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光以当代社会生活现实挑剔古文内容的不合时宜,结果只有一个:不见精华,只嫌过时,过犹不及,全盘否定。
读过《弟子规》的朋友都知道,这篇原名《训蒙文》的少儿启蒙经典,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分五个部分,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在外、为人、处世、做事、学习等诸方面所应有的规范德行。
通读全篇,虽然仅360句,1080字,可是,因为从日常起行坐卧的微小事项着手,把一个人所应有的行为规范、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理念阐发得丝丝入扣,表述得匡正深邃,立刻,一个斯文、端庄、内心和谐友善,外表谦逊有礼,博学、审慎、明辨、笃行的谦谦君子,已经跃然纸面。
《大学》里有言“知所先后”,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做学问、做事之前,先要学会做人——先正其身。
所以,我个人认为,黄仿的文章其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光只挑剔“冬则温,夏则清”的可行性、必要性,没看到《弟子规》是对人们品格气质培养训练着眼。
换言之,如果我们的教育可以教导我们的孩子孝顺有礼,能够和自己,和家人,和朋友和睦共处,这是得还是失,是好还是坏呢?
我更希望通过对《弟子规》的探讨,能促进经典的“化民成俗”,对推广德育教化有所助益。
作者是自由写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