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周学习内容为蔡礼旭老师主讲的「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2005主讲,编号52-116)第七集,听完讲课后,请诸位老师将自己的心得、经验、感言等以文章方式分享(跟贴)于此贴子之下。此线上的读书会希望有助于个人修学、亲子互动,有利于培养自己和下一代正确的幸福人生观。
研讨内容重点如下:
1.孩子懒惰的根源为何?孩子为何生活没有规律?
2.知恩报恩,请感念父母亲生育、养育之辛劳。
3.如何落实「父母呼、应勿缓」?
4.如何落实「父母命、行勿懒」?更进一步应该达到何种境界?
5.「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该如何活学活用?
6.如何教导孩子体会父母责罚孩子的心?
分享文章 08.11.19
------------------------------------------------------------
蔡老师在这集里提到要引导孩子知恩报恩,让孩子感念父母生育、养育之恩,让孩子知道为什幺要孝顺父母?孩子只要长了孝心,就不会懒惰、自私了。下面我就以,为什幺要孝顺父母?讲一下我的心得。
末学学习《弟子规》有一年多的时间了,经常给女儿讲一些蔡老师讲的故事,女儿很爱听,而且听后在行为上,语言上当时就会有一些变化。去年我听到这一集的时候,我流泪了,因为我已经是一位母亲了,却从没想过父母的生育、养育之恩,我都不知道知恩报恩,怎幺教育孩子孝顺我呢?当天晚上我就给女儿讲,我说:“你是妈妈身上最大的细胞,你在妈妈生身体里住了十个月,在这十个月里,妈妈不爱吃东西,营养供不上,就会从妈妈的骨头里提出盖来供给你的需要,然后十个月生出你来,你吃妈妈的奶也是妈妈的血变成的,就这样妈妈把身体的血盖给了你,妈妈身体就会变老了”。女儿听到这里就哭了,哭着说:“妈妈我还是把细胞还给你吧,妈妈我不要了,我不让妈妈老”。然后我又说:“生出来你以后,当你有病的时候,爸爸第一个睡不好觉,因为你还小不会说话,所以我们不能好好睡觉,要时刻看着你的变化,有好几次我们都是半夜里带你去医院看病”。说这到里,女儿打断了我的话哭着说:“妈妈我难受,你别说了”。讲完这些,我说:“你说爸爸,妈妈为你付出了这幺多,你应不应该孝顺妈妈爸爸?”女儿说:“什幺是孝顺呀?”我说:“〈弟子规〉里有讲到入则孝,就是教我们如何孝顺父母”。于是我举出了好几个例子,因为这是晚上睡觉前讲的,第二天早上,女儿的行动就有了很多变化,我让他做什幺,他都愿意做,而且做的很认真,但是因为末学在落实〈弟子规〉上没有做到,一门深入,长时熏习,所以在前几天,女儿从学校学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想考验一下,女儿对我的孝心,我就对女儿说:“姑娘你帮妈妈洗洗脸吧?”女儿马上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说:“妈妈是在考验你的孝心”。女儿马上说:“我为什幺要孝顺你呀?”我当时就生气了,我说:“妈妈为你付出了那幺你,你确问我为什幺要孝顺我,真是气死我了。”刚巧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为什幺要孝顺父母?我就把女儿叫来跟我一起听蔡老师讲课,因为女儿只有5周岁,女儿有时候听不懂,我就在讲一遍,这时候女儿又哭了,说:“妈妈,我难受,我说为什幺,你《弟子规》早就会背了,但你做到孝顺父母了吗?你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了吗?”女儿一边哭,一边说:“我没做到。”我说:“别哭,哭不能解决问题,你应该做到孝顺父母,就不会难受了。”女儿听到这里马上不哭了,双手拿着茶杯,给我端来,说:“妈妈给你喝水”。然后晚上睡觉的一切事情,都是女儿自己做的,而且还帮我洗脚,擦脚把自己拖下来的衣服迭好,放好。我:“说明天你一定要自己起床,自己穿衣服,不能穿不上衣服就哭。”女儿笑着说:“恩”。第二天,女儿真的没有像以前那样叫好几遍才起床。
以上我讲的这些,目地只有一个,只要父母能坚持每天给孩子讲《弟子规》里的内容,孩子一定会有改变的,实际上这也就是因为我没有坚持住,所以孩子过一很长一段时间就把孝顺父母的事给忘了,在提起来,他还是会明白的,这就是三字经中讲的,人之初,性本善。
我的心得就讲到这里,感恩各位老师,各位学长!
分享文章 08.11.21
------------------------------------------------------------
古人说三天不读书,面貌可憎.而做为现代人的我呢?三分钟不去读书,不把圣贤人的教悔记在心上都不行.因陋就简此需要学而实习之.
正人先己正.身教重于言教.我有一个外甥女一直住在我父母家,也是和我一起住.从小父母离异,一直由外婆带.那个时候的我自己还处在一个醉生梦死的状况当中,哪还能对外甥起到身教的作用.外婆内心觉得这个孩子父母离异,不在父母身边,对她也很痛爱.一直在家也没做家事.所以养成了她的惰性.现在读高中了,也不会自己洗衣服,都到了这个时候了,我知道她除了惰性还有很多问题的存在.以前我看到她的毛病,就会心烦,对她存在的问题说了好多年也没见她的改变.现在我知道了根本原因在哪里了,其实在她身上的问题何尝不是我自己的问题呢?蔡老师在讲课当中说了,即使自己的小孩现在二十多岁了,也一样来得及.只问自己的道德够不够,不用担心别人改不改.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呀.
我的外甥女何尝不是我的善知识呀.她让我懂得了如何对待自己的小孩.只有自己做好,行好,说好,做个好样子,这样孩子不怕他不听话.
弟子与孩子共同成长!
分享文章 08.11.21
------------------------------------------------------------
这一节课蔡老师带我们进入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经文一开始就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都是说对父母的恭敬。我们认识到父母生育和养育之恩,就要力行孝道,报恩。蔡老师告诉我们透过中国古圣先贤教诲的落实,可以让未来二十一世纪得到家庭和乐,社会安定。所以纵使你现在已经四、五十岁,纵使你的孩子已经二十几岁,你也绝对不要担心他不改变,只问我们的道德、学问够不够,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孩子懒惰的根源在于不劳而获。
(一)孩子的懒惰是从小养成的。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孩子懒惰是从小养成的,所以教育要抓得愈早愈好,因为一旦养成就不好修正。
(二)孩子懒惰是父母不让孩子劳动。很多家长都说:你只要把书给我念好就好,其它的事都别管。孩子只会念书,其它事都不做,他不信任自己做事的能力,不敢去承担工作,也没有责任心,所以孩子不劳动,而且要什么就得到满足,他就不知道所有的物品来的不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他养成了懒惰的习惯,这都有连带关系,我们要深思熟虑。
(三)教出了一个懒惰的孩子太容易了。末学是比较爱清洁的,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有夜班,夜班后能休息两天多,就把家中收拾的干干净净,所以孩子叠被子、收拾他房间卫生等等的事,都是末学来代劳,有时候孩子帮助末学做事的时候,看到孩子做的不好就说,你看你做的什么呀?这样两次、三次孩子,末学也不知道去肯定孩子的孝心,培养他做事的能力,他以后就不会再做了。他认为父母做什么都是应该的,懒惰就形成了,所以我们父母不注意细节,教出一个懒惰的孩子太容易了。
(四)父母生活规律对孩子产生一生的影响。再看要让孩子生活规律,我们为人父母不仅要当榜样,还要让他的三餐正常,也要多付出一点,而我们这些点点滴滴的付出,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的行为自然而然就会去模仿,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对孩子将产生是一生的影响。
二、父母的恩德生生世世报不尽
(一)长善的孩子一切坏习惯会得到解决。孩子的这些坏习惯,只要长了一个善全部都能解决,所谓「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两个意思,一是孝为百善之首;二是孝心开了百善皆开。一个有孝心的人不会自私,不会顶嘴,他就会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所以我们不要小看《弟子规》,一个「入则孝」就解决小孩的问题。当他知道「身有伤,贻亲忧」,他生活不会颠倒,也不会没责任心,「德有伤,贻亲羞」。他就不会做父母不高兴做的事,因为「亲所好,力为具」,他就希望能让父母欢喜,让父母安慰,进而他对其他人的父母也会有恭敬之心。
(二)知恩才能报恩。教孩子孝,首先要告诉他为什么要孝,所谓知恩才懂得报恩。
1、生育的辛劳。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去念父母的恩德。告诉孩子母亲在怀胎十月过程,孩子所有的营养都必须从母亲的血液中输给小孩,当小孩的钙质不足,就必须从母亲的骨头当中渗出来,母亲还要承受生产比癌症还要辛苦的痛,母亲把孩子生下来,第一个念头是孩子健不健康!这样的恩德是我们这一辈子报答不了的,我们要时时记在心上。
2、养育的辛苦。接着养育那更是辛苦。多少的夜晚母亲要陪我们熬夜;多少次的生病,都是父母在半夜当中带着我们去看医生;多少天父母担心着我们的生活。这些压力,教育的重责,时时都担在父母的身上。所谓「母活一百岁,常忧八十儿」,父母对于子女的关怀、辛劳,是一辈子的爱护。
3、永远对父母感恩。当我们的内心感受到一位为人父母的辛劳,这一辈子父母的恩德都报不完,绝对不能再对父母讲一句忤逆的话,讲一句不恭敬的话。我们要念念把父母的恩德放在心上,自然而然「诚于中,形于外」,你的心境就自然柔软和恭敬,自然而然看到父母就会心生恭敬,心生欢喜。
4、行为是心的延伸。当一个人的内心真正恭敬,他会对一切人都恭敬。所以《礼记》上说「曲礼曰,毋不敬」,对一切人、事、物都要恭敬。恭敬心太重要了。末学在这几天听课的过程中,一直心怀感恩,昨天刚出单位大门,就看到与母亲一样高龄的老人在瑟瑟的北风中讨饭,末学本想去给她钱的,但是,老人家转身就到一边去了,末学也没有再追赶,今天早晨,末学上班又与老人家差一点错过,末学走上去,拦住衣履陋烂的老人家,就急忙从提包的外夹皮层掏钱,掏了两次也不超过两元钱,老人家就亲切地说:别掏了,妮,别掏了,妮。老人家这么大年龄了,没有人照顾,她本来是乞讨的,然而,末学给她不到两元钱,她老人家就说别掏了,末学眼睛有些湿润一边告诉老人家:大娘,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会有人帮助您老人家;一边拉开提包拿出钱,递给老人家,老人家千恩万谢,并说:黑天白天都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末学只怕眼泪落下来,用力的点点头,只见老人家把饭缸的把套在手脖上,双手合掌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末学含着泪走进办公室,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天下像这样流离失所、无人赡养的老人太多了,每一位天下的父母都对我们儿女有恩,我们却连自己的父母都没有尽到孝心,我们如何来报答天下父母的恩德呢?
(三)让孩子行孝父母必须做出样子。我们教孩子行孝,假如我们长辈没有做出好的样子来,孩子会说我们父母骗他,他真正的孝心也启发不起来,蔡老师在给我讲课的时候,一再说,只要我们父母演出了孝的场面,自然而然会感动孩子,不言之教最直接,也最有效,所以教孩子们孝道,还是我们父母能做出一个孝子,孩子就耳濡目染学到了。
三、落实「父母呼、应勿缓」要举一反三
『父母呼,应勿缓』这是说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很重要。其实一个人的道德、学问从他的一言一行就可以看出。我们为人父母对长辈讲话的态度,一定要恭恭敬敬去演给孩子看,这样孝心跟恭敬的气氛才会形成。除了「父母呼,应勿缓」,也要「师长呼,应勿缓」,「长辈呼,应勿缓」、「上司呼,应勿缓」。对「先生呼,应勿缓」,「太太,应勿缓」所以学习要举一反三。
四.落实「父母命、行勿懒」要有真诚心
「父母命,行勿懒」,答应帮父母做的事要赶快去做,应该更守信用。上个月初,大姐接到公公的电话,说76岁的婆婆大脑内出血,住进了医院,大姐和姐夫乘长途车,几经辗转赶到婆婆的病床前。说起来姐姐的婆家非常特殊。在姐夫5岁时,他的父母就离婚了,又各自成立了家庭,姐夫从小跟姥姥长大,而后参军,复原后到生身父亲所在的城市想找份工作,因与后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在一起不习惯,姐夫还是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县城参加了工作,并在偶然的机会与大姐认识,大姐怜悯姐夫孤儿般的生活,与姐夫成立了家庭。成家以后,每逢春节,姐姐督促姐夫一起去看望公婆,住上6-7天,总感觉与婆婆、小叔和小姑之间,就像隔着一层纸一样不亲。
这次婆婆病,婆婆的一双儿女请几天假就上班了,姐夫也回到家去了,大姐留下来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每天晚上都为婆婆洗脚,一次13岁的侄女看到了说:大妈您这么孝顺呀。大姐告诉侄女,这是儿女应尽的本份。大姐对末学说:要是不学习传统文化就不会那么情愿侍候,也不会侍奉的老人那么舒心。
经过姐姐一个多月的精心护理,再复查婆婆的病时,医生说像她这个年龄得脑血拴,恢复这么好是个奇迹,当末学打电话问候时,老人家声音洪亮地说:你姐姐照顾我太好了,我恢复的特好,跟病前没有两样,还劳你们姊妹挂着。末学说:孝敬老人是我们做儿女应尽的义务。老人家说:你们姐妹都说得一样。
后来老人家心疼姐姐,要洗的衣服都是东藏西藏,一家三口吃饭时,两位老人说姐姐太瘦了,又不吃肉,都挣着往姐姐的碗里夹菜。吃完了饭,两位老人为了让姐姐多休息一会,就坐半个小时,讲他们人生的经验,姐姐很爽朗、轻描淡写地对末学说:妹妹,这40多天来,我从老人身上学到了许多的知识,每天洗衣、做饭、服侍两位老人,很快乐,在公婆家里又当了一回女儿,自结婚28年来,那种与公婆授受不亲的感觉,已经荡然无存,感觉公婆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亲切!
上个礼拜四,末学与大姐通完电话,接着就看这一集的讲座,去体会,因为姐姐内心感受到为人父母的恩德,她的心境自然就柔软,自然而然对长辈心生恭敬,心生欢喜,去尽心尽力侍奉公婆,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大姐的孝心感得婆婆的病很快好了,后母、婆婆已经胜似亲母,姐姐学习了老祖宗的智能,学到老祖宗的孝心,在她人生的路途上已经演出了感人热泪的好戏,也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好样子,末学要认真学习姐姐落实的功夫。
五、落实「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要念念为父母着想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教训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恭恭敬敬的聆听,平心静气去接受。假如你的父亲有心脏病,骂得很凶,心脏病要发作了,你还要站在那里「父母教,须敬听」,就不对了。有一次曾子的父亲,因为曾子犯了一个错,他很生气,拿起一根大的木棍打曾子,曾子动都不动,结果爸爸出力过猛,把他打晕了。这件事传到孔夫子的耳中,他就跟学生讲,曾子这样做不孝,父母在生气的时候,情绪比较控制不了,假如失手,刚好一棒打到你的头上去,那儿子死了,父母最伤心。所以孔夫子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所以学圣贤学问要能灵活运用,不能陷父母于不义,要念念为父母着想。
六、父母宁愿自己受损也要教育好孩子
父母爱我们的方式,有时是轻声细语,有时是非常的凶,同样都是对我们儿女的一分爱心。当父母责罚我们的时候,会生气,他的身体已经受伤了,发一次脾气要三天左右身体才会恢复正常,父母是因为要让我们记住这个教训,为了让我们的道德、学问能提升,他宁可发脾气伤害自己的身体,也不愿意我们学坏,他才教训我们。我们要能体恤父母这一分存心,要学习颜渊的德行「不二过」,才对得起父母的这一分关怀、爱护。
惭愧末学pc00417敬上
分享文章 08.11.21
------------------------------------------------------------
尊敬的老师们:您们好!
末学能够跟随读书会学习中国文化,非常荣幸,现提交四七集读书会的报告如下,若有不当之处,敬请老师批评指出,不胜感激。
一、孩子懒惰的根源为何?孩子为何生活没有规律?
孩子懒惰的根源还是在父母的思想观念,抉择非常关键。
作为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们都会这样想:只要孩子把书念好,其它的事都不用管,宁怨自己受苦受累。由于思想的错误,父母的“无私奉献”却给孩子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不仅形成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心里装不下别人的怪性格,更悲惨的是酿造了孩子一生苦果。
我们有幸学习圣贤教育,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才能营造孩子幸福美满的人生。
作为家长身教胜于言教,教育孩子一辈子重要的是做人、做事的态度而不是考试分数。学习《弟子规》,从小事做起,鼓励孩子参与,享受生活乐趣。转变思想观念,把原来的“别人为我做什幺”转变成“我能为别人做什幺”。原来,幸福和痛苦竟然就在自己的一念间。
以前,我和婆婆住对门房,和周边邻居有一条长长的一米宽必经之道。那时我刚开始学习《了凡四训》,在家里就从打扫经道卫生开始,清除垃圾,洗除心垢。记得十年前一个寒冷的冬天,下着鹅毛大雪,当我下班回来时,看见女儿穿着我的工作服,挥动着大条帚,在那扫雪,我非常欢喜,赶紧拿起工具与孩子一起干。寒冷的天,我们的头上却冒着汗,心理热呼呼、喜洋洋的。
孩子多去活动,对他的筋骨有很大的帮助。在活动当中,孩子也会感受到:原来母亲持一个家真不容易,我才干一点活就累了,妈妈还要上班,回来还煮饭,还要做那幺多事。他一边干,一边心生感恩。
放手让孩子去做,一来肯定他的孝心,二来又教他做事的方法。从小给他的态度很重要,孩子懒惰不可能是长大才养成,所谓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真正付出,真正去劳动,才知感恩,才知付出者的辛苦。
有孝心的孩子才会让父母放心,能够希望往后让父母有好的生活,所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跟能力,这样,孩子就会大有发展。
人生会有很多曲折,不见得会一帆风顺,但是任何的挑战,人生只有一个态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要我们真心付出、勤劳、节俭,等待我们的不仅是工作上的辉煌业绩,还有幸福美满的人生。
孩子为何生活没有规律?原因很明显:还是家长生活没有规律。
我们为人父母,要让孩子生活规律,自己要当榜样,要让他的三餐正常,我们也要多付出一点。而我们的这些付出对孩子将是一生的影响,不管是他的身体还是榜样,对他都很重要。
我很感恩我的女儿,因为他的长成,让我体会到父母无私的爱。在娘家,我是最小的,上有四位哥哥,从下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结婚以后也体会不到别人的付出,只是感觉照顾自己是应该的,因此多走了很多弯路,酿成了生活的悲剧。平常上班时间紧,没时间做饭,休班时,又经常睡懒觉,不愿起床,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的打发过去了。随着孩子的成长,该上学了,大人出去吃早餐,可孩子呢?在照顾孩子的同时,渐渐地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古人讲:“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不知恩,何能报恩?
2004年,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变化,使我感觉心里好象总有个大冰球,天变得很矮,压得我透不过气来,前方一片黑暗,就在我痛苦悲愤、恨不得把生命中伤害我的人生统统枪毙的时候,孩子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妈妈,即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爱你,还有姥姥和我,永远爱着你。我听了好感动,擦干眼泪,为了母亲和女儿,我得好好地活着,在听经读经的过程中,我真的体会到:千经万论不离孝敬;左修右行不离改过。我开始懂得反省自己了,今年暑假长达五十二天,为了孩子在假期里有一个清爽的学习环境,我从清理厨房油垢开始,一个房间一个房间不厌其烦地整理洗刷,以前看不到的家务活,现在呈现在眼前了,屈身打扫,同时自己的不愿收拾家的坏习惯也不知不觉的改掉,屋子亮了,心也亮了。有一次,女儿在房间喊我:握着我的手,好久没说话,我惊奇地问她:怎幺啦?她噙着眼泪:“妈,为什幺小时候能说出来的话,现在说不出?”我有点荒:“没关系,说吧,宝贝。”“妈,我长大挣钱给您花”说完,眼泪唰唰地掉下来,母女抱成一团……无言的融合。孩子的孝心升起来了,百善孝为先,让我们找到了人生最快乐的源泉就是孝顺,孝字一开,知道感恩,人生才会真正的感觉到幸福和快乐。其次就是能为周围人做点什幺,这样自己生活的会更充实,而在充实的同时会给自己更大的自信,
我如饥似渴的听经闻法,像一棵久旱得雨的春苗,被甜美的甘露浸润着,潜移默化中,我对人生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真正的忏悔,改往修来、改过自新,把错误的改掉,从今天起 后不再造。拓开我们的心量,眼光要远大,然后才知道责任的重大,一定要把事情做好。怎幺样才能做到尽善尽美?老法师提醒我们大家天天要改进,不能依自己的意思来做。每一天要互相切磋,每一天要向大家请教。因为自己很不容易发现自己的缺点,要以真诚心请教别人。
学习《弟子规》,“晨则醒,昏则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女儿,学习做慈母的眼睛,穿针引线;做慈母的耳朵,听经闻法;做慈母的手足,依教奉行。母亲看我的行持,终于把自己那颗悬挂的心放下了,现在的我让妈妈安心了。我非常高兴,原来孝顺就在我们眼前,离我们并不遥远,哪怕只有一个微笑,也会给老人无限的安慰。做为母亲,早晨少睡一会儿,为孩子准备一日三餐,陪孩子一起吃饭,即节省了孩子排队买饭的时间,又加深了母子的感情,让孩子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无价之宝就是母亲无私的爱,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懂得要学会付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为孩子的一生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知恩报恩,请感念父母亲生育、养育之辛劳。
母亲在怀胎的时候会有生理反应,会呕吐,吃不下饭,但是母亲为了孩子还是愿意把食物吃下去,我们也应该回馈妈妈,不偏食,该吃的、营养的要吃下去,让身体强壮,让妈妈欢喜。作为孩子,要学会感同身受。
怀胎十月的时候体重很重,走起来都不容易,生产时,很痛。产床旁边的两根钢柱,日积月累,都被拉弯了,而母亲承受着巨痛,生产下来,第一句话、第一个念头是孩子的健康!对于自己的疼爱可以完全抛在脑后,这样的恩德我们这一辈子都要记在心上。
接着养育、教育,那更是辛苦。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的生病,都是父母在半夜当中带着孩子去看医生;多少天担心着孩子的下一餐怎幺办。这些生活的压力,教育的重责,时时都担在父母的身上。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那位家长不希望儿女成圣成贤?
无论在外面遇到什幺风浪,家永远是我们的避风港,安全巷。
三、如何落实「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呼,应勿缓』,这是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其实一个人的道德、学问从哪里看出来?从我们的一言一行,所以我们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对孩子影响很深远。当孩子所形成的是孝心、是恭敬心,那他的学问就扎下很好的根基。孩子要能诚意、正心,他才能修身、齐家。
长养孩子的孝跟敬就是正他的心。如何诚意、正心?必须格物致知。格物就是革除他的物欲,革除他的坏习性。不耐烦、傲慢就是坏习性,从小就能够把这个坏习性转化掉,就是格物致知,就能诚意正心。所以,大学问都是从小地方开始扎根的。
四、如何落实「父母命、行勿懒」?更进一步应该达到何种境界?
「父母呼,应勿缓」,这样的恭敬心,除了对父母,还要对师长,也要「师长呼,应勿缓」,对「长辈呼,应勿缓」、「上司呼,应勿缓」。从我们开始改变,整个地球都会变,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所以学习要举一反三,要能从我们的内心,所谓心行一如。
「父母命,行勿懒」,我们答应帮父母做的事不可以懒惰,答应了要赶快去做。可是我们面对的亲友,面对最亲的父母,甚至于是跟最亲的先生、太太,这些都是对我们的人生最重要、最有恩德的人,结果我们反而很容易对他不守信,什幺原因?因为对客户不守信就没钱赚,对亲人不守信还可以找找借口,「我最近很忙,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所以人要省思!我们应该对父母更守信用,这样才是正确的态度;当然对父母守信,应该对一切人都要守信用。
在孩子面前,我们是长辈,他是晚辈,我们要让他对我们恭敬,要去成全他的恭敬心。我们学《弟子规》,要循循善诱,跟孩子一起学,他自然在这些圣哲的故事里心生效法。所以,我们面对不同角色,我们要懂得如何去灵活运用。
心是根本,所有的行为都从我们的心延伸出来,当一个人的内心真正恭敬,他会对一切人都恭敬。当孩子对人懂得恭敬,对事、对物自然而然也会心生恭敬。所以恭敬心太重要了。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百事之成在于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五、「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该如何活学活用?
我们对「父母呼,应勿缓」要恭敬;『父母命,行勿懒』也是恭敬;『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都是对父母的一分恭敬心。其实当一个人能深刻体会父母的恩德,他的心境就自然柔软,自然恭敬。
而父母对于子女的关怀、辛劳,不是嫁出去就不操心了,而是一辈子的爱护。所谓「母活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母亲纵使活了一百岁,八十岁的儿子在她眼里还是她的小孩。当我们的内心感受到为人父母的辛苦、辛劳,自然而然看到父母就会心生恭敬,心生欢喜。所以我们要念念把父母的恩德放在心上,自然而然「诚于中,形于外」,我们的恭敬的言语跟行为就会表现出来。
2008年10月我又重新回到读书会,聆听蔡老师的《弟子规》讲座, 懂得孝道、父慈子孝,这是中国教育的根。中国文字是智能的符号,“孝”字是会意字,它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就是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的,这孝的精神是一体。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这就是中国传统家的精神,天性的爱。中国教育的目的就是如何把这种亲爱,这种出自天性的亲爱永恒的保持而不变质,第二个目的,就是把父子亲爱发扬光大,再推广,爱家庭、爱家族、爱邻里乡党、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弟子规》中,“凡是人,皆需爱”,这个教育用爱来推广。我们真正明白,就会爱家,几千年,往后几千年,都是一家人,我们会爱祖宗,我们会爱后世。从这个爱再扩大,我们能爱自然环境,能够爱所有的动物,能够爱树木花草,能够爱山河大地,这都是个爱的发挥。
六、如何教导孩子体会父母责罚孩子的心?
一个成功的孩子,需要老师和家长双方配合,才能教的成功。老师教:尊敬父母;家长教:奉事师长。
同样,在家里父母也要互相配合,有时是“白脸”,有时是“黑脸”。父母爱的方式,有时候是轻声细语,有时候却是非常的凶,同样都是对我们的这一分爱心,我们要体会。我们要对得起父母的教诲,这个脾气不能白发,不能白让父母身体受伤害,所以我们记住这次教训,要懂得挨骂要能换得进步,要学习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渊的德行,要能「不二过」。这次被父母骂完了,一定要记住,下次不能再做让父母生气、伤心的事。当孩子要有这样的心态,就会进步很快,所记住的就是下一次不能再犯。屈身受教,受福之基。人生要能屈能伸。
后不再造,才是真正的改过,若真能改过,才会有无量前途。
末学:pc00215 顶礼
分享文章 08.11.22
------------------------------------------------------------
蔡老师在本集讲孝敬之心从感受父母恩德起。母亲怀胎十月的辛劳,养育、教育的辛苦,知恩就要报恩,我们应该尽心尽力来做到为人子的孝道。从《入则孝》入手,[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力行孝道,就能解决孩子懒惰、生活没规律等问题。
一、知恩报恩,感念父母亲的生育、养育之辛劳。 蔡老师在本集告诉我们孝敬之心从感受父母恩德起。母亲怀胎十月的辛劳,养育、教育的辛苦,知恩就要报恩,我们应该尽心尽力来做到为人子的孝道。这几天天气变冷,母亲伤风感冒,给后学提供了报答母亲的机会。每天下班后,去娘家给父母做饭。给母亲端上热腾腾的饭菜,母亲竟感动得说:养儿女就是好,病了的时候,有儿女伺候。听了母亲的话,后学心里很不是滋味。
想想小时候,父亲忙于上班,母亲拉扯我们兄妹四人,年龄相差都不大,还有五个人的责任田。母亲没有好好坐下来吃顿饭,没有好好睡一个囫囵觉。半夜醒来的时候,常常看到母亲还在为我们做鞋、做衣服。那时候,后学很不懂事,常常因母亲忙于农活耽误做饭跟母亲吵架,为过节吃不到好东西跟母亲呕气,不知道帮母亲干点活,替家里分担点忧愁。从省城毕业后,回到家里嫌父母土气。近几年被物欲横流的商品大潮淹没,只顾自己追赶时尚,没有关心过父母的衣食住行。
父母跟自己来城市居住的八年时光,每当星期天,父亲总是一大早就买菜,母亲就开始忙碌,为我们做上满桌可口的饭菜。吃完,母亲又是涮又是洗,一天不得清净。平时自己有什么活,就推给母亲,母亲总是做得又好又快,自己从来没有感到过不好意思,觉得母亲给做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
后学春节后加入弟子规读书会的学习,明白了做人的根本在孝道,一个人的仁慈之心,是从[父子有亲]这个孝道扩散开来。后学也曾在心得报告中写道,趁父母跟自己居住的时间,好好孝顺父母。虽然近段时间也经常去看父母,去之前总是劝自己,要对父母恭敬。可看到父亲、母亲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就心生埋怨。听到母亲唠叨陈年旧事,年轻时吃的苦,开始还能听进去,劝母亲要想得开。说时间长了,就很不耐烦,没有从内心体会母亲的痛苦,对父母的恭敬心就生不起来。
星期一晚上,给母亲买了平时爱喝的花生粥,告诉父母要去加班。父亲连忙说:你加班就说一声,我去打就好,你这么忙,就不要来了。母亲心疼地说:你看我一直不好,拖累了你,别把你累病了。后学眼泪差点掉下来,自己才替父母干这点活,父母就很感动,父母生育、养育自己从来没要求过回报,比起父母这一辈子对自己的恩德,自己给母亲买点饭又算得了什么!
后学深刻体会父母的恩德这一辈子都报不完,绝对不能再对父母讲一句忤逆的话、不恭敬的话。时刻牢记蔡老师告诉我们的,只要念念把父母的恩德放在心上,自然而然[诚于中 形于外],我们恭敬的言语跟行为就会表现出来。
二、落实[父母呼 应勿缓],就是对父母的态度要恭敬。
(一)一个人的道德、学问从对父母讲话的态度看出来。[父母呼 应勿缓]是提到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很重要。当一个人形成的是孝心、恭敬心,那他的学问就扎得很好的根基。当一个人没有这一分孝跟敬,他生起的是傲慢、不恭敬,很有可能毁了他一生的道业。《大学》里面讲到:[古之欲明明德者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所以诚意、正心特别重要,格物致知就是诚意正心,格物就是革除他的物欲,革除他的傲慢、不耐烦等坏习性,长养他的孝跟敬,道德学问是从小地方开始扎根的。
(二)我们做家长的要恭敬父母,演给孩子看。现在的孩子叫他三声五声都不搭理,所以孩子要教。有的家长认为时代不一样了,把教孩子的标准降低,现在呈现的结果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教孩子的标准不能因为时代而改变,抓住原则,孩子就能学到这样的水准。更重要的是我们做家长的要先做给孩子看,当父母叫我们时,我们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对待父母。当我们做出这样的态度,这种孝心跟恭敬的气氛就会在家庭中形成风气。星期天到婆婆家,中午做饭时,婆婆安排做什么,后学就去做。女儿回到家里,问我们吃什么,她爸爸要吃炸鸡蛋,女儿就去炸鸡蛋。我们大人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对父母恭敬,孩子对我们就恭敬。
(三)面对不同的角色,我们要懂得活用学问。学习要举一反三,[父母呼 应勿缓]、[师长呼 应勿缓]、[上司呼 应勿缓],从我们开始转变,整个地球都会变,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但[孩子呼]就不能应勿缓,孩子是晚辈,我们要让他对我们恭敬,成全他的恭敬之心。所以我们面对不同的角色,要懂得活用学问。
(四)恭敬心很重要,从我们的内心对一切人、事、物恭敬。所谓心行一如,心是根本,所有的行为都从心延伸出来,当一个人的内心真正恭敬,他会对一切人都恭敬。[礼记]开篇[曲礼曰:毋不敬]对一切人、事、物都要恭敬。当我们能深刻体会父母的恩德,心境就自然柔软、自然恭敬。对父母交待的事会尽心尽力,父母辛苦赚钱的食物,就不会糟蹋。所以恭敬心太重要了。
(五)孩子对长辈不恭敬,是考验我们大人的智能。二000年,父母带侄子来城里上学,当时侄子九岁。一次,侄子放学回家,忙着做作业,母亲喊他吃饭,他不耐烦地说:别吵了!你们先吃。后学正好碰到,对母亲说:以后您再喊吃饭时,看看他在干什么?后学没有智能,侄子对奶奶不恭敬,没有及时制止,导致侄子对长辈不恭敬。现在大了,侄子对他身边付出劳动的人根本不珍惜,侍候他吃喝都是应该的。所以教育很重要,慎于开始,一发现赶快处理,不然等他习惯养成就很难改。
三、[父母呼 应勿缓]答应父母的事不可以懒惰,对父母守信,才是正确的态度。
(一)答应父母的事不守信,要求孩子就不好用。我们面对同事、朋友答应的事,都能马上去做,但往往面对最亲的父母,对我们的人生最重要、最有恩德的人,反而很容易不守信。在女儿小时候,为了让女儿能在星期六上午写完作业,不耽误参加下午的特长班,到娘家吃饭能到十二点。父亲打电话催促几次,后学应着父亲,但每次因为写不完作业,都到十二点多才能过去。后来要求女儿干什么,女儿总是磨磨蹭蹭,洗个澡要催促几遍。 我们大人对父母不守信,要求孩子就不好用。
(二)[父母呼 应勿缓]的最高境界应该达到让父母宽慰、让父母身体健康。
古代的很多孝子,不等父母命令,都能感受到父母的需要,自己主动去做。三国时代孟宗,是个大孝子,他看到母亲很长时间吃不下东西,突然很想吃竹笋煮的羹汤,他用孝心、真诚心感动了竹子,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母亲吃了竹笋煮的羹汤,病就好了,所以真正孝子能够让父母宽慰、让父母身体健康。我们现在孝顺父母,仅仅满足父母的生活需要,跟古代的孝子简直没法比,所以我们要向古代的孝子学习。
四、[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要灵活运用。父母教训我们要恭恭敬敬地聆听,绝对不能一言九[顶]。假如父亲在训斥我们时,讲了十件事,其中两件是讲我们犯的过失,八件事误会我们,我们就改两件事,等到父亲情绪平和了,我们再跟父亲解释。等父亲回味过来,跟我们态度温和的时候,我们要当作若无其事,顺势而为。当父母对我们的责备,都能够平心静气去接受,以后就很容易跟父母沟通。假如父亲有心脏病,我们也要视状况而定,不要在那里[父母教 须敬听]。假如父母责打我们,我们也应该欣然接受,想想父母为什么这么生气,我们的过失到底在哪里?假如父母在特别生气的时候,责打我们,我们不能陷父母于不义,要赶快离开。所以求学问要学得灵活,只要念念为父母着想,就知道当下怎样进退才得当。
五、正确引导孩子体会父母责罚自己的心。
大部分孩子在接受父母教诲的时候,不是很愉快地接受,而是感觉很衰。其实,父母在责罚孩子的时候,是很生气的,身体已经受伤了,发一次脾气,三天才能恢复正常。父母是因为要让你记住这个教训,以后不再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宁可发脾气伤害自己的身体,也不愿意孩子学坏。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有时候是轻声细语;有时候却是非常凶,同样是对孩子的一分爱心。我们要对得起父母的教诲,这个脾气不能白发,不能白让父母身体受伤害,要懂得挨骂换得进步。学习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渊的德行,[不二过]。这次被父母骂完,一定要记住,下次不能再做让父母生气伤心的事。当孩子有这样的心态,他就不会觉得很衰,就会记住下一次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六、中国的圣贤教诲,可以让未来二十一世纪得到家庭和乐、社会安定。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可现在的孩子出现上网、打架、斗殴等很多不良行为。多少个家庭因为孩子,父母离异,影响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圣贤文化确确实实解决当前孩子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弟子规》一则《入则孝》就能解决小孩的问题。现在差不多都是一个孩子,小皇帝、小公主,由于圣贤文化的断层,大部分人没接触过圣贤教诲,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导致孩子懒惰、自私、叛逆等坏习气。当孩子学了《入则孝》,[父母呼 应勿缓],有了孝心,就不会自私、顶嘴;当知道[身有伤 贻亲忧],他生活就不会颠倒;[德有伤 贻亲羞]他不会没责任心,再去上网、打架、斗殴;[亲所好 力为具]他会让父母欢喜、让父母宽慰。学了《弟子规》《入则孝》,长了孩子的孝心,[百善孝为先]就解决了孩子的所有问题。
(二)多多鼓励、肯定孩子,激发出孩子的潜能,就能解决孩子懒惰的问题。孩子小时候,特别喜欢模仿,大人干什么活,就跟着学。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教育抓得愈早愈好。当孩子学着我们大人做事的时候,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时机,一来肯定孩子的孝心,二来又教孩子做事的方法。透过我们多鼓励、多肯定,就会把孩子的潜能激发出来。孩子多帮大人干活,会增进他做事的能力,增强他做事的信心,更重要的会对父母心生感恩,[习劳知感恩],所以不能让孩子不劳动,绝对不能让他养成懒惰的习惯。在女儿小时候,怕耽误她学习,从来不让她洗衣服、干家务活,她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就不知道好好珍惜生活、学习的机会。从去年开始,她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有时候星期天让她学做饭,她知道了劳动的辛苦,也懂得了尊重大人,知道了好好学习。我们做家长的千万别认为孩子干家务活,会耽误孩子学习。干家务活会促进孩子更好地学习、生活,会对父母生起感恩的心。
(三)我们多付出,才能解决孩子的生活没规律的问题。现在的电视二十四小时播放,计算机信息五花八门,有的人习惯熬夜看电视、计算机,早晨就起不来。给孩子一些钱打发到外面去吃早餐,结果孩子早餐没吃,拿着钱上网吧,买电动玩具。不吃早餐,对小孩的危害特别大,上午早早就饿了,影响听课学习,影响孩子的身体成长。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要让孩子生活有规律,自己要当榜样,多付出一点,让孩子的三餐正常。
惭愧后学pc00497合十敬上
分享文章 08.11.22
------------------------------------------------------------
1.孩子懒惰的根源为何?孩子为何生活没有规律?
据学生自己的观察,孩子小的时候看见别人做什幺就跟着学,想自己也学习着做,但这个时候家长都是以“你还小,别动,我来就行了”的借口把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给磨没了。孩子每次学习都受到如此话语的塞塘,久而久之,看见大人干活,孩子也不会过来帮忙干活了,变得越来越懒惰。这就是懒惰的成因。学生听了蔡老师的讲解后,才明白这个时候往往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事的机会点。我们在这个时候可以教孩子如何做事以及如何应对做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孩子生活没有规律是因为父母没有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做,就像蔡老师说的一样,早晨起来父母懒得起床,就扔上几元钱在桌子上给孩子,让去吃早餐。这分明是给孩子一个不好的榜样。父母懒,孩子还小,没有自觉性,这个钱就拿去玩游戏或者是吃不健康的地摊小零食。慢慢地,孩子的生活也变得没有规律了,吃饭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
2.知恩报恩,请感念父母亲生育、养育之辛劳。
父母亲生育之恩大于泰山。养育之恩更胜生育之恩。但是现在的孩子都是任性的小皇帝,根本就不知父母的恩情是啥东西,整天要这要那的,没有一点好声气。这是我们教育的问题,没有人给孩子说这些东西。做长辈的有时间就应该对孩子多提提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也算是为社会做点小贡献吧。
3.如何落实「父母呼、应勿缓」?
在每学一课之后,我们都要问问自己,这一条我做到了没有?要是我没做到就去教育孩子,他们肯定不服,即使服也是口不应心。除了父母呼应勿缓以外,对长辈、老师和上司“呼”,我们都应该“应勿缓”。这一方面显示了我们的恭敬之心,另一方面也为孩子们做了个好榜样。
4.如何落实「父母命、行勿懒」?更进一步应该达到何种境界?
父母命,行勿懒这一条,学生做得非常的不好。父母命学生早日找个工作,但是学生从开始找工作到现在都是得过且过,也许是学生业障深重,才东挑西捡的,找不到称意的工作吧,学生在此感到非常的愧对父母的养育之恩。
5.「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该如何活学活用?
这句话教导我们,即使是父母教我们的,由于阅历、知识面等各个方面的限制,有些地方说的也是不正确的,我们需要用智能去分辨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对于父母说的不对的地方,我们应该用善巧方便来解释清楚,而不是一味的“父母教、须敬听”。当父母有病时,我们要避免父母生气,眼看着暴风雨就要来了,我们应迅速离开现场,让父母静一静心,以免给父母的病增加不必要的伤害。
6.如何教导孩子体会父母责罚孩子的心?
父母责罚孩子时往往在气头上,打上两巴掌后就忘记了教导孩子不该只是打了就算了,还应该让孩子知道他自己在那个地方做错了,以后应该怎幺做才是正确的。这样引导孩子。打了,也长了孩子的记性,在遇到同样的事情时他就知道该怎幺处理了。也许小的时候孩子不懂事,可长大后他就会慢慢地想起来父母对自己的点滴关爱之心。
学生由于学习不够深入,没有也不会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所以说的都是假话、大话、空话,还请各位老师不要笑话,这次的学习报告就写到这里,请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分享文章 08.11.22
------------------------------------------------------------
1、孩子的懒惰根源为何?孩子为何生活没有规律?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孩子不是天生懒惰,我们大人要能善于抓住机会多去鼓励、多去肯定,像蔡老师的姐姐那样做法就好。孩子多活动——劳动、做些家务,对他的筋骨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习劳知感恩”,他真正去付出,才知付出者的辛苦,才能感受父母的不易。所以我们为人父母的态度要正确,不能不让孩子劳动。
我原先的态度就不正确,觉得女儿懒一点,将来出了嫁可以少干活,认为那是福气,现在当然不是那个想法了。女儿现在无论在家还是在外,比较勤快。
再一个孩子生活没有规律,这个问题也要从我们为人父母的身上找原因,自己要当好榜样。
末学的孩子上初中的时候,末学每天早晨大多都是五点半左右起床,做早饭连带自己做早课都耽搁不了。等孩子上了高中走了,末学早晨却起不来了,才知道自己以前能早起不是真正做到,是有事催着,现在练早起才真正是靠《弟子规》的力量。
3、如何落实“父母呼,应勿缓”?一个人的道德学问从他的一言一行就能看出来,所以孩子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很重要,对他影响深远,当孩子所形成的是孝心、恭敬心,那他的学问就扎得很好的根基,当他没有这分孝跟敬,他生起的可能是傲慢,是不恭敬,这可能会毁了他一生的道业。
我们要引导孩子,父母叫你的时候要赶快过来:爸爸妈妈,有什幺事吗?当然我们做长辈的也要先做给孩子看,当爷爷奶奶叫我们为人父母的,我们要恭恭敬敬演给孩子看,当好榜样。
孩子假如说:爸爸,你过来一下。你也不要先训斥他,要说让他过来,跟他一起学《弟子规》,孩子自然会在这些圣哲的故事心生效法。
末学现在也在学“丈夫呼,应勿缓”,“领导呼,应勿缓”。
2、如何落实“父母命,行勿懒”?更进一步应该达到何种境界?
跟我们最亲,对我们的人生最重要、最有恩德的人,我们反而很容易对他不守信,因为知道他们跟自己不计较,很容易原谅自己。我们应该对父母更守信,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当然对父母守信,应该对一切人都要守信。
我们答应帮父母的事不可以懒惰,答应了要赶快去做。
古代很多的孝子,不等父母命令,他都能够去感受父母的需要,自己主动去做。真诚的孝心感动冬天长竹子,感动很多的动物,甚至于感动最凶猛的老虎。
“父母命,行勿懒”这一句的学习提醒了末学说好在集上要买公公喜欢吃的蔓菁要赶快去买,终于买回来,我也第一次喝蔓菁粥,像公公说的那样真的很好喝,我也很高兴自己跟老人在吃上能有“共同的爱好”了。
5、“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该如何活学活用?
父母教训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恭恭敬敬地聆听,绝对不能一言九顶。假如父亲在训斥我们的时候,讲了十件事,其中只有两件是真的,八件事是他误会你了,你要不要马上把他顶回去,不要,因为在训斥我们的时候正是在气头上,这个时候你只要说“是、是”,可能你父亲本来火气很大,就慢慢消下去了,等他骂完你,情绪已经平和了许多,突然想一想,我骂儿子骂怎幺样,骂过头了,他可能就很主动削一点水果,“来,一起吃水果”,打打圆场,这个时侯你也要自然地走过来,当作若无其事。你可不能马上又说:爸爸,怎幺样?要跟我和解了吗?不要这幺死脑筋,我们要顺势而为。
当父母对你的责备,你都没有回嘴,对你的误会,你都能平心静气地接受,你父母对你的尊敬、对你的佩服就会提升,以后你跟父母就很好沟通,他慢慢会觉得谁最值得我信任,就是我的儿子,我的女儿。
所以父母教,须敬听。也要视状况而定,假如你父亲有心脏病,比方说他不看到你还好,看到你在那里就有气,你就要知道退避。这是说学圣贤学问也要灵活运用,要念念为父母着想。下一句“父母责,须顺承”当中提到孔老夫子说的“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也是这个道理,不能陷父母于不义。
6、如何教导孩子体会父母责罚孩子的心?
父母有责罚,甚至有打,我们也要欣然接受,想想父母为什幺那幺生气,我们的过失到底在哪里?
其实父母在责罚你的时候,在生气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受伤了,发一次脾气要三天左右身体才能恢复正常,你的父母为了让你记住这个教训,以后不要再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宁可发脾气让自己的身体受伤害也不愿意你学坏。你要能体恤父母的这一分存心,为了让你的道德学问能提升,不会堕落,他才要教训你、责罚你,你要对得起父母的这一分关怀、爱护。
父母爱你的方式,有时候是对你轻声细语,有时候却是对你非常地凶,同样都是对你的这一分爱心,你要体会。我们要对得起父母的教诲,这个脾气不能白发,不能白让父母身体受伤害,所以我们记住这次错误,要懂得挨骂要能换得进步。要学习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渊的德行,要能“不二过”。这次被父母骂完了,一定要记住,下次不能再做让父母伤心的事。
2、知恩报恩,感念父母生育、养育之辛苦。
知恩才懂得报恩。学习这一集,重新审视自己对父母的态度,不得不惭愧承认自己是不敬、不孝!跟学长们对父母那种发自真诚的感念、对父母纯是报恩之情对比,我发现自己对父母的感情是不纯的,那里面有怨。发现自己对蔡老师和学长们有很好的家教、有父母做出榜样有羡慕,当然不忍心说自己的父母怎样怎样,也是不应该说的——虽没有说也等于在说——其实这就是自己的大不孝!努力是想要孝顺父母的心里还埋藏着父母的过失——不孝、不敬、不善!。。。。。。
体谅父母的心境,从父母的角度看,觉得自己的父母更不容易、活得更辛苦,但是不管怎样不容易、怎样辛苦,父母却从来没有减少过对自己的牵挂、对自己的爱,甚至比别人的父母付出更多的担忧、更多的牵挂!
而在父母遭遇各种艰难、身心受摧的时候,自己却畏缩,不知道在行动上去帮父母承担,作为长女,也没有照顾好两个妹妹,欠父母的唯有比别人更多。
不是蔡老师和学长们的引导,看不清自己对父母的情感。。。。。。
感恩!
学生00100顶礼敬上
分享文章 08.11.24
------------------------------------------------------------
微笑平等心在家庭落实 可获得幸福
回《四十七集幸福人生讲座》,蔡老师在这集讲座中讲解使我记忆最深刻的地方是当他讲到,人最容易失信的时候是对谁?人其实往往最容易对自己最亲的人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先生太太交代的事情最容易不守信用。而这些人是我们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人,也是最亲的人,我们应该是更应该的尊重和守信才对,可是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却是忽视了。而且他还讲到了学习圣贤学问,就应该在生活中落实,只有落实之后才会从中感觉到圣贤学问的精华所在,从中自己会获得更大的幸福和快乐。根据自己近三个来月的改过,同时把学到的圣贤学问用在了生活和家庭,同时和几个朋友一起落实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自己的体会在这里和有缘的朋友分享:
一。自己真心想改,爱人突然改变。
人人都想获得幸福和快乐,都希望别人爱自己更多一点。但是却忽略了要想获得别人的爱,那自己就该首先付出。而蔡老师在讲座中也曾经讲解到爱的感觉是温暖的,爱的言语是正直的,爱的行为是无私的。这些内容在我的脑海里记忆实在是深刻,但是该怎幺样的在生活中落实,自己却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特别是这三月夫妻生活,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也说明了人与人之间是有心灵感应的,当你真心想改变自己,即使是不知道该怎幺办,最后都会有答案。这几个月来都是爱人在主动交我如何的关心一个人,体贴一个人,他还是不爱言谈,可是现在的言语比以前多了,而且说出的每句话都能让我感觉到他是在为我着想,甚至是用行动做出来,所以让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和温暖。
二。经营婚姻失败的原因。
本来学习圣贤学问的人该给别人做好榜样,可是由于自己以前的要强,和自己的行事作为,使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该怎幺做,最后自己付出很多,甚至是使出来全身解数,但是换来的却是爱人的冷漠,使自己感觉到自己的婚姻到了死亡的边缘。而现在看来,其实一切的过错却都是在自己,是自己束缚了自己,是自己为了面子,为了自尊,而不肯屈服,不肯认输。而自己的内心稍微有点改变,爱人和女儿就表现的非常出色。这也让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以前蔡老师讲过夫妻相处,当爱人做对的时候就要像对父亲一样的崇拜,当做错的时候要像对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我也尝试把这些观点在生活中落实,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即使是大人在适当的时候给以表扬赞叹,再加上女人的示弱和撒娇,居然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和谐和温馨。
三。微笑平等心的妙用。
其实夫妻之间有时候确实是没有道理可讲,在对方耍小孩子脾气的时候,以前我会很生气,甚至还会说几句难听的话,现在变了,就当是自己的孩子和父母在撒娇。总之自己的心态一变了,居然一切都有了新的改变。而蔡老师讲,我们对人要微笑对一切人,把这个微笑带到生活中与一切人相处。所以自己的微笑以前只是在和其它人相处,却没有在自己的家庭中落实,这也说明了自己对自己的家人失去了平等心,对自己的家人更随便。而这次我首先学着和家里的每个人都以微笑对每个人,这是我打开和家人相处再加上自己真心想改变自己的现实生活,也想通过学习圣贤学问确实使我的家庭有所改变。
总之通过圣贤学问在生活中的落实,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夫妻关系平时以朋友关系对待,互相尊重,相敬如宾。无论是对我们的父母还是对我们身边最亲的人,都要以平等心对待,而不能越是对我们最亲的人我们越疏忽,越随便。在我周边有几位有缘的朋友,在我们聊天的时候我们把蔡老师讲解的这些内容说出,他们也都很欢喜,并在生活中落实,也都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其中一位朋友,她不但感化了他的家庭同时感化了周边很多人。这也说明了学习圣贤学问不在早晚,关键是否在生活中能否真正的落实,如果真正落实,马上就可以做到立杆见影。
pc00072 敬上
分享文章 08.11.25
------------------------------------------------------------
在这一集我们随着蔡老师深入讲解《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经文中告诫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都是说对父母的一份恭敬心。蔡老师告诉我们知恩才懂得报恩,感念父母生育、养育的恩德,我们这一生都难以报答。我们真正感受到父母的恩德,就要起而去做孝顺的行为。当我们能够做到《弟子规》里面的一条,就是尽到一分孝心;当我们把《弟子规》统统做到了,我们的孝就做得很圆满。
一、孩子懒惰的根源为何?孩子为何生活没有规律?
(一)「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孩子懒惰是从小养成的,所以教育一定要抓得愈早愈好,因为一旦养成就不好修正。孩子多去活动,对他的筋骨有很大的帮助。在活动当中,孩子也会感受到母亲持一个家真不容易,所谓「习劳知感恩」。所以不能让孩子不劳动,绝对不能让他养成懒惰的习惯。
末学离婚后,长期不能跟孩子在一起生活,所以为了提升女儿的自理能力,在每次与孩子相聚时,都要抓住机会教育,同时以身作则来教导女儿生活起居怎样去做。并且告诫女儿在家里要体恤爷爷奶奶的辛苦,完成作业要帮助奶奶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再加上婆婆的教育,所以现今看到女儿做事不怕辛劳,时时感念爷爷奶奶的养育恩德,末学由衷的欣慰。
(二)父母生活规律对孩子将是一生的影响。我们为人父母,要让孩子生活规律,自己要当榜样,要让他的三餐正常,也要多付出一点。而你这些付出对孩子将是一生的影响,不管是他的身体还是榜样,对他都很重要。 当聆听蔡老师这些教诲,末学非常惭愧自责!做为人母没有做到母亲的责任,这也是末学对孩子的愧疚,所谓「养不教,母亲过」。
二、知恩报恩,请感念父母亲生育、养育之辛劳。
(一)生育的辛劳。我们要引导孩子去念父母的恩德,告诉孩子 母亲在怀胎十月过程,孩子所有的营养都必须从母亲的血液中输给小孩,当小孩的钙质不足,就必须从母亲的骨头当中渗出来。母亲居然还要承受比癌症还要辛苦的痛,母亲把孩子生下来,第一句话孩子健不健康!母亲对你的疼爱可以把这么样的疼痛完全抛在脑后,这样的恩德我们这一辈子都要记在心上。
母亲怀胎十月的那种辛劳 末学深有感触。在母亲怀妹妹的时候,年仅七岁的我已经懂事了,看到母亲不怕辛苦为我们操持家务,还要带着末学,有时父亲给母亲做点好吃的,母亲还要份给我跟哥哥两份,每次哥哥都不吃让母亲吃,可是末学以为母亲经常呕吐不爱吃呢,所以每次都吃的很饱很香。在母亲分娩后十多天,母亲不畏身体的疲倦,就继续为我们做饭,还好末学还知道父亲跟哥哥不在时给母亲当个小帮手
(二)父母养育的辛苦。想起小的时候,父亲让末学喝点豆浆,在半夜起来就带着末学到生产队豆腐房工作,到了那父亲就赶紧生火害怕末学冷,又把末学安置在只有一米长的带有热乎的炕上(就是往外走烟的地方)睡觉。尽管这样还是冻得末学从心里直打哆嗦!再看父亲不畏寒冷在忙碌的开始工作,还要临时去外面打水,因为水不能提前打否则就冻上了。等到豆浆出来了屋里的温度就很高,没过多久温度又回到原状。由于长年累月的辛劳父亲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所以末学从小就亲眼目睹体会父母为了子女有个好的生活所付出的辛劳!
末学上完初二就知道自己的成绩,不忍心浪费父母挣来的血汗钱,就放弃了学业,只是想早点向哥哥那样为父母分担些家里的经济条件,最重要的让父母享点福。没想到末学离开父母第二年,厄运降临夺去末学父亲的生命,父亲带着很多遗憾就离开了我们,所以末学对父亲没有做到孝道非常遗憾!
三、如何落实「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呼,应勿缓』,这是提到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很重要。其实一个人的道德、学问从他的一言一行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孩子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对他影响很深远。《大学》里面有提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所以孩子要能诚意、正心,他才能修身、齐家,长养孩子的孝跟敬就是正他的心。除了「父母呼,应勿缓」,也要「师长呼,应勿缓」,「长辈呼,应勿缓」、「上司呼,应勿缓」。所以学习要举一反三,要能从我们的内心,所谓心行一如。
四、如何落实「父母命、行勿懒」?更进一步应该达到何种境界?
「父母命,行勿懒」,我们答应帮父母做的事,对父母要守信,同时要履行自己的承诺。末学独自来到城市生活,母亲不放心经常找别人代笔给末学写信,每当收到母亲的来信,末学都以工作忙为理由,都延期到母亲第二封信到来,末学才会给母亲回信。更让末学深感惭愧的是在末学与孩子的父亲分手时,不顾母亲及家人的劝说,还有意躲避不想见家人,当时还认为为母亲好,不想把自己的怨恨跟母亲倾诉,所以末学就把怨恨深深的埋在内心。。
母亲去世之前,声音很微弱的嘱托末学说:“大闺女,你为这个家付出的不少,以后还要多关心你哥嫂,妈妈的病好不了,你就别浪费钱了,你也不容易。妈妈知道你这些年跟妈妈报喜不报忧,其实你心里很苦。你妹妹就交给你了,妈妈相信你能做的很好”然后又告诉妹妹“小闺女,要听姐姐的话,体谅你姐姐,以后要报答你姐姐。”听到母亲的这些话我们兄妹三人泪流满面,内心感到无比的内疚与感恩。
末学原认为很有孝心,在遇到圣贤教育后,才深知自己是多幺的不孝,不能体恤父母对于子女的关怀、辛劳,是一辈子的爱护。所谓「母活一百岁,常忧八十儿」。
五、「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该如何活学活用?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教训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恭恭敬敬的聆听,绝对不能一言九「顶」。当父母对我们的责备,即使对我们的误会,都能够平心静气去接受。假如你的父亲有心脏病,你也要视状况而定。比方说他看到你,骂得很凶,已经心脏病要发作了,我们不能还要站在那里「父母教,须敬听」。所以求学问要学得很灵活,是念念为父母着想,我们就知道当下应该怎么样进退才得当。
父母有责罚,甚至有打,我们也应该欣然接受。有一次曾子的父亲,因为曾子犯了一个错,他很生气,拿起一根大的木棍打曾子。曾子动都不动给爸爸打,结果爸爸出力过猛,把他打晕了。这件事传到孔夫子的耳中,他就跟学生讲,曾子这样做不孝。父母在生气的时候,情绪比较控制不了,假如失手,刚好一棒打到你的头上去。那儿子死了,父母最伤心,所以孔夫子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学圣贤学问要能灵活运用,不能陷父母于不义。
六、如何教导孩子体会父母责罚孩子的心?
当父母在责罚我们的时候,当他在生气的时候,其实他的身体已经受伤了。父母是因为要让我们记住这个教训,所以他宁可发脾气伤害自己的身体,也不愿意我们学坏。我们要能体恤父母这一分存心,为了让你的道德、学问能提升,不会堕落,他才要教训你我们、责罚我们。
父母爱我们的方式,有时候是对我们轻声细语,有时候却是对我们非常的凶,同样都是对我们的这一分爱心。我们要学习颜渊的德行「不二过」。所以我们要对得起父母的这一分关怀、爱护。
透过这集的学习,我们只要念念把父母的恩德放在心上,孝心一开, 所有的行为都从我们的心延伸出来,自然而然「诚于中,形于外」,我们恭敬的言语跟行为就会表现出来。所以《礼记》第一篇「曲礼」开头就说,「曲礼曰,毋不敬」。当一个人的内心真正恭敬父母,他会对一切人、事、物都恭敬。
惭愧末学 pc00333刘凤感恩顶礼
本网注:感谢诸位老师、同学的学习心得分享,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及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