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里传来爸爸熟悉的声音,问我过得怎样,吃得好吗。爸爸,我在这里做事非常开心,还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这是南宁竹××餐饮店服务员曹双平倾诉的心声。曹双平的老家在桂林乡下,父母过着平淡的生活。前段时间,她刚刚把新买的秋冬衣服寄回家,她父亲的电话就跟了过来,直嘀咕她乱花钱,叫她管好自己就行,家里的事情不要操心。她问起父亲的风湿病情时,才惊讶地发现,她每个月寄回家的大部分工资没有被父亲用于治病。父亲说:“那这些钱我拿来给你买养老保险了。”曹双平一听,泪流满面。
南宁竹××副总经理刘强说,该餐饮企业强调“先做人,再做事”的为人原则,要求员工从学会孝顺开始,逐渐变成一个有德行的人。该餐饮企业以前借竹喻人,要求员工虚心向上,如今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我国古训文化,即以《弟子规》教人如何待人处世。
《弟子规》由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根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行文类似《三字经》,行善尽孝是核心内容之一。清中叶以后,《弟子规》很流行,一度成为私塾必读课本,堪称启蒙养正的最佳读物之一。
“我们有个姓潘的‘80后’厨师,2007年来店工作初期,性情粗暴,与同事聚餐时经常无故打人。一次,企业领导来检查宿舍,看到他床铺很乱,建议他整理,他不干。当检查人员亲自整理时,潘厨师火了,说:‘你想死呀!’然后是一副要打人的样子。说实在的,因为这样那样气人的事情,我几次向企业领导提出辞掉他。”竹××家宴店厨房长余学根透露说,后来企业总裁周键玮觉得育人为重,安排潘厨师参加《弟子规》第一期学习。“结果潘厨师变了大样,不再无故发脾气,也听从我的工作安排了”。《弟子规》中有一句“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就是专门教育潘厨师这样的人的。其意思是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高兴,那么有损德行的人就会与你接近,对你有益的朋友就会与你远离。
《弟子规》进入该店文化核心层,缘于2008年初周键玮一次与国内餐饮企业人士的交流,而后便把讲授《弟子规》的老师带到南宁上课。如今,该店留给员工的印象除了“孝顺父母是一种责任”、“我们是一家人”等道理外,还有更实际性的。比如,干满8年的员工可以得到企业提供的一套住房;员工每年因工作失误而被克扣的钱,企业会在员工每年生日前将这笔钱全部寄给员工父母。这样做目的有二:督促员工进步;记住员工的生日就是员工母亲的受难日。
摘自广西新闻网报道“文化绳子”拴住员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