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弟子规》,太原一监第一规

作者:山西青年报  

时间:2009-5-21  

www.sxqnb.com.cn

摘自  
 

     “父亲最后醉了,我把他扶到了床上,脱他衣服时,一张诊断书飘在了地面,‘脑血栓’三个字格外刺眼。”
     “父亲还患有心脏病,这么多疾病缠身的时候,父亲没有想着怎么才能治好,而是想着治他儿子的‘病’。”
       ……
     “国学和父亲,他们用实实在在的事情让我懂得了如何欣赏人生这壮丽的风景。”
      写出这段真挚文字的年轻人叫于立宗目前正在太原第一监狱服刑。今年22岁的他因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
在《弟子规》成为“太原一监第一规”后,一年时间的诵读和学习,潜移默化地影响让于立宗,以及和于立宗一样误入歧途的服刑人员,心灵上起了变化。
     昨天,他们把这种感悟搬上了舞台,一场“规范改造行为,弘扬主流文化”专项活动成果展示在太原第一监狱内进行。

     发现这种情况后,太原第一监狱焦宁亚政委提出:“国学教育首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弟子规》是做人做事的基础。”

    《弟子规》带来归属感
      刘金锁在与服刑人员交流时,发现一些犯人虽然承认自己犯了罪,但心里很不服气,对整个社会充满抱怨。有的犯人甚至萌生“出狱后偷就偷公家的,抢就抢有钱人”的想法。
      “想要让他们真正地认罪伏法,出狱后不再犯罪,就得在教育改造中,把法和德结合起来。”刘金锁说,罪犯和普通人一样,都有两面性,既有恶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特别是中国的罪犯,善的因素要更大一些。如何发掘出他们善的一面?拿什么来教育人?如何让他们从灵魂深处,认识到自己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
      刘金锁认为《弟子规》是一个载体、一块敲门砖,“他们刚开始学习《弟子规》的时候,其实就是为了能分、减刑,能早点回家,和家人团聚。但是,慢慢地《弟子规》给服刑人员带来了亲切感、归属感。他们更乐意接受《弟子规》,感觉《弟子规》不空,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学了《弟子规》以后,刘金锁发现服刑人员比以前有责任心了,逐渐明白了人不是只为自己活着的道理。监舍里大声诵读
 一年的时间里,《弟子规》学习已经渗透到了服刑人员生活的方方面面。太原第一监狱有一个“511”工程,就是5天工作、1天学习、1天休息。
      “学习的过程,就是要反复渗透,潜移默化,解决根的问题。”刘金锁介绍太原第一监狱学习《弟子规》的方法,“最初,我们要求服刑人员一遍一遍地抄写《弟子规》,主要是要求态度端正,静下心来抄。做到坐正、笔正、心正,跟着就是心静。大家抄写的《弟子规》,都是一笔一画,虽然字不一定写得好看,但很工整。”
      除了抄写,服刑人员工作之余,每天都要在监舍里诵读《弟子规》1小时。他们的诵读,不同于老学究拉长声调的方式,而是一字一顿,具有一种阳刚、向上的气质。
      刘金锁说:“平时,监舍内是不允许高声说话的,唯有诵读《弟子规》时,可以放声朗读。这对服刑人员来说,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好处。如果每天仇视社会,只看外面社会的丑恶面而不去内省,这种负面情绪也会影响身体健康。而每天接受善的信息,对身心很有益处。”

     人生的交通规则
      刘金锁在给服刑人员上课时,经常会这样开场,“你们会开车吗?开车容易犯什么样的错误?”
      “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压线、跑偏了掉进沟里……”服刑人员往往七嘴八舌地说。
      刘金锁把他们的违法行为比喻成违反了人生的交通规则。人生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人生也有交通规则,就是《弟子规》。服刑人员大多数文化水平比较低,没规矩,不会做人做事。而《弟子规》正好适合他们,因为《弟子规》通俗易懂,讲得都是如何和人打交道,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刘金锁说,太原第一监狱就是要给他们补上人生这一课。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少服刑人员意识到,如果早接触《弟子规》,也不至于走上犯罪的道路。在服刑之前,不少人其实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亚文化,比如逞强示弱、哥们义气之类。
      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太原第一监狱非常注重把服刑人员心中的善扩散,成为大善,把服刑人员引向对祖国的热爱,做个合格的公民。热爱祖国,这才是大仁、大义、大礼、大智、大信。

     发掘“孝”的基因
     中国人的骨子里都有孝的基因,但能不能发掘出来是个问题。刘金锁认为,服刑人员在监狱的生活,是个引导他们学习孝道的好时机。
      “在家里时,他们总是嫌父母唠叨,而在受到挫折与打击后,才真正体会到父母的呵护与真情。这时候,再用《弟子规》来点化他们,每天反复地念,肯定会产生效果。”
      服刑人员中,以前很多人都存在虚荣心和攀比的心理,比如谁的家属送来200块钱,两条烟,他就很有面子,趾高气昂。而那些没有得到父母经济帮助的人,会觉得很丢人,蹲在墙角。
      学了《弟子规》之后,服刑人员意识到了自己给父母造成了的精神打击。父母亲再来探视时,他们不再吊儿郎当,而是穿戴得整整齐齐。问及为什么要这样,他们说“‘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要是精神不好,怕父母担心我病了。”
      服刑人员中,有些父母离异、赌博等,没有享受到家庭的关爱。学习《弟子规》之前,他们普遍存在的思想是“父母对我好,我才对他们好”。而现在不同了,“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他们懂得了谅解父母。
      本来应该在父母身边尽孝之时,他们却被关押在高墙之内,不但要父母为自己操心,还得父母帮自己抚养孩子。一些服刑人员一提到家中年迈的父母,声音都会有些哽咽,都希望早点出去,减轻父母的负担,让父母少替自己操点心。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服刑人员的坐姿、衣服摆放都有改变,一点一滴地改变懒散、奢侈的习惯。犯人们之间斗气斗狠的事情,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少了,帮别人的情况越来越多,比如打水的时候,年轻人就会帮年纪大的。
      《弟子规》让大家能够静下心来,梳理自己的人生。这种自然自觉的变化,太原第一监狱的狱警看在眼里。
       太原第一监狱正在制订长期计划,把《弟子规》学习变成科学化、常态化的一项工作,有计划地用几年时间,分阶段地把《弟子规》渗透到服刑人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学国学先学《弟子规》
      “说起学习《弟子规》,这还得从学习科学发展观说起。”太原第一监狱教育科文教主任刘金锁说。
      当时,太原第一监狱提出创新理念,科学改造。如何创新?大家动起了脑筋。什么样的改造方法入情入理,适合服刑人员的情况?大家想到了用民族的东西,来拯救服刑人员的灵魂,因为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容易和服刑人员产生共鸣。
      2008年3月,学习国学的热潮,在太原第一监狱如火如荼地展开。《菜根谭》、《庄子》、《道德经》和于丹的《论语心得》等等,太原第一监狱买回一批国学读本,而《弟子规》只是其中的一种。
      在最初这个国学学习全面开花的阶段,太原一监还组织电视讲座,教官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专题,给服刑人员讲课。
 可是,活动虽然搞得轰轰烈烈,但在服刑人员写的心得体会中,却看不到明显的反映。大家的心得体会,多数是抄书,没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论语》、《道德经》等等,比较深奥,服刑人员理解有困难。只有在《弟子规》的学习中,服刑人员写出来的心得体会,能够结合自己的情况,反映比较好。”刘金锁说。

 
本文编号:20090521075504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