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山西青年报》《弟子规》讲师团正式成立。由我省的儒学专家和《弟子规》研究人员组成的讲师团,把讲座的首站选在了太原市第一监狱。在那里,《弟子规》被作为监狱第一规,被赋予了更为特别的使命,这正是我们作出这一选择的原因。
对于讲师团的这一选择,太原一监政委焦宁亚说,这些服刑人员违法犯罪的原因就是出现了道德的缺失,我们用《弟子规》来弥补这个缺失,需要用国学来重建和守护他们的精神家园。也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教育和感化这些服刑人员,让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并反思自己所犯的错误,达到帮助他们改过自新的目的。
6月8日上午10时,讲座正式开始,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对《弟子规》有着独到见解的卫方正、任燕两位老师进行了精彩讲解,他俩的讲解深入浅出,不时引起台下阵阵掌声。未来几个月中,本报还将安排多次讲座走进太原一监。
“孔夫子的女婿也曾经是罪犯”
“孔夫子的女婿也曾经是罪犯。”卫老师的开场白逗笑了在场所有人,也拉近了台上台下双方的距离。
面对服刑人员,卫老师直接切入主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说道,即使是圣贤,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孔子的学生中不乏“有前科”之人,比如他的女婿公冶长,就曾经受过墨刑(古时候一种在脸上刺字的刑罚)。卫老师希望各位服刑人员明白,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真心悔改,还是一样可以追随圣贤的脚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真心悔改呢?卫老师的回答是:只有学习国学,才能知道是非。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学,觉也。”所以说,国学就是中国的觉悟之学。古老民族的生存智慧能够教会人们怎样为人、怎样处事。
国学中的“经”就是儒家经典,主要是人的气节、人的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儒家的思想最注重内心的坚守,它本身产生于礼崩乐坏的周代晚期,人们原来坚信的理念正在衰微。而儒家的先贤们却能够“知其不可而为之”,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信念。所以,学习儒家精神,会让我们有气节、有风骨。
国学中的“史”能够教会人做事方式和原则。“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中国的史书,向来是真善美的结合,中国的史家永远有着秉笔直书、劝人为善的情怀。只有熟知历史,才能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在生活中做稳重、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国学中的“子”教会人们做事原则和对待事情的具体方法。无论是墨家所倡导的勤劳、自我克制与博爱的理念,还是法家绳墨规矩井井有条的社会理想,都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和学习。
国学中的“集”教给人善良的情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丛书、类书不仅仅能扩充人们的知识,更加扩大了人们的胸怀和视野,让人志存高远,变得宽容、有担当。
经、史、子、集构成了中国的国学体系。这中间任何一个部分都是宝贵的精神遗产,所有人,尤其是犯过错误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精神家园,从中自我反省、改过自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退一步海阔天空”
桌子边上坐满了人,这个时候还有人想要坐进来,怎么办呢?只要每个人都把凳子往后挪一挪,就可以了。卫老师生动地解释了国学中“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和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西方哲学不同,中国的哲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国学能够教会人相处之道。而相处之道的一个重要核心就是“仁义”。
卫老师以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两个朝代———秦朝和元朝为例,说明了“仁义”的重要性。秦朝有着当时世界上最为精密的国家机器、最强大的军队、最稳固的国防和最森严的法律,国力不能说是不强大。元朝则更不用说,其疆域一直扩大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而这两个王朝存在的时间都很短。汉代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得鞭辟入里:“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而中国历史上最长久和最强大的周、唐两代则完全不同。周朝以礼乐治国,唐代更是前所未有地开明和包容,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中的主要内容。
所以说,最强大的武器并不是武力,也不是精密严苛的律法,而是“仁义”。“仁义”表现在人的身上,就是所谓“外圆内方”,内心忠直刚烈、庄严正大,而外在交际上却温和厚道,待人体贴。如果人人都懂得体谅别人,那么人与人的相处就会变得和谐起来。和谐并不是说要每个人都整齐划一,“君子和而不同”,但是本着宽容忍让之心与人交往,即使存在差异,也能够和谐共存,因此也就不会有人事纠纷带来的暴力犯罪了。
“一条人命两毛五”
卫老师在介绍到自我克制的时候,讲了一个真实的事件:两对夫妇因为一元钱而引发口角,进而引发暴力行为,四人同时殒命。对此,卫老师算了一笔账———一条人命两毛五!这样的结论,未免惕然心惊。
中国国学提倡温柔敦厚,这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弟子规》中所说的“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就是这个道理的外在表现。
很多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表面看是因为一时冲动,实际上更是因为这个人的心里没有善根。即使碰上同样的事情,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在冲动之下做出伤害别人的举动。
怎样才能做到温柔敦厚呢?那就要加强内心修养,与仁义之心相辅相成。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善之端也。”人人都是有善根的,要看对它怎样引导和培养。只有加强修养,才能实现对自己的克制与对别人的忍让。只有宽容待人,寻求到内心的平静,才能做到中正平和、不偏不倚,避免犯下害人害己的错误。
而对于服刑人员,则更要强调这一点的重要性。
“从孝敬父母开始,爱一切人”
《弟子规》说:“凡是人,皆须爱。泛爱众,而亲仁。”卫老师说,在理想状态下,爱应该以人心为圆心,就像同心圆一样扩散开来。先是传播到自己的父母、亲人身上,然后是朋友、邻居,最后,爱一切的人。
爱,要以孝悌为本,从爱父母和兄弟开始。这是天性使然,那之后又要达到怎样的境界呢?中国有句古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样去对待别人的父母,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地对待别人的孩子。因为爱我的父母,所以我也爱别人的父母,因为爱我的孩子,所以我也爱别人的孩子。
西方学者将我国的哲学评价为“神秘而博爱的东方智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国学提倡给一切人以爱和尊重,这一点又与佛教的“众生平等”不谋而合。
讲课进行到最后,面对年长于自己的服刑人员,卫老师深深鞠躬,并送上“改过、自新”四字。
讲师团另一成员任老师进行了简短发言。她介绍了自己对于《弟子规》的感受和想法,并祝福各位即将下井劳动的服刑人员平安愉快,祝愿他们顺利地完成改造,早日开始新的生活。
讲师团的卫老师和任老师都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们讲述的理念。他们把服刑人员看作自己的兄弟和朋友,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鼓励他们面对自己、面对生活。
【花絮】
骑了70分钟自行车来讲课
任燕老师符合每个人对于《弟子规》讲师的想象———温柔敦厚、中正平和。她说自己没有做出什么惊人的义举,但是作为普通人来说,能够放下执念,劝人为善,就已经是令人感动的善举了。
“还好,发挥得很稳定。”直到听见她接电话,才得知她的女儿今天要参加高考。《弟子规》最讲诚信,答应别人的事如果做不到,还怎么能为别人讲解《弟子规》?从这样的理由出发,任老师早晨骑自行车七十分钟,参加了到太原一监的讲课,把女儿交给公婆照顾。
任老师时时刻刻替别人着想。由于时间已经接近中午,为了不耽误大家吃午饭,她刻意缩短了讲解的时间,但她深深的鞠躬和动情的话语,温暖了在场服刑人员的心。
“祝愿兄弟们平安愉快地度过服刑期。”台上的任老师一如平时的亲切温和,她温柔的话语仿佛来自姐妹和母亲,可以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平等,而不是摆出一个姿态而已。
这大概与她的个人经历有关。上世纪九十年代,她从稳定的国企职工的位子上退下来,在保险业做出不小的成绩,之后又在经商中遭受损失。这些年的沉浮起落让她变得平和豁达,在亲切质朴中多了一份淡泊宁静。
现在,任老师为了能够随时学习和讲解《弟子规》,已经放弃了原来的职业。可是,还是有不少矛盾和选择在困扰着她。“有个朋友想让我去当弟子规幼儿园的园长,”她笑着说,“我倒是想去,可是就没有办法随时出来讲课了。”
无论任老师的选择是什么,我们都相信她是出于最大的善意。祝愿她在讲解《弟子规》的道路上顺利愉快,祝福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