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读书会分享(五十八)

作者:网络学院  

时间:2009-6-21  

摘自  
 
    说明:本周学习内容为蔡礼旭老师主讲的「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2005主讲,编号52-116)第十八集,听完讲课后,请诸位老师将自己的心得、经验、感言等以文章方式分享(跟贴)于此贴子之下。此线上的读书会希望有助于个人修学、亲子互动,有利于培养自己和下一代正确的幸福人生观。

研讨内容重点如下

1.历史上有何「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例子?如何引导孩子做到?
2.为何很多孩子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3.《礼记.曲礼第一》:「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正确地称赞他人有何重要性?如何运用赞美引导他人到正途?
5.如何做到「人的第一等学问」?
6.「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可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

分享文章   09.04.23 
-----------------------------------------------------------

下面是学生五八次读书会的心得报告,望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1.历史上有何「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例子?如何引导孩子做到? 
      汉朝有两个兄弟,一个叫赵孝,一个叫赵礼,赵孝是兄长。很不幸这个赵礼被盗贼抓去了,他的兄长得知之后,马上寻找了这个山寨,直接就冲到盗贼的大本营去,刚好看到这些盗贼很饥饿,已经打算把他弟弟宰来吃。他哥哥看了非常着急,就跑到这些盗贼的前面,跟他们说:我弟弟有病,身体又瘦,你们不要吃他,吃我,我比较胖,身体又比较好。结果他弟弟看了兄长这么讲也很着急,就赶快把哥哥推开,说:我被你们抓到是我的命,所以我被你们吃是应该的,绝对不可以连累我哥哥。两个兄弟就在那里争着要死,要为对方死。就在这个时候,这些盗贼看了很感动,就把他弟弟都放了。 
      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兄弟间要互相礼让,大的要知道照顾小的,小的才会尊敬大的,而这个故事更让我们感动,兄弟间为了保全对方连生命都愿舍得,这样的兄弟之情还有什么不能舍得呢,所以财物轻,怨何生,知道了这些道理兄弟之间就不会为,一点财或物而发生争执了,家和完事兴,兄弟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样一个家庭才会兴旺发达。

      2.为何很多孩子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为什么「小时了了」,有本事,到最后是「大未必佳」,因为很多的本事是拿来炫耀的。为什么「对尊长,勿见能」,你孩子从小学了一些英文,学了一些能力,长辈带着他到处表演,在他小小的心灵会觉得他怎么样?你看大人都给我拍手,大人还说我都要跟你学习,你好厉害!好话听多了,他就起来傲慢之心,建议的言语就听不进去了。这就障碍了他继续学习的态度,一个傲慢的人长大了也不会有大的成就,因为学问的成就在于受教,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谦卑的态度,所以称赞人也要用理智,也要用智慧才行。称赞孩子要顺着他的品德去称赞,不要常常称赞他的外貌和才华,纵使称赞才华也要回到他才华的目的上来,要顺着良好的品德去称赞。

      3.《礼记.曲礼第一》:「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傲不可长,人只要傲慢心一起,就没有办法受教,他就很难再成长。假如孩子是从小就傲慢,这一生很难有大作为,所以为什么「小时了了」,因为小时假如因为这些能力而自傲,就麻烦了;因为学问要成就重在受教、重在谦卑的态度,这样他才会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第二个「欲不可纵」,人不可放纵自己的欲望,玩物丧志,你看,现在是不是都血淋淋摆在那里!「志不可满」,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现在的孩子没有志向,常常就是游手好闲,觉得好无聊。所以「志当存高远」,一个人应该有高远的志向,他的人生会充实,他会时时觉得我要提升自己,才能够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乐不可极」,人不能过分沉溺于欢乐之中,忘乎所以,乐极生悲。当一个孩子从小不懂得掌握分寸,常常就是一玩就不知道克制,这样很有可能在身体上或者会出现一些危险的可能性就增高了。造成意想不到的坏结果,诸位朋友,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把这些教诲写在经文,我们应当牢牢记住,老祖宗很对得起我们,我们可不能对不起老祖宗!

      4.如何做到「人的第一等学问」? 
      人第一等的学问就是,为人着想,礼仪虽然是生活里面的一个小细节,但他最能张养孩子的恭敬之心,所以真正的学问就在他的存心,要有一颗仁慈之心,想到自己就要想到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弟子规中教诲的,或饮食,或左走,长者先,幼者后,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在生活中我们要落实这些教诲,慢慢去实践它,而当你在实践这些行为时,就会从外慢慢内化成他的存心,他的恭敬心,仁心就会越来越扎实。

      5.「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可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 
      或饮食或左走,长者先幼者后,这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要有礼貌懂礼节,吃饭时要先等大人坐下,自己才能坐下,要把上座留给长辈或领导,不能光挑自己喜欢吃的吃,或把好菜转到自己面前,在走路的时候要先让长辈先行,不能和长辈抢道,还有生活中的其它方面,我们都要注意到,比如,和长辈一起外出时,一起乘车时,等等许多细节中,都要懂得礼节,从这些生活细微处慢慢培养我们的恭敬心,提升我们的道德学问,用实际行动带动别人感动别人,给大家做一个好榜样,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

学生:pc00649敬上

 

 分享文章   09.04.27 
-----------------------------------------------------------

      在这一集里,蔡老师提到有一句话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的时候,能力非常好,但是长大了却不见得有很好的发展。

      有一个父亲就讲:我儿子两岁的时候,觉得他可以当国家领导人;我儿子上初中的时候,我觉得他只要能考上大学就不错了;我儿子上高中的时候,觉得他以后出来有工作就好了。怎么差这么多?

      为什么「小时了了」,有本事,到最后是「大未必佳」,因为很多的本事是拿来炫耀的。孩子从小学了一些英文,学了一些能力,长辈带着他到处表演,在他小小的心灵会觉得他怎么样?你看大人都给我拍手,大人还说我都要跟你学习,你好厉害!好话听多了,傲慢的心就起来了。

      《礼记.曲礼第一》,第一页就写着,「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人只要傲慢心一起,就没有办法受教,他就很难再成长。假如孩子是从小就傲慢,这一生很难有大作为,因为学问要成就重在受教、重在谦卑的态度。

      接下来蔡老师开始讲“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是讲长幼有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懂得礼节,这个礼节基本上就是长幼有序,长者在先,幼者在后。这里只说了饮食和坐走,其实它的含义包括了日常生活所有的细节,都要尊重长者,让长者先行、先用,这才符合礼。礼是天地之序,就是没有人规定的,是天地自然而然的一种秩序。《大学》里面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自然界自然界每一件事都有先后顺序,人只有遵循这些次序,才能得到和谐。

      那这句经文所讲的礼仪,它最重要的,不是一种形式,而是要长我们的恭敬之心,对长辈、对尊长要恭敬礼让。

      末学感觉自己对长辈就不够恭敬,因为真正恭敬,一定是遇到长辈就非常关心、照顾长辈,而末学这次回老家,见到不少长辈,当时自己空有一个谦卑的态度,其实内心毫无感觉,没有发自内心地观想:他是一位长辈,老人家辛苦操劳了一辈子,为子女、为社会付出了很多,我们要尊重、关爱他,我们应该打从内心去祝福他老人家健康长寿。可我的内心丝毫没有这种想法,有的只是:“啊,这是场面上的应酬,我们不能失礼,让别人看了很丢人”,都是这些想法,没有一颗真诚关心对方的心。

      蔡老师在课程里面强调,真正的学问在于人的存心!所以只有在内心真正生起了对长辈的恭敬之心,我们的行为才不是虚伪的。所以末学很惭愧,自己内心没有对长辈真正的恭敬心。

      末学因为从小没有受过这些教育,所以长大了以后对礼仪方面一点都不懂,连形式都不懂,更不用说存心了。在饭桌上,非但不会给长辈夹菜,而且有时长辈还没有动筷,自己就嘴馋先吃了;上公交车,也没有规矩,不懂得应该先往后走,而是一上车就尽挑好的位子去坐,很没有礼貌。所以现在学习这些,末学感到自己需要补的课太多了。

      另外,蔡老师还讲到一点,就是在饭桌上,主位一定是在正对门的那个位子,不能坐错,末学过去就从来不知道。蔡老师在课程中曾讲到有一个老板,要跟客户谈事情,他就带了几位公司的员工一起去,结果他的一位员工,一进去就坐在那个主位上了,其它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结果把事情搞得很尴尬。末学听了这个例子,感到蔡老师简直就是在讲我,因为我有一次请一位从国外回来的同学吃饭,那天我去的很早,提前来到饭店,因为我对这些礼节什么也不懂,所以一进去就一屁股坐在主位上。过了10分钟,我的那位同学来了,一进门,我因为坐在主位上,看得很清楚,看到他愣了一下,不知该坐在哪里,我那时还糊里糊涂的,根本就不知道我坐错位子了,还以为他客气,所以我就很热情地对他说:“来,请坐这个位子”,结果把背对门的那个位子安排给他了,我的同学自嘲似的笑了一笑,就坐下了。所以那天我很失礼,但自己还一无所知,很糊涂的。后来这位同学和我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我一直都不知道这件事可能是原因之一。现在听了蔡老师的讲课,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在上星期天,末学向哥哥借了车,开车和太太去商场给岳父买一条裤子,在回来的路上,我一边开车,一边和太太诉苦,说这一集的心得实在写不出,自己没有什么力行,又没有什么感悟,请她帮我参谋参谋,提供提供思路。就在我说话的时候,边上和我们并行的一辆大公交车车头一歪,就要插到我的车前面,我在犹豫是超过它还是让它,这时太太在边上说了:“还是让它吧,它比我们大,它是长者,我们是幼者,我们应该让长者先”,所以我就让它插在前面了。后来我们在交谈中又谈到,公交车上说不定有长者和老人,所以我们当然应该让它,更进一步,其实我们对所有人都应该谦让,这才是学习“长者先,幼者后”的态度。

      在接下来的路程中,我们就这个话题又谈了很多,这句经句是要求我们敬重尊长,要求我们礼让、谦让,进一步还要做到忍让,不仅对长辈如此,对其它所有人都应该如此。可是现在的社会处处教大家要竞争,做父母的,事事担心孩子吃亏,为了不吃亏,父母就叫孩子什么事都要去争,去抢,而很多老师也这样教孩子,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长大后怎么会谦让呢?从小就教导竞争,长大后必然是斗争、战争,所以这个问题很严重,而现在这个社会都是这样一种环境,实在很可怕。

      所以我们有责任,不仅自己要处处礼让、谦让,还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做到这一点,以我们的样子,来影响周边的人群,尽我们的力量,努力去改变这一现象。

 分享文章   09.04.28 
-----------------------------------------------------------

      尊敬的各位老师、学长:大家好! 
      1) 历史上有何「兄道友 弟道恭,兄弟睦 孝在中」的例子?如何引导孩子做到?汉朝有两个兄弟,一个叫赵孝,一个叫赵礼,赵孝是兄长。很不幸这个赵礼被盗贼抓去了,他的兄长得知之后,马上寻找了这个山寨,直接就冲到盗贼的大本营去,刚好看到这些盗贼很饥饿,已经打算把他弟弟宰来吃。他哥哥看了非常着急,就跑到这些盗贼的前面,跟他们说:我弟弟有病,身体又瘦,你们不要吃他,吃我,我比较胖,身体又比较好。结果他弟弟看了兄长这么讲也很着急,就赶快把哥哥推开,说:我被你们抓到是我的命,所以我被你们吃是应该的,绝对不可以连累我哥哥。两个兄弟就在那里争着要死,要为对方死。就在这个时候,这些盗贼看了很感动,就把他弟弟都放了。我们应向孩子们说:赵孝跟赵礼连什么都愿意为兄弟付出?生命都愿意。那我们能不能因为一颗苹果、一颗梨子都跟兄弟争吵?我们应该效法古代这些圣贤人的精神去做,做事时刻为他人着想。如跟亲朋们一起旅游,哥哥帮弟弟背背背包、弟弟送给哥哥一个大苹果;上山时哥哥经常拉弟弟一把,弟弟给哥哥擦擦汗等等。广而说之,人跟人之间都要和睦相处,彼此关爱,彼此照顾,相互扶持。用这种大爱,报效祖国,报效人民,报效大自然。 
      2)为何很多孩子会「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孩子「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与家长等长辈对孩子的不良教育、不良引导有关。他们教孩子学能力、本事不是为了成圣成贤,而是为了炫耀。如,一位家长,教孩子会了许多英语,当孩子都会背以后,就带着孩子到处去炫耀,叫孩子给人家背。人家听后,必然会赞扬一番:“这孩子,真聪明,比我们大人都强”。家长听后得意洋洋,却不知这样已给孩子增长了敖气和虚荣。当孩子听这些好话听多了,肯定会骄傲自满。以后万一谁批评他了,他会很生气,甚至恼怒,不听他人劝告,因为他被多次表扬冲昏了头脑。家长应多学「弟子规」,按「弟子规」里面的教诲去做。教育孩子得靠理智和智慧,不能为名、为利,为名、为利会害死人的。 
      3.《礼记.曲礼第一》:「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人只要傲慢心一起,就没有办法受教,他就很难再成长。假如孩子是从小就傲慢,这一生很难有大作为,所以为什么「小时了了」,因为小时假如因为这些能力而自傲,就麻烦了;因为学问要成就重在受教、重在谦卑的态度,这样他才会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第二个「欲不可纵」,玩物丧志,你看,现在是不是都血淋淋摆在那里!最近,一位22岁的年轻人,为占停车位子,跟年轻的保安们起争端,结果倒在血泊中。「志不可满」,现在的孩子没有志向,常常就是游手好闲,觉得好无聊。所以「志当存高远」,一个人应该有高远的志向,他的人生会充实,他会时时觉得我要提升自己,才能够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乐不可极」,乐极生悲。当一个孩子从小不懂得掌握分寸,常常就是一玩就不知道人,很有可能在身体上或者会出现一些危险的可能性就增高了。诸位朋友,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把这些教诲写在经文,老祖宗很对得起我们,我们可不能对不起老祖宗! 
      4)正确地称赞他人有何重要性?如何运用赞美引导他人到正途?称赞他人也要靠智慧。如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跑来跑去,家长们不能认为是孩子活泼,不去管教他,不管教他,他以为这样做是对的,不但自己的学习成绩会不好,也会影响其它孩子的学习。再者,他长大后,会更加肆无忌惮,无组织无记律,做事不讲规律,甚至什么事都敢做出来,贯的啊。就象我以前讲到的那个被保安乱刀扎死的孩子。听他同学说:他是一名从小就很淘气的孩子,家长、老师对他无奈,以致都怕他三分,他从小霸气贯了,大些也是到哪里都霸道,他不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真有敢跟他拼命的,结果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真是血的教训啊。所以孩子有不对的地方应及时给他纠正,不能贯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以上的例子足以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应该怎样夸孩子?如果一个孩子长得很漂亮,能不能夸她,不能,如果你夸她:这小姑娘长的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白白嫩嫩的真漂亮。完了,她听后会更加在乎自己的脸蛋,上课还要照照镜子,并时刻注意别人看她没有。这样非常影响她的学习,也会长养她有虚荣的心。只关心自己脸蛋,不去关心他人,不可取啊。那怎样称赞人呢?称赞要顺着品德称赞。品德的标准在哪?《弟子规》!他弟子规哪一条做到了,就表扬他,使他道德品质越来越「更上一层楼」。 
      5)如何做到「人的第一等学问」?学问要长养的,就是这颗存心、这颗仁心、这颗恭敬心。我们为人、处事,老老实实按照「弟子规」里面的教诲去做,对圣贤人的教诲不怀疑,不夹杂,坚定不移的贯彻下去,一定会有好成就,也一定会成圣成贤的。 
      6)「或饮食 或坐走,长者先 幼者后」可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或饮食」,吃饭的时候要先让长辈先坐、先吃。坐位子主位应让长辈或主客人坐。如请谁吃饭,就请对方的主客人坐主位。若是老师和同学一起吃饭,就一定要让老师坐主位。「坐」,我们也会延伸到,比方说你坐车,一定要有秩序,排队排好,不可以争先恐后。上了车除了让长辈、让老人坐,还有让老弱妇孺坐之外,也要先往后走,把位置让出来。不要一上车,后面还一大堆位置,我们尽挑前面坐,这个就不给人方便。因为假如后上来的是老人家,你还要让他走那么远吗?所以,我们要处处为老者着想,处处为后者着想。除了坐车看到这个现象,出去旅游,一进门把所有那个房间里面的灯统统打开。为什么统统打开?因为不用钱。所以人假如什么都是钱,就会做出很多折损自己福报的事。请问这些灯会亮,从哪里来?从电来。电又从哪里来?电力,有水力,有很多发电的方法,而所有发电的方法都必须要耗损地球的能源。当这一代用得愈凶,下一代就愈缺。所以蔡老师常常说:打从有人类历史以来,会被下一代骂的狗血淋头的是哪一代?我们这一代。我们都可以推想一百年后的人一定会骂说:我怎么有这么差的祖宗,留给我们是什么水?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空气?留给我们又是破掉的天空,留给我们的统统是那些喷了农药的土地,我们都生存困难。要不要当这种祖宗?几千年的祖宗怎么对待我们,都留好的,留智慧!我们要当个像样的长者,像样的祖宗才行。 
      我们一定要给下一代留下好的印象,并「仰不愧于天」。
末学00087合十

 分享文章   09.04.29 
-----------------------------------------------------------

各位老师、学长:大家好!

      下面是学生第18集的学习,请老师、学长审阅!感恩!

      1、历史上有何“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例子?如何引导孩子做到?
汉朝有两个兄弟,哥哥叫赵孝,弟弟叫赵礼,有一天,弟弟被盗贼抓去,哥哥得知后,马上找到盗贼那里,看到这些盗贼打算把他弟弟宰来吃,哥哥非常着急,跑到盗贼前面,跟他们说:我弟弟有病,身体又瘦,你们不要吃他,吃我,我比较胖,身体又好。结果弟弟看了兄长这么讲也很着急,就赶快把哥哥推开,说:我被你们抓到是我的命,我被你们吃是应该的,绝对不可以连累我哥哥。两个兄弟就在那里争着要死,要为对方死。这些盗贼看了很感动,就把弟弟放了。
赵孝跟赵礼连生命都愿意为兄弟付出,我们能不能因为一颗苹果、一颗梨子跟兄弟争吵?我们应该效法古代这些圣贤人的精神去做。

      2、为什么很多孩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学贵立志,学习要慎于始。读书志在圣贤;学能力、学本事是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如果读书是为赚钱;学能力、学本事是为在人前炫耀——是一开始就错了,那就不可能有好结果。

      父母对孩子没有很好的期许,没有榜样给他看。

      很多本事是拿来炫耀,得到的称赞多了,好话听多,建议的言语就听不进去,就没有办法受教。

      所以一开始一定要有正确的引导。

      3、《礼记.学记第一》“傲不可长,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欲不可纵”是什么意思?

      傲不可长:人只要傲慢心一起,就没有办法受教,就很难再成长。假如孩子是从小就傲慢,这一生很难有大作为。学问要成就重在受教,重在谦卑的态度,这样他才会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欲不可纵——玩物丧志; 
      志不可满——志当存高远,一个人应该有高远的志向,他的人生会充实,他会时时觉得我要提升自己,才能够服务社会、服务他人; 
      乐不可极——乐极生悲。当一个孩子从小不懂得掌握分寸,常常就是一玩就不知道人,很有可能在身体上或者会出现一些危险的可能性就增高了。

      4、正确地称赞他人有何重要性?如何运用赞美引导他人到正途?

      称赞人要有理智,要有智慧。 
      如果称赞错了,对他不但没帮助,反而有害,可能会长他的傲慢,可能会让他容易走向虚荣的人生、虚华的人生。
所以不要称赞孩子的才华,不要称赞孩子的相貌,应该称赞他的品德。比方说“你真孝顺”,孝顺跟他的自性相应,他会愈做愈起劲,这个没有副作用。所以称赞要顺着品德称赞。品德的标准在哪?《弟子规》。

      纵使称赞才华,也要引导他回到有才华的目的为什么。他古筝弹得很好,目的在哪?在表演给人看,然后让人觉得我很厉害吗?假如是这样引导,这个孩子的古筝铁定会有瓶颈。假如我们的引导是告诉他“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改善整个社会风气,所以你学古筝、学古琴一定要用真诚心去学,就可以弹出利益社会大众的曲子。当他有这个目标,他整个心态就会截然不同,他就不容易傲慢。

      5、如何做到“人的第一等学问”?

      人的第一等学问就是“为人着想”,就是做到一个“仁”字,能够推己及人。 
      “仁”,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就是“两个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

      学问要长养的就是仁心、恭敬心。读书可以变化气质,是从心里变!在读经文当中,慢慢去实践;在实践这些行为的时候,就会从外慢慢内化成存心,这一分恭敬心就愈来愈扎实;恭敬心扎实,诚于中自然就变化气质。所以,当孩子读经文都不做的时候,能不能变化气质?效果就相当有限,所以学贵力行。

      6、“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可用在日常生活哪些地方?

      ①吃饭的时候要让长辈先坐、先吃,主位要让长辈坐,桌子有条纹的,条纹不能指向长辈。 
      ②坐车的时候,要给长辈、给老人让座,还有给孕妇小孩让座,我们自己早上车不要坐前面,要坐后面,给后来的人方便。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要时时想到,我所有的言语、行为都应该是给学生、给社会大众做好的榜样。
我们是孔老夫子的招牌,是圣贤人的招牌,要常常把它擦亮。用我们时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态度,来长养自己的道德、学问,也时时期许以身教去带动他人的那一分恭敬、那一分仁慈之心。

      感恩各位老师、学长!

学生00100顶礼敬上

 分享文章   09.04.30 
-----------------------------------------------------------

      1.历史上有何「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例子?如何引导孩子做到? 
      俗话说,“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家和万事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历史上不乏兄友弟恭的佳话,孔融四岁就懂得让梨,赵孝赵礼争死只因兄弟情深,李绩耄耋之年犹为姐熬粥实情义久长。我国号称“礼义之邦”,推崇“忠孝传家”,信义为重,不要说亲兄弟,即使不是兄弟,有时也胜似兄弟,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更为后世楷模。今大家庭不复,独生子女普遍,当视同学同事朋友为兄弟,孝经云“教以悌,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 
      2.为何很多孩子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记得上中学时读过一篇《伤仲永》,仲永小时候是个天才,他的父亲很得意,带着他到处表演炫耀,结果长大后平平庸庸,实在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真实注解。父母总盼着孩子成才,孩子成才是为社会国家多作贡献,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光宗耀祖凭的是德行,家道传承不是着眼一时,要看久远。孩子略有成绩,父母就觉面上有光,逢人夸耀,令孩子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固步自封,真所谓“爱之足以害之”。 
      3.《礼记.曲礼第一》:「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满招损,谦受益,傲心一长,百事难成,学问贵在谦卑,向人低头,自己并不曾矮小,反而得益良多,何乐不为?欲是深壑,永无止境,财色名食睡,诱惑难挡,何况现在处处充斥令人增长欲望贪婪的邪知邪见,较之过去,更须百千倍之定力,关键还在加强自身修养,远离污染源;志当存高远,但现在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太多,不知为什么活着,不知该做什么,总觉得无聊,或者志向太高,不切实际,稍有挫折,又万念俱灰,人生不知趋向何方,可悲可叹;乐极生悲,古人讲究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皆非中道,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如今多损不足奉有余,害之甚矣。 
      4.正确地称赞他人有何重要性?如何运用赞美引导他人到正途? 
      君子成人之美,人与人之间常怀礼敬,相互称赞,既有助于人际关系,也可令人信心增长。然而赞美不是随口称赞,赞美的对象非常重要,如果只是称赞容貌、才华甚至金钱、地位,而不是德行,那么恐怕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人们大多习惯了掌声,意见相左,往往就从“菩萨”变成了“罗刹”。称赞有时也是劝谏,关键在于归结到德行上,德行以外的赞美只能徒长浮华,只有从源头处寻找美好的闪光点,才会夯实为人处事的根基。 
      5.如何做到「人的第一等学问」? 
      礼仪重要的是长养孩子的恭敬心,真正的学问就在他的存心,为人第一等的学问就是“为人着想”。仁者爱人,孔老夫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以恭敬心读圣贤经文,并不断去实践,渐渐内化成存心,这一分恭敬心就愈来愈扎实,诚于中就形于外,自然变化气质,所以学贵力行。 
      6.「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可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 
      饮食坐走,长先幼后,本是天经地义,现在却颠倒了,许多人对此不屑一顾。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孩子从小在家散漫随便,样样争先,自高自大,唯我独尊,将来肯定处处碰壁。人生在世,免不了与人交往,在社交场合,总有尊卑主次之分,不懂礼节,没有分寸,不但丢脸,自讨没趣,甚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细节决定成败,刘备谆谆告诫他的儿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诚哉斯言。惜在今人多率性而为,喜欢不拘小节,其实变相成任性胡为,毫无礼节,没有规距,不成方圆,千古不变之理。起心动念,言行举止,亦不能不慎。 

分享文章   09.05.01 
-----------------------------------------------------------

      下面是后学提交的心得报告,感谢老师在百忙中批阅!有不妥之处,敬请老师批评指正!感恩!
蔡老师在本集讲兄友弟恭,需要抓住机会教育点,长期引导孩子,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针对孩子的德行给予称赞。在生活的细节坐、吃等方面,长养孩子的恭敬之心。 
      一、兄友弟恭挽救了两兄弟的生命 
      (一)兄友弟恭挽救了两兄弟的生命。汉朝的两个兄弟赵孝和赵礼,很不幸弟弟赵礼被盗贼抓去了,兄长赵孝得知后马上寻找了这个山寨,直接就冲到盗贼的大本营,刚好看到这些盗贼打算把弟弟赵礼宰来吃。哥哥赵孝急忙跑到盗贼的前面,跟他们说:我弟弟有病,身体又瘦,你们不要吃他,我比较胖,身体又比较好,吃我。结果,弟弟赶快把哥哥推开,说:我被你们抓到是我的命,所以我被你们吃是应该的,绝对不可以连累我哥哥。两个兄弟就在那里争着要为对方死,盗贼看了很感动,就把两兄弟都放了。 
      (二)学习圣贤人兄友弟恭,给孩子起个榜样的作用。赵孝、赵礼连生命都愿意为兄弟付出,我们应该效法古代圣贤人的精神去做。小叔子结婚后就下岗了,自学律师,没有任何收入,跟着婆婆一起生活,有时候弟妹打工挣点钱,生活很艰苦。我们有固定收入,先生买了辆电瓶车,小叔子干律师,整天跑来跑去的,就给了小叔子。女儿看在眼里,每次去奶奶家总要给堂弟捎点好吃的,姐弟俩一见面,就非常亲,女儿有时候还嘱咐他弟弟玩游戏时间不要太长,早早把作业作好,还真像个姐姐的样子。这一代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极容易养成自私自利的习气。我们做大人的,如果做到兄友弟恭,给孩子树立个好榜样,对孩子的人格成长是很有益处的。 
      (三)兄友弟恭,后福无穷,也是一方人的福祉。赵孝、赵礼两兄弟不惜生命的精神,传到了皇帝耳边,后来皇帝就让他们兄弟都当官来治理人民。所以兄友弟恭,后福无穷。《孝经》曰:[教以孝,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因为他们友爱兄弟,一定会孝顺父母,有这么好的德行,出来当官必定会爱护人民,他们的孝悌也会教化一方百姓,所以也是这一方人的福祉。 
      二、称赞孩子是一门学问 
      (一)肯定孩子,不忘让他立志,不忘让他提升他的定位。女儿在先生兄弟姊妹的孩子中数老二,其它的弟弟妹妹都管她叫大姐。后学告诉女儿:你是大姐姐,凡事要给弟弟妹妹带个好头。一起去婆婆家吃饭时,女儿就懂得帮大人干些家务,有时候也照顾小孩吃饭,婆婆直夸女儿懂事。在三月二十六日,后学四十岁生日之际,女儿发来短信,短信的内容是这样的:妈妈,今天是您四十岁的生日,首先祝您生日快乐!在这重要的时刻,衷心希望妈妈快快乐乐!和爸爸生活幸福美满!您的女儿已长大,她虽然不是天底下学习最好的,长得最漂亮的,最听话懂事的女儿,但她一定是最孝顺的孩子。您的女儿敬上。后学看了,感动得哭了。几年前,女儿的叛逆让后学伤透了脑筋。现在后学终于明白了,是自己不会肯定孩子,孩子得不到大人的肯定,她就没有志向,没有定位,就自暴自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做大人的,哪怕孩子有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送上赞扬和鼓励,孩子就能够自尊自信,然后我们大人再给她一些期许,孩子都会尽其所能地好好学习、做事和生活。 
      (二)要针对孩子的德行称赞。在世俗的现代社会里,大人多是夸孩子的相貌和才能,假如我们经常夸孩子长得漂亮,孩子就会特别注重自己的相貌,把心思都用到穿着打扮上,只注重外表,常常心思就不专注,常常会很在意别人有没有在看他,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走向虚华的人生。假如孩子在某方面才能比较出众,我们常常去称赞,孩子会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傲慢心一长,这个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特长铁定会有瓶颈,这一生就很难有大的作为。孩子在为人处事中,诚实、善良、孝顺,把《弟子规》经文,落实到生活中,我们去称赞他,他会愈做愈起劲,愈做愈好,没有副作用。所以不要称赞孩子的相貌,不要常常称赞孩子的才华,应该称赞他的德行。 
      (三)称赞才华,要引导孩子回到有才华的目的为什么?现在学生减负,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报特长班。我们做家长的如果对孩子学特长有正面引导,无异对孩子学习特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说学乐器,我们引导孩子[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改善整个社会风气,所以学古筝、学钢琴一定要用真诚心去学,就可以弹出利益社会大众的曲子。当他有这个目标,他整个心态就会截然不同。比如说学书法,我们引导孩子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有智能的符号,面对中国字我们要倍感尊敬,孩子练起书法来会特别恭敬、用心。 
      (四)引导孩子念书最重要是学本事。现在孩子学习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大部分家长教育孩子都是要考上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有固定的收入,才能有幸福的家庭。结果,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好的工作找不到,薪水低的工作不干)。蔡老师给我们讲一个母亲善巧引导女儿,学习的目的在增长本事,以便服务他人,因为[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值得我们现在做家长的深思。我们究竟想让孩子过什么样的生活,引导孩子读书志在赚钱,目标错了,往后他会轻慢很多行业的人。读书贵在圣贤,当孩子觉得社会就是互相帮忙,这个态度一形成,她面对各行各业的人会尊敬、会感谢,这样的人生态度,他才会感到幸福。 
      三、[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的原因 
      孩子小时候,有本事[小时了了] ,如果拿本事炫耀,比如孩子从小学一些英文,学了一些能力,长辈带着他到处表演,他小小的心灵会觉得大人都给自己拍手,大人还说都要向自己学习,好厉害!好话听多了,建议的言语就听不进去。随着孩子长大,生活圈子大了,生活琐事也多起来,不再单单是学习书本知识这件事,我们大人会觉得孩子还没有小时候有能力。大人对孩子的期许没有小时候那样高,愈来愈低,再加上大人整天沉溺于应酬,灯红酒绿的生活,终日悠悠放任,不能给孩子树立个好榜样,孩子没什么志向,也会终日悠悠放任,到最后[大未必佳]。 
      四、[礼记 曲礼第一]里面讲:[傲不可长 欲不可纵 志不可满 乐不可极],我们要牢记老祖宗的教诲。 
      [傲不可长]。求学问要成就重在受教、重在谦卑的态度,这样才知道[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当人有一颗谦卑的心,有很多双眼睛帮你看路,多少双耳朵帮你听很多的信息、很多你的缺点。人只要傲慢心一起,就没有办法受教,就很难再成长。
[欲不可纵]。现在是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假如放纵欲望,就没有满足的时候,没有幸福可言。电视、计算机等各种媒体,假如沉溺其中,玩物丧志,多少孩子不能自拔,导致多少家庭不和、破裂,影响社会安定团结。
[志不可满]。现在的孩子没有志向,常常就是游手好闲,觉得好无聊。所以[志当存高远],一个人应该有高远的志向,人生才会充实,他就会时时提升自己,就能够服务社会、服务他人。 
      [乐不可极]。当一个孩子从小不懂得掌握分寸,常常一玩就不知道人,很有可能在身体上出现一些危险的可能性就增高了。 
      五、生活的细节长养孩子的仁心、恭敬心 
      (一)[或饮食 长者先 幼者后],在吃饭的时候,让长辈先坐、先吃。在一些正式场合,主位一定要让长者坐,主位一定是在正对门那个位置,因为主位是长辈或者长官,当他坐在那个位置可以掌握全局状况。所有的礼仪都是随顺一种自然状况,是很有道理的。 
      (二)[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让长者先坐。孩子学《弟子规》,马上落实[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我们做大人的要有敏感,要成全孩子的存心和恭敬心,他才能立身行道。 
      (三)[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的延伸义 
      1、坐车要有秩序。比如坐公共汽车出外旅游,上车一定要有秩序,排队排好,不可以争先恐后。上了车除了让长辈、老人还有老弱妇孺坐之外,也要先往后走,把位置让出来。不要一上车,后面还有一大堆位置我们尽挑前面坐,这个就不给人方便。我们要处处为长者着想,处处为后者着想,处处把恭敬、礼让落实下来。 
      2、开灯。出门旅游,住旅馆一进门就把所有的灯统统打开,因为不用钱。假如什么都是钱,就会做出很多折损自己福报的事。电从哪里来?电力有水力、有很多发电的方法,而所有发电的方法都必须要耗损地球的能源。当这一代用得愈凶,下一代就愈缺。我们可以推想一百年后的人一定会骂说:我们怎么会有这么差的祖宗,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水?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空气?留给我们的又是破掉的天空,留给我们统统是喷了农药的土地,我们都生存困难。我们可不要当这种祖宗。几千年的祖宗怎样对待我们,留给我们宝贵的智慧!我们要当个象样的长者,象样的祖宗才行。办公室的灯总是开着,后学遇到就关上,计算机中午下班就关掉,上班用时再开,遇到有不理解的,后学就说是计算机辐射,理解的后学就把蔡老师给我们的开示说与同事听,有的听了点头,说很有道理。但愿个人微薄的力量能节省点能源,我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六、人的第一等学问是[为人着想] 
      (一)古代圣贤人取名字给孩子期许。宋朝范仲淹的大儿子,取名叫做范纯仁,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无微不至,连取名字都是在教育小孩,目的是透过这个名字给孩子期许,期许他的孩子要能时时存着一颗仁慈之心。我们看这个[仁]字,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字,右边一个[二],意思是两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所以[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已所欲 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 已欲达而达人]。孩子从小知道这是父亲对他的期许,自然而然他就会常常鼓励自己,督促自己往这个方向做。后来范纯仁确确实实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为救父亲的故友,把五百斗的麦子和船都卖掉。蔡老师的父亲给他取名蔡礼旭,也是期许蔡老师把礼貌好好做好,而且要有使命感,把礼貌像九颗太阳一样,把它发扬广大。 
      (二)读圣贤书可以变化气质。我们求学问,学问最重要的是长养存心、仁心、恭敬心。我们学习《弟子规》,在读经文中,慢慢去实践,在实践这些行为的过程中,慢慢内化成存心,恭敬心就愈来愈扎实,诚于中自然就变化气质。 
      七、老师要定位[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一)老师反教育断人慧命。蔡老师给我们讲个故事,故事是这样讲的:有个医生草菅人命,阎罗王很生气,判他下十八层地狱。他很懊恼,在那里大喊道:我又不是故意的,他不知道[过能改 归于无],假如他在那个时候起了一个忏悔,可能就离开十八层地狱,[倘掩饰]罪加一等,继续待。结果他很生气就在那里跺脚,突然底下就有人说:你不要再踏了,你的灰尘都掉到我身上了。他吓了一跳,十八层地狱不是最低的吗?下面怎么还有人?他说:我是干医生的,草菅人命堕十八层地狱,你是干什么行业的?怎么堕到十九层?底下的人说:我是当老师的。医生断人生命堕十八层,老师断人慧命,生命有限,慧命无穷。而这个慧如果建立正确,你的学生往后还有他的孩子,子子孙孙,孙孙子子,你给予一个学生正确的观念,可以影响他世世代代的子孙。而一个老师一生又可以教上百、上千的学生,所以教师这个行业做得好叫[功德无量],做不好叫功德无[亮],前途一片暗淡。 
      (二)老师要定位[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做老师的,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所以要定位[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老师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停止对于道德、学问的追求。[学所以治已],对治自己的习气;[教所以治人],透过教育才能够导正学生的观念,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所以[教跟学]都不能停下来,教学相长。不学圣贤教诲,就很难有真实智慧,不学则不智,不教则不仁慈,因为唯有教育才能够让一个人的人生从根本救活起来。 
      (三)每一个学圣贤文化的人都要定位[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圣贤的教诲是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可圣贤文化已断层一百多年了,有很多人认为过时了,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学习圣贤文化的人去精彩的表演,言语、行为给社会大众做好的榜样,与人相处融洽,让每一个与我们相处的人都能感觉到我们生命的活力。因为我们是孔老夫子的招牌,是圣贤人的招牌,所以要常常把它擦亮。用我们时时[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的态度,来长养自己的道德、学问,也时时期许以身教带动他人的那一分恭敬、那一分仁慈之心。

 惭愧后学pc00497敬上 躬身

 分享文章   09.05.05 
-----------------------------------------------------------

尊敬的诸位老师、诸位学长:大家好! 
      末学先向您们九十度鞠躬!下面是末学学习蔡老师讲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第十七集心得分享。如有不妥之处恭请诸位老师、诸位学长多多指教!感恩! 
      1.历史上有何「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例子?如何引导孩子做到? 
      汉朝有两个兄弟,哥哥赵孝,弟弟赵礼。赵礼被盗贼抓去了,他的兄长得知后,直接就冲到盗贼的大本营去,刚好看到这些盗贼打算把他弟弟宰来吃。哥哥看了对盗贼说:我弟弟有病,身体又瘦,你们不要吃他,吃我,我比较胖,身体又比较好。结果他弟弟看了兄长这么讲,就赶快把哥哥推开,说:我被你们抓到是我的命,所以我被你们吃是应该的,绝对不可以连累我哥哥。两个兄弟就在那里争着要为对方死。感动了这些盗贼就把他弟弟都放了。 
      赵孝跟赵礼连生命都愿意为兄弟付出,我们不能因为一颗苹果、一颗梨子都跟兄弟争吵,应该效法古代这些圣贤人的精神去做。俗话讲,家和万事就兴,兄弟一条心,黄土都变成金。确确实实家里有和乐的气氛,家风一定会鼎盛,事业也会兴旺。 
      2.为何很多孩子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学贵立志,我们教导孩子要慎于始。孩子从小学了一些能力,长辈带着他到处表演,在他小小的心灵会觉得他好厉害,傲慢心就起来了。因为很多的本事是拿来炫耀的。要有正确的引导孩子学能力的真正目的,读书志在圣贤。 
      3.《礼记.曲礼第一》:「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傲不可长」。人只要傲慢心一起,就没有办法受教,他就很难再成长。假如孩子是从小就傲慢,这一生很难有大作为,因为学问要成就重在受教、重在谦卑的态度。 
      「欲不可纵」,玩物丧志。 
      「志不可满」,孩子没有志向,就会游手好闲。所以「志当存高远」。 
      「乐不可极」,乐极生悲。当一个孩子从小不懂得掌握分寸,常常就是一玩就不知道人,很有可能在身体上或者会出现一些危险的可能性就增高了。 
      4.正确地称赞他人有何重要性?如何运用赞美引导他人到正途? 
      称赞人要用理智,也要用智慧。 
      如果称赞错了,会长养他的傲慢心,可能会让他很容易走向虚荣的人生,虚华的人生。所以不要称赞孩子的相貌,也不要称赞孩子的才华,应该称赞他的德行。比方说「你真孝顺」,孝顺跟他的自性相应,他会愈做愈起劲,这个就没有副作用。所以称赞要顺着品德称赞。 
      纵使你称赞才华,也要引导他回到有才华的目的为什么。他古筝弹得很好,我们引导是告诉他「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改善整个社会风气,所以你学古筝、学古琴一定要用真诚心去学,就可以弹出利益社会大众的曲子。当他有这个目标,他整个心态就会截然不同。 
      5.如何做到「人的第一等学问」? 
      人第一等学问就是「为人着想」。 
      时时存着一颗仁慈之心,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以学问要长养的就是这颗存心、仁慈之心、恭敬之心。 
      在学习当中,末学的眼前突然呈现从小父亲教我们的“德、奉、文、明、礼”五代家谱,深刻体会祖宗对我们后代的期许。末学的家族在解放前是个大家族,家庭非常和睦,直到我们这一代都是随着家谱取名字的(在过去只有男孩才能列入家谱)。只可惜到我们下一代就中断了,因此对祖宗期许也渐渐淡忘,所以下一代就缺乏仁慈之心、恭敬之心,为人处世很自私。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6.「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可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 
      其实这个礼仪虽然是生活里面的一个小细节,它最重要的是要长养我们的恭敬之心。所以真正的学问就在我们的存心。关于礼仪这方面,末学很感恩父母。特别在末学投奔姑妈的时候,末学谨记父母的教诲要体恤姑妈,要与表哥、表姐他们好好的相处,在那时学会了一点礼节,所以今日力行就比较得力。 
      比如在吃饭的时候末学要先让长辈先坐,新上来一道菜时末学会主动的把菜转到长辈面前先吃,末学方能动筷子;给长辈倒水完水,水壶嘴不能指向长辈;另外给长辈夹菜时用一双公用筷子。所以我们处处都要存恭敬之心,人与人相处才能融洽。 
      记得有一次,末学随同朋友去一位长辈家中做客,这位长辈就搬了几个凳子还有一把椅子,就热情的让我们坐下。正好椅子放在末学的傍边,末学刚想坐,就马上提起「长者先,幼者后」,然后把椅子让给长辈坐。 
      比方说坐车,一定要有秩序,不可以争先恐后。在以前末学乘坐公交车,上车时看到后面有座就不做前面的座,目的是怕有老人上来给让座。而存心没有想到不让后上来的老人再走那么远,现在想起末学非常惭愧。在最近末学每天坐公交车上班,时刻谨记《弟子规》上的教诲,积极的学着礼让有规矩。看到他人不让座末学不再起恶念,会以恕己之心恕人。因为我们没有遇到圣贤教诲之前,不也如此吗!所谓「人不学,不知道」。 
      老师不能停止对于道德、学问的追求,「学所以治己,教所以治人」,「教」跟「学」都不能停下来。而学习才能提升自己、修正自己,所以「学所以治己」,对治自己的习气;「教所以治人」,透过教育才能够导正学生的观念,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所以不学则不智,不教则不仁慈,因为唯有教育才能够让一个人的人生从根本救活起来,所以我们时时教学相长。
虽然弟子不是老师,但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就有责任为身边周遭有缘人力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表率。所谓「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 
      我们是孔老夫子的招牌,是圣贤人的招牌,要常常把它擦亮。时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态度,来长养自己的道德、学问,也时时期许以身教去带动身边周遭有缘人的那一分恭敬、那一分仁慈之心。
末学pc00333刘凤 惭愧敬上

 分享文章   09.05.07 
-----------------------------------------------------------

尊敬的诸位老师、诸位学长:大家好! 
      末学怀中一颗真诚的心向您们九十度三鞠躬!请诸位老师和学长多指教,末学感恩! 
      通过这一集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们要引导孩子多付出、效法赵孝和赵礼“兄弟睦,孝在中”;二是我们要引导孩子谦虚,教育孩子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三是称赞人要称赞他的德行;四是为人着想是第一大学问;五是生活中我们吃饭、走路、座位等都要先礼让长辈。 
      一、我们要效法古人“兄弟睦,孝在中” 
      汉朝的赵孝和赵礼。赵礼被盗贼抓去了,赵孝兄长得知之后,马上寻找到盗贼的大本营,这些盗贼打算把他弟弟宰来吃。他就跑到盗贼的前面说:我弟弟有病,身体又瘦,你们不要吃他,吃我,我比较胖,身体又比较好。弟弟看兄长这么讲也很着急,就赶快把哥哥推开说:我被你们抓到是我的命,所以我被吃是应该的,绝对不可以连累哥哥。两个兄弟要为对方死。这些盗贼看了很感动,就把他弟弟放了。赵孝、赵礼都愿意为兄弟付出生命,我们引导孩子,不要因为一颗苹果、一颗梨子都跟兄弟争吵,应该效法古代圣贤人的精神去做。我们也是透过这个机会教育点,给予孩子一些引导,当孩子有好的表现给予肯定。 
      二、教育孩子傲不可长,欲不可纵 
      (一)引导孩子要谦虚。当长者没有好的榜样给孩子,孩子会没什么志向,慢慢就终日悠悠放任,很无聊。所以,我们「学贵立志」要慎于始!读书志在圣贤,一开始一定要有正确的引导观念才行。为什么「小时了了」,有本事,到最后是「大未必佳」,因为很多的本事不是拿来炫耀的,我们要教导孩子一定要谦虚。 
      (二)傲不可长。我们来看人只要傲慢心一起,就没有办法受教,他就很难再成长。假如孩子是从小就傲慢,这一生很难有大作为,所以为什么「小时了了」,小时假如为这些能力而自傲,就麻烦了;因为学问要成就重在受教、重在谦卑的态度,这样他才会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三)欲不可纵。玩物丧志,「志不可满」,现在的孩子没有志向,常常就是游手好闲,觉得好无聊。所以「志当存高远」,一个人应该有高远的志向,他的人生会充实,他会时时认为要提升自己,才能够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乐不可极」,乐极生悲。当一个孩子从小不懂得掌握分寸,常常就是一玩就什么就忘记了,在身体上或者其它方面出现危险的可能性就增高了。 
      三、称赞人要针对他的德行 
      (一)称赞德行会有许多的助缘。《弟子规》上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当我们有一颗谦卑的心,就会有许多双眼睛帮我们看路,许多双耳朵帮我们听讯息。所以,孩子要长谦卑,我们夸孩子,要针对他好的品行去夸,而不是针对他的才能去夸,夸他的相貌,她只重视外表,心思就不专注,孩子很容易走向虚荣的人生,所以要称赞他的德行。 
      (二)称赞才华也要回到利益大家。假如孩子古筝弹得很好,目的在表演给别人看,当孩子认为我很厉害,这个孩子的古筝铁定会有瓶颈。假如我们的引导他「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改善整个社会风气,所以学古筝一定要用真诚心去学,就可以弹出利益社会大众的曲子,所以称赞要顺着品德称赞。顺着品德的标准《弟子规》!一门深入,掌握纲领。 
      (三)念书志在奉献。曾有一个小女孩问母亲说:妈妈,念书要做什么?她跟女儿说:念书最重要要学本事,因为有了本事以后,就可以去帮助别人,在社会上有所贡献,当孩子觉得社会就是互相帮忙,这个态度一形成,她面对各行各业的人会尊敬、会感恩。所以,学问在存心,只要心偏颇了,就跟道德、学问背道而驰。 
      (四)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像一位叔叔会做馒头,他就可以帮我们做馒头,让我们有吃的,所以我们要感谢他。可是我们感谢他,不能把玩具熊、小汽车等送给叔叔,叔叔不一定需要,就可以拿些钱谢谢他,那叔叔也可以拿着这些钱去买他需要的东西。藉由这个机会要引导孩子,学习的目的在增长本事,以便服务他人;当她有这种态度,她就不容易傲慢。 
      四、真正的学问在他的存心「为人着想」 
      (一)期许孩子有一颗仁慈之心。范仲淹期许孩子要存一颗仁慈之心,大儿子叫范纯仁,我们看这个「仁」字,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孩子从小知道父亲对他的期许,自然而然他就会常常鼓舞自己,督促自己去往这个方向做。 
      (二)父子同心。一次范纯仁从京城帮父亲把麦子运回江苏老家。中途遇到父亲老朋友的父母去世了,没有钱安葬。范纯仁就把五百斗麦子卖掉,把钱给这位长辈,结果钱还不够,他当场把运麦子的船也卖了,钱才够。范纯仁处理完,回京城向父亲报告情况,讲到他最后把五百斗麦子卖了去帮助他,钱还不够。范仲淹就抬起头来跟他儿子说:那你就把船也卖了!结果他儿子说:爸爸,我已经把它卖了。所以父子同心,家道可以长久不衰,范家存有一颗仁厚之心。 
      (三)学贵力行。学问要长养的,读书变化气质,要从心做起!我们要按照经文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这些行为就会从外慢慢内化成存心,这一分恭敬心就愈来愈扎实;恭敬心建立起来,诚于中自然就变化气质。所以学贵力行。
五、日常生活落实长者先,做个好样子 
      (一)用餐时长者先,幼者后。「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吃饭的时候要先让长辈先坐、先吃。我们不只教导孩子吃饭长者先吃,还教导他们坐位的主位一定要让老师坐,小朋友不可以抢着坐,要有规矩。 
      (二)坐车也要长者先,幼者后。我们教育孩子坐车一定要有秩序,排好队,不可以争先恐后。上了车除了让长辈,让给老弱妇孺坐之外,也要先往后走,把位置让出来,给人方便。所以我们处处要把恭敬、礼让落实下来。当有一个人做出来,其它人的恭敬心就提起来,处处要表演给人家看。 
      (三)为后代子孙着想。我们进入宾馆,就会把房间里面的灯统统打开,空调打开,末学在几年前就是这些做的,只要进入宾馆就将灯全部打开,认为反正不花自己的钱,有时盖着被子打开空调,做出很多折损自己福报的事。发电必须要耗损地球的能源,当我们这一代用得愈凶,下一代就愈缺。我们都可以推想一百年后的人一定会骂:我怎么有这么差的祖宗,留给我们的水、土地和空气是污染的,我们生存都困难。我们要当个像样的祖宗,为我们的后代子孙着想。 
      (四)为大众做个好样子。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时时要想到,所有的言语、行为都应该是给学生、给社会大众做好的榜样,与人相处也很融洽,坐有坐相,依照这些礼节去生活,我们的身体会很健康,会过得很轻松。当这些恭敬的态度已经内化,做起来就会觉得很舒服、很自在,一点都不造作。所以我们时时要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态度,来长养自己的道德、学问,也时时期许以身教去带动他人的那一分恭敬和仁慈之心。

惭愧学生pc00417 感恩

本网注:感谢诸位老师、同学的学习心得分享,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及理念!

 
本文编号:20090621112435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