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学习问答 - 正文
 
 

大学生应该如何落实弟子规

作者:大方广  

时间:2008-3-23  

http://www.dfg.cn/gbook

摘自  
 

      尊敬的各位老师:
      末学是一名在读大学生,虽然学习弟子规一段时间,而且也听过不少讲座,但总有很多地方做不到。有些事情做到却收到反效果,末学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特此请教!
      比方说在宿舍,如果不跟同学聊一些八卦之类的事情,就会被冷落,好像好朋友之间就是要说些哪个明星的新闻、某个男生很帅之类的,要么就是考试帮忙作弊才算是仗义。
      有时候我会跟平时经常在一起的同学分享一些学习弟子规的心得,比如饮食方面、作息习惯方面、人生态度方面,可是会被误认为是说教,偶尔引用古人的话,就会被说“噢,你好博学”,可语气里透着不屑。
      有时我会顺手捡起校园里的垃圾,同学也会说“噢,你好高尚”,但依然是不屑甚至嘲讽的口气;课前我有时会擦黑板,同学们也会窃窃私语的,还有同学提醒我不要这么出风头、会被误解成讨好老师的(从那以后,我都是尽量在课前教室人还很少的时候抓紧时间擦,老师来了我就不敢擦了,有时候会想,擦黑板是因为尊重老师,被人误解算不了什么,可是有时候就退缩了)。虽然也有同学会真心赞叹我的行为,但我总感觉很多同学是很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偏偏要反着做,好像反着才正常。
      有时我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同学会羡慕的说“你考得真好”,我会说“过奖过奖”,可是同学反而觉得这很虚伪。我碰到过一个网友,他也说感觉中国传统中的一些礼仪很虚伪,不如西方那样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来的坦率。
      我在学校选修了《周易》和《论语》,同学们知道后,脸上的表情很奇怪,嘴里面却说“你的境界真高”,我感觉很别扭。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既然知道中国文化很好,却不愿学习,还把学习中国文化的人当作怪物?
      我真是不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我会坚持按照弟子规做下去,但是感觉身边的很多现象好奇怪,我好像没办法跟他们深入交往,他们聊的事情我不想参与,他们也不愿跟不问世事的我打交道。
      我跟每个同学都很客气有礼貌,但是他们会觉得不自在,嫌我太客气、装腔做作;我有机会就会打扫宿舍,舍友会说“你放着吧,一会我弄”,我想可能是我打扫卫生会妨碍到她们,于是后来我尽量在宿舍没人的时候才打扫,而平时几乎没有人打扫,打扫完了很快又乱了。
      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了解到我并不是故意疏远他们呢?我没有怨恨我的同学们对我的不解,也不是故作清高,我真心希望能跟他们相处地更融洽,并能让他们都能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可是我做得很不好,真怕反而让他们更误解中国文年。
      有时真得不知所措,感觉无所适从。真羡慕庐江啊~~
      我的学习差远了,总是麻烦老师们解答问题,万分惭愧!
      无限感激!

--------------------------------------------------------------------------------
回复:
      -尊敬的同学:您好!
      您在学习、力行《弟子规》的过程中遇到这些情形,其实是不难理解的。因为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教诲,已经整整断了三代近一百年了,人们的思想遭受重重污染,无法分清是非、对错、美丑……还自以为是,并互相影响,以致人心无主,甚至认贼作父(就是把不好的思想认作好的思想,并主导自己的言行),这是深值悲悯的事情。
    
      比如说,美好的青春时光,正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能的时候,但是因为追逐浮华,就会在一起谈论没有意义的话题。遇到一个嗅味不相投之人,自然就会感觉磁场不一样,他们感到怪怪的,您自己感到受到冷落。其实受到冷落好啊,您就好好反省,自己是否也是看不惯他们,就发出了「你们怎么谈论这些东西啊」的轻视他们的磁场,只要您的起心动念有对他们的不良信息,就马上会被他们接收到。
      所以,请您以后见到这样的情形,就转变自己的心念,在心中向他们发出这样的信息:「同学们,我们难得有缘分在一起,你们都是我的好姐妹。虽然我暂时先一点点接触到圣贤教诲,但是连『兄道友,弟道恭』都做得不好,也没有深入体会什么是『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自己的理解不深,反而轻视了你们,敬请原谅。你们不理解我是正常的,那是因为我们的认知还没有达到一致的缘故。我要继续努力,好好力行,能以自己做个好榜样,让你们今后的人生,有一个美好的记忆,种下良善的种子。」
      还有我们要检省自己:为什么感到受冷落,还是因为心中有求,希望自己被同学们认可。有求皆苦,无欲则刚。比如说,如果知道孝顺父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那我们无论如何,不管风吹浪打,不管艰难险阻,都会好好地做好孝顺父母的一应事务,几乎连听到他人评论的时间都没有,哪有余暇理会他人是否赞叹或毁谤?人生苦短,及时行孝行善。他人不理解、不认可,都是暂时的,再过几年,十几年你且看他。
    
      如果被认为是说教,就请您改变说话的方式,或者不要说。等到他们信任您了,有信号发出「我们很愿意听您所讲」,您再讲不迟。平时,您就自己注意学习、收集这方面的知识,自己也好好地过每一天,把自己的身体调理得健康壮实,等时节因缘成熟的时候,他们就会来请教您啦!希望到时候您能如清泉一般,以自己所学来滋养大家,不要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哦,呵呵。
    
      偶尔引用古人的话,受到不屑的态度对待,敬请您以后讲话的时候,注意把古人的话说得大家听着能接受,因为他们不熟悉,所以您猛一说出来,他们不会太懂。您先细细的讲,然后看到对方很感兴趣,就告诉他们原文是某句,这样他们就了解,原来古人的格言警句是这么好啊,说不定就吸引志同道合的老师或同学来一起学习了,而不要被他们的态度伤到哦。
    
      您提的这些情形,总体来讲,您是希望在周围有志同道合的人。或许这样的人正在默默之中,就会和您走到一起,甚至连现在嘲讽您最激烈的人,将来可能就是「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的一生好友呢。不要太在意现前他人的看法,倒是从他们的态度来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确实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大学生普遍的情形都很浮躁,易傲慢。所以您更应当韬光养晦,严谨修身,感受到他人的需要,做雪中送炭的人。对于对传统文化礼仪认知不太了解的人,我们只要以礼敬的态度一直对待他,久而久之,自然他倍感尊重,就知道礼节真正的重要了。反而是随性而为的举止,长远下来流弊问题会很大,造成人与人之间彼此的不和谐。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长时薰修,开发本有的智慧德能,不随时流上下。
    
      谨抄录一段对话与您共勉:寒山 拾得问对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本文编号:20080323103816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学习问答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