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读书会分享(七)

作者:www.dizigui.cn  

时间:2007-4-9  

弟子规读书会(七)

摘自  
 

说明:研讨内容,即蔡礼旭老师主讲的「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听完讲课后,请诸位老师将自己的心得、经验、感言等以文章方式分享于下,此书面的读书会希望有助于个人修学、亲子互动,有利于培养自己和下一代正确的幸福人生观。
研讨内容重点如下:

1.孝是父母一体,时时心系父母。
2.知恩者才懂得报恩
3.孝顺当注意四个角度:养父母的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的智慧
4.行孝当实时
5.中国文化两大根本:孝道与师道

分享文章   07.04.04
------------------------------------------------------------

如何长养孩子的孝行

通过这集学习,让我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到行孝要在当下,即使是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都是对父母在行孝道.如给父母拿双拖鞋,或是帮父母做顿可口的饭菜,以及经常的回家去看望一下老人,这些都是孝顺的行为.老人年老容易寂寞,更需要我们做儿女的关心和爱护,中国有句古话,人到60岁的时候,我们做儿女的对老人要向对孩子一样看待.当听到这里的时候对我教育很大,特别是经常回家看望父母时间并不是很多,有时候借口说工作忙或是事情多,就把回家看老人的时间挤没了,特别是对公婆常回家看看这点做的更少.通过学习这集讲解,同时为了教育好我的孩子,以后我一定做到常回家看看,尽量抽出时间多看下父母.尽下自己做儿女应尽的义务.

一.养父母之身.

以前觉得只要给父母一些好的吃的用的,或是有好的住房,这些就是我做儿女应尽的孝行了,而且还经常和自己身边的年轻人比,觉得自己比身边的年轻人孝顺多了,通过学习弟子规,真是对自己以前做的孝行感到羞愧,更觉得自己无地自容,以后一定在照顾好父母饮食起居的同时还要注意老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关心,让老人在有限时间里享受幸福的晚年.

二.养父母之心.

在这集讲解中蔡老师提到了航空站的徐老师,他在学习弟子规后,觉得圣贤教育太好了,这么好的教育不能只她一家人受益,于是在学习三个月后,她发心把自己在航空站的工作辞掉而回故乡去教学,把圣贤教育带到故乡.而在她学习的三个月期间没有和蔡老师说过一句话,而当蔡老师问她为什么没有和蔡老师说话时,而她却说是因为蔡老师太忙太辛苦,从徐老师身上让我们学习到了她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心,以及她的爱国爱中国文化,爱好的圣贤教育的心,实在是太难得.

于是她回故乡教书,她为了教育孩子们学习弟子规里的经文"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是兄".这些经文,她居然买了一大袋荔枝,然后在上完这节课的同时让她的学生送给乡里的每位长者,这让所有的长辈感动,同时也对孩子记住如何孝顺以及对经文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当乡里的长辈把电话答打给徐老师的父母,对其父亲说"从来没有嫁出去的女儿这样关心乡里".尽这一句话就可以让父母得到安慰,而同时当徐老师接到父亲打来电话说长辈们对她的称赞的时候,这对徐老师的付出得到认可.这也让徐老师安慰.

从这个故事让我深深感动,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和徐老师一样的关心自己的父母和乡里,对所有的人都恭敬,尊重,孝顺.那我们这个社会自然风气好转,同时人们也会互相的帮助,以前的淳朴民风照样可以恢复,关键是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和付出.

三.养父母之志.

弟子规经文里提到"亲所好,力为具.亲所,谨为去".我们为人子女的人应该对父母有所了解,父母不高兴的事情我们尽量回避,父母喜欢和高兴的事情我们做子女的应该欢喜去做,做任何事情都要想到父母的感受.只有我们自己做到了,才会影响自己周边的孩子和朋友,否则孩子看我们大人都没有怎么做到,我们家长说的话孩子怎么可能接受呢?

孔子的学生子路对父母孝顺,当后来他当大官的时候面对丰盛的饭肴而不能下咽.当别人问他为什么的时候,他说最难的事情是自己想奉养自己的父母,可是父母不在了,这是为人子女最难过的.他以前虽然为给父母去百里外去挑米,可是那时候他觉得很幸福和快乐,因为父母能在自己的奉养下安心塌实的生活.我们做为子女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更该把握好现在,及时对父母行孝而不是等父母不在的时候在后悔.

四.养父母之智.

父母的精神生活我们应该关心,应该让父母有宗教信仰或是学习圣贤教育,这样可以使父母知道知足,同时也会想的开,古时候教育中提到了三个重要机会点:一是少年戒之在色;二是中年戒只在斗;三是老年戒之在得.这些都是教育我们人身有很大帮助.人到老年容易患得患失,觉得别人的孩子和后代如何,而自己的如何不好,往往会障碍老人们幸福生活,我们做子女的应该及时的帮助父母满足现在的生活,而不是去抱怨自己的如何不好.

总之中国教育的传家之宝是"孝"和"悌".只要我们为人家长的做到了兄友弟恭.对父母孝顺,多抽点时间陪父母.由于我们做的好,自然孩子也会和我们家长学,就如蔡老师说他的结拜大哥在他大哥父母去世的时候蔡老师看见了大哥家的后代无论在言行举止,还是文化素质都是很优秀的,他们之所以这样优秀,那是因为他大哥家的姐妹们都做到了孝顺和兄弟姐妹和乐恭敬.所以才有这么优秀的后代.我们为人父母的人谁不希望自己的后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那我们为人父母的人就要从现在做起,做个孝子和兄弟姐妹之间相处要做到兄友弟恭了,那我们的后代也一样会优秀的.愿这个世界更美好,人们更幸福.

张文妮 敬上

 

分享文章   07.04.04
------------------------------------------------------------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蔡老师在这节课中,提出孝顺要从四个方面做到: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的智慧。我们只有懂得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在行动时才能做到发自内心的任劳任怨。

我的父母由于年老,腿脚不好,我每次去都要从超市和菜市场买一些菜和食品,每个星期去三次,虽然会用去三个半天的时间,来回路程也得两个小时,但每次去父母都很高兴。参加《弟子规》读书会前,我是一个星期,半个月才去一次父母家的。由于去的频繁,也能及时发现父母身体的不适,排遣父母因身体不适而有的担心和忧虑。

我的妈妈是个很要强的人,年轻的时候工作年年是先进,由于爸爸上班远,她又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活,体力的长期透支,让她患上了糖尿病,神经衰弱,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尽管身体如此不好,可是她从不张口诉说她的痛苦,也从不要求我和姐姐为她做什么,相反只想着能为孩子们做什么。面对着这样无私地爱我们的父母,如果我再做不到孝顺,那真是悖德了。但是再能干的人也躲不过疾病和衰老,并且人老了,患得患失的心也很严重,所以圣贤的教育也很适合老年人,原来我去陪妈妈聊天,彼此总爱说些不关己的闲人闲事,要不就是妈妈为我瞎担心,聊着聊着两人便会意见不和而起争执,往往会不欢而散,现在我去,只说一小会儿无关痛痒的闲话,而且再也不会去议论别人,之后我便会拿出《论语》给妈妈爸爸读上两条,再进行讲解,讨论,因为圣人的话的确句句是真理,而且又大部分是讲孝顺和做人的道理,妈妈爸爸也爱听,当我讲第一条“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爸爸却笑着说:“我现在可怕第二条了,怕人从远方来,我的身体招待不行了。”逗得我和妈妈笑起来。

上个星期六,我们和姐姐一家都来看妈妈,我和老公负责做饭,在妈妈家热热闹闹地陪妈妈爸爸吃了一顿团圆饭。现在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对:“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深有体会,为什么我现在过得这么的安适平和,为什么以前我会常常忧虑恐惧,那就是我失去了做人的根本,迷失了生活的方向,而现在我以孝道做基础,自然提升了自己的智慧和判断力,也增强了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也就是《孝经》里所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分享文章   07.04.05
------------------------------------------------------------

尊敬的读书会老师及各学长:

大家好!  

这次后学学习的心得是“孝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成一体”。

写这个学习心得时心情很复杂,也很难下笔,还觉得自己有点逃避似的,原因是跟蔡老师学《弟子规》也有两年多了,对中国文化的伟大、对圣贤人的存心,是知道了;对作为中国人的文化承传责任等,是听得明白了,也做了一点工作,例如:自己跟孩子一起读诵《弟子规》、将《弟子规》介绍给学生等。可是,这些也只是一些粗浅工作,最重要、至核心的是自己要将《弟子规》演出来,做好自己作为子女的本份,做好一个父母的榜样。不过,这两项后学也做得不好,心里很想做好,但总是力不从心,觉得很惭愧,也很无奈。所以,要写这一课以“孝”为主题的读书报告时,觉得很困难。

后学记得小时候,甚至在结婚后,也很在意母亲,心中很挂念母亲,很担心母亲有一天会离开自己,不知道如果没有了母亲的话,日子怎能过?对于父亲,则没有这种深刻的感情,甚至因为小时常无故被父亲打骂而有点怨愤。可是,近十年后学发觉对父母亲的感受出现变化,对父亲感觉越来越亲近,很能感受到父亲往昔为家庭的付出,欣赏父亲的忠厚性格;对母亲反而好像有隔膜,觉得现在的母亲跟往昔的不同,很想母亲回复以往的尊严。

行为上,后学也可以做到对父母的关心,自己也承诺,绝对不会当父母年老体衰时,将父母送往老人院。可是,俯心自问,现在对父母的关怀,自己总觉得不是发自内心一种由衷以父母为尊的敬意,尤其对待母亲。所以,蔡老师在这一课谈及如何孝敬父母时,后学觉得很难过,自己很想对父母怀有一份由心而发的感情,但为什么总是觉得做不到?

对于子女,自己也做不到一个好榜样。当后学用对父母的心去观察自己对孩子的心时,也发觉对孩子的心也与对父母的心一样,总缺乏一种由内心而发出的感情!可是,从行为上看,后学愿意为孩子辞去工作,也很用心去照顾及教导她,但怎么总觉得好像缺了一颗“真心”?后学不断的反省,似也未能到达问题的核心处。愿有一天,后学能真正体会孝的意义,进入孝那种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的境界

这一课很难读,只能用“惭愧”二字来做总结。

   敬祝

 春安!

                        学生 pc00024 敬上

分享文章   07.04.05
------------------------------------------------------------

尊敬的老师和各位学长:

你们好!

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从上周开始,后学开始每天读<<弟子归>>.现在才明白净空老法师的良苦悲心,也知道了自己为什么学佛多年而没有真实的成就.听着蔡老师的课,读着<<弟子归>>,看着老法师的讲经,后学感觉自己沉睡的心灵被慢慢敲醒.感恩净空法师!感恩蔡老师!感恩儿少班的所有老师!

 

做人的根本是孝亲尊师,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老师给予我们慧命.佛说我们左肩担着父右肩担着母,无论父母在上面做什么,我们都报答不尽父母的恩德.从十月怀胎到抚养成人,父母所付出的艰辛和心血,用尽所有的语言都无以表述.想想古人,再反省自己,真是惭愧.古人无时无刻不牵挂着父母,而自己籍着很多借口常常把父母忘记了还心安理得.后学的父母家算是一个大家族,父亲有兄弟四个,母亲有俩哥哥六个弟弟,在这个大家庭里后学是大家公认的最有孝心的,后学自己也自以为是,可是比起古人,对照《弟子归》,差的太远了.还好,父母还健在,还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去年一代相声大师马季先生去世,他的儿子在电视上泪流满面的说:“我现在想尽尽孝心,可是父亲已经不在了.”有一次后学的先生与他同事聊起趁父母健在时多尽尽孝,以免以后“子欲孝而亲不待”,他的同事当时失声痛哭,原来他同事的父母都已过世.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所以行孝当即时.

 

以前对于行孝简单理解为尽量满足父母的各种需要,听了蔡老师的课才明白真正尽孝不仅仅只是关心父母的身和心,同时还要养父母的志和智.首先我们自己要提升生命质量完善道德修养,“泛爱众,而亲仁”“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凡出言,信为先”“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既内省”“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然后,启发父母多听净空老法师讲经,明白人生无常,修行趁健在,该放下的放下,开启真实的智慧,欢喜自在随缘了缘.

 

如有不正确的地方敬请老师和各位学长指正.此致

 

顶礼!

 

后学pc00165敬上

分享文章   07.04.06
------------------------------------------------------------

尊敬的学院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蔡老师在本集课程中主要讲“孝”,其实我是很没有资格在这里和大家交流这方面的体会的,因为自己做得很不够,我经常看学院同学的心得或者讨论,发现很多同学在生活中或遇到父母生病时的那种孝,让我很受感动,而相比之下我就差远了。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确实体会到蔡老师所说的知恩者才懂得报恩,不孝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不知恩。

我大学4年,受了西方思潮以及拜金主义的污染,人变得很自私,同时对金钱和物质的贪欲不断膨胀,毕业3年后,为了实现自己的所谓“个人成就”,不顾父(继父)母的反对,辞职下海经商了,之后自己开办了一个小公司,盼望能以此成就自己的“事业”,那时的我心里念念是自己的生意,完全没有关心过父母,有时还顶撞父母,我后来才知道其实当时母亲受疾病折磨非常痛苦,痛苦到都有死的念头,可当时的我完全已经欲令智昏,心里只装着自己的生意,全然没有感受到母亲在承受极大的病苦。

几年后,因过度劳累,我患了肾结石,疼痛难忍,是母亲,就象我小时候每次生病一样,蹬着三轮车,将我送到医院看病,可是当时母亲自己身体也不好啊!现在每当我回想起那一段情形,想到那一幕:近60岁的母亲拼命蹬着三轮车,驮着30岁的儿子去医院,每次想到都要流泪,母亲生我养我,在非常贫困的环境中,将我和哥哥妹妹带大,吃尽了苦头。在我9岁时,父亲过世了,母亲又以惊人的毅力,不但将我们三个孩子拉扯大,而且还供养我们读完书,自己却累出了多种慢性病,母亲的恩德深重似海,我们即便粉身碎骨,也无法报答她老人家万分之一的深恩!而我竟然自私到完全忘记了这些恩德!

是圣贤文化唤醒了我内心的良知,在学习了圣贤文化后,我为自己过去的思想行为深深地忏悔,决心痛改前非,努力孝养父母(要把继父视为亲生父亲来孝养),落实孝道。首先,完成了母亲一直挂在心上的结婚生子大事,让母亲了却了一桩心事(原先我很想一个人清静生活,不想结婚);其次,在工作上保持稳定,因过去自己开公司,母亲担心风险大、不稳定,心里一直为我担惊受怕,现在我已在一家比较稳定的公司上班,母亲放心很多了;另外,经常关心父母,有不同意见时也努力顺着父母……

不过,由于自己从小不懂得去关心别人,自私自利的习气又很重,所以在孝行方面落实得并不好:对父母的健康状况了解得不够细致,父母生病时没能感同身受,但是对自己的健康却很关注;不能从细微处体会父母的需要,相反对自己的事情却考虑得很周到;不能时时念着父母,有时候连续3、4天没想到过二老,当然也就没有问候过,等等。

听了蔡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自己还是缺乏感恩心,没有真正知道父母的恩德有多大,所以孝一直不能落实。

《弟子规》是一个很好的“照妖镜”,自己的孝行是真还是假,用《弟子规》的标准来检验一下就知道了,所以我很惭愧。蔡老师提醒我们“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要及时行孝。是的,父母都已70岁左右了,若再不去真正行孝,到时候恐怕后悔都来不及了,所以我一定要赶快落实,落实的方法先从培养感恩心开始,而如何去培养呢?我发现多听蔡老师的课程就能够不断增长自己的感恩心,这段时间的反复学习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Pc00051 敬上

分享文章   07.04.06
------------------------------------------------------------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这一集蔡老师主要是讲孝,孝是上一代和下一代紧密联系在一起,上一代时时想着如何栽培好下一代,下一代时时想着如何照顾好老人。作为中年人,可能刚好要把这两种责任都得担起来,而中年人往往又正处在事业的顶峰,如何处理好这些事呢?我想大家都该好好向蔡老师的结拜大哥学习,切不可以忙为介口。栽培孩子一定要尽心要及时,年少最宝贵的时光一晃而过,耽误了想补就太难了,就像我们这一代不知圣贤教诲,而许多不好的习气已经养成,改正错误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我们所幸的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没有现在这么多的不良诱惑,民风也比现在纯朴,所以现在即知圣贤教诲,就要小心保护孩子不受染污,栽培好孩子,就像蔡老师所说培养一个好孩子也是对家庭、对社会的贡献。另外,为了子孙后代,我们一定要懂得节约,近百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飞速的提升,而这种提升,很大程度上是靠过度开采自然资源而来的,每个人都该有这种意识,多留给孩子们些自然资源。因为也许我们今天的浪费是明天孩子的生活必需。而对老人,孝养老人更要及时,“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憾事常常发生。我跟蔡老师的结拜大哥有同样的感受,孝养父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很多人没有这个福分,而现在又有太多的人不知道珍惜这种福分,真是太可惜了。我的母亲早逝,父亲、婆婆和公公也都在外地,看到别人常常能照顾父母,真是非常羡慕。

分享文章   07.04.07
------------------------------------------------------------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

孝是父母一体,时时心系父母。我们和父母之间不应该有隔阂、代沟,这些现象在当今社会上不难见到,这是结果,原因是什么?因为他们在小的时候没有人教过这些做人的道理,因此也就没有建立感恩的心,认为这些都是父母应该做的。幸运的是我的父母对我的爷爷奶奶都很孝顺,他们时常带着我回老家看望父母,帮父母干活,关心他们,正是这种身教教育我也要孝顺父母,在上大学的时候我住在学校,周末才能回家,每到周末我都至少要在家陪父母一天,帮他们干干家务。但是感到惭愧的是,我没有做到时时心系父母,可是父母却时时在惦记着我。孝顺父母应该从四个方面来做,孝顺父母的身,孝顺父母的心,孝顺父母的志,孝顺父母的智。作为学生的我就应该把学习学好,常关心父母,将来能找一个让父母满意的有益于社会的工作,希望自己也能让父母为我而自豪、欢喜。行孝当即时,父母一天一天的变老,我从没仔细观察过父母,那天我无意中看父母的面容,确实令我很惊讶,我突然觉得父母一下子变老了,他们的脸上有了皱纹,头发也开始变白了,那时我一下子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我为父母服务了,他们为了我操劳了一生,时间不等人,应该在当下就尽自己的所能孝顺父母,让他们开心。父母亲对我们这一代的影响很大,父亲的兄弟姐妹间都很和睦,虽然现在都各奔东西,有的在国外,有的在城市,有的在农村,但是他们之间的那种兄友弟恭、孝顺老人的品质一直都没有变,他们对待父母都特别孝顺,兄弟姐妹之间也都互相帮助,因此到了我们这一代,虽然我们都是堂兄妹,但是我们的关系也很好,大家都互相帮助,在一起很和睦,对父母也都很孝顺,这都是父母们给我们最最重要的教育,他们虽然没有和我们说过太多道理,但是他们的言行就是给我们最好的教育。尽管在国外,我们也一直保持着给故去的亲人烧纸钱的风俗,我想这种教育要一直传下去,表演给他们看,来传承父母之志。

感谢老师!

分享文章   07.04.08
------------------------------------------------------------

 一、回家乡清明扫墓。

 

3月31日-4月2日,利用周末时间,太太和我一起回到江西老家清明扫墓。

 

自从学习圣贤教育,我就发愿每年清明回家扫墓,这是第三年了。以前太太都不愿去,今年看着我近期的表现不错,很主动地要和我回去。临回家的前两天,我在外出差,太太不顾白天满负荷工作的疲惫,晚上一个人跑来跑去,为家乡的老人和小孩都购买了礼物,给家乡送去了欢乐。家乡亲友看到我们夫妇的和睦,都很高兴。

 

弟弟夫妇带着孩子从新疆风尘仆仆和我们同一天赶回家中。今年的清明,二姐、三姐、兄长、我和弟弟五家都聚齐了。爷爷和父亲的墓地在山清水秀的乡下山沟里,扫墓那天上午,天很清朗,一大家人按照当地风俗完成了祭祀,我们跪在墓前恭恭敬敬地磕头。“丧尽礼,祭尽诚,视死者,如视生”。

 

二、汤池一日。

 

4月5日清明节,我上午出了合肥火车站,赶忙坐长途车中午到了庐江,又稀里糊涂地上了一辆摩的,一路颠簸来到汤池,一路阴沉的天,晴了。

 

在文化教育中心门口犹豫了好半会,才激动又拘谨地向接待处老师鞠了躬,进行了登记。负责接待的王老师告诉我,今天有许多北京来的政府官员来中心

参观;又赶上明天开始“2007年构建和谐社会示范镇第五期幸福人生讲座(4月6日-4月9日)”,前来报到的学员很多。两批人加起来近四百人,中心接待能力有限,而我事先没有报名,所以无法安排在中心住宿,让我去对面老乡家住宿。

 

我进了老乡家,看到一位工作人员(后来才知道是中心办公室主任马益玲老师),在安排一家三口(奶奶、母亲和男孩)住宿。学生在一旁听她们聊天,马老师说中心招收义工要求很严,劝这位母亲回去。期间马老师打了一个电话,说国务院领导即将来视察。学生很是欢喜。

 

由于老乡家也住满了学员,我便在不远处宾馆住下。安顿下来,到路边小店吃面,却惊喜地发现在马路对面的树林中,许多当地老人正围着投影屏幕看蔡老师讲的幸福人生讲座,而且正好播放第七课。几位中心的老师在清扫周边的垃圾。我很快吃完面条,跑去认真听课。一课放完,一位老师站在前面说起,这是中心从去年开始,在天气暖和季节开办的户外绿色教室,时间从下午14:30到晚上20:00,内容先是播放两课幸福人生讲座,然后老师与大家互动交流,再放少儿节目和家庭生活节目。针对对象下午是老人,傍晚是放学后的学童,晚上是下班的青壮年。

 

临近下午五点,我又来到中心接待处,中心老师正忙碌地接待一批批从十几个省市来的学员(大部分是年轻的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中心的林老师得知我的

情况,热心地给我办了一个临时学员卡,我真是喜出望外,激动万分。

 

在中心吃完饭,我18:30来到镇民学校上19:00的音乐课,一位老师先在音乐课前给大家讲了清明节的来由:纪念春秋时代晋国介子推。也记下了这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不大的教室内外挤满了学员和乡亲,来自海口的靳老师教我们齐唱“七劝行善歌”和“驼铃”。“送战友,踏征程。任重道远多艰辛”,“山叠嶂,水纵横。顶风逆水雄心在,不负人民养育情。”想着明天就要离开,想着“士不可不弘义,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不知不觉,泪水模糊了双眼。

 

4月6日,上午听来自云南的傅柏青老师讲“诚敬人生”。傅老师已50岁,受蔡老师所托负责庐江传统文化学校教学工作,这所学校以前是私塾,去年经政府批准正式开办,目前有58名从几岁到二十岁的孩子在学习,其中许多是家庭不幸福的问题青少年。患重感冒的傅老师结合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8个月的巨大转变给我们讲解《弟子规》。听了一个个生动而感人的故事,我泪流满面,真切地体会到《弟子规》是德育的根,体会到“人之初,性本善”是真理。

 

中午下课了,大家都去吃饭了,我毕恭毕敬地向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像三鞠躬辞行,下楼向中心的老师鞠躬辞行。老师告诉我,中心今年每半个月会举办一期讲座,由于报名学员太多,想参加学习要早报名。

 

汤池圣地,人间净土,我会再来。

 

 

三、改过情况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上上个周末总算伏住了老想去网吧上课学习的念头,周六和太太、大舅哥一家三口陪着岳父岳母在郊外快乐地挖野菜,周日又和小姨子两口子陪着岳父岳母去登山,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美好春光。

 

四、下周重点改过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两年基础班一年级都留级,最大的教训就是心定不下来,着急赶课,却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一无所获,反而动摇了信心。今年决心一课没学会,不开始下一课,把根扎稳。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常常想着出差正好晚上可以好好学习,但这几次包括在汤池的晚上都没挡住困意而过早入睡,导致学习计划落空。此时此刻在出差途中的通宵网吧里,看着身边许多玩网络游戏不知疲倦的孩子,心痛而又惭愧,学习圣贤智慧迫在眉睫,还能不如这些孩子吗!

 

学生真诚恭敬感恩各位老师、各位学长!

 

2007年4月8日

分享文章   07.04.08
------------------------------------------------------------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将到清明节(四月五号)的前几天,即二00七年四月一日,我们做儿女的(我的三个姐姐、哥嫂等人)一同去北京昌平东关七里山公墓给去世的父母「扫墓」。

「在孝道当中,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最遗憾的一件事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就是你真正想奉养父母的时侯,父母已经不在了,这就是很大的遗憾。」我深对蔡老师的这句话记忆犹新,我深深体验到了通过受圣贤教育后,才懂得真孝的我,再想正正确确的真孝父母时,父母已去世的痛苦、遗憾。如今我只有化悲痛为力量,把孝父母的心融入到孝、敬、慈悲所有众生之中,以此来报答慈父慈母养育之恩、诸圣贤人教育之恩、诸众生对我的关爱之恩。

我们提着带水的水桶,抱者纯洁的鲜花,扛着铁锨,提着扫把,托着供品,怀着对父母无限的感恩、思念之心徐徐向父母墓地走去。

此时七里山,满山遍野尽被松树、墓碑所覆盖,它好似在告诫人们:「事世沧桑,变化无常,欲当行孝,即时做起」。如今,我更体会到蔡老师讲的「所以行孝,一定要即时去做,人生在报恩,在行孝当中,你的内心会走得很充实,很踏实」此话的分量,重啊!真正那样做了人生才不会留有遗憾。我的人生遗憾之事很多,最为遗憾的就是没有圆满「即时行孝」,以自感终生遗憾。愿:以我此生「将功补过」的功德,回向给我历生历劫的父母和众生。愿他们早日离苦得乐、永远无量寿。

来到父母墓地,我们用软布轻轻擦拭父母墓碑:「愿父母来生永保纯洁、善良」;用铁锨松墓碑及两棵长得茁壮的松树的土,并培上新土:「愿父母轻松身心,后生生活更美好」;将桶里清澄的山泉水浇给松树:「愿父母后生身心透明,永远不老」;供上鲜花水果:「愿父母后生种善因得善果,做好事,得好报。」;供上点心素食:「愿父母后生丰衣足食,不恼众生,救度众生。」……

我们依次给父母叩首、问候,愿慈父慈母「在天之灵」能看到我们。请他们对我们放心,我们一切都好,唯愿父母超升好处,一路走好。此时,喜鹊喳喳叫,似在告诉我们「你们的孝心父母知道了,知道了。‘你们要行好行好,行好行好得好报’(母亲生前总说的话)」。

真正明白圣贤教育的重要后,才回味到母亲总说「行好」两字的深意。在人间,理当对长辈要「孝」;对老师要「敬」;对群众要「善」,人们若老老实实听从老一辈圣贤人的教诲,就可避免此生落得「终生遗憾」之果了,如今弘扬圣贤教育:切之、重之、必之、势在行之。

pc00087敬上

分享文章   07.04.08
------------------------------------------------------------

尊敬的学院老师,各位学长:

大家好!

看破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之心.每当立志要力行<<弟子归>>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些让你起心动念的事,来考验你试试你是不是真心在做.今天的考试我没及格,我的自私自利的心又现前了.真心向各位老师学人忏悔!后不再造.

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人,就是孝字.从而看出父母与子女是一体的.如若能把心量再扩大一些"事诸父,如事父."我们不仅要孝养自己的父母,同时也要尊敬每一位老人,照顾他们就象自己的父母一样.具有这样广大仁慈的心,才能"行为世范"把中国文化弘扬出去.行孝要及时,父母希望我做到的我一定要做到.少年时代父母希望我上大学我没做到,中年了父母希望我道业有成,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把<弟子归>早点落实,来教导我们家乡的孩子.我会让我的父母在有生之年看到的.我如果在少年时代能遇到各位老师,我的人生将不会是这个样子.我深有体会.我不能挽回过去,但我要改变将来.我要让我下一代的孩子早点学到<<弟子归>>来改变他们的人生.希望各位老师学友帮助我!求佛菩萨加持我!

人生最重要的两个人就是:"父母和老师"父母养育我们成人,老师教我们知识与智慧.父母和老师的恩德,我们无以为报.只能把我们的一生全心全意,投入到利益众生,利益社会的事业中去.---弘扬中国文化.

 

pc00203敬上

分享文章   07.04.08
------------------------------------------------------------

  尊敬的老师、学长们:大家好!

 听这一课,觉得报告真难写,因为自己在孝顺父母这方面,连最基本的养父母之身都没有做到,更别提养父母之心、之志、和智慧了。

因为远离家乡,现在我做到的只是每个星期给父母和公婆打电话,把最近的情况报告给他们听。再者,就是尽力早日完成学业,有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少让他们操心。现在,趁着父母身体还可以,还能照顾自己,我会在外面好好学习,慢慢转变家人对圣贤教育的态度,让自己日后有能力回到他们身边照顾他们。

常常觉得自己面对的,是人生最难下的“一盘棋”,似乎太多的事情都不由自己做主,也好像处在一个怪圈当中,找不到突破口。因为我在家人的心中,还没有建立起任何信任感,所以,我想最要紧的,就是自己要在社会上能够立足,让他们看到,放心。而且,我也发愿将来要用自己能够控制的财力为社会做贡献,希望祖宗慈悯,再给我几个月时间,让我能够有机会修福,用自己的成功让家人信服。同时,我还要好好跟丈夫相处,用孝顺父母的态度来影响他,把阻力变成助力。只要夫妻同心,我们就一定能把两对父母真正照顾好的。我要以身作则,从给两家父母买礼物做起,从对两家父母讲话态度恭敬做起。最重要的,我应该永远记住,照顾好父母公婆,是我这一生最重要的功课。

我的基础太差了,只能从这些最低的标准开始做。自己已经是这么不孝了,可是父母从来都没有丝毫的抱怨,每次打电话,他们只要听到我的学业顺利身体健康,就非常开心。我的父母,应该是最好“骗”最容易满足的父母了吧。

 
本文编号:200704080403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