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读书会分享(四十六)

作者:www.dizigui.cn  

时间:2008-11-16  

摘自  
 

    说明:本周学习内容为蔡礼旭老师主讲的「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2005主讲,编号52-116)第六集,听完讲课后,请诸位老师将自己的心得、经验、感言等以文章方式分享(跟贴)于此贴子之下。此线上的读书会希望有助于个人修学、亲子互动,有利于培养自己和下一代正确的幸福人生观。

研讨内容重点如下
1.周朝为何可以延续八百年?靠的是何种治家的精神?
2.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为何言语的重要性仅次于德行?
3.亲近仁德之人有何益处?
4.现在的孩子叛逆,原因为何?有何解决之道?
5.孩子为何会自私?有何解决之道?

分享文章   08.10.25 
------------------------------------------------------------

      一、上一代的人物质生活虽然较穷困,但却培养了哪些美德?反观现代年轻人生活富裕反而发生了何种问题? 
      父母给予子女最好的就是言教、身教。父亲那一代,因为家中的生活都很穷困,记得小时候在吃饭的时候,剩菜都是爸爸妈妈捡,因为他们已经很习惯不能糟蹋食物。所以生活比较拮据,第一个养成了勤俭的习惯,有责任心。第二个,生活愈困难人愈懂得感恩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所以生活的贫穷、生活的拮据,让一个人更有志气,更有孝心。所以贫穷,我们要感谢它。 
      反观现代年轻人生活富裕反而习惯挥霍,又不懂孝道,又没有生活的历链、承担。所以生活的优厚,不见得能够带给你孩子正确的人生态度。 
      司马光先生曾经提过,「留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得住;留书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于冥冥之中留阴德,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易经》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阴德一定可以庇荫后代。阴德不只在往后可以庇荫后代,当我们在行善,当我们在立身行道的过程,已经给下一代最好的身教。所以,这是有智能的父母会这样去抉择。
记得在末学小的时候,父亲经常告诉我们,爷爷离我们远,姥姥姥爷也不在了,但是要记住娘亲舅大。因父亲做豆腐生意又是一位业余厨师,父亲经常用豆制品改善伙食。所以每次都不用父母吩咐,我们就会提前把舅舅请到家中,同时父母还要把村里几位长辈请来一起供餐,另外母亲还要送给邻居一份品尝。最后等到大人都吃完了,妈妈才带着我们在一旁津津有味的吃那些寥寥无几的剩下来的饭菜,那时末学心里虽然有些不高兴,但是再看到妈妈的碗里是前一天的剩饭菜,把好吃的都给我们,马上就变得内疚。所以在家庭当中母亲给予子女最好的就是言教、身教。当那种浓厚亲情的场面回想起记忆犹新,那股很强的热流温暖整个身心。 
      二、财富之因为何? 
      真正的原因在他懂得财布施出去,范蠡这样的做法也是谨遵圣贤教诲。《大学》里面有提到「财散则人聚」,当我们把财散出去的时候,所有人对你的爱戴,人心都向着你。不管你做什么生意,他们都要来给你买,要来支持你,因为你赢得的是人心。财散出去不是没有了,它无形当中的影响力只要遇到缘就会起现行。所以财富有因、有缘才会结果,「因」在财布施,「缘」加上你的努力、加上贵人相助、加上机会,自然而然就会结财富的「果」。所以,经营家庭的财富,一定要如理如法去经营,不然你一辈子的努力到头来可能是枉然。 
      正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不是你很多人去赚就赚得比较多,你要懂得要种财布施的因下去。所以福田靠心耕,福分也是由心生,当我们能够尽心尽力去布施,不管钱多少都可以种无量的福分。 
      三、财布施的方式有哪些?最重要的原则为何? 
      这个财绝对不是只有钱而已,财布施包含「内财」跟「外财」。我们工作很努力,这是内财,劳力,还有你的经验、你的智能,这都属于内财布施;外财才是金钱跟财物、跟物品,这些都可以修财布施。所以福田靠心耕,福分也是由心生,当我们能够尽心尽力去布施,不管钱多少都可以种无量的福分。 
      所以一个人的福田,根源还在他的存心。我们只要有这一分心常常懂得舍财来救济他人,我们的福报点点滴滴都在积累。 
      四、为人夫者,要做到哪些「夫义」? 
      夫妻要取得好的共识。当然教育首重以身作则,古代说的「三从四德」、「夫义妇听」,就是当丈夫的人要有恩义、要有情义、要有道义;要做到恩义、情义、道义,就能给孩子当好榜样。对自己的父母有「恩义」,孩子就懂得也要孝顺父母;对太太要有「情义」,太太跟我们一起胼手胝足,一起经营这个家庭都很不容易,要时时念着太太这个恩情。太太有一个恩情是我们这一辈子都报答不了,就是帮我们传宗接代。这个使命很重大,无人可以代替,我们要感恩。所以当先生的,每次想到就是我有这个太太帮我传宗接代,当我们时时把这个恩德放在心上,夫妻会相处不好吗?然后对孩子要有「道义」,一定要把孩子教好,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跟本分。 
      五、为人妻者,要遵守哪四德? 
      太太要「四德」:妇德、妇言、妇功、妇容。 
      1、「妇德」太太要有德行,古代有说到,娶个好媳妇,家族可以旺三代;那娶一个不好的媳妇,家庭会怎么样?会败三代。所以,儿子孝比不上媳妇孝,而这个妇德,自然而然妈妈的言语、行为给孩子就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妇言」母亲的言语在胎教的时候就开始影响小孩。所以母亲的言语假如很柔和,孩子在胎中感受就很舒服;母亲假如大嗓门,假如讲话很刻薄,这个孩子从胎里面就学习。所以讲话太大声,讲话刻薄,你的孩子都在学习。假如我们的言语很温和,言语很能包容他人,孩子就会学到好的。所以我们言语也要谨慎。 
      3、「妇功」一个母亲要把家庭维系好,还是要有很多好的能力。比方说要把家里整理干净,孩子在整齐清洁的环境当中成长,他无形当中就会觉得东西就要擦干净,东西就要摆整齐。他假如看到东西乱,他会不由自主自己动手去摆好。
除了整理家庭,还要能煮一些拿手的好菜,因为假如孩子跟先生都在外面吃,家庭气氛不融洽,很少聚在一起。然后常常去吃外面,外面的食物又油又咸,所以现在心血管疾病、中风、心肌梗塞的人特别多。家里面假如常常煮些清淡的菜,让家里的人都很欢喜回到家里来吃。 
      4、「妇容」妇容代表很端庄、很朴素,不能生完孩子以后就自暴自弃。很多女人生完孩子,觉得我注定要像老妈子一样,所以不修边幅。很可能先生走进门吓了一跳,然后又赶快跑出去,这样就不好;要让先生看起来赏心悦目。而且你仪容端庄给孩子好榜样。对,我们要看得远。 
      六、教育孩子要如何恩威并施? 
      教孩子要恩威并济,恩威并施。就是有人要演黑脸,有人要演白脸。中国人讲中庸之道,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假如今天只有恩,对孩子好得不得了,他会怎么样?他不怕父母,会骑到父母头上去。假如只有威,对孩子都很凶,孩子跟我们就有距离感。所以,恩威要掌握好。 
      因从小受父母的熏陶,成家后有了女儿,也想用这样的思想教育女儿,由于末学忙于生意,女儿一直由公婆来带,因受到公婆的宠爱,女儿小的时候也经常用情绪来达到她的目的。有一次女儿在吃饭的时候以小食品来代替,婆婆说了她,她不但不听还把小食品仍在地上,正好让末学赶上了,就扮演黑脸对女儿教训一番,女儿真的很乖,自从那次再也没有重犯过。可是那时末学心浮气躁,内心深处隐藏着对孩子爸爸的怨恨,都撒在孩子身上。然后还觉得自己很委屈,回到卧室还要大哭一场,根本就没有考虑教育孩子要做收尾的工作。所以恩威并济,黑白脸的搭配要谨慎。 
      由于家庭的破裂,女儿继续由公婆带着。在没有遇到圣贤教诲之前,那股强烈对女儿的内疚真的很痛。比如说,跟女儿去逛街,看到很多妈妈都带着孩子吃东西,买玩具之类的,末学当时就想今天我带着女儿来,那幺下次谁带她来呢,就对女儿说这些吃的、玩的对小孩身体不利,还不如买些好吃回去让奶奶亲自给你做,由于末学的坚持,女儿也很随从,我们都是先到市场买好吃的,然后把女儿送到公婆家。末学很庆幸的是,并没有用物质生活来弥补因父母的离异对孩子的心灵上的伤害。 
      末学看着女儿一天天的长大,对孩子的机会教育更加严谨,同时也很留意身边同龄人怎样教育孩子的。末学学习圣贤教诲之后,遇到女儿有出现过几次状况,都是先把原因找出来,同时以恩威并施来教育女儿,虽然自己同时扮演两个角色,但是效果很好,女儿也很勇敢的面对。同时也拉近我们母女的情感,所以恩威要掌握好。由于长时间的与女儿心与心沟通,在每次与女儿交流时都会留下很感人的场面。让末学最欣慰的是我们母女每次都是在很温馨的气氛中分手,女儿从来不哭的,可以体会到女儿的心量。 
      七、现代父亲要如何扮演好为人父的角色? 
      为什么现在父亲不愿意演黑脸?因为他们工作很忙,觉得对孩子愧疚。难得跟孩子相处,都希望看到孩子的笑脸,所以他们每次回家就拿着礼物、玩具。然后孩子一跑过来:爸爸你真好!赶快把玩具拿走。一而再,再而三都是这样子拿礼物给孩子,这个孩子冲过来不是看着你,都看礼物。所以不能用物质去建立父子关系,应该用你的爱心跟关怀去建立父子关系。
现在的父亲,因为工作比较忙,建议他们其实陪孩子的时间并不是一定要很长。不是要很长孩子才会觉得你很关怀他,最重要是你有没有这一颗心。假如你每天拿出十分钟跟你的孩子相处,你就把圣贤书《德育故事》拿出来,每天给他讲两则。你持续不断这样做,孩子会觉得你很在乎他,所以最重要的是你有这颗心。 
      八、学习弟子规如何做到「解行相应」「长时熏修」?
《弟子规》就掌握了道德的纲领,所以我们学习先从《弟子规》这一门去深入。深入要做到「解行相应」,理解之后,一定要去落实。你去力行就会帮你更体会到圣贤道理,体会得愈深解得就愈深,解得愈深你行得就愈扎实;解帮助行,行又帮助解。所以,我们学一句一定要懂得赶快去力行。 
      「长时熏修」,长时是指时时刻刻。只要你持续不断,每天早晚把《弟子规》念一遍,保证三个月以后,你会觉得道德、学问有很大的进步。早上念的时候,提醒自己,今天要做到《弟子规》当中的这些教诲;晚上念的时候,我们反省一下,今天哪些做到了,给自己一些鼓励;哪些没做到,要更加警惕,后不再造,后不再犯。 
      而修是修正。在想法、看法、说法、做法当中时时提醒自己去修正。修正往往都是在你面对与人相交往当中就要去修正,不能错了时候再来修正。 
      九、「弟子规」三字的涵意为何?为何我们自己要先学? 
      学《弟子规》,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他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小孩学的。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弟子是指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弟子规》我们来学才能把孩子教好,「教儿教女先教己」,要把儿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学好,这样才能够当好身教的工作。
末学 pc00333刘凤 感恩顶礼
 

分享文章   08.11.05 
------------------------------------------------------------

下面是学生学习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四六集的心得报告,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1.周朝为何可以延续八百年?靠的是何种治家的精神?

      周朝经历几百年而不衰,是由于他们把孝悌,谦让等这些德行做到了尽至的缘故。周朝它开国是周文王、周武王,文王的父亲叫太王。太王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叫秦伯,老二叫中雍,老三叫王季。王季生了周文王,周文王又生了周武王、周公,当初太王看到孙子周文王诞生时,有帝王之相,想把王位传给周文王,这时秦伯和仲雍为了成全父亲的愿望让父亲好做事,就趁为父亲采药的机会离开了家庭。这个让天下的动作,不仅成就了他们孝悌的德行,而且也让出了忠义,忠于天下人民,可以让一个圣君领导天下人民,所以这一让是真正的德行,真正的家风。难怪孔子赞叹秦伯和仲雍是德之至也。如果没有这样的至德,绝对做不出这样的行为,一家孝一国兴孝,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人民看到国家领导人的孝顺,他们就会自然去效法,看到君王的让他们自然都学会了礼让,这样国家就会和平兴旺。正因为周家有这样的家风,它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享国最久的国家。

      2.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为何言语的重要性仅次于德行?

      在孔门四科中,言语仅次于德行可见它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人跟人的交往和互动中,语言的运用频率最高,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丧邦,一言可以让一个家庭和睦相处,也可以让一个家庭纷争四起,三字经有;凡出言,信为先,孔老夫子也说;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他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这些都是讲言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处处要注意谨言慎行。

      3.亲近仁德之人有何益处?

      俗话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时时亲近有德行有仁义的人,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你每天接触的都是这些善人,我们的德行无形当中就会得到提升,但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假如你身旁都是些狐朋狗友,那幺我们的语言行为也会越来越粗俗,所以亲近仁德之人很重要,只有常亲近仁德之人才能长我们的智能,有了智能才能下对抉择,有了正确的抉择我们的人生才会幸福。

      4.现在的孩子叛逆,原因为何?有何解决之道?

      现在的孩子大都有逆反心理,原因是现在的孩子没有接受过圣贤教育,没有接受过孝悌的教育,他们对父母没有产生孝心和敬畏之心,不尊重父母,不理解父母的辛苦,不懂的感恩父母,不听父母的话,这样孩子大了,父母的教导不符合自己的心意时,自然会起逆反。 
      事有不成反求诸己,当孩子有逆反时,我们做家长的要反省自己,逆反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我们从小没有好好教育他,没有把孝悌的德行演给他看,甚至自己都没有做到,家长在孩子的眼里自然没有威严,孩子怎幺能服气听你话呢,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把弟子规学习好,学一句做一句,把孝悌做出来给孩子们看,身教胜于言教,这样孩子感动了,自然会效法会尊敬父母,家长在孩子面前有了威严,他自然就不会顶嘴,更不会逆反了。

      5.孩子为何会自私?有何解决之道?

      现在的父母都很宠爱自己的孩子,做爷爷奶奶的也不甘示弱,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幺给什幺,一味的满足孩子的需要,根本不考虑这样做到底是好还是坏,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惟我独尊,自私自利的坏习惯。 
      要想改正孩子自私自利的习惯,还得从父母身上做起,做父母的要从小教导孩子,从小事做起,俗话讲小事大学问,比如大家在一起吃饭,父母夹起菜要先给爷爷奶奶吃,而不是大人都围着小孩转,买到吃的东西要先给长辈吃,然后再给孩子吃,大学里讲,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做事知道了先后顺序,这个道才能建立起来,从这些小地方把孝道,恩义演给孩子看,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为人子之道,启发他的本善之心,处处为他人着想,这样就不会再自私自利了。

学生:pc00649敬上
 

分享文章   08.11.06 
------------------------------------------------------------

      孩子叛逆 家长该反思 
      学习完《幸福人生讲座第四十六集》让我知道了为什幺现在的孩子出现叛现象越来越多,原来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的孩子对家长缺乏恭敬和尊重之心,而我们本身没有给孩子做出好榜样,而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接触圣贤教育的原因。而中国儒家思想教育人们首先要注重德行孝道的教育,孝经里有这样一句话是“夫孝,德之本也”。而中国重要经典《礼记学记》讲什幺是教育讲到了“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这都是告诉我们教育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善心,善念,善行教育,孩子发现错误要及时给以纠正,而这些正是现在家长所缺乏的,再加上我们家长的身教没有做好,所以出现了现在孩子叛逆的现象。而中国教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几千年孩子都没有出现叛逆,而在这短短二三十年却出现了叛逆的孩子。这都是提醒我们家长反思。

      一.孝悌家风对家族兴旺的影响。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幸福,做父母的人也都希望给子女留下很多财产,而这些无非都是希望我们的孩子以后生活的更好更幸福,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而现在恐怕一代都保不住。可是在这集讲座中,蔡老师讲到周朝之所以可以延续800年,最重要的是延续了孝道,和兄弟之间的友爱。王位都可以让,还有什幺不能让的,泰伯和仲雍为了让父亲好做人,在传王位的时候不要顾及他是长子。于是兄弟二人在为父亲采药为借口就没有回来。正因为有他们兄弟的礼让和孝心,从而使孝道一直绵延了800年。

      而现在的人们思想都是为自己的小家,为了自己,与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反目成仇,这些都该值得我们反省,而弟子规里有句是“财务轻。怨河生.”这都是告诉我们在与兄弟姐妹相处的时候不要太在意钱财,要注重手足的情义。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那我们家长就会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同时我们的身教和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二。家长对孩子溺爱,百害而无一利。

      现在的孩子在幼儿甚至是中学以后对家长的言行常常顶撞,而面对这些家长往往没有对策。蔡老师讲到他的家庭教育,在很小的时候家里吃饭和吃水果的时候,都是先给爷爷奶奶,然后在从长到幼。这对他的教育成长有很大的好处,而现在的孩子,一般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往往觉得孩子还小,不能教育太早,而任何事情都顺着孩子的个性发展。等发现孩子环习惯已经形成,要想改正则难以。而吃水果铗菜是小事情大学问,正因为我们家长有什幺好吃的东西都处处让孩子先吃颠倒了,所以,我们的孩子小公主,小皇帝产生了。要想扭转这个局面,那我们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只要我们家长做到了,那我们的孩子也会改变。因为我以前做的不好,后来改变后,女儿改变很大,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在我们家长,只要我们家长真的改正做法,那我们的孩子也就逐渐象好的方面发展。

      三。从因推果。

      通过这集的学习,让我知道了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知道反省反思,出现问题是结果,而其问题出在哪里。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多问个为什幺,那我们就会在做事过程中而增长智能。就如孩子叛逆是结果,孩子任性是结果。孩子没有好的生活习惯是结果,而这些原因问题出在哪里,而这一切的一切,往往都是我们家长在孩子做任何事情时候不放心,甚至是不给孩子做事的机会,或是孩子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家长给以否定,打消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总之一句话,就是我们家长做的太多,对孩子太溺爱,给孩子做事的机会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那改正就容易多了。

      学习幸福人生讲座,确实是生活中的常识,有的甚至是生活中的小事情,但是小事情里却讲出了大学问。而中国又有句话三岁小孩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八十岁的老人未必能做到。而弟子规是拿来做的,而不是拿来背的,这都是告诉我们落实做到更重要,少讲道理,多做到多落实。

pc00072 敬上
 

分享文章   08.11.06 
------------------------------------------------------------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好! 
      1.周朝为何可以延续八百年?靠的是何种治家的精神? 
      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弟」,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 
      周朝延续八百年凭的是孝跟弟。太王生了三个儿子,老大是泰伯,老二是仲雍,老三是王季,王季生了周文王,周文王又生了周武王、周公。泰伯很善体父亲的心境,跟他的二弟仲雍相约上山后没有再回来。让父亲能直接就传位给他的三弟王季,继而再传给周文王。 
      这个让天下的动作成就了哪些德行?孝道!善体亲心,能圆满父亲的心意。还让出了兄弟的友爱,连天下都可以让,还有什么东西兄弟不能相让?还让出了忠,忠于天下人民。因为他这么一让,可以让一个圣主领导全国人民。所以孔老夫子对泰伯、对仲雍的赞叹是「德之至也」。 
      周文王对于父亲王季都是早上、中午、晚上一天三次问候,所谓晨昏定省。周武王对周文王也非常孝顺。有一次周文王生病,周武王服侍在侧,十二天没有宽衣解带,帽子也没有拿下来,足足侍奉他父亲十二天。 
      他们的孝道承传下来,一家孝,一国就兴孝,当人民看到所崇敬的领导人都是这么样的孝顺,他们会很感动,会起而效法。所以《大学》里面有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他们的礼让带动了全国人民礼让,很多纷争的事自然就减少。所以上行下效,确确实实感应不可思议。 
      周公也承传了他的伯父泰伯、仲雍他们的弟,兄弟的友爱。有一次周武王生病了,周公就在他们祖宗的面前写了一篇祈祷文,祈求折掉自己的寿命,让他的兄长可以延寿。 
      后来周成王治理天下。那时候国家有些谣言,都说周公是不是要篡夺天下,就很多流言蜚语出来。周公不等他的侄子说话,他自己就自请到山东去,让他的侄子好做人。结果周成王走在路上,突然看到天空有些异象,大白天打雷。也到太庙去跟祖宗忏悔,刚好看到周公为他哥哥周武王的祈祷文,他把它拿起来看,看到自己的叔叔为了让他的兄长能够延寿,不惜向天祈求折自己的寿。周成王看了很感动,马上以天子之身亲自带文武百官去把周公迎请回来。所以,周武王跟周公的兄弟友弟也传给了他的下一代子孙,周朝因为有孝弟,才能够绵延八百年。 
      所以孔老夫子说的「首孝弟」,当一个人孝、弟做到了,一个有孝心的人,他会推己及人,当他对自己父母孝,他看到别人的父母同样也会恭敬对待。所以《弟子规》有教导,「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2.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为何言语的重要性仅次于德行? 
      『信』是会意字,代表人言。《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孔老夫子也说「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假如没有信用,很难在社会立足。而孔老夫子的教诲重视四个学问: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就是言语,第三个是政事,第四个是文学。言语摆在仅次于德行的重要性,因为人与人的互动跟交往,使用言语的频率最高。所以言语,「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言可以让家庭和乐,一言也可以让家庭纷争不断。 
      3.亲近仁德之人有何益处? 
      因为我们时时亲近仁德之人,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你每天接触的都是这些善人,我们无形当中德行都提升;但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假如身旁都是狐群狗党,每天自己的言语、行为都愈来愈粗俗。所以亲近仁德之人很重要,而亲近仁德之人也才能长我们的智能,人生有智能才会下对抉择,人生才会愈走愈轻松;假如没有做对抉择,那人生会愈走愈沉重。 
      4.现在的孩子叛逆,原因为何?有何解决之道? 
      中国人四千多年的历史都没有叛逆,我们居然在短短二、三十年之间就产生了叛逆,因为现在的孩子不是接受中国圣贤教诲,不是接受孝弟的教导!他没有孝心,没有恭敬心,当然对父母言语、行为就会有冒犯。
当我们对父亲敬畏的时候,根本不可能会叛逆。父亲为什么能让我们产生对他的敬畏?最重要的是父亲言行一致,他很孝顺,他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所以,打从小对父亲就是尊敬的态度,不可能有叛逆。所以现在的孩子会叛逆,我们做家长的要省思一下,为什么孩子对我们没有恭敬之心?有可能是我们说一套做一套。 
      当父母没有做出榜样给他看,他的内心不服气!你说对你讲话要很有礼貌,你对爷爷奶奶讲话也没礼貌。当这些不服气慢慢积累,到他的身高跟你一样高,拳头跟你一样大,他就不听你的。所以叛逆是结果,根源在孩子从小没有对父母生起孝心,生起恭敬之心,那是根本原因。这个原因又加上外面大环境很多污染,他又去效法这些同学也好、朋友也好,到最后叛逆的现象就愈来愈多。要让叛逆的现象消失,重要的是要延续圣贤教诲,然后家长要懂得以身作则,当孩子的好榜样。 
      5.孩子为何会自私?有何解决之道? 
      今天夫妻跟孩子一起吃饭,爷爷奶奶也在,妈妈夹起第一口菜,给小孩吃。爷爷奶奶也帮孙子夹菜。一个家庭里面孙子最大。这样颠倒了,所以小孩也就颠倒了!所有的人都必需服务他,小皇帝产生了。小皇帝跟小公主的特色是自私,因为所有的人都要服务他,所以他只会想到自己。俗话又说,「伴君如伴虎」,所以现在的小孩脾气都很大。当你对他百依百顺,十件事顺了他九件,第十件不顺他,他会会大哭大闹。你又没有原则,他一发脾气你又说好了好了,给你买!那他就攻城略地,你是会节节败退。所以教孩子从夹菜开始。小地方大学问,每个动作做出来都是给孩子学习的榜样。当今天你一夹起来,马上夹给你父亲:爸爸,多吃一点。你的孩子看到自己的父亲在行孝道,他内心会很感动,因为每个人都有本善的心。《大学》里面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做任何事,先后顺序对了,你这个道才建立起来。所以,你菜夹对了,你就教给孩子正确的为人子之道。 
      小时候我们看父母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东西都先给爷爷奶奶吃,我们很自然就效法、就学习。现在的家长拿水果出来,没有给爷爷奶奶先吃。还有些妈妈都会买些特别贵的水果,然后先把它藏起来。结果爷爷奶奶去睡觉了,赶快拿出来,「儿子赶快过来,这是妈妈特别买给你吃的」。儿子吃得很高兴,他也学得很彻底,人算不如天算,他以后一有钱,买水果给他儿子吃,给他老婆吃。你是用好恶你的孩子就学到好恶,而不是学到情义、恩义。所以,我们还是要循天道而行,要演出孝道,启发孩子本善之心。这个「自私」,现在找到问题根源,还是从孝道,还是从处处替人着想,我们父母当榜样。
「人之初,性本善」。十多岁的小孩和大人也能够得到很好的熏修。当你没有信心的时候,很多事你一定做不起来,不是别人不能改变,都是自己先被自己击败,自己都不相信,
感恩各位老师,各位学长!
 

分享文章   08.11.06 
------------------------------------------------------------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好!刚才是读书会几位学长的心得分享发言,感恩几位学长,感恩读书会老师,感恩诸位老师、诸位学长,古人说:“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末学感恩有这幺多的善友在前面带领末学学习。

      好,下面末学就第六集的内容跟老师、学长做一个回顾。有不当的地方,请老师、学长慈悲指正。
蔡老师在这一集,讲圆满了《弟子规》总叙的内容。

      “首孝悌”,做人的根本就是孝悌。 
      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地提升,不断地流露出来。 
      当一个人孝悌做到了,他会推己及人,他对自己的父母孝,他对别人的父母也会恭敬对待。 
      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悌,他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大道至简,历史上周朝享国八百年,就是因为有孝悌。

      次谨信,“谨”就是谨言慎行,“信”就是言语要有信用,在孔子教学四科里,第一是德行,第二就是言语,把言语摆在了仅次于德行的位置,可见言语的重要性。言语为什幺这幺重要?因为人与人的互动跟交往,使用言语交流的方式最多,所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言可以让家庭和乐,一言也可以让家庭纷争不断,所以言语要学习。

      接下来,“泛爱众,而亲仁”,“ 泛爱众”是讲跟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而亲仁”是讲要时时亲近仁德之人。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亲近仁德之人,才能长我们的道德学问,才能长我们的智能,人生有智能才会下对抉择,人生才会愈走愈轻松。

      总叙最后“有余力,则学文”,这两句是讲我们的德行、我们立身处世的行为学好后,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还可以多看些好的文章,“学文”还是看古圣先贤的文章比较保险,因为这些文章是历经几千年印证,可以启发人的智能。

      以上是总叙的主要内容,接下来,“入则孝”,我们中国文字是智能的符号,这个“孝”,是会意字,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 ”, “老” 跟“子”合为一体就是“孝”,老指上一代,子指下一代,这个意思是上一代时时念着要把下一代教好,下一代时时想着要孝顺父母。

      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要懂得把孩子教育好——是自己的责任,是自己的本分。我们为人父母很多时候感到自己的孩子不好教,感叹孩子自私、懒惰、叛逆、有太多的毛病,,那我们不妨用蔡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去省思,眼前这个状况是结果,原因在哪里?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 
      教儿教女先教己,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归到反省自己有没有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当孩子有诸多不好的习惯和不孝的行为,我们还是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小地方大学问,在我们吃饭夹菜的时候,在我们打开冰箱拿出水果来的时候,我们都要谨慎抉择,都要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定要给孩子做学习的榜样。

      教育的两大主轴是“长善而救其失”,蔡老师在这一集中讲了要挽救孩子哪些过失,那长善——要长孩子什幺善呢?我们会在下一集第七集的学习中得到答案的。

好,细讲弟子规第六集心得分享到此结束了,再次感恩各位老师、各位学长的参与!

(学生pc00100顶礼敬上)
 

分享文章   08.11.07 
------------------------------------------------------------

尊敬的学院老师,各位学长们,大家好!

      1.周朝为何可以延续八百年?靠的是何种治家的精神?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哪一个朝代历史最悠久、国运最昌盛?周朝。多少年?八百年。请问为什幺周朝可以延续八百年?凭的是什幺?孝跟弟。 
      周朝太王的儿子,老大泰伯和老二仲雍,他们了解到他的父亲想把王位传给老三王季,希望往后能传到周文王的手上。所以两个人就趁着去帮父亲采药的这个理由上山去没有再回来。所以这个家族什幺都能让,天下都能让出来,而这个让天下的动作成就了哪些德行?孝道!善体亲心,能圆满父亲的心意。不只让出了孝道,还让出了兄弟的友爱,除了让出了孝,让出了弟,还让出了忠,忠于天下人民。因为他这幺一让,可以让一个圣主领导全国人民,这一让是真正的德行,真正的家风。所以孔老夫子对泰伯、对仲雍的赞叹是「德之至也」,没有这样的至德绝对做不出这样的行为。所以,有孝、有弟。
他们的孝道承传下来,一家孝,一国就兴孝,当他看到我所崇敬的领导人都是这幺样的孝顺,他们会很感动,会起而效法。所以《大学》里面有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他们的礼让带动了全国人民礼让,很多纷争的事自然就减少。所以上行下效,确确实实感应不可思议。周朝因为有孝弟,才能够绵延八百年。

      2.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为何言语的重要性仅次于德行? 
      因为人与人的互动跟交往,使用言语频率最高。所以言语,「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言可以让家庭和乐,一言也可以让家庭纷争不断。所以言语要学习,很重要。

      3.亲近仁德之人有何益处? 
      我们时时亲近仁德之人,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你每天接触的都是这些善人,我们无形当中德行都提升;但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假如身旁都是狐群狗党,每天自己的言语、行为都愈来愈粗俗。所以亲近仁德之人很重要,而亲近仁德之人也才能长我们的智能,人生有智能才会下对抉择,人生才会愈走愈轻松;假如没有做对抉择,那人生会愈走愈沉重。
末学在多年以前,曾经自己开公司做生意,整天和生意人打交道,结果由本来颇有书生气的一个人,变得商人习气很重,末学自己还不知道,后来在末学遇到现在的太太时,太太说第一次见到末学时,给她的第一印象就是生意味很浓,这就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在商场上滚得时间久了,不知不觉就染上了商人的很多习气。所以现在末学很庆幸,在读书会和学长们经常交流、学习圣贤文化,「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相信自己的德行一定会不断提升。

      4.现在的孩子叛逆,原因为何?有何解决之道?
中国人四千多年的历史都没有叛逆,我们居然在短短二、三十年之间就产生了叛逆!为什幺四千多年来没有产生叛逆的下一代?为什幺在几十年当中却快速产生叛逆的小孩?不是偶然的!因为现在的孩子是不是接受中国圣贤教诲?是不是接受孝弟的教导?不是!他没有孝心,没有恭敬心,当然对父母言语、行为就会有冒犯。
以前的人对父亲是什幺态度?又敬又畏,又很尊敬,又很害怕,所以父亲都很有威严;当我们对父亲敬畏的时候,根本不可能会叛逆。父亲为什幺能让我们产生对他的敬畏?最重要的是父亲言行一致,他很孝顺,他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所以,打从小对父亲就是尊敬的态度,不可能有叛逆。所以现在的孩子会叛逆,我们做家长的要省思一下,为什幺孩子对我们没有恭敬之心?有可能是我们说一套做一套。 
      当父母没有做出榜样给他看,他的内心不服气!所以叛逆是结果,根源在孩子从小没有对父母生起孝心,生起恭敬之心,那是根本原因。这个原因又加上外面大环境很多污染,他又去效法这些同学也好、朋友也好,到最后叛逆的现象就愈来愈多。要让叛逆的现象消失,重要的是要延续圣贤教诲,然后家长要懂得以身作则,当孩子的好榜样。

      5.孩子为何会自私?有何解决之道? 
      我们回想一下,今天你们夫妻跟孩子一起吃饭,爷爷奶奶也在,妈妈夹起第一口菜,给谁吃?小孩吃。这个是普遍现象,但是这一口菜夹下去会产生什幺效果?「小明,这是妈妈特别煮给你吃的,多吃一点」。爷爷奶奶看了也不甘示弱,「孙子,这几盘菜也很好吃」,爷爷奶奶也帮谁夹菜?孙子夹菜。谁的菜满满的?孙子。所以一个家庭里面谁最大?孙子最大。你看所有的人都必须服务他,小皇帝产生了。 
      小皇帝、小公主产生了,请问小皇帝跟小公主的特色是什幺?自私,因为所有的人都要服务他,所以他只会想到自己。
所以诸位朋友,教孩子从哪里开始?从夹菜开始。小地方大学问,每个动作做出来都是给孩子学习的榜样。当今天你一夹起来,马上夹给你父亲:爸爸,多吃一点。你的孩子看了,他看到自己的父亲在行孝道,他内心会很感动,因为每个人都有本善的心。《大学》里面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做任何事,先后顺序对了,你这个道才建立起来。所以,你菜夹对了,你就教给孩子正确的为人子之道。 
      所以,我们还是要循天道而行,要演出孝道,启发孩子本善之心。这个「自私」,现在找到问题根源,还是从孝道,还是从处处替人着想,我们父母当榜样。

      6. 心得 
      蔡老师说:“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地提升,不断地流露出来。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 
      周文王、周武王、周公还有泰伯、仲雍这些古圣先贤们,以他们的至德孝行,演出了孝道和弟道,他们的德行带动了全国人民礼让,所以上行下效,感应不可思议。因为有孝和弟,周朝才能够绵延八百年。 
      而一个家庭也一样,有孝弟可以绵延长久。中国历史上,孔老夫子的德行最好,他的德行也感化了他世世代代的子孙,所以他的家风两千多年不衰。 
      末学的老家是广东潮汕地区,那里原先是有名的孝弟之乡,很多家庭都是孝弟传家,孝道一代一代传下来。所以过去在我们那里,村里面老人在家里的地位至高无上,家家户户都对老人非常恭敬孝顺,有什幺事情,只要老人一发话,家里其它人就不敢再说话了,所以孝悌成为普遍的风气。 
      末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小时候被寄养在伯父伯母家。伯父伯母是非常淳朴的普通农民,伯父每天下地干活,而伯母则操持家务,上照顾年老的奶奶,下抚养自己的孩子和末学。末学映像当中伯父伯母对奶奶非常恭敬,奶奶不上桌,其它人是不能动筷子的,家里最好的房间是给奶奶住的,最好吃的是给奶奶吃的。不过奶奶那时最疼爱末学,有好吃的都拿给末学来吃,实在讲不仅是奶奶,伯父伯母对末学远远胜过对他们自己的孩子,所以末学现在想起来,内心非常感动。 
      去年4月份,末学夫妇和孩子还有母亲、哥哥、妹妹一起回老家扫墓,看到家乡的孝悌之风已经大大衰减,人们都忙于追逐金钱,忽视了对老人的照顾,一些老人疾病缠身却没有一个儿女来照顾,末学看了非常感慨。我们的祖先把孝悌之风代代承传下来,可是到了我们这一代,却把祖先的宝贵遗产抛弃了,真正是愧对祖先! 
      老家的乡亲都已经住进了漂亮的新居,老房子要幺被闲置,要幺被出租,当末学带着太太和孩子去看望当年住过的老房子时,看到房子已经破旧不堪,有些墙壁都已经坍塌,但是在大门上方,“贤德居”三个字却依旧醒目,这是我们世世代代的祖先对我们这些子孙殷切的期望,希望我们都做贤德之人!所以作为这个家族子孙,末学倍感责任非常之重! 
      蔡老师告诉我们,孝道不只是对父母,还有对我们历代的祖先,我们都应该尽这一份孝道。我们得到老祖宗这幺多的智能恩泽,我们拿甚幺回报?要立身行道把老祖宗的教诲在家庭里面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让家庭的良好家风可以传承,让古圣先贤的智能思想可以在社会当中传递开来,这是尽华夏子孙之孝!

末学PC00051 敬上
2008年11月7日
 

分享文章   08.11.07 
------------------------------------------------------------

      学生自从加入弟子规读书会后还是随顺习气,没有及时跟上读书会的学习,感到万分的惭愧,今天听完了蔡老师的讲解后下决心要跟上读书会的进度,按时交作业,一下就是学生这一次的作业。 
      1.周朝为何可以延续八百年?靠的是何种治家的精神? 
      周朝是中国有记载的第二个奴隶制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立国最长的朝代,以八百年的历史而雄踞中国历代王朝之首,堪称是奇迹。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都对这一现象称奇不已。学了蔡老师讲的弟子规后,学生才知道,周朝之所以能够延续八百年是因为他从开国皇帝开始就把孝悌忠义四个字作为了行事做人的最高标准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演绎孝悌忠义,给人民做出了最好的样子来看。有这样的领导来领众,人民哪有不服的道理啊。 
      2.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为何言语的重要性仅次于德行? 
      言语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说话判断出这个人的人品怎幺样,他的素质以及办事能力等怎幺样。又由于言语说出去就没法收回的性质,所以言语就等同于一个人的第二生命。有德行的人说话和言爱语,没有半分的贡高我慢,德行和言语属于一个人内在的精神面貌,而政事和文学则是属于人身外之物。学生因为不会说话,说话时万分小心,但还是老得罪人, 
      为这个缘故,老是感到非常的痛苦。 
      3.亲近仁德之人有何益处? 
      经常亲近仁德之人我们自己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学着做一个仁德的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经常亲近仁德之人,我们自己就会慢慢地从恶人变成一个善人,从道德低下的人变成道德高尚的人,从不懂礼不知耻变为懂礼而知耻的人。学生自我感觉是如果每日都听老法师以及各位老师的讲课的话,今天就感到非常的充实,而且能对照老师所讲的话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但是如果有一天没有学习,那这天就随顺着烦恼习气过了,没有任何的快乐可言。学院各位老师就是我们的有仁德的善知识,我们每天听经就是在亲近善知识,亲近仁德之人,希望长期熏修,自己也能早点成为一个仁德之人。 
      4.现在的孩子叛逆,原因为何?有何解决之道? 
      现在孩子叛逆,深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对父母生出根本的孝心来。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爱之若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中怕摔,这样就造成了孩子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了什幺顾忌,对父母也没有了敬畏,尤其现在学校不学圣贤教育,使得孩子们更是无法无天,根本不知道孝敬为何物,要解决现在孩子叛逆的问题,还是要从多让孩子接触经典教育,自己以身作则开始做起。少以长者自居,一副要教训人的样子来教孩子学习经典,而应该从自己做起,在生活中多关爱父母,多为父母着想,这样做出了样子,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慢慢地自己去改掉自己的坏毛病。 
      5.孩子为何会自私?有何解决之道?
孩子自私是父母作出的榜样教出来的。没有任何一个孩子生下来时就是自私的。解决之道还是要父母做出个好样子来给孩子做示范,慢慢地改变。 
      学生由于自己学的不好,没有把老师讲的话深入到生活中去,所以写出来的东西都是空洞无物,自己感到惭愧的不行,还请各位学长们不要见笑。
 

分享文章   08.11.07 
------------------------------------------------------------

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晚上好! 
      1.周朝为何可以延续八百年?靠的是何种治家的精神? 
      靠的是孝、弟,是用真诚心做出的孝、弟来治家治国的。父亲做到孝敬长辈,友爱兄弟,儿子学到长辈的行为,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孝敬父母的行为,一代一代传下来对兄弟恭敬、友爱的行为。一位国主都能做到孝、弟,一个国家都会效法国主行孝、弟。所以周朝延续八百年之久。 
      2.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为何言语的重要性仅次于德行? 
      因为人与人互动跟交流,最常用的就是语言,[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言可以让一个家庭和乐,一言可以让家庭纷诤不断,所以言语一定要谨慎。有句古话说的好,三思而后行,一思这句话说出去,会不会利益对方:二思这句话说出去,会有什幺后果:三思这句话说出去,是否违背了做人的原则。(原则:不两舌、不恶口、不倚语、不妄语) 
      3.亲近仁德之人有何益处? 
      因为我们时时亲近仁德之人,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你每天接触的都是这些善人,我们无形当中德行都在提升;所以亲近仁德之人很重要,而亲近仁德之人也能长我们的智能,人生有智能才会下对抉择,人生才会愈走愈轻松。 
      4.现在的孩子叛逆,原因为何?有何解决之道? 
      现在孩子的叛逆,是因为父母没有以身作责,所以孩子会叛逆。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从父母自身的思想、言语、行为当中做起,以身作责,用自己的行为来教育孩子。很多孩子也会挑大人的毛病,尤其是我们大人答应孩子的事没有做,大人有很多时候,在无意当中答应孩子的事,自己都不记的了,说不上什幺时候,孩子就会说出来。比如说:有一次我跟女儿说:“快吃饭,吃完我们背《弟子规》。”女儿说:“好呀。”吃了有20几分钟,我把背《弟子规》的事给忘了,我们下楼回到我的店里,因为有客户要发货,所以就把背《弟子规》的事给忘了,就这样到晚上下班的时候,我骑着自行车带着女儿,这时候我才想起来,《弟子规》还没有背呢,我说付乔背一遍《弟子规》吧,女儿说:“刚才你说,吃完饭背,也没背呀,你说话不算数,现在我不想背。”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如果大人说话不算数,就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给孩子一种不重视他的感觉,我们不重视孩子,孩子慢慢的也就不听我们的话了,更严重的孩子就会叛逆。这让我联想到哥哥跟侄子的关系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日常生活中哥哥让孩子做的事,他自己都没有做到,所以孩子不服,更不愿意听爸爸的话。所以为了不让我的孩子产生叛逆的心里,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做到说道做道,在孩子面前建立强列的信任感。这样孩子长大就不会叛逆了。 
      5.孩子为何会自私?有何解决之道? 
      因为现在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孩子,都是以孩子为主,有什幺好吃的,都先给孩子,这样就造成了孩子自私的习惯,解决的方法就是,要我们的心向上长,先想到父母也就是先行孝道,然后让孩子跟我们一起尽孝心,这样孩子就不会自私了。
这一集的心得分享就与大家讲到这里,如果有讲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提意见!010-card@163.com
 

分享文章   08.11.08 
------------------------------------------------------------

下面是后学提交的第六集心得报告,感谢读书会老师在百忙中批阅,有不妥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感恩! 
      蔡老师在本集讲孝弟家风的承传与家庭教育的误区。周朝享国八百年,靠的是孝弟家风的承传,我们想让自己的家风有好的提升,就要好好学习《弟子规》。我们要想把孩子教好,但是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好的方法,长孩子的善,挽救孩子叛逆、自私等不良行为习惯。 
      一、周朝延续八百年,凭的是孝跟弟,靠的是礼让的治家精神。 
      (一)孝弟跟礼让是周朝昌盛的根本。回想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历史最悠久、国运最昌盛的周朝,享国八百年。凭的是孝跟弟。周朝开国是周文王、周武王,周文王的父亲叫王季,王季的父亲是太王。太王生了三个儿子,老大是泰伯,老二是仲雍,老三是王季,王季生了周文王,周文王生了周武王、周公。当初太王看到他的孙子周文王诞生的时候,有帝王之相、圣主之相,但是他的父亲排老三。结果他的大伯泰伯看到了父亲看到孙子脸上的喜悦,他了解到他的父亲想把王位传给王季,希望往后能传到这位孙子的手上。泰伯很善体父亲的心境,所以他跟二弟仲雍趁着帮父亲采药的理由,上山就没有再回来。因为他希望让父亲不用顾于他是长子,能直接传给他的三弟王季,继而再传给周文王。 
      诸位朋友,这个家族什么都能让,天下都能让出来,这个让的动作成就了孝道,善体亲心,能圆满父亲的心意;这个动作还让出了弟,兄弟的友爱,连天下都可以让,兄弟之间还有什么可争的;还让出了忠,忠于天下人民。因为他这么一让,可以让一个圣主领导全国人民,这一让是真正的德行,真正的家风。所以孔老夫子对泰伯、仲雍的赞叹是[德之至也]。
周文王对父亲王季早上、中午、晚上一天三次问候,所谓晨昏定省。由于有这样的身教,周武王对周文王也非常孝顺。有一次周文王生病,周武王服侍在侧,十二天没有宽衣解带,帽子也没有拿下来,足足侍奉他父亲十二天。他们的孝道承传下来,一家孝,一国就兴孝,《大学》里面有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他们的礼让带动了全国人民礼让,很多纷争的事自然就减少。所以上行下效,确确实实感应不可思议。
  除了周武王有承传周文王的孝道,周公也承传了他的伯父泰伯、仲雍的弟。有一次周武王生病了,周公就在他们祖宗的面前,祈求折掉自己的寿命,让他的兄长可以延寿。所以,周武王跟周公的兄弟友弟也传给了他的下一代子孙,周朝因为有孝弟,才能够绵延八百年。
  当一个人孝、弟做到了,一个有孝心的人,他会推己及人,当他对自己父母孝,看到别人的父母同样也会恭敬对待。所以《弟子规》有教导:[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二)我们想让自己的家风有很好的提升,有一个好老师叫《弟子规》。周武王去世,周成王即位,武王临终前帮成王选了几位老师,太师是姜太公,太保是周公,有这么好的老师提携他,才能使周朝昌盛绵延下去。我们做父母的想让自己的家风有很好的提升,要替孩子找好老师,我们请不到太公、周公,但有《弟子规》这个好老师,这个经书就可以好好让我们的家风有很好的提升、很好的延续。 
      (三)现在世界各地灾难连连,我们要反观内省。周公辅助年幼的成王治理天下,那时候国家有些谣言,说周公要篡夺天下。周公不等侄子说话,就自请到山东去,让他的侄子好做人,不被这个流言蜚语所影响。结果周成王走在路上,突然看到天空有异象,大白天打雷。周成王看到天空有异象,反省自己是不是做出什么坏事?人心与天地万物是有交感的,人心善就会风调雨顺,人心恶就会灾难频繁。现在世界各地灾难很多,雪灾、地震、战争,我们看到这些灾难要反观内省,好好把这颗心守住,让它向善。 
      (四)一个地方的风水随人心而改变。蔡老师在厦门讲课的时候,遇到一位老师,介绍他们村落里的四十几户人家,一百零九个后代,个个都上大学,素质都很好。村落里的长者告诉他们:读书、工作只要一放假,都要记得回来看父母。每年的大年初一,一定陪着父母到寺庙里面拜佛、祈福,做到了孝;陪父母回来,就到其它所有邻居的家里面去跟长辈拜年,做到了弟;然后他们这些差不多年纪的邻居,就在一起讨论读书有什么收获、工作有什么好经验,做到了好学。有孝有弟又好学,所以有这个村落有这么好的后代,绝对不是偶然的,绝对不是那边是龙穴、风水好。像现在一些农村忙完农活,男人聚到一起打麻将,妇女聚到一起说长道短,比着不孝顺公婆,孩子学得彻底,没有恩义、情义,后代子孙怎么会兴旺,怎么会有好的发展呢?所以一个地方的整个风水、整个环境,因人心而改变。 
      二、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言语的重要性仅次于德行。 
      《 弟子规》[总叙]讲:[首孝弟,次谨信],『谨』是谨慎,谨言慎行,自己的生活要有规律。『信』是会意字,代表人言。《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孔老夫子也说「人无信不立」。而孔老夫子的教诲重视四个学问: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就是言语,第三个是政事,第四个是文学。言语摆在了仅次于德行的位置,因为人与人的互动跟交往,使用言语的频率最高。「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言可以让家庭和乐,一言也可以让家庭纷争不断,所以言语很重要,要学习。 
      三 、亲近仁德之人能长我们的智能 
      [泛爱众],广泛的爱众人,这个换现代话讲,叫做人际关系法,如何跟人相处的很和乐,我们《弟子规》也是赶得上时代,很注重人际关系学。『而亲仁』,亲近仁德之人。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所以亲近仁德之人很重要,而亲近仁德之人也才能长我们的智能,人生有智能才会下对抉择,才会愈走愈轻松。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什么样的人相处,常常会影响到自己。也有说:学好三年不足,学坏一日有余。因此,我们要很谨慎地选择朋友,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 
      四、把立身处事、德行的根扎好,有空余的时间要多看古圣先贤的文章。
当我们把这些立身处事的行为、德行都扎实的学好,空余的时间,还可以多看些好的文章。古代的文章是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所以「学文」还是看古圣先贤的文章比较保险,因为这些文章都是历经几千年印证,确实可以启发人的智能。 我们成年人一天当中拿来学习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这个“余”我们也可以把它拿做化整为零,把一些零散的时间好好掌握,日积月累,滴水可以穿石,不要小看一天十分钟、二十分钟的积累,所谓[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五、父母时时想着要把孩子教好,一定要有好的方法。
我们来看这个「孝」是会意字,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老指上一代,子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合成一体,就是一个「孝」字。我们来看一下,上一代时时念着要好好把下一代教好。父母时时想着要把孩子教好,但是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好的方法。中国有一篇很重要的教育哲学叫《礼记。学记》,里面有提到什么是教育,「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这句话把教育的两大主轴抓到了。所以我们今天要把孩子教好,一定要清楚,要长他什么善,然后要防止,甚至于要导正他哪些过失,因为「苟不教,性乃迁」。很多的孩子有些不对的习惯,我们当下要赶快把他挽救过来。 
      六、孩子叛逆是结果,原因是我们大人没有做出好的榜样。
我们看看,在几千年的中国史书上,都没看过叛逆,在最近几十年当中却快速产生叛逆的小孩,不是偶然的!因为现在的孩子没有接受中国圣贤教诲,没有接受孝弟的教导,他没有孝心,没有恭敬心,当然对父母言语、行为就会有冒犯,这是根本原因。女儿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出现了强烈的叛逆现象,后学光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愈来愈厉害。想想以前自己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平时只一味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星期天孩子提出要去奶奶家,后学总是以怕耽误孩子的学习为由,妨碍了女儿与婆婆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即使与婆婆在一起,后学对婆婆不冷不热的,没有当父母对待。回到家里,后学跟女儿说什么,女儿也不冷不热的,表面上应着,做起事来我行我素,学习敷衍了事、应付。一次,女儿升初中之前,买了很多周杰伦的光盘,到家里就打开看,一开始后学忍着不吱声,女儿肆无忌惮地看了两个小时,后学忍耐不下去,气急败坏地关了电视,女儿暴跳如雷,怒视着后学,站起身回到自己的房间,哐一声关上了门。后学忍不了孩子这样的态度,硬把门推开,狠狠揍了女儿一顿。有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女儿上学、放学,吃完饭就把自己关到房间里,无论是吵、哄都不吱声。后来先生出面哄劝,女儿才与后学说话。今年春节,有缘加入弟子规读书会的学习,后学如获至宝,象抓到了救命绳,早起晚睡学习。星期天带女儿到婆婆家,伺候老爷爷,陪婆婆聊天。女儿现在变得很乖巧、温柔,星期天从学校回来,很关心我们,总要到奶奶家、姥姥家看看。要让叛逆的现象消失,家长要学习圣贤教诲,然后家长要懂得以身作则,当孩子的好榜样。 
      七、自私是结果,原因是家长不懂得先孝顺老人,再疼爱孩子。
一个大家庭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有老人和孩子,妈妈夹起第一口菜,先给小孩吃,这个是普遍现象。爷爷奶奶看了也不甘示弱,也帮孙子夹菜,孙子的菜满满的,一个家庭里面孙子最大,颠倒了。但是这一口菜夹下去会产生什么效果?[小皇帝、小公主]产生了。小皇帝跟小公主的特色是自私,因为所有的人都要服务他,所以他只会想到自己。所以诸位朋友,教孩子从哪里开始?从夹菜开始。小地方大学问,每个动作做出来都是给孩子学习的榜样。当今天我们夹起菜,先夹给父母,我们的孩子看了,他内心会很感动,因为每个人都有本善的心。《大学》里面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做任何事,先后顺序对了,这个道才建立起来。所以,我们菜夹对了,就是教给孩子正确的为人子之道。

惭愧后学pc00497合十敬上
 

分享文章   08.11.09 
------------------------------------------------------------

末学先向您们九十度三鞠躬!下面是末学学习蔡老师讲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第六集的心得体会,如有不妥之处恭请诸位老师、诸位学长多多指教!再次感恩! 
      蔡老师在这集告诉我们周朝能够延续八百年,靠的是孝悌这种治家的精神;孔老夫子的四个教诲;亲近仁德之人有何益处;如何解决孩子现在的叛逆与自私。 
      一、周朝为何可以延续八百年?靠的是何种治家的精神? 
      (一)做人的根本是孝道跟弟。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的提升,不断的流露出来。其实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大道至简」,很深奥的道理,其实都是很根本、很简单的。 
      (二)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周朝太王生了三个儿子,老大是泰伯,老二是仲雍,老三是王季,王季生了周文王,周文王又生了周武王、周公。泰伯很善体父亲的心境,就跟他的二弟仲雍相约去帮父亲上山采药,去了以后就没有再回来。因为他希望让父亲能够好做事,不用顾于他是长子,能直接就传给他的三弟王季,继而再传给周文王。
这个让天下的动作成就了孝道!善体亲心,能圆满父亲的心意。除了让出了孝,让出了弟,还让出了忠于天下人民。这一让是真正的德行,真正的家风。所以孔老夫子对泰伯、对仲雍的赞叹是「德之至也」。
周文王对于他的王季都是早上、中午、晚上一天三次问候,所谓晨昏定省。所以他的儿子周武王对周文王也非常孝顺。有一次周文王生病,周武王服侍在侧,十二天没有宽衣解带,帽子也没有拿下来,足足侍奉他父亲十二天。
    他们的孝道承传下来,一家孝,一国就兴孝,当他看到我所崇敬的领导人都是这么样的孝顺,他们会很感动,会起而效法。 他们的礼让带动了全国人民礼让,很多纷争的事自然就减少。
    除了周武王有承传周文王的孝道,周公也承传了他的伯父泰伯、仲雍他们的弟,兄弟的友爱。有一次周武王生病了,周公就在他们祖宗的面前,他就写了一篇祈祷文,祈求折掉自己的寿命,让他的兄长可以延寿。
    后来周成王长大了,那时候国家有些谣言,都说周公是不是要篡夺天下,就很多流言蜚语出来。周公不等他的侄子说话,让他的侄子好做人,不要被这个流言蜚语所影响,他就自己回山东去。结果周成王走在路上,突然看到天空有些异象,大白天打雷。周成王看到这个现象,回去就好好反省,所以周成王也到太庙去跟祖宗忏悔。以前的人心很淳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都会谨记这些老祖宗的教诲。在周成王在忏悔的过程,刚好看到周公为他哥哥周武王的祈祷文,看到自己的叔叔为了让他的兄长能够延寿,不惜向天祈求折自己的寿。周成王看了很感动,马上以天子之身亲自带文武百官去把周公迎请回来。所以,周武王跟周公的兄弟友弟也传给了他的下一代子孙,周朝因为有孝弟,才能够绵延八百年。 
      (三)德行的根本在孝道。老师讲到一个村落有四十几户姓吴人家,为什么他们这一代能这么兴旺。因为他们只要读书、工作一有放假,要记得回来看看父母。他们每年的大年初一,一定是陪着父母到寺庙里面去拜拜、去祈福,不会去做其它的事。做到了什尊敬长辈,弟!跟长辈拜完年以后,他们这些差不多年纪的邻居,就围在他们村落里面的小学,一起讨论互相切磋。这个做到了好学!有孝有弟又好学。所以这个村落为什么下一代能有这么好的发展,绝对不是偶然的;绝对不是说那边是龙穴,风水很好,不是这样。而且一个地方的整个风水、整个环境,也会因人心而转变。
所以孔老夫子说的「首孝弟」,当一个人孝、弟做到了,一个有孝心的人,他会推己及人,当他对自己父母孝,他看到别人的父母同样也会恭敬对待。所以《弟子规》有教导,「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二、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为何言语的重要性仅次于德行?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孔老夫子也说「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假如没有信用,很难在社会立足。而孔老夫子的教诲重视四个学问: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就是言语,第三个是政事,第四个是文学。言语为什么摆在仅次于德行的重要性?因为人与人的互动跟交往,使用什么的频率最高?言语。所以言语,「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言可以让家庭和乐,一言也可以让家庭纷争不断。所以言语要学习,很重要。 
      三、亲近仁德之人有何益处? 
      亲近仁德之人提升我们的道德学问。每天接触的都是这些善人,我们无形当中德行都提升,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但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假如身旁都是狐群狗党,每天自己的言语、行为都愈来愈粗俗。所以亲近仁德之人很重要,而亲近仁德之人也才能长我们的智能,人生有智能才会下对抉择,愈走愈轻松;假如没有做对抉择,那人生会愈走愈沉重。 
      四、现在的孩子叛逆,原因为何?有何解决之道? 
      (一)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因为现在的孩子没有接受中国圣贤教诲,没有接受孝弟的教导。所以他没有孝心,没有恭敬心,当然对父母言语、行为就会有冒犯。学历不算高的家长,他会流露他的心声,他说:我只希望我的孩子不要成为社会的负担,这是我为人父母的责任,他懂得教育好孩子是他这一生的本分事。 
      我们认为父母时时想着要把孩子教好,但是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好的方法。中国有一篇很重要的教育哲学叫《礼记?学记》,里面有提到什么是教育,「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这句话把教育的两大主轴抓到了。所以我们今天要把孩子教好,一定要清楚,要长他什么善,然后要防止,甚至于要导正他哪些过失,因为「苟不教,性乃迁」。很多的孩子有些不对的习惯,我们要赶快把他挽救过来,什么时候挽救?当下!刻不容缓,因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家长要懂得以身作则,当孩子的好榜样。父母言行一致,很孝顺,他做出榜样给孩子看。现在的孩子会叛逆,我们做家长的要省思一下,为什么孩子对我们没有恭敬之心?有可能是我们说一套做一套。 所以叛逆是结果,根源在孩子从小没有对父母生起孝心,生起恭敬之心,那是根本原因。这个原因又加上外面大环境很多污染,他又去效法这些同学也好、朋友也好,到最后叛逆的现象就愈来愈多。要让叛逆的现象消失,重要的是要延续圣贤教诲,然后家长要懂得以身作则,当孩子的好榜样。 
      (三)帮助孩子纠正过失。因女儿是单亲,双方亲戚都很宠爱她,末学知道孩子不能娇惯,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所以末学一直对女儿都很严厉谨慎,深知单亲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德行教育。
但是由于末学长期与女儿两地生活,又加上外面大环境很多污染, 有时又去效法有些同学,难免有时在离开父母的视线会出现现在所谓的叛逆。每当女儿出现不好的习惯,末学都自责也很惭愧!所谓「养不教,父母过」。幸运的是在每次孩子出现状况时都及时补救。比如说又一次女儿上小学时,她以跟同学出去玩跟婆婆说慌去末学的姑妈家,在那里吃完饭,姑妈派表哥亲自送回家的,事后末学从姑妈那里才知道此事,在孩子上学后末学就打电话向婆婆了解事实,结果恰恰与姑妈说的不一致,说是在路上遇到的才去的,末学就知道女儿在说慌。到了晚上末学还向以往那样与女儿沟通,并且询问最近去哪了,女儿一听马上就说自己说慌了,末学说问什幺说谎,女儿说害怕奶奶不让去,奶奶告诉我怕给姑姥添麻烦,回来姑姥还买那幺多好吃的,又害怕奶奶说我,所以就没说事实。末学听了就告诉女儿说谎的后果,希望下不为例,女儿也诚恳的向末学道歉,末学并且让女儿向奶奶、姑姥道歉,从那以后女儿再也没有说过慌。所以孩子不怕出现问题最重要的把原因找到,就能对症下药,就很快的能把很多情况转成好的良性的发展。 
      五、孩子为何会自私?有何解决之道? 
      (一)教给孩子正确的为人子之道。今天我们夫妻跟孩子一起吃饭,爷爷奶奶也在,妈妈夹起第一口菜,给小孩吃,所以小皇帝、小公主产生了。小皇帝跟小公主的特色是自私,因为所有的人都要服务他,他只会想到自己。俗话又说,「伴君如伴虎」。所以教孩子从从夹菜开始,小地方大学问,每个动作做出来都是给孩子学习的榜样。当他看到自己的父亲在行孝道,他内心会很感动,因为每个人都有本善的心。《大学》里面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你菜夹对了,你就教给孩子正确的为人子之道。 
      (二)演出孝道,启发孩子本善之心。其实女儿是个很乖顺的孩子,很善解人意,知道感恩,这也是末学最欣慰的。末学自从学习圣贤教诲,末学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点滴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在今年过中秋节时,末学以异地传送的方式送婆婆好利来月饼,并且问孩子先给谁,孩子马上回答当然先给奶奶了,然后再与家里一起分享。女儿还问妈妈买了吗?因女儿知道末学跟孩子在一起时从来不为自己买东西,末学内心激动的说有,谢谢女儿! 
      现在每次与女儿放下电话之前都要让孩子问问奶奶有事吗?没事也让孩子代末学向奶奶问好!然后就能听到女儿那边传来温馨的答应!并且女儿还经常发短信关怀末学好好的照顾自己,上班骑自行车要注意等等! 
      所以我们用好恶孩子就学到好恶,而不是学到情义、恩义。所以,我们还是要循天道而行,要演出孝道,启发孩子本善之心。 
      如今末学能有这样认知,首先要感恩老祖宗的教诲!感恩父母把我生在淳朴浓厚的乡村,感恩父母身体力行在孝道、友爱兄弟、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让我们从小内心就感受到做人的根本,这就是父母给我们留下最永恒的财富!
虽然末学父母不在了,但是幸运的是还有另一位妈妈就是婆婆!末学要好好孝敬她老人家,同时也长养孩子孝心、恭敬之心、仁德之心!继续教孩子正确的为人子之道! 
      (三)《弟子规》是我们的好老师。末学今生有机缘遇到要《弟子规》,每天早上服用它时候,提醒自己今天要按照这些教诲去力行;晚上反省今天的所做所为,哪些跟经典相应,自我鼓励;哪些还没做到的,赶快要提醒自己去修正,让我们的道德、学问增长,所谓「德日进,过日少」。 
      透过这一集的学习重要的是我们要延续圣贤教诲,然后我们要懂得以身作则,当孩子的好榜样。所以我们要珍惜机缘紧紧跟诸位老师、诸位学长好好的一起学习,让我们的家风有很好的提升,很好的延续!
末学pc00333刘凤 敬上合十
 

分享文章   08.11.10 
------------------------------------------------------------

尊敬的各位老师、学长:大家好! 
      亲近仁德之人有何益处? 
      《弟子规》里有这样一句:【泛爱众,而亲仁】。『泛爱众』,广泛的爱众人,这个换现代话讲,叫做人际关系法,如何跟人相处的很和乐。我们《弟子规》也是赶得上时代,很注重人际关系学。 『而亲仁』,亲近仁德之人。因为我们时时亲近仁德之人,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你每天接触的都是这些善人,我们无形当中德行都提升;但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假如身旁都是狐群狗党,每天自己的言语、行为都愈来愈粗俗。所以亲近仁德之人很重要,而亲近仁德之人也才能长我们的智能,人生有智能才会下对抉择,人生才会愈走愈轻松;假如没有做对抉择,那人生会愈走愈沉重。 
      古代名人苏东坡总喜欢跟修行很好的一位禅师在一起修行。有一天,苏东坡跟那位禅师一起打坐,苏东坡看到禅师打坐的姿态上小下大,很像一抛粪,于是就开玩笑地对禅师说:“你打坐的姿态就像一抛牛粪,”然后又问禅师:“你看我坐的姿势像什幺?”禅师认真地对他说:“你像一尊佛。”苏东坡听后脸红了,感到自己的境界跟禅师比相差很远,很感惭愧,决心好好跟像禅师这样的有道德、讲仁义之人亲近、学习。是啊,想他人不好,自己肯定也不好;想他人都是佛,自己就是佛啊。人好人不好在于自己的存心。 
      蔡礼旭老师在澳洲学习传统文化、圣贤教育等时,有心认识一些有道德、有学问的老师。苍天不负好心人,他后来认识了好多仁德之人,其中认识一位 卢叔叔,这一位 卢叔叔对他今后的帮助、教育很大。他在 卢叔叔那里学会了忍、坚强、不到目的不罢休、助人为乐等等好多优良品质。蔡老师听到卢叔叔给他讲过这样一个真实故事。在卢叔叔小的时候,他的妈妈就叫他给邻居家担水,从很远很远处井里担来,而且还要必须把他家和邻居家的大缸都蓄满。卢叔叔从小就很孝顺父母,母亲叫他担,他就担,从没有半句怨言,多年来的担水,锻炼了卢叔叔的忍耐力、坚强不惜精神、不到目的不罢休的意志、助人为乐的好品质,仅为邻家担水,就成就了 卢叔叔今后的好命运。担水,为他今后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为人处事等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蔡老师在 卢叔叔语教、身教等的帮助下,进步很快,更坚强了身心奉献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之中的信心。如今我们能天天听到蔡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们感到万分幸运。仁德之人的慈悲教化,不断地改变着末学多生多劫的不良习气。很感恩他们啊。 
      昨天(2008年11月9日),末学在上班存包的时候,有位顾客存放末学存包处两本书。一本题目是《百家论道》、一本是《太上感应篇》。《百家论道》封面上部贴有 朱元璋、鲁迅、季羡林、李约瑟(英国)等名人头像。右面写有 鲁迅先生一句话:「不读《道德经》就不懂中国文化」。书内有名人墨宝、有名人赞叹道德经、儒释道的名言、有「首届国际《道德经》论坛摘文」、有《道德经》章句摘录,啊,真是一本好书。那本《太上感应篇》就更好了,书很大、挺厚。里面有名人墨宝,有带拼音的《太上感应篇》全文,有翻译、解释《太上感应篇》,还带英文。很好很好,无价之宝。末学太喜欢这两本书了。待顾客来向末学取书时,末学攥着这两本书对顾客说:“您好!这两本书太好了,我很喜欢,您能不能今后帮我找两本跟这一模一样的书?”顾客说:“白云观有,要不我送你一本?”。“我都喜欢”,“那都送你”。“那多不好意思,您还能再找到吗?”“能,行,不必客气,收下吧”。顾客走了。我脸都红了,感到又高兴,又不好意思。好书啊,无价之宝。感恩这位不认识的大德,吾将好好学习这两本书,以此来报答这位大德的善举。
亲近有道德、讲仁义之人,亲近圣贤经典是增进我们提高各种素质的奠基石。
末学00087合十敬上
 

分享文章   08.11.10 
------------------------------------------------------------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六个重要的观念,一是《弟子规》中的「弟子」不是指小孩子,我们每一位愿意学习圣贤教诲的学生都称为弟子。「规」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规范;二是周朝之所以能延续八百年,靠的是孝跟弟的治家精神;三是人与人交往互动频率最高的就是语言,所以语言在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的重要性仅次于德行,四是亲近仁德之人才能长我们的智能,进而下对抉择;五是现在的孩子叛逆的根源在我们做父母的未做出孝道和友爱兄弟给孩子看;六是孩子自私是我们父母太宠孩子了。 
      一、孝和弟的传承可以让家风绵延不衰 
      (一)做到孝弟能提升道德学问。【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这句教诲是从孔夫子《论语.学而第一》里撷取出来。它告诉我们,做人的根本在孝道跟弟,友爱兄弟,尊敬长辈。「弟」还包含恭敬长者的重要态度,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弟」,道德、学问才能不断的提升,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周朝以孝与弟治家,绵延八百年。蔡老师在这一集里讲到:周朝历史最悠久,国运最昌盛,当时在这个家族中长子泰伯,与二弟仲雍一起让天下的动作成就孝道!让出了兄弟的友爱, 让出了忠于天下人民,也让出一个圣主领导全国人民,这一让是真正的德行和家风。所以孔老夫子对泰伯和仲雍的赞叹是「德之至也」,因为泰伯和仲雍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感得周朝历代圣王来效法,传承了祖辈的孝跟弟,才能够绵延八百年。 
      (三)孔老夫子的德行让家风两千年不衰。在中国历代,孔老夫子的德行最好,他的德行也感化了世世代代的子孙,所以他的家风两千多年不衰。 
      二、孩子叛逆的原因在父母未做好榜样 
      (一)前两年末学的孩子出现叛逆等现象。末学的孩子在前几年时,离开了学校,上网,打架,叛逆,父母的话听不进去,自私,没有责任心,生活没有规律等等这些坏习惯孩子身上都有,我们东奔西跑,找心理专家,找教育家等等,也连续换了五所学校,都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结果也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 
      (二)中国史书上没有叛逆两个字。回忆起来,儿子幼年时天真活泼,心底善良,聪明可爱,为什么儿子进入少年就出现叛逆,不听父母的话呢?还有一些好朋友安慰末学说:现在的孩子都有叛逆的情况,叛逆是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有的孩子严重一些,有的孩子轻一些,过去这个年龄段,大一些就好了,诸位朋友,请问五十年前,有没有听过叛逆两个字?几千年的中国史书上有没有叛逆两个字?中国人四千多年的历史都没有叛逆,居然在短短二、三十年之间就产生了叛逆。 
      (三)孩子叛逆的原因在父母未演出孝弟。让末学夫妇难以理解的是孩子叛逆的原因在哪里?我们时时处处去找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前几年末学没接触圣贤教诲,孩子跟爷爷、奶奶一起吃饭,做爸爸,妈妈的夹起第一口菜都是给小孩吃。通过学习圣贤的教诲才明白,我们父母这样做是次序颠倒了,当我们一夹菜马上夹给父母,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在行孝道,他内心会很感动,他也会第一口菜夹给爷爷奶奶,夹给父母,我们父母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说到就做到,他对父母又敬又畏,根本不可能会叛逆。《大学》里面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做任何事,先后顺序对了,这个道才建立起来。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菜夹对了,就教给孩子正确的为人子之道。小事大学问,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孩子叛逆,不听话是结果,根源在我们未做出孝道和友爱兄弟给孩子看,孩子也没有接受孝与弟的教导,他对父母生不起孝心和恭敬心,当然对父母言语、行为就会有冒犯,再加上外部大环境的污染,所以出现叛逆的现象。 
      (四)孩子的自私在父母的一个宠字。一个家庭往往是大人们都围着孩子转,孩子爱吃的东西,爷爷奶奶还不舍得吃,留给孩子,记得一次儿子的风筝挂到树梢上了,他的爷爷,近六十岁的老人爬到树上,将风筝取下来,我们做儿女的就非常担心老人有危险,告诉老人自己的身体最重要,而孩子还以爷爷爬树这么高,给他取下来风筝引以为豪,一个家庭里都“宠”孩子,孩子只会想到自己,这样小皇帝也就产生了。 
      (五)凭圣贤的教诲长善而救失。《礼记:学记》里面提到,教育就是「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我们了解到孩子出现问题,是因为我们父母没有德行,没有以身作则,演出孝弟来给孩子看,所以要把孩子教好,我们还是要循天道而行,要刻不容缓依据《弟子规》这个好老师的教诲,先长我们自己的善心,要演出孝道,是从处处替人着想,启发孩子本善之心,来延续圣贤的教诲。改正自己的坏习气,进而来引导孩子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三、一言可以让家庭和乐,也可以让家庭纷争 
      (一)谨言慎行。《弟子规》中说【次谨信。】『谨』是谨慎,谨言慎行。『信』是会意字,代表人言。「凡出言,信为先」,孔老夫子也说「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假如没有信用,很难在社会立足。 
      (二)言语的重要性仅次于德行。孔门四科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言语摆在仅次于德行,因为人与人的互动跟交往,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言语。上个礼拜五,末学在办公室与几位同事说话,一位同事在说某一同事对他的妻子说话不客气,末学正想随顺同事说这位同事的不是,突然想起《弟子规》中的经文:“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末学马上就打住,自己不再说话。语言是最容易出现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时时处处去注意自己不要乱说话,以免犯错。 
      (三)言语和蔼可以温暖人心。上个礼拜先生出差时,有一些感冒,末学给他买了一些三九感冒冲剂等类的药带上,先生走了两天,天气又有一些变凉,末学给先生短信让他注意多穿些衣服,感冒是否好了些,先生回复说,有末学的关心已经好多了。一句和蔼的话语,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温暖人心,使人的免疫系统增强,所以一言可以让家庭和乐。 
      (四)言语不当最易伤害人。记得末学在没有学习圣贤教诲之前,受欲望的指使,对现状不满足,所以也常常默默不乐,而且也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去看先生,家中的事一般要随顺末学的决定来做,一个家庭缺乏了民主,家中争吵不断,气氛紧张,有时末学与先生赌气,一个月、两个月地就不与他说话,用沉默来伤害对方,所以一言也可以让家庭纷争不断。 
      四、亲近仁德就会提升德行。《弟子规》中说【泛爱众。而亲仁。】广泛的爱众人,现代话讲是人际关系法,如何跟人相处的很和乐。『而亲仁』,时时亲近仁德之人,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我们每天接触的都是这些善人,无形当中德行都提升。但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假如身旁都是狐群狗党,每天自己的言语、行为都愈来愈粗俗。所以亲近仁德之人也才能长我们的智能,人生有智能才会下对抉择,人生才会愈走愈轻松。

末学pc00417敬上 合十
 

分享文章   08.11.10 
------------------------------------------------------------

      我们已经进入了《弟子规》的学习,《弟子规》当中的【弟子】不是指小孩而已,而是我们每一位愿意接受圣贤教诲的学生,都称为【弟子】。【规】是规范,我们遵守这样的规范,就能够让我们自己的德业日渐提升。

      《弟子规》总序第一句提到,【首孝悌】。【首】也就是做人的根本,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长辈。【孝悌】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是对长着的恭敬。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悌当中不断的提升,不断的流露出来。其实【大道至简】很深奥的道理,其实都是很根本,很简单的。为何周朝能够延续八百年基业不衰,靠的就是孝悌治家的精神。泰伯,仲雍对王位的礼让,即做到了孝悌,其德风也影响了世世代代的子孙,使得周朝能够绵延八百年。

      《弟子规》在【次谨信】当中提到要谨言慎行。而孔老夫子的教诲重视四个学问。第一;德行。第二;言语。第三;政事。第四;文学。人与人互动跟交流,使用言语的频率最高。因此言语的重要性仅次于德行。所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帮。】一言可以让家庭和乐,一言也可以让家庭纷争不断。一言也可以让人的心行转好。 
      今天末学和先生去市里,买回一台二手车。本打算开回家这边修理,没想到在半路上就有一根水管破裂,不得已停下修理。在郊外很远才有住户。没办法就在路上拦车借工具,也许是受电视媒体不良报道的影响,没人肯停车。所以末学的先生说到前面去看看有没有修理部,我们开着车往前走,还真幸运这真的有一家修理部。末学和先生很有礼貌的的去借工具,那里的师傅很忙,打量一下我们,没做声就借给了我们。我们修到一半还缺一种工具。末学转回去借,这回出来一位大姐,大姐冷着脸对末学说:“我们要走了,没时间撘顾你。”前几次在郊外拦车的碰壁,已经让末学很有耐心。还是微笑着和大姐说:“我们马上就用完给您送来,不会耽误您的。”大姐虽然不高兴,但末学也没有别的办法,还是真诚的在一旁等,等师傅和大姐忙完了真的开车要走了,末学追上去请大姐帮忙,大姐冷冷的丢下一句话:“我们没工夫,管我儿子借去吧!”屋里面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走出来,末学就去与他借,那男孩也说要走了,不借给末学。老师讲过要成就一件事情,耐心很重要。末学还是客气的说:“小师傅,我们用完马上就还给您,是你妈妈让我来向你借的。”男孩想了想就借给末学了。谢过之后末学忙转回去修车,先生也快速的用完交给末学去还。末学带着感激的微笑去还工具,真诚心的对小师傅说:“小师傅真谢谢你了,我们的车修好了。今天我们遇到好人了。请你转告你妈妈,谢谢她。”那男孩可能是被末学的真诚和温暖的话语感动了,露出了笑脸,还出来送末学,正巧先生在路边捡到一样工具,问是他们家的吗?男孩兴奋的接过来,这次男孩对我们的戒心没有了,还来到我们的车前,关切的询问状况。

      这次的经历让末学感受到,好的言语和真诚的耐心会感化人的心;对人的尊敬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末学去汤池时,在那里让末学感受到老师们的话语,是那样的温暖柔和。微笑是那样的亲切。那里环境和气氛都让人很舒服,末学体会到,人心能转变环境,言语能感化人心。所以孔老夫子把言语排在德行之后。我们当下言语就要转变,和谐社会从我做起,从我们的言语开始修正。所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帮。】我们的言语柔和孩子时常亲近我们,自然受我们的影响,人和人之间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纷争。德行日渐提升家庭必定和乐。

pc00203顶礼敬上!
 

分享文章   08.11.11 
------------------------------------------------------------

尊敬的老师:
  末学把自己的心得写下来,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幸福人生的讲座一路学下来,末学自感心是很欢喜的,同时也常感沉重。末学常常在错误与改错之间挣扎,写空话是末学不愿意的,不能好好的落实又让末学心中惶恐。实在说,有时候不是不想落实,而是末学常常在遇到问题时不知该怎么做?往往不知道怎么才能好好地把《弟子规》在生活中落实下来。
  每每是做到一点很高兴,但更多的是做不好。
  第六集《弟子规》学完,末学有几点心得分享:
  一、孝弟在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
  周朝的八百年繁荣是因为把孝弟做为治国之本,上行下孝,整个国家都在享受着孝弟的欢乐,所以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一个家也是这样。没有孝弟的家就没有粘合力,是一盘散沙。末学夫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末学公公的哥哥家,也就是末学的老爹家,听说老妈在过去对自己的公婆很不好,所以没有给孩子树立孝顺的榜样。后来老爹出车祸去世了,家里的孩子们常常为这几个赔偿款吵架,兄弟反目。老妈晚年常常没有人管,末学的公公经常给侄子侄女开会,可是也是没有办法。后来老妈走得也不好。
  到现在老妈家的孩子们都互相不说话 ,他们常常羡慕末学婆婆家一家人和和睦睦,但是都是在埋怨别人,没有谁反省自己。末学常想,这个家就是 因为没有孝立本,才会这样。
  人只有让自己的心灵归宿到正道,生活才会越来越安宁,越来越幸福。
  二、父母以身作则,才能解决家庭问题。
  蔡老师讲现在的孩子叛逆,一言九顶,这些在末学孩子身上都有体现。末学也很烦恼,用了许多方法效果都不是太好。
  末学自己反省自己,才想到其实自己就没有做好。末学是家里的老小,从小父母比较溺爱,所以末学对父母也缺少恭敬心。现在母亲来末学家里,末学有时候不耐烦了,也要顶撞母亲。所以末学的孩子顶末学,这是再正常不过了。都是末学的错,末学没做好,怎么好要求孩子们呢?末学得先改正自己。
三、亲近有仁德的人,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
末学在极乐归舟共修固体,每天和师兄们在一起,末学常常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短短的几个月相处,末学自感身心愉快,而且也改了不少的毛病。所以能常亲近有仁德的人,真的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
本网注:感谢诸位老师、同学的学习心得分享,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及理念! 

 
本文编号:20081116143630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