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弟子规》与我们同行——饮水思源,知恩报恩

作者:吉林松花江中学校  

时间:2008-12-12  

www.shjzx.com

本站原创  
 

   “感谢祖国培养,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农夫辛勤劳作及所有付出的人”.自学校开展学习.落实《弟子规》活动以来,这是每名学生每天诵读的感恩词。那么,如何推广感恩教育,建设和谐校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来谈几点体会:

   在学校总能接触到道德行为不规范的学生,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做与上课无关之事,甚至顶撞老师;有的学生不服家长管教,满嘴 脏话……我身边还有这样一个实例:我的一个同学是小学老师,她的一名学生腿受伤了,于是她每天背着他去吃中午饭。有一天,老师因事耽搁了点时间,当她匆匆忙忙赶到教室走廊时,听到她的学生大声喊叫:“刘老师,你死到哪里去了?我肚子饿死了!快来背我呀!”这位老师惊呆了,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这样的孩子,他连最基本的感恩都没学会,更何谈“孝”字呢?所以和谐社会呼唤感恩教育,落实《弟子规》,推广感恩教育,才能让学生收获快乐和幸福的命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老师,收集典型材料,树立典范,并充分利用早课.家长会和班会,要做好这个“源泉”。

    家长会上,我同家长们讲:对孩子的爱也需要表达出来,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直接地表达,让孩子感受父母的付出是为了他们,教育孩子明确责任。只有让孩子承担责任,孩子才能产生感恩之心。我们的父母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打骂也好,唠叨也好,无言也好,管束太多也好,毫无疑问,父母亲都是真心地爱自己的孩子,都是为孩子好。引导家长从小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还要让家长明白:感恩教育,家庭是第一课堂。父母是榜样,言传身教才能播种感恩的种子。

     下面我们来共同看一段视频。

     《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很好地说明了一个基本道理:只有父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并付出感恩,才能培养出知恩感恩,健康向上的子女。

  在班会上,通过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下面我们看一个正面例子(视频):在金训华烈士墓守了37年的陈健,成了CCTV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37年前,在一次与洪水搏斗抢救国家财产时,金训华救了陈健的命。在金训华牺牲后,陈健决心义务为战友守墓,并发誓“要一辈子陪着你。”为此,他再没有离开过逊克县,一直为烈士墓守灵。为了报恩,他三十多年倍受艰苦,此举令人动容。他把大家感动,也把远去的灵魂感动,他就是知恩报恩的典范。

  我们再看一个反面例子(视频):

  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深圳歌手丛飞耗资300万元,资助178个贫困生,而当他重病住院时,受过资助的一些大学生就在深圳工作,也没去看望他,甚至连个问候的电话都没有。有人问丛飞:“你伤心吗?”。他说:“我有点伤心,但我不后悔。”,而我们难道不为之深感痛心吗!

  通过以上正反例子的对比教育,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教育学生感恩也是一种责任,要知恩图报.有恩必报,每个人决不能“以怨报德,忘恩负义”。

  通过以上活动实施感恩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   

  由于工作需要,上届我当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上总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这届我又当两个班的班主任,通过落实《弟子规》,推广感恩教育,班主任工作得心应手,班级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谐向上的班风已经形成。下面我把在《学会了感恩.就学会了生活》的主题班会上,几个同学的感言。同大家分享一下:                                         

  初一14班徐淼:母爱》爱母,父爱》爱父,不论何时,这两个不等式都成立。这是一个真命题,是一个定理,但是,我们仍要向“等式”不断努力,付出自己的行动。让我们怀着一颗恭敬之心.一颗感恩的心去孝顺父母吧。要知道,怀抱一颗感恩的心,世界才会因此更美丽。

  初一14班毕贝献给老师的话:我愿化作一条毛巾,擦干你额头上的汗水。我愿化作一杯清茶,去滋润你干渴的喉咙。可是,我却化作一条皱纹,悄悄爬上你的眼角。感恩存在点滴之间,可以是上课良好的精神状态,干净整洁的作业,更可以是优异的成绩,只要我们取得进步,就是对老师的回报。

  初一15班常诗昀:有的同学天天为班级打水却从不说一个累字,有的同学乐于助人牺牲自己的时间专门为学习不好的同学讲题,有的同学总是在角落里默默无闻的为大家服务着。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身边的同学,去感受平凡中的伟大,也去为他人做些什么,为建设和谐的班集体出一份力。

  总之,通过践行〈〈弟子规〉〉,落实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才能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本文编号:20081212084105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