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要成材就要做学问,而做学问首先要学做人”是隋老师经常讲的一句话。作为计算力学专家、国家级精品课程《材料力学》责任教授,隋允康教授不仅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一直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他努力探寻着如何使学生德、才均衡发展的方法。
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隋老师发现,有些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十分浮躁,急功近利。他感到指导做学问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卓有成效地指导做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里面有很多做人的道理,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利器”。
开始,有的同学并不理解隋老师的做法,他们觉得学习传统典籍浪费时间,怀疑是否适应现在的社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很多同学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学习过程中,隋老师的解释和阐发,不是照搬书本,而是与学生们的情况与当前的实际相结合。如学到《中庸》中讲“诚”的一段,他就联系韩国黄禹锡学术腐败事件,告诫学生们做学问要讲诚信,连读书人都不讲诚信的社会是很悲哀的。有不少博、硕生来自农村,他们看到家乡与北京的反差,心理不平衡,在学《弟子规》中的“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时,隋老师勉励大家做人、做事不要太在乎外在的东西,而应该注重内在的东西,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有本事用自己的双手把祖国的农村建设得富裕起来。
三年多来,学生们的变化令隋老师欣慰。守时、有礼貌、做学问踏实、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这是其他老师对隋老师学生的普遍印象。曾是隋老师的博士生,如今已是北京工业大学讲师的叶红玲深深觉得,这种学习已经给了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术研究方面不再浮躁,科研的思路也更加开阔。
如今,隋老师的学生们已是自觉、自愿、满怀兴趣地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诲,在这种教育中,他们明是非,辨荣辱,道德素质得到了提升。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也成为隋老师与学生们学习的内容,他结合着《中庸》中“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这句话,与学生共同讨论“八荣八耻”,号召学生“在好学、力行中,做尊荣知耻的勇士”。
通过传统文化典籍的学习,教育学生如何做人,隋老师的教育方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他的言传身教更是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正如一位学生所说:“老师关心学生的方式不一样,问一句话是关心,让学生切身得到好处也是关心,而最重要的关心是让学生端正思想、净化心灵,这样他们在以后乃至一生的工作、生活中都会受益匪浅。隋老师就是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指导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