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大街小学 五年三班 教师祁丹
道德,实乃万物和谐之大本,道无形无象,无声无嗅,却是真实永恒的存在。道是产生天地万物之大本,是一切的总能源。德者,和也。人的心性明于天道,行为合于天理,此谓之德。
认识道德,理解道德,回归道德,合于道德,不仅是个人道德和精神修养的真实目标,也是人类社会走向和谐,实现永久和平的唯一途径。人类对道德缺乏本质的认识,道德就会演变成为虚伪的形式。道德形式的发展,既无法使人本性得到回归,也不会使人类社会走向最高的文明阶段。
当今的学校教育和教育制度,让人们只普遍的看重知识、科技方面的教育,而没有重视道德品质和人文教育。今天的学生,也许在成绩上很好,可是在生活上、做人上面可能是一团糟,不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不知道尊重别人。不懂得什么是尊老爱幼、孝顺、宽容、友让、谦和,更多的是注重自我的感受,也许他们很独立、自主、聪明,可是他们却任性、冲动,急躁、撒谎、怕受挫折,不易以与人相处、易起冲突。
在古代,一个人从开始上学就接收道德的基本教育,《三字经》《幼学琼林》《弟子规》等读物中人生的一些教育,要好好学习,"幼不学""老何为"为人处世,做到礼智信,仁义。"亲师友,习礼仪"等最基本的道德,生活上的教育,这种影响是巨大贡献的,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会有很多重要的影响。难到晚辈就没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我们能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可是我们在生活上,在很多的层面上,我们尊老爱幼、孝顺、宽容、友让、谦和尊敬长辈是没有错的,是做为人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和操守。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我们的学校和家庭应该从孩子的小时候就抓起,让他们重读经典,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来审视关于做人,关于道德的意义。我们的学校应给我们教给那些做人的道理,而且把他深入到实际中呢,是什么让我们缺失了这其中最基本的一环呢,就是我们少了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所以重温历史,重读经书有利于我们找回失落的道德底线和做人准则。
在如今生活节奏飞快的世界里,给孩子们树立的榜样很少,而儿童暴力行为却很普遍。因此,培养一个有道德感的孩子又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
所有的父母都为孩子设立了目标,但对许多人来讲,没有什么比培养一个好孩子──一个能明辨是非、一个有同情心和按道德准则行事的孩子更重要的了。道德是一种难以捉摸的人格品质,父母怎样才能把它注入孩子的心田呢?图弗斯大学心理学家大卫?爱尔坎说:"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道德感的人的方法就是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果你诚实、正直、有修养、有爱心,你的孩子就会学着去做。"
要使孩子有道德观念,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总是有意无意地模仿他人,从他人身上寻找自己行为的模式。而家长是子女最早也是最经常接触和模仿的对象,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模仿父母的结果。因此,家长平时要十分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同时,要努力学习新的观念,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真正为孩子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什么样的品质对你最重要?你希望孩子怎样,那么你就怎样去做。如果你在社区做志愿工作,并带孩子一起去,那么他们自己就会那样做;如果你摔了一跤,并随口说了一句脏话,想一想当你的孩子摔跌时,他会说什么呢?"
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毅力的,道德高尚的人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必须从小事做起。比如说,在家里给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妈妈端上一杯热茶,在公交车上主动为年迈的老人让座等等。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从这些小事抓起,道德水平就会得到升华。长此以往,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