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揖深圆,拜恭敬”,礼节的表现要遵循何种原则?
“揖深圆,拜恭敬”,鞠躬的时候,我们要九十度鞠躬。礼节不是做表面的,而是要“诚于中,形于外”,要从内心发出来。
(丈夫有时就提醒我:你要是对老人真心,不非得鞠躬啊、说“晚安”的话。——丈夫一说就说到点子上,我现在不得不承认,在我修学的路上,丈夫的确是我的良师诤友,每每都是良药苦口,切中要害,以前不管丈夫说的对与不对,我都会为自己辩驳几句,现在我愿意耐心地去受听、受教。)我这个做事粗心、重手重脚、损坏东西的毛病也很重,知我莫如夫,每回都是丈夫不厌其烦地提醒让我会扪心自问,
3、“缓揭帘,勿有声”是在培养何种学问?
就是让我们养成一种心细胆大的态度,在做很多动作尽量要放柔和、放恭敬。但是面对一些挑战的时候要不怕困难,所以“勿畏难”。因为心细,所以做事谨慎,自然而然就不会出状况,所以胆大心细都是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开始培养。
“缓揭帘,勿有声”,当我们在揭帘子的时候要轻手轻脚,不要发出太大的声响。因为人都是群居在一起,互相工作,互相生活,所以我们的一举一动是不是造成别人的困扰、别人的烦恼?我们要有这样的敏感度去观照。“缓揭帘,勿有声”,虽然是一个揭帘子的动作,也是告诉我们,我们处处每一个言语动作是不是会让别人觉得不安?这个声音会不会过大?当我们时时会去想到,替别人着想,心也会愈来愈柔软。当你的心愈来愈柔软。你就是真正在落实仁慈之心。
一个人是否有学问,在哪里看?我们说替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而替人着想不是用嘴巴说的,而是点点滴滴落实的。除了走路声、关门声不可以太大,比方说大家一起吃饭,吃的时候不可以声响太大。假如你吃饭很大声,所有的人在吃的时候都觉得很不舒服。吃饭的时候嘴巴要闭起来,因为我们不只代表自己,我们是代表公司、代表团体,甚至于你到外面去旅游,你是代表中国人,所以你的动作要处处提醒自己。
到公共场合上去会大声喧哗,也代表他在家里也这样。一个人的修养绝对是在家中培养,绝对是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就在落实。所以中国人特别强调“慎独”的功夫,当我们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动作、言语依然都是要放松、放缓,这样习惯自然了,自然在公共场合都能够做得出这样优雅的行为动作。
“缓揭帘”,除了声响不要影响到别人之外,也是一种爱惜物品。因为你用东西的时候轻手轻脚,它就不容易坏掉。假如我们平常用东西都很粗鲁、很大力,本来东西可以有五年、十年的寿命,可能用不到一年就坏掉了。所以从这个惜物的观念当中,我们也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太粗鲁。比方说穿衣服,假如你很粗鲁,衣服很容易就扯破了。所以这都要提醒小孩,从小地方珍惜物品。当你的动作都能轻柔,生活当中就不会常常发现扯坏东西、摔坏东西或者是撞到东西这样的情况发生了。
一个人要修正自己要从根本下手,就是从这一颗心开始调伏。而这一颗心的调伏,又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事相当中去用心,善于学习。
从这一句经文我们也可以延伸到,告诉学生处处要注意自己的安全。现在的孩子意外死亡率愈来愈高,因为他们没有那个敏感度。所以成人,老师也好、家长也好,都要时时提醒,不然到时候以外造成就为时已晚。
(要是没有老师说,我以前哪里知道行住坐卧,连吃饭、揭帘子这里面都有第一等的学问呢。)
4、教导孩子要秉持着何种原则?
孩子犯错就是我们教他的好时机出现了,你要抓住,绝对不可以在那个当下乱发脾气。不然,他会想,老师已经骂过我了,一笔勾销,所以下一次犯错的时候,不要被老师看到就好。他就不是从这个错误当中去反省、去改过。所以很多机会教育点,我们为人师要好好掌握住。
孩子还没犯错以前,你就要把正确的观念告诉他,这叫“禁于未发之谓豫”。
(想想自己以前对孩子、对学生,真的是不会当母亲,也不会当老师!上一次女儿回来,我们相处的两天,遇到一些事,我也没有发脾气,也比较有耐心,女儿说:妈妈,你现在像个妈妈了,我现在像个孩子了。。。。。。女儿这句话让我感慨了好久。)
附记:
前些天,我陪妹妹到北京,感受了在北京的大姐和姐夫对我们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这么多年来对婆家一家人一直抱着把他们当外人看的心态,这一次真正接触大姐和姐夫,真的是又感动又惭愧,大姐和姐夫用他们的行动给我上了最好的一堂课。回到家跟丈夫说起这些的时候,丈夫说:我大姐、姐夫就是好嘛!我说:“我”大姐、“我”姐夫“好”! 自此在我心里跟婆家所有人的障碍化解,“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苦笑自己,为什么才想到这几个字呢?婆家人之恩?丈夫之恩 ?莫忘恩负义啊!莫再忘恩念怨啊!
学生00100顶礼敬上
分享文章 09.07.12
-----------------------------------------------------------
下面是后学迟交的心得报告,感谢老师在百忙中批阅!有不妥之处敬请老师、学长们指出!感恩!
蔡老师在本集讲解爱物敬人,替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
一、在站或坐的姿势当中,要注意一些细节。《弟子规》上讲[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一)[勿践阈]。在站或坐的时候不要踩东西。比方古代有那个门坎,踩在上面,那个姿势很难看,让人家觉得你很轻慢、很随便,而且东西踩久了容易坏掉,这也是一个惜物的态度。
(二)[勿跛倚]。站的时候歪一边或者靠东西,这都很不好。当一个人连站的时候都这么随意、随便,你敢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做吗?相信小事都这么忽略,大事的时候也不可能变谨慎,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大的能力都是从小地方开始扎起,一个人不好的行为也都是从生活细节开始忽略掉的。
(三)[勿箕踞]。勿箕踞的意思就是坐下去两脚不要开得很开,这样看起来很不文雅,假如是女性,可能要惹人非议,人家讲我们闲话就不好。
(四)[勿摇髀]。就是坐下来的时候晃腿,有时是左右晃,还有的上下晃,这样会让旁边的人受不了,会很难受。原因是心安不下来。现在的人确实生活得很累,要想让心安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一来要提升我们的智慧,二来也要从外在的行为时时保持警觉性,常常观照自己的言语还有自己的肢体,动作是不是有不恰当之处,久而久之,你的这些言语行为就会内化,时时保持一个恭敬,保持礼节的分寸。
二、鞠躬要从内心发出来。《弟子规》上讲[揖深圆 拜恭敬]。
鞠躬的时候,我们要鞠下去,这叫九十度鞠躬。鞠躬的动作是不是从内心出来,自己知道,别人也能感受得到。礼节确确实实不是做表面的,而是要[诚于中 形于外]。去年后学加入当地的读书会学习,刚去时,看到同修们见面都九十度鞠躬,后学也随着鞠下去,很快就起来了,只是形式。后来通过在一起学习,让后学感受到同修们的慈悲真诚,慢慢鞠下了九十度的躬。
三、在生活中培养胆大心细的态度。《弟子规》上讲[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如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一)我们的一举一动是不是造成别人的困扰、别人的烦恼,我们要有这样的敏感度去观照。前段时间,后学定好五点半起床,起来洗洗涮涮,到佛堂念经,一天先生有点不高兴地说:你早晨不要起那么早了,一敲铃就把我吵醒了,这几天工作特别忙,休息不好,血压高头晕。后学心里还有点不高兴,心想:我白天要上班,下班后还要干家务,哪有时间呢?听了蔡老师讲人都是群居在一起,互相工作,互相生活,我们的一举一动是不是造成别人的困扰、别人的烦恼,我们要有这样的敏感度去观照。后学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错误,读经扰乱了别人,这不是修行啊!
(二)替别人着想,心会愈来愈柔软,这是真正落实仁慈之心。明白是自己错了,想到先生白天工作忙,有时候晚上再应酬,休息不好,早晨天比较凉快,是想多睡一会,这样为先生着想,倒心疼起先生来,一个男人在外也挺累的。这段时间天热,天亮的早了,五点多自然就醒了,后学起来关上房间的门,洗洗涮涮,来到佛堂关上门,再读经。
星期天,后学和女儿把卧室、客厅、前后阳台清理了一遍,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先生回来说:这么热的天,你们不要干了,凉快了再干吧!后学温和地说:您整天在外忙,到家里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心里舒服,精神很快能得到缓解放松。以前,我不懂得持家,没有把家操持好,孩子没有教育好,没有尽到一个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对不住您啊!现在我教女儿学做人做事,做得不好的地方,请您指出来!先生惊讶地看着后学,女儿在旁边幽默地说:妈妈对爸爸这么温柔,爸爸还不适应呢?说得后学很不好意思。
回想和先生结婚十八年来,先生对家庭尽职尽责,对自己关心照顾,对女儿严管厚爱,自己对先生管教女儿的方法却不以为然,当着女儿的面和先生发生顶撞,致使女儿到青春期谁的话都不听,出现强烈的逆反心理。想到这些,越发对先生有一种愧疚感。
(三)一个人的修养绝对是在家中培养,绝对是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就在落实。后学从二00五年接触圣贤文化,读了《论语》、《大学》,稍微明白了一些道理,拿这些道理衡量身边的人和事,徒增很多烦恼。二00八年春节,后学有幸跟随弟子规读书会学习,逐步认识到自己的毛病和习气,再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学会从自身找原因,但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还存在不满。原因在哪里呢?后学深刻剖析,自己对父母存有抱怨,对先生的毛病、习气还不能完全包容,对女儿还做不到无条件的慈爱,所以对外界的环境还存有不满,蔡老师讲一个人的修修养绝对是在家中培养,后学没有做到啊!
(四)一个人修正自己要从根本下手,就是从这一颗心开始调伏,而这一颗心的调伏,又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事相当中去用心,善于学习。后学和先生温和地讲话,先生很惊讶,让后学回忆起与先生结婚这么多年,自己在家里从不会和颜悦色,倒是先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温和而又好听,以前后学从没有看到先生这个优点,心里装的都是对先生的不满,嫌先生穿着不讲究,在家懒惰,人太诚实,身边这么好的老师,自己竟不识得。跟父母只讲道理,不会顺从父母,解开父母心里的疙瘩。蔡老师讲一个人修正自己,要从根本下手,就是从一颗心开始调伏,所以后学最重要的是调伏自己这颗心,修正自己对先生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用心,学习先生的优点。时时感念父母的恩德,知恩报恩,养育父母之性、心、身。
(五)[缓揭帘]也是一种爱惜物品。用东西的时候轻手轻脚,它就不容易坏掉。假如平常用东西很粗鲁、很大力,这样本来这个东西可以有五年、十年的寿命,可能用不到一年就坏掉了。所以从这个惜物的观念当中,我们也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太粗鲁。我们时时提醒孩子,从小地方珍惜物品,当你的动作都能柔和,生活当中就不会常常发现扯坏东西、摔坏东西,或者是撞到东西这样的情况发生了。
四、教育孩子要抓住机会教育点
女儿初三复习一年,中考成绩公布下来,比去年增加100分左右,但离当地一中分数线还有一定距离。听到这个消息,女儿很沮丧,后学静下心来,改变以往粗暴的态度,和女儿进行了一次长谈:
后学:首先妈妈向你祝贺,在这一年里,你努力学习,取得了一定成绩!
女儿:先是一愣,有什么好祝贺的,我上不了一中的分数线。
后学:别管怎么样,这一年你付出了努力,就有结果,至于没有考到一中分数线,是因为你在初一、初二的时候没好好学,复习这一年,你只是把初三的课程补上了,中考要考初中这三年来的知识,遇到初一、初二的知识你就不会,考出这个成绩是正常的。老天是公平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次没考好,是在警示你,初一、初二学的有欠缺,在暑假期间要补上,等上高中你才能跟上课。
女儿:那我怎么补啊!
后学:你在网上搜索和初一、初二同步的课堂,每天有时间就上网听课,能听懂的就过去,听不懂的反复听几遍,实在不懂的,妈妈和你一块来学习,这样既能学到知识,又锻炼了你的自学能力,对你上高中有很大的好处。
女儿:那我这就到网上查。
后学:妈妈,以前我考试失败,您怎么从没有这样给我讲过,总是气急败坏的说骂一通就完了。
后学:妈妈以前没有学习《弟子规》,遇到问题不知道找原因,只从结果上着急,妈妈感恩圣贤文化!
女儿:这可能是咱家好的开端!是我自己新的开始!
蔡老师讲孩子犯错就是我们教他的好时机出现了,绝对不可以在那个当下乱发脾气。当我们有这个态度,自然而然就会欢喜接受这个因缘,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抓住机会教育点,教育孩子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分享文章 09.07.14
-----------------------------------------------------------
尊敬的各位老师:您们好!
这是学生学习《弟子规》第二十三集的作业报告,敬请老师给予批评指导。
1、“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是教导我们站立或坐的时候,脚底不能踩着其它东西,进门的时候,不能够踩着门坎上;站立时不能一只脚站着,另一只脚斜放着,两只脚不同时着地,用力不均,那么身体肯定会歪歪斜斜的;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或两腿向簸箕一样的张开,这样不太好看,特别是女孩子应注意这一细节,否则,显得很轻浮,会遭到别人的饥笑与非议。我本人以前也有过坐的时候两腿张开,现在一想起来,并觉要钻到地洞里,万分羞愧,遗憾以前怎么没人教我;另外,坐的时候不可以两腿不停的在抖动,显得我们心浮气躁,同时也影响到别人。所以我们行住坐卧都要合乎礼节,小心谨慎,这些都是很轻浮,傲慢的举动,有失体面,招来不快。
2、问候他人应保持着一颗真诚恭敬的心,所谓诚于忠而形于外,在外表现的应是深深的九十度鞠躬,不能敷衍了事。
3、“缓揭帘,勿有声”是培养我们的仁爱之心,时时处处凡事能为他人着想的好习惯,做到任何事都应小心谨慎,动作轻一点,慢一点,避免发出声响,以免影响或吵到其它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一些礼节,如:我们回家关单元门和自家门时,应轻一点,以免吵到邻居;上楼时脚步应小声;回家拉窗帘应轻缓一些,以免吵到家人休息,另外也是爱惜窗帘,延长其使用寿命;冲马桶的时候应保证门是关着的。
4、教导孩子应先把心静下来,耐心一点,一定要提取一个理念:孩子犯错的时候就是我们教导他最好的时机,和孩子一起互动,教学相长,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正如《礼记》中: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知不足而后能自省也,知困而后能自强也。说是我教导孩子,其实大多时候是孩子在教导我,我得向孩子学习才是。
学生PC01095敬上
分享文章 09.07.15
-----------------------------------------------------------
各位老师学长大家好:
以下是学生第六十三次读书会心得,望老师学长多提意见。
1.「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在站或坐时要注意什幺?
勿践阈就是我们在坐着的时候,身体要端正双脚踏在地上,不能踩在凳子撑上或是桌子撑上,那样不但坐姿不好,时间长了还会把桌子凳子踩坏,假如凳子上有人坐着还会发生事故,这些我们都要注意,从小养成良好的坐姿;勿跛倚是教我们站立的时候身体要挺直,不能歪三扭四,东俯西靠,那样时间长了会使我们的脊柱弯曲变形,到那时就很难纠正了;勿箕踞是说我们在做着的时候,双脚和膝盖不能分的太大,那样很不雅观,尤其是女士很容易招来别人的非议;勿摇髀是教我们在做或立的时候,身体要稳定不能左右摇晃,有的甚至是上下抖动,这样不但不好,而且还会影响别人,一个人身体摇摆不定,代表自己内心的急躁不安,所以生活中处事从容镇定,心才能安下来,定能生慧,一个不安定的心干什么都不会干好的,所以这些好的习惯都要从小就养成。
2.「揖深圆、拜恭敬」,礼节的表现要遵循何种原则?
生活中行鞠躬礼,要把腰深深弯下去,眼睛要看着对方,这样才显得恭敬,礼节是表示对别人的尊敬和恭敬,只有发自内心的敬意才会让人感觉到诚意,礼节确实不是表面的功夫,要诚于中,行于外,只有内心确实有恭敬之心,自然会表现在外表上,才能让别人接受。
3.「缓揭帘、勿有声」是在培养何种学问?
缓揭帘,勿有声,是教我们在掀动门帘的时候要轻手轻脚,不要发出很大声音,以免影响到他人,人都是群居在一起生活的,有些场合需要安静的环境,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给他人带来影响,这是培养我们处处替他人着想,真正的学问就在于在什么时候都会考虑到别人,为他人着想,在点点滴滴中培养我们细致入微的心,这才是一个仁慈的人,生活中比如敲门声不要他打,特别是晚上更要注意,也许你的大声会让邻居的老人一夜不得安宁,有的孩子会在中午或晚上,在楼下喊人,弄得整栋楼的人都无法入睡,所以替他人考虑是在点点滴滴中养成的,中国人讲慎独,就是在没人看到的时候,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小心,这样才不会犯错误,走向社会才可能成为自己自然的习惯。另外,他还教我们对物品要轻拿轻放爱惜物品,许多物品和工具都是供我们使用的,你知道爱惜它,它才会更好的服务我们,不懂爱惜物品它不但不会为我们服务还会减少它的使用寿命,对资源造成浪费。
学生:pc00649敬上
分享文章 09.07.22
-----------------------------------------------------------
尊敬的各位老师、学友们 :大家好!
蔡老师讲座《细讲弟子规》第二十三集主要经文有:『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揖深圆,拜恭敬』鞠躬的时候,我们要鞠下去,这叫九十度鞠躬。表示对他人恭敬有礼貌。我曾经在北京西客站跟一位学友见面,那位学友见到我后很恭敬的给我鞠了九十度的躬,而我因见那处人很多就没还礼,只是站在那里看着她傻笑,事后很感惭愧,认为待人家失礼了,之后向她道了歉,并决心改正.不肯给人家鞠躬回礼,是因为见人多,不好意思,是我相很重,若胆子这样小,以后做事也不会心量大,也不会处事慷慨大方了。于是决心开始改正、落实。于是在我单位做试验。我单位地处繁华大街,来往车辆、人员很多,这是锻炼我的好地方。当上班将进单位门口时,首先看到的是保安在门前站岗,我见到他们后就向他们90度鞠躬,并向他们问好。开始他们不习惯,总不好意思回礼,后来见我总是微笑着向他们行鞠躬礼,他们习惯了,大多保安也肯向我鞠躬回礼了。以后的日子,保安换了一茬又一茬,见面鞠躬礼没变,一直延续到现在。这样以后,同事之间有的也相互鞠躬问好了,这样做确实缩短了人跟人之间的距离,使同事间有了更多的微笑和和谐。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不应踏门槛,不应一条腿站直、另一条腿弯曲或抖动。坐着时不应两腿叉开,这个样子很不好看。坐着时,不应翘二郎腿,更不应翘着腿抖动。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鲁迅先生写的《祥林嫂》的课文,里面提过不准踏门槛,否则会不顺,但在日常生活中也没太在意这句话。后来学佛去寺院,若不小心踩了门槛就会听到老居士们说:不要踩门槛,要迈过去,而且还会告诉你:腿离哪个门框近,就先迈哪条腿。这是规矩。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开门或揭帘的时候不应用力过猛,否则会吓到或碰着迎面来的人,转弯的时候,要离身边的物品远一些,否则会幢到东西,伤到自己或伤到物品。汽车司机更应该注意这些。我从小做事很毛草,有些急性子,因此做事总出错。掀帘子和开门都很急,因此总吓到和伤到家里人或其它人,也伤到过自己。小时候在门边玩,关门时由于用力过猛,掩到了自己的手指,现在右食甲还有劈痕,很惨痛的教训啊。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即使手里持的是空碗,也应如碗里有东西一样小心谨慎。进空房间如同进有人的房间一样,仪容仪表要庄严。古代有一位大臣曾给他的国王提了好多意见,这位国王听后很恼火,就派一位杀手去杀那位大臣,杀的那天是清晨将要上朝的时候,杀手到他家刚要准备杀他,就见这位大臣早已身穿朝服,神态威严的端坐在椅子上等待上早朝了,杀手被他的威严庄重所感动,心想:他身边没有人,他还这样衣着庄严,形态安祥,有人时一定更好了,他肯定是位忠臣。杀手很佩服这位忠臣,就不想杀他了,但「军令如山倒」,若不完成任务就会被杀头的,出于他太敬佩那位大臣,就决定:宁我死,也不能杀害这位忠臣。于是他当场撞死在一棵大树上。可想,做人若有威严能多么感动他人啊。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记得小时侯在一个大铁车旁玩耍,自己不知道有危险,正玩得起劲时,突然听到父亲说:“摔着了”,就猛朝我奔去,我吓一跳,猛跳下车来,这时父亲已跑到我车旁边,然后车把儿打到了父亲,我看到父亲嘴流血了,吓的我好长时间不敢动弹。后来学佛学儒后才知是自己做事毛草,伤害到了父母,很后悔。因此发誓:以后做事说话要小心谨慎,不要再马马虎虎了。现在努力在改,但还发现自己有时说话还偏快,吐字不清晰,会使听者起烦恼,应注意,发现时及时改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的事,如我们有脾气急噪,不会说话的毛病,或家亲眷属有此毛病,我们就要不怕困难,努力改正自己的坏毛病,即使遇到恶缘,也要不被环境所转,把握好自己,自己改好后,就去用善巧方便帮助其它的人。假如我们做事说话反应很慢,总被别人训斥,我们就应谦虚的听从他人的批评,自己好好忏悔业障,认真读诵学习《弟子规》,老老实实照经典里面的内容去做,当真用心去落实时,许多不如意都会转变,自己的境界素质会很快的提升,内心也会很安然自在,尽管他人批评的不对,我们想到「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我们就会用如同天地那样大的心量原谅他人,并能做到「泛爱众。而亲仁。」恭敬、敬爱所有的人,一心亲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向他们虚心学习,彻底改变自己的不足。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不要去人多、杂乱、不文明礼貌的地方去,否则自己的善心会被污染。不好的事,不善的言语我们不去做,不去说,他人若做若说,我们找借口离开,以免被冤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有说三到四的人,我们尽量能躲开就躲开,躲不开就心背《弟子规》或口在迎合他们,而心里如如不动,保持内心清净。
如今社会秩序等很混乱,是非很难辩别清楚,我们应不被此乱世所迷惑,应放下自己的成见,努力按《弟子规》等圣贤人的教诲去做。自己做好了,就帮助自己的家人、亲友、同事、朋友等人共同进步。
00087合十
分享文章 09.07.23
-----------------------------------------------------------
学习完这一节课,我们就要把这些行为落实在生活中,不论是站立和坐时,还是鞠躬,都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相当中培养自己柔和、真诚的恭敬态度。同时教育孩子要秉持着预防和疏导的原则。
一、在站或坐的姿势当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细节。
(一)「勿践阈」。在站或者在坐的时候不要去踩东西。比方说,古代有门坎,踩上去姿势就很难看,也让人家觉得你很轻慢、很随便。而且东西让你踩久了会容易坏掉,所以这也是一个惜物的态度。六一儿童节前一天晚上,我们本地的一家幼儿园有弘扬传统文化晚会,末学也去了,站在后面就什么也看不到,因为前面很多的家长已经踩到孩子们的小椅子上了,末学也为了一饱眼福,也就没有考虑站上去了,幼儿园的园长在大喇叭上一再强调,请家长们都坐下了,这样大家都能看到了,而末学却没有听从园长话,也没有为大家做一个好的样子。
(二)「勿跛倚」。就是站的时候歪一边或者靠东西,这都很不好。当我们站的时候都这么随意,领导敢把重要的事情给我们做吗?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大的能力也都是从小地方开始扎起,一个人不好的行为也都是从生活细节开始忽略掉的。
(三)「勿箕踞」。就是坐下去两脚不要开得很大。你开得很大,看起来就很不文雅,末学有一段时间骑电瓶车的时候,就想到勿箕踞,就尽量地将两条腿紧紧地并在一起,但是一会又忘了,还是自己那种文雅的言行没有内化。
(四)「勿摇髀」。就是坐下来的时候会晃腿,左右晃或者上下晃。当他内心焦躁不安,心就一直没有办法完全专注在当下去用心,所以他一焦躁,身体就开始晃动了,这个习惯要改掉。我们要常常观照自己的言语、肢体动作是不是有不恰当之处,久而久之,这些言语行为就会内化。
二、「揖深圆、拜恭敬」,礼节的表现要遵循诚敬的原则。我们鞠躬的时候,要九十度鞠躬,我们这个鞠躬的动作是不是从内心发出来,自己知道,别人也感受得到,礼节确确实实不是做表面的,而是要「诚于中,形于外」。
三、「缓揭帘、勿有声」是在培养柔和、恭敬和替人着想的学问?
「缓揭帘、勿有声」是让我们做很多动作尽量要放柔和、放恭敬。当我们在揭帘子的时候要轻手轻脚,不要发出太大的声响。因为人都是群居在一起,互相工作,互相生活,所以一举一动是不是造成别人的困扰、烦恼,要有这样的敏感度去观照。比方说,旁边有人在睡觉,你开帘子的时候,嚓!他说不定已经两三天没睡好,好不容易入眠了,你这一个动作可能又让他睡不着觉了。虽然是一个揭帘子的动作,也是告诉我们,我们处处每一个言语动作是不是会让别人觉得不安,声音会不会过大,当我们时时会去想到,替别人着想,心也会愈来愈柔软。
在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时候会因为我们的声音过大而造成别人的烦恼,我们要反省,末学经常早起到外面锻炼,洗洗刷刷,然后哐的一声带上家中的门,因为不用劲门就关不上,这样也就把先生和婆婆吵醒了,后来末学就用钥匙来关门,这样关门就没有声响,就不会造成家人的不安了。
「缓揭帘」也是爱惜物品。因为用东西的时候轻手轻脚,它就不容易坏掉。所以一个人要修正自己要从根本下手,就是从这一颗心开始调伏。而这一颗心的调伏,又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相当中去用心,善于学习。
四、教育孩子要秉持着预防和疏导的原则
(一)让孩子树立人生的目标。当一个孩子不知道人生的目标在哪,人生的本分在哪,他就很可能觉得空虚,无所事事,因为他觉得他没什么价值,孩子喜欢飚车,游手好闲,内心空虚,所以我们要关心孩子,引导孩子树立一个远大的人生目标,让他知道父母养育了他,老师培养了他,国家护佑了他,他要知恩报恩,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材,好好学习、做事,来服务于社会。
(二)孩子未犯错前要把正确的观念告诉他。「禁于未发之谓豫」是一个教育孩子很重要的方法,就是预防法,孩子还没犯错以前,你就要把正确的观念告诉他,这也是慎于始,这也是禁于未发,预防的态度。
(三)孩子犯错是我们耐心教他的时候。孩子犯错就是我们教他的时候,我们千万不可以意气用事、发脾气,恼羞成怒,这样会适得其反。一般行为比较偏差的孩子其实也都很善良,只是疏于管教而已。当你对他很好、很有义气,他一定会也对你很有义气,我们父母和老师要常常能够去感受到孩子内心的状态,抓住他的孝心真诚地称赞他,都会留在孩子的心中一辈子,然后适时的给他疏导。
惭愧末学pc00417感恩
分享文章 09.08.06
-----------------------------------------------------------
尊敬的诸位老师、诸位学长:
大家好!蔡老师在这一节课中提到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礼节,以及教导孩子要秉持着何种原则。以下是学生学习一点心得,有不妥之处,恭请诸位老师多多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1、[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在站或坐时要注意什么?
我们在公共场所会好一点,在家里就有点随便,有时站着或坐着,脚都不由自主就挂到了凳子上或沙发上;现在的商品房一般没有门坎,农村的房子都有门坎,当人们在门口聊天、谈话,常常把身子靠着墙壁、靠着门框,习惯把一只脚就踩到门坎上;这不好的习惯不单是对身体健康有影响,而且长期这样会使物品受到磨损,使用寿命也会缩短。
女子坐着的时候,身体端正,双腿要合拢,不要双腿放得很开。男子坐他跟女子不同,要大度,所以他坐的时候双腿要开一点,不要一坐下来就在那里晃腿,旁人看了心都很燥。回顾我们的站资和坐姿,很多时候的姿势很不雅观,这些习惯都要改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常常忽略了小东西、小事情,一个人大的能力是从小地方做起的,一个人不好的行为也是从生活小细节中忽略了。所以孩子从小我们要教他。
2、[揖深圆,拜恭敬]?
对人的谦卑、恭敬,要从内心发出来的,“诚于中,形于外”,礼节不是表面的,当我们用真心对待别人时,他能感受到。
学生对家人表面还可以,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先生理疗按摩,因为自己虽做了但内心有怨气,所以对家人所做的事情,家人没有感受得到。
3、[缓揭帘,勿有声]?
这句经文教我们做事要有细心的态度,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心,培养自己的仁慈心。因为人都是群居生活、工作,所以要关照到我的一举一动有没有给别人带来困扰、烦恼。比方说,我们现在住在商品楼房,我们做事要想到隔壁邻居和楼下的邻居,当我们在移动家具时,要轻轻地搬动,不要像手推车一样的,从这边一直往那边推,或是在家里走动时,脚步很重,这些行动都是给楼下邻居带来的困扰。
学生就有这个私心,当自己在读书时不愿意有人打扰,而在很多时候,先生读书时,学生和孩子没有关照到先生,我们谈话的声音很大,影响到了先生,先生提出批评:“希望你们注意一下,不要声音那么大。”现在学生家好多了,当中有人在读书或在卧室休息时,会尽量放小声音,有时会忘记了,就互相的提醒。
4、教导孩子要秉持着何种原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过,善莫大焉。当孩子犯错时,就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如果此时马上对孩子发脾气,没有及时地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这是把教育机会失掉了。
孩子一出错,或对她做的事不满意,就会她吼:“你都这么大了,这点事都不会吗?”这是学生和先生常犯的忌话,当孩子到这话时,表情很木呆,但话说出不能收回呀,知道很伤孩子,委屈孩子了。学生也反问自己,也问先生,“孩子不会做的事,我们教孩子了吗?”先生的回答是:“眼里看到的,怎么不会,我也没有人教。”学生说:“三岁小孩有时能做到的事,70岁的老人未必能做到,因为70岁的老人这辈子都没有人教他做事,或是他也没有做过的事,所以孩子做错时我们还是要有一点耐心。”最近还好,学生家里火气没那么旺了,孩子有错时,很多时候第一念是“教”,不要发脾气。
《老子》一书里讲:“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往往法律规定得很严格的国家,他的犯罪率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法律严格是结果,原因是在钻法律漏洞的人太多了,孔老夫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你用态度来管理人民,他们只是想到逃避刑法、逃避处罚,没有羞耻心。
学生学习这段话的体会是,家庭也如此,孩子亦如此,我们太过了,要求的多,孩子反而也很难管,她总会想方法来应付你,所以家长要求的条件要少一点,自己要做的多一点。
感恩
学生PC218敬上
本网注:感谢诸位老师、同学的学习心得分享,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及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