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待学问如何表达恭敬之心?
弟子规头两句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一个人长了浮华之气,就没有恭敬学问。同时自己也会跌落很快。每当我修学得到一点利益和感应的时候,心中都会产生浮华之念。当这个念头出现时,自身的感应和脸上的光彩都会瞬间消失。所以修学之人,一定要戒除浮华之气。要真正的提起利益他人之心。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眛理真。】只是去做,都没有学习经典,还没弄清楚真相,只凭着自己的想法硬去做,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求学问重视学问一定要解行相应,解得越深,力行的越踏实,你的理解就越深越广。求学问还要一门深入,贪多求快的心,已经失去了恭敬。专心致志才能开智慧,智慧开了学什么都很容易。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是读书的态度。代表读书的时候要专注,要对书本恭敬,要对老师恭敬。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读书当中不能心神不定,表面上看书,脑子里杂思杂想。这都是对学问的不恭敬。这也得不到真实学问。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求学问不能悠悠放任,要时时要勘验自己的功夫,有没有提升。那最好的勘验就是从起心动念去看。所以对学问我们要有一份责任,我们是圣贤人的招牌,可不能砸了他人对学问的尊重,所以我们求学问要兢兢业业,恭恭敬敬。
(三)礼记中提到【毋不敬】圣贤人也强调【慎独】其含义为何?
这是属于【行笃敬】的部分在整个对人、对事、对物,到求学问时时处处都要恭敬,在处事做人当中都能提得起来,所以【一真一切真】,【一 】是恭敬之心。在《礼记》第一篇【曲礼】中,第一句话【毋不敬】就告诉我们,礼仪的核心就是敬。没有一个地方不应该敬,所以甚至是四下无人的时候也要敬。四下无人桌椅板凳也不可把它们摆歪了。圣贤人也特别强调【慎独】没有人在的时候也一样要恭恭敬敬的。我们要汲取圣贤人的经验,在自己独处的时候,也不可以放任自己,因为习惯成自然,坏习惯也会在与人相处时,自然的流露出来,这会让人觉得你对他不恭敬。所以我们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培养我们的恭敬之心。
(四)【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该如何化解怒气?
修身的第三条是【惩忿、窒欲】,一个人要言忠信、行笃敬一定要做到【惩忿、窒欲】。一个人连脾气都控制不了,他也不会对人恭敬。我们的老祖宗很有智慧,会用很具体的文字来譬喻,让我们去领受。我们看这个【怒】是心变成你坏脾气的努力,它要你往东就往东。所以【怒】是猛虎很恐怖,【欲】是深渊,踩下去没有底,瞬间堕落。【惩】跟【窒】代表要懂得,节制自己的脾气和欲望,这就是修养的功夫。【恕】是把怒的棱棱角角磨掉,一个如,一个心叫如其心,同理心,你假如,如其心从他的角度去看,你就能原谅他。所以宽恕的功夫很重要,要【以恕己之心恕人】能用宽恕就能转怒气。所以当人面对伤害、面对欺骗、面对别人对你的一种错误、恶劣的态度,你还能平心静气的去感谢他,迟早会把它感化,能够这样去转,不只怒气没有了,还成就了别人修学圣贤教诲的机会。
我们也要正确的引导孩子控制欲望,欲望会把智慧掩盖。当我们的孩子生活知足,欲望很少,你已经让他的生活品质提高了。所以我们要深谋远虑,不要长孩子的利欲之心。金钱欲是所有欲望之首,也是催人堕落最快的。现在的家长忙于赚钱,通常都用金钱安抚孩子,所以现在的孩子零花钱很多。从一元钱给起、两元、五元……50元不等,这也只是小学生的标准,随着年龄的增长欲望不断的增加,,所以节制孩子的欲望,要从正确的引导孩子使用零花钱开始。
Pc00203合十敬上!
分享文章 08.04.28
------------------------------------------------------------
尊敬的诸位读书会老师、学长:
您们好!
后学向您们90度三鞠躬!向天地万物90度三鞠躬!
蔡老师在本集讲解了从[泛爱众]、[学文]方面落实[行笃敬],[言忠信,行笃敬]的下手处[惩忿、窒欲]。
一、对一切人都要恭敬。[泛爱众]是教我们在与人相处中,要平等对待一切人,包括坏人,因为这个时代圣教失去二、三代了,[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所以我们要有包容心、关怀心,有责任和使命把这些圣贤教诲传达给身边有缘的人。
(一)有能力就要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弟子规》中[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是说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主动帮助别人,多尽一份心力,当我们自己有困难的时候也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助人者人恒助之];别人有才华绝对不嫉妒,一有嫉妒,人的心量就小,对人就失去了恭敬,福分就下降,就不能取长补短,不能见贤思齐。后学在工作之余,喜欢看书、上网,看到一些好文章,就把它集下来,碰到有愿意学习的同事就送给一份。一次后学把文章送给一份同事,可她再也不找后学聊天了。后学认真反省,在送给别人文章的时候,带着傲慢,总感觉自己比别人欣赏水平高,比别人修养功夫高,让同事感觉学了这些以后,人都有傲气,砸了他人对学问的尊重,后学很惭愧!以后在给人介绍善知识的时候,一定要躬下身,真诚地供养给别人。
(二)对待贫富要一视同仁。《弟子规》中[勿谄富,勿骄贫],是说不要谄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对穷人傲慢无礼。后学以前常常以貌取人,看到穿着打扮时尚的就另眼相看,看到穿着破烂的就不屑一顾。现在才明白,穿着时尚不一定就是富有的人,有钱的企业家说穷得只剩下钱了,原来是自己的观念错误,穿着打扮不能说明贫富。
(三)与人沟通时要观察时机。《弟子规》中[人不闲,勿事搅],当别人正忙着没空时,不要因为自己有事而去打搅,时时体恤别人,别人就能感受到对他的尊重。后学在报销的时候,光想着让会计赶快审发票,趁局长在家时,把字签了,没注意到会计在忙着,就让她给自己审单据,自己的自私自利之心在作怪,没能从起心动念处为别人着想。[人不安,勿话扰],当别人身心情绪不安时,不要跟人家说话而去打扰他。后学有个毛病,总感到一家人不分你我,只要自己高兴,不管女儿愿不愿意听,后学就一股脑儿把自己的想法、感悟喋喋不休地说给女儿,一次女儿说后学,妈妈你太能联想了,能不能让我静一静,这时后学才感到女儿有点不高兴。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家长的附属品,也是有思想头脑的人,也有不高兴的时候,这时候需要的是大人的关心、体贴,而不是唠唠叨叨。
(四)勿张扬别人的短处。[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别人有短处,千万不要到处宣扬;别人有隐私,绝对不能说出去。科室里有个男同事,心眼很小,什么事都要发一通牢骚,后学对此极为反感。一次一位同事说起了他,后学也跟着附和说他这个人心量狭窄,不宜多交往。说了这话以后,后学再和他相处时,就不知怎么相处好,总有一种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的感觉,彼此相处不融洽,后学十分后悔,当初不该随声附和。
(五)称赞别人德行是美德。[道人善,既是善,人知之,愈思勉],称赞他人的善行,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因为别人知道后,就会因此受到勉励而更加努力地去行善。单位年终评优秀,一位平时不突出的同志评上了,一位同事说:某某人平时不突出,怎么能评上他。后学说:某某同志品行很好,从来不说别人,当与他说起某人时,他总是说某人很好啊!那位同事也不便再说什么。
(六)宣扬别人的恶行会招祸。[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宣扬别人的短处和恶行,本身就是一种恶行,如果过分的厌恶痛恨,而一味地去宣扬或夸张,就会招来祸害。单位一位同事,是一个喜欢阿谀奉承的人,平时花言巧语,做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一次一个姐妹生孩子,她约了全局的人,唯独把后学和另一位同事落下,后学当时非常气愤,就和另一位同事数落起她这个人,花言巧语、办事缺德,又和另一位同事说,后来不知怎么传到她耳朵里,现在她处处跟后学过不去。后学现在明白,这是自己应该受的果报,不懂得恭敬恶人,反被咬了一口,真是得不偿失。
(七)人情往来多礼让。[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拿人家的东西和给人家的东西,特别要分得清清楚楚;给人家的东西要多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是人情往来的道理。这样多给人家之后,就慢慢剔除了最严重的贪心问题,心愈不贪,学问就上升得快。后学以前在买菜的时候,总喜欢斤斤计较、讨价还价,不到十毛钱就不给商户,现在看到商户一天卖菜,赚不了几个钱,卖菜象求人似的,后学不再讨价还价,不足一毛钱一定要给商户,慢慢剔除自己的贪心。
(八)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将加人,先问己],任何要加于别人的言语、行为,要先问这样的言语别人对自己能不能接受。在忙完工作之后,后学喜欢静静地看书,一位同事总是在后学旁边走来走去,让他看书,他坐不住,有一次他又在旁边晃来晃去,后学禁不住说了一句:你太无聊了!这位同事很气愤地离开。后学再想与他交流,介绍他学圣贤文化,就很困难。伤了别人的心,要用相当大的代价才能弥补。
二、对学问要恭敬。古大德言[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人诚敬得十分利益],一个人道德学问提升的速度,是由我们自己的诚敬心决定的。
(一)学贵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后学在二00 五年接触了传统文化,非常喜欢,如获至宝,在业余时间,读了《论语》、《大学》、《中庸》,看了南怀谨老师著的《论语别裁》、《老子他说》,懂得了一些道理,自以为自己懂这些道理就与别人不一样,常常看不惯当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感觉现代人离古圣先贤距离太遥远了。变得傲慢,不愿与人打交道、接触,跟网络学院学习了[弟子规],才知道自己错了,学了道理,不去实践力行,一味死读书,长了自己的浮华之气。
(二)学贵解行相应。[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味理真],没学习圣贤文化之前,后学做事只凭着自己的想法去做,碰了钉子,还埋怨别人,固执己见,所以三、四年的人生走得坎坎坷坷,曲曲折折。蔡老师讲求学问,一定要重视解行相应,解得愈深帮助去力行,力行得愈踏实,理解就愈深愈广。
(三)学贵专注。[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代表读书的时候要专注,心要想着,眼要看着,嘴要读着,这是对书本的恭敬,对老师的恭敬。
(四)学贵一门深入。[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正在读着这本书时,不要想着那本书;这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再去读另一本书。后学在刚刚接触圣贤文化时,早晨孩子上学走了以后,就开始读书,读了《论语》,又感觉《大学》挺好的,又去读《大学》,因为早晨的时间也有限,总想着能把《论语》、《大学》都读完,读着这个想着那个,结果把心情搞得很乱,读书没有一点受益。求学问贵在一门深入,不可以贪多,不可以求快。
(五)学贵勘验功夫。[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学习时不妨把时间安排得宽裕一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用功,功夫到了,不懂得的地方自然通达。但也不能悠悠放任,学了几年连点成长都没有,要时时从起心动念处勘验自己的功夫。后学现在谈不上有长进,而是发现很多潜在的毛病,理上能明白,但改起来就没那么容易,虽然有时候有些沮丧,但不泄气。
三、时时处处都要恭敬。《礼记》第一篇[曲礼]第一句话叫[毋不敬],《论语》里面也有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没有一个地方不应该恭敬,甚至在四下无人的时候也要敬,因为四下无人的时候还有很多桌椅板凳,都不可以把它摆歪,古代的圣贤人特别强调[慎独],没有人在的时候也要一样恭恭敬敬。古代有一个很忠诚的大臣赵宣子,时时处处都去劝谏他的君王,结果君王很不耐烦,雇杀手去杀赵宣子。凌晨三点钟,杀手到了赵宣子的家里,看到赵宣子穿得整整齐齐的官服,坐在那里闭目养神,等着上朝,这个杀手被感动了,赵宣子完全没人的时候都毕恭毕敬,绝对是国家的栋梁,杀了他失信于天下人民,但没法交差,结果自己撞槐树自杀。我们后人应该效法古人时时处处的恭敬之心。
四、控制脾气,节制欲望。修身的第三个功夫[惩忿、窒欲],代表我们要懂得去控制自己的脾气,去节制自己的欲望。
(一)转怒成恕。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怒]字,表示一个人发怒的时候,心变成坏脾气的奴隶。[恕]字,一个[如],一个[心],叫如其心,叫同其理。孔夫子的学生子贡问老师: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夫子就选了这个[恕]字。后学在未学佛之前,看不惯先生的生活习惯、性格和脾气,有时候生闷气。学佛之后,对先生的生活习惯、脾气不再埋怨,因为彼此生活习惯不同,没有谁对谁错,带着明白、宽恕忍耐,家庭反倒和谐了。学着对同事宽恕,因为大家成长的环境不同,思想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意见,不能要求别人跟自己的意见、想法相同。
(二)节制欲望。人一生到底需要什么?肆无忌惮地追求物质,成了物质的奴隶,就忘记了做人的本分,会觉得人生[忙、盲、茫]。家财万贯,一日三餐;广厦千间,只睡一间。所以人生的欲望一定要节制,知足常乐。当我们大人懂得知足常乐,孩子欲望就会很少,孩子的生命品质就提高了。
惭愧后学pc00497合十敬上
分享文章 08.05.01
------------------------------------------------------------
尊敬的老师 尊敬的各位学长大家好!
学习这集讲座,让末学最大的感受就是「毋不敬」,告诉我们对人、对事、对物、以及对学问都要恭敬,同时深刻体会到恭敬心是时时处处,处事做人当中都要能提得起来。要把对人的恭敬跟爱心落实在家庭点点滴滴,处世的人与人互动当中,所谓是「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就得十分利益,」一个人道德学问提升的速度不是外面决定的,而是在于我们自己的诚敬心而以。
1.弟子規中「泛愛眾」的部份強調對大眾的恭敬,其中包含了哪些面向?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蔡老师在讲习中告诉我们有能力要主动协助他人,别人有才华有能力绝对不能嫉妒,要有成就他人的心,我们的心量越来越宽阔,福分就会提升。同时我们也会懂得截长补短,见贤思齐,所谓助人者人恒助之。因此我们要时时处处要懂得广结善缘。关于这点末学感触很深,自从学习佛陀的教诲以来,得知法布施得聪明智慧,只要遇到有缘人末学就会把自己所学的教诲尽心尽力的告诉他人,只是很自然的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又薰习一遍,然后再结缘对方所需的法宝,所以这几年以来,末学的智慧也在逐渐的比以前提升了,过去很多不好的境界也转过来。比如说加入读书会,因末学刚学电脑,无意浏览到读书会的网页,在加经常听老法师劝诫我们要好好的学习《弟子规》并且要落实在生活当中,就这样末学就从头开始学习,结果真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行,末学有幸能加入读书会网上研讨,末学最初的时候有些惶恐,还怕自己的学历有限,辜负老师的期望,还不如把名额让给才德兼备的学长,几次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还是舍不得放弃,这就要感恩读书会的老师及各位学长的指教於鼓励,才使末学有信心继续走下去!所以确实感受到法布施得聪明智慧,真实不虚。
【勿谄富。勿骄贫。】
对贫穷的人也要尊重,人生总有起落,我们决不能落井下石,这对人就没有恭敬之心。其实当一个人对别人不恭敬的时候,首先受伤的是自己。因为心念错了,影响自己的身心状态。也许是因末学出身是农村,从小就跟穷苦人在一起生活,也亲身体会到穷苦的自卑感,所以虽然末学现在居住在城市,可是从来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末学时常尽力尽份的去帮助不富裕的有缘人,所以从来不歧视贫穷的人,比如清扫工人末学都对他们很恭敬!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在麻烦别人的时候也要观察别人目前的状态,是否正忙着。我们如果能时时体恤别人,别人就能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尊重,我们也要处处都能感受他人的需要,我们就能审时度势去做。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关于别人的隐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末学从来没有犯过;但是 “人有短,切莫揭”末学在没有学习圣贤教诲时是屡犯不改!所以在过去做了很多帮助家人的事,有时带来很多怨言与不满!通过学习《弟子规》后末学深感惭愧!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对善人恭敬赞叹,就能够让众人跟他学习。末学在第31集心得报告时,因公出所到的地方是山区网络信号不好,导致失去於老师及各位学长学习的机会。此时的心情很伤感,心情很浮躁。在末学给学长张文妮发信息让她代末学向老师告假,同时把自己的心情也传递给学长,可是学长用她的智慧来劝诫并鼓励末学,使末学很快地恢复以往的平稳心态,关于这点末学要向学长学习得地方,同时也感受到善友第一亲。也就从那天起,末学很有信心只要有机会就与身边有缘的人把自己所学的弟子规教诲与她们分享。虽然他们没有学过,但是听到儒家教诲跟家庭时密不可分的,都非常赞叹!末学同时也结缘她们几本学院新出的《弟子规》,在末学离开的时候,有位大姐紧握着末学的手,难舍难分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圣贤教诲的摄受力是真实不虚!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你对恶人不恭敬,可能会被他反咬一口,你就得不偿失,所以言语当中要带有宽容。关于这点要感恩母亲,还记得刚离开老家时母亲就告诉末学独自一人在外面,跟别人相处时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他人的坏话,这样会带来祸害的!现在想起来真的很感激父母!同时也体会到“儿行千里母担忧”!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告诉我们慢慢剔除最严重的贪心问题,心愈不贪,道德学问就会上升,要我们用自己的行道去印证。末学虽然一直以来居住在异地他乡,末学与妹妹跟邻里之间以及亲戚朋友相处的非常好。末学在每次老家寄来的东西都会分送给她们,有时末学在休息时就去帮她们家做家务,并且还会把听到的教诲传递给她们,回来时每次都满载而归,所以人跟人确实自己首先恭敬别人,别人就会敬你,这是必然的。当我们懂得舍的时候,会获得更多的东西,因为我们的舍是发自真诚心,而接受的人也会很真诚要回馈我们。
【将加人。先问己。】
任何我们要加于别人的言语、行为,要先问这样的言语、行为,别人对我,我能不能接受?假如不能,那我们就不能这样去对待别人。
2.對待學問如何表達恭敬之心?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对待学问一定要重视解行相应,解得愈深帮助你去力行,力行得愈踏实,你的理解就愈深愈广。求学问还要一门深入,不可以贪多,不可以求快,一个人贪多求快的心,心已经失去恭敬了。在没有学会电脑之前,末学每天守候在电视机前聆听老法师讲解,很踏实!可是自从学会电脑了,看到讲解很多就有点贪法了,再加上加入线上读书会,深知学长们德才兼备,更感到末学与学长的差距!自己很努力的在学习!可是现在出现了急于求成的状况,反而有时心里状态不稳定!关于这点末学一定会克服的!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这也是末学最弱的一点!真的体会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所以这个也是在读书当中你不能心神不定,不能表面上在看书,脑子里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这个都是对学问不恭敬。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求学问不能悠悠放任,要时时要勘验自己的功夫,在学习每一集时是否在生活中落实「言忠信,行笃敬」?发现自己违背《弟子规》的教诲时是否及时改正?要处处勘验功夫,最直接的勘验就是从你的起心动念去看。
3.禮記中提到「毋不敬」,聖賢人也強調「慎獨」,其涵意為何?.
从蔡老师为我们讲古时候有位大臣赵宣子的故事,我们深刻体会恭敬心是时时处处,处事做人当中都要能提得起来,没有一个地方不恭敬,甚至于你四下都无人的时候也要敬,因为四下无人还有很多桌椅板凳,你可不能把它摆歪掉了,所以我们从这里能看到我们圣贤人特别强调「慎独」,没有人在的时候还是一样恭恭敬敬。
4.「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該如何化解怒氣?
要用宽恕来化解。「以恕己之心恕人」。我们以原谅自己的态度去原谅别人,您那种宽容就能够使很多的朋友都跟你推心置腹。而「以责人之心」,责备别人这种刻薄的心来责备自己的缺点,就「寡过」,你的修养会提升得很快。所以能用宽恕就能转怒气,这个才能根本解决,也就是转念的功夫重要。关于这段教诲对末学很重要,末学要作为定课来督促自己的习性,用感恩的心去面对身边所有的人! 来化解根深蒂固“贪嗔痴慢”的恶习!
以上是末学的心得体会,有不妥之处恭请老师及诸位学长多多指教!
Pc00333刘凤 感恩敬上
本网注:感谢诸位老师、同学的学习心德分享,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及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