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课外辅导班或者兴趣班:房间里挂着孔子的画像,书写着“礼”、“义”、“孝”等字样的条幅,孩子们的课本是《弟子规》、《三字经》等。开课前,孩子们要向老师行礼问好,要向孔子画像鞠躬行礼。而上课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坐得笔直……
无论是从形式或者内容来看,这个课外培训班更像是一个私塾。
这个私塾就是慈溪浒山街道水南社区中国传统文化培训班。它的创办者,是社区里三位普通的居民。在学校的德育教学体制之外,她们以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做着探索。
这个私塾创办于2006年7月,创办者是水南社区的三个普通居民:方红、吴小军和陈瑞贞。“我们常在一起聊天,说起现在有些孩子很娇气,很不懂事,大家都很有同感。”方红说,商量来商量去,结果冒出了连自己都觉得惊讶的主意:办个免费的中国传统文化培训班,让中国传统文化来熏陶孩子。“听说广州深圳那边有这样的培训班,我们还特意去取了经!”
一开始,培训班就办在陈瑞贞家的客厅里,对象是社区里的10多个孩子。三个人做了分工,方红退休前是一家金融单位的讲师,口才好,对中国传统文化也特别喜欢,她主讲《弟子规》、《三字经》等;吴小军当过企业的团干部,她负责讲各类爱心、感恩、孝道、爱国故事;而陈瑞贞管后勤,帮孩子们准备拖鞋、点心,打扫卫生,购买教具。
出乎三个女人意料的是,一个暑假下来,她们的培训班名气越来越大,不但是慈溪城区,周巷、观海卫等好几个乡镇都有孩子在这里上课。这下,陈瑞贞家的客厅容不下了,她们不得不四处换地方。一年后,在水南社区的支持下,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班搬到了当地中央大厦的一间房子里,前不久又搬到了乌山脚下的一间平房内。这时候,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参与了进来。
现在的这个教室共有28张课桌,能坐56个孩子。记者看到,因为人太多,有些孩子只能坐在后面的椅子上。想来上课的孩子不用报名,直接过来上课就行,所以无法统计近三年来有多少孩子在这里上过课。方红的大致统计数据是,坚持一年以上的孩子已经有200多个了。
方红告诉记者,中国的传统文化要继承,更要更新发扬。近三年来,孩子们在课外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夏日走上街头慰问交警、中秋看望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秋天到农田和农民伯伯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
“我希望我们办的培训班能和当前学校的德育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当然我们所做的只是一点补充,但我们相信我们做的工作对孩子很有意义。”在计划中,将开设的课程还有国画、书法、篆刻等。
至于免费办班三年花了多少钱,她们都不肯说,只说花最多的是印教材的钱。在旁边的一间屋子里,印好的教材足有上万册。“没办法,现在来要教材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想的是,多发一本教材,就有可能多一个孩子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