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教学《弟子规》后感

作者:huidefeng  

时间:2008-9-23  

http://blog.aqedu.cn/user1/huidefeng/archives/2008/200842002827.html

摘自  
 

      随着教龄的增长,对学生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改变。最初站在讲台上,看见一群小萝卜头,喜欢他们的可爱与天真,但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稍微有点道理的话都不和他们说,怕他们听不懂。现在我却越来越感觉到孩子们的聪明,甚至超过了大人。因为他们思想单纯,很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习新的知识。
      去年教学完拼音后,我就要学生背诵《弟子规》,一星期一页,五十字左右,当时的想法是让他们熟练拼音,多认识一些字,懂得一些道理。对于道理的教育我不敢有太高的奢求,同时担心学生对于《弟子规》这样的传统读本不感兴趣。现在才知道我小看了这群孩子,大部分学生对《弟子规》非常感兴趣,喜欢我讲其中道理,并且能对照其中的训诫审视自己,认识缺点,虽然有的不能一时改正,但他们改正的心是真诚的。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让我们的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得到了过多的关心,甚至溺爱,同时也背负着过重的期待。孩子的性格有着明显的缺陷,任性,刁蛮,特别是不为他人着想,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件——学习。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尊敬长辈等为人处事的礼仪,他们很少甚至没有想过。有个李学生告诉我他对《入则孝》印象最深,有时他对最简单的“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都做不到。这让我想起了一次语文课上发生的片断,我问学生:“什么事让你感受了父母的爱?”王**同学回答:“爸爸妈妈都听我的话。”一句话反映了现在的家庭的结构,不得不令人担心。对于《弟子规》里一些简单的道理,孩子们现在随口就能吟诵,如“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於无 倘掩饰 增一辜”“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等,道理也明白得更加深刻。写到这,想起一个教学小插曲,在教学“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时,一个学生问我“凿壁借光”是不是属于偷?没有想到一年级的学生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将“凿壁借光”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让他们明白这个成语赞扬的是勤奋苦学的精神。
      写到这,好像扯远了。想想半年的《弟子规》教学,我感觉收益还是比较大的。除了学生得到了收获,我与家长们也通过《弟子规》懂得了更多的教育方法与为人道理。

 
本文编号:20080923013918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