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信息新闻 - 正文
 
 

大讲堂22讲:少儿读经与国学教育传承(整理稿)

作者:环渤海新闻网   

时间:2008-12-24  

本站原创  
 

少儿读经与国学教育传承
——冯哲在人文唐山大讲堂第22期上的演讲(整理稿)

      主讲嘉宾介绍:

  冯哲,“经典诵读工程”推动者、《大中华文库》全球发行人。现任四海孔子书院院长,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提出“重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从政策层面倡导全社会开展经典教育。

  “经典诵读工程”在海内外推广了十年,通过让儿童诵读古今中外人文经典和科学经典,达到熏陶文化、开启智慧与培养人格的目的,带动家长、老师和其他成年人(首先是青年学生、研究生)诵读、研习古今中外经典文化,以醇化其道德人格,提升其人文理念,加强其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的综合发展素质和创新素质,以积极回应全球一体化、区域化同时并进的潮流。

    [演讲内容整理]

    何谓少儿经典诵读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依山伴海、美丽富足的唐山怎样才能变得“富而好礼”呢?唐山人无论是在本地、到北京、还是出国在外,都变得恭而有礼、文质彬彬牞这是每一个唐山人,或者说是整个人文唐山大讲堂的一个使命。

  少儿经典诵读,是近几年来海内外各界华人、各界力量共同推动的公益文化教育工程,范围遍及海内外;对象主要是0到13岁的儿童,所诵读的内容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尤其是中国的经典。0到13岁,在儿童记忆力非常好的时候,通过诵读古今经典来达到智能开发和品德提升这个目的,所读的书基本上能够代表人类的,或者古今中外的最有价值的永恒之书,例如中国的《论语》、《大学》、《孟子》、《诗经》,或者《道德经》、《易经》、《唐诗》、《宋词》等等。

  儿童的心灵在幼儿时代是最纯洁的,也是感知宇宙万物最敏感的时候,这个阶段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让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形成伟大的心灵呢?要培养伟大的心灵,就要让我们的孩子常常沐浴在圣人的光辉中,用理性的光辉去照耀孩子的心灵,那孩子自然就会伟大。“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人生四阶段教育

  让我们先对人生做一个简单的规划,讲教育首先要“知人”,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知道教育的规律,了解孩子的成长。古人常常把教育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是指0岁至3岁以前的幼儿,心无分别,尘垢未染,真如湛然,性德纯正,心如明镜,朗摄无碍,先入为主,深深入心,终身不移。幼儿怡养本性,正宜此时。0岁至3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三字经》有言“人之初,性本善”,古人把这个阶段归结为“幼儿养性”的阶段。此时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可惜一般家长都不知道这个阶段对孩子的重要性,大都轻易错过。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贤明的父母们,请千万别错过这短短的3年啊!

  第二个阶段是“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熏陶”,至6岁前牞物欲微熏牞烦恼潜伏牞知识略萌牞性德仍净牞记性犹强牞悟性微弱。童蒙蕴养正见牞正宜此时。三岁以后就进了儿童期,就要以圣贤的正心正行来熏陶、养育、启发他们。在这个时期所学的习惯、知识都是正确的,就已经发展了他一生全部学习能力的50%,对这个人一生的教育将变得极为简单;但是你要把握时机,这也是孩子将来能不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正人君子、具有一身正气的关键阶段。

  第三个阶段,就是6岁到13岁,古人称为“少年养志——理想抱负的鼓舞”。6岁后,知识渐开,物欲既染,烦恼增多,心逸情泳,故真性渐隐,记性渐泯,然性向显发,崇效楷范,悟性转强。少年启养心志,正宜此时。6岁之进入少年时期,也进入知识学习阶段,理解力亦有显著的发展,渐渐脱离父母的关怀照顾,正是意气风发的学习独立阶段。此时即应进行“少年养志”的教育。养志,是指鼓舞他们追求崇高理想的勇气,一定要立大志,志向伟大,这样你才能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第四个阶段,几乎涵盖了人整个的一生,从少年到青年、到成年、到老年,这个阶段称为“成年养德——真实生命的开展”,凡所当读书,如能自幼扎根熟读,庶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学以致用,而为将来成学立业之深基,修身明德之永磐。唯德业无穷,学无止境故,成年学养行德,随时皆宜,无有终时。

  我们大家都处于这个阶段。一个人能够常常自我反省,能够推己及人,这样的人就能够使他的德行和修养不断地提升,逐步超越。其实这才开始他真正的人生,真正的人生是活在自觉当中,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对人对己有一个很好的判断而又有极高的敏感度的一个人,我们叫做智者,因为他有道德反省的功夫,他常常反观自身。这个时候才开始一个人真正的人生,才是一个成熟而饱满的生命。

  从人生的四个阶段来看,第三个阶段的养志立志是极其关键的,它是生命内在的动力。人什么时候开始追星?大概是13岁的时候,这时候开始人内心的外现。他最喜欢的那个人,就是他内心潜在的我。那个人的音容相貌、穿着打扮、举止言谈都是他极力模仿的对象。一个少年有无穷的能量,假如你不能把他引入一定的轨道上来,他就会变成为各式各样的人,因为他生命的能量实在需要一个出口,但是能量用错了地方往往是不幸的。

  我们说这个阶段非常的重要,但如果我们想这个阶段一切成为正向的,我们就得倒推至第二个阶段,就是“养正”。如果没有伟大的抱负,没有圣贤的品质、信念;他的所学不是为了成就自己的人格、不是为了实现生命的超越,而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为了不输于同学,咬牙切齿地去读书,这样大概也没有发展。

  再推到第一个阶段,如果在人之初没有培养出优雅的性情、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的生命深处不丰富、不丰润、不华美,充满了恐惧、不安、焦虑、暴戾,一旦年龄到了他可以表现的时候,他就会发作给你看。所以人一生的四个阶段,我们所有的父母、老师都要去了解。

把握教育时机

  教育时机非常重要,为什么呢?《礼记·学记》讲“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勤苦”就是你学得很勤奋很辛苦,但是大成无望。一旦人的性格模式形成,秉性难移,习惯变成了潜意识,潜意识变成了条件反射,最后深深地植入他的生命,最终变成性情,这是没有办法改的,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时机。

  时机在人生的第一个阶段最重要,因为胎儿大概3个月的时候开始发展听觉神经,构建神经网络。我们对这个时期要重视起来,此时我们要给他最好的信息,也就是妈妈要接受宇宙天地最美妙的信息。

  美丽的信息有几个要素,第一就是音乐,让婴儿在0—3岁的时候听遍世间的经典名曲。最经典的音乐都代表了自然之声、宇宙之声,常常在这种音律节奏的信息场当中,妈妈的身心愉悦,身心同自然融为一体,母体里面是胎儿的天堂。你如果这样做,孩子一出生自然就不一样,因为他所携带的信息、生命的能量、储存的潜能不一样,这对他性情的养成尤为重要。

  他的视觉,他看到的景象,对他后天的性情非常重要。我们主张,在孩子0至3岁的时候,看尽世间所有的美画,经典的名画。结构搭建最合理、虚实搭建最相应、浓妆淡抹最相宜的画是什么呢?是妈妈的脸。妈妈怀有无限期待、微笑、灿烂的笑容,这对一个婴儿来说是最动人的画面,信息最多,能量最大。妈妈的脸之外,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和自然相应的画面,是中国的国画,人在山水中间,神游于四海之内,那种逍遥、恬淡、自然、和谐、吉祥,这样的画面要让我们的孩子看到。还有东西方所有的美好的画面,就是所谓的名画,山水画,建筑、雕塑、喜剧、舞蹈、书法、绘画等,要让孩子看尽世间经典名画,要让孩子的世界常常在这些当中,他后天就会有一种美感,一种美的素养。

  植入文化基因熏习经史子集

  教育的内容除了听什么、看什么,还有最重要的,我们中国古人认为一个真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君子,他必须有天地正气,天地精神。那什么样的生命信息才能让孩子成长为天地君子呢?就是文化基因,文化的信息基因。

  为什么我们中国每一个朝代都是人才辈出?为什么今人没有了呢?我们只能是卡拉OK,只能是摇滚,只能是靡靡之音,只能是喝酒打牌,也就是说当你一个人的生命背景没有这样的训练的时候,你没有办法长成这样的人,你的身心没有办法可以很好地发展。

  古代的读书人有很多表情达意的方式,不管是喝酒还是吟诗,还是作对、弹琴、舞剑、书法,古代好多女生刺绣、剪纸、插花、吟诗、习礼,也可以写一笔很隽秀的小楷,我们称之为淑女,而我们今天讲野蛮女友。古人有这样的生命背景,有这样基本的训练,所以可以展现这样的风貌。

  我们现在没有接触这个民族几千年来的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我刚才提到的“文化基因”。这个“文化基因”在哪里?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中国文化,就是“经史子集”,在这中间富含了中国的文化基因,富含了朴实的人类精华。诸子百家无论哪个都到达了顶峰,都是富含了中国人的精华。二千五百年以来,我们的生活一点点进步,但是我们的思想境界,我们的学问还没有超越孔子的思想。圣人是“德配天地、道贯古今”。我们谈起修养、谈起境界这些都没有办法超越古代的圣人。我们这些圣人参透了古今的真理,深刻洞穿了人性,所以他的人生感言,他体会的宇宙天地之道,也就变成了流传百世的经典。具备了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了这些经典,那我们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在诸子百家的经典当中,刚才讲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等,这些人都是中国最厉害的人,最能把握中国真精神的人,同时也是最让西方肃然起敬的人。

  孔子的世界步伐

  各位现在到西方去,会发现有一种文化现象特别火爆,就是孔子学院的兴起。几年前我们中国政府决定,计划在全世界建100所孔子学院,短短三四年时间,现在全世界差不多有300所孔子学院。即便这样,西方好多国家仍再向我们的教育部申请,估计到2010年,全球就要有500所孔子学院。今天的孔子迈开了世界的步伐,孔子正在受到全世界的欢迎。今天我们说这些圣人的伟大,不仅仅是受全世界人民的欢迎,还因为他留下了他对万物的感受和思想,也就是他的精髓,这些就是中国的文化基因,文化基因就应该植入到人的生命体当中。

  我们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那么我们如果没有精通中国文化的人,怎么行呢?你连中国是怎么回事都说不清楚,你怎么让外国人向你学习?你甚至经不起老外的提问。中国如果没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没有圣贤之道,就不足以向世界来说明中国,不足以让万邦来朝。别人到你这来学什么呢?除了来做生意,赚你的钱,对你就没有一点的敬意。所以说要让我们的孩子每个人身上都有这些文化基因,这就是我们要谈的教育内容的问题。

专心读经十年一剑

  《三字经》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所谓“教之道,贵以专”,就是讲我们的教育之道,也就是学习之道,贵在“专心”二字。古人十年寒窗,就是十年读天下最经典的书,学习先王之道。

  所谓的先王之道是什么呢,就是记载着历代的经典。西方人说我们中国人的圣经就是《论语》,老百姓也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全文除去标点符号,大约一万两千多字,半部就是六千字。除了《论语》之外,老子的《道德经》也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并且被翻译成了多国的文字。

  人类的两大学习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

  我们人类的学习能力有两大类,第一个就是记忆的能力,这是一切学习的基础;第二个是理解的能力。

  在我们一生的四个阶段当中,前三个阶段,就是0到13岁的时候,人的记忆能力的曲线一直往上,那个曲线很短,记忆的能力是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增长,但是这个曲线到13岁的时候开始就是平平的了,一直到18岁开始下滑,直到60岁。也就是说人的记忆周期只有在0到13岁这个阶段是最好的。尤其是0到3岁的时候,如果被训练,效果最好。那么应该怎样去训练?在0到13岁时让孩子去读经典圣贤之书,储备可以一生受用不尽的东西。一个人要想有学问,你不能肚子空空,你要满腹经纶,这样才能有体悟的内容,这就需要你先去记忆,先去储存大量的经典。

  第二个问题,理解能力。如果画一个坐标,用曲线来表示的的话,0到13岁的理解能力曲线很平,一直到13岁的时候才开始往上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个理解的曲线越来越往上走,年龄越大,理解力越好,现实感悟能力越强。只要他看了,只要他听了,就会储存在他的脑子里,就会对他有影响。

  两条曲线背后隐藏着一个学习的秘密,即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你有没有让他去记,有没有训练他记,让他多记,大量地记!如果该记的时候没有让孩子去记,满脑空空,满肚空空,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孩子是没有办法理解的,他的理解能力也是没有办法开发的。或者孩子在小的时候储存了一些邪知、邪念,垃圾的东西,一旦他的心性毁掉了,德行败坏了,那这个孩子将来就会存在隐患。

  我们现在的教育大多是满腹空空,你想理解却没有内容;现在的学习教育理论都是你“懂”了才能学,不懂不能学。在先前不是这个样子的。现在的学校是一个知识分科传授的体系,这个和中国古代文理不分家,先学做人,再学做事不一样。一个人要先学会怎么去尊师,怎么去尊重学问,他才可以去做学问。所以我们还要摸清这个规律,先要储存大量有价值的内容,才能去理解去运用。

  孩子、幼儿、婴儿的学习大多都是无意识的,无意识是最高品质的学习。古人教育没有那么多的花招,古人就是让人的心能够静下来,静下来才能把东西学透,把事情想透,“安而后能虑”就是这个道理。其实孩子的任何习惯都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只不过是老师或者是学生家长没有这个耐心,你不能和孩子做出很好的互动。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在记忆能力很好的时候,像海绵似的大量地吸收有价值的内容。

  每天要专注地去读书早晚各一次。早上起床,孩子赖着不起,给他读一读;晚上睡觉之前,再给他读一读。孩子的认知能力里面不知道它是什么,对孩子来说那是一种体验,如果这个过程坚持下来,我敢保证,会有一个脱胎换骨的作用。

  每个婴儿身上都有我们难以想象的直觉力,而这种直觉力、敏感度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要重视这方面的培养。当一个人的心灵极美,深刻,有高度,有深度,天下各方都会闻风而来。(大伟 大智 雅静 整理)

 
本文编号:20081224104417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新闻信息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