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读书会分享(六十一)

作者:学院  

时间:2009-8-9  

摘自  
 

说明:本周学习内容为蔡礼旭老师主讲的「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2005主讲,编号52-116)第二十一集,听完讲课后,请诸位老师将自己的心得、经验、感言等以文章方式分享(跟贴)于此贴子之下。此线上的读书会希望有助于个人修学、亲子互动,有利于培养自己和下一代正确的幸福人生观。

研讨内容重点如下

分享文章   09.06.02 
-----------------------------------------------------------

尊敬的老师和学长们:您好!
      末学能够跟随读书会学习中国文化,非常荣幸,现提交第六一次读书会的报告如下,若有不当之处,敬请老师批评指出,不胜感激。 
      1.如何教导孩子接电话的礼仪? 
      第一:当孩子接起电话时,应说:“您好,我是杨君。” 先报上姓名。 
      第二:“请问您找哪一位?” 
      第三:假如对方问:“你妈妈在吗?”假如妈妈在,就说:“请您等一下,我去叫我妈妈。”放下来,去叫母亲来听。假如母亲不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教孩子懂得如何去应对,然后可以请教对方:“不好意思,我妈妈不在。请问您是哪一位?有什么事需要我转告给母亲吗?” 就可以询问,也可以问对方说:“请问您有急事吗?假如是急事,就可以把母亲的行动电话告诉您。”所以孩子从小假如懂得如何去应对,她做事的圆熟度就会愈来愈高。 
      第四:打电话还有最后一个动作,跟长辈打完电话,一定等长辈先挂了电话,我们才挂电话。因为可能长辈或许还有些话,我们马上就挂,他可能话还没讲,已经电话断了。所以这一个动作也是处处体现对于长者的恭敬之心。 
      2.谨言慎行要从哪里做起? 
      我们要谨言慎行,因为一言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而言行的根本在一个人的念头。所以真正会修身的人,在起心动念中谨慎。当念头都能谨慎,言语行为就不会有太大的偏颇。 
      3.弟子规中的「谨」是训练一个人哪三方面的能力? 
      弟子规中的「谨」可以训练一个人三方面的能力:第一个自制力,第二个独立生活的能力,第三个做事的能力。 
      「谨」一开始「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就是一个人能够生活有规律,绝对不要常常睡懒觉,这也是一个自制力。「对饮食,勿拣则;食适可,勿过则」,所以在饮食方面他也懂得节制,都是在训练一个孩子的自制能力。 
      第二个方面独立生活的能力,「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虽然只是讲了两个东西,衣服、帽子要放好,我们应该教一切物品,甚至于一切时间都应该让它有所规律,所谓「动物归原」,动的东西应该再放回原处。有了这些生活的能力,生活才能井然有序。 
      第三个能力是做事的能力。所以「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事非宜,勿轻诺;茍轻诺,进退错」,这都是做事的能力。 
      4.「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做到?历史上有何例子? 
      中国圣哲是最重视光阴的,最熟悉的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古代留名青史的读书人,对时间都非常的珍惜。 
      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叫《资治通鉴》。他为了怕自己睡太多,就用木头做了一个圆形的枕头。圆形的枕头睡起来只要稍微翻一下,可能就滑下来。所以他只要醒过来了,已经稍微休息了,他就马上再继续工作。就是有这样的态度精神,所以他能全心全意完成这一部巨作。什么样的动力让他宁可少睡觉也要多做事?为国家的动力,为往后子孙造福的动力。因为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只要他们肯熟读这一本《资治通鉴》,相信人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过失,所谓鉴往能知来。就是有这一分使命,才能推动他积极精进把这一本书做好。 
      王阳明先生曾经提到一个人「志不立,无以成事」。一个人没有立志,这一生就不可能把事做好。所以要能珍惜时间,首先还要先立定人生的志向。人生很短暂,我们运用这个短暂的生命,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对得起兄弟姊妹的照顾,要对得起成长过程中非常多长者的提携,要对得起我们国家对我们的诸多照顾。所以,当一个人念念会念着这些恩德,他将尽心尽力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进一步奉献社会。当一个人懂得去完成他人生的本分、使命,没有人去推他,他也会快步向前。 
      明代有一个画家叫文嘉,他就曾经写到一首诗,也是给我们期许、提醒,他写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假如我们常常想着还有明天、还有明年,这个光阴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就流失掉,这样就太可惜了。人生有一个遗憾,就是当我们觉得很多事很重要必须做,一定要去做,但是却没有能力去做,那个时候就会非常懊悔、非常痛苦。 
      今年春节期间,经陈姐介绍有缘遇到有心弘扬经典文化的顾老师,面谈,知道我们发心愿意义务推广《弟子规》,让更多的人来接受圣贤教育,他非常欢喜,愿意提供教室和学习经典的学生。 
      没想到机缘来的这么快,末学感到非常惭愧,以前从来没上过讲台,突然间觉得脑子一片空白,心里好着急啊!不知如何是好,竟然连续三个星期嗓子沙哑,说不出话来,真可谓“知识用时方恨少”啊!当我们有机会可以推广中国文化,可以利益众人的时候,能力又不足,这个时候真的很难受。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孩子必须要好好教导,而这个时候我们却没有学问、没有智慧,那将是人生很大的遗憾。所以我们不要让人生这样的遗憾蔓延,就要赶快积极努力提升自己的智慧。因为只要有智慧,人生的问题绝对可以迎刃而解。 
      5.一个人的整洁习惯要如何养成?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是提到一个人的整洁习惯。俗话说:整洁为强身之本。我们要爱干净,身体才不会有一些病毒或者一些细菌,造成身体的损伤。而当一个人真正爱惜身体,其实也在力行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弟子规》也说「身有伤,贻亲忧」。所以「谨」,看经文好像都是自己的事,事实上自己跟别人是互相关联的,息息相关。当我们自己身体搞不好,一定会让这些至亲替我们担忧。同时,一个人很爱惜身体、很爱整洁,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末学:pc00215顶礼敬上
2009-6-1

分享文章   09.06.09 
-----------------------------------------------------------

尊敬的各位老师:您们好! 
      这是学生学习《弟子规》第二十一集的作业报告,敬请老师批评指导: 
      1、我们在生活中都应教给孩子一些接人待物的礼仪,在为人处世当中只要与人方便,就是自己方便。比如接电话的礼仪,现在的孩子都很浮躁,没恭敬心,若不学习接电话的礼仪,会把家里的脸丢到外面去的。若子女在接到客人打给不在家父母的电话时,应该说:“您好,我妈妈(爸爸)不在,请问您贵姓,您有没有什么急事需要我转达,您是否可以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妈妈(爸爸)回来我再转达给他”若对方有急事,可以把妈妈(爸爸)的移动电话告诉对方。 
      另外,平时就应该在电话机旁准备好纸和笔,不要在需要的时候才告诉对方请等待,我去拿纸和笔,这样又拖延时间,又不礼貌。其次,接电话都要仪态文雅、庄重,应轻拿轻放,把电话机移向自己身边时,不要伸手猛拉过来。通电话时应声调适中,语气柔和稳重,不要在听电话时与旁人打招呼,通话完毕后,应询问对方,还有什么事吗?这一些客气话,既尊重对方,又提醒对方,请对方先放下电话,再轻放下自己的电话,特别对方是长辈,应请对方长辈先放下电话,自己才能放下,处处表现对长者的恭敬之心。 
      2、谨言慎行应从我们起心动念中就应谨慎,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丧邦,应三思而后行,这样我们的言语行为就不会有太大的偏颇,所谓面对失意人不可说得意之事,言语谨慎了,我们就可以免掉许多错误,或者是灾难。否则,不仅会伤害到对方,而且还会引起别人对我们的攻击。 
      3、“谨”能培养和训练我们三方面的能力:一、自制力。经文“朝起早,夜眠迟”,“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都是培养我们的自制能力,对时间应珍惜不要睡懒觉,赖床;对饮食不可贪吃,常吃八分饱即可;二、独立生活的能力。“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教给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切物品都应该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所谓“动物归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把自己生活整理的有条不紊,这样以后才能在工作生活中一帆风顺;三、做事的能力。“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等到这些经文,都是教给我们做事要谨慎,遵循圣贤教诲谨慎行事。 
      4、一个人要能珍惜时间,首先应立志,王阳明曾说“志不立,无以成事”。的确,一个孩子若没有志向,要叫他珍惜时间是不可能的。我的孩子就经常立志,当他立志的时候就会有珍惜时间的慨念,若忘记了自己志向时,我们就算整天在他耳朵边说要怎么样的爱惜时间,那都无动于衷。要有一个真正立志为报父母恩、国家恩,自然就能珍惜时间,不会蹉跎光阴;二是对人要能有恭敬心,当我们对父母以及关爱我们的人恭敬,我们就不会浪费时间,就能珍惜时间,报答父母及关爱我们的人。 
      曾国藩先生曾经说过,看一个家族是兴是衰,可以从三方面看:第一,他的后代子孙睡到几点,如果起来很晚,就会很懒散,不勤劳,就不会珍惜别人的劳动付出,就不知道感恩;第二、后代子孙有没有帮忙做家事;第三、后代子孙有没有读圣贤书。 
      我们古代的很多人就很珍惜时间:司马光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和文学家,为了造福于国家民族,后代子孙,而用了十九年的时间编写《资治通鉴》,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警枕”当他枕着这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一动弹,“警枕”就会翻滚,于是立刻坐起来,继续发奋读书。沤心沥血,完成了《资治通鉴》这部三百多万字的巨著,为后代子孙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后代皇帝治国平天下广泛应用。 
      5、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整洁习惯,俗话说“病从口入”,早晨起床要洗漱整齐,对自己身体很有好处,也是对自己的恭敬,假如我们蓬头垢面,对别人是不恭敬的。漱口是爱护牙齿,每天早晚须用牙膏各刷一次牙,一天中,无论吃完什么食物都应漱口,否则,如果牙齿不好,不但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来护理牙齿。现在有好多人都有口臭,这与晚上吃东西有关,好多人喜欢在夜晚吃食物,而且吃的又是海鲜,大鱼大肉,人在睡觉时,只有两个器官在工作,一个是心脏,一个是呼吸,而胃则告诉我们“我要休息了,明天再见“,这样,吃下去的这些肉在胃里高温酸性的情况下,臭的很快,毒气往外冒,就有口臭,同时,体内中毒素很多,会在全身循环,让我们的身体不好。 
      当我们从外面回来,应先洗手,对自己和家人都很好。有一些人在数抄票时,手一边数一边用舌头舔着,细菌都吃到胃里了,对身体分健康有害。《弟子规》教给我们“身有伤,贻亲忧”,我们要能保持身体健康也是在力行孝道。 
      另外,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帽子要戴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要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绊倒,一切穿戴应以稳重端庄为宜。古代春秋晋国时有一个大臣,叫赵宣子,当时的君王很不明理懂事,他便时时处处都在劝谏君王,使君王很不耐烦,尽起了歹念,雇了一个杀手,要把赵宣子杀掉,这个杀手叫锄麑,凌晨三点多到了赵宣子的家,这时赵宣子的寝室门已经开了,穿着端端正正的朝服在稍微闭目养神,等着上早朝。锄麑见了,很是惊讶,就退了出来,叹了一口气,心想:一个人平居时,都毕恭毕敬,这就是人民的主人翁,绝对是国家的栋梁,我假如杀了他,我对不起天下百姓,这是不忠,假如我不杀他又失信于君王,不忠不信,哪还能在这世上做人呢?最后锄麑就撞树自杀了。赵宣子的威仪恭敬,让锄麑非常钦佩感动和震惊,竟然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挽救了赵宣子的生命。所以我们不管是自身穿戴要恭敬整齐,应随时都能提取恭敬之心,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不孝学生PC01095敬上
分享文章   09.06.09 
-----------------------------------------------------------

1.如何教导孩子接电话的礼仪? 
      信息时代电话成了人们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接电话的礼仪自然必不可少。记得十几年前,自己刚参加工作,在单位里大家通电话都是很大声的先喊“喂”。慢慢竞争加剧了,于是开始讲究服务,要说“你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起初很不适应,但怕扣钱,渐渐地就习惯了。后来又要求“微笑”,要有“亲切感”,可这“亲切感”实在不太容易,礼貌与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总令人觉得是机械式地,甚至有些虚假造作。乔其拉德能成为营销大王,并不是偶然,他躺在床上突然想起有个电话要打,马上就从被窝里钻出来,穿上西装系好领带,然后恭恭敬敬地打电话,好象客人就在面前,毫无怠慢放逸之心。常看到有人握着电话,总以为对方见不到,显得漫不经心,另一只手做着其它事,或者眼睛盯着电视机,或者还和旁人聊天,甚至嘴里不停地吃着东西,对方其实完全能感觉得出这种散漫与无礼,当然也就很难赢得尊重。 
      有位同事的外婆八十多岁了,接小辈的电话往往是自己话讲完就把电话挂了,想着省些话费。同事常抱怨,让老人家不要挂得那么急,应问问孩子们有没有什么事,有次真急了,冲老人发火说挂电话前一定要先说“再见”,让他们也有个思想准备。老太太这回真记住了,不再着急,每次都会说了“再见”才慢慢挂电话。我的侄女以前接电话也总是“喂”一声,听着不是很舒服。我就把自己单位的变化讲给她听,问她“是不是将来工作以后再学如何接电话”,她明白道理后也就有礼多了。 
      2.谨言慎行要从哪里做起? 
      谨言慎行当从起心动念处做起,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易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己事不密则害成”。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古圣先贤谆谆告诫我们的是要常怀临深履薄之心态,一言兴邦,一言也可以丧邦,良语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面对失意人不可说得意之事,面对老年人切莫说衰丧之话。时时处处当为人着想,常常要谨慎,不浪费时间,不糟蹋食物,奢、贪、懒、不敬的念头一起,立刻就要警觉,把它调伏下去。 
      3.弟子规中的「谨」是训练一个人哪三方面的能力? 
      “谨”可以训练一个人的自制力,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做事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太缺少这三种能力,但要有教才会呀!大人常常会说:他都这么大了,应该知道,实在值得商榷。有个七岁的孩子学了《弟子规》才上台说“做人原来要孝顺”,我想,如果不学《弟子规》,只怕到了七十岁也不知道“做人原来要孝顺”,也不一定会明白一生过得那么痛苦烦恼就是因为不懂得“做人原来要孝顺”。不必去责怪孩子,大人要先反省,自己知不知道,有没有教,有没有以身作则? 
      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大人往往并不清楚。父母努力赚钱,没有时间陪孩子,为了虚荣,为了面子,又让孩子补一大堆他很厌烦的东西,却不肯花一点心去了解孩子的心情、想法、看法,于是乎竟有小孩子整天谋划的是如何害父母,真的可怜悯极。 
      现在的孩子自制力不够,所以必须培养他生活有规律,绝不能睡懒觉,节假日也不例外,饮食懂得节制,避免暴饮暴食。独立生活的能力要从先把衣服、帽子放好开始,继而一切物品于一切时间都有规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事则应有条不紊,不畏难,不轻忽,更不轻诺。 
      4.「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做到?历史上有何例子?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寸金难买寸光阴,但人们总是汲汲追求金钱,却毫不吝啬时间。司马光怕自己睡太多,枕的是圆形的木头,祖逖一听到鸡叫,就赶紧起来练剑,无数留名青史的人,从不虚度时光。珍惜时间,首先在于立定人生的志向,不立志,无以成事。人生虽然很短暂,但我们要运用这个短暂的生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师长的教育之恩,对得起国家和社会的照顾,对得起所有关心帮助自己的人。我们念念念着这些恩德,尽心尽力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进一步奉献社会,尽心尽力完成自己人生的本分、使命。 
      人从生下来就一直往死亡的大路迈进,从没有停过,日月循环,新旧交替,时光一去不复返。然而我们人生中总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尤其是有些事应该做,必须做,却没有能力去做,常常会很懊悔,很痛苦。接受圣贤的教诲以后,我们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面对频频的天灾人祸,更觉时不我待,一定要加紧努力学习,先奠定夯实自己的基础,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5.一个人的整洁习惯要如何养成?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不爱整洁,不惜身体,就会“身有伤,贻亲忧”。母子连心,自己身体搞不好,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一家人的生活都会大受影响,所有的至亲好友都会担忧。整洁为强身之本,而好习惯的养成在“慎于始”,衣服穿戴整齐,所谓“自重而后人重”。尽量吃得清淡些,不要过分贪图口腹之欲,不使体内积累太多的毒素,这样口气才能保持清新,别人才不至于皱眉头,更不会伤害身体。饭前便后洗手,冠正纽结,袜履紧切,衣帽定位,勿乱勿污,看似小事,实大有裨益。仪容端庄,才不会招致轻慢,春秋时代的赵宣子恭敬慎独,居然躲过杀身之祸。而今年青人追求时尚,喜欢奇装异服,穿着妖冶暴露,实在堪忧,易云“慢藏诲盗,冶容诲淫”,不可不慎。
分享文章   09.06.11 
-----------------------------------------------------------

      尊敬的各位老师、学友们:大家好! 
      蔡老师讲座《细讲弟子规》第21集主要讲有:1)接电话的礼仪。2)「谨」:训练一个人的三方面的能力。第一、自制力。第二、独立生活能力。第三、做事的能力。3)21集主要经文:「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辙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接打电话也应当注重礼仪。在一处学堂,我们几位(老师)师兄跟孩子们一起做过接打电话的练习。首先请 13岁的安泉小朋友念一遍「接打电话」的礼仪。然后我们分别做练习。首先我和安泉小朋友做演练。我对他说:“你好!我是杨老师,请问你处是香堂学堂吗?”安泉小朋友回答:“您好!这里是香堂学堂,杨老师您好!我是安泉。请问您找谁?”我问:“请问董老师在吗?”他答:“董老师有事出去了,一会回来,您有事吗?您可以告诉我您有什么事,然后我转达给董老师吗?”我说:“好的,请你告诉董老师,我正在去往香堂的路上,现在路上的车有些堵塞,我晚些到香堂,你们不要着急。”他说:“好的,老师,我转达给董老师。”我说:“好的,谢谢你,安泉小朋友,再见!”他说“不客气,杨老师,再见!”我们演练后,我很高兴,夸安泉小朋友回答老师问题和反应做事能力强,希望他就这样坚持下去,若能举一反三,在其它方面也一定会做得很好的。之后,安泉小朋友跟4岁多的星星小朋友做接打电话练习。星星小朋友很喜欢接打电话,叫他做演练,他很高兴、很乐意。小手很快做出打电话的姿势,然后首先给安全哥哥打。高兴、认真的跟小哥哥对话,当他哪里讲的不周时,我们再一一给他纠正。并告诉他为节省他人的时间,不要打电话时间太长,不必要的话不讲。 
      「谨」:训练一个人的三方面的能力。第一、自制力。第二、独立生活能力。第三、做事的能力。星星小朋友是位很聪明,脑子反应很快,但脾气很个别、总喜欢依赖妈妈的孩子。他的妈妈为了训练星星能有自制力、独立生活能力、做事等的能力,就跟学堂王老师等其它老师商量,叫星星跟老师们生活几天,妈妈独自自己回家。走之前妈妈跟他说是要带姥姥去看病,姥姥岁数大了,身体不舒服了,要带姥姥去看病、检查身体,要他要听老师的话,照弟子规背的去做,不要耍孩子脾气,他只好同意。第二天一大早,我乘车去那里的学堂(做车最快2小时到),在院子里就听到有孩子哭闹。原来,星星不让王老师给他穿衣服,自己也不穿,非等他妈过来给他穿不可。他正在跟老师耍脾气,衣服、东西仍一地,老师只好给他妈妈打电话。这时,我耐心的跟星星讲道理,劝他要听妈妈的话,要听你背的弟子规里面的教训,要听老师的话,否则,就不是好孩子了。弟子规里讲「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你早起了吗?如果不早起,浪费时间,时间不等人,过得会很快,一转眼就该老了,多可惜啊。什么都没学成,都不会,怎么跟妈妈、爸爸、老师交代呢?怎么报答他们的养育、教育之恩呢?他们是那么的疼你,你不听话,以后他们还会喜欢你吗?弟子规里还讲:「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你做到了吗?你把衣服仍的到处都是,看,都脏了不是?多不卫生?他说王老师非叫他穿衣服,他就是不想穿,非要等妈妈来才穿。我对他说;弟子规里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你做到了吗?妈妈走之前叫你要听老师的话,不要耍孩子脾气,不要懒惰,你做到了吗?不听老辈的话,不听老师的话,算是好孩子吗?弟子规要落实在生活中才成。弟子规里还教你「朝起早」、「晨必盥。兼漱口」你做到了吗?不早起,不洗脸,不刷牙……,到时侯,你妈妈来,你怎么向你妈妈交代?你是乖孩子吗?还想让老师们喜欢你吗?……经过跟他一段时间讲道理,他终于听话了,同意穿衣服,穿完衣服后,独自去洗手间洗漱等等。 
      若从小严格按弟子规里面的教训教导孩子,孩子在各方面会做得很好的。关键是不要宠他。
末学00087合十
分享文章   09.06.11 
-----------------------------------------------------------

      1.如何教导孩子接电话的礼仪? 
      透过学习「出则弟」这一章,我们明了如何接待客人、打招呼、送宾的礼仪。在接待的礼仪当中,还有一个礼仪也不容忽视,就是接电话的礼仪。 
      当孩子接起电话时,首先要说:你好,把名字报出来。然后请问您找哪一位?假如说:你爸爸在吗?假如爸爸在,孩子就说:请您等一下,我去叫我爸爸。放下来,去叫父亲来听。假如父亲不在,这个时候孩子要懂得如何去应对,然后可以请教对方:不好意思,我爸爸不在。请问您是哪一位?有什么事需要我转告给父亲吗?或者也可以问对方说:请问您有急事吗?假如是急事,就可以把父亲的行动电话告诉您。假如孩子从小懂得如何去应对,他做事的圆熟度就会愈来愈高。 
      打电话还有最后一个动作,跟长辈打完电话,一定等长辈先挂了电话,我们才挂电话。所以这一个动作也是处处体现对于长者的恭敬之心。 
      在学习这节课时末学有一天给女儿打电话与她实际来操练怎样接电话的礼仪。当听到女儿除了没有报上自己的名字之外,其它的都彬彬有礼对答如流。末学真的很欣慰同时也很惭愧! 
      2. 时时处处要谨言慎行,所谓「一言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所以生活能谨慎,就可以免掉很多的错误,甚至是灾难都有可能。关于这一点末学很惭愧!有时讲出的话没有三四后行,无意的说出去会伤害到对方,没有立行谨慎的态度,所以俗话也讲「面对失意人不可说得意之事」,这都是在言语当中处处流露为人设想。所以末学会时刻谨记这一点的教训。 
      一个真正会修身的人,而言行的根本在起心动念中谨慎。当念头都能谨慎,言语行为就不会有太大的偏颇。比方说我们「谨」这个部分,就是常常要谨慎,不可以浪费时间,不可以糟蹋食物,这种奢的念头、贪的念头、懒的念头、不敬的念头一起来,马上就要把它调伏下去。 
      3.弟子规中的「谨」是训练一个人哪三方面的能力? 
      第一个自制力。我们在教育孩子确实需要用心、需要耐心,我们要多花点时间去了解孩子,去关怀他,才能慢慢让他循规蹈矩。虽然末学离异了,但是对于孩子的教育引导末学时时没有放松。记得孩子上初一时出现了一些偏激,好在末学及时觉察出来,当时末学并没有惩罚孩子,因为末学知道这不是孩子的错,女儿长期不在末学身边,对于一个单亲的孩子很难免出现这些异常现象。所以末学在孩子面前忏悔自己,都是妈妈的错你才会这样,懂事的女儿看到末学流泪了,一边为末学擦泪,一边也泪流满面的向末学承认错误,并且向末学保证一定要把错误改正过来。随后与女儿把原因找出来,进一步再教导女儿。因此女儿越来越懂事,经常得到长辈的赞叹与提携。所以我们真正要花一点心去了解孩子的心情,孩子的想法、看法才行。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就是一个人能够生活有规律,绝对不要常常睡懒觉,这也是一个自制力。「对饮食,勿拣则;食适可,勿过则」,所以在饮食方面他也懂得节制,都是在训练一个孩子的自制能力。 
      第二个方面独立生活的能力,「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虽然只是讲了两个东西,衣服、帽子要放好,乃至一切物品、一切时间都应该让它有所规律,所谓「动物归原」。这一些生活的能力,孩子才懂得如何不把生活搞得乱七八糟。 
      所以确实从小培养孩子生活能力方面非常重要。他才有能力照顾好自己,以后在事业、在家业当中,才能有办法承担责任,应尽自己的本分。 
      第三个能力是做事的能力。所以「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都是做事的能力。所以「谨」这个部分,有这几方面可以提升孩子这些能力。 
      4.「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做到?历史上有何例子? 
      中国圣哲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很多古代留名青史的这些读书人,对时间都非常的珍惜。
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叫《资治通监》。他为了怕自己睡太多,所以用木头做了一个圆形的枕头。只要稍微翻一下,可能就滑下来。所以他只要醒过来了,就马上再继续工作。就是有这样的态度精神,所以他全心全意完成这一部巨作。他为了国家、为往后子孙造福的动力宁可少睡觉也要多做事。因为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只要他们肯熟读这一本《资治通监》,相信人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过失,所谓监往能知来。所以就是他有这一分使命,才能推动他这样的积极精进把这一本书做好。 
      王阳明先生曾经提到一个人「志不立,无以成事」。所以要能珍惜时间,首先还要先立定人生的志向。人生很短暂,我们运用这个短暂的生命,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对得起兄弟姊妹的照顾,要对得起成长过程中非常多长者的提携,要对得起我们国家对我们的诸多照顾。所以,当一个人念念会念着这些恩德,他将尽心尽力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进一步奉献社会。所以一个人他要能珍惜时间,还要从对人的恭敬开始。当他对父母、对关怀他的人都能恭敬,他就不愿意糟蹋自己,而让这些关爱他的人伤心难过。所以当一个人他懂得去完成他人生的本分、使命,没有人去推他,他也会快步向前。 
      明代有一个画家叫文嘉,他就曾经写到一首诗,也是给我们期许、提醒,他写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蔡老师提到人生有一个遗憾,就是当你觉得很多事很重要必须做,一定要去做,但是你却没有能力去做,那个时候你会非常懊悔、非常痛苦。就好像明明看到一个人快溺死了,你却不会游泳,无法救他。所以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孩子必须要好好教导,而这个时候我们却没有学问、没有智慧,那将是人生很大的遗憾。因为只要有智慧,人生的问题绝对可以迎刃而解。当学习这段教诲时末学感触非常深刻,末学一直很想让身边的有缘人学习圣贤教诲,但是由于末学才学浅薄没有能力处成此机缘。所以通过这集的学习末学要赶快拿更多的时间来好好跟圣贤人学习,千万不要让人生有这样的遗憾产生,就要赶快积极努力提升自己的智慧。 
      5.一个人的整洁习惯要如何养成?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是提到一个人的整洁习惯。俗话说的整洁为强身之本。你要爱干净,身体才不会有一些病毒或者一些细菌,造成身体的损伤。而当一个人真正爱惜身体,其实也在力行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弟子规》也说「身有伤,贻亲忧」。 
      所以孔夫子在《论语》里面有提到一句教诲,说道「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最担忧的就是孩子的疾病,这个「疾」我们可以当作生病看,也可以当作坏习惯、坏毛病看。所以,爱整洁才不会身体受伤,然后生活有规律,这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所以一个人很爱惜身体、很爱整洁,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所谓「自重而后人重」,当你自己重视整洁,穿衣服也穿得很整齐,人家就会敬你三分。 
      「晨必盥,兼漱口」,这是把我们的口气能够保持清洁。因为人与人每天在言语当中的交谈很多,所以这一定要注意。假如孩子不刷牙,那口气很不好,到学校去,他的人际关系会大受影响。当孩子从小人际关系不好,对他的自信心也是一种伤害。所以这个习惯的养成确实也是受到家庭的影响。   
      「便溺回,辄净手」。就是上完厕所,要先把手洗一洗,时时注意到手上的清洁。所以这些生活习惯,要注意整洁,才能让身体健康,也可以当孩子的好榜样。
惭愧末学 pc00333刘凤躬身感恩
分享文章   09.06.11 
-----------------------------------------------------------

      1、如何教导孩子接电话的礼仪? 
      接电话的礼仪:接起电话,先说“你好”,报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请问对方找哪一位。假如说“你爸爸在吗?假如在,就说:请您等一下,我去叫我爸爸。放下来去叫父亲来听。假如父亲不在,可以请教对方:不好意思,我爸爸不在。请问您是哪一位?有什么事需要我转告给父亲吗?也可以问对方说:请问您有急事吗?假如是急事,就可以把父亲的行动电话告诉对方知道。最后,一定等长辈先挂了电话,才挂电话。

      2、谨言慎行要从哪里做起?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生活谨慎,就可以免掉很多的错误,甚至是灾难都有可能。所以对于讲出去的话应该三思后行,应该提高敏感度,我们出去的话会不会伤害到对方,要有这样的谨慎度。俗话也讲“面对失意人不可说得意之事”,这都是在言语当中处处流露为人设想。所以言行要谨慎。 
      而言行的根本在一个人的念头。所以真正会修身的人,在起心动念中谨慎。当念头都能谨慎,言语行为就不会有太大的偏颇。比方说“谨”这个部分,就是常常要谨慎,不可以浪费时间,不可以糟蹋食物,这种奢的念头、贪的念头、懒的念头、不敬的念头一起来,马上就要把它调伏下去。 
      3、《弟子规》中的“谨”是训练一个人哪三方面的能力? 
      ①第一个自制力,第二个独立生活的能力,第三个做事的能力。现在小孩欠缺这三种能力,所以一定是有教才会。而这个教不是嘴上教,而是有没有以身作则。 
      ②“谨”一开始“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就是一个人能够生活有规律,绝对不要常常睡懒觉,这也是自制力。“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择”,所以在饮食方面他也懂得节制,都是在训练一个孩子的自制力。 
      第二个方面独立生活的能力,“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虽然只讲了两个东西,衣服、帽子要放好,实际上是在教孩子一切物品,甚至于一切时间都应该让它有所规律,所谓“动物归原”,动的东西应该再放回原处。

      现在的学生在生活能力方面真的要加强。当他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他以后在事业、在家业当中,有没有办法承担?那就很困难了。

      现在很多人结完婚,生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表面上爷爷奶奶好像帮了儿子一把,事实上当父亲、当母亲的没有尽责,也没有学到这些本事、应尽的本分。所以我们把孩子应该做的工作、应该尽的本分回归给他,他的人生才会过得充实,才会过得问心无愧,这样才圆满。

      第三个能力是做事的能力。“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都是做事的能力。

      4“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做到?历史上有哪些例子? 
      古代很多留名青史的读书人,对时间都非常的珍惜。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资治通鉴》,他为了怕自己睡太多,用木头做了一个圆形的枕头。——只要稍微翻一下,可能就滑下来——所以他只要醒过来了,已经稍微休息了,他马上再继续工作。就是有这样的态度精神,所以他全心全意完成这一部巨作。什么动力让他宁可少睡觉也要多做事?为国家的动力,为往后子孙造福的动力。

      王阳明先生提到一个人“志不立,无以成事”。一个人没有立志,这一生就不能把事做好,我们运用这个短暂的生命,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对得起兄弟姊妹的照顾,要对得起成长过程中非常多长者的提携,要对得起我们国家对我们的诸多照顾。所以,当一个人他要珍惜时间,还要从对人的恭敬开始。当他对父母、对关怀他的人都能恭敬,他就不愿意糟蹋自己,而让这些关爱他的人伤心难过。所以当一个人他懂得去完成他人生的本分、使命,没有人去推他,他也会快步向前。

      而人常常会忽略光阴,就是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敏感度不够。有一个智慧者曾经说过,他说一个人从生下来只有一件事没有停过,就是从生下来就一直往死亡的大陆迈进,从没有停过。明代画家文嘉,写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假如常常想着还有明天、还有明年,光阴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流失掉。

      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孩子必须要好好教导,而这个时候我们却没有学问、没有智慧,那将是人生很大的遗憾。所以我们不要让人生有这样的遗憾产生,就要赶快积极努力提升自己的智慧。只要有智慧,人生的问题绝对可迎刃而解。

      人生第一要事不是赚钱,而是开智慧,增长智慧。没有智慧,你人生就会下错很多抉择。你光是收拾这些错误的抉择,就可以耗掉你大半的人生。所以生涯规划第一要事是学习,要成长,要长智慧。
人生要有所取舍,要赶快拿更多的时间来好好跟圣贤人学习。

      我们先有珍惜时间的态度,进一步也要教导孩子珍惜时间。引导孩子要有正确的观念,也需要我们为人家长用许多的善巧方便,因为现在孩子不喜欢听大人说教,所以要好好掌握时机点。 
      一个人如何珍惜时间?我们可以掌握到,要先立志,再来也要有所计划、有所规划如何把孩子教好,我的事业也有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这样你才会知道这一步一步如何跨过去、如何运用。接着,我们也要少讲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话说多,不如少”,可以拿这些时间好好学习。而且假如话说得太多,这些话又传出去,又有一大堆是是非非。 
      另外,也要少打烦恼。“杞人忧天”就耗掉我们很多的时间跟金钱。所以应该要努力的是增长智慧,下对抉择,人生才会少走冤枉路。所以投入学习的时间绝对不能减少。

      5、一个人的整洁习惯如何养成? 
      ①“晨必冠,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是提到一个人的整洁习惯。俗话说的整洁为强身之本。你要爱干净,身体才不会有一些病毒或者一些细菌,造成身体的损伤。而当一个人真正爱惜身体,其实也在力行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弟子规》也说“身有伤,贻亲忧”。所以“谨”,看经文好象都是自己的事,事实上自己跟别人是互相关联的,息息相关。所以当我们自己身体搞不好,一定会让这些至亲替我们担忧。
爱整洁才不会让身体受伤,然后生活有规律,这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而一个人很爱惜身体、很爱整洁,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所谓“自重而后人重”,当你自己重视整洁,穿衣服也穿得很整齐,人家就会敬你三分。当我们蓬头垢面,身上又脏脏的,他人还没跟你相交往,已经对你有所轻视,有所傲慢。所以当别人瞧不起我们,我们首先不要责怪别人,要先反观自照,看看自己是不是在这些礼节当中有所缺失。

      ②“晨必冠,兼漱口”,这是把我们的口气能够保持清洁。因为人与人每天在言语当中的交谈很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假如孩子不刷牙,那口气很不好,到学校去,他的人际关系回大受影响。当孩子从小人际关系不好,对他的自信心也是一种伤害。另外,我们成人假如有口臭,也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一个人有口臭,就是体内的毒素太多了。都溢出来了。毒素多跟他吃的东西有关,所谓“病从口入”。其中还跟一个因素很有关系,就是吃宵夜。

      ③“便溺回,辄净手”,上完厕所,要先把手洗一洗,时时注意到手上的清洁,因为人吃东西都是会跟用手拿有关,假如手上有细菌,就容易造成身体的损害。除了上厕所要洗手,还有饭前一定要洗手。——你要多多去观察,因为你讲得愈细,孩子的警觉性就愈高。你不要忽略你这样一点一点提,其实孩子的记忆力特别好,都会帮你记住。
常常看到很多大人在算钱,然后一边翻一边手指就舔一下,这都是不良示范,要多注意。所以这些生活习惯,要注意整洁,才能让身体健康,也可以当孩子的好榜样。

      ④“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是提到一个人的仪容要端庄。古代的人很注重仪容,他们时时提醒自己要“三正”:第一个帽带要正,第二个裤带要正,第三个鞋带要正。所以时时都会检查一下,帽子有没有戴歪;然后裤子有没有扎好;然后鞋子也要绑好,不要松松垮垮的,走起路来发出声音,人家看了就会轻慢你。

      春秋时代晋国有一个大臣叫赵宣子,他很忠诚,常常直言不讳劝他的君主,他的君主晋灵公起了歹念,派杀手去刺杀赵宣子。杀手是抓住在早朝以前的时间就到了赵宣子家里。结果一看,因为赵宣子起得太早,所以他已经把整个朝服穿得整整齐齐,正襟危坐,在闭目养神。而他这种仪容、威仪,一看非常地感动,他说 :这个赵宣子在吾无人见到的地方都如此恭敬,想必在有人的时候也都一定是非常地认真办理国事,对人一定都个、非常地谦逊、恭敬才是。所以他说这样的人绝对是国家的栋梁、是人民的主人。我不能杀他。杀了他,我就不忠了。可是因为是晋灵公,是国君交代他的事,假如他没有做,他就没守信用,所以他当场就对着那棵槐树撞头自尽。所以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当一个人仪容端庄,就能赢得他人对他的尊敬。也由于这样的恭敬态度救了自己一条身命。所以这一些生活的气节我们也不可不慎。 
      (后记:一、言行的根本在起心动念。跟母亲说起话的时候,我说到自己跟公公说话有时候就冲,母亲就说:你对你公公在事上对他那么好,为什么说话不对他好呢?我想想,是啊,为什么不会说出话来让别人很受听呢?原因还在这个心上,自己说话冲的时候有时就是心里对公公有所求而求不到的反应,我的“敌对”——爱人和公公,爱人不是了,没事了,现在心里面对公公还有一点儿,相信在不断地学习中,那一点也会被化解掉的。以前是“恨屋及乌”,现在要学着爱屋及乌,学着爱一切人而对一切人都无所求。

      二、珍惜时间。我感谢现在的工作环境,我能有时间用来读书学习,别人说话聊天的时候,就是我学习用功的时候,有发困或者是倦了的时候,就调节一下方式,背书、听经、写笔记轮替着来,我也计划着背文言文,曾经背了几篇,断断续续没有坚持好,所以还是原来背过的几篇。 
      回到家里,跟爱人一起散步的时间——把它看作落实夫妻相处运用的时间。 
      最近家里有一点事情,就是妹妹生病,以前两个妹妹生病,都是我父亲陪着住院守候伺候,现在需要我冲出去了。。。。。。我真得要长大了,那些天,耳边都一直响着蔡老师的一句话“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

感恩老师、学长!
学生00100顶礼敬上

分享文章   09.06.12 
-----------------------------------------------------------

尊敬的诸位老师、学长:大家好! 
      末学先向您们九十度三鞠躬!现将本集的学习心得呈上,恭请诸位老师和学长指教,末学感恩! 
      通过这一集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打电话的礼仪;生活的细节要言行谨慎;一个人的自制力、独立生活得能力、做事的能力都要训练;前人惜时的态度给予我们了很好的榜样;整洁习惯要从生活点滴处养成。 
      一、教导孩子接电话的礼仪。 
      教导孩子接电话的礼仪,最重要的是我们父母做好身教,也要培养他的恭敬心。 
      (一)接电话的礼仪。接起电话应说:你好,我叫***,请问您找哪一位?假如对方说:你爸爸在吗?假如爸爸在,就说:请您等一下,我去叫我爸爸;假如父亲不在,可以请教对方:不好意思,我爸爸不在。请问您是哪一位?有什么事需要我转告给父亲吗?或者说:请问您有急事吗?假如是急事,父亲的行动电话号码是***。孩子从小假如懂得去应对,做事的圆熟度就会愈来愈高。 
      (二)挂电话的礼仪。跟长辈讲完电话,一定等长辈先挂了电话,我们才挂电话。因为可能长辈或许还有些话,我们马上就挂,他可能话还没讲,已经电话断了,所以这个动作也是处处体现对于长者的恭敬之心。 
      二、生活中处处要谨言慎行。 
      (一)生活中自己的言行偏颇。一言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前一段末学家里铺设地板砖,一位比较要好的朋友在末学家里帮忙,正好末学见到了铺地板砖的老板来索取施工费,末学就开始说:老板,您看您们铺的地砖,技术不过关,很多的地方铺设地面不平。老板说:是您们的地砖不平。末学接着就说:我们进了四五种地砖难道都不平吗?您地砖铺的不好还说地板砖的问题,您可能在其它地方工作干的很好,您是不是看着我们家里先生省事,好说话、,您就不用心铺了,以后其它的朋友来问我们铺地砖情况,我们怎么向其它的人推荐您的公司,您的质量这样不过关。老板说:我们以后注意。 
      (二)言语应处处流露为人着想。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孩子说:妈妈,您对您喜欢、还是不喜欢的人,都要和声和气的说,记住了妈。末学点点头,就反省上午说的话,自己说完了,心里痛快了,而朋友在这里十多天,看着他们铺地板砖,末学以一个质量不好否定了,朋友中午就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先生在一旁也不高兴,老板心里也不舒服,末学讲出的话已经伤害到周围的人,假如没有孩子的提醒,还不知道去反省,我们讲话也应该三思后行,言语当也应处处流露为人设想。 
      (三)还要从自己的起心动念狠下功夫。言行的根本在一个人的念头,真正会修身的人在起心动念中谨慎,从上面的这些言语来看,末学的言语行为有太大的偏颇,也检验了自己力行的功夫很差,末学的平等心,对人的恭敬心在哪里?末学很惭愧。所以我们落实《弟子规》,要处处、常常谨慎,还要从自己的起心动念狠下功夫,不可以浪费时间,不可以糟蹋食物,这种奢、贪、懒、不敬的念头一起来,马上就要把它调伏下去。 
      三、弟子规中的「谨」是训练一个人三方面的能力。 
      「谨」这个部分的教诲,可以训练一个人三方面的能力:第一个自制力,第二个独立生活的能力,第三个做事的能力。 
      (一)自制力。现在的孩子自制力不够,生活起居没有规律,常睡懒觉,在饮食方面也不懂得节制,需要我们父母、老师在生活、学习中,慢慢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所以「谨」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二)独立生活的能力。「谨」这一章还说「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虽然只是讲了两个东西,衣服、帽子要放好,告诉我们一切物品,甚至于一切都应该让它有所规律,所谓「动物归原」,动的东西应该再放回原处。末学的孩子,从上小学,就经常地丢掉自己的上衣,到目前为止,自己的房间搞得乱七八糟,也经常是末学来给他收拾房间,先生批评末学好多次了,孩子不好的习惯形成了,要修正他确实非常困难,目前末学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让孩子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有所改善,虽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努力导正孩子,把孩子应该尽的本分回归给他,他的人生才会过得充实,才会过得问心无愧,这样才会圆满。 
      (三)做事的能力。「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事非宜,勿轻诺;茍轻诺,进退错」,这都是做事的能力。上个礼拜,末学的二姐来末学家里,因为家里有客人,末学做事匆匆忙忙的,那一天,往太阳能了打水,开关打开了,却忘记关上,等到末学下班回家,刚走进家属院,就看到楼下,流出好多的水,末学马上想起又忘记关往太阳能打水的龙头,心里非常痛恨自己,这四个小时的时间,要流出多少水,末学真是罪过极大。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就要提升自己做事的能力,如果我们做父母的都没有做出好样子,孩子做事的能力自然也就不能提升。 
      四、「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前人给予了我们很好的榜样 
      (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中国圣哲是最重视光阴,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看很多古代留名青史的读书人,非常珍惜时间。而我们常常会忽略光阴,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敏感度不够。所以有一位智慧者曾经说:一个人从生下来只有一件事没有停过,就是一直往死亡的大路迈进从没有停过。明代的画家文嘉写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假如我们常常想着还有明天、还有明年,这个光阴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就流失掉,太可惜了。 
      (二)司马光19年完成《资治通鉴》。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叫《资治通鉴》,他为了怕自己睡太多,所以用木头做了一个圆形的枕头,睡上圆形的枕头,只要稍微翻一下,可能就滑下来,只要醒来,就马上再继续工作,他全心全意完成这一部巨作。司马光为国家、为子孙造福的动力,促使他这样惜时,所谓鉴往能知来,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只要我们肯熟读《资治通鉴》,相信人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过失。 
      (三)珍惜时间先立定人生的志向。王阳明先生曾经提到「志不立,无以成事」。一个人没有立志,这一生不能把事做好。所以要能珍惜时间,首先还要先立定人生的志向。人生很短暂,我们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对得起兄弟姊妹的照顾,要对得起成长过程中非常多长者的提携,要对得起国家对我们的诸多照顾。所以当一个人会念着这些恩德的时候,他就能珍惜时间,懂得去完成他人生的本分、使命。 
      (四)父亲教导孩子珍惜时间。有一个家长,孩子游手好闲不爱念书,他很希望引导孩子对时间有所重视,他就找了一条八寸长的木棍,说:人生就好像这一条长长的木棍,八寸代表八十岁。当你二十岁以前,你还没有能力帮助家庭和社会,只能接受大家对你的服务、奉献,要砍掉,就拿一个斧头把前面两寸切断。这个动作给孩子震了一下。他又说:六十岁以后年老体衰,对家庭、对社会也贡献不大,所以这一段也要把它去掉,就再砍下两寸,剩下来这四寸,他的父亲又把它分成三份:光是睡觉就用掉了三分之一,所以要砍,孩子开始有点紧张了。父亲接着又说:你每天要吃饭、要洗澡,要一大堆生活作息,,这一段也要再砍掉。孩子就说:爸爸,你别砍了,我知道了。爸爸说:你不知道,人还有很多时间生病躺在病床上,这一段也要砍。他的儿子去拉他的手:爸爸,我以后不浪费时间了。确实引导孩子要有正确的观念,也需要我们为人长者用许多的善巧方便,因为现在孩子不喜欢听大人说教,所以这些机会点我们也要掌握好。 
      (五)亲师合作教育孩子珍惜时间。有一位母亲,刚好她的孩子念小学一年级,早上起来孩子就磨磨蹭蹭,到学校迟到了,中午母亲看儿子回来蹦蹦跳跳还面带微笑,一定是老师没有处罚他,不然怎么一点惭愧心都没有。这个母亲想,教育要「慎于始」,就主动打电话找班主任说:老师,我儿子今天迟到。那位老师就说:我知道,没关系。这位妈妈说:怎么可以没关系?这大有关系,你下午一定要狠狠的批评他。结果这个老师就哈哈大笑,他说:现在还有母亲来讨批评的!所以这一位小朋友下午回来,脸色不怎么好看,就去拿他的闹钟,把闹铃调到六点半,从此以后,不管他到哪里,他的闹钟都带在身上。所以就养成了这个好的习惯,就不会迟到,也不会赖床。所以教育孩子我们也要亲师合作,及时抓住时机点。 
      五、一个人整洁习惯要从生活点滴处养成。 
      (一)爱惜身体就是力行孝道。俗话说的整洁为强身之本,当一个人真正爱惜身体,才不会身体受伤,其实也在力行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弟子规》也说「身有伤,贻亲忧」,当我们自己身体不好,一定会让至亲担忧。 
      (二)爱惜身体就是尊重别人。一个人很爱惜身体、很爱整洁,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所谓「自重而后人重」,当你自己重视整洁,穿衣服也穿得很整齐,人家就会敬你三分。当我们蓬头垢面,身上很脏,他人还没跟我们交往,已经对我们有所轻视。所以当别人瞧不起我们时,首先不要责怪别人,要先反观自己在礼节当中是否有所缺失。 
      (三)口腔清洁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晨必盥,兼漱口」,人与人每天交谈很多,假如孩子不刷牙,那口气很不好,到学校去,他的人际关系会大受影响。当孩子口气能够保持清洁,从小人际关系就会很好。 
      (四)吃夜宵对身体无益处。在晚上十点多,有的吃海产,又吃大鱼大肉,甚至于在半夜才吃下食物,过了一、二个小时他去睡觉。一躺下去,胃停止消化,所以这些食物、肉类就在胃里面发酸、发臭,很快就会腐败,口可能会臭,而这些毒素就会在我们全身循环,所以吃宵夜确实对身体无益处。 
      (五)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便溺回,辄净手」。就是上完厕所,要先把手洗一洗,时时注意到手上的清洁,假如手上有细菌,就容易造成身体的损害,饭前一定要洗手,点钞票也不要舔手指,这都是不良示范,要多注意,所以生活习惯要当孩子的好榜样。 
      (六)仪容端庄别人不会轻慢我们。『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是说人的仪容要端庄,帽子有没有戴歪;裤子有没有扎好;然后鞋子也要绑好,假如松松垮垮的,人家就会轻慢我们。 
      (七)赵宣子仪容端庄避免了一场灾难。春秋时代,晋国的大臣赵宣子,在晋灵公不知道爱护人民时,赵宣子很忠诚,常直言不讳劝他,晋灵公居然起了歹念,派杀手鉏麑刺杀赵宣子。鉏麑在早朝以前赶到赵宣子的家里一看,离上朝的时间还早,赵宣子朝服穿得整整齐齐,正襟危坐,在闭目养神。他的威仪让鉏麑非常感动,说:赵宣子在无人见到的地方都如此恭敬,想必他一定是非常认真办理国事,对人非常谦逊、恭敬,这样的人绝对是国家的栋梁、人民的主人,我不能杀他。杀了他,我就不忠了。可是因为是国君交代他的事,假如不做,就不守信用,所以鉏麑当场就对着那棵槐树撞头自尽。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当一个人仪容端庄,就能赢得他人对他的尊敬,也由赵宣子这样恭敬的态度救了自己的身命。
分享文章   09.06.19 
-----------------------------------------------------------

      尊敬的学院老师,各位学长们,大家好! 
      这一集开始进入弟子规的第三个单元「谨」。我们说要谨言慎行,一言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所以生活能谨慎,就可以免掉很多的错误,甚至是灾难都有可能。所以我们一个人对于讲出去的话要三思后行,应该提高敏感度,我们出去的话会不会伤害到对方,要有这样的谨慎度。所以俗话也讲「面对失意人不可说得意之事」,这都是在言语当中处处流露为人设想。所以言行要谨慎。 
      现在社会受西方思潮影响,普遍推崇自我、个性,认为人就应该率性而为,心里想什么就讲什么,要充分展露自己的个性,而传统的东西都是扼杀个性的封建礼教,都是束缚人的东西。其实他们不知道,他们完全错解了“率性而为”这四个字,中庸里面说「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率性是指遵循仁义礼智信这五常,而不是遵循我们个人的所谓个性,其实这个个性就是习气,是我们要去克服的,怎么可以去遵循呢?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去听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对自己想要说的话,相当慎重,显露出有点迟钝的样子,而做起事来却十分勤快敏捷。 
      刚看到这句话时,末学曾经得意洋洋,因为末学从小就是木讷寡言,所以看来自己是符合孔老夫子这句话的标准的,所以曾经还常常为自己不会说话而自我贬低的我,好像一下子被鼓起了信心。 
      但是听了蔡老师课程后,末学仔细一想,发现自己没有理解圣人的意思。 
      蔡老师在课程里说,言行的根本在一个人的念头。所以真正会修身的人,在哪里谨慎?在起心动念中谨慎。当念头都能谨慎,言语行为就不会有太大的偏颇。 
      所以孔老夫子并不是单纯表扬木讷寡言,而是指当一个人内心常常起心动念都非常谨慎,自然言语就会非常谨慎,给人看起来好像就是有点木讷的样子,所以根本还是在存心! 
      所以末学反省自己,虽然平时寡言少语,但是这并不等于讲话就慎重,相反自己所讲的有限的一些话,还是常常不加思考地就出口,结果造了口业还不知道。末学单位前一段时间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进行了结构大调整,公司裁员很多人。于是有些员工愤愤不平,甚至行为过激。末学看了回家后就和太太谈到这些事,言语中颇有指责、批评他们的意思,结果把别人的垃圾装到自己的心里还不知道,不仅造了口业,而且还给自己带来了烦恼。 
      弟子规五个部分中,我们可以归纳「谨」这个部分的教诲,可以训练一个人三方面的能力:第一个自制力,第二个独立生活的能力,第三个做事的能力。 
      一开始「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就是一个人能够生活有规律,绝对不要常常睡懒觉,这也是一个自制力。「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所以在饮食方面他也懂得节制,都是在训练一个孩子的自制能力。第二个方面独立生活的能力,「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虽然只是讲了两个东西,衣服、帽子要放好,我们能不能只教衣服跟帽子放好?应该教什么?一切物品,甚至于一切时间都应该让它有所规律,所谓「动物归原」,动的东西应该再放回原处。这一些生活的能力,他才懂得如何不把生活搞得乱七八糟。 
      第三个能力是做事的能力。所以「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事非宜,勿轻诺;茍轻诺,进退错」,这都是做事的能力。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提到这个时间,中国圣哲是最重视光阴的,最熟悉的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看看很多古代留名青史的这些读书人,对时间都非常地珍惜。比方说司马光,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叫《资治通鉴》。他为了怕自己睡太多,所以用木头做了一个圆形的枕头。圆形的枕头睡起来怎么样?只要稍微翻一下,可能就滑下来。所以他只要醒过来了,已经稍微休息了,他就马上再继续工作。就是有这样的态度精神,所以他全心全意完成这一部鉅作。什么样的动力让他宁可少睡觉也要多做事?为国家的动力,为往后子孙造福的动力。因为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只要他们肯熟读这一本《资治通鉴》,相信人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过失,所谓鉴往能知来。所以就是他有这一分使命,才能推动他这样的积极精进把这一本书做好。 
      王阳明先生曾经提到一个人「志不立,无以成事」。所以要能珍惜时间,首先还要先立定人生的志向。人生很短暂,我们运用这个短暂的生命,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对得起兄弟姊妹的照顾,要对得起成长过程中非常多长者的提携,要对得起我们国家对我们的诸多照顾。所以,当一个人念念会念着这些恩德,他将尽心尽力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进一步奉献社会。 
      蔡老师在课程中举了一个例子,让末学感触很深:有一个家长,为了引导孩子对时间有所重视,他就找了一条八寸长的木棍。来比喻人生就好象这一条长长的木棍。当我们二十岁以前,还没有能力帮助家庭、帮助社会,你只能接受大家对你的服务、对你的奉献。所以要砍掉。而人在六十岁以后年老体衰,对家庭、对社会也贡献不大,所以这一段我们也要把它去掉。接下来这一段,我们光是睡觉就用掉了三分之一,所以要砍。而我们每天要吃饭、要洗澡,要一大堆生活作息,都不能省的时间,这一段也要再砍掉。这样棍子就剩下不多了,但是人还有很多时间是生病躺在病床上,这一段也要砍。我们每天又讲了多少废话。又要砍掉。这样看来我们人生几十年,真的剩下的时间少得可怜,如果还不抓紧珍惜这些时间,我们真的就空过了这一生! 
      对于时间的宝贵,末学自己还是有一些体会的,因为我平时要上班工作,家里又是上有老,下有小,都要有所照顾,所以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所以我一有空闲时间,就赶紧戴上耳机听经,或者赶紧念佛,反正不让时间空过,而对于工作和家务,我常常感觉是在浪费我的时间,所以对待工作和家务总是抱着一个急躁的态度,所以做事情时侯常常敷衍了事。做的时候就在想:“赶紧做完,然后我就去听经念佛了”,内心非常不平静,所以事情常常做不好,而念佛的时候又常常会想起各种事务,结果让人看起来好像很珍惜时间,但是其实两头都没有做好。 
      后来在上个月,有一天早上,我起床后拜完佛,然后稍微休息一会儿,这时我望了一下窗外,见外面天刚刚亮,一片寂静。这时我突然想到,自己这样每天急匆匆地在听经、念佛或者写心得,是不是真在修行呢?如果每次听经念佛时都是带着一种急躁的心态,像赶任务似的,这样修行有效果吗?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修清净心,而如果这样修,非但清净心得不到,还在增加烦恼。 
      所以自己一直以为自己很珍惜时间,其实早已落入了执着和急躁,这样越修烦恼越多。所以那天早晨我站在窗前定定心心反省了以后,现在就开始注意自己平时做事情时候的心态,务必要保持安定,要把做事也作为修定力的方法之一。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是提到一个人的整洁习惯。俗话说的整洁为强身之本。而当一个人真正爱惜身体,其实也在力行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弟子规》也说「身有伤,贻亲忧」。所以「谨」,看经文好象都是自己的事,事实上自己跟别人是互相关联的,息息相关。 
      这一条末学感到是整个弟子规中最容易做的一条,因为从小我们都有这样的习惯。所以从这里我们也得出一个结论,弟子规的落实其实就是一个习惯的培养,如果我们从小就养成了好的习惯,弟子规真的不难落实。可是习惯的培养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不仅需要我们改过的勇气,更需要的是我们的耐心和毅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是提到一个人的仪容要端庄。在春秋时代有一个大臣叫赵宣子,他是晋国的大臣。那时候晋灵公在位,晋灵公年纪不大,还小,很不听话,都不知道好好爱护人民。赵宣子他很忠诚,就常常直言不讳劝他的君主。结果晋灵公居然起了歹念,派杀手鉏麑,就要去把赵宣子刺杀。鉏麑抓在早朝以前的时间就到了赵宣子的家里。结果一看,因为赵宣子起得太早,所以他已经把整个朝服穿得整整齐齐,正襟危坐,在闭目养神。而他这种仪容、威仪,鉏麑一看非常地感动,他说:这个赵宣子在无人见到的地方都如此恭敬,想必在有人的时候也都一定是非常地认真办理国事,所以这样的人绝对是国家的栋梁、是人民的主人,我不能杀他。杀了他,我就不忠了。可是因为是国君交代的事,假如不做,就不信,这样不忠不信占了一条都不如死了,所以鉏麑当场就对着那棵槐树就撞头自尽。这是中国历史上因为一个恭敬的态度救了自己一条身命的典故。 
      末学听了这个故事对赵宣子由衷地佩服,同时对自己的衣着仪容感到很惭愧。末学平时不论穿什么衣服,不知怎么搞的,总是感到不整齐,不端正。末学觉得主要原因在于自己缺乏内在的一种威仪,对自己的形象、对自己穿着都不重视,对别人也不恭敬。另外,平时对衣服也不够爱惜,衣服脱下来随便折一下就好了,对衣服不恭敬,所以感得衣服也不尊重我。有一次一位同修来我家,她就曾经教过我们,说在折衣服的时候,衣服折好后,要用手把衣服掳一下,把衣服掳平,折被子和铺床单也一样,最后也要掳一下,这样看上去就很平,这是对衣物的恭敬。这些细节对我们来说非常实用,所以我们听了非常欢喜,也决心要好好去落实。 
      所以学了这一条,末学一定要切切实实在平时去落实这些,最主要的就是要长养自己对服装、对物品、对一切人的恭敬。

惭愧末学PC00051 敬上
2009-06-19

分享文章   09.06.25 
-----------------------------------------------------------

      下面是后学迟交的心得报告,感谢老师在百忙中批阅!有不妥之处敬请老师、各位学长提出!感恩! 
      蔡老师在本集讲解[谨]的教诲,可以训练人的自制力、独立生活的能力、做事的能力。真正的修身在起心动念中谨慎,谨慎对待时间,养成整洁的习惯,仪容要端庄。 
      一、在接电话中培养孩子的恭敬之心 
      接电话是一种礼仪,不容忽视,所以要教导孩子。接起电话要说:您好!我是某某。请问您找哪一位?假如找父母,就应该说:请您等一下,我去叫父母。假如父母不在家,就应该告诉对方:不好意思,我父母不在家。如果您有急事,请拨打父母的手机XXXXXXXXXXX。孩子从小就懂得如何应付,做事的圆熟度就会愈来愈高。打完电话,一定等长辈先挂了电话才挂断,这一个动作也体现对于长者的恭敬之心。在没有学习[幸福人生讲座]以前,后学接电话很随便,从不讲究礼仪。学了《弟子规》,后学再接电话时,就开始注重礼仪。女儿住校,每星期都要与后学通两次电话,通完话,女儿总是让后学先挂电话,自己再挂,孩子真的是好教,只怕我们大人不做不教。 
      二、言行谨慎可以免去很多错误 
      (一)言语谨慎的重要。《论语》里面讲[一言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言语排在孔门四科德行之后,可见言语相当的重要。几个同修一起去看一同修,后学看到这位同修精神很好,劝她学圣教的人明理,即使得病也很乐观。说起自己的一位哥哥得了病,很急躁,病情加重,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可说起来就不大顺耳。蔡老师教我们讲话应该三思而后行,提高敏感度,说话不要伤害到对方,要有这样的谨慎度。俗话讲[面对失意人不可说得意之事],这是在言语当中处处流露为人设想,所以言语要谨慎。 
      (二)言行的根本在一个人的念头。昨天下午,先生下班回来,说起单位的工作进度,他已顺利完成,并且在全系统排名第三,后学正想说这有什么了不起?这是后学的毛病和习气,在先生工作做得很好的时候,不会说一句赞美的话。此时想到蔡老师讲真正修身的功夫在起心动念处,马上换了个口气。是啊!您这段时间在工作上付出那么多精力、时间,有付出总有回报,下半年工作任务还很重,要坚持不懈啊!先生听了,感觉有点惊讶,继而表现得很满意。后学说起这些虽然有点僵硬,但相信这是个开端。在言行当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当一些奢、贪、不敬的念头一起来,马上把它调伏下去,言语行为就不会有太大的偏颇。 
      三、[谨]这个教诲可以训练一个人三方面的能力 
      (一)自制力。[谨]一开始[朝起早 夜眠迟 老宜至 惜此时],就是一个人能够生活有规律,绝对不要常常睡懒觉;[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在饮食方面也要懂得节制,这都是在训练一个人的自制能力。后学有时候能够做到早起,但女儿放假了,晚上一家人出去散散步,洗洗涮涮,就到了十点多,早晨到六点多还睡不醒,自己没能做好榜样,所以女儿也没有自制能力,每天早晨都起不来。后学不再象以前女儿放暑假时,为女儿起床的事而生烦恼,从自己身上找到了原因,关键是自己做到自制,孩子慢慢才会有自制力。 
      (二)独立生活的能力。[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教我们不止衣服、帽子要放好,一切物品、甚至一切时间都应该让它有规律,所谓[动物归原],动的东西应该放回原处。懂得这一些生活的能力,才不会把生活搞得乱七八糟。后学在这方面没能做到持之以恒,女儿也是不能持久,今后在这方面还应该下大力气。 
      (三)做事的能力。[谨]的教诲里面[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是在教我们做事的能力。上个星期天,女儿要吃茶鸡蛋,中午吃完饭,后学在一个锅里放上水、茶、花椒、大料、盐,放在煤气罐上煮,后学想还需要煮一会,坐在客厅里拿起一本书,看着看着睡着了,直到呛得喘不过气来,才想起还煮着鸡蛋呢!到厨房一看,都是烟,赶忙关上火,二十多个鸡蛋全煮焦了。后学很沮丧,做事太不专心了,浪费了食物,如果着了火,整个楼会出现多大的损失啊![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教我们做事的能力,做事不能忙乱啊! 
      四、珍惜时间人生不会留有遗憾 
      《弟子规》上讲[朝起早 夜眠迟 老宜至 惜些时] 
      (一)珍惜时间,先要立定人生的志向。王阳明先生提到[志不立,无以成事]。人生很短暂,我们运用这个短暂的生命,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对得起兄弟姊妹的照顾,对得起成长过程中非常多长者的提携,对得起国家对我们的诸多照顾,我们有这么多的本分、使命,要时时念着这些恩德,尽心尽力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进一步奉献社会,人生才不会留有遗憾。 
      (二)少讲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弟子规》上讲[话说多 不如少]。我们打开话匣子,一聊就一、两个小时,时间很快就流失过去。不如拿这些时间好好学习。而且话说得太多,这些话又传出去,惹出一大堆是是非非,[祸从口出],徒增烦恼太不值得。 
      (三)少打烦恼。有一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人百分之五十的烦恼是烦恼未来,百分之四十的烦恼是烦恼过去,只有百分之十用在当下。他们就做了一个实验,叫人把现在烦恼的事写下来,放在抽屉里,等过一个礼拜,拿出来一看百分之九十都是不需要烦恼的。又过两个礼拜再拿出来,一看统统不需要烦恼,这叫[杞人忧天],耗费掉很多的时间跟金钱。 
      五、人生第一要事开智慧 
      现在的应该教育,学生一路学下来,学得苦不堪言,等大学毕业以后,就不愿再学习。其实人生很多的本事是出了社会才是要学习历练的时候,可我们的态度却是停止学习,因为没有智慧,人生就会下错很多抉择,光是收拾这些错误的抉择,就耗掉大半的人生,难怪人生愈走愈沉重。所以生涯规划第一要事要学习,要成长,要长智能。我们人生要有所取舍,要赶快拿更多的时间来好好跟圣贤人学习,提升我们的智慧,解决人生的问题。 
      六、教育孩子要好好掌握时机点 
      蔡老师给我们讲一个家长引导一个游手好闲的孩子,用讲故事的方式,善巧方便告诉孩子时间的重要。另一个母亲为教育一个迟到而不知耻的孩子,与老师密切配合,让老师狠狠批评教育孩子。这些家长教育孩子都抓住时机点,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值得我们做家长的好好学习。反思自己这么多年教育孩子,等不好的结果出来了,急得不是埋怨,就是打骂,平时在孩子浪费时间的时候,不会用善巧方便引导孩子,一味地唠叨,致使孩子青春期出现了强烈的叛逆。通过学习[幸福人生讲座],后学慢慢改正自己的毛病和习气,用心与女儿沟通,了解女儿的想法。在女儿遇到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时,后学再指导女儿,女儿就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我们做家长的教育孩子要时时掌握重要的时机点,教育孩子才能收到效果。 
      七、养成整洁的习惯,也是在力行孝道。《弟子规》上讲[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 
      (一)整洁也是力行孝道。俗话说[整洁为强身之本]。干净整洁,身体才不会有一些病毒或细菌,造成身体的损伤。其实真正爱惜身体,也是在力行孝道,《孝经》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弟子规》上也说[身有伤 贻亲忧]。孔夫子在《论语》里面有一句教诲,[父母唯其疾之忧],这个 [疾]可以当作生病看,也可以当作坏习惯、坏毛病看。爱整洁才不会身体受伤,然后生活有规律,这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再来,做事谨慎就不容易犯很多过失,这也是让父母能够安心、放心。所以这个 [疾]字我们可以广义来解释就是在身体健康、为人处事当中,都不要犯不好的过失,以致于让父母担忧了。而一个人很爱惜身体、很爱整洁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所谓[自重而后人重]。 
      (二)要保持口气清洁。《弟子规》上讲[晨必盥 兼漱口],因为人与人每天在言语中的交谈很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口气清洁。假如孩子不刷牙,口气就会很不好,在学校会影响他的人际关系,对自信心也是一种伤害。另外,成人晚上吃宵夜,这时候晚上胃停止消化,这些食物在胃里发酸发臭,食物很容易坏,所以这些东西很快就容易腐烂,腐烂以后,这些毒素就会在全身循环,太多了就溢出来,就会口臭。所以吃宵夜确实对身体有很大的坏处,也会影响人际关系。 
      (三)时时注意手上的清洁,《弟子规》上讲[便溺回 辄净手],上完厕所要把手洗一洗,时时注意到手上的清洁。因为人吃东西都用手拿,假如手上有细菌,就容易造成身体的损害,另外饭前一定要洗手。再来,手摸钱不要用手指舔一下,是极不卫生的,同时,对孩子也是不好的示范。所以这些生活习惯,要注意整洁,才能让身体健康,当孩子的好榜样。
八、仪容要端庄。《弟子规》上讲[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一)今人要学习古人注重仪容。现代的女孩很注重时尚,穿着特别暴露的衣服,还以为这样很美,其实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古代的人很注重仪容,他们时时提醒自己要[三正]:第一帽带要正;第二裤带要正;第三鞋带要正。所以现代人要学习古人注重仪容的端庄。 
      (二)春秋时代晋国大臣赵宣子慎独,救了自己的命。春秋时代晋国晋灵公在位,年纪不大,不知道好好爱护人民,大臣赵宣子很忠诚,常常直言不讳劝他的君王。结果晋灵会起了歹念,派一杀手刺杀赵宣子。刚好一次早朝时间,赵宣子起得很早,已经把整个朝服穿得整整齐齐,正襟危坐,在闭目养神。这种仪容、威仪让杀手一看非常感动,他想:这个赵宣子在无人见到的地方都如此恭敬,想必在有人的时候一定也是非常认真办理国事,对人一定非常的谦逊、恭敬。绝对是国家的栋梁,人民的主人,这样的人绝对不能杀,杀了他我就不忠了。可是因为是国君交代的事,假如不做,他就没有信用,所以杀手就对着那颗槐树撞头自尽。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学到一个人仪容端庄,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也由于这样的恭敬态度救了自己的一条生命,所以生活的细节我们不可不慎。 
      九、司马光用十九年时间,留给世人一部巨著《资治通鉴》,他这份为后代子孙造福的动力,特别值得我们学习。中国圣哲告诉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看很多古代这些留名青史的读书人对时间都非常的珍惜,汉代的司马光用十九年时间完成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资治通鉴》,他为了怕自己睡太多,用木头做了一个圆形的枕头,他睡起来只要稍微翻一下,可能就滑下来。所以他只要醒过来,稍微休息,就马上再继续工作,就是他这种为国家的动力,为后代子孙造福的动力,才能全心全意完成这一部巨著,因为历史像一面镜子,只要熟读这一本《资治通鉴》,人生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过失,所谓鉴往能知来。所以就是他有这一份使命才能推动他这样的积极精进把这一本书做好。后学看到圣哲这样珍惜时间,自己感觉到身上的担子非常大,每天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听经、念佛、写心得,可自己真的去力行了吗?只是抓紧了时间学,可没有习啊!那学再多的经典又有什么用呢?后学及时调整自己的做法、想法,努力做到学一句,做一句,才对得起古圣先贤啊!


惭愧后学pc00497敬上 合十

分享文章   09.06.27 
-----------------------------------------------------------

各位老师学长大家好:

      以下是学生第六十一次读书会心得报告,望老师批评指正。

      1。如何教导孩子接电话的礼仪? 
      接电话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他也有好多礼节在里头,所以从小就要教导孩子学会接打电话的礼节,不然的话他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家庭,在接电话中主要是教孩子,说话要有礼貌有恭敬心,首先在接电话时要自报家门,让客人知道你是谁,接着问好,问来人要找谁,如果不是找你的要让客人少等,自己马上去叫,如果他找到人没在家,也可以问有什么急事吗,我可以为你代传吗,等等,有必要的话可以告诉他的其它联系方式,也可以告诉对方他找到人什么时候回来,让他再打,这样客人就会觉得很满意了,还有要是长辈打来电话,一定要等他说完话,先挂了电话自己再挂,不然也是很失礼的。

      2。谨言慎行要从哪里做起?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丧邦,所以我们的言行一定要谨慎,俗话说凡事三思而后行,生活中能够谨言慎行,可以免去很多的错误,甚至是灾难,面对失意人不可说得意话,这也是要在言语中要处处为他人着想,而言行动根本在一个人的念头,所以真正修身的人要在起心动念中谨慎,当每一个念头都能谨慎,言语行为就不会有太大的偏颇,当一个不好的念头升起时就要马上把它调伏下去。这样才会收到好多效果。

      3。弟子规中的「谨」是训练一个人哪三方面的能力? 
      弟子规中【谨】的部分主要训练人三方面的能力。 
      第一,训练孩子的自制力,所以谨一开始就说,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是将一个人生活要有规律,绝对不能常常睡懒觉浪费时间,现在的孩子都很懒惰,没有时间观念这都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所以做家长的要从小教导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对饮食,勿拣则,食适可,勿过则,这是在饮食方面要求孩子,要有自制力,不要吃饭挑食,更不要见到喜欢吃的就暴饮暴食。 
      第二,训练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虽然这里只讲了衣和帽两样东西,但我们不能只交给孩子这两样,他只是代表,要教育孩子一切东西,甚至于一切时间都应该让他有规律,所谓,动物归原,使用的东西用完后要,放到原来的地方,这样下次用时才容易找到,才不至于让孩子把生活搞得乱七八糟,事情虽小但影响甚大,一个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首先是父母的最大失职,也是孩子成长中的最大障碍,千万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了,才想起教育,那是再后悔就已经太晚了。 
      第三,训练孩子做事的能力,所以,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些都是在教孩子,怎样做事,如何做事,有了这样的态度和观念,孩子走向社会做家长的才会放心,孩子也不至于走错路,少犯错误,这些教诲都非常重要,一定要帮助孩子慢慢养成。 
      4。「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做到?历史上有何例子? 
      古人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都是讲时间象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要等老了,一事无成时才追悔莫及,要做到珍惜时间,首先要立定人生的志向,所谓,志不立,勿以成事,人生短暂,我们要运用这短暂的生命,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对得起兄弟姐们的关心照顾,对得起许许多多的师长对我恩的教育和提携,对得起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培养,当一个人处处能念着这些恩德,他就不会辜负父母,师长和社会,所以一个人要能珍惜时间还要从恭敬人开始,当他能对这些人起恭敬,那么他就会努力学习,不会再浪费时间糟蹋自己,不会让这些爱她的人伤心难过,当他懂得去完成他人生的本分,使命时,就会自觉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不用扬鞭自奋蹄。 
      古代的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叫《资治通鉴》。他为了怕自己睡太多,所以用木头做了一个圆形的枕头。圆形的枕头睡起来怎么样?只要稍微翻一下,可能就滑下来。所以他只要醒过来了,已经稍微休息了,他就马上再继续工作。就是有这样的态度精神,所以他全心全意完成这一部巨作。什么样的动力让他宁可少睡觉也要多做事?诸位朋友,什么动力?为国家的动力,为往后子孙造福的动力。因为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只要他们肯熟读这一本《资治通鉴》,相信人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过失,所谓鉴往能知来。所以就是他有这一分使命,才能推动他这样的积极精进把这一本书做好。

      5。一个人的整洁习惯要如何养成?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是提到一个人的整洁习惯。俗话说的整洁为强身之本。你要爱干净,身体才不会有一些病毒或者一些细菌,造成身体的损伤。而当一个人真正爱惜身体,其实也在力行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弟子规》也说「身有伤,贻亲忧」。所以「谨」,看经文好像都是自己的事,事实上自己跟别人是互相关联的,息息相关。所以当我们自己身体搞不好,一定会让这些至亲替我们担忧。所以孔夫子在《论语》里面有提到一句教诲,说道「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最担忧的就是孩子的疾病,这个「疾」我们可以当作生病看,也可以当作坏习惯、坏毛病看。所以,爱整洁才不会身体受伤,然后生活有规律,这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再来,当你做事谨慎,就不容易犯很多过失,这也是让父母能够安心、放心。所以这个「疾」字我们可以广义来解释,就是在身体健康、在为人处世当中,都不要犯不好的过失,以致于让父母担忧了。而一个人很爱惜身体、很爱整洁,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所谓「自重而后人重」,当你自己重视整洁,穿衣服也穿得很整齐,人家就会敬你三分。当我们自己蓬头垢面,身上又脏脏的,他人还没跟你相交往,已经对你怎么样?有所轻视,有所轻慢。所以当别人瞧不起我们,我们首先不要责怪别人,要先怎么样?先反观自照,看看自己是不是在这些礼节当中有所缺失。懂得了这些道理,我们就会在生活中,落实好弟子规,慢慢养成整洁卫生的习惯。

学生:pc00649敬上

分享文章   09.06.28 
-----------------------------------------------------------

尊敬的诸位老师、诸位学长: 
      大家好! 
      学习《弟子规》,就是学习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与人、物、事相处的规矩,也是我们做人基本规矩。蔡老师在这课当中重要提到[谨]部分,这部分教了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应要恭敬、谨慎对待的态度,所以凡事从小事做起,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1、通电话的礼仪? 
      通电话也是人与人言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通讯科技发达,信件的来往少了,我们通常以通电话方式交流。现在人打电话,双方言语比较生硬,对方接电话是“喂,谁呀!”,“我找某某”,如果某某在家就大声喊“某某,有人找你”,当要找的人不在家时“他不在家”, 话还没等你讲完,电话挂线了,这就说明了我们现代人的浮噪,所谓人常说的[没有人情味了]。 
      所以接电话和拨打电话,我们都要有礼貌,应该让对方接听电话很欢喜。比如我们在家或在公司接电话,“你好,我是某某(XX 公司),请问你找哪一位(找谁)”,我们拨电话找他人时,也要“你好,我是某某,请问某某在吗?”当要找的人不在时,有事急需转告,我们都应用笔记录下来转告对方,或是把所要找的人联系电话告诉他,不可耽误别人的事。最后重要的动作是与长辈通完话之后,我们一定等长辈把话讲完,长辈把话筒放下之后我们才可放下,这是对长辈的尊重,对朋友、平辈也都应如此。 
      2、谨言慎行要从哪里做起? 
      我们说要谨言慎行,一言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很多时候我们讲的话是说者无意听者有意,所以我们讲出去的话应该三思而后行,才不会有太大的偏颇,说出去的话才不会伤害到对方。所以俗话也讲「面对失意人不可说得意之事」,这都是在言语当中处处流露为人设想。所以言行要谨慎。 
      3、弟子规中的「谨」是训练一个人哪三方面的能力? 
      「谨」训练一个人的自制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做事的能力。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就是一个人能够生活有规律,绝对不要常常睡懒觉;「对饮食,勿拣则;食适可,勿过则」,所以在饮食方面他也懂得节制,都是在训练一个孩子的自制能力。
独立生活的能力,「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服、帽子要放好,一切物品也应该放好,甚至于一切时间都应该让它有所规律,所谓「动物归原」,动的东西应该再放回原处。这一些生活的能力,他才懂得如何不把生活搞得乱七八糟。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事非宜,勿轻诺;茍轻诺,进退错」,这都是做事的能力。做事要懂得有所先后,不急不躁,不怕困难。 
      这三方面的能力,孩子从小就要教,习惯养成之后就很难纠正。 
      4、「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做到?历史上有何例子? 
      我们最熟悉的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一去不复返,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昨天不可能回到今天,所以古代留名青史的这些读书人,对时间都非常的珍惜。 
      末学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自己以前的生活作息没有规律,人生没有志向,没有一个目标,所以在时间上放纵自己,不喜欢读书,到现在用时才觉得很吃力。孩子从小要教他时间的宝贵,从孩子的学习、生活、做事上提醒他,告诉他,以后长大参加工作,如果不会掌握自己的时间,生活、工作没有规矩,会碰到很多难题,与人很难相处。 
      比如古人司马光先生,他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叫作《资治通监》的典籍。他为了怕自己睡太多,用木头做了一个圆形的枕头,在圆枕上睡觉只要稍微翻一下,就会滑下来。所以他只要醒过来了,就马上再继续工作,一时也不能把时间浪费掉,就是有这样的态度精神,所以他全心全意完成这部鉅作。 
      王阳明先生曾经提到一个人「志不立,无以成事」。要能珍惜时间,首先还要先立定人生的志向。人生很短暂,在这短暂的生命里,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对得起兄弟姊妹的照顾,要对得起成长过程中非常多长者的提携,要对得起我们国家对我们的诸多照顾。所以说一个人这一世中要懂得感恩一切人给予的帮助。 
      一个智慧者说过,一个人从生下来只有一件事没有停过,就是一直往死亡的大迈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末学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记忆犹新,我们的数学老师在上课时,就是用明代画家文嘉这首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跎”来勉励学生要珍惜时间学习,努力才能有进步。 
      5、一个人的整洁习惯要如何养成?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整洁是强身之本,而一天的开始在于晨,整洁的习惯要在早晨就开始做起,从孩子小时就要养成,早上起床上洗手间、漱口、梳头、洗脸,是最基本的卫生,当我们吃完东西之后也应漱口,如果吃东西没有漱口、洗手,有时吃东西会塞牙缝,说话的时候露出来很难看,再来吃东西可能有食物的味道,与别人讲话时,嘴里发出的异味让别人难堪。一个人养成整洁习惯,所谓自重而后人重,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以上是末学学习[谨]的一点心得,恭请诸位老师、诸位学长给予批评指正。
感恩

      学生PC218敬上

本网注:感谢诸位老师、同学的学习心得分享,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及理念!

 
本文编号:20090809220033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