救别人,没有用?因为我们已经做出错误的示范,所以真正一个人对於财富要明理,知道财富都是自己财布施种的因来的,这样才能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淫恶肆慾,阴骘无益」,「阴骘」是指阴德。一个人假如好色,然後行为又很恶劣,纵自己的欲望,纵使祖先积再厚的阴德也没有用,迟早大祸都会临头。所以你要积阴德之外,还要给子孙一个最好的榜样。
      2.何謂「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自己不愿意别人加在我们身上的言语、态度、行为,也不应该去加在别人的身上。我们不愿意别人嫉妒我们,我们不愿意别人伤害我们,那我们也不应该去嫉妒、去伤害他人。相反的,「己所欲」,自己想要的,也应该主动去对待别人,所以己所欲也要施於人,我们很希望别人尊重你,那我们首先要尊重别人。当我们有这种态度,那一切人都是你的老师,我们可以由一切人的反应反省自己,提升自己,所以看一切人皆是老师,唯我一个人是学生,我们有这样的态度,那我们进德修业的功夫会很扎实。 
     
3.如何感恩社會各行業的付出?
     
社会确确实实是互助之体,我们的生活能处处都能够顺利顺事,都能够很方便,是很多各行各业人的付出才成就了我们生活的舒适。所以我们就是因为有各行各业人给我们的协助,我们的生活才会这麽幸福,所以面对各行各业的人,我们应该尊重。《弟子规》说「勿谄富,勿骄贫」,所以对各行各业,包含穷人,只要他对社会有付出,我们都该尊重。 
     
4.與人相處的態度要如何?在哪些地方要禮讓?
     
忍的功夫特别重要。忍也是节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脾气乱发。所以傲气的人会让别人无地自容,而谦卑的人处处给人留余地,处处替人着想。《书经》里面也说「满招损」,自傲自满一定招别人的嫉妒障碍;「谦受益」,谦虚的人走到哪都会得到别人的爱戴,都会得到很多的益处。所以我们当老师、或者有智慧经验的人也好,喜欢教谦虚受教的人。所以我们也要从小扎孩子谦卑、谦虚的态度。当然我们也要先看自己有没有做到礼让、忍让、谦让的功夫,这个就是我们要先去提升的地方。 
     
5.「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所指為何?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面对的人、面对的事,假如有不如意之处,不能怪他人,也不能怪这件事,要先反过头来反省自己。一个人只要每一次发生事情,第一个念头说「我错在哪」,那学问一定会起得很快。所以看到别人不好的时候就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过头来从自己开始修正起。 
     
6,旅行当中落实《弟子规》受益非浅!
     
上次末学旷课是因单位组织去五台山旅游,末学考虑到失去一次线上跟大家一起学习的机会,正为这件事烦恼时,得到学长们的支持与鼓励,就这样末学带着学长的关爱与同事前往朝拜古刹。没想到这次的随缘,让末学有机会把《弟子规》的教诲,巧妙的运用在,这几天的旅行当中,使末学受益非浅!
     
此次旅游是由两个单位组成的,按照指定的地点末学很早就来到目的地,并向司机、导游分别问候,您们辛苦了,他们也很有礼貌的微微一笑,带出很惊喜的表情。也许正因为这样,在发旅游牌时,导游让末学代发,末学面带微笑向每个人鞠60度的躬双手奉上,并且真诚的说声问候,看到每个人脸上都露出灿烂的笑容,末学深深的体会所谓「施比受更有福」,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即使一点小事也不要失去机会,我们要主动先伸出友谊的双手,这样才能得到别人尊重 。
     
这次旅游因人多我们包了一家农家小院,几个人一个房间,就这样隔壁的同事也加入我们的队伍当中,因此我们临时的大家庭诞生了,有老人、有年轻的妈妈、有小朋友、还有一个学生就是末学我啦!末学在此期间都是很用心的去关怀照顾她们,同时把房间的打扫的干干净净,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再加上那里的新鲜的空气,觉得非常舒适,每个人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因为这样赢得的大家对末学的信赖,我们每天都形影不离。在谈话中她们得知末学周四线上有课,还主动的给末学创造学习的机会,于是在7月17日末学也同一时间在我们临时的大家庭,向家庭每位成员汇报末学自从学习《弟子规》以来,怎样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而这一切是要从我们自己做起,然后才会感化周遭有缘的人,特别是我们最亲近的家人,只要他们幸福就是我们的福分。同时末学也把第38集心得与他们分享,末学时刻谨记做到了让他们去感受,就有说服力了。其中同事刘姐也经常聆听蔡老师的讲座,她也为我们讲述了现在她与家人说话的态度改变了,也赢得婆婆经常的赞叹。在我们谈话中末学观察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法喜,这次末学并不在意自己的分享,重要的是利用这次机会让有缘人早日闻到圣贤教诲,使每个家庭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在每次学习当中《弟子规》就向一面镜子,照出末学以往道德行为欠缺,同时也能及时反省改过,让老祖宗的教诲把自己内心的尘垢早日洗净。
     
我们今生有缘遇到圣贤大道,就有使命把圣贤的教诲以身作则去落实,所谓「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惟有这样才会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
     
末学要感恩马弈灵学长把上次研讨全部过程录下来,提供末学学习,也填补了末学的旷课的遗憾!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依众靠众,良师益友是我们修学当中不可缺少的助缘!

末学pc00333刘凤 顶礼敬上

分享文章   08.08.04
------------------------------------------------------------

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晚上好!
      这一集蔡老师讲到林则徐先生的「十无益」。下面我讲一下我对十无益的理解。
      第一点,「父母不孝,奉神无益」。这里是警告我们如果不孝父母,只在那里拜神是得不到真实利益的。
      第二点,「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当我们与兄弟交往都不能很和睦,那么在交友方面也不会交到真心的朋友。
      第三点,「存心不善,风水无益」。风水完全是由自己创造出来的,只要存心善,风水自然好。说实在的我也算过命,因为自己做生意,一般都是年初的时候算一下今年的运势。今年也不例外,我也算过了,得到的结果跟蔡老师讲的一样,整天想着今年要发生的矛盾,要发生的不好的事,然后就会怕东怕西,因为我去年就看过好几遍了凡四训,所以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我自己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为什么总被命数给束缚住呢,后来在做什么决定的时候,先生让我去算算,我说不用了,只要我们把心量打开,做生意哪有不只挣不赔的道理,只要我们不做亏心事就行。结果过了这么半年,我们也没出什么事。
      第四点,「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如果我们只注重读经的多少,而没有运用在生活中,读再多的书也是没有意义的。
      第五点,「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我们读书是为了增长自己的德、行,不能长傲气,如果长了傲气,读再多的书,在我们的一生也得不到真实的利益。
      第六点,「做事乖张,聪明无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事要随顺一定的规律,不能偷奸耍滑,如果养成偷奸耍滑的习惯,慢慢的就会降低别人对我们的信任。信任很难建立,但失去很容易。
      第七点,「时运不济,妄求无益」。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少打妄想,无论做什么事要附合自身的条件。
      第八点,「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提醒我们一定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益之财不可取。
      第九点,「不惜元气,服单无益」。平时在饮食上多注意调整,多喝水,多吃蔬菜,多运动尽量保持身体营养的平衡,不伤元气。元气一伤,只靠补品是补不回来的。
      第十点,「淫恶肆慾,阴骘无益」。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淫欲,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影响家庭,影响社会
      然后讲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我们自己不愿意听到的话,不原意做的事,不愿意接受的东西,也不能强加于别人。提醒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考虑的周全些。这一点末学很惭愧,在我刚结婚的时候,经常想的就是把我不愿意做的事,都推给先生做,如果先生不做我们就会发生挣执,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我们发生挣执后,我的思想变化过程,我们发生矛盾的时候不打架也不骂人,就是双方都不说话,这个时候双方疆持到一定程度了,通常我就要到外边走一走,在走的过程中,我把据住几个原则,1,不能做傻事,让家人但心。2,不能拿自己的身体当出气筒。3,日子还要过,不能乱花钱。想完这些原则以后,气就没那么大了,然后我就会分析这次的矛盾到低是谁的错?就算我错,或着他错,结果还是要好好过日子吗?在想想谁家不发生矛盾呢?有的严重的还会打架,还好先生不打我,有时候想到这,我就会笑。在想想两人发生矛盾总有一个要忍让、退步,我平时比较爱讲话,跟别人聊聊天就没事了,然后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想一想自己的缺点,在把先生的优点一条条列出来,发现自己实在是做的不对了。自然气就消了,也就忍下来了。回家后就像没事人一样,该干什么干什么。这就是我在生活中解决挣执的全过程。
      好由于时间关系末学的心得就与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网注:感谢诸位老师、同学的学习心得分享,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及理念! 
 

 

 
本文编号:20080808143232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