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民族发展须培育文化根基

作者:转载  

时间:2007-4-25  

http://www.szccf.com.cn/

摘自  
 
 
“民族发展须培育文化根基”
著名学者汤一介畅谈儒学与人文精神
晶报记者刘敬文庄向阳/文轩慧/图
     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儒藏》编撰中心主任。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06年获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曾任麦克玛斯特大学兼任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纽约州立大学宗教研究院研究员、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胡适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钱宾四学术讲座主讲教授。
    “不是我带我妻子来,而是我妻子带我来。”昨天的市民文化大讲堂一开场,汤一介先生就“纠正”了主持人的不当表述,惹得满堂大笑。话中流露出的80岁老人的率真和学者的坦诚,一直贯穿整个演讲的过程。
和谐社会
曾是儒家的理想
“《易经》有一个观念叫‘太和’。‘太和’是一个普遍谐的状态,不仅是人和人之间的和谐,还有天人之间的和谐,这种观念,对建设和谐社会有意义。”
     汤一介先生说,之所以讲“儒学与人文精神的现代意义”这个题目,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我们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前夜,此时此刻,必须回顾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复兴和她的文化复兴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文化的复兴,特别是儒学的复兴,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第二,新的世纪,我们的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费孝通先生曾提出“文化自觉”的问题。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也必须有对自身文化上的自觉。
    从第一个原因展开去,汤先生首先提到西方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观念。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500年前后,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等地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老子、孔子等等,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主要精神财富。
      踏入新千年之际,世界思想界已出现对新的“轴心时代”的呼唤,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对古代思想智慧的温习与发掘,回顾我们文化发展的源头,以响应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的新局面。
汤先生说,建立和谐社会是儒家历史上的一个理想,可是没能实现。进入21世纪,我们国家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就是希望我们老祖宗没有实现的理想,能够在今后实现。
《易经》有一个观念叫“太和”。“太和”是一个普遍和谐的状态,不仅是人和人之间的和谐,还有天人之间的和谐,这种观念,我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意义。
主体意识
是文化生存之根
     “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失去了文化的主体意识,就会丧失生存发展的根。任何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根植于自身文化的土壤之中。”
     汤一介先生说,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可以从三个不同角度来看待儒学。一是政统的儒学,二是道统的儒学,三是学统的儒学。汤先生说,政统就是政治化的儒学,儒学在历史上虽然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但存在相当多的问题。而过于强调道统会把其他思想视为异端或非正统,所以我们今天应该注重学统的儒学,看看儒家的学术思想,哪些能够为我们今天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还有哪些是我们应该抛弃的。
针对近期学术界有些学者提出全面复兴儒教对抗西方文化,汤先生认为,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真理。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草稿片断里所言,黑格尔之后“体系说”已经不存在了,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对自然界和人类历史有全部的认识才可以,但是人类历史在不断发展,就没有可能全部认识,想建立一个体系,必须用很多虚幻的东西来代替现实。
      汤先生也提到,他赞同吸收外来的文化,但对任何民族来说,都必须先有文化上的主体意识,因为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失去了文化的主体意识,就会丧失生存发展的根。任何一种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根植于自身文化的土壤之中。只有对自身文化有充分的理解、认识、保护和发扬,它才有消化和吸收其他文化的能力。你自己的文化根基扎得越牢,并能够发展和更新,那么吸收其他文化的能力就更强。
当代儒学
应有"问题意识"
   “复兴儒学如果没有目的和明确的方向,就没有意义。我们今天复兴儒学,就是要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问题,所以当代儒学应该有‘问题意识’”。
     汤先生说,复兴儒学如果没有目的和明确的方向,就没有意义。我们今天复兴儒学,就是要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问题。所以当代儒学应该有“问题意识。”
汤先生总结说,近百年来,人类对自然界的残酷的掠夺,造成了生态的严重破坏,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和权力欲望的无限膨胀,造成了人们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甚至残酷的战争。在20世纪就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今天,我们也面临着种种矛盾和冲突,甚至是战争的威胁。有霸权主义的存在,也有原教旨主义的问题,也有恐怖主义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天人问题,人与人的问题,人自身分裂的问题。
    1993年在湖北出土的郭店楚简是汤先生为种种问题寻找答案的重要依据。汤先生说,楚简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记载:“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这就是说,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注意到,研究“天”不能不牵涉到“人”,研究“人”也不能不牵涉到“天”,这就是“天人合一”思想。
互动
"西学冲击儒学
不是坏事"
听众:“五四运动”时期,“反孔运动”是一种社会进步;如今,儒学复兴也代表一种社会进步。如何看待这样一种巨大反差?
    汤一介:在历史的长河中,特别是元、明以后,儒学越来越僵化和教条化,而且把它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儒学在几百年里都没有什么发展,当西方文化到来时,这样的学问当然抵挡不住冲击。所以,“五四运动”中出现了“打倒孔家店”的呼声。我觉得不能把“五四运动”的精神和“打倒孔家店”结合在一起。因为“五四运动”主要是倡导科学、民主,我们的社会原来缺乏科学、民主,我们要把它引进来。“打倒孔家店”否定的是几百年来的僵化和教条化。今天不同了,中国在崛起,我们面临的是如何发展自身文化的问题,自身文化的根基扎得越深,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也越强。
     我们现在进入到了21世纪,时代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是在不同的条件下面对儒学,既要看到它曾经有过不好的作用,也要看到它里面所包含的价值和精神。
听众: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儒学生命力到底在哪里?我们如何进行批评和吸收?
    汤一介:冯友兰说过,新理学不是照着宋明理学讲的,而是接着宋明理学讲的。对于今天的儒学也是这样,我们不应该照着讲,应该接着讲。西学的进入,对儒学有非常大的好处,因为这么一冲击,就让你知道儒学存在的问题到底在什么地方,就帮助你发现它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应该往哪个方向接着它讲。所以,我觉得西学的输入,对儒学来说是功臣,不是一个坏事情。正因为西学冲击了儒学,儒学自身才知道缺什么东西,也才知道儒学的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
 
本文编号:20070425105553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