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读书会分享(五十七)

作者:网络学院  

时间:2009-6-6  

摘自  
 
    说明:本周学习内容为蔡礼旭老师主讲的「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2005主讲,编号52-116)第十七集,听完讲课后,请诸位老师将自己的心得、经验、感言等以文章方式分享(跟贴)于此贴子之下。此线上的读书会希望有助于个人修学、亲子互动,有利于培养自己和下一代正确的幸福人生观。

研讨内容重点如下

1.历史上有哪些「财物轻、怨何生」的例子?如何引导孩子学习?
2.如何做到「言语忍、怨自泯」?
3.当我们处于愤怒时要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4.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教导孩子随时有恭敬的心?

分享文章   09.04.13 
-----------------------------------------------------------

      蔡老师在第17集讲的主要内容有:「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愤自泯」、「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财物轻 怨何生 」。财物确实是身外之物,我们生带不来,死带不走,所以要把他看轻,不要做「人为财死」这种人啊,为他而拼命,划不来啊。我们都听过「孔融让犁」的故事。当孔融五岁的时候,他吃犁总是挑小个的吃,大个的给他的哥哥吃。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1、让出了德行。2、让出了家庭和乐。3、心量阔展了,量大福就大。4、不会受冤冤相报之报之果报。有这多好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再来,在五代的时候,有个人叫张士选,也是个读书人。他的父亲比较早去世,他是他的叔叔带大的。当他十七岁的时候,叔叔就跟他说:你已经大了,我们现在把祖宗的财产分成两份,你一份,我一份。结果张士选马上就跟叔叔讲:叔叔,你有七个孩子,所以应该把遗产分成八份。他的叔叔说:不行,你是代表你父亲,应该分成两份。但是张士选那时候才十七岁,他很坚持,一定分成八份。这么一让,吃亏了吗?这一让让出了什么?让出了他的德行,让出了家庭的和乐,让出了他的心量,量大福大。所以当他在进京赶考,突然看到一个算命的人,走过去一看,这个人脸上怎么这么多阴骘纹(就是积了很多阴德)!这个算命先生就跟他说:这一次你必然高中。果不其然,他这一次考试就高中。相信他这样的榜样会传给他的子孙,一定也会世世代代都有很好的发展。 
      「言语忍 愤自泯」。「忍」字上面一把刀,下面一个心字。意思就是人家拿着一把刀捅在你心上,你还要如如不动,果然做到,必能让旁边人佩服。人跟人相处当中,冲突最多的情况是言语,若言语起了冲突就会发脾气,障碍自己的心量,再厉害还会出人命。我们单位一位促销员的同学,就因为与保安发生言语冲突而丧命了。原因是:那同学请他的亲朋去饭店吃饭,亲朋们都进了饭店,他一人去停放汽车,保安发现他放车的地方不妥,叫他停到其它处,他不干,非停他喜欢停的地方不可,双方发生了口角,保安很生气,又叫来许多保安打他一人,最后他心脏被两个保安扎了三刀,被送进医院后,几乎停止了呼吸,没过两天,他停止了呼吸,才年仅22岁。此教训很深刻啊。我们在家,如果我们是儿女,我们就应跟父母、姐妹们和睦相处,我们是太太,我们就应跟先生、孩子和睦相处。只看对方的好处,不看对方的坏处,放开心量,嫉妒、憎恨、不满、发怒、沮丧、性急、吝啬、奢侈等都会影响家庭和乐,团结友爱。我们走向社会,在公司上班,我们也应做到「言语忍 愤自泯」,这样才能上跟领导,下跟同事搞好关系,和和乐乐在一起才会乐意上班。 
      另外,有些人喜欢有烦恼或发怒了都向别人吐,他吐落舒服了,听者满脑子雾气了,这种做法很不理智。我们做事应该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不应自私自利。要发怒时,想到怒后的结果:会「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何苦呢?俗话讲的好「退一步,海阔天空」。量大,福才大。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孩子尊重长辈,他有这份恭敬心就会落实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如一家人吃饭。孩子就知道先给老人夹菜,自己最后吃。(这种好习惯父母得先做到,要经常给孩子做示范),孩子才能效仿。每当我跟先生大家族聚餐时,我们妇女都参与做饭,饭菜做好后,都先给老人盛上,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好吃的就先给奶奶吃。「恭敬心」这种习惯也很有可能影响到孩子往后事业的发展。我孩子是很讲礼貌的孩子,因此,他去任何处上学老师都喜欢他,同学也喜欢他。若去某处打小工都被领导们重视,领导还经常请他参加各种比赛,有一次他发短信告诉我:妈,我这次比赛得了第一名,没想到啊。真高兴。我还要努力。 
      学习、落实圣贤教育,对提高自身的素质、家庭的美满、社会的和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00087合十敬上

 分享文章   09.04.13 
-----------------------------------------------------------

各位老师、学长:大家好!

      1、历史上有哪些“财物轻,怨何生”的例子?如何引导孩子学习?

      ①孔融让梨: 
      古代有个孩子叫孔融,才五岁,在分梨的时候。把大的让给哥哥吃。

      张士选让财产: 
      五代的时候,有个人叫张士选,是个读书人。他的父亲较早去世,他是叔叔带大的。他十七岁的时候,叔叔说:你已经大了,我们现在把祖宗的财产分成两份,你一份,我一份。结果张士选马上就跟叔叔说:叔叔,你有七个孩子,所以应该把遗产分成两份。他的叔叔说:不行,你是代表你父亲,应该把遗产分成两份。但是张士选很坚持,一定分成八份。

      孔融让梨,会得到哥哥对他更加爱护。 
      张士选让财产让出了他的德行,让出了家庭的和乐,让出了他的心量,量大福大。所以他在进京赶考,一个算命的先生看他脸上这么多阴骘文,就跟他说:这一次你必然高中。果不其然就高中。

      ②“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理得心安,就不会患得患失。 
      要了解命运的真相,就要去读一本很好的书,叫做《了凡四训》,道理明白,心才会平,就不会去争。 
      我们了解到,纵使一个人用不法的手段去抢夺了财物,他抢到了两百万,那也是他命中本来就有的。因为他用不法手段,所以他已经亏损掉很多很多了——对这样的人应该怜悯,因为没有人教他。 
      所以“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 
      所以了解命运,理得心安,你就可以“财物轻,怨何生”,家庭会充满祥和之气。

      ③如果跟人争,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一个老师看到很多同学抢吃切好的那个最大的西瓜,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让同学讨论,讨论结果如下: 
      那个人真自私,都要跟人家抢最大的; 
      这样的人你要不要跟他交朋友?不要! 
      这个同学抢到最大的,吃很快,消化不良; 
      抢到最大的,高兴多久?一下子。看看别人看他的眼光是什么?马上快乐变不舒服; 
      下次他想要也是最大的,当他下次没有拿到,他就变痛苦; 
      当一个人时时处处都要去抢最好的,当他没有办法获得的时候,他会怎么样?他可能就会动歪脑筋,去偷、去抢。

      ——所以“财物轻,怨何生”。

      ——往往一个常常肯相让的孩子,都回赢得长辈对他特别的照顾。

      2、如何做到“言语忍,忿自泯”?

      “忍”,会意字,上面一把“刀”,下面一个“心”,意思就是人家拿着一支刀捅在你的心头上,你还要如如不动;不管你怎么骂,我就是不回嘴,一个巴掌拍不想。你能忍到这种功夫,必然能够让身旁的人很佩服。“忍”是一门学问。
如何做到“言语忍,忿自泯”?

      ①忿思难: 
      人与人相处当中,冲突最多的情况就是在言语。言语起了冲突,脾气就上来了,“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用不好的言语发脾气会造成什么影响?百万障碍就出来了,障碍了自己的心量;也障碍了人与人之间好的关系。你可能发脾气发了五分钟,你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把这个脾气所产生的不好的效果去除?所以“忿思难”,这在“君子九思”当中,提醒我们忿怒不可发,谨慎!因为忿怒一发,很难回到原来的样子,甚至于说不可能回来了。 
      俗话又提到“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利刃割身体,可能一、两个礼拜就可以好了;但是“恶语伤人”会留在他心里多久?“恨难消”。到时候你再怎么对不起,也不见得能回到原来的一种关系了。

      ②要忍得明白,忍得为大局着想: 
      每个人,比方说夫妻来讲,来自不同的家庭,所以生活习惯差异很大,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明白了,知道改变绝对不是一蹴可几,这个时候你要安心,别人对不对是别人的事,我自己有没有尽好我的本分。本来就是应该做的,所以做得心安理得,自然你的身教就会传递出去,你就让它水到渠成。当我们明白,就能够去包容。所以,现在你回去要叫孩子变勤劳,你可不能说他没有马上变勤劳你就气得半死,这不是孩子错了,是谁错?我们自己的态度不对。习惯的养成必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还是要道法自然来做,忍得为大局着想;而当你处处能忍让,也会唤醒对方的惭愧之心。所以,忍要忍得明白,忍得为大局着想。

      ③经句提醒: 
      我们要发脾气的时候,要马上“言语忍,忿自泯”,能不能做到?要早晚服用一遍《弟子规》,保证有这样的效果;或者你就记更简单的“忿思难”。

      3、当我们处于愤怒时要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要转怒为恕: 
      “怒”——会意字,上面一个“奴”,下面一个“心”,代表当一个人愤怒的时候,就是他的心当奴隶了,被这些怀习惯牵着鼻子走,要他去东他不敢去西。人生要有志气,绝对要当自己人生的主人,不要让这些怀习惯主宰我们的命运,你提起这样的志气来对治它,要从“怒”转“恕”。 
      “恕” ——会意字,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代表设身处地从他的心、从他的角度去看事,你的怒气就可能消一半了。

      3、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教导孩子随时有恭敬的心?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当孩子知道要先尊重长辈,他这一分恭敬心就会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而我们这一句只指出了几个动作,第一个吃东西。当孩子一看到菜,是先给长辈吃,他的德行就在这夹菜当中提升了。

      教儿教女先教己!上行下效!

      反省:这一集,蔡老师讲到“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对照自己的心行,觉得自己真是“食而不化”的一类,真得靠八个字“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自己悭贪和多嗔的习气最近又发作!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好几天下班回去,我怎么也热情不起来去跟家人打招呼。

      看来,跟公公和爱人之间,我还是没有学会真正从他们的角度去想。

      我从自己对姥姥、对母亲、对公公的态度反省自己:为什么回家见到姥姥、母亲吃肉,我能比较平静,姥姥弄鱼的时候,我还过去帮忙,心里想的是:姥姥那么爱吃肉,到我们家来,不吃活的,吃母亲买的三净肉,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

      ——为什么我对公公就不常常这样想法呢?为什么我见到大姑姐来家给公公煮肉心里起别扭、不愿意认为她所做的是来帮忙自己、是孝敬老人,友爱兄弟的表现呢?

      ——公公跟姥姥应该都是比较喜欢吃肉的,母亲跟父亲呢?父亲说母亲是老不吃就想吃,等一吃就说不好吃不吃了。姥姥不来住的时候,母亲一个人又不肯吃,不吃但是可能有时就唠叨几句,所以后来父亲就说陪着母亲吃。母亲有时跟我说他们吃得很少。。。。。。——我想来,那话里有些好像对不起我的味道,或者更应该说母亲的话让我感觉自己是个监督。上个星期天两位老人包肉饺子——见到我回去,我觉察出两位老人都有些不自然——所以回来之后我深深地反省,我是不是把自己的意思强加给母亲了,既然会强加给母亲,那就更是强加给公公了,对母亲如果说里面还存有一份孝心,那么对公公呢?——就不是了,甚至做起肉食还有一股怨恨需要自己先压下来!——所以看到那一幕,我是一下子想到我对母亲、对公公的态度都错了。

      上一周的时间对爱人的态度也不好,为什么? 
      ——“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根还在自己自私自利!不懂应该从他的角度去想事情。

      ——自己身上的污垢还是自己默默揩拭吧。。。。。。

 分享文章   09.04.14 
-----------------------------------------------------------

      1.历史上有哪些「财物轻、怨何生」的例子?如何引导孩子学习?

      古代有个孩子叫孔融,他才五岁,当在分梨的时候,他就把那个比较大的让给哥哥吃。其实这样的态度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他可能干的家活比哥哥还少。现在我们都说平等平等,要跟孩子平等,这句话对不对?这句话看你怎么解!应该在人格当中平等,你很尊重他是一个个体,而不是附属在你身上。但是因为他还小,他的人生经验跟你不平等,他的人生智慧跟你不平等,你要引导他,你要教导他,所以要有长幼尊卑,他对你才生得起恭敬心;假如都跟你平起平坐,那他怎么对你恭敬?所以这个平等我们要看清楚。孔融让出了大的水梨给他的哥哥吃,所以『财物轻』;他哥哥拿到了他弟弟的大水梨,对他的弟弟会更加爱护。你看弟弟都时时想到我,他这个当大哥的就愈来愈抬头挺胸,就跑在前面保护他弟弟。这是在「物」当中懂得舍出去。 
      在五代的时候,有个人叫张士选,也是个读书人。他的父亲比较早去世,他是他的叔叔带大的。当他十七岁的时候,叔叔就跟他说:你已经大了,我们现在把祖宗的财产分成两份,你一份,我一份。结果张士选马上就跟叔叔讲:叔叔,你有七个孩子,所以应该把遗产分成八份。他的叔叔说:不行,你是代表你父亲,应该分成两份。但是张士选那时候才十七岁,他很坚持,一定分成八份。这么一让,吃亏了吗?这一让让出了什么?让出了他的德行,让出了家庭的和乐,让出了他的心量,量大福大。所以当他在进京赶考,突然看到一个算命的人,走过去一看,这个人脸上怎么这么多阴骘纹(就是积了很多阴德)!这个算命先生就跟他说:这一次你必然高中。果不其然,他这一次考试就高中。相信他这样的榜样会传给他的子孙,一定也会世世代代都有很好的发展。这么一让,跟自己的自性相应。当人了解到「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了解道理以后,理得心安,就不会患得患失,常常想要去跟人家争夺。

      2.如何做到「言语忍、怨自泯」?

      人与人冲突最多的就是言语,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人一发脾气,就会障碍自己的心量,障碍人与人之间好的关系,俗话说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狠难消,所以与人相处在语言方面一定要懂得人让,才不会起冲突,人让的功夫是要忍的明白,忍的为大局着想,比方说夫妻来讲,来自不同的家庭,所以生活习惯差异很大,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明白了,知道改变绝对不是一蹴可几,这个时候你要安心,别人对不对是别人的事,我自己有没有尽好我的本分。本来就是应该做的,所以做得心安理得,自然你的身教就会传递出去,你就让它水到渠成。当我们明白,就能够去包容。所以,现在你回去要叫孩子变勤劳,你可不能说他没有马上变勤劳你就气得半死,这不是孩子错了,是我们自己的态度不对。习惯的养成必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还是要道法自然来做,忍得为大局着想。因为在家庭当中,夫妻假如常吵,在公司里面,同事之间假如常吵,那这个家庭跟团体气氛就很不好,家跟团体必衰败。我们能忍得住,就是为大局着想;而当你处处能忍让,也会唤醒对方的惭愧之心。所以,这个忍要忍得明白,忍得为大局着想。

      3.当我们处于愤怒时要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记得很早以前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说当你发怒要爆发时,要先静下心从一数到十,要还是憋不住就从一数到一百,当时觉得这个方法一定管用,可是当发怒时就早忘记了,后来学习了佛教和儒家教育才慢慢懂得了一些道理,世间万法皆空,了不可得,一切皆是虚妄,何况发怒呢,再说发脾气不但于事无补,对身体也有很大的伤害,一次发怒体内产生的毒素,需要好多天才能消除。别人做错了事与自己没关系,只要自己做好了就行,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那样多得不偿失呀,孔老夫子教诲我们,事有不成反求诸己,遇事多反省自己,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不要光怨别人,要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多提别人着想,要用慈悲的心,宽恕的心去处理问题,懂得了这些道理慢慢的自己的脾气好多了,也学会了忍让和宽恕,有时话说的一半发觉不对,就马上唔住自己的嘴巴,没想到这个自发的动作,逗的妻子开心大笑,以后我就故意做给她看让她开心,她看我是真的要改正坏脾气,也不再老数落我,慢慢的理解我了。

      4.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教导孩子随时有恭敬的心?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这些习惯都会影响孩子的恭敬心,所以要从小教导孩子,养成懂礼貌,尊敬长辈的习惯,要把弟子规中的点点滴滴,落实到生活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做家长的要首先做到,身教胜于言教,父母做到了才有说服力,孩子才会尊重你接受你的教诲,一个有礼貌的孩子,知道尊重人懂得处处替人着想,他的思想才会更敏捷,这才是真正活泼可爱的孩子。

学生:pc00649敬上

 分享文章   09.04.15 
-----------------------------------------------------------

      下面是后学提交的心得报告,感谢老师在百忙中批阅!有不妥之处敬请提出批评指正!感恩! 
      蔡老师在本集讲看轻财物、学会忍耐,兄弟、家庭、团体之间就能和乐相处。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培养孩子对长辈的尊重,有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 
      一、郑濂管理一千人大家庭的秘诀平等对待且不听妇言 
      明太祖送给郑濂两颗大水梨,他拿了两个大水缸,把这两颗大水梨打碎在两个缸里,这个梨汁就渗在水缸里面,一个人喝一碗,平等,人心都很平,觉得真公平!虽然跟郑濂的血脉不是那么亲,他愈觉得这个长者值得尊敬!后来明太祖又问他:你怎么管理这一千个人?郑濂回答四个字[不听妇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代的妇女比较没有机会读圣贤书,就不能领受圣贤人的那种心胸,难免会比较自私,只要一自私,为自己的孩子多留一些,就会造成其它人的怨言。所以怨之所生在自私。当整个家族里面,很多的细胞都开始在那里争夺的时候,整个一千人就散了。但是如果男性比较自私,只为自己着想,性格像妇言。所以[不听妇言]这句话我们要广义理解,就是在家庭当中绝对不能斤斤计较,兄弟、家庭才能和乐相处。 
      二、了解命运,看轻财物,家庭就能和乐相处。 
      (一)孔融五岁让梨传为佳话。古代有个孩子叫孔融,在五岁分梨的时候,把那个大的水梨让给了他的哥哥 [财物轻],他哥哥拿到了他弟弟的大水梨,对他的弟弟更加爱护。你看弟弟都时时想到我,他这个当大哥的就愈来愈抬头挺胸,就跑在前面保护弟弟。这是在[物]当中懂得舍出去,赢得了兄弟之间的真情真爱。 
      (二)五代张士选让出祖产,量大福大。五代时候,有个读书人叫张士选,他的父亲比较早去世,他是由他叔叔带大的。他十七岁的时候,叔叔把祖宗的财产分成两份,你一份,我一份。结果张士选坚持把祖产分成八份,和叔叔的七个孩子每人一份。这么一让,让出了他的德行,让出了家庭的和乐,让出了他的心量,量大福大。所以当他在进京赶考,一个算命的人看他脸上有很多阴骘纹,意思是积了很多阴德,算命先生告诉他:这一次你必然高中。果不其然,他这一次考试高中。相信他这样的榜样会传给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三)了解命运,理得心安,就可以做到[财物轻 怨何生]。俗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从《了凡四训》这本书,给我们讲了命运的真相。命运有加减乘除,我们扩宽心量,去行善积德,就能改变命运,就能为自己积福积财,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了解命运,理得心安,就不会患得患失,就可以[财物轻 怨何生],我们与周围环境就会充满祥和之气。 
      (四)在孩子小的时候,教育孩子不争不抢,有着重要的意义。蔡老师讲一班孩子,吃西瓜的时候,很多同学去抢那个最大的西瓜,他们这个老师很沉稳,看到兵荒马乱也不动声色。等睡醒午觉,这个老师循循善诱教导孩子。诸位朋友,假如去抢那个最大的西瓜,这样的人要不要跟他交朋友,当然不要!透过这个情境让孩子了解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他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接着老师又说:假如这个同学抢最大的,赶快把它吃掉,保证肠胃会受影响。再来,抢到最大的下次他也想要拿到最大的。当他下次没有拿到他就快乐变痛苦。当一个时时处处都要去抢最好的,当他没有办法获得的时候,他可能就会动歪脑筋去偷去抢。老师说完也没下什么结论,只是让孩子讨论讨论。结果隔天吃西瓜就不一样了,走过去都拿那个小的,所以确确实实,家长跟老师教,孩子很容易受教,可见从小教育孩子不争不抢,有着重要的意义。 [财物轻 怨何生],往往一个肯相让的孩子都会赢得长辈对他特别的照顾。 
      三、言语忍 忿自泯 
      (一)[一念瞋心起 百万障门开]。人与人的互动与交往,使用言语的频率最高,说话不当,最容易发生冲突,脾气就上来了,[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了,障碍了自己的心量,也障碍了人与人之间好的关系。再来,我们发脾气发五分钟,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把这个脾气所产生不好的效果去除,[君子九思]当中,提醒我们怒不可发,[忿思难]。 
      (二)、用[忍]对治忿怒。俗话说: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人生这么短暂,为什么不好好相处呢?我们看到这样的结果,要用[忍]对治忿怒。[忍]这个字是会意字,上面一把[刀],下面一个[心],意思是人家拿着一把刀捅在你的心头上,你都如如不动,不管你怎么骂,我就是不回嘴,一个巴掌拍不响。忍到这种功夫,必能化解忿怒、冲突,所以[忍]是一门大学问。 
      (三)不好的习气、不好的执着,致使后学没能忍下来。夫妻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习惯差异很大,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学明白了这些道理,对先生一些习气不再强求,自己尽自己的本分,干好份内的事。随着天气转暖,后学跟先生商量,一起给他买身衣服,他也答应了,可就是说没时间。这个星期天,问先生有没有事?他说下午出去买衣服。中午他出去吃饭,后学嘱咐不要喝酒,早点回来。等到下午三点,后学打电话,先生说不急,等一会回去。一直等到六点,先生才醉熏熏地回来。后学看到先生这样,气不打一处来,埋藏在很久的对先生的不满一下子都发泄出来:生活、穿着都随随便便的,一点也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整天为你服务,也伺候不好你,就只知道吃喝,有什么意思呢?先生气得说什么事都不用你管。衣服没买成,生了一场气。后学静下心来想:与先生结婚十多年来,先生对买衣服,一直不感冒,买家来合不合适都穿,从没有挑剔过。倒是自己每次给先生买衣服,总埋怨先生连给自己买衣服,都不主动,为别人服务更不用提了。由于自己按排好逛街道的时间,先生没有照着去做,自己就执着先生自私,不负责任。正是后学不好的执着、不好的习气,使得每次买衣服,总发生不愉快。 
      四、在愤怒时要学会恰当处理自己的情绪 
      (一)倾诉。倾诉是我们常用的方法,说出来是舒服多了,但给对方带来不良的情绪,把垃圾随便丢,对方会觉得:人生苦短,怎么这么多冲突!再说,倾诉一遍,又在自己的心里咀嚼一遍,加深记忆,又伤害自己一遍,不是良策。 
      (二)提高境界,拓宽心量。法国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我们到寺院一进门就见到大肚子弥勒佛,意思是教育要大肚能容。从日常生活中锻炼我们的心胸,慈悲、怜悯。在遇到愤怒时当焚化炉,垃圾当场烧掉。 
      (三)最高的境界变[怒]为[恕]。中国字是智能的符号,在世界上唯一的一家。[怒]字是会意字,上面一个[奴],下面一个[心],代表一个人愤怒的时候,就是他的心当奴隶了,被这些坏习惯牵着鼻子走,要他去东他不敢去西。人生要有志气,绝对要当自己人生的主人,不要让这些坏习惯主宰我们的命运,要从[怒]转[恕]。把[怒]去一点边边角角,把我们的棱棱角角削一削就变[恕]了。[恕]也是会意字,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代表设身处地从他的心、从他的角度出发,我们的怒气就可能消一半了。在为人处事当中,我们遇到很多难以理解的事情,不能在结果打转,要从原因探索,找出原因,就能理解人为什么有这些坏习惯,我们才能用宽恕的心胸,用耐性去包容生活中遇到的难以理解的事情,相信我们整个人生也会翻转过来。 
      五、在日常生活中教导孩子随时有恭敬心 
      (一)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培养孩子的恭敬心。[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当孩子在点点滴滴中懂得要先尊重长辈,这个习惯对孩子往后带来带来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个态度也为孩子的未来铺很好的路。 
      (二)学礼的孩子真活泼。学礼的孩子,脑筋灵活,知道处处尊重别人,替人着想。现在人认为好动的孩子活泼,其实是随便,没家教,这个见解是错误的。真正的活泼是思想活跃,处处能替人着想,真活泼!所以学礼的人绝对不会学呆的。

惭愧后学pc00497敬上 躬身

 分享文章   09.04.16 
-----------------------------------------------------------

      各位老师.学长大家好:末学在这里以简单的文字报告听闻17集的心得.请诸位老师.学长指教:

      一历史上有哪些财物生怨何生的例子?如何引导孩子学习?

      1.孔融让梨:教导孩子,长幼尊卑[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在这样的礼仪当中,感念父亲的辛劳.张士选故事中,他让出了德行.让出了家庭和乐.让出了心量.量大福大. 
      2.有两种人的命算不准:极恶之人.极善之人.人是可以创造命运的,只要扩开心量.当我们遇到孩子在争的时候,怎么办?看到兵荒马乱的时候,不动声色.要很沉稳.让孩子了解到争抢会产生什么结果.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他在别人心中的形象.会产生什么效果?产生什么影响?今日大女儿和弟弟吵架.我分析争吵的影响与结果不知她们是否有体会.于是处罚他们不准看电视.一起煮菜.整理客厅.事后,因爸爸比较早回家,大女儿高兴之余说:[j我要为爸爸煮一碗面!]弟弟也动手帮忙..我事后告诉她:[身为姐姐的妳德行是不是影响弟妹?她开心的笑了!]事后先生说:[你们最近有学弟子规喔!]一个常常肯相让的孩子,都会赢得长辈对她特别的照顾.常期累积的习气要修正确实不易.要落实弟子规,更需耐心.毅力.但是我们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感恩一切的人事物!

      二如何做到[言语忍忿自泯]? 
      人与人相处当中冲突最多的是言语,起了冲突脾气就来,忿怒一发,很难回归原来的样子.[忿思难]对治忍的功夫,要练到人家拿着一支刀捅在你的心头上,你还是如如不动,必燃能够让身旁的人很佩服.忍的功夫,要能忍得明明白白,忍的为大局着想,别人对不对是别人的事,我自己有没有尽好我的本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的养成,必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你能处处忍让,也会唤醒对方的惭愧之心.

      三.当我们处于愤怒时要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当人的怒气没有消除,它会障碍整个身心状态,所以忿怒要懂得收敛,懂得制止.当一个人愤怒的时候,就是他的心当奴隶了,被这些坏习惯牵着鼻子走.事后很后悔.[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到时候你再怎么对不起,也不见得能回到原来的关系.所以,一定要谨慎,要发脾气的时候,要马上[言语忍忿自泯]要早晚服用弟子规一遍,人生要有志气,绝对要当自己人生的主人,不要让这些坏习惯主宰我们命运.要从怒转恕,[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我们要有耐性,去包容,就可以从怒转成宽恕的心胸,当我们时时宽恕,相信整个人生也会翻转过来.这阵子学了弟子规后,当脾气升上来了,总是会告诉自己[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做对.]..脾气也因此变小了.感恩!

      四.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教导孩子随时有恭敬的心? 
      [教儿教女先教己],上行下效,[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个习惯影响孩子的恭敬心,这个习惯可能影响孩子往后的事业发展,当一个孩子有进退之礼,你教给它办事,你会很放心.有一次,家中的老二被选为礼貌班长,问我:[妈妈为什么你和奶奶.老师.都喜欢叫我办事?]因为妳做事我们较放心.

      末学真惭愧,自我的贡高我慢,自以为是,最近没为索事生气,自以为是进步了.深深忏悔.[言语忍忿自泯尚]未能落实,虽然接触佛法与弟子规,常反省修正.今日却因小孩一次次争吵,最后还是未能反省观照,.话多.念他们.处罚他们,脾气也跟着上升,又退转了.惭愧自己烦恼习气太重,尚未能遇境转境,却也感恩.今日的事件,反省自己过失.曾经因自己言语伤害令一半,造成夫妻问题....不能再重蹈覆辙,自己尚未能修身.又怎么能怪小孩呢?.最近因小孩课业与家务自己疏忽学习,凡事不能只看结果,要了解原因,小孩会争吵为什么...?[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为何缺乏恭敬心.?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尚未能落实弟子规,修正自己缺失,不能以身作则,教育小孩.检讨自我.心生惭愧与感恩!阿弥陀佛!
惭愧学生pc0141敬上

 分享文章   09.04.20 
-----------------------------------------------------------

      一、历史上有哪些「财物轻、怨何生」的例子?如何引导孩子学习? 
      (一)、郑濂以平等心维持千人。明朝郑濂他们家族是七代同堂,共有千余人。明太祖朱元璋很佩服他,颁了个匾额给他,还送了他两颗大水梨,看郑濂怎么处理这件事。结果郑濂把这个水梨给它打碎,让汁渗在水缸里面,让每人喝一碗。以平等心来对待千余人,所以人心就很平,觉得真公平,因此家庭能够和乐相处。 
      (二)、孔融力行长幼尊卑。孔融五岁时在分梨的时候,让出了大的水梨给哥哥吃,所以『财物轻』;哥哥拿到了弟弟的大水梨,对弟弟会更加爱护。看弟弟都时时想到我,当大哥的就愈来愈抬头挺胸,就跑在前面保护弟弟。所以在「物」当中我们要懂得舍出去。 
      我们要引导孩子应该在人格当中平等,而不是附属在你身上。比如父亲还没回来就不能吃饭,因为整个家庭的重担压在父亲身上!所以在这样的礼仪当中,给予孩子要时时感念父亲的辛劳。假如父亲上班都还没有回来,儿子就大摇大摆,筷子也没拿就在那里吃了。长期下来他学到我行我素,「苟不教,性乃迁」,所以教导孩子长幼尊卑非常重要。 
      (三)、五代的张士选。他的父亲比较早去世,他是由叔叔带大的。当他叔叔对他说把祖宗的财产分成两份时。张士选就跟叔叔讲:叔叔,你有七个孩子应该分成八份。无论他的叔叔怎么说,张士选都很坚持,一定分成八份。所以这一让让出了他的德行,让出了家庭的和乐,让出了他的心量,量大福大。所以当他在进京赶考,算命的人看到他的脸上这么多阴骘纹就跟他说:这一次你必然高中。果不其然他高中了。 
      当了解到「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所以理得心安,就不会患得患失,就不会再去跟人家争夺。《了凡四训》告诫我们命运的真相,道理明白,心才会平,就不会去争。所以人是可以去创造命运的,只要扩宽心量,远离唯利是图。我们就可以「财物轻,怨何生」,家庭会充满祥和之气。 
      (四)、有一班的孩子,刚好那天吃西瓜。很多的同学狼吞虎咽,饭一吃完马上箭步如飞要去抢那个最大的西瓜。这个老师也很沈稳,看到兵荒马乱他还不动声色,等下午第一节课,老师就对同学讲假如去抢那个第一块的西瓜,会产生什么效果?什么影响?结果很多同学就说:那个人真自私。 
      接着老师又说:假如这个同学抢到最大的,赶快把它吃掉,消化不良,保证肠胃受影响。再来,他抢到最大的,高兴一下子。看看别人看他的眼光是不舒服了。再来,当他抢到最大的,下次他想要拿到也是最大的。当他下次没有拿到,他就快乐变痛苦。 
      老师就是透过这个情境让孩子了解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他在别人心中的形象。不然欲令智迷,他那个欲望驱使,只想着去抢最大的,都没有去想到已经造成哪些后果。 
      当一个人时时处处都要去抢最好的,当他没有办法获得的时候,他可能就会动歪脑筋,去偷、去抢。老师说完了也没下什么结论,只是让他们讨论讨论。结果隔天吃西瓜状况就不一样,都拿了那个最小的。所以确确实实,家长跟老师只要你肯教,孩子很容易受教。 
      二、如何做到「言语忍、怨自泯」? 
      人跟人相处当中,冲突最多的情况就是在言语。「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因为我们用不好的言语发脾气会造成百万障碍就出来了。障碍了自己心量;也障碍了人与人之间好的关系。因为脾气一发要花很久才能把这个脾气所产生不好的效果去除。我们忿怒不可发要谨慎,所以「忿思难」。 
      俗话又提到「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人生这么短暂,人与人之间要好好相处,那我们就要找到方法对治我们的忿怒。而这个对治的功夫要练到「忍」这个字的程度。「忍」是会意字,上面一把「刀」,下面一个「心」;意思就是人家拿着一支刀捅在你的心头上,你还要如如不动,我们要忍耐的功夫,必然能够让身旁的人很佩服,所以「忍」是一门大学问。 
      当我们处处能忍让,也会唤醒对方的惭愧之心。别人对不对是别人的事,我自己有没有尽好我的本分,所以做得心安理得,自然我们的身教就会传递出去,就让它水到渠成。当我们明白,就能够去包容。所以我们在家庭或团体都不能马上要求别人,这样的态度就不对。习惯的养成必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道法自然,忍得为大局着想。所以愤怒要懂得收敛,懂得制止。 
      三、当我们处于愤怒时要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在愤怒的时候用「怒」来化解,扩宽我们的心量,因为当人的怒气没有消除,它会障碍你整个身心状态。要透过我们的德行,用慈悲、仁爱的心胸提高我们的境界,愤怒来的时候把它处理掉。所以要发脾气的时候,要马上「言语忍,忿自泯」。 
      人生要有志气,绝对要当自己人生的主人,不要让这些坏习惯主宰我们的命运,提起这样的志气来对治它,要从「怒」转「恕」。 
      四、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教导孩子随时有恭敬的心?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当孩子他都知道要先尊重长辈,他这一分恭敬心就会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但是真正要让家庭教育能够有很好的进展,必须从家长开始提升,所谓「教儿教女先教己」,上行下效。 
      学礼的孩子他知道处处尊重别人,替人着想,脑筋灵活。现在人对「活泼」误解,很多孩子都站不住,在那里撞来撞去的,那个叫随便,没家教。真正的活泼是思想活跃,是处处能替人着想,真活泼。 
      学礼的孩子不但影响孩子的恭敬心,也很有可能影响孩子往后事业的发展。当一个孩子处处很有进退之礼,教给他办事,会很放心。所以我们要从小就身体力行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当中要随时提起恭敬之心。
末学pc00333刘凤 惭愧敬上 
 分享文章   09.04.20 
-----------------------------------------------------------

      1.历史上有哪些「财物轻、怨何生」的例子?如何引导孩子学习? 
      孔老夫子在《论语》上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同在《论语》中,夫子问及学生的志向,子路慷慨激昂“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较比之颜回的“愿意无伐善,无施劳”虽稍逊一筹,但已是非常难能可贵了。遥想春秋时代这些英杰贤能之士,或孝,或德,或谦,或勇,或达,或艺,实悠然向往之。管仲与鲍叔牙肝胆相照,更留下了千古称颂的“管鲍之交”。我们的民族历来讲求的是道义相交,是耻于谈利的,曾几何时,是非颠倒了,一切变成向“钱”看,利欲熏心下,我们失去了生活的真味。 
      孩子是张白纸,可惜往往在胎儿时就免不了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一出生,更被无数的污染源包围。但不管怎样,人性是本善的光辉,只是暂被习性所蒙蔽,只要拨开乌云,太阳就能显现。好孩子坏孩子都是教出来的,人们在为犯罪年龄越来越低而忧虑,绞尽脑汁为解决这一难题而努力,采取了种种措施、方法、手段,却成效不大。殊不知,症结就在没有了“孝悌”,失去了“忠信”,不再讲“礼义”,寡廉鲜耻,父母不懂,老师不教,社会充斥的多是令人邪思邪行的“反教材”。孩子是最有希望的,只要打开他们的“仁爱”之心,心平气和,处处温良恭俭让,那么孩子必定拥有美好的未来,我们的社会前途也将充满光明。反之,恐怕就岌岌可危了。 
      2.如何做到「言语忍、怨自泯」? 
      看得破,放不下;想得开,忍不过,境界现前,脾气就来了。其实发脾气不但容易对使自己与人对立,多遭不顺,同样也会使自己的身心受到极大的影响。新加坡的许哲女士,一百多岁了,从没发过火,因为她看所有的人都是她的兄弟姐妹,她看到的全是他们的优点,缺点全是自己的。她说,发五分钟脾气,最起码要三天才能恢复过来。外国科学家做实验,将人发怒呵出的气用试管盛着,再注射进小白老鼠的体内,居然把小老鼠给毒死了。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在《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一书中,用大量的图片介绍了他研究多年的成果:不管用哪国文字写的“爱”、“感恩”等词语,贴在装水的器皿外给水看,再将水冰冻后用高倍摄影机拍成照片,结果都能显示出非常美丽有规则的结晶体图案;然后将这冰冻的水融化后,换上“恨”、“讨厌”等字给水看,接着冰冻再拍照,发现图案显得很散乱、很难看,甚至无法形成结晶。 
      俗话说“舌上挂龙泉,杀人不见血”,我们平常交流最多的是语言,最容易犯过失的也是语言。老祖宗告诫我们“口为祸福门”,易经云“乱之所生也,言语以为戒,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身不密则害成”,又道“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曲”。老子说“大辩若讷”,孔子曰“讷于言而敏于行”,宗教修行有“止语”。千人千面,无须苛求,重要的管好自己的嘴,谨言慎行,谦字当头,定能广结善缘。 
      3.当我们处于愤怒时要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可恨之人定有可怜之处,我们绝不能逞一时口舌之快,而带来无穷的麻烦,甚至陷入无比的懊悔。我们惟有反躬自责,由怒转恕,怡然顺受,彼此欢喜,相安无事。这是治怒之上乘法,如果一时无法做到,最好先转移目标,把事情暂时搁一搁,先不急着下结论,等情绪稳定后再去思考、判断。愤怒会失去理性,往往做出不智之举,给自己、给他人,给家庭、给单位,乃至给社会国家造成伤害,有诗曰:冲冠一怒为红颜,恸哭三军俱缟素。 
      4.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教导孩子随时有恭敬的心? 
      道不离须臾,恭敬心不是仅对父母师长,换句话说,只对父母师长恭敬并不是真正的恭敬心。真正的恭敬心与生活不是分裂成两部分,而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起心动念,言语动作,都涵蕴着恭敬。诚则明,不诚无物。孝敬父母,自然不忍伤害天下所有的父母,包括动物,也是“儿在巢中盼母归”。我们都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母,天地万物都是我们的父母,它们同样承载哺育了我们的成长,那么天下又有何人何事何物不可敬乎? 
 分享文章   09.04.20 
-----------------------------------------------------------

      通过这一集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以下内容:落实「物轻、怨何生」,我们要引导孩子礼让;「言语忍、怨自泯」要忍得为大局着想;「言语忍、怨自泯」生活中我们要时时关照自己有怒转恕;「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吃饭、走路、座位都要先礼让长辈。 
      一、历史上孔融和张士选让出德行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一)孔融让梨让出兄弟友爱。古代有个五岁的孔融,在分梨的时候,他就把比较大的让给哥哥吃。所以『财物轻』;他哥哥拿到了大水梨,对他的弟弟会更加爱护。 
      (二)张士选让家产让出德行。张士选的父亲去世后,由他的叔叔带大。他十七岁的时候,叔叔就要把祖宗的财产分成两份,结果张士选马上就跟叔叔讲:叔叔,你有七个孩子,所以应该把遗产分成八份。他的叔叔说:不行,你是代表你父亲,应该分成两份。但是张士选很坚持分成八份。这一让,让出了他的德行,让出了家庭的和乐,让出了他量大福大。他这样的榜样会传给他的子孙,一定也会世世代代都有很好的发展。 
      (三)要了解命运的真相,命中财物是一定的。袁了凡先生小时候遇到孔先生,孔先生算命特别准。因为一般的人他所行的都是小善、小恶多,所以命运被算得很准。但是有两种人算不准:大善和大恶人。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到:纵使这个人用不法的手段去抢夺了财物,那也是他命中本来就有的,假如他抢到两百万,其实已经亏损掉八百万了。因为「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父母没教他,了解命运,理得心安,「财物轻,怨何生」家庭会充满祥和之气。 
      (四)引导孩子学习礼让。让孩子了解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他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当一个人很自私;,他抢到最大的,高兴一下子,下次拿不到最大的,他变痛苦。当一个人时时处处都要去抢最好的,当他没有办法获得的时,就会动歪脑筋,去偷、去抢。所以「财物轻,怨何生」,往往一个常常肯相让的孩子,都会赢得长辈对他特别的照顾。 
      二、如如不动,忍得为大局着想 
      (一)要忍到如如不动。人跟人相处当中,冲突最多的是言语。言语起了冲突,脾气就上来了,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就开了,障碍了自己的心量;也障碍了人与人之间好的关系。俗话又提到「利刃割体痕易合」,利刃割身体很快好了;但是「恶语伤人恨难消」。对治忿怒的方法是「忍」,忍上面一把「刀」,下面一个「心」;意思就是别人拿着一支刀捅在你的心头上,还要如如不动;能忍到这种功夫,必然能够让身旁的人很佩服。末学忍的功夫太差了,有时候别人说几句话,与自己的观点不同,末学如果不能说明白,让对方明白,那声音就急了,脾气就上来了,“言语忍,忿自泯”末学还要去好好去做。 
      (二)忍得为大局着想。时时处处都在考验忍的功夫,比方说现在听课也在考验忍耐,忍住不要打瞌睡。曾经有个女士她就跟我说,她说:蔡老师,中国文化不错,忍到底要忍到什么时候?她对这个「忍」字很无奈。我说:假如你是这样的心态,我保证你一定忍到火山爆发。比方说学了这些课程,知道夫妻要互相体谅,所以回去突然变得很勤劳,就开始扫地,打理家里面。结果先生都没有看到,因为她在扫的时候,都一边看他有没有看到,扫了一个礼拜,先生都没什么反应,突然怒火中烧。然后把扫把摔在地上:我做了那么多事,你都看不到吗?假如这一口气忍不住,爆发出来,会怎么样?前功尽弃!你先生马上冷眼看你:还说学什么弟子规!所以,忍的功夫是要能够忍得明明白白,忍得为大局着想。 
      (三)忍让能唤醒对方的惭愧之心。对说夫妻来讲,来自不同的家庭,所以生活习惯差异很大,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知道改变对方绝对不是一蹴可几,别人对不对是别人的事,我有没有尽好本分,本来就是应该这么做的,所以做得心安理得,自然你的身教就会传递出去,会水到渠成,习惯的养成必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还是要道法自然来做,而当你处处能忍让,也会唤醒对方的惭愧之心。 
      (四)及时化开生活中的对立。一位女士学完了「出则弟」,因一个口角,姐妹已经两年没讲过半句话。当天就给她妹妹打电话,她说「妹妹,对不起!」其实,她才讲了三个字「对不起」,她妹妹马上稀里哗啦就哭起来了。其实两个人都在闷那一口气。我说幸好才两年,假如继续下去,保证两个人是癌症的高危险群,血脉都不通畅了,何苦来哉!所以你看,一个道歉整个嫌隙就化开了。人生确确实实可以走得圆满幸福,只要我们放下这些不好的习气、不好的执着,一定会愈走愈圆满。 
      三、由怒转恕,扩大心量 
      (一)扩宽心量。我们现在知道愤怒要懂得收敛,懂得制止。诸位朋友,在愤怒的时候你用什「慈悲、怜悯」。就是扩宽心量,自然就没有障碍。 
      (二)不能将垃圾丢给别人。很多朋友说,打电话跟人家哭诉一下,把这些怒气发一发舒服多了。我说你舒服多了,对方不舒服了。我们不能把垃圾给人家到处丢。所以,我们要提到更高的境界,要当焚化炉,垃圾一来马上把它烧了。末学原来不懂得这些道理,心情不愉快了,就给两位姐姐打电话,把自己心中的怨恨的事都一股脑地到给姐姐,还不知道把自己的垃圾给了姐姐们,现在想来非常感恩两位姐姐和曾经开导和帮助过末学的朋友,在末学处于低谷时,如果不是她们苦口婆心地劝导,肯定末学会做出许多不合乎道理的事来。 
      (三)用经文对治。我们发脾气的时候,马上「言语忍,忿自泯」,这一句经文好像一道光一样,射到你的脑袋里来,要早晚服用一遍《弟子规》,保证有这样的效果。 
      (四)怒转恕。我们看「怒」,上面一个「奴」,下面一个「心」;代表当一个人愤怒的时候,就是他的心当奴隶了,被这些坏习惯牵着鼻子走,人生要有志气,不要让这些坏习惯主宰我们的命运,你提起这样的志气来对治它,要从「怒」转「恕」。「恕」了。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代表设身处地从他的心、从他的角度去看事,你的怒气就可能消一半了。前天去单位食堂时,看见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在抽烟,而且一直看着末学,末学就看着他一副没有教养的样子,心里开始有一些烦,末学马上想到看别人的缺点就是在吸收别人的阴气,自己的这些坏习惯还时时从心里冒出了,马上想到:人不学不知道,自己不学习圣贤文化不也是一样吗?就转变了自己的思想。 
      四、行住坐卧长辈先,幼者后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当孩子他都知道要先尊重长辈,他这一分恭敬心就会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一)吃东西长者先。当孩子一看到菜,是先给长辈吃,他的德行就在这夹菜当中就在提升了。要让家庭教育能够有很好的进展,「教儿教女先教己」这个重要,因为上行下效。假如你的孩子在做《弟子规》,父母没学没做,孩子觉得:怎么叫我做,爸爸妈妈都不做。 
      (二)座位长者先坐。坐也好,走也好,晚辈都应该是后坐后行。这个习惯影响孩子的恭敬心,也会为你的下一代的未来铺很好的路,也很有可能影响孩子往后事业的发展。记得末学带孩子从庐江汤池回来,孩子在他表哥的前面走,走到家门口,孩子马上退到一边,他表哥就问他:怎么不走了,孩子就说:长者先,幼者后。孩子能学习了,马上来落实很好,如果孩子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去落实下去,还需要我们父母的循循善诱,做个好样子。

惭愧末学pc00417敬上 合十

本网注:感谢诸位老师、同学的学习心得分享,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及理念!

 
本文编号:20090605220814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