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研讨内容,蔡礼旭老师主讲的「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听完讲课后,请诸位老师将自己的心得、经验、感言等以文章方式分享于下,此书面的读书会希望有助于个人修学、亲子互动,有利于培养自己和下一代正确的幸福人生观。
研讨内容重点如下:
1. 君臣关系,现在指的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古代人为君者,怎么样当君王,当领导人。
2. 千口之家能处得好是大学问。明太祖请教郑濂,答以「不听妇言」,何以故?
3. 周朝享国八百年,由于「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今日吾人应如何省思?
4. 孟夫子教诲:「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5. 持家做到公平。公平,人心就平;平了就和,和平;平了就安,平安;安后人心就乐,叫安乐。所以公平是持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如何为之?
分享文章 07.04.27
------------------------------------------------------------
尊敬的学院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本集课程主要讲五伦关系中的“君臣有义”,也就是“君仁臣忠”。
末学自大学毕业开始工作至今,已有十几年,换过了好几个单位,现在在一家法国投资的生产型企业工作,负责财务部门,所以末学既是“君”又是“臣”。但末学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做领导人,实在讲也不喜欢做领导,因为要管人、管事、管物,有很多烦恼,还是适合做一个下属,不过因缘际会,自己现在已经做了部门领导了,也就应该尽力而为。
末学离“君仁”的标准差得很远,仁的意思是处处替下属着想,甚至于不是只有替下属着想,还要替他的家庭,替他的家人着想。末学在这一点上做得最不够,在日常工作时,虽然可以做到和颜悦色对待下属,可是并没有主动去关心下属,这一点其实也是末学生活中最大的缺点之一:不会时时替他人着想。
其次,“不听妇言”,即领导者不可以听信一些搬弄是非的言语,要评断哪一些话不可以听,这个要求领导者有智慧。末学是属于俗话说“耳朵根偏软”的那种人,比较容易听信谗言,归根结底是缺乏智慧。幸好末学运气比较好,至今没有遇到过特别喜欢搬弄是非的下属,否则的话难保自己“不听妇言”。
另外,领导者一定要以身作则,一个好的领导者,不论是德行还是做事,都应该自己做出来,作为下属的榜样。这一点末学做得也不好,不论在德行方面还是在做事方面,都称不上下属的榜样,我看这些下属,有人很能处处替别人着想,有人在待人处事的礼仪上上做得很得体,有人工作比末学更认真负责……唉!其实他们才是我的榜样,我真的不配做领导。
至于“臣忠”,末学原先认为,一个好的下属的标准是尽忠职守,做好本分工作。现在听了蔡老师的讲课后,才知道尽忠职责的“职责”中还包括劝谏的职责,就是领导有过失的时候,要懂得劝诫。
末学工作十几年来,一直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好的下属,因为自己比较听从领导的指令,领导交给的工作也是认真去做,可是从没想到过领导有过失时要去劝诫,只是有时适可而止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没有像魏征那样以一颗忠诚之心想方设法来劝谏唐太宗,这其实还是自私自利的心在作祟,总是想着:“我提出过我的意见了,听不听是老板的事,没有必要再去想方设法地劝谏了,弄不好老板对我不高兴”。所以这样看起来末学的忠诚心还是不够,还不是一个好的下属。
另外,现在末学反省下来,正如前面说的,有些下属比末学更认真负责,那就反过来说明自己还不够认真负责,可见原先自己自认为自己工作认真也是不对的。
末学还发现自己主动性不够,不能时时想着为公司提高管理水平,在工作中基本上还是满足于完成日常任务,不愿意多做……
通过学习蔡老师的讲课,末学越来越多地发现自己的缺点,其实末学在一年多以前已经听过一遍了,可是这次重新学习,发现很多内容好像没听过似的,自己的很多缺点以前根本就没有发现过,所以真的是应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啊!只有不断薰习,才能不断发现问题,从而不断修正提高。
末学Pc00051 敬上
2007年4月27日
分享文章 07.04.27
------------------------------------------------------------
顶礼学院老师:
领导人身教 对下属的影响
中国古语提到教育的重点是"身教胜于言教".让我们知道了做为家长和一个领导人,应该怎样来管理下属和一个大家庭.领导者只要到以下几点,自然就会让你的员工心服口服:
一.领导人本身无私,给下属的影响.
而一个领导者的身教如何,直接影响下属的为人处事和言行举止.就如蔡老师在这集讲解中提到了周朝之所以能够800年长久不衰,那是君王领导人做了非常好的表率作用,所以人民和君臣都能够安居乐业尽忠报国.而当时周朝的王子太伯和仲庸,两位王子看见自己的父亲非常喜欢他的孙子文王,就知道将来文王肯定是个非常好的君王,可是古时候的帝王的王位应该传给长子,而文王的父亲王季排行是老三,而当时的太伯和仲庸怕父亲不好做人,在传王位的时候为难,二位兄弟居然谎称给父亲上山采药而离开了家,从此不在回来.这样他的父亲才把王位传给了当时的文王,正因为有太伯和仲庸做了非常好的表率作用,他们这样离家成全了孝道,也体现了兄弟友爱,王位和权势都可以让,那还有什么舍不得呢,还体现了忠,他们的让才出现了周朝的兴旺和人们的安居乐业.这给当时的人民以及后代子孙留下了非常好的榜样作用.这也确实是达到了"一人让,全国人让,一仁,全国人兴仁".太伯和仲庸永远会被人们尊重和爱戴.
二.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而郑廉可以持千口之家,让这么庞大的家庭和睦相处而没有纷争,感动了当时的皇帝,而当皇帝请教他是用什么方法使这个千口家庭和睦的,郑廉的话更值得我们后人深思,郑说要想家庭和睦就要"不听妇言".而这个妇言是指心胸狭小,目光短浅的人,这样的人不是单指女人,因为在当时社会,女儿很少接受知识教育,所以相对来说看问题短浅,所以才不让听女人话.如果女人心胸宽阔对人包容,看问题有远见,那这句话就不是说这个女人而言,如果男人心胸狭小,目光短浅这个话就是对这个男人说的."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领导者不能听谗言.一个家庭真正和睦的真正的原因是"公平,平等",只有对人保持真诚平等心对每个人,这样大家心才会平,心态平和之后,自然大家就会和睦,和睦的家庭才会安乐幸福.
郑廉持家也说明了无论是一个家长还是领导人,对家人员工都应该平等心对每个人,更不能优亲厚友,否则时间长了大家就会心理不平,不平之后自然就会有意见,出现意见就会起纷争,那自然就矛盾会越来越激化.要想安定幸福,就要平等心对一切人.而当时皇帝给郑廉出考题,送他两个大水梨,看他如何把这两个水梨分给一千口人,并派两个卫士跟随,其结果是挣把两个水梨打碎,分别放在了两个盛满水的两个水缸里,把所有家人叫到院内,不分大小没人一碗.这使家族上下无论大小都感到公平,这样的管理家族怎么会不兴旺.
三.虚心接受不同意见,可使家族团体兴旺.
商纣王在吃饭的时候使用象牙筷子,他这个举动引起了他的大臣的担忧,大臣说国家危矣.而从通过这个很小的举动就知道国家大难来临,说明当时的这个大臣很有智慧,同时想到纣王使用象牙筷子会配犀牛玉杯,黄金盘子.然后在配山珍海味的饭食,居住豪华的宫殿.而他这个开销是来自人民的血汗钱,他不知道对百姓关心和爱护,那自然就感得百姓来讨伐他,而最终纣王灭亡,而当时也有很多有德行大臣劝谏,但是纣王不听,有的大臣被他杀害,有德行的大臣最后都离开了他,所以导致他最后被灭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后人,做为领导人应该虚心接受别人意见,更不该生活物质奢侈豪华,只顾自己的享受而忽略了下属和员工的待遇.就如蔡老师讲一个大企业集团,企业中高级领导人在企业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领导人不领工资,首先要让员工拿工资,这样的领导人处处为员工想,那职工怎么可能不为领导努力做事呢.领导的言行和举止,直接影响员工的心情,更决定了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一个人能使用十分做事绝对要比马虎过关就可以的态度做事要强上很多倍,人的潜能很大.
四.领导力行.职工尽力.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校长很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我是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当时在96年我们的学校老师几乎根本不感对外界人说自己是在特殊教育学校上班,因为当时这个学校的名声很不好,外界都管叫傻子学校(因为我们这里有智障的孩子.也就是人们熟称傻子.其次是盲,聋三类残疾孩子).而学校的校长去开会的时候别人都会说是傻子校长来了.这让教师们很抬不起头,在外界更不赶说自己的工作单位,而我们校长就是这样情况下到下接手管理的,孩子从当时的24人仅一年的时间就上升到100多人,并走进了唐山市同类教育先进学校行列,而我们这里是县城,能走进地级市的先进不容易,而第二年就是河北省先进教育行列,当时97年特殊教育现场会在我们学校举行是第一会场.最后逐步走进了国家同类教育行列的先进单位.
这些荣誉面前有领导的努力,同时也包含了老师们的艰辛,而之所以从原来的人们瞧不起的学校居然在很短时间内就名声大做,其主要原因就是领导者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样作用.领导要求员工做到,领导本人先做到.就如他要求职工7:30到校,而他居然比老师们来的都早.回家最后一个离校.而在各个大活动到来之前,他开会都是要求老师提自己工作中的建议和看法,集思广益,最后领导在做决策,职工做的工作都是自己给领导提的建议,也可以说是写的保证书,那自然自己工作就更卖力,职工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甚至是把家属和亲戚朋友都带动到学校来帮忙.当时老师们的感觉是累,但是心情愉快,有成绩就能得到领导肯定,而领导更注意到了不优亲厚友,平等对一切人,所以才会让大家服气.
总之,做为一个领导者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做到公平,要求员工做到的一定要自己首先做到,平可以让一切不满和怨气都能话解.
张文妮 敬上
分享文章 07.04.27
------------------------------------------------------------
尊敬的老师、学长们:大家好!
虽然蔡老师在这一课讲的是怎样做好领导人,表面上和我的社会家庭角色毫不相关,可是老师提到的很多重点,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习的。
首先,老师谈到我们不能听信别人的是非言论。我们在智慧还没有启发的时候,没有能力看清楚事情的真相,往往就会被别人的意见牵着鼻子走,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在学习圣贤教育这一件事情上,不听信是非之言尤其重要。现在的社会言论自由,什么样千奇百怪的观点都有,如果不加谨慎选择信息的来源,很可能会因为别人有意或无意的话,而影响自己对老师的信心,动摇学习圣贤教育的决心。学生体会到,就算是好奇心,也不能任由它发展,因为很可能由当初的一念好奇和不经意的心,让自己接触到严重的障缘,想回头就很难!
做一个好的领导人,一定要事事以身作则。做领导人应该这样,我们学习圣贤教育的人,更应如此!自己没有好好落实《弟子规》,没有学习的欢喜,底气不足,讲出来的话,又怎能让别人信服?我觉得,跟着读书会学习,每每都是在跟自己的毛病打仗,很像是进了戒毒所的感觉。每次写报告,都要惭愧,自己有了进步了吗?自己的承诺,有做到吗?
老师说,能够给自己指出缺点的人,是我们的寳!环顾四周,我有没有这样寳一样珍贵的长辈或朋友?真的没有!自己看起来也算是相当客气的人,可是骨子里的傲慢习气,所谓的“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的毛病,骗不了人的,所以好的老师才不来教我。
上一次,说过要跟长辈和老师联系的,还没有实施。等下周过了论文的第一次答辩,就要做了。很快婆婆的生日要到了,一定要给老人家买礼物。
以上就是学生这次的报告。深深感恩老师和各位学长!
学生pc00040恭呈
分享文章 07.04.28
------------------------------------------------------------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
自古以来凡是为君者能把做人最根本的事情做好,这个国家必定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兴旺发达.周王朝能享国八百年,是其君王把孝做到了极致.“晨则省,昏则定”,周文王每天三次跟父亲问安.“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文王生病时,武王每天陪伴在侧,父亲吃不下饭他也吃不下.“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王季的两个哥哥为了父亲能安心把皇位传给贤能的侄儿(王季的儿子周文王),主动悄悄归隐.“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个家庭里面都是仁德之风,一个国家就兴起了仁德的社会风气.一国之君能从自己修身,家庭齐家做起,自然而然就能治国平天下.君王能尽到孝道,必定能感化其国民,触动其国民向善之心.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古圣贤王具备仁厚之心,时时反省自己,天下有事,想到的是自己的过失,当下承担,用自己的诚心和反省的态度感得奇迹的发生.清朝《四库全书》上记载,有一年久旱无雨,康熙斋戒沐浴虔诚到天坛求雨,在他走向天坛时天空还是太阳高照,康熙用至诚心诵读祭文,天空开始乌云密布,祭文读完开始下雨.清朝前期,自皇帝至大臣,每天早晚读诵<<无量寿经>>,早上提醒自己要尽到的本分,晚上则反省自己的过失,“至诚感通”,正是有了这样君仁臣忠的德行,感来康乾盛世.
“心能转境”,国运尚能转何况家?一个人是否真正依教奉行,观其家庭可知大概,一人仁一家兴仁,一人让一家兴让,“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如果家里还有争执埋怨不和谐,那我们作为修行人自己可得好好反省,其实每个人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既是君也是臣,君:就是要求自己有仁慈宽厚的心,时时想着别人,处处为别人着想,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臣:就是要求自己忠于本分,忠于职责,忠于团体,不要求家人或者同事作什么,而是时刻反省自己没有尽到什么本分,以仁与忠修身,以仁与忠齐家,以仁与忠处世,以诚心和反省的态度感动家人和同事,必定感得幸福美满的家庭及和谐兴旺的单位.
千口之家能处的好是大学问,明太祖请教郑濂,答以“不听妇言”.古时候妇女地位不高,很少有受教育的机会,所谓读书明事理,没有接触圣贤的教诲,就不明白做人的道理,眼界不开阔,心量狭小,说话处事会没有智慧,郑濂说不听妇言意思是为人处事要有智慧,要有明辩是非的能力,懂得拓宽心量,不听谗言,公平持家,公平,人心就平;平了就和,和平;平了就安,平安;安后人心就乐,安乐;所以公平是持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写到这儿,后学想起了与持家没有多大关系但能说明公平处事在生活和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件事.记得刚当老师的时候,后学任教的学校里,有一个班学生很调皮,同一教研组的老师差不多都带过这个班,没有人愿意再接手,校长找到后学说现在带这个班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老师,没办法再带下去了,每节课都被学生气哭了,希望后学能试试.后学刚从学校毕业,是当时最年轻的老师,又是女的,所有的同事都替后学担心.后学试着接下了这个班,可能是与这个班的学生有缘,后学与他们相处很好,从中学二年级一直带他们到毕业,毕业时每个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后学的喜爱和依依不舍.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用的法宝就是公平,不娇宠成绩好的,也不嫌弃成绩差的.对待每个学生的方式有可能不一样,但后学尽可能的让每个孩子感觉到老师真心的爱他们,其实当时并不懂因果关系,只是源自母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着去尽一个老师的本分,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后学感动的是后学仅付出一点爱心一点真诚,却收获了四十个孩子的爱.孟夫子教诲:“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也就是常言所说:以心换心.君臣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家人之间,做到仁必定收获忠,做到忠必定感得和谐安乐.齐家管理企业乃至治国能公平对待,人心就平,平了就和,和了就安,安后人心就乐,祈愿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国家乃至全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人人安乐!
有不正确的地方敬请老师指正.
合十顶礼!
后学pc00165敬上
分享文章 07.04.29
------------------------------------------------------------
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好!
这周报告学生一直无从下手,原因在于没有去力行。学生深刻感悟:《弟子规》先要自己认真的依教奉行,认真努力做到,才体会得到;没有做到,没有契入境界,体会不到,听也听不懂。
1. 君臣關係,現在指的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古代人為君者,怎麼樣當君王,當領導人。
“领导人必须「君仁」,应该仁慈。君仁,仁的意思就是处处替下属着想,甚至於不是只有替下属着想,还要替他的家庭,替他的家人着想。当一个领导人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仁厚之心,那下属一定会很感恩他,一定会效忠他。所以「臣忠」,这个忠是忠於领导人,忠於他的本分、他的职责,忠於他的团体,这叫臣忠。所以仁跟忠就是德行,君臣关系是道,仁跟忠就是德,君仁臣忠。”
“领导人最重要的一定要以身作则。”
蔡老师和卢叔叔在澳洲学习期间,卢叔叔每天以身作则,默默地收拾房间,最后感化室友自觉保持卫生。学生在看到这个故事时,不禁想起在大学二年级时,学生迁入一个新寝室并担任寝室长,同屋的七位同学大多来自农村,家境都很贫困,自卑心较重,松散惯了,每次学校检查卫生,都排在倒数。学生很要面子,决心干好寝室长,就坚持每天一个人打扫卫生,去水房打开水,坚持了一个月左右,有一位同学就主动协助学生打扫,一个学期下来,大家都自觉按照值班表打扫卫生和打开水了。后来学生在校医院做手术住院一个月,他们虽然非常贫困(有的吃不起食堂,每天在寝室用酒精炉煮面吃),竟然还自发给学生筹钱,每天给学生送饭。冰雪交加的寒冬,他们送饭时经常在冰地上摔倒。想起这一幕,学生无比感激。
三位姐姐十几年来全心照顾大家庭,受她们的榜样影响,学生现在尽心帮助贫困的亲友,才觉得心安。近几年,学生坚持每年回老家2-3趟,最近太太也提出回东北老家看望亲友,并且现在主动承担起家庭年轻一辈中穿针引线的责任,对亲友的关怀也日益多了。感恩弟弟在家演说《弟子规》,孝敬已经70多岁行动不便的后母,照顾才十个月大的孩子,既要调和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一致的婆媳之间关系,又要化解一些长辈担心的就业压力。学生深深体会到:“我们不是去要求我们的家人应该做到什麽,而是先反省自己没有做到什麽本分。当我们有这种诚心,有这种反省的态度,连国都可以转了,更何况是一个家!”
2005-2006年,学生有机会在机关里带领六七个年轻同事管理一点事务,最大的感受是每天要把同事的成长,同事的人生放在心上,责任和压力很大。幸亏学生开始学习《弟子规》,在磨砺中力行落实。一是自己在家庭、工作生活各方面以身作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二是落实孝悌教育根本,单身同事有父母来探望时,学生会组织全体同事和家人请其父母吃饭,给其父母买礼物;春节前请家属们吃饭送红包、买礼物让同事们送给父母;每月组织全体同事和家人轮流上各家做饭、包饺子或是出外郊游;对于同事之间无私互相照顾、关心的事迹大加赞叹等。三是在适当时机把蔡老师讲课的文本发给大家阅读。通过两年的努力,真正印证了“员工懂得孝道治家,员工的家庭也能够和乐,而员工的家庭一和乐了,他的心态,他的内心才会很平安,工作也会做得好。”以及“所有好的境界是要靠人的真心去感来的,所以人生能感来多少幸福美满,多少人生的奇蹟,也要靠我们的这一颗真心。”
2. 千口之家能處得好是大學問。明太祖請教鄭濂,答以「不聽婦言」,何以故?
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不听谗言,不听搬弄是非的言语。”释净空教授说,只要有人讲谁的坏话,他马上制止他,他说:你不要再说了,他在我心目当中形象很好,你不要毁谤他。让每个人在他心目当中都保留一个很好的形象,这是有智慧。
学生一向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在不听谗言方面受益很多,这两年在学习《弟子规》后,更是有意识避开谗言和搬弄是非的言语,刚开始家人、领导和同事有些不理解,现在也慢慢习惯了,是非之语在他们口中也少了。
3、本周重点反省改过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学生最近好为人师,一时长了傲慢心,对领导不恭敬,进入领导房间时,只敲了几下门,没有等待领导同意,就直接推门闯入,而且事后竟然没有道歉,十分惭愧。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这周开车两次急刹车,差点出事。这都是平时养成的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坏习性的流露啊!天天犯,天天改。忏悔!
学生真诚恭敬感恩各位老师、各位学长!
2007年4月29日
分享文章 07.04.29
------------------------------------------------------------
尊敬的学院老师.学友.大家好!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 国兴让],古代为君者都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德行去教化他的国人.他的子孙才会效仿,他的国家才会兴旺.而君臣关系广义的讲就是不论是一个国家的君臣,一个学校的校长与老师,一个团体的领导与员工,一个国家的尊长与子孙,他们都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都包含在君臣关系之中.一个国家要兴旺,一个团体要和睦,一个家庭要幸福.安乐,都取决于这个领导人有没有德行.待人是否平等公平,有没有雅量能听谏言,有没有智慧去分辨谗言.当一个领导人,真正能反躬自省的时候,会感动天地风调雨顺,会感动全家人以为榜样,所以国家兴旺,家庭安康,决定在于人心.人生感来多少幸福美满,多少人生奇迹,也要靠我们的这颗真心. [言语的智慧]劝谏人时,也要审时度势.当我们发现别人缺失的时候,不要直言不讳.而要提升我们讲话的境界,巧妙而适时的规劝对方,使他心生欢喜,用德行去感化他.<< 弟子归>>云:[闻誉恐,闻过欣],闻别人称赞我们,我们受宠若惊,还要警惕自己我还没做到这么好.闻过欣,闻到别人指出我们的缺点,我们要欢喜接受,还要感谢他们,这样子[直谅士,渐相亲],所有肯劝告你的朋友就会围到你的身边来.用这样的方法去教导孩子,从小让孩子建立这种接纳别人劝告的雅量,对他一生的帮助是没办法衡量的. pc00203敬上
分享文章 07.04.30
------------------------------------------------------------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今天蔡老师讲了五伦关系中的君臣关系,在现在的社会里就是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古代的君王确确实实是做到了以身作则,体现出了“君仁”的品质。身教是最重要的教育,因此君王的属下从君王的言行上就能够受到教育,而做到“臣忠”,这才是真正的君臣关系。
周朝享国八百年也决不是偶然的事情,这是由于“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从太王开始到王季、泰伯、仲雍,到文王、武王,这一个家族都一直保持着仁、让的态度,天下的人民自然起而效法,从而国泰民安。而反过来看现在这个时代,很难看到富过三代的家族,就是因为忽略了教育,没有把祖宗的家风继承下来,因此才走向了没落。可见得教育是多么的重要,而最重要的教育方式莫过于身教,也就是说要自己先做好,这样才能用行动感染、教育别人。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讎”,这说明了领导对下属的态度一定要以“仁”为中心,这样下属才会对领导爱戴、忠诚。领导的能力不是最重要的,德行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领导不具备德行而只有能力的话,那么他也会一事无成,因为他的下属不会尽心尽力的为他工作,光凭一人之力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德行才是成败的关键。
以上就是我今天听课的心得,如有不妥,请老师同学指正,感谢大家!
感谢老师!
学生刘剑敬上!
分享文章 07.04.30
------------------------------------------------------------
这节课知道了君臣关系说的不限于只是古代君王与臣民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企业里老板与员工、学校里校长跟老师、机关单位里上级与下级都是君臣关系,也就是说,君臣关系在今天指的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君仁臣忠”是君臣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君仁”就是作为领导人应该仁慈,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就是要处处能为下属着想,“臣忠”就是作为下属要忠于本分,忠于自己的职责。
蔡老师讲到领导人最重要的一定要以身作则。“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古代圣君看到百姓的过失,对待不好的事情的态度是回过头来反省自己——这是我们不如圣贤人的地方。我们从周朝的兴盛看到文王、武王的孝德,看到修身的重要,看到像蔡老师说的“伟大的人都是把做人最根本的事情做到最好”,“一家人,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蔡老师说带领一个国,带领一个团体,一定是从自己修身、家庭齐家做起。
从学习中体会到,一个国家能国泰民安,一个团体能兴旺发展,取决于人心,而人心又取决于领导人对待人民、对待下属的态度,当一个领导人的德行能成为所有人的榜样,这个国家、这个团体一定兴旺。我们自己的家庭也是这样,如果我们学圣贤教育的人也能在家人面前处处做出好样子,我们的家庭也必定会幸福美满。对我们来说,人生能感来多少幸福,多少奇迹,要靠我们自己的德行,靠我们用一颗真心,这也是蔡老师讲到的——好的境界是要靠人的真心去感得。
“臣忠”里面还有一点要知道,当领导人有过失的时候,作为下属有“进谏”的责任,这里面要有智慧才好;自己也希望身边有位诤友出现,那就开始培养自己有欢喜接受别人批评的心量吧。
感恩老师!感恩各位学长!
学生00100顶礼敬上
分享文章 07.05.01
------------------------------------------------------------
尊敬的学院老师:
弟子今天把这份迟到的心得汇报一下,恳请老师谅解并指正。
弟子特别感触于明郑濂千口之家能处得那么好。郑濂做到不听谗言,不听搬弄是非之话,这一点非常重要。弟子婆婆家相对而言,大家相处还算和睦,弟子婆婆这一点做的挺好。弟子自己很惭愧,曾经做过搬弄是非之人,说过搬弄是非之话,在单位在家庭自己没有严于律己,说过许多不该说的话,做过许多不该做的事,幸亏学了圣贤文化,否则弟子不知要错到什么时候。弟子一定要改正错误。
持家做到公平。公平,人心就平;平了就和,和平;平了就安,平安;安后人心就乐,叫安乐。所以公平是持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自己在成家这几年,对公婆和自己的母亲基本做到对待一致,但是还是不够,从内心里还有分别,没有从根上把分别心去掉,自己要努力改。对待自己的孩子,没有做到公平。对儿子相对宽点,对女儿要严点。给女儿心中一定造成很大的伤害,实在对不起女儿。弟子一定改正自己的错误,公平持家,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
在单位,因为领导比较宽容,弟子对自己的工作仅仅是把自己每月的报表认真完成。上班别人怎么懒散,自己就怎么懒散,从来没有想过忠于领导,忠于自己的团体,忠于自己的本分,忠于自己的职责。弟子这方面也要改掉错误,做好自己的本分,用德行去感化别人。
谢谢老师。
感恩
分享文章 07.05.04
------------------------------------------------------------
尊敬的读书会老师及各学长:
大家好!
这一集后学从“君仁臣忠”的“君仁”那里,明白:“为什么做长子长女的责任那么大?”及“《弟子规》的影响力由哪里来?”
(1)兄弟关系也有君臣关系在其中──蔡老师告诉我们广义的君臣关系,是指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国家、社会、工作、学校,甚至于家庭(包括长辈与下辈、夫妻、兄妹关系等),尤其是古代的大家庭,也包含了君臣关系。
君臣关系要怎样处才能和谐、美满?就是“君要仁,臣要忠”。仁,就是要“处处为下属着想”,包括属下个人与家庭的利益、成长等;忠,就是要忠于团体、领导人、职责及本份。怎样表现出为君的仁德风范?就是要反躬自省,处处要做下属的好榜样。而怎样才能表现为臣的忠诚?最重要的是,当君做错了事时,要负起真心劝谏的责任。
看到蔡老师对君臣关系的解说,才一下子明白,为什么小时候父母总是对我们做长子、长女的要求这么高,原来凡做长的,就是兄弟关系中的“君”,怪不得父母经常说:“做大的要带好弟妹,要做好榜样给‘下面’的看,要忍让...‘唔好大带坏细’...”
那个时候,每当听到父母这样说(尤其是在弟妹做错了事,父母在半骂半教的时候说),心里起了莫明的不忿、委屈,时常反问自己:“为什么做大的一定要让细?为什么不是‘唔好细带坏大’?为什么要将责任放在做大的身上?明明是弟妹不对,为什么总是怪罪到我们身上?”现在终于明白当中的道理,在君位的人怎样做,自然会带动在臣位的人也跟着怎样做。所以,弟妹表现不好,做兄姐是责无旁贷的;情况正如在山下的人,必然会仰头向山顶上望去,以之为目标而前行。换言之,在上方位的人的一举一动,会成为下方位的人的目标。因此,要做弟妹的榜样,就是兄姐的“本份”。可惜当时不明白这个道理,不知道自己对弟妹原来有如此重大的责任,不过,后学现在努力把自己教好,让弟妹及下一代有一个好榜样。
(2)《弟子规》的影响力由哪里来?──后学在教学时采用了部份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及《弟子规》,由于本地的教育环境特殊,这些教材只能用一个半正式的途径向学生介绍,难免有点片断式的情况出现,亦因为此,反而令后学有机会训练自己在介绍时要把握重点。“《弟子规》的影响力由哪里来?”的问题,就是在教学时浮起的。蔡老师在这一课说出了答案。
蔡老师说:孔夫子为什么这么遵从古圣先王的教训?因为这些古圣先王扎扎实实的以身作则,例如:尧帝在遇到人民偷东西时,自己承担起责任,反躬自省而能感动天地、人民;汤王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及康熙帝遇到旱灾时,诚心斋戒沐浴到天坛求雨等,都说明一个领导者的真实德行所具有的强大感应力量。这些有真实德行的人,就是蔡老师说伟大的人。他们伟大之处,是能够把最根本的事做到最好,来感动天地,兴旺国家。而这个最根本的事,就是孝。
蔡老师说孝是性德,只要领导人能把孝做出来,他就能够把人民的德性启发出来,周朝的太伯、仲雍、文王、武王、周公等,就是把孝做出来,把人民的性德启发,令国家和乐而使周朝兴旺的。《弟子规》说明了具体孝的内容,不过它能否感动人,就看我们在君位的人能扎实的否把它做出来。
后学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时有起落,有时觉得自己进入状态,最明显的是自己的心较以前安定了,没有那么急躁,所以脾气减少了,很多事情也看得较顺眼。但每次依着经文来检查时,又发觉自己做得很少,尤其是“首孝弟”章,真的做得很少,进步很慢。这种感觉很不好受,特别自己在教学时,还大篇道理的向学生说孝道的重要性,那种感觉极之难受;当听到有些学生真的很努力去改变,而自己却没有进步时,心中非常惭愧!实在很想知道,究竟蔡老师是怎样把《弟子规》做好的?恳请老师及学长指导。
敬祝
安好!
学生 pc00024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