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信息新闻 - 正文
 
 

海南省监狱系统引入传统文化带来了哪些变化?

作者:海口晚报网  

时间:2007-9-3  

海口晚报网

摘自  
 

    ■核心提示

    监狱是一所特殊的学校,高墙内的教育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更重要的是解决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存在的重大缺陷和严重失范的问题。优秀的传统文化,注重以人为本,无论是孝悌忠信还是礼仪廉耻,兼为人之根本。从2006年4月份开始,海南省监狱系统引入传统文化,狱警和犯人一同学习传统文化。一年过去了,这种教育方式带来了哪些变化?日前,海口晚报记者深入监区旁听了一堂经典文化课,所见所闻虽然不多,感受却直观而深刻。

    ■进来后我的社会信用丧失了,出去后要想建立自己的信誉将会非常艰难

    画外音:一堂普通的传播孝悌礼仪的传统文化经典课,让特殊学员说出发自肺腑的忏悔和感悟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8月29日上午,记者一行走进海口监狱园区内,琅琅的读书声不时传入耳内。洁净的水泥地板、整齐的大楼、葱绿的灌木,如果不是高墙和铁门提醒这是监狱区,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置身校园,学生正在朗诵古文中的某个章节。

    这是一个饭堂改成的教室,数百名服刑人员手捧《弟子规》,朗诵第五个章节《信》。教室内没有一个空位,课堂没有因为突然进来几位陌生人而打断。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讲台上的老师穿着和台下学生一样的服装,也是一名服刑人员。

    “在课堂上,只有老师和学生之分,没有人把他们当做是服刑人员。”随行的海口监狱教育科的同志告诉记者,这些老师是海口监狱引入传统文化教育后民警们培养起来的。

    记者从侧门走进课堂,坐在一位学生的身边。翻开人手一本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选读》,里面除了有《弟子规》,还有《论语》、《孟子》等传统文化著作的部分章节。原文部分每字都标有拼音,还有注释和译文。每个监区服刑人员的文化程度都不一样,看得出如此编译教材是为了通俗易懂,让学者更容易接受里面的内容。

    “关于信,我当时真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只知道我先后两次进来,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信守朋友的承诺,但却触犯了法律,进来后我在社会上的信用却丧失了!出去以后要想建立自己的信誉将会非常艰难。”课堂上,关于什么是“信”,一位服刑人员站起来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他说,今天学了《弟子规》中的“事非宜,勿请诺;苟轻诺,进退错”,了解到了对于不妥当的事情,犯法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别人,假如你轻易许诺,你就会进退两难,做了是错,不做也是错。

    据了解,学了《弟子规》之后,像这样的发出忏悔和感悟的服刑人员很多。

    就在这时,旁边的狱警提醒时间到了。随着一声“起立”,所有的学员连同狱警均站起来,向讲台上的老师鞠躬行礼,老师回礼后,课堂结束。

    ■以前总抱怨家里给钱少,现在只要求家人给寄本《新华字典》

    画外音:尊师重教的氛围形成,注重和谐的传统文化不仅调节了人的心灵,也引导人们思考自己的过失
   
    传统文化课上完后,记者在海口监狱采访了这位身穿刑服的老师老符。他今年50多岁,入狱4年多,从内地某城市转来,在海口没有亲人和朋友。

    记者:符老师(听过符老课的人都这么称呼他),你好!你学《弟子规》有多久了?

    老符:去年10月份开始的,今年5月份左右才走上讲台。

    记者:你以前读过《弟子规》吗?刚开始接受了吗?

    老符: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刚开始学的时候,也不怎么接受,因为读起书本上的内容总是显得空洞一些。

    记者:但是你现在走上了讲台,传授《弟子规》,说明你接受了。

    老符:是的,在民警老师的引导下,深入进去后,发现里面的很多内容触动了我,特别是第一部分《入则孝》,我今年50多岁了,父母现在80多岁了,我在他们身边时孝悌做得不够,进来后让他们承受了巨大的打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让父母和家人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将来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孝敬他们。里面很多内容,如果以前能够意识到,会少犯很多错误。随着学习的深入,感觉像挖井一样,越挖越深,出来的水也越来越甜。

    记者:今天我在课堂上看到你面对着下面数百名身份和你一样的学生,镇定自若,滔滔不绝。

    老符:监狱领导安排我上讲台,当时我很担心,部分学员未必认同我,但是随着讲课的深入,学员越来越尊重我。但我知道,他们不是尊重我,是在尊重知识。通过我的解读,书中的仁孝触动了他们的心灵,身在高墙内的服刑人员最牵挂的还是亲人。目前,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监狱里尊师重教的氛围已经形成,很多学员课下找我谈心,告诉我一些令他们很困惑的事情,给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素材。

    记者:服刑人员的文化程度不一样,有没有给你的教学工作带来难度?

    老符:是的,有些人员连小学都没有念完,有些监区文盲率达到100%,他们理解起来肯定有困难的,这要求我们上课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尽量讲得通俗一些。上个月发生的一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一位服刑人员老家在黑龙江,给家里通电话时,只要求家里给他寄一本《新华字典》过来,之前这位服刑人员整天发牢骚,认为家里没有给他寄够生活费。

    记者:相对于法制教育,服刑人员学习传统文化能从中得到什么?

    老符:一些人在高墙内要度过一个漫长的时间,一些刚进来的人开始就非常急切的想出去,显得非常急躁,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传统文化中非常注重和谐,能够调节他们的心灵,也能引导服刑人员思考自己的过失。

    与专家面对面

    监狱教育要丰富

    省司法厅副厅长、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张发告诉记者,触犯国家法律的服刑人员,在道德上存在着缺失。入狱后,学习《弟子规》、《孝经》、《论语》、《朱子治家格言》等传统教育经典著作,有助于调节他们的心灵。这项措施在海口监狱先行试点一年多后,目前已由海南省司法厅向全省监狱系统全面推开。

    当前说教成分大

   “当前监狱对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内容,偏重于政治教育,说教成分比较大。”张发告诉记者,目前监狱教育中,真正冲击、启发服刑人员心灵的内容并不多,尤其缺乏对道德的审视和重塑,缺乏真正深入服刑人员内心和道德重塑方面的内容。

    道德感化是良方

    服刑人员因违法犯罪入狱,外在的表现形式是违法犯罪,而根源却在于价值观扭曲、道德沦丧。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的本性,培养人的品行。“通过开启孝心,可扩展仁爱之心。”省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处长崔永福表示,分析服刑人员犯罪的原因,大多与“忤逆不孝、见利忘义、好逸恶劳”有关。传统文化中比如《弟子规》,它概括了一个品行优良的人应该做到的一切,而且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服刑人员道德缺失、文化偏低的实际。

    如何传输是关键

    海南方圆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君说,传统文化中有感召人积极向上的魅力和功能,将传统文化引进监狱教育,和法律教育、劳动教育相结合,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但是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传输给服刑人员才是关键。

 
本文编号:20070903091544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新闻信息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