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信息新闻 - 正文
 
 

中国传统经典走进本地校园

作者:联合早报  

时间:2007-10-30  

http://www.zaobao.com/edu/pages3/edulive071028.html

摘自  
 

  30名教育界人士在9月的学校假期参加了由新加坡华文教师总会主办的访问团,到中国安徽省庐江县的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取经”。经过五天的体验,一些校长、教师认为能把《弟子规》用在本地学生的品德教育上。

  诵经、读经,如何用在德育,本报记者参与行程,并访问了参与课程的教育工作者,看他们如何把《弟子规》带进本地校园。

  大多数参加考察团的校长和教师表示,之前听过《弟子规》,不过只知道它与《三字经》等是中国传统经典,对它的认识并不深。

     茂桥中学华文教师叶佩仪让中二高级华文班学生朗读《弟子规》,用硬笔书法抄写内容。 

  达善中学校长刘丽尧(52岁),在教育界28年,之前教英文与文学。她说:“我几年前就听说,中国有一些学校让学生诵读传统经典。我认为这可以是道德教育的另一种方式,所以想到中国看看。”

  茂桥中学校长陈志祥(39岁)则表示,他是被学校高级华文科目主任王翠兰(58岁)与华文教师叶佩仪(34岁)说服,随团访问。

  原来,这两名教师今年5月到马来西亚麻坡参加了庐江文化教育中心课程,回到学校后便尝试把《弟子规》融入华文课。

  他说:“我看到老师教《弟子规》取得一些成果,所以想亲自参与。”

  他们上了“礼在人际关系的运用”、“如何落实德行教育”等主题课程。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教师的90度鞠躬礼、发自内心的真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及谦卑的态度,令本地教师深受感动。

  叶佩仪说:“那里的老师都把《弟子规》身体力行。要教好学生,我们也必须以身作则。”

  陈志祥校长认为,《弟子规》提倡孝道等价值观,有助于推行道德教育。另外,“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也是应有的学习态度。

  他指出,《弟子规》提倡的一些态度与精神,与茂桥中学的校训相辅相成。如“泛爱众”的精神,就与校训的“和谐(harmony)”与“慈悲(compassion)”不谋而合。

通过《弟子规》学习社交情绪技能

  学林小学校长符美珠(47岁)与达善中学校长刘丽尧则不约而同地表示,《弟子规》的内容其实能支持教育部在去年制定的社交情绪学习(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框架。

  该学习框架列出学生在校时必须掌握的社交情绪技能,包括自我意识、如何掌控愤怒情绪和压力、社会意识、关系管理、如何作出负责任的决策等。校方能够通过各层面帮助学生掌握社交情绪技能,而两位校长都认为,让学生通过学习《弟子规》学习社交情绪技能,是不错的方法。

缺乏条件 教导有一定难度

  不过,受访教师也承认在本地教导《弟子规》有一定的难度。

  符美珠指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程度较低、缺乏生活经验,可能较难明白《弟子规》的意思。要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或许得用历史故事、设计作文题目、专题作业等方式。

  圣安德烈初院母语部门主任林华龙(48岁)则表示,回国后尝试在两个班级播放《弟子规》的光碟与让学生诵读,不过学生的兴趣不大。

  他说:“可能是接近会考期间,学生功课太忙。我打算明年再尝试。”

  另外,一些校长也指出,大多数教师对《弟子规》仍不熟悉,因此要在学校教《弟子规》,必须从教师的培训做起。多数校长表示,他们在回国后与其他教师分享学习经历,而有关教师,包括非华族的教师,都相当感兴趣。

  茂桥中学目前已有两个高级华文班在上《弟子规》,他们计划在明年让更多教师接受培训,后年起,让所有中一生在华文课学习《弟子规》。达善中学则计划明年让所有中一中二生,在上华文课时学习《弟子规》。两校校长也表示,将为有兴趣的家长开办《弟子规》课程。

  同时也是新加坡校长协会第二副主席的刘丽尧透露,协会将进一步与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接洽,讨论能否在明年在新加坡为校长、部门主任等开办《弟子规》的讲座。

冯焕好为经典“重出江湖”

  已退休的资深教育工作者冯焕好(63岁)将“重出江湖”,到达善中学教导学生与家长《弟子规》。

  她表示,她带着8岁孙子与4岁孙女到光明山普觉禅寺学习背诵《弟子规》,也引起她对《弟子规》的兴趣。

  她笑说,孙子、孙女能够流利背诵《弟子规》,《弟子规》内容对他们的行为也有积极的影响。《弟子规》里有一句“出必告、反必面”,他们外出与回家都会向长辈说一声。

  因此,身为达善中学前校长的她得知刘丽尧校长打算在学校教导《弟子规》,便答应回校帮忙。

  她认为,《弟子规》虽然是“古书”,但是在现今社会传达道德价值观方面还是非常管用。

  “我们不能每一句都照做,但是能够用现在的理解,实践在现在的社会。”

  她举例说,“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对没有四季的新加坡似乎不适用,有些孩子也不与父母同住,但是对父母的孝心,定时通过电话、电邮给予问候,却是能够应用在现在的生活中。

  她指出,要中学生背诵《弟子规》有一定的难度,不过认为能够通过讲解内容、讲故事,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达善中学:影像歌曲传经典

  刘丽尧校长说,目前已有一名华文教师编写了课程内容,明年所有中一、中二生,每两周将上一小时《弟子规》“特别课程”。

  她认为,《弟子规》的一些词句,如“亲有疾,药先尝”可能对现在的孩子不太适用,因此校方会摘录改编。

  她解释说,教师会根据主题比如“孝”来编写课程,选择相关的光碟、故事、《弟子规》内容摘录与歌曲等。

  “我们多数的学生比较好动,喜欢通过不同方式学习。要他们坐着诵读,或许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至于对华文较有兴趣、程度较高的学生,刘丽尧校长将鼓励他们在午餐表演时段朗诵《弟子规》,或是表演与《弟子规》主题有关的短剧等。

  她也计划让他们在12月的假期先学习《弟子规》,然后一起讨论如何把《弟子规》推广给其他同学。

  另外,她将在来临的学校假期亲自教导12名在纪律或其他方面有问题的孩子,让他们学习《弟子规》。校方也计划开办《弟子规》亲子班,让父母与孩子一同学习。

茂桥中学:用经典纠正学生坏习惯

  中二生石佳洁(15岁)起初不太明白《弟子规》的意思,承认自己在诵读时“念着念着会想打瞌睡”。不过她现在觉得,一边抄写、一边听“音乐版”《弟子规》,能陶冶性情。

  她表示,老师也会用《弟子规》的内容提醒他们注意言行举止。

  她说:“如果我们坐姿不雅或是边坐边摇脚,老师就会用‘勿箕踞( jījù,指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坐姿)、勿摇髀( bì,大腿)’提醒我们。我们对‘弟子规’相当熟悉,所以老师一说,我们就明白。”

  茂桥中学高级华文科目主任王翠兰与教师叶佩仪,今年7月起在两个中二高级华文班教《弟子规》。她们每周用一节课,让学生诵读与用硬笔书法抄写《弟子规》。

  王翠兰说,她起初尝试在中一快捷班教《弟子规》,但学生兴趣不大;在中二高级华文班则取得不错的效果。

  叶佩仪表示,他们给学生提供附有解释的读物,不逐句解释,而是让学生主动发问。他们也会用历史故事来解释“孝道”等概念。

  她说:“我们没有要求学生背起来,而是希望他们能通过诵读与书写,把当中的涵义内化为生活的一部分。”

  不同学生学习《弟子规》后,都有不同的领悟。一些穿着较不整齐的学生会特别注意到“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身为学生领袖的则会提醒自己要把知识加以“力行”,以身作则。

  另一名中二生王文秀表示,母亲知道她在学习《弟子规》,非常支持。“不过,母亲认为当中的一些规则似乎太严厉,说要和我一起制订一套自己的家规。”

侧记

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弟子规》和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对于记者、记者周围的朋友,还有参与这次课程的教师来说,相当陌生。

  上网查询,《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他以《论语》“学而篇”里头的“弟子(学生)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有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坐落在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由净空法师创办,是一个非营利教育单位,并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伦理道德教育为核心教学内容,如教导《弟子规》、《三字经》、《老子》等经典。

  中心设立虽只有两年,据说已对当地镇民起了很大的影响。中心的教师以身作则捡垃圾、在户外场地教导镇民《弟子规》,让汤池镇成为一个街道干净、民风良好的小镇。

  来自中国各地的教育界、企业界人士,也到此上短期课程。中心的导师告诉我们,许多老板意识到“道德”在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希望员工学习《弟子规》,成为有责任感、可信任的员工。此外,教育中心还派教师到海南岛海口监狱教导犯人《弟子规》。

  单单诵读、了解《弟子规》的内容,能否发挥这么大的影响力?其实,到庐江文化教育中心上课后的新加坡教育工作者都表示,最大的震撼与感动是来自该教育中心的导师。

  这些导师除了来自中国各地,也有来自其他国家,当中不乏专业人士。他们因为相信中国传统经典的价值,放弃了原来的工作,献身于经典教育。

  教育中心的导师一直强调“身体力行”,表示教导《弟子规》的老师必须树立好榜样,学生才会信服、被感动。大家都对彼此行90度鞠躬礼,说话时谦卑有礼,那种氛围是生活在喧嚣城市中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要把《弟子规》搬进新加坡课室,是否行得通?应该怎么教?上完课程的本地校长和教师,都有自己的想法。

  《弟子规》的道理不难懂,与一些宗教、文化的教导也有相似之处。但是,要有效地用来向学生灌输道德价值观,除了使用具有创意的方式外,教育工作者如何以身作则,让学生信服、感受到他们的关怀,也是关键所在。相信这也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最大挑战。

 
本文编号:20071030094955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新闻信息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