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读书会分享(六十三)

作者:学院  

时间:2009-9-6  

摘自  
 

    说明:本周学习内容为蔡礼旭老师主讲的「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2005主讲,编号52-116)第二十三集,听完讲课后,请诸位老师将自己的心得、经验、感言等以文章方式分享(跟贴)于此贴子之下。此线上的读书会希望有助于个人修学、亲子互动,有利于培养自己和下一代正确的幸福人生观。

研讨内容重点如下

1.「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在站或坐时要注意什么?
2.「揖深圆、拜恭敬」,礼节的表现要遵循何种原则?
3.「缓揭帘、勿有声」是在培养何种学问?
4.教导孩子要秉持着何种原则?

分享文章   09.07.07 
-----------------------------------------------------------

      1.「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在站或坐时要注意什么?

      邻居老太太九十岁了,眼不花,耳不聋,腰板直直的,身体甚至比她儿媳还要好,这大概得力于她平时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豁达的心胸。老太太平时不管坐走站,都是中规中距,没有弯腰弓背耷拉脑袋的,也从不把别人的闲言碎语放在心上。反观许多年轻人,站没有站相,只要旁边有东西,就喜欢斜靠着,手插在裤兜,脚抖个不停;坐下象躺着,如同没有腰似的,双脚翘起来,搁得高高的,整个懒洋洋软绵绵的,毫无精气神。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按传统养生观点,寅卯辰(3-9点)三个时辰是一天的春天,三点相当于“立春”,就可以起床了,九点就是“立夏”,十一点当于“夏至”。而子时(23-1点)与丑时(1-3点)对应的是人体非常重要的脏腑:胆与肝,是化解体内毒素的,这两个时辰必须好好休息,才能打起一天的精神,才会把身体养好。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这个时间玩得正“欢”,常常熬到凌晨才睡,于是一觉就把“春天”睡过去了,把最美好的时光都耗费在睡大觉上,再加上吃一大堆的“垃圾食品”,平时又不锻炼,不思学习,不肯上进,常常空虚抑郁烦躁,哪里还有什么站立行走的威仪?

      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的习惯,长大了肯定吃大亏。如今不少工作就是成天对个电脑坐着,即使坐姿正确,经常活动一下,也感到有些腰酸背痛。要是长期坐姿歪斜,又少运动,难保不出现颈、肩、脊、腰椎等方面的毛病。

      2.「揖深圆、拜恭敬」,礼节的表现要遵循何种原则?

      揖深圆,拜恭敬,表现出来的是由心而生的诚意与恭敬。古人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十分利益。的确如此,有时候看到别人的举止不大得体,本想好意提个醒,但刚一开口,对方马上举出一大堆理由反驳,其实他根本就没辨清究竟对自己是利是弊,就自以为是急不可待的把本可改正改进的门给堵上了。成年人最重面子,没有受过《弟子规》的熏陶,没有形成共识,没有宽容理解与信任,实在不易相劝。尤其是“利”字当头,很难提得起责任心,习以为常了敞着门窗开空调,熟视无睹了“长明灯”,无动于衷地浪费着水和各种资源,因为这是公家的,因为这与我的利益无关,因为别人也是这样做的,因为只要我过得舒适惬意。面对如此种种,有时相劝也是点到而已,甚至只能保持缄默,徒然努力后,还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维护着那份缘。虽然我们深深懂得他们已经或者必将会失去人生很多良好的助缘与福分,奈何机缘尚不成熟。

      3.「缓揭帘、勿有声」是在培养何种学问?

      揭帘子动作虽小,但缓而不令有声,体现的是处处为人着想,落实仁慈之心。除了不影响别人,也反映出从小就要懂得珍惜物品。这需要从根本处下手,调伏自己的心,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用心学习,善于观察,克服粗心大意莽撞的行为。“宽转弯,勿触棱”,则不仅仅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更是为自己的安全着想,尽量避免意外的伤害。近来天灾人祸不绝于耳,南京一司机醉酒后驾车不但撞坏多辆车,而且连撞九人,五死四伤,更惨的是死者中有一是孕妇,实是六条人命。在紧接着的专项整治中,仅南京警方一夜就查获酒后驾车数百人,属醉酒驾车的有几十人之多,不由不令人扼腕长叹。教育部日前发布的紧急通报中,指出一些地方连续发生多起中小学生溺水身亡事故,则更令人痛惜。仅五月十五、十六两天,湖南、河南、甘肃三地就有十名小学生在河里洗澡时溺水而亡,六月七月又有多名中小学生溺水死亡。花季少年就这样走了,花还没开就凋谢了,因为自己一时的贪玩,却给亲人留下了永恒的伤痛。痛定思痛,我们到底教给了孩子些什么?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4.教导孩子要秉持着何种原则?

      孩子犯错,就是最好的教育时机,此时决不能乱发脾气,自己先乱了阵脚。俗话说,教学相长,《礼记•学记》中提到“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知不足而后能自反也,知困而后能自强也。”优秀的老师往往会说 “其实是学生教会了我很多”。我们是失教的一代,从小到大没有给我们说教育是“长善救失”,要“养子始作善也”,我们接受的充其量是些技能和知识。在这重利轻义的时代,人们讲求的是“实用”,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当我看到这不好,那不行的,心中其实明白是自己做的远远不够,说“德未修,感未至”,简直是给自己脸上贴金,根本就没“修德”,哪里做出个好样子来?学《弟子规》快五年了,却依然没有践行,偶尔捡几条容易做的骗骗自己,总是抱怨环境不好,缺少氛围,善少恶多,实为追名逐利、贪图享乐寻找种种借口,却不敢反思深省自己是否有毅然决然殉道般的勇气。讲着一套套道理时,常常感到很羞惭,觉得心虚气短,教人先教己,身教重于言教,自己甘于沉沦,枉费古圣先贤教导,又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不从我做起,再不从娃娃抓起,危哉危哉。

分享文章   09.07.10 
-----------------------------------------------------------

      【步从容。立端正。】 
      在上一集里,蔡老师提到我们老祖宗教导我们要「立如松,卧如弓,行如风,坐如钟」。也讲了女士的坐法,双脚要并拢,也是右手放在左手上面,然后放在左脚上,这是女士的坐法。这一集里蔡老师又示范了男士的坐法。男士的坐法,双脚可以微微打开,然后双手很自然放在你的大腿上。这个姿势在三十年前,家庭里面在照团体照的时候,父亲的姿势都是这样,那时候坐这个样子很有威严。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勿践阈」,在站或者在坐的时候不要去踩东西。现在很多小孩子坐在椅子上,他可能脚是踏在椅子的杆子或者桌子的杆子上,所以这都要及时修正。 
      「勿跛倚」,就是站的时候歪一边或者靠东西,这都很不好。当他连站的时候都这么随意、这么随便,你敢把重要的事情给他做吗?相信小事都这么忽略,大事的时候也不可能突然变谨慎。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大的能力也都是从小地方开始扎起,一个人不好的行为也都是从生活细节开始忽略掉的。下一句「勿箕踞」。箕是畚箕。畚箕,因为它那个口开得很大,所以勿箕踞的意思就是坐下去两脚不要开得很开。你开得很开,看起来就很不文雅。「勿摇髀」,就是坐下来的时候会晃腿,这个习惯要改掉。 
      『揖深圆,拜恭敬』。鞠躬的时候,我们要鞠下去,这叫九十度鞠躬。这个鞠躬的动作是不是从内心出来,自己知道,别人也感受得到。礼节确确实实不是做表面的,而是要「诚于中,形于外」。 
      『缓揭帘,勿有声』。当我们在揭帘子的时候要轻手轻脚,拉,不要发出太大的声响。因为人都是群居在一起,互相工作,互相生活,所以我们的一举一动是不是造成别人的困扰、别人的烦恼?这我们要有这样的敏感度去观照。比方说,旁边有人在睡觉,你开帘子的时候,嚓!他说不定已经两三天没睡好,好不容易入眠了,你这一个动作可能又让他睡不着觉了。或者我们在图书馆里面,你要去揭一个帘子,图书馆是看书的地方,大家都很安静,你假如去拉帘子拉得很大声,可能会有人被你吓了一跳。所以「缓揭帘,勿有声」,虽然是一个揭帘子的动作,也是告诉我们,我们处处每一个言语动作是不是会让别人觉得不安?这个声音会不会过大?当我们时时会去想到,替别人着想,心也会愈来愈柔软。当你的心愈来愈柔软,你就是真正在落实仁慈之心。 
      在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时候会因为我们的声音过大而造成别人的烦恼?哪些时候?比方说我们这几天都住在一起,晚上假如走路很大声,必然会吵到别人。再来,晚上假如起来上厕所,一开门,你力气很大,可能很多人都怎么样?吵醒了。我记得在澳洲学习的时候,卢叔叔还告诉我,晚上起来上厕所一定要放轻,而且绝对在冲马桶的时候要确定门是关着的,不然冲马桶那么大的声响,会吵到很多人的安宁。 
      所以一个人是否有学问,在哪里看?我们说替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而替人着想可不是用嘴巴说的,而是点点滴滴落实的。除了走路声、关门声不可以太大,比方说大家一起吃饭,吃的时候不可以声响太大。假如你吃饭很大声,所有的人在吃的时候都觉得很不舒服。为什么吃饭的时候声响会特别大?嘴巴没有闭起来。所以我也跟很多朋友提过,吃饭的时候嘴巴要闭起来,因为我们不只代表自己,我们是代表公司、代表团体,甚至于你到外面去旅游,你是代表什么?代表中国人,所以你的动作要处处提醒自己。 
      「缓揭帘」,除了声响不要影响到别人之外,也是一种爱惜物品。因为你用东西的时候轻手轻脚,它就不容易坏掉。假如我们平常用东西都很粗鲁、很大力,这样本来这个东西可以有五年、十年的寿命,可能用不到一年就坏掉了。所以从这个惜物的观念当中,我们也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太粗鲁。
所以一个人要修正自己要从根本下手,就是从这一颗心开始调伏。而这一颗心的调伏,又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事相当中去用心,善于学习。 
 
      【揖深圆。拜恭敬。】 
      这一条的关键是,一个人要通过这些礼节来养自己的恭敬心,养自己的谦和之气。《了凡四训》里面就提到「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一个人有吉凶祸福必定有预兆,他心里升起的念头就是预兆,我们通过他的行为动作和他的神态,就能够看到他的内心,就可以预测到他今后的吉凶祸福。我们古人真正懂得如何看人,看一个人有没有付就是看他有没有这种谦和恭敬的心。 
      末学有一位中学同学,从小就对人谦卑恭敬,他的学习成绩还有其它方面都是名列前茅的,但是他还是常常觉得自己这个不行,那个不如别人,而且他对别人总是非常关心,非常赞叹,末学那时看他那样卑下,也很愚痴的就认为他真的就很无能,常常看不起他,认为他成绩好也是考试运气好。结果后来考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他都是一帆风顺,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好,比我好很多。所以这也正应了了凡先生所说的:“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 
      而末学自从大学毕业后,工作、生活、健康各方面都遭受了很多磨难,而面对这些磨难,末学没有反观自省,而是怨天尤人,甚至呵风骂雨,结果磨难越来越多,直到学习了圣贤教诲,才知道原来都是自己感召的,自己内心的种种恶念,才感召那些挫折,老天爷哪有丝毫的意思呢?无非就是在平衡一切,我们的念头、行为不中道了,老天爷自然就安排一些磨难来磨我们,来使我们回归中道,我们要看得懂老天爷的这些提醒,否则这些磨难都白磨了,甚至还会招感更多更重的磨难,易经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祸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所以谦卑恭敬才是我们应有的符合自然本性的态度,所以“揖深圆。拜恭敬”真正的含义是要教我们内心时时谦卑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在这一点上,末学一直有个坏毛病,就是跛倚,重心放在一只腿上,身子歪着,而如果身旁有东西,一定就会靠上去,所以常常在等公交车的时候就靠在树上,过去也不知道这样做不对,学了弟子规才知道这样站很不雅观,给人感觉不庄重,没精神,所以以后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另外一点“勿摇髀”,末学过去也有这个毛病,现在基本上改掉了,这个习惯也很不好。在前两个月有一天,我们有一位供应商来和我们老板谈一件重要事情,结果这位供应商从头到尾两条腿一直在抖,我在边上看得很不舒服。结果可想而知,他和老板的谈判彻底失败!他这样一直抖,给人的感觉就显得不稳重,别人很容易看不起你,也不会信任你,所以“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 
      『缓揭帘』还有一个含义,就是我们做事情要缓缓的做,不能够急躁,心要定,做事急躁往往不能成功。所以缓揭帘重要的是这个缓字,古人讲「事缓则圆」,做事要缓缓的做才能做得圆满,急于求成往往容易败事。这种急躁的人就不能够担负大业。特别是大事当前,古人讲「每临大事有静气」,心瑞安定,他考虑问题就能够周详,做事才能成功。古人存养的功夫全在一个缓字,这个缓不是指慢慢吞吞,而是我们心要定。 
      末学最近学习了弟子规中谨这个部分,发现了自己一个大毛病,就是外表看似和缓,其实内心急躁,比如在大型超市买东西付款时,我常常跑来跑去看哪个收银台排队的人少一点,可以少等一些时间,做早晚课时也好像是在赶时间一样,平时做事时候也总是急于做完,这些都体现出我心态浮躁。对于这个发现,我是非常惊讶!因为过去我一直自认为自己很有耐心的,而同时对社会上很多人心态浮躁也是很不屑一顾的,怎么现在发现竟然自己也是心态浮躁,所以很懊丧,而且为什么自己一直没有发现这个毛病?这样看来,估计自己身上还有很多自己至今都不知道的毛病,想到这里心里更是惶恐。 
      不过这段时间里,通过对这一点的反省,末学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管事情有多急,我都特别用心去体会自己的心态,务必保持自己心态的安定、和缓,结果确实有效果,感觉做事的时候不像过去那么急躁了,所以非常欢喜。所以末学最近看到老法师在他的墨宝里有一段话,我看了很受触动:“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越是急的事,心越要缓下来,事情才不会忙中出乱,更何况不急的事情呢?所以末学最近在这一点上特别有体会!

分享文章   09.07.11 
-----------------------------------------------------------

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好!

      下面是学生学习《细讲弟子归》第23集的报告,请老师、学长审阅指正,感恩!

      1、“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在站或坐时要注意什么?

      “勿践阈”,在站或坐的时候不要去踩东西,那个姿势让人家觉得你很轻慢、很随便。而且东西踩久了会容易坏掉,这也是一个惜物的态度。 
      “勿跛倚”,就是站的时候歪一边或者靠东西,这都不好。 
      ——一个人大的能力也都是从小地方开始扎起,一个人不好的行为也都是从生活细节开始忽略掉的。

      “勿箕踞”, 箕是箕畚。就是坐下去两脚不要开得很开,开得很开,看起来不文雅,假如又是女性,可能就要惹人非议,人家讲我们的闲话就不好。

      “勿摇髀”,就是坐下来的时候会晃腿,左右晃或上下晃,这个习惯要改掉。人的行为为什么会这样?他的内心状态怎么样?焦躁不安,当他内心焦躁不安,跟你谈话的时候,其实都是在应付,不得不做。而很多他觉得很重要的事,比方说孩子的教育或者家庭夫妻关系,他都没有办法解决,所以一直都挂在心上,但是每天又不得不把这些必须要赶快去忙的事情去做,他的心就一直没有办法完全专注在当下去用心,所以他一焦躁,身体就开始晃动了。要让心安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一来要提升自己的智慧,二来也要从外在的行为时时保持警觉性,常常观照自己的言语还有自己的肢体、动作是不是有不恰当之处,久而久之,你这些言语行为就会内化,时时保持一个恭敬,保持礼节的分寸。

      (一天,办公室,一个人的时候,坐在椅子上,背弯下来,脚踩在椅子杆上,忽然有人推门进来,看到了我,我想:自己有一点不好的样子想不被人看到也办不到啊,所以要慎独啊!”)

      2、“揖深圆,拜恭敬”,礼节的表现要遵循何种原则? 
      “揖深圆,拜恭敬”,鞠躬的时候,我们要九十度鞠躬。礼节不是做表面的,而是要“诚于中,形于外”,要从内心发出来。 
      (丈夫有时就提醒我:你要是对老人真心,不非得鞠躬啊、说“晚安”的话。——丈夫一说就说到点子上,我现在不得不承认,在我修学的路上,丈夫的确是我的良师诤友,每每都是良药苦口,切中要害,以前不管丈夫说的对与不对,我都会为自己辩驳几句,现在我愿意耐心地去受听、受教。)我这个做事粗心、重手重脚、损坏东西的毛病也很重,知我莫如夫,每回都是丈夫不厌其烦地提醒让我会扪心自问,

      3、“缓揭帘,勿有声”是在培养何种学问?

      就是让我们养成一种心细胆大的态度,在做很多动作尽量要放柔和、放恭敬。但是面对一些挑战的时候要不怕困难,所以“勿畏难”。因为心细,所以做事谨慎,自然而然就不会出状况,所以胆大心细都是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开始培养。 
      “缓揭帘,勿有声”,当我们在揭帘子的时候要轻手轻脚,不要发出太大的声响。因为人都是群居在一起,互相工作,互相生活,所以我们的一举一动是不是造成别人的困扰、别人的烦恼?我们要有这样的敏感度去观照。“缓揭帘,勿有声”,虽然是一个揭帘子的动作,也是告诉我们,我们处处每一个言语动作是不是会让别人觉得不安?这个声音会不会过大?当我们时时会去想到,替别人着想,心也会愈来愈柔软。当你的心愈来愈柔软。你就是真正在落实仁慈之心。 
      一个人是否有学问,在哪里看?我们说替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而替人着想不是用嘴巴说的,而是点点滴滴落实的。除了走路声、关门声不可以太大,比方说大家一起吃饭,吃的时候不可以声响太大。假如你吃饭很大声,所有的人在吃的时候都觉得很不舒服。吃饭的时候嘴巴要闭起来,因为我们不只代表自己,我们是代表公司、代表团体,甚至于你到外面去旅游,你是代表中国人,所以你的动作要处处提醒自己。

      到公共场合上去会大声喧哗,也代表他在家里也这样。一个人的修养绝对是在家中培养,绝对是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就在落实。所以中国人特别强调“慎独”的功夫,当我们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动作、言语依然都是要放松、放缓,这样习惯自然了,自然在公共场合都能够做得出这样优雅的行为动作。

      “缓揭帘”,除了声响不要影响到别人之外,也是一种爱惜物品。因为你用东西的时候轻手轻脚,它就不容易坏掉。假如我们平常用东西都很粗鲁、很大力,本来东西可以有五年、十年的寿命,可能用不到一年就坏掉了。所以从这个惜物的观念当中,我们也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太粗鲁。比方说穿衣服,假如你很粗鲁,衣服很容易就扯破了。所以这都要提醒小孩,从小地方珍惜物品。当你的动作都能轻柔,生活当中就不会常常发现扯坏东西、摔坏东西或者是撞到东西这样的情况发生了。

      一个人要修正自己要从根本下手,就是从这一颗心开始调伏。而这一颗心的调伏,又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事相当中去用心,善于学习。

      从这一句经文我们也可以延伸到,告诉学生处处要注意自己的安全。现在的孩子意外死亡率愈来愈高,因为他们没有那个敏感度。所以成人,老师也好、家长也好,都要时时提醒,不然到时候以外造成就为时已晚。

      (要是没有老师说,我以前哪里知道行住坐卧,连吃饭、揭帘子这里面都有第一等的学问呢。)

      4、教导孩子要秉持着何种原则? 
      孩子犯错就是我们教他的好时机出现了,你要抓住,绝对不可以在那个当下乱发脾气。不然,他会想,老师已经骂过我了,一笔勾销,所以下一次犯错的时候,不要被老师看到就好。他就不是从这个错误当中去反省、去改过。所以很多机会教育点,我们为人师要好好掌握住。

      孩子还没犯错以前,你就要把正确的观念告诉他,这叫“禁于未发之谓豫”。

      (想想自己以前对孩子、对学生,真的是不会当母亲,也不会当老师!上一次女儿回来,我们相处的两天,遇到一些事,我也没有发脾气,也比较有耐心,女儿说:妈妈,你现在像个妈妈了,我现在像个孩子了。。。。。。女儿这句话让我感慨了好久。)


附记:

      前些天,我陪妹妹到北京,感受了在北京的大姐和姐夫对我们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这么多年来对婆家一家人一直抱着把他们当外人看的心态,这一次真正接触大姐和姐夫,真的是又感动又惭愧,大姐和姐夫用他们的行动给我上了最好的一堂课。回到家跟丈夫说起这些的时候,丈夫说:我大姐、姐夫就是好嘛!我说:“我”大姐、“我”姐夫“好”! 自此在我心里跟婆家所有人的障碍化解,“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苦笑自己,为什么才想到这几个字呢?婆家人之恩?丈夫之恩 ?莫忘恩负义啊!莫再忘恩念怨啊!

学生00100顶礼敬上

分享文章   09.07.12 
-----------------------------------------------------------

      下面是后学迟交的心得报告,感谢老师在百忙中批阅!有不妥之处敬请老师、学长们指出!感恩!
蔡老师在本集讲解爱物敬人,替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 
      一、在站或坐的姿势当中,要注意一些细节。《弟子规》上讲[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一)[勿践阈]。在站或坐的时候不要踩东西。比方古代有那个门坎,踩在上面,那个姿势很难看,让人家觉得你很轻慢、很随便,而且东西踩久了容易坏掉,这也是一个惜物的态度。 
      (二)[勿跛倚]。站的时候歪一边或者靠东西,这都很不好。当一个人连站的时候都这么随意、随便,你敢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做吗?相信小事都这么忽略,大事的时候也不可能变谨慎,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大的能力都是从小地方开始扎起,一个人不好的行为也都是从生活细节开始忽略掉的。 
      (三)[勿箕踞]。勿箕踞的意思就是坐下去两脚不要开得很开,这样看起来很不文雅,假如是女性,可能要惹人非议,人家讲我们闲话就不好。 
      (四)[勿摇髀]。就是坐下来的时候晃腿,有时是左右晃,还有的上下晃,这样会让旁边的人受不了,会很难受。原因是心安不下来。现在的人确实生活得很累,要想让心安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一来要提升我们的智慧,二来也要从外在的行为时时保持警觉性,常常观照自己的言语还有自己的肢体,动作是不是有不恰当之处,久而久之,你的这些言语行为就会内化,时时保持一个恭敬,保持礼节的分寸。 
      二、鞠躬要从内心发出来。《弟子规》上讲[揖深圆 拜恭敬]。 
      鞠躬的时候,我们要鞠下去,这叫九十度鞠躬。鞠躬的动作是不是从内心出来,自己知道,别人也能感受得到。礼节确确实实不是做表面的,而是要[诚于中 形于外]。去年后学加入当地的读书会学习,刚去时,看到同修们见面都九十度鞠躬,后学也随着鞠下去,很快就起来了,只是形式。后来通过在一起学习,让后学感受到同修们的慈悲真诚,慢慢鞠下了九十度的躬。 
      三、在生活中培养胆大心细的态度。《弟子规》上讲[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如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一)我们的一举一动是不是造成别人的困扰、别人的烦恼,我们要有这样的敏感度去观照。前段时间,后学定好五点半起床,起来洗洗涮涮,到佛堂念经,一天先生有点不高兴地说:你早晨不要起那么早了,一敲铃就把我吵醒了,这几天工作特别忙,休息不好,血压高头晕。后学心里还有点不高兴,心想:我白天要上班,下班后还要干家务,哪有时间呢?听了蔡老师讲人都是群居在一起,互相工作,互相生活,我们的一举一动是不是造成别人的困扰、别人的烦恼,我们要有这样的敏感度去观照。后学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错误,读经扰乱了别人,这不是修行啊! 
      (二)替别人着想,心会愈来愈柔软,这是真正落实仁慈之心。明白是自己错了,想到先生白天工作忙,有时候晚上再应酬,休息不好,早晨天比较凉快,是想多睡一会,这样为先生着想,倒心疼起先生来,一个男人在外也挺累的。这段时间天热,天亮的早了,五点多自然就醒了,后学起来关上房间的门,洗洗涮涮,来到佛堂关上门,再读经。 
      星期天,后学和女儿把卧室、客厅、前后阳台清理了一遍,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先生回来说:这么热的天,你们不要干了,凉快了再干吧!后学温和地说:您整天在外忙,到家里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心里舒服,精神很快能得到缓解放松。以前,我不懂得持家,没有把家操持好,孩子没有教育好,没有尽到一个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对不住您啊!现在我教女儿学做人做事,做得不好的地方,请您指出来!先生惊讶地看着后学,女儿在旁边幽默地说:妈妈对爸爸这么温柔,爸爸还不适应呢?说得后学很不好意思。 
      回想和先生结婚十八年来,先生对家庭尽职尽责,对自己关心照顾,对女儿严管厚爱,自己对先生管教女儿的方法却不以为然,当着女儿的面和先生发生顶撞,致使女儿到青春期谁的话都不听,出现强烈的逆反心理。想到这些,越发对先生有一种愧疚感。 
      (三)一个人的修养绝对是在家中培养,绝对是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就在落实。后学从二00五年接触圣贤文化,读了《论语》、《大学》,稍微明白了一些道理,拿这些道理衡量身边的人和事,徒增很多烦恼。二00八年春节,后学有幸跟随弟子规读书会学习,逐步认识到自己的毛病和习气,再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学会从自身找原因,但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还存在不满。原因在哪里呢?后学深刻剖析,自己对父母存有抱怨,对先生的毛病、习气还不能完全包容,对女儿还做不到无条件的慈爱,所以对外界的环境还存有不满,蔡老师讲一个人的修修养绝对是在家中培养,后学没有做到啊! 
      (四)一个人修正自己要从根本下手,就是从这一颗心开始调伏,而这一颗心的调伏,又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事相当中去用心,善于学习。后学和先生温和地讲话,先生很惊讶,让后学回忆起与先生结婚这么多年,自己在家里从不会和颜悦色,倒是先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温和而又好听,以前后学从没有看到先生这个优点,心里装的都是对先生的不满,嫌先生穿着不讲究,在家懒惰,人太诚实,身边这么好的老师,自己竟不识得。跟父母只讲道理,不会顺从父母,解开父母心里的疙瘩。蔡老师讲一个人修正自己,要从根本下手,就是从一颗心开始调伏,所以后学最重要的是调伏自己这颗心,修正自己对先生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用心,学习先生的优点。时时感念父母的恩德,知恩报恩,养育父母之性、心、身。 
      (五)[缓揭帘]也是一种爱惜物品。用东西的时候轻手轻脚,它就不容易坏掉。假如平常用东西很粗鲁、很大力,这样本来这个东西可以有五年、十年的寿命,可能用不到一年就坏掉了。所以从这个惜物的观念当中,我们也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太粗鲁。我们时时提醒孩子,从小地方珍惜物品,当你的动作都能柔和,生活当中就不会常常发现扯坏东西、摔坏东西,或者是撞到东西这样的情况发生了。 
      四、教育孩子要抓住机会教育点 
      女儿初三复习一年,中考成绩公布下来,比去年增加100分左右,但离当地一中分数线还有一定距离。听到这个消息,女儿很沮丧,后学静下心来,改变以往粗暴的态度,和女儿进行了一次长谈: 
      后学:首先妈妈向你祝贺,在这一年里,你努力学习,取得了一定成绩! 
      女儿:先是一愣,有什么好祝贺的,我上不了一中的分数线。 
      后学:别管怎么样,这一年你付出了努力,就有结果,至于没有考到一中分数线,是因为你在初一、初二的时候没好好学,复习这一年,你只是把初三的课程补上了,中考要考初中这三年来的知识,遇到初一、初二的知识你就不会,考出这个成绩是正常的。老天是公平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次没考好,是在警示你,初一、初二学的有欠缺,在暑假期间要补上,等上高中你才能跟上课。 
      女儿:那我怎么补啊! 
      后学:你在网上搜索和初一、初二同步的课堂,每天有时间就上网听课,能听懂的就过去,听不懂的反复听几遍,实在不懂的,妈妈和你一块来学习,这样既能学到知识,又锻炼了你的自学能力,对你上高中有很大的好处。 
      女儿:那我这就到网上查。 
      后学:妈妈,以前我考试失败,您怎么从没有这样给我讲过,总是气急败坏的说骂一通就完了。 
      后学:妈妈以前没有学习《弟子规》,遇到问题不知道找原因,只从结果上着急,妈妈感恩圣贤文化! 
      女儿:这可能是咱家好的开端!是我自己新的开始! 
      蔡老师讲孩子犯错就是我们教他的好时机出现了,绝对不可以在那个当下乱发脾气。当我们有这个态度,自然而然就会欢喜接受这个因缘,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抓住机会教育点,教育孩子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分享文章   09.07.14 
-----------------------------------------------------------

      尊敬的各位老师:您们好! 
      这是学生学习《弟子规》第二十三集的作业报告,敬请老师给予批评指导。 
      1、“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是教导我们站立或坐的时候,脚底不能踩着其它东西,进门的时候,不能够踩着门坎上;站立时不能一只脚站着,另一只脚斜放着,两只脚不同时着地,用力不均,那么身体肯定会歪歪斜斜的;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或两腿向簸箕一样的张开,这样不太好看,特别是女孩子应注意这一细节,否则,显得很轻浮,会遭到别人的饥笑与非议。我本人以前也有过坐的时候两腿张开,现在一想起来,并觉要钻到地洞里,万分羞愧,遗憾以前怎么没人教我;另外,坐的时候不可以两腿不停的在抖动,显得我们心浮气躁,同时也影响到别人。所以我们行住坐卧都要合乎礼节,小心谨慎,这些都是很轻浮,傲慢的举动,有失体面,招来不快。 
      2、问候他人应保持着一颗真诚恭敬的心,所谓诚于忠而形于外,在外表现的应是深深的九十度鞠躬,不能敷衍了事。 
      3、“缓揭帘,勿有声”是培养我们的仁爱之心,时时处处凡事能为他人着想的好习惯,做到任何事都应小心谨慎,动作轻一点,慢一点,避免发出声响,以免影响或吵到其它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一些礼节,如:我们回家关单元门和自家门时,应轻一点,以免吵到邻居;上楼时脚步应小声;回家拉窗帘应轻缓一些,以免吵到家人休息,另外也是爱惜窗帘,延长其使用寿命;冲马桶的时候应保证门是关着的。

      4、教导孩子应先把心静下来,耐心一点,一定要提取一个理念:孩子犯错的时候就是我们教导他最好的时机,和孩子一起互动,教学相长,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正如《礼记》中: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知不足而后能自省也,知困而后能自强也。说是我教导孩子,其实大多时候是孩子在教导我,我得向孩子学习才是。
学生PC01095敬上

分享文章   09.07.15 
-----------------------------------------------------------

      各位老师学长大家好:

       以下是学生第六十三次读书会心得,望老师学长多提意见。

       1.「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在站或坐时要注意什幺?

      勿践阈就是我们在坐着的时候,身体要端正双脚踏在地上,不能踩在凳子撑上或是桌子撑上,那样不但坐姿不好,时间长了还会把桌子凳子踩坏,假如凳子上有人坐着还会发生事故,这些我们都要注意,从小养成良好的坐姿;勿跛倚是教我们站立的时候身体要挺直,不能歪三扭四,东俯西靠,那样时间长了会使我们的脊柱弯曲变形,到那时就很难纠正了;勿箕踞是说我们在做着的时候,双脚和膝盖不能分的太大,那样很不雅观,尤其是女士很容易招来别人的非议;勿摇髀是教我们在做或立的时候,身体要稳定不能左右摇晃,有的甚至是上下抖动,这样不但不好,而且还会影响别人,一个人身体摇摆不定,代表自己内心的急躁不安,所以生活中处事从容镇定,心才能安下来,定能生慧,一个不安定的心干什么都不会干好的,所以这些好的习惯都要从小就养成。

       2.「揖深圆、拜恭敬」,礼节的表现要遵循何种原则?

      生活中行鞠躬礼,要把腰深深弯下去,眼睛要看着对方,这样才显得恭敬,礼节是表示对别人的尊敬和恭敬,只有发自内心的敬意才会让人感觉到诚意,礼节确实不是表面的功夫,要诚于中,行于外,只有内心确实有恭敬之心,自然会表现在外表上,才能让别人接受。

       3.「缓揭帘、勿有声」是在培养何种学问?

      缓揭帘,勿有声,是教我们在掀动门帘的时候要轻手轻脚,不要发出很大声音,以免影响到他人,人都是群居在一起生活的,有些场合需要安静的环境,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给他人带来影响,这是培养我们处处替他人着想,真正的学问就在于在什么时候都会考虑到别人,为他人着想,在点点滴滴中培养我们细致入微的心,这才是一个仁慈的人,生活中比如敲门声不要他打,特别是晚上更要注意,也许你的大声会让邻居的老人一夜不得安宁,有的孩子会在中午或晚上,在楼下喊人,弄得整栋楼的人都无法入睡,所以替他人考虑是在点点滴滴中养成的,中国人讲慎独,就是在没人看到的时候,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小心,这样才不会犯错误,走向社会才可能成为自己自然的习惯。另外,他还教我们对物品要轻拿轻放爱惜物品,许多物品和工具都是供我们使用的,你知道爱惜它,它才会更好的服务我们,不懂爱惜物品它不但不会为我们服务还会减少它的使用寿命,对资源造成浪费。

学生:pc00649敬上

分享文章   09.07.22 
-----------------------------------------------------------

尊敬的各位老师、学友们 :大家好! 
      蔡老师讲座《细讲弟子规》第二十三集主要经文有:『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揖深圆,拜恭敬』鞠躬的时候,我们要鞠下去,这叫九十度鞠躬。表示对他人恭敬有礼貌。我曾经在北京西客站跟一位学友见面,那位学友见到我后很恭敬的给我鞠了九十度的躬,而我因见那处人很多就没还礼,只是站在那里看着她傻笑,事后很感惭愧,认为待人家失礼了,之后向她道了歉,并决心改正.不肯给人家鞠躬回礼,是因为见人多,不好意思,是我相很重,若胆子这样小,以后做事也不会心量大,也不会处事慷慨大方了。于是决心开始改正、落实。于是在我单位做试验。我单位地处繁华大街,来往车辆、人员很多,这是锻炼我的好地方。当上班将进单位门口时,首先看到的是保安在门前站岗,我见到他们后就向他们90度鞠躬,并向他们问好。开始他们不习惯,总不好意思回礼,后来见我总是微笑着向他们行鞠躬礼,他们习惯了,大多保安也肯向我鞠躬回礼了。以后的日子,保安换了一茬又一茬,见面鞠躬礼没变,一直延续到现在。这样以后,同事之间有的也相互鞠躬问好了,这样做确实缩短了人跟人之间的距离,使同事间有了更多的微笑和和谐。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不应踏门槛,不应一条腿站直、另一条腿弯曲或抖动。坐着时不应两腿叉开,这个样子很不好看。坐着时,不应翘二郎腿,更不应翘着腿抖动。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鲁迅先生写的《祥林嫂》的课文,里面提过不准踏门槛,否则会不顺,但在日常生活中也没太在意这句话。后来学佛去寺院,若不小心踩了门槛就会听到老居士们说:不要踩门槛,要迈过去,而且还会告诉你:腿离哪个门框近,就先迈哪条腿。这是规矩。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开门或揭帘的时候不应用力过猛,否则会吓到或碰着迎面来的人,转弯的时候,要离身边的物品远一些,否则会幢到东西,伤到自己或伤到物品。汽车司机更应该注意这些。我从小做事很毛草,有些急性子,因此做事总出错。掀帘子和开门都很急,因此总吓到和伤到家里人或其它人,也伤到过自己。小时候在门边玩,关门时由于用力过猛,掩到了自己的手指,现在右食甲还有劈痕,很惨痛的教训啊。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即使手里持的是空碗,也应如碗里有东西一样小心谨慎。进空房间如同进有人的房间一样,仪容仪表要庄严。古代有一位大臣曾给他的国王提了好多意见,这位国王听后很恼火,就派一位杀手去杀那位大臣,杀的那天是清晨将要上朝的时候,杀手到他家刚要准备杀他,就见这位大臣早已身穿朝服,神态威严的端坐在椅子上等待上早朝了,杀手被他的威严庄重所感动,心想:他身边没有人,他还这样衣着庄严,形态安祥,有人时一定更好了,他肯定是位忠臣。杀手很佩服这位忠臣,就不想杀他了,但「军令如山倒」,若不完成任务就会被杀头的,出于他太敬佩那位大臣,就决定:宁我死,也不能杀害这位忠臣。于是他当场撞死在一棵大树上。可想,做人若有威严能多么感动他人啊。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记得小时侯在一个大铁车旁玩耍,自己不知道有危险,正玩得起劲时,突然听到父亲说:“摔着了”,就猛朝我奔去,我吓一跳,猛跳下车来,这时父亲已跑到我车旁边,然后车把儿打到了父亲,我看到父亲嘴流血了,吓的我好长时间不敢动弹。后来学佛学儒后才知是自己做事毛草,伤害到了父母,很后悔。因此发誓:以后做事说话要小心谨慎,不要再马马虎虎了。现在努力在改,但还发现自己有时说话还偏快,吐字不清晰,会使听者起烦恼,应注意,发现时及时改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的事,如我们有脾气急噪,不会说话的毛病,或家亲眷属有此毛病,我们就要不怕困难,努力改正自己的坏毛病,即使遇到恶缘,也要不被环境所转,把握好自己,自己改好后,就去用善巧方便帮助其它的人。假如我们做事说话反应很慢,总被别人训斥,我们就应谦虚的听从他人的批评,自己好好忏悔业障,认真读诵学习《弟子规》,老老实实照经典里面的内容去做,当真用心去落实时,许多不如意都会转变,自己的境界素质会很快的提升,内心也会很安然自在,尽管他人批评的不对,我们想到「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我们就会用如同天地那样大的心量原谅他人,并能做到「泛爱众。而亲仁。」恭敬、敬爱所有的人,一心亲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向他们虚心学习,彻底改变自己的不足。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不要去人多、杂乱、不文明礼貌的地方去,否则自己的善心会被污染。不好的事,不善的言语我们不去做,不去说,他人若做若说,我们找借口离开,以免被冤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有说三到四的人,我们尽量能躲开就躲开,躲不开就心背《弟子规》或口在迎合他们,而心里如如不动,保持内心清净。 
      如今社会秩序等很混乱,是非很难辩别清楚,我们应不被此乱世所迷惑,应放下自己的成见,努力按《弟子规》等圣贤人的教诲去做。自己做好了,就帮助自己的家人、亲友、同事、朋友等人共同进步。
00087合十

分享文章   09.07.23 
-----------------------------------------------------------

      学习完这一节课,我们就要把这些行为落实在生活中,不论是站立和坐时,还是鞠躬,都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相当中培养自己柔和、真诚的恭敬态度。同时教育孩子要秉持着预防和疏导的原则。 
      一、在站或坐的姿势当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细节。 
      (一)「勿践阈」。在站或者在坐的时候不要去踩东西。比方说,古代有门坎,踩上去姿势就很难看,也让人家觉得你很轻慢、很随便。而且东西让你踩久了会容易坏掉,所以这也是一个惜物的态度。六一儿童节前一天晚上,我们本地的一家幼儿园有弘扬传统文化晚会,末学也去了,站在后面就什么也看不到,因为前面很多的家长已经踩到孩子们的小椅子上了,末学也为了一饱眼福,也就没有考虑站上去了,幼儿园的园长在大喇叭上一再强调,请家长们都坐下了,这样大家都能看到了,而末学却没有听从园长话,也没有为大家做一个好的样子。 
      (二)「勿跛倚」。就是站的时候歪一边或者靠东西,这都很不好。当我们站的时候都这么随意,领导敢把重要的事情给我们做吗?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大的能力也都是从小地方开始扎起,一个人不好的行为也都是从生活细节开始忽略掉的。 
      (三)「勿箕踞」。就是坐下去两脚不要开得很大。你开得很大,看起来就很不文雅,末学有一段时间骑电瓶车的时候,就想到勿箕踞,就尽量地将两条腿紧紧地并在一起,但是一会又忘了,还是自己那种文雅的言行没有内化。 
      (四)「勿摇髀」。就是坐下来的时候会晃腿,左右晃或者上下晃。当他内心焦躁不安,心就一直没有办法完全专注在当下去用心,所以他一焦躁,身体就开始晃动了,这个习惯要改掉。我们要常常观照自己的言语、肢体动作是不是有不恰当之处,久而久之,这些言语行为就会内化。 
      二、「揖深圆、拜恭敬」,礼节的表现要遵循诚敬的原则。我们鞠躬的时候,要九十度鞠躬,我们这个鞠躬的动作是不是从内心发出来,自己知道,别人也感受得到,礼节确确实实不是做表面的,而是要「诚于中,形于外」。 
      三、「缓揭帘、勿有声」是在培养柔和、恭敬和替人着想的学问?
「缓揭帘、勿有声」是让我们做很多动作尽量要放柔和、放恭敬。当我们在揭帘子的时候要轻手轻脚,不要发出太大的声响。因为人都是群居在一起,互相工作,互相生活,所以一举一动是不是造成别人的困扰、烦恼,要有这样的敏感度去观照。比方说,旁边有人在睡觉,你开帘子的时候,嚓!他说不定已经两三天没睡好,好不容易入眠了,你这一个动作可能又让他睡不着觉了。虽然是一个揭帘子的动作,也是告诉我们,我们处处每一个言语动作是不是会让别人觉得不安,声音会不会过大,当我们时时会去想到,替别人着想,心也会愈来愈柔软。 
      在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时候会因为我们的声音过大而造成别人的烦恼,我们要反省,末学经常早起到外面锻炼,洗洗刷刷,然后哐的一声带上家中的门,因为不用劲门就关不上,这样也就把先生和婆婆吵醒了,后来末学就用钥匙来关门,这样关门就没有声响,就不会造成家人的不安了。 
      「缓揭帘」也是爱惜物品。因为用东西的时候轻手轻脚,它就不容易坏掉。所以一个人要修正自己要从根本下手,就是从这一颗心开始调伏。而这一颗心的调伏,又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相当中去用心,善于学习。 
      四、教育孩子要秉持着预防和疏导的原则 
      (一)让孩子树立人生的目标。当一个孩子不知道人生的目标在哪,人生的本分在哪,他就很可能觉得空虚,无所事事,因为他觉得他没什么价值,孩子喜欢飚车,游手好闲,内心空虚,所以我们要关心孩子,引导孩子树立一个远大的人生目标,让他知道父母养育了他,老师培养了他,国家护佑了他,他要知恩报恩,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材,好好学习、做事,来服务于社会。 
      (二)孩子未犯错前要把正确的观念告诉他。「禁于未发之谓豫」是一个教育孩子很重要的方法,就是预防法,孩子还没犯错以前,你就要把正确的观念告诉他,这也是慎于始,这也是禁于未发,预防的态度。 
      (三)孩子犯错是我们耐心教他的时候。孩子犯错就是我们教他的时候,我们千万不可以意气用事、发脾气,恼羞成怒,这样会适得其反。一般行为比较偏差的孩子其实也都很善良,只是疏于管教而已。当你对他很好、很有义气,他一定会也对你很有义气,我们父母和老师要常常能够去感受到孩子内心的状态,抓住他的孝心真诚地称赞他,都会留在孩子的心中一辈子,然后适时的给他疏导。
惭愧末学pc00417感恩

分享文章   09.08.06 
-----------------------------------------------------------

      尊敬的诸位老师、诸位学长: 
      大家好!蔡老师在这一节课中提到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礼节,以及教导孩子要秉持着何种原则。以下是学生学习一点心得,有不妥之处,恭请诸位老师多多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1、[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在站或坐时要注意什么? 
      我们在公共场所会好一点,在家里就有点随便,有时站着或坐着,脚都不由自主就挂到了凳子上或沙发上;现在的商品房一般没有门坎,农村的房子都有门坎,当人们在门口聊天、谈话,常常把身子靠着墙壁、靠着门框,习惯把一只脚就踩到门坎上;这不好的习惯不单是对身体健康有影响,而且长期这样会使物品受到磨损,使用寿命也会缩短。
女子坐着的时候,身体端正,双腿要合拢,不要双腿放得很开。男子坐他跟女子不同,要大度,所以他坐的时候双腿要开一点,不要一坐下来就在那里晃腿,旁人看了心都很燥。回顾我们的站资和坐姿,很多时候的姿势很不雅观,这些习惯都要改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常常忽略了小东西、小事情,一个人大的能力是从小地方做起的,一个人不好的行为也是从生活小细节中忽略了。所以孩子从小我们要教他。 
      2、[揖深圆,拜恭敬]? 
      对人的谦卑、恭敬,要从内心发出来的,“诚于中,形于外”,礼节不是表面的,当我们用真心对待别人时,他能感受到。
学生对家人表面还可以,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先生理疗按摩,因为自己虽做了但内心有怨气,所以对家人所做的事情,家人没有感受得到。 
      3、[缓揭帘,勿有声]? 
      这句经文教我们做事要有细心的态度,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心,培养自己的仁慈心。因为人都是群居生活、工作,所以要关照到我的一举一动有没有给别人带来困扰、烦恼。比方说,我们现在住在商品楼房,我们做事要想到隔壁邻居和楼下的邻居,当我们在移动家具时,要轻轻地搬动,不要像手推车一样的,从这边一直往那边推,或是在家里走动时,脚步很重,这些行动都是给楼下邻居带来的困扰。 
      学生就有这个私心,当自己在读书时不愿意有人打扰,而在很多时候,先生读书时,学生和孩子没有关照到先生,我们谈话的声音很大,影响到了先生,先生提出批评:“希望你们注意一下,不要声音那么大。”现在学生家好多了,当中有人在读书或在卧室休息时,会尽量放小声音,有时会忘记了,就互相的提醒。 
      4、教导孩子要秉持着何种原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过,善莫大焉。当孩子犯错时,就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如果此时马上对孩子发脾气,没有及时地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这是把教育机会失掉了。 
      孩子一出错,或对她做的事不满意,就会她吼:“你都这么大了,这点事都不会吗?”这是学生和先生常犯的忌话,当孩子到这话时,表情很木呆,但话说出不能收回呀,知道很伤孩子,委屈孩子了。学生也反问自己,也问先生,“孩子不会做的事,我们教孩子了吗?”先生的回答是:“眼里看到的,怎么不会,我也没有人教。”学生说:“三岁小孩有时能做到的事,70岁的老人未必能做到,因为70岁的老人这辈子都没有人教他做事,或是他也没有做过的事,所以孩子做错时我们还是要有一点耐心。”最近还好,学生家里火气没那么旺了,孩子有错时,很多时候第一念是“教”,不要发脾气。 
      《老子》一书里讲:“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往往法律规定得很严格的国家,他的犯罪率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法律严格是结果,原因是在钻法律漏洞的人太多了,孔老夫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你用态度来管理人民,他们只是想到逃避刑法、逃避处罚,没有羞耻心。 
      学生学习这段话的体会是,家庭也如此,孩子亦如此,我们太过了,要求的多,孩子反而也很难管,她总会想方法来应付你,所以家长要求的条件要少一点,自己要做的多一点。
感恩

学生PC218敬上

本网注:感谢诸位老师、同学的学习心得分享,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及理念!

 
本文编号:20090906083731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