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石家庄6月13日电 (记者 高新国 艾广德)上网、逃课、打架、早恋、懒惰,性格执拗,缺乏关爱心、同情心,令不行、禁不止……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今天,中国独生子女教育中遇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令众多家长头疼,许多孩子也因此被称为“问题孩子”。在此间举行的“未成年人社会适应不良现状与对策”研讨会上,有专家认为,加强传统教子文化渗透是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专门从事“问题孩子”教育的石家庄某教育训练工作室的负责人刘晓冰说,“问题孩子”普遍畏难怕苦,以自我为中心,但又缺乏坚定意志和同情心,加之社会影响和不当的家庭教育,使这些孩子慢慢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与老师和家长走向对立。矫正这些孩子的不良习惯,关键是挖掘潜能,重树孩子自信,形成坚定意志,让孩子懂得尊重、感恩和友爱、互助。
对“问题孩子”教育具有多年研究的范学军认为,孩子出问题往往是家长先出问题。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只注重物质满足,不注意心理沟通,孩子稍有一些“不合规”的举动便斥责,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促使孩子找到“解脱”压力的方式,久之会使孩子出现不该出现的问题。
“中国传统的教子文化对约束孩子行为,促进孩子成长大有裨益”。石家庄市教育局思想政治教育处处长曲连坤认为,“问题孩子”的种种表现,与中国有教育多子女经验、缺乏教育独生子女经验和中国有教育贫穷孩子的经验而缺乏教育富裕子女的经验,有直接关系。但《弟子规》等中国传统教子文化,内涵丰富,如果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加强渗透类似内容,让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尊长爱幼习惯,对孩子一生成长会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