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生说他有一男孩今年15岁,一直在夫妻俩人身边,从小就极为宠爱,没想到却养成了自私、冷漠、爱享受、对一切都无所谓的性格,自己住的房间不许父母进入,说是要有私人空间,脾气还挺大,经常对父母说不要侵犯他的个人权利。吴先生讲:跟我小时可不一样,那时候,哪知道什么私人空间、个人权利,全家一个大屋,一铺大炕,看书写作业都爬在饭桌和炕上,也都学会了,要什么空间、权利还不一巴掌打一边去呀。现在可好,自己一间屋不算,还得电脑、学习桌椅、学习材料、牛奶等伺候着,还要什么个人权利。
像吴先生所说的现象是普遍的还是个别的呢?抱着这一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研究员郭立双教授。郭教授坦言,这种现象是比较普遍地存在。现在的青少年受外来文化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冷漠、自私、表现欲强、自我意识强。这一现象的形成,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出现了断档。我们一直以来都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和家长只顾及学生的分数却忽略了孩子的素质教育;平时我们经常会说传统文化,可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什么?这就很难有人能回答。原因就在于我们许多家长自身就对这种文化内涵不了解,又如何去影响和教育孩子呢!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现在许多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表示担忧。一位赵姓家长说,他很担心自己的儿子,现在高二了可连袜子还不会洗。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穿品牌要名牌,经常还要发点小脾气的生活,想接回来管管,可结果却是长辈不满意,孩子不高兴;而另一位孙姓家长也有同样的担心,为了省事她将女儿从小就放在父母那里,现在孩子读初中了却养成了好吃懒做、浓妆艳抹的习惯,在外面玩经常是很晚才回来。现在我们天天陪着孩子就是希望她能理解父母的苦心。
曾经看过这样一组漫画,一个小孩背着沉重的小学课本;一个学生在看初、高中课本;一个青年在看大学课本;可是一个带着眼镜的成人却在看幼儿的启蒙读物。看完这组漫画很多人都会发出开心的笑声,但在笑声的背后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沉重的反思。现在很多家长都感到,孩子在精神世界上很难与长辈沟通,他们对父母的感情十分淡漠,认为父母为自己提供物质生活是应该的,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也谈不上感恩和报答。自己学习是父母逼的,好了是给他们脸上争光。对父母的付出心安理得,可一旦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迷恋网吧或离家出走,根本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和痛苦,这又怎么能与兄弟姐妹和同学朋友相处呢!长此以往还会有什么“父子有亲、兄弟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呢!
郭教授表示,加强道德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目前显得十分重要。她举例说:“德与才有如堤坝与洪水,才愈大而德应愈高,不然就像没有堤坝阻挡的洪水一样,才愈大而危害也就愈大。”进行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在幼儿时期可以多读些《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读物,很多的做人道理都在这里体现出来。如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等对培养以后的独生子女都会有极大的好处。(10月17日《鹤城晚报》 纪明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