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09.02.14
------------------------------------------------------------
1.勤劳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有哪些优势?反之,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容易遭遇哪些挫折?
第一个,习劳知感恩,懂得感恩;第二个,养成勤劳的态度,做事能力也会一点一滴的积累。假如他很勤奋,对他的人缘也是有直接的影响。懂得处处帮忙,处处体谅别人辛劳的这一分态度, 赢得同学对他非常好的印象,很容易就融入团体之中。所以,做事能力绝对不是长大才学,从小在家里就可以训练;而且锻炼他的意志力;最后,他的人际关系会特别好。
假如他在家里都不帮忙,到了团体里面,比方说在寝室当中,别人在打扫,他依然看着他的电视,那其它同学对他的观感就不大好。不帮忙还不打紧,因为在家里不帮忙就不知道做事人的辛苦,有时候拿了东西乱放,忘东忘西的。到时候很多的公物人家要用的时候找不到,这个时候他在团体当中的信用跟印象就会愈来愈差,孩子往后的团体生活不只帮不上人的忙,还会给人家添乱子。
2.如何拒绝不必要的应酬?
拒绝他人,我们可以拿出两大法宝,这两个法宝拿出来,一般朋友就不会为难你。第一个法宝就是父母。跟他说:我已经答应我妈妈要回去,今天晚上陪她,我已经一、两个礼拜前就答应她了,所以我得回去。一般的朋友听到你要回去探望父母,他应该不会勉强你。说不定你这个拒绝还唤醒了他的孝心。
第二个法宝是妻儿。当你不想去无谓的应酬,你可以跟他说:今天晚上我要跟我儿子讲两个德育故事,都已经跟他约好了,因为我现在一起跟他在做《弟子规》,来当我们的家规。《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孩子还小,我不会失信于他,所以我必须回去。当你把这两个王牌拿出来,基本上,朋友不会强你所难。
假如两张王牌拿出来还是没用,还是硬要拉你去,怎么办?假如是这样的朋友,我看人生应该有所取舍,这样的朋友应该敬而远之。
3.孝顺父母时该如何体恤父母?
孝顺父母应该“晨昏定省”,而且“亲所好,力为俱,亲所恶,谨为去”。
4.「身有伤、贻亲忧」这句话如何开解?
身体不好了,身体受伤了,会让父母非常担心。《孝经》在「开宗明义章」也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诲,一个人的孝道一定是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落实,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5.「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如何开解?
当我们的道德有损伤,会让父母蒙羞,会让家人蒙羞,甚至于会让国家民族都蒙羞。在汉朝末年,有个臣子叫董卓,后来董卓有了权势就拿着权势作乱,后来很多人起而攻伐他。董卓后来下场很不好,他的家族都被处死,他的母亲已经九十多岁了,还到刑场被处死。所以当我们当子女的,假如我们的行为还造成父母这么大的痛苦,那就真是没有把子女做好。现在是没有这种「灭九族」的刑罚了,但是我们在事业当中假如出了差错,比方说公司被倒了,都有可能连累父母。父母已经辛苦了大半辈子,到时候连他的退休金也都保不住;甚至于还有可能到了年老的时候还要走法院,那时候就很凄凉了。所以我们为人子的人生要诚信、要稳扎稳打,不可好高骛远,造成自己犯下了错误,也连累了自己的父母。
6.「亲憎我、孝方贤」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圣哲人用至诚的孝心扭转了家庭的气氛?
孝子闵子骞,王祥,好像大舜也是。
7.规劝他人时要注意到哪些事情?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规劝一个人应该注意到:第一个是存心,要先观照到自己的存心,一定是要一颗念念为对方好的心,而不是一种控制。
第二个要注意时机,俗话说,「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在称赞别人的优点,称赞别人做的好事,你可以在人群当中讲,因为可以让其它的人「见人善,即思齐」;你给他的肯定,他也会更积极去努力。但是规过,规劝别人的过失应该要私底下,没有其它人的时候。为什么要没有其它人?因为我们成人很爱面子。人情要能够体谅到,要能顾虑别人的面子,所以要「规过于私室」。当你做出这样的动作,对方也会觉得你很替他着想。假如你是在公众讲出来,可能当场就有可能发生冲突、辩论,所以规过于私室,这就是抓对时机。
第三要注意态度跟方法,『谏不入,悦复谏』,这个「悦」字是很有学问的。就是当父母第一次没有接受,要在什么时候再劝?什么时候?高兴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要察言观色,「悦复谏」。态度跟方法?「怡吾色,柔吾声」,这就是态度,我们平心静气;因为你动了气,就会让他也动气,你不动气,他就不容易动气。所以我们要「怡吾色,柔吾声」,然后又要抓对时机劝诫。
第四还要注意很有耐性。我们假如今天劝别人没有效果,我们要理解到问题不在对方,而在自己。当我们处处反省自己,那我们劝诫别人的智慧就会愈来愈高,自然而然别人就会感受到我们的真心诚意,一定会把他转化过来。所以,我们抱持一个态度,假如别人不听我们的劝告,是因为我们「德未修」,所以「感未至」,感应还没到。劝别人还有一个前置作业,我们也要考虑到。孔子在《论语》里面有提到「君子信而后谏」,君子劝别人有一个前提,一定要先对方很信任他,他才劝诫;假如对方还不够信任他,「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假如对方还没有信任我们,我们就规劝他,他还会以为我们是不是有意中伤他。所以今天要规劝别人,首先要赢得对方对我们很深的信任。
分享文章 09.02.14
------------------------------------------------------------
1、 勤劳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有哪些优势?反之,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容易遭遇哪些挫折?
孩子能主动帮忙长辈做事,很容易得到长辈的提携跟关怀、爱护;在跟平辈相处,假如他很勤劳,懂得处处帮忙,处处体谅别人的辛劳,那他很容易融入团体之中。
反之,假如他在家里都不帮忙,到了团体里面,比方说在寝室当中,别人在打扫,他依然看他的电视,那其它同学对他的观感就不大好。不帮忙还不打紧,有时不只帮不上人的忙,还会给人家添乱子,那么他在团体当中的信用跟印象就会愈来愈差,人家的怨言慢慢积累,到最后就会爆发出来。所以,勤劳的习惯、劳动的习惯,对他人际关系也是直接相关。
很多大学生被学校退学,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老师跟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住在一起跟他相处。
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绝对不能放纵孩子;到他养成习惯,长大了,要扭转都扭转不回来。好习惯是他人生的助力,坏习惯是他人生的阻力。知道哪些是好,要尽力去养成,哪些是不好,要尽力去改过;当然从我们做起,进而当孩子的好榜样。
(对照自己:之前,对“习劳知感恩”的道理比较有感触,没有认真地想过勤劳还直接关系到人际关系。正好对我在单位做事、学与人相处是一个指导;在家里,有时丈夫帮我刷锅洗碗的时候,我就跑了,去做自己的事,有几次,我就在一边帮着收拾碗筷,收拾桌子——看来还是要这样做才好。)
2、如何拒绝不必要的应酬?
“亲所好”延伸开来,不只是父母,我们亲人所希望的,我们做得到也要尽力去做。比方说妻子、儿女一定希望我们能够多陪伴他,有句话说,所有的成功都取代不了家庭的失败。
很多人说,我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陪孩子?其实人只要有心,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好。当然确确实实人情当中也是有很多情况会发生,所以一定要学习一个能力,叫拒绝的能力。不然你的时间统统会耗在应酬,耗在很多对家庭、对人生不大有相关的事情上。
拒绝他人,有两个法宝。第一个是父母,比方说朋友要找你去花天酒地,你实在是不想去,这个时侯就可以把父母请出来。朋友听到你要回去探望父母,会怎么样?应该不会勉强你。说不定你这么一讲,他也突然想到:我也很久没有回去看我父母了。反而你这个拒绝还唤醒了他的孝心。这是第一个法宝。
第二个法宝是妻儿。当你不想去无谓的应酬,可以跟他说:今天晚上我要跟我儿子讲两个德育故事,都已经约好了,因为我现在一起跟他在做《弟子规》,来当我们的家规。《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孩子还小,我不会失信于他,所以必须回去。
这两个法宝拿出来,一般朋友就不会为难你。假如还是硬要拉你去,怎么办?假如是这样的朋友,就应该敬而远之。
(学习运用:就有这样的应酬找到我,第一次拒绝是因为家里来了客人要照顾,结果对方说:好,下次吧。第二次找到我,这两个法宝正好我就用上了,我说:我参加不了,因为父亲身体不太好,星期天我有时间要常回去,而且赶上女儿回来的时候,我还要陪女儿。)
3、孝顺父母时该如何体恤父母?
当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就能够去“亲所好,力为具”,能够“晨昏定省”,常常回家看望父母,父母会很欢喜。我们要理解到,回家探望父母一来是尽孝心,二来也要多体恤父母。我们跟父母先打好电话:菜我们已经买好了。回去的时候,夫妻俩应该主动去做菜,这样才能减少父母的负担,我们这颗孝心才是真正有尽到。
(学习运用:要做在前头,吃在后头。)
4“身有伤,贻亲忧”如何理解?
身体不好了,身体受伤了,会让父母非常担心。所以对于自己的饮食要非常地谨慎,要吃得健康,让父母不操心。除了吃方面,比方说在生活细节上也要多多关照身体,春秋之际气温变化很大的时候,要记得添加衣服。运动的时候会有大量汗水,要记得带毛巾,带干衣服。当我们在这些细节当中都能够关照身体,那你的父母对你就会愈来愈放心。
所以为让父母放心,我们要时常关注饮食,关注生活规律,让自己的身体有很好的调养。
《孝经》里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一个人的孝道一定是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落实。
(对照自己:饮食要节制,零食要控制)
5、“德有伤,贻亲羞”如何理解?
当我们的道德有损伤,会让父母蒙羞,会让家人蒙羞,甚至于会让国家民族都蒙羞。所以我们为人子的人生要诚信、要稳扎稳打,不可好高骛远,造成自己犯下了错误,也连累了自己的父母。
孟子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事奉父母,人生第一大事;“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守住自己的身、名节,绝对不能做出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事情,而让父母难堪。当我们的行为不符合道德,父母蒙羞,家人也蒙羞,甚至于连下一代也有可能蒙羞。
现在市面上讲很多“一夜情”,这不只自己蒙羞,可能连让子女都会抬不起头来,所以我们自己要谨言慎行,不可以自取其辱。人为什么会犯下这样的过失?在男士当中,可能是太过纵欲了,这都是因为从小没有志向,人生只以享乐去挥霍自己。所以让孩子有志向,他就不会被这些社会污染所影响。女的为什么也会犯下这样的过失?很多是因为爱慕虚荣,爱慕虚荣就很喜欢听好话,很多存心不良的男士,他用这些花言巧语,就很有可能让这些女士踏出错误的一步。所以我们自己也要反省,不能犯这样的过失。再来,要让孩子从小不爱慕虚荣,让孩子要有人生的志向,人生充实,人生道德有提升,就不会犯下这些“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错误。
(学习:要自重要自爱。我有时候感慨,在我们三姐妹各人的婚姻或者是身体方面出现危机的时候,我有幸遇到了圣贤教诲,而她们当中可能是有幸不幸地遇到了“他”。我们都曾经是自顾不暇!我现在只有好好地修自己,做好自己!)
6、“亲憎我,孝方贤”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圣哲人用至诚的孝心扭转了家庭的气氛?
父母跟我们相处得很好,我们也尽力奉养父母。父母也有可能脾气不好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也要能够包容、宽恕,因为每个人情绪都会有起伏。人与人相处,要记住一个原则,“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做对”。假如今天父母对我们在情绪上比较不好,我们也用不好的情绪对待父母,其实父母错了,我们也错了!假如我们错了,还有没有资格去批评别人错?就没有了。所以不管是父母也好,或者你身旁所有的亲友也好,纵使他们用不对的态度对你,我们依然要用对的态度去面对他们,不然我们也是跟他一般见识,根本没有资格去说别人错。这是个理智的态度,不管别人对不对,我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对。因为有这样的人生态度,我们中国有很多的圣哲,都能够在“亲憎我”的状况之下,他依然保持他那一分至诚的孝心。也由于这颗至诚的孝心,能够去扭转家庭的气氛,进而家庭和乐。
说到孝,中国第一个代表人物,舜王,二十四孝,舜是第一位,历史上记载,他的父母对他不好,兄弟对他不好,他唯一真诚尽孝,几年之后把一家人感动了,一家和睦,邻里乡党感动,连国王都被他感动。
蔡老师在这一集中讲到的闵子骞、王祥,也都用一颗真诚,用一颗孝心,为我们后人上演了人生一出一出的好戏。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人面对事情,绝对不能够意气用事,假如以怨报怨,结果绝对不圆满。
7、规劝他人时要注意到哪些事情?
规劝他人应该注意到:第一个是存心,先关照到自己的存心,一定是要一颗念念为对方好的心,而不是一种控制:你就是要听我的,不听我的就不行。假如我们是这种控制的态度,一种强势的态度,可能会出现反效果。
第二个,时机。①俗话说“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要能顾虑到别人的面子。
②《论语》里面提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时机已经到了,你可以劝诫他,但是你没有劝诫他,这样“失人”;我们就失职了,失了子女之职,或者失了朋友之职。“不可与言,而与之言”,时机还没到,你太急躁,就跟他讲了,这样是“失言”;你可能就讲错话了,你的善心可能就行了恶事,就失言。
在整个五伦关系中,我们都有劝诫这样的本分。所以要提高自己劝诫别人的智慧,才能透过我们的言语对我们的亲友的人生有所助力。
③“谏不入,悦复谏”,当父母第一次没有接受,要在什么时候再劝?高兴的时候。
第三,态度跟方法。“怡吾色,柔吾声”,劝诫别人要平心静气;因为你动了气,就会让他也动气,你不动气,他就不容易动气。
第四,要很有耐性。“悦复谏”这个“复”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很有耐性。这个耐性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从孝心,从友爱的心,从尽忠职守的心,一定会持续去做得到。
我们假如今天劝人没有效果,我们要理解到问题不在对方,而在自己。当我们处处反省自己,那我们劝诫别人的智慧就会愈来愈高,自然而然别人就会感受到我们的真心诚意,一定会把他转化过来。所以,我们抱持一个态度,假如别人不听我们的劝告,是因为我们“德未修”,所以“感未至”,感应还没到。
劝别人有一个前提,一定要先对方很信任他,才劝诫;孔子在《论语》提到“君子信而后谏”。假如对方还没有信任我们,我们就劝诫,“未信,则以为谤己也”,他还会以为我们是不是有意中伤他。所以今天要规劝别人,首先要赢得对方对我们很深的信任,劝诫才会有效果。
感恩!
学生pc00100顶礼敬上
分享文章 09.02.17
------------------------------------------------------------
此集蔡老师主要讲了以下七点:1)勤劳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有哪些优势?反之,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容易遭遇哪些挫折?2.如何拒绝不必要的应酬?3.孝顺父母时该如何体恤父母?4.「身有伤、贻亲忧」这句话如何开解?5.「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如何开解?6.「亲僧我、孝方贤」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圣哲人用至诚的孝心扭转了家庭的?7.规劝他人时要注意到哪些事情?很感恩受这些圣贤教诲,以下感想愿与大家共同分享,不妥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感恩大家!
1.勤劳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有哪些优势?反之,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容易遭遇哪些挫折?勤劳的孩子长辈会对他多加照顾、提携、关怀、爱护。勤劳的孩子与平辈相处,与他的人缘也会有直接影响,他容易融入团体之中。反之,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由于他不关心别人,东西乱放、忘东忘西,因此不会给团体人员留下好印象,人家有怨言,积多了就会造成不团结。
2.如何拒绝不必要的应酬?朋友若邀请我们花天酒地,你实在不想去,就可亮出以下方法推辞.第一是你对朋友说:我得去看望父母亲,说较久时间没去看他们老人家了.第二方法是对朋友说:我要陪妻子和儿子,我答应给孩子讲德育故事和跟孩子一起读《弟子规》.若亮出这两「法宝」朋友还执意叫你去,你就要考虑取舍了,对这样的朋友应敬而远之才对.
3.孝顺父母时该如何体恤父母?孝顺父母是在身、心方面帮助父母。在身体方面是:供养好父母吃好、喝好、穿暖、住舒适。另外在精神方面也要对父母关心:要尽力使父母心情愉快,不给父母添麻烦.有的儿女去看父母,是到父母那里不干活,父母做完饭后跟那里吃饱喝足后就带孩子一走了之,他们走后,父母会累得要命,不想再让他们来。这样对待父母是很不孝的。
4.「身有伤、贻亲忧」这句话如何开解?一个人的孝道一定是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落实,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体不好,身体受伤,会让父母非常担心。记得我将要上初中的时候,一天,跟一位同学去新学校操场玩耍。看到操场有单杠、双杠等等体育设备,就去玩,结果从双杠上头朝地摔下了,摔得很厉害,头很晕,脸等全身很痛,同学看到后都给吓跑了,当我晕晕跌撞到家时,妈妈被吓一跳,问我怎么了,我说声摔的,后又问妈妈:我的头跟脖子是否还在我的肩膀上后,就不醒人事了。事过多年妈妈也没忍心告诉我摔过之后我在床上躺了多少时间,苏醒时,妈妈只跟我说:这些天你不要照镜子。妈妈始终在无微不至的照顾我,陪着我,但我很想照镜子看看我摔的程度,终于有一天偷着照了镜子,给我吓一跳:满脸都是摔时留下的片片伤痕,我很伤心,明白妈妈为什么不让我照镜子了。我真对不起妈妈,由于我的不慎,妈妈为我担心受怕,太对不起妈妈了。以后我再不敢随便玩单双杠了。
5.「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如何开解?当我们的道德有损伤,会让父母蒙羞,会让家人蒙羞,甚至于会让国家民族都蒙羞。在汉朝末年,有个臣子叫董卓,有权势时作乱,后来很多人起而攻伐他,董卓后来下场很不好,他的家族都被处死,他的母亲九十多岁了,还到刑场被处死。所以当我们当子女的,假如我们的行为还造成父母这么大的痛苦,那就真是没有把子女做好。
6.「亲僧我、孝方贤」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圣哲人用至诚的孝心扭转了家庭的?蔡老师讲到:人与人相处,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做对」。因此,我们应当向以下这些孝子学习。「周朝孝子闵子骞」。闵子骞母亲早年去世,父亲娶一后母,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后母给两个弟弟做棉花棉袄,而给他做芦花棉袄。一天闵子骞跟父亲架车,父亲看他总是摆出很冷的样子,全身发抖,父亲认为是他故意发冷,好证明后母给他做的棉衣不暖和,父亲就用鞭子去抽他,鞭子抽下去,闵子骞棉衣里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看到后非常生气,就决定把后母羞掉,这时闵子骞跪下对父亲说:妈妈在,只我一人受冷,若妈妈不在了我跟弟弟都要受饿受冷。父亲听闵子骞这么劝,就放下了羞妻的念头,闵子骞的后母看到这孩子这么善良,不跟自己计较,也就改过自新,对闵子骞好了,从此家庭和睦了。
「王祥剖冰」:王祥的后母要王祥去抓鱼给她吃,那时正是冬天,到处冰天雪地,到哪里去找到鲜鱼?王祥就在冰水处哭泣,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冰水就裂开了,挑出两条鱼出来,他高兴的把两条鱼供养给母亲了。当王祥长大取了太太后,后母对他俩依然很不好。后母生了个儿子叫 王览,王览受他们的德行感动后,对哥嫂很好。之后,王祥的德行愈来愈好,名声也远播出来,他的后母心生嫉妒,就要用毒酒害王祥,王览知道后,为了使母亲改邪归正,他抓过毒酒要喝,母亲马上把毒酒打翻在地,母亲终于被孩子们的孝心感动,对王祥及他的太太好了,从此家庭和睦了。事实证明,只要肯发大慈悲心,真诚心待人,跟他多恶的缘,最后也会感动对方的。
7.规劝他人时要注意到哪些事情?《弟子规》里讲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这里指父母有过失。我们可把他扩大,对亲人、朋友等的过失我们都有责任去规劝。规劝一个人应注意到:1)存心是为了对方好,还要有智慧,实行善巧方便的方法,而不是一种控制他人的方法。2)注意时机:时机到了,可以规劝他,还没劝,我们就失职了,时机还没到,你太急躁就跟他讲了,你可能就讲错话了,善心可能就行了恶事。我在这方面做的还欠佳,有时也想控制别人,有时劝人还会急躁,以后在这些方面应注意改正。3)注意态度、方法。「怡吾色,柔吾声」这就是态度,我们应平心静气,因为你动了气,就会让他也动气,你不动气,他也不容易动气。4)有耐性。「悦复谏」,这个「复」就是一二再,再而三,复就是很有耐性,耐性从哪里发出来?从孝心、友爱的心、尽忠职守的心,一定会持续做得到。
通过学习,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方法,为感恩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我一定要努力好好去学习圣贤传统文化,并落实到生活中,我知道,自己做好后,才会感化他人。
分享文章 09.02.17
------------------------------------------------------------
蔡老师在本集给我们讲解一个孩子从小自理自立,人生无形当中增加很大的助力;修身立德,让父母放心;善谏亲友,提升我们的智慧。
一、孩子从小养成做家事的习惯,对他往后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孩子勤劳,人生无形当中增加很多助力。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动手做家事,他会懂得做事人的辛苦,到团体当中会很容易融入,也容易得到长辈的提携跟关怀、爱护,人生无形当中会增加很多助力。春节放假到婆婆家,后学做饭,叫上女儿摘菜、洗菜、洗碗,教女儿炸春卷、炒菜,女儿干得不亦乐乎!婆婆直夸女儿勤劳懂事。开学了,后学嘱咐女儿在宿舍里要多动手,看到暖壶、脸盆放乱了,就随手放整齐;卫生脏了,主动带头打扫,养成做事的习惯、勤劳的态度,将来走上社会,会更好地适应,人生无形当中会增加很多助力。
(二)生活自理能力差,人生无形当中增加很多阻力。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年轻的父母都特别娇惯、放纵孩子,致使孩子生活习惯很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即使学习好,也会成为[专业的高材生,生活的低能儿],看起来是疼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啊!这样的孩子一旦走入社会,就会很难适应,人生无形当中会增加很多阻力。
二、[亲所好 力为具]的延伸
(一) [亲所好]这个亲不只是父母,还包括妻子和儿女,只要是我们的亲人所希望的,我们做得到都要尽力去做。
(二)在当今这个社会,学会拒绝,才能更好地做到[亲所好 力为具]。现在很多人由于工作原因,应酬多,顾不上家庭,没有时间陪伴妻子、儿女,有句话说:所有的成功都取代不了家庭的失败。所以一定要学会拒绝,这样不会把时间耗在对家庭、人生不大相关的事上,才有时间做到[亲所好 力为具],更好地陪伴家人。
(三)拒绝的两大法宝:第一个法宝是父母。比方说朋友叫你花天酒地,在饭桌上聊一些“言不及义,好行小慧”的话语,吃顿饭能用四、五个钟头,实在是浪费时间,这个时候就可以把父母请出来,说是答应去看父母,一般的朋友听到要去看望父母,他就不再勉强,说不定这么一讲,还会唤醒他的孝心;第二个法宝是妻儿。当你不想去无谓的应酬,可以拿孩子当挡箭牌,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多陪孩子,和孩子一同成长,尽好我们做父母的责任。当你把这两个王牌拿出来,基本上朋友不会强你所难。假如这两张王牌拿出来还是没有用,还是硬要拉你去,人生应该有所取舍,这样的朋友应该敬而远之。
(四)孝顺父母应该时时体恤父母。我们有时间就能够去[亲所好 力为具],常常回家看父母,父母会很欢喜。未学习圣贤文化之前,后学有个错误的认识,以为婆婆没事,就应该在家做饭,我们年轻要上班、带孩子,星期天做好饭,我们过去吃,吃完刷一刷,可以节省时间。学了 [亲所好 力为具],后学才明白回家探望父母一来是尽孝心,二来也要多体恤父母。星期天,我们再回家买上菜,早早过去,主动炒菜、做饭,减少父母的负担,让婆婆吃上一顿现成的饭,婆婆很欢喜。
三、修身立德,让父母放心。
(一)孝道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落实。《弟子规》上讲:身有伤 贻亲忧,《孝经》里面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一个人的孝道一定是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落实。象现在电视昼夜不停地播放、网络信息又很发达,应酬又多,灯红酒绿的生活,很容易麻醉人,导致我们的生活失去规律,经常熬夜,会毁伤身体。所以我们应该时常关注饮食、关注生活规律,让自己的身体有很好的调养,父母对我们才会放心。
(二)一个人道德有损伤,会让父母亲人蒙羞。《弟子规》上讲:德有伤 贻亲羞。当个人的道德出现偏差,就不能把精力用在事业上,假如事业出了偏差,都有可能连累父母,父母辛苦了大半辈子,到年老的时候还要为儿女担忧、受怕。象现在市面讲“一夜情”,不只自己蒙羞,可能让父母子女都抬不起头来,所以做父母的要谨言慎行,有人生的志向,去掉浮华之气,孩子从小也会树立人生的志向,不爱慕虚荣,道德就不会有损伤。
(三)事亲和守身最大。孟子有一段很很重要的教诲: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我们修身立德,守住自己的身、名节,人生稳扎稳打,绝对不做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事情,才能让父母放心。
四、古代孝子用至诚的孝心转化家庭里面的不圆满,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一)人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的原则:“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做对”。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有起伏,当父母或身旁的亲友脾气不好的时候,纵使用不对的态度对我们,我们依然要用对的态度去面对他们,不然我们也是跟他一般见识,根本没有资格去说别人错,这是个理智的态度,不管别人对不对,我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对。
(二)应该学习古代孝子[亲憎我 孝何难]。周朝孝子闵子骞,用宽恕、包容,至诚的孝心感化了他的后母。王祥的后母叫他在冰天雪地抓鱼,用至诚心感动了天地,冰裂开来,跳出来两条鱼。可是还没有感化他的后母,感化一个人是需要很大的耐心的,直到他的弟弟王览以死相劝他的母亲,才唤醒了他母亲的良知。由于两个兄弟的赤诚,才把家庭转化过来。后学很惭愧,哥哥家有点事,一开始还能诚心地劝他们,可只是当时没事了,过一段时间又生出了其它的事,后学就很不耐烦,心里还生起了埋怨。真的应该象古代这些孝子学习,确确实实要用一颗真诚心,去转化家庭里面的不圆满。
五、善谏亲友,提升我们的智慧。
《弟子规》上讲: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这是一句非常精辟的经文,它不只告诉我们,劝诫亲人是我们的本分,连方法、态度甚至于劝诫的时机都帮我们点出来。
(一)[亲有过]这个亲,不只是父母有过失,也可以延伸到所有的亲人、朋友有过失,我们都有责任去规劝。
(二)规劝亲人的方法和技巧
1.念念为对方着想。劝诫亲友,首先一定是要一颗念念为对方好的心,而不是一种控制,假如是一种强势的态度,可能会出现反效果。所以要时时记住这颗存心,就是希望别人更好,当这一份心很坚定的时候,方法、态度自然而然会修正自己。
2.抓对时机。俗话说: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在人群当中称赞别人做的好事,一是可以让其它的人效仿,二来他也会更积极努力去做。但是规过就要在私底下规劝,要顾虑到别人的面子,人情要体谅到。《论语》里面讲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时机到了,可以劝诫但却没有劝诫,这样“失人”;时机没到,你与他讲了,这样“失言”,就是讲错话了,可能善心就行了恶事。[谏不入 悦复谏],这个“悦”字是很有学问的,要察言观色,在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去劝诫。所以劝诫别人时机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提升自己劝诫别人的智慧,才能透过我们的言语对亲友的人生有所助力。
3.注意态度和方法。《弟子规》上讲:怡吾色,柔吾声。劝别人的时候,要心平气和,如果动了气,别人也会动气,劝人就可能吵起来,达不到劝人的效果。
4.要有耐性。《弟子规》上讲:悦复谏,这个“复”是一二再、再二三,要很有耐性才行,而这个耐性是从孝心、友爱的心、尽忠职守的心发出来的。假如劝别人没有效果,问题不在对方,而在自己,[德未修,感未至],当我们处处反省自己,劝诫别人的智慧就会愈来愈高,自然而然别人就会感受到我们的真心诚意,一定会把他转化过来。
(三)劝别人要有一个前置作业。《论语》里面讲到:君子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已也。意思是说君子劝别人有一个前提,一定要先对方很信任他;假如对方还不够信任,去劝诫的话,他会以为有意中伤他。所以规劝别人,首先要赢得对方对我们很深的信任。
分享文章 09.02.19
------------------------------------------------------------
1.勤劳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有哪些优势?反之,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容易遭遇哪些挫折?
勤奋的孩子很容易得到长辈的提携跟关怀、爱护。而在跟平辈相处,假如他很勤奋,对他的人缘也是有直接的影响。比方说他到大学去念书,假如刚好跟几位同学一起住在一个寝室,他一进去看到别人在打扫客厅,他马上就动手去跟他一起做,虽然还没有相处,这个动作已经赢得同学对他非常好的印象,很容易就融入团体之中。
反之,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到了团体里面,比方说在寝室当中,别人在打扫,他依然看着他的电视,那其它同学对他的观感就不大好。不帮忙还不打紧,因为在家里不帮忙就不知道做事人的辛苦,有时候拿了东西乱放,忘东忘西的。到时候很多的公物人家要用的时候找不到,这个时候他在团体当中的信用跟印象就会愈来愈差,人家的怨言慢慢积累,到最后就会爆发出来。
2.如何拒绝不必要的应酬?
拒绝他人,我们可以拿出两大法宝,这两个法宝拿出来,一般朋友就不会为难你。第一个法宝就是父母。比方说朋友要找你去花天酒地,你实在是不想去,一去又要熬到半夜一、两点,谈的都是什么?「言不及义,好行小慧」的这些言语,你这个时候就可以把父母请出来。就跟他说:我已经答应我妈妈要回去,今天晚上陪她,我已经一、两个礼拜前就答应她了,所以我得回去。一般的朋友听到你要回去探望父母,他会怎么样?他当然应该不会勉强你。说不定你这么一讲,他也突然想到:我也很久没有回去看我父母了。反而你这个拒绝还唤醒了他的孝心,这是第一个法宝。
第二个法宝是妻儿。当你不想去无谓的应酬,你可以跟他说:今天晚上我要跟我儿子讲两个德育故事,都已经跟他约好了,因为我现在一起跟他在做《弟子规》,来当我们的家规。《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孩子还小,我不会失信于他,所以我必须回去。当你把这两个王牌拿出来,基本上,朋友不会强你所难。假如两张王牌拿出来还是没用,还是硬要拉你去,怎么办?假如是这样的朋友,我看人生应该有所取舍,这样的朋友应该敬而远之。
3.孝顺父母时该如何体恤父母?
我们回家探望父母一来是尽孝心,二来也要多体恤父母。我们跟父母先打好电话:菜我们已经买好了。回去的时候,夫妻俩应该主动去做菜,这样才能减少父母的负担,我们这颗孝心才是真正有尽到。
4.「身有伤、贻亲忧」这句话如何开解?
身体不好了,身体受伤了,会让父母非常担心。《孝经》在「开宗明义章」也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诲,一个人的孝道一定是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落实,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5.「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如何开解?
当我们的道德有损伤,会让父母蒙羞,会让家人蒙羞,甚至于会让国家民族都蒙羞。当我们当子女的,假如我们的行为还造成父母的痛苦,那就真是没有把子女做好。所以我们为人子的人生要诚信、要稳扎稳打,不可好高骛远,造成自己犯下了错误,也连累了自己的父母。所以「德有伤,贻亲羞」。
那德无伤,假如我们的道德能够不断的提升,用我们的德行去造福社会、造福国家,就能够做到《孝经》说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个就是「孝之终也」。「以显父母」,是不是要父母去世以后才来显?不是!你当下能够很年轻的时候就能够好好奉献社会,你的父母会引以为光荣,那他的后半生内心会非常地安慰。孟子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事奉父母,人生第一大事;「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对自己的操持,「守身为大」,也就是守住自己的身、名节,绝对不能做出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事情,而让父母难堪。当我们的行为不符合道德,父母蒙羞,家人也蒙羞,甚至于连下一代也有可能蒙羞。
6.「亲僧我、孝方贤」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圣哲人用至诚的孝心扭转了家庭的气氛?
在周朝的时候,有个孝子叫闵子骞,他的母亲比较早去世,父亲娶了个后母。后母比较对待他不好,在冬天的时候做衣服,因为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用棉花帮两个弟弟做棉袄,但是却用芦花帮他做衣服。做起来衣服确实很大,蓬蓬的,但是芦花不保暖。刚好他的父亲叫他帮他驾车,因为冷风飕飕吹过来,所以闵子骞一边驾车一边发抖。他父亲一看衣服都穿那么厚了还在发抖,你这个行为很有可能会让你的后母的名节受到损害,人家看了还以为后母在虐待小孩。所以就很生气,拿着鞭子就抽闵子骞,结果鞭子一打,衣服破了,芦花飞出来。他父亲看了很生气,这继母怎么可以虐待我的儿子?气冲冲的一回家就要把他后母休了。
在这个情急之下,闵子骞马上就跪下去,他就跟他父亲哀求,他说父亲,不要赶后母走,因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闵子骞讲出这席话,他的父亲听了很感动,气也就消下来。他的后母更觉得很惭愧,一个这么小的孩子都能念念为她的孩子,也为她着想,而她这么大的人却跟一个孩子斤斤计较。所以闵子骞的这一分心、这个德行感化了他的后母,从此家庭过得很和乐。
另外也有位孝子叫王祥,历史上他有个很著名的故事,叫「王祥剖冰」。就是在很寒冷的天气当中,他的后母叫他去抓鱼给她吃,在冰天雪地当中有没有鱼可以抓?没有!假如王祥不去抓鱼会怎么样?可能会挨打,甚至后母不让他进门。面对后母这样的对待,他依然没有怨言,还是到了冰天雪地独自流泪哭泣。由于这分诚心,天地都感动了,地面就裂开来,跳出了两条鱼,他拿了两条鱼回去奉养后母。当然,无礼的要求绝对不是只有这一件事。在很多事上还是百般刁难,王祥并没有因为这样而退缩。有一次外面要下雨了,他的后母跟他说:现在外面刮风下雨,假如果树上的果子掉下来,那我就要处罚你。王祥就跑出去抱着这些果树在哭泣,祈求它们不要掉下来。这一分真心也是感动,我们说植物、矿物都会因为人心而有所感应,确实果子也掉没有几颗。所以很多情况都是由于王祥这一分孝心才能够化险为夷。
后来王祥的德行愈来愈好,名声也远播出来,他的后母心生嫉妒,很不高兴,居然拿了毒的饮料(毒酒)要给王祥吃。结果因为他弟弟事先已经知道了,在那个情急之下,他的弟弟把那杯酒夺过来,当场要帮他哥哥喝下去。诸位朋友,他的弟弟已经是用什么来劝他的母亲?用死来劝母亲。所以当场他母亲就把那个酒打翻,自己也觉得很惭愧,她的儿子居然能以死来保他的兄长,她又怎么能做人这么没有分寸?这个动作也唤醒他母亲的良知。所以两个兄弟的赤诚,也把家庭转化过来。
7.规劝他人时要注意到哪些事情?
规劝一个人应该注意到:第一个是存心,第二个要注意时机,第三要注意态度跟方法,第四还要注意很有耐性。劝一个人也不容易,很有修养。一般成年人因为很多行为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已经冻了那么久,你那个火要慢慢烤才会把它融化掉。
所以,一开始我们劝诫亲友,要先观照到自己的存心,一定是要一颗念念为对方好的心,而不是一种控制:你就是要听我的,不听我的就不行。假如我们是这种控制的态度,一种强势的态度,可能会出现反效果,劝别人劝到吵起来都有,甚至于让对方恼羞成怒,这样子我们就失去当初劝诫他真正的目的。所以,时时要记住这颗存心,就是要希望他更好。当这一分心很坚定的时候,方法、态度你自然而然会去修正自己。
分享文章 09.02.23
------------------------------------------------------------
1.勤劳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有哪些优势?反之,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容易遭遇哪些挫折?
最重要的是要从小让孩子养成勤劳的态度,做家事的习惯。做家事的好处:第一个,习劳知感恩,懂得感恩;第二个,养成勤劳的态度,做事能力也会一点一滴的积累。所以,做事能力绝对不是长大才学,从小在家里就可以训练;同时也锻炼他的意志力;赢得很好的人际关系。
在我们家里,我是老小,冬季供暖期间和女儿住我妈家。
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一向非常勤劳的母亲,也越来越盼我回家,哪怕只是扫扫地、洗洗碗,空闲时给老爸捶捶背,剪剪指甲,老人家也非常欣慰。
说来惭愧,我身上有四个哥哥,最小的哥都大我八岁,老爸四十二才有我,可谓老来得子。从小,虽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却在父母的手心里长大,勤劳的母亲把家务活都包下了,从来不上我们插手,导致我们什么也不会干。直到我结婚,在婆家生活还没有改变,在我女儿小时候的记忆里,妈妈下班回来就会剁“鸡菜”。想来,我真的非常感恩“那些鸡儿们”,没有它们,我更不知 如何是好。帮不上忙还不打紧,感觉自己有工作,能上班挣薪水,了不起,对家人的指责、批评不屑一顾,自己抬高自己,自以为了不起,心高气傲。
因为在家里不帮忙就不知道 家人的辛苦,有时候拿了东西乱放,忘东忘西的。经常性地找不找东西,弄得大家很不愉快。家人的怨言慢慢积累,到最后就会爆发出来,丈夫曾经愤恨的对我说:“朽木不可雕矣”。生活自理能力差,遇到的挫折自然就很多。
学习圣贤教育之后,不知不觉地在改变自己,在家里也渐渐地知道干什么了,以前冬天生炉子倒炉灰都是我爱人的事,“懂事”之后,能将炉灰一勺一勺地装进垃圾袋里,上班顺手捎出去,看不见的活也能呈现在眼前,每到星期天(休息),我就把我们邻里必经的“一米径道” 打扫的干干净净,下大雪及时清理,真的非常感恩大雪又给我创造了一次为他人服务的机会,邻居乐,我也乐。
那时,我女儿还不满十岁,有一天我下班回来,看见女儿正穿着我的工作服,挥动着大条帚,在那扫雪,我非常欢喜,赶紧拿起工具与孩子一起干。寒冷的天,我们的头上却冒着汗,心里热呼呼、喜洋洋的。
良好的生活习惯慢慢养成,我非常欣慰的是我女儿不会再走我的“艰苦路”——不但帮不上别人的忙,还会给人家添乱子。所以,从小养成勤劳的习惯、劳动的习惯非常重要;处处帮忙,处处体谅别人辛劳的这一分态度,就能赢得大家非常好的印象,很容易就融入团体之中,人际关系自然就会很好。
2.如何拒绝不必要的应酬?
对于不必要的应酬我们要学会拒绝。拒绝他人,我们可以拿出两大法宝,第一个法宝就是父母;一般的朋友听到我们要回去探望父母,他当然应该不会勉强我们。说不定我们这么一讲,他也突然想到:我也很久没有回去看我父母了。反而这个拒绝还唤醒了他的孝心,这是第一个法宝。
第二个法宝是家人和孩子。当我们不想去无谓的应酬,我们可以跟他说:今天晚上我要跟我孩子讲两个德育故事,都已经跟他约好了,因为我现在一起跟他在做《弟子规》,来当我们的家规。《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孩子还小,我不会失信于他,所以我必须回去。
假如两张王牌拿出来还是没用,还是硬要拉我们去,怎么办?假如是这样的朋友,那么我们的人生应该有所取舍,这样的朋友应该敬而远之。
3.孝顺父母时该如何体恤父母?
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一向非常勤劳的母亲,也越来越盼我回家,哪怕只是扫扫地、洗洗碗,空闲时给老爸捶捶背,剪剪指甲,老人家也非常欣慰。
生活在平凡中体现,真情在平凡中升华。
我有机缘跟父母同住,很高兴,父母也很开心。
在妈家,我从吃完饭收拾饭桌、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开始。渐渐的改变自己,拂尘除垢,洗心易行,体恤父母的念子之心。
做慈母的眼睛,穿针引线;
做慈母的耳朵,听经闻法;
做慈母的手足,依教奉行。
母亲看我的行持,终于把自己那颗悬挂的心放下了,现在的我让妈妈安心了。我非常高兴,原来孝顺就从不用父母操心开始。
4.「身有伤、贻亲忧」这句话如何开解?
两年前,母亲以博大的胸怀接我和女儿回娘家,有缘和父母同住。勤劳一生的父母关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女儿的健康。
2006年,经历了失去亲人的悲痛,2007年又补偿公交车停运的损失,接着是房产的分割,……,为此母亲为我初一、十五吃素,求得是女儿余生能够平平安安的生活,并劝导我:“人有亏,天有补。”
失去的,起初虽然象割肉一样疼,慢慢地却从另一个角度真实的教给我 舍 --- 身外之物,放下无尽的烦恼,而真正留给我的 确是一片胜过蓝天和海洋的坦荡胸怀。
我感恩母亲,母亲虽然不认得很多字,却会教给我们做人,母亲劝导我:健康就是我们的本钱,保护好身体,知足就是最大的财富。
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开始体谅父母的用心,进而要让自己更懂事,在学习圣贤的过程中,更加懂得一个人的孝道一定要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落实,不要父母为我们担忧,学习《弟子规》,身体力行,父母才会真正放心。
5.「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如何开解?
孔老夫子教学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第三才是政事,政事用现在话来说,就是技术、能力,今天讲的科技,办事的技巧、方法,最后才是文学。德行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大根大本。因此,学问一定要建在道德的基础上。
儒家教学的德行,是伦常、道德。伦是五伦,五伦是说明人与人的关系,明白这个关系,知道如何相处,才能学会达到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共存共荣。
记得我小时候,母亲在乡下,我随父亲在城里上学,中午在爸爸食堂吃饭,偶然的机会,看到办公室有位阿姨的袖珍小刀,觉得好玩,就拿走了。当阿姨发现找爸爸时,我正在同学面前炫耀,父亲问我,我却拒不承认,但当时我的表情足以告诉爸爸的确是我拿的。父亲严厉地对我说:“那是阿姨非常喜欢的东西,但她告诉我:只要你喜欢就送给你,知道是你拿的就行。而你怎么能不告而取呢!”我听后“哇”的一声哭了,又害怕又惭愧,乖乖的交给爸爸,还给了阿姨,自己感到很羞愧。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可能就偷金,现在想来,儿时真是幸运,否则,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喜欢就滋长贪心,到最后很可能想要的东西也会不择手段去骗、去抢。「德有伤、贻亲羞」,我们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让父母亲蒙受耻辱,连累了自己的父母。
假如我们的道德能够不断的提升,用我们的德行去造福社会、造福国家,就能够做到《孝经》说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能够在年轻的时候就能够好好奉献社会,我们的父母会引以为光荣,那老人家的后半生内心会非常的安慰。孟子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事奉父母,人生第一大事;「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对自己的操持,「守身为大」,也就是守住自己的身、名节,绝对不能做出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事情,而让父母难堪。当我们的行为不符合道德,父母蒙羞,家人也蒙羞,甚至于连下一代也有可能蒙羞。现在因为网络太发达,人跟人之间的交流很频繁,假如没有判断力,又没有理智,很有可能会犯下让自己一生遗憾的事情,所以守身很重要。
学习《弟子规》,「德有伤,贻亲羞」树立人生志向,人生充实,人生道德有提升,就不会犯下「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错误,就能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
6.「亲僧我、孝方贤」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圣哲人用至诚的孝心扭转了家庭的气氛?
《弟子规》上说『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对我们好和不好,我们都应尽力奉养父母。人与人相处,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做对」。因为有这样的人生态度,我们中国有很多的圣哲,都能够在『亲憎我』的状况之下,依然保持他那一分至诚的孝心。也由于这颗至诚的孝心,能够去扭转家庭的气氛,进而家庭和乐。
周朝的闵子骞用一颗真诚的孝心感化了后母。 他的母亲去世较早,父亲娶了个后母。后母虐待他,冬季用芦花给他做棉袄,父亲得知后一气之下,要把他后母休了。在这个情急之下,闵子骞马上就跪下去,他就跟他父亲哀求,他说父亲,不要赶后母走,因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母亲假如离去,我跟两个弟弟都要挨饿受冻。闵子骞的这一分心、这个德行感化了他的后母,从此家庭过得很和乐。
历史上还有个很著名的故事,叫「王祥剖冰」。就是在很寒冷的天气当中,他的后母叫他去抓鱼给她吃,面对后母这样的对待,他依然没有怨言,由于这分诚心,天地都感动了,地面就裂开来,跳出了两条鱼,他拿了两条鱼回去奉养后母。王祥的孝心感化兄弟王览用死来劝母亲,两个兄弟的赤诚,唤醒母亲的良知,把家庭转化过来。
《易经》说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以,王祥、王览的后代绵延了九代都是公卿,都在朝中当了大官,服务社会国家。所以,我们确确实实要用一颗真诚心,去转化家庭里面的不圆满。这个叫『亲憎我,孝方贤』。
7. 规劝他人时要注意到哪些事情?
规劝一个人应该注意到:第一个是存心,第二个要注意时机,第三要注意态度跟方法,第四还要注意很有耐性。要劝诫别人有个先决条件,一定要先赢得对方的信任。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慢慢加热,才会把它融化。
一开始我们劝诫亲友,要先观照到自己的存心,一定是要一颗念念为对方好的心,当这一分心很坚定的时候,自然就会找到修正的态度和方法。
第二个,时机。俗话说,「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在称赞别人的优点,称赞别人做的好事,我们可以在人群当中讲,因为可以让其它的人「见人善,即思齐」;给他的肯定,他也会更积极去努力。但是规过,规劝别人的过失应该要私底下,没有其它人的时候。要能够体谅到人情,要能顾虑别人的面子,所以要「规过于私室」。当我们做出这样的动作,对方也会觉得我们很替他着想,努力改过自新。
第三、要注意态度跟方法。《弟子规》中『谏不入,悦复谏』,就是当父母第一次没有接受,要在高兴的时候再劝。所以我们学会要察言观色,「悦复谏」。我们平心静气「怡吾色,柔吾声」,然后又要抓对时机劝诫。
第四、要有耐性。一二再,再而三,有耐性才行。这个耐性是从孝心,从友爱的心,从尽忠职守的心发出来的,一定要持续才会做得到。我们假如今天劝别人没有效果,我们要理解到问题不在对方,而在自己。当我们处处反省自己,那我们劝诫别人的智慧就会愈来愈高,自然而然别人就会感受到我们的真心诚意,一定会把他转化过来。所以,我们抱持一个态度,假如别人不听我们的劝告,是因为我们「德未修」,所以「感未至」,感应还没到,一定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分享文章 09.02.27
------------------------------------------------------------
1、勤劳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有哪些优势?反之,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容易遭遇哪些挫折?
孩子养成勤奋很容易得到长辈的提携跟关怀、爱护。在跟平辈相处,假如他很勤奋,对他的人缘也是有直接的影响,很容易就融入团体之中。
妹妹在没结婚之前,一直与末学一起生活,虽然末学很疼爱妹妹,但是对妹妹很严格,在平时就教她做事能力,要养成勤劳的习惯。正因为这样妹妹自从加入工作以来,所以得到得到领导、同事的提携跟关怀、爱护。还记得妹妹到超市上班不久,由于妹妹的工作认真、勤快就被单位领导看中,很快就给妹妹提升为小组的管理人员,并且加薪水来鼓励妹妹。不仅如此,妹妹跟同事姐姐们相处的都非常和睦,末学每次去超市买东西顺便再看看,并且嘱咐妹妹的同事请多多关照顾妹妹时,都得到妹妹的同事对妹妹的表扬与赞叹,因此末学非常欣慰。所以,勤劳的习惯、劳动的习惯,对他人际关系也是直接相关。
反之,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这些坏习惯无形当中都是他人生很大的阻力。所谓无规则不成方圆,教育孩子一定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绝对不能放纵孩子;到他养成习惯,长大了,要扭转都扭转不回来。
比方说去找老师,到老师家也不会看时间,正中午老师在睡觉,也去按老师的电铃。进去以后要跟老师借电脑,吃东西他掉满地,都不整理。又因为在家里不帮忙就不知道做事人的辛苦,有时候拿了东西乱放,忘东忘西的。到时候他在团体当中的信用跟印象就会愈来愈差,人家的怨言慢慢积累,到最后就会爆发出来。
很多大学生被学校退学,原因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所以老师跟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住在一起跟他相处。我们希望孩子往后人生能够走得顺利,就要养成这些好的习惯才行,所以我们要尽力去养成,要尽力去改过;当然从我们做起,进而当孩子的榜样。
2.如何拒绝不必要的应酬
两大法宝让我们拒绝不必要的应酬:
第一个法宝就是父母。比方说朋友要找我们去花天酒地,你实在是不想去,你这个时候就可以把父母请出来。就跟他说:我已经答应我妈妈要回去,今天晚上陪她,我已经一、两个礼拜前就答应她了,所以我得回去。说不定你这么一讲,反而你还唤醒了他的孝心。
第二个法宝是妻儿。当你不想去无谓的应酬,你可以跟他说:今天晚上我要跟我儿子讲两个德育故事,都已经跟他约好了,因为我现在一起跟他在做《弟子规》,来当我们的家规。《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孩子还小,我不会失信于他,所以我必须回去。
当你把这两个王牌拿出来,基本上朋友不会强你所难。假如两张王牌拿出来还是没用,还是硬要拉你去,我们应该有所取舍,这样的朋友应该敬而远之。
3.孝顺父母时该如何体恤父母?
春节期间,姨妈身体有些不舒服,怎样医治都不见好转。末学这次回老家探亲正好赶上,就去姨妈家小住,多陪陪老人家,也想借此机会好好的尽点孝心。当姨妈看到末学非常高兴,对末学寒暄温暖的,还说给末学准备了一些很爱吃的农家小菜就等着末学回来。姨妈还怕末学冷,每天都把炉子烧的很热,看到姨妈自己身体不好还为我们忙来忙去的,末学的惭愧心、感恩之心油然而生,真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没过几天姨妈的身体一天天的好了起来,谚语所谓「人得喜事精神爽」,大家都说末学是医治姨妈心病的一副好良药。在姨妈小住期间末学除了帮姨妈干家务,更重要的用一颗孝心来体恤长辈为我们默默无闻的付出,感受那无私的爱!所以当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要常常回家看父母,父母会很欢喜。回家探望父母一来是尽孝心,二来也要多体恤父母。
4.「身有伤、贻亲忧」这句话如何开解?
《孝经》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诲,一个人的孝道一定是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落实,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假如身体不好或身体受到伤害,会让父母非常担心。对于自己的饮食要非常的谨慎,要吃得健康,让父母不操心。除了吃方面,比方说在生活细节上也要多多关照身体,春秋之际气温变化很大的时候,要记得添加衣服,时时要注意冷暖,不要让身体着凉。
5.「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如何开解?
当我们的道德有损伤,会让父母蒙羞,会让家人蒙羞,甚至于会让国家民族都蒙羞。我们为人子的人生要诚信、要稳扎稳打,不可好高骛远,造成自己犯下了错误,也连累了自己的父母。假如我们的道德能够不断的提升,用我们的德行去造福社会、造福国家,就能够做到《孝经》说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我们当下能够很年轻的时候就能够好好奉献社会,我们的父母会引以为光荣,那他的后半生内心会非常的安慰。
孟子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事亲为大」,事奉父母,人生第一大事;对自己的操持,「守身为大」,也就是守住自己的身、名节,绝对不能做出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事情,而让父母难堪。当我们的行为不符合道德,父母蒙羞,家人也蒙羞,甚至于连下一代也有可能蒙羞。现在因为网路太发达,人跟人之间的交流很频繁,假如没有判断力,又没有理智,很有可能会犯下让自己一生遗憾的事情,所以守身很重要。
再来,要让孩子从小不爱慕虚荣,让孩子要有人生的志向,人生充实,人生道德有提升,就不会犯下这些「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错误。
6.「亲僧我、孝方贤」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圣哲人用至诚的孝心扭转了家庭的气氛?
人与人相处,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做对」。父母跟我们相处得很好,我们也尽力奉养父母。当然父母也有可能脾气有不好的时候,我们也要能够包容、能够宽恕,因为每个人情绪都会有起伏。
所以不管是父母也好,或者你身旁所有的亲友也好,纵使他们用不对的态度对你,我们依然要用对的态度去面对他们,不然我们也是跟他一般见识,根本没有资格去说别人错。因为有这样的人生态度,我们中国有很多的圣哲,都能够在『亲憎我』的状况之下,他依然保持他那一分至诚的孝心。也由于这颗至诚的孝心,能够去扭转家庭的气氛,进而家庭和乐。
周朝有个孝子叫闵子骞,在母亲去世后父亲娶了个后母。后母对待他不好,在冬天的时候做衣服,因为后母用棉花帮给同父异母的两个弟弟做棉袄,却用芦花帮他做衣服。他父亲后来发现了很生气,回家就要把他后母休了。 在这个情急之下,闵子骞马上就跪下去,哀求对父亲说,不要赶后母走,因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闵子骞讲出这席话,他的父亲听了很感动,气也就消下来。他的后母更觉得很惭愧,一个这么小的孩子都能念念为她的孩子,也为她着想,而她这么大的人却跟一个孩子斤斤计较。所以闵子骞的这一分心、这个德行感化了他的后母,从此家庭过得很和乐。
闵子骞用这种宽恕、包容、至诚的孝心去对待他的后母。所以人面对事情,绝不能够意气用事,假如都是以怨报怨,结果绝对不圆满。我们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才能上演人生一出一出的好戏。
另外也有位孝子叫王祥,历史上他有个很着名的故事,叫「王祥剖冰」。在寒冷的天气,他的后母叫他去抓鱼给她吃,假如王祥不去抓鱼可能会挨打,甚至后母不让他进门。面对后母这样的对待,他依然没有怨言,还是到了冰天雪地独自流泪哭泣。由于这分诚心,天地都感动了,地面就裂开来,跳出了两条鱼,他拿了两条鱼回去奉养后母。
当然,无理的要求绝对不是只有这一件事。在很多事上还是百般刁难,王祥并没有因为这样而退缩。有一次外面要下雨了,他的后母跟他说:现在外面刮风下雨,假如果树上的果子掉下来,那我就要处罚你。王祥就跑出去抱着这些果树在哭泣,祈求它们不要掉下来。这一分真心也是感动,我们说植物、矿物都会因为人心而有所感应,确实果子也掉没有几颗。所以很多情况都是由于王祥这一分孝心才能够化险为夷。
后来王祥的德行愈来愈好,名声也远播出来,他的后母心生嫉妒很不高兴,居然拿了毒的饮料(毒酒)要给王祥吃。在那个情急之下,他的弟弟用死来劝母亲。他的后母自己也觉得很惭愧,她的儿子居然能以死来保他的兄长。这个动作也唤醒他母亲的良知。所以两个兄弟的赤诚,也把家庭转化过来。
所以我们确确实实要用一颗真诚心,去转化家庭里面的不圆满。正所谓『亲憎我,孝方贤』。
7.规劝他人时要注意到哪些事情?
规劝一个人应该注意到:第一个是存心。劝诫亲友,要先观照到自己的存心,一定是要一颗念念为对方好的心,而不是一种控制。当这一分心很坚定的时候,方法、态度你自然而然会去修正自己。所以当我们懂得去规劝别人,也懂得接受别人的规劝,这样的态度都会对我们的人生有很大的助力。
第二个要注意时机。俗话说,「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在称赞别人的优点,称赞别人做的好事,你可以在人群当中讲,因为可以让其它的人「见人善,即思齐」;你给他的肯定,他也会更积极去努力。但是规过,规劝别人的过失应该要能顾虑别人的面子,所谓「规过于私室」。当你做出这样的动作,对方也会觉得你很替他着想。假如你是在公众讲出来,可能当场就有可能发生冲突、辩论,所以规过于私室,这就是抓对时机。
《论语》里面也有一句话提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时机已经到了,你可以劝诫他,但是你却没有劝他,这样我们就失职了。「不可与言,而与之言」,时机还没到,你太急躁,就跟他讲了,这样是「失言」;你的善心可能就行了恶事,就失言。
第三要注意态度跟方法。《弟子规》这句话提到了『谏不入,悦复谏』。就是当父母第一次没有接受,要在高兴的时候劝诫才会达到目的。
第四还要注意很有耐性。因为一个人很多行为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已经冻了那么久,你那个火要慢慢烤才会把它融化掉。
所以我们假如今天劝别人没有效果,问题不在对方,而在自己。当我们处处反省自己,那我们劝诫别人的智慧就会愈来愈高,自然而然别人就会感受到我们的真心诚意,一定会把他转化过来。所以,我们抱持一个态度,假如别人不听我们的劝告,是因为我们「德未修,感未至」。
分享文章 09.02.28
------------------------------------------------------------
1.勤劳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有哪些优势?反之,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容易遭遇哪些挫折?
我常劝侄女多干些家务活,多长些生活的自理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习惯。我对父母说:大人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幸福快乐,可有哪个公公婆婆愿意找个好吃懒做的媳妇?现在孝道没了,甚至颠倒成长辈孝顺小辈,老人无奈忍气吞声只不过是为了维持家庭表面的和睦罢了。勤劳乖巧的孩子最讨人喜欢,讨人喜欢多易遇贵人,易遇贵人就会给人生平添许多成功的机会。可惜的是,如今许多家长以为孩子只要成绩好就行,却忽视了生活处事能力,以致孩子自理能力很差,无法融入群体生活中去,遇到一点小事就束手无策,踏上社会自然处处碰壁。更有甚者,上大学没多久就只好退学,或者家长前去照料伴读。
2.如何拒绝不必要的应酬?
人生应该有所取舍,许多应酬伤神费力,毫无意义,实在没有必要参加。前年年末我们高中同学搞了一次聚会,大家十几年没见面,彼此都很激动,变得非常开心。接下来,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两档同学请客吃饭,原本很有意义的“叙旧”开始变成纯粹的“酗酒”,一个个喝得脸红脖子粗,胡吹乱侃,而最令人担心的是好些人全然不顾自己是开着机动车来的。我参加几次后,再也不想去了,一开始尽量推脱,后来干脆宣布自己在“闭关”,一律不参与任何活动,随别人说去吧。与同事一起吃饭也很头疼,有几位好酒,喜欢喝到位,他们都开着私家车,所以常议论着这次出去不知有没有警察,我心里总觉得不是个滋味,不为自己负责,也得为家人为他人考虑考虑呀。按理有几次该我请客了,我还是宁可背后任人议论,也不愿请,怕酒怕杀生,我们这还没有正儿八经的素菜馆。
3.孝顺父母时该如何体恤父母?
孝顺父母关键在存心,要善加体恤,而不是增加父母的负担。为了迎接孩子,诚如亲情歌曲《常回家看看》所唱:爸爸张罗了一张好菜,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我们往往只顾自己大吃大喝,从没去想父母为此费了多大的精力,根本听不进母亲关切的话语,嫌她啰嗦,吃完嘴一抹就开溜,不要说洗涮,甚至连帮着端进去也不肯,哪管父母的辛劳和渴望交流的眼神,全然失去了回家探望的初心。
4.「身有伤、贻亲忧」这句话如何开解?
我的身体一向很好,平时连小毛小病也没有,但一生就是大病。记得刚上高中时,我突然高烧后不能走路,从乡镇医院转到大医院,做了好多检查,吃了很多苦头,最后确诊为“神经根炎”,有个内科医生甚至当着我和父母的面说“很难站起来了”,我当时浑浑噩噩也没觉得什么,母亲却忍不住了,一下冲出了病房。十年半前的一天晚上,我醉后开摩托车与出租车正面直撞,自己当时毫无记忆,醒来已躺在急救室,右腿膑骨胫骨粉碎性骨折,满脸是血,还好没破相,头脑也没大问题。我也不清楚为什么,自己似乎从来就没害怕过,痛彻心肺也只是咬咬牙,连止痛片也坚决不吃。但自己的脾气太大,躺在病床上不愿见母亲,不喜欢看到母亲伤心的样子,把她赶出病房,是哥哥和姐夫日夜轮流照顾我。现在回想,心还隐隐作痛,母亲那时有多忧伤。车祸后的第三天是父亲退休,在家办筵席请客的日子,全家人包括父亲都知道我出了车祸,只是瞒着母亲,怕母亲焦急,等办完酒席再告诉她。父亲一辈子都不善说谎,当时的心理压力也可想而知。如今回想父母忧伤焦虑的神态,真的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不能让他们再有一丝毫的担忧。
5.「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如何开解?
父母清清白白一生,从小就教育我们要老老实实做人,不要给家里人丢脸。我从小谨记在心,一直要求自己堂堂正正做人。工作以后,看不惯铺张浪费,自己喜欢耍耍小聪明,多多少少占点小便宜,虽然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是废弃了的,是用不完的,是不值钱的,是司空见惯的,深究其实还是“贪欲”作祟,因为存心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大家。因果不爽,公物再小也是大,因为要放大到“公”的范围,乘以N倍,明了道理后,我惊惧惶悚,往昔实在愚昧无知,赶紧以公家名义作慈善捐款。
6.「亲僧我、孝方贤」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圣哲人用至诚的孝心扭转了家庭的气氛?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多么凄凉又至诚感人的话,没有任何怨恨,有的是菩萨般的慈悲,闵子骞以其大量大度大义感化了继母。同样的,王祥在百般刁难下,没有丝毫怨言,诚心诚意尽孝,感得“寒冬鱼自跃,风雨果不落”,即使名满天下,仍和妻子一心一意侍奉甚至要置其死地的后母,自幼深受他德行感召的异母兄弟王览,宁愿用“死”来成全“孝悌”,终于赢得全家和睦,九代公卿。难得王祥,难能王览,至诚感通,至诚如神,
7.规劝他人时要注意到哪些事情?
成年人最讲究的是“面子”,不要说成人,小孩也很有自尊心,不听劝,不受教的实在太多。俗话说: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规劝他人一看存心,二观时机,三正态度,四具耐性。
本网注:感谢诸位老师、同学的学习心得分享,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及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