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教育系统—中华文化德行教育讲座

作者:唐山英才学校  

时间:2008-7-16  

http://www.ying-cai.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60

摘自  
 

      2008年一月十五日—二十日,董事长、吴茂栋老师、丁文权老师参加了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行的由中共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委、东胜区政府主办,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吉思汗陵管理委员会东联集团承办的“教育系统—中华文化德行教育”讲座。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校领导、教师以及一些企业的老总和管理人员,共计40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在四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聆听了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的蔡礼旭、周泳彬、倪敏达、肖陈颖、李越、李毅多等几位老师的报告,他们从“如何落实德行教育”、“学生是可以教好的”、“爱心伴孩子成长”、“传统文化与管理科学”、“礼在生活中的运用”、“修身为本、乐在教育”、“新世纪健康饮食”等方面谈了为什么现在要着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弘扬传统文化以及他们学习、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体会,各位老师的精彩而富于感染力的报告,给了我们极大的震动,真正受到了一次极为深刻的教育。

      从鄂尔多斯飞机场一下飞机,就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气息。接站的老师们一见面,就上前问好,鞠90°的躬,上车时,仍鞠躬请参加会议的老师先上车。当到达会议地点—“天骄大营”时,迎接的服务人员也是鞠躬90°,上前问好。在四天的学习当中,每天6:00起床,以组为单位站队,排队到餐厅,按顺序打饭,7:30列队到会场。每天上下午听报告前,先诵读《弟子规》、《孝经》。三餐前,要诵读“感恩词”,然后才吃饭。大家见面都行90°鞠躬礼,每天晚饭后,还要学习歌曲,座谈学习体会。总之,每天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我的体会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课,几位作报告的老师的中心思想就是:“现在迫切学习、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原因何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怎么去学,起点在哪里;中华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对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有什么作用。”讲课老师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和亲身感受,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说明了儒家思想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作用。

      第一点:为什么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它的重要性、必要性在哪里。

      这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1西方社会的文明日趋呈现衰落,社会道德、经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他们急于找寻一方“灵丹妙药”来解决这种危机。经过多方寻求研究、探讨,他们觉得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英国人汤恩比说:“。。。要从中国的大乘佛法和孔孟之道中寻找方法”。于是开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呢,却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扔在一边。正如蔡礼旭老师讲到的,作为炎黄子孙,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莫要等到50年后美国学者到我们国家的大学里来给我们讲授“什么是中国文化”。

      2日本、韩国对中国的儒家思想尊崇、坚持的要比我们好。特别是韩国人,他们“孝敬父母、礼敬他人”成为一种全国所有人必有的道德观念。而中国的年轻人崇尚的是什么?是西方的东西,喜欢吃汉堡包、麦当劳、肯德基,穿的是奇装异服,头发染的红、黄、兰、绿。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丢掉哪里去了?某个西方国家厕所里用中文写了“便后请冲洗”。为什么用中文写?可能有人说“噢,中国人伟大!”其实不然,而是中国人存在着弊端,被人瞧不起。所以一个民族要有一种精神,要有自己的“魂”,才会顶天立地。也许几十年后,会有一场国际诉讼:韩国人说孔子是他们的祖先。中国人当然不答应。但是审判官手里的证据确凿:韩国人突出的优良传统、社会正是儒家思想的典范代表。中国人就会败诉。到那时我们丢掉了老祖宗传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呀!现在包括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许多东南亚国家,也都在学习中国文化和经典著作,作为他们治国的秘方。我们必须得先迈出一步,不能落在别人的后头。因为我国才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3从国内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一些腐朽、没落的东西也随着先进的经验、方法的引入涌入进来。毫无社会经验的少年儿童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污染,他们崇拜西方生活方式,冷漠、懒惰、仇恨这些颓废的心境占据了他们的心灵,黄潮、凶杀每日都在影响着他们的大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刺激着他们的神经。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商品社会中,他们沉溺于享乐,沉溺于醉生梦死,有的追求刺激,当欲望达不到时,就自杀、杀人。心中没有了信仰,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目前家庭中独生子女多。长辈的溺爱,优裕的生活条件,使孩子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思想,没有是非观念,法律意识淡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家长一味的迁就,甚至孩子犯了法,家长还为其掩盖、开脱。孩子管不了,家长却无能为力。致使孩子们道德沦丧,纲常紊乱,世风日下,社会治安恶化,犯罪率上升。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道德正在这一代人身上渐渐消失。

      4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看。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持续下去,再过几十年,当这一代人到了掌握国家的权力、治理天下的时候,那时会怎样?中国社会性质如何?中国将向何处去?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大事。到那时候,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文明将毁于一旦,中国历史的车轮将会倒转。先烈们的鲜血就会白流,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江山就会变色。这是多么严峻的问题。

      5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如何做人的道理。古人云:“幼无学,老何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人安身立业之本的根基,关乎着人的一生,关乎着社会的存在。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弘扬中国文化,继承中华的传统美德是多么的重要,是多么迫切的事情。

      第二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目前是最好的时机,不能再等待。(可行性)有以下几点:

      1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已经意识到了现在社会状况的严重性,开始提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我们学习、弘扬中华文化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提供了一个大气候。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能不能让人民群众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他们未来的生存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教育,就意味着在未来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就没有站脚之地。

      2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由于种种原因已有三个基本消失(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但是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到今。虽然中华文化的长河似乎曾有一段断流(66年文化大革命至今)但是它的精髓还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人们自觉不自觉地用传统文化教育着子女,维系着社会的伦理道德。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了几千年,为什么源远流长,长盛不衰?这就体现出它的博大精深和顽强的生命力。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无限的生机。

      3老一代人还健在,存在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根基。50—60岁朝上的人大部分学习过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经典著作思想的熏陶,中国文化仍有它生存的空间。多少年来,这种文化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仍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传统的美德仍在人们心目中被视为是最好的东西。

      4面对现实社会状况,年轻的家长们对孩子都抱有极大的希望,他们盼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能学好、尊师敬长、学业有成,将来能立身于社会。于是他们对于目前社会状况有一种担忧,迫切希望有一种东西来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传统的文化正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的圣典。所以,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正好迎合了“天时、地利、人和”,也必将对孩子们抵制坏思想、健康成长起到巨大的作用,对保证我国的发展、强大起到巨大的作用。所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它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在于此。

      第三:如何学习、弘扬中华文化

      在鄂尔多斯参加学习期间,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几位讲课老师对如何学习、弘扬中华文化作了精辟的讲解。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习中华文化,首要的是弄懂我们学什么。我们学的就是“德行”。“德行”就是一个字,“爱”。无论是“八德”、“五伦”都讲的是爱。“仁者爱人”。要学习中华文化,要达到“爱”这个境界,首先要从“孝”开始。一个人能做到“孝”,才能感恩一切,感恩万物。有了感恩的心,才能“向善”,才能做到心中有爱。因此抓住了“孝”,就抓住了根本。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即:孝是德行之根本,教育要从这里产生。)“百善孝为先”,这是自古以来的圣训。

      试想,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孝顺,他能爱别人吗?他能善待一切吗?

      作为一名教师,当我们教育孩子行孝时,首先要想到,自己做到了吗?“孝”,古时是“ ” ,是“上行下效”,上面的父亲做到了,下面的子女也会去做,所以要我们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谈到“教”,也就是教育。古字“”,也说得是“上所行,下所效”。“育”字,是“养子使作善也”。因此教育的根本是“长孩子的孝心,培养其德行,教他向善。”要教给别人做什么,自己须先做到。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首先要学习的不是小孩,刻不容缓要学习的是父母、老师,首先要做到的也是我们家长、教师。“教儿教女,先教自己”,也就是上面说到的“上行下效”,所以说“以身作则”是最重要的,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自己去感觉,而不是只给他讲大道理。往往人生的态度都是父母行为的潜移默化。一个好的老师能够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好的榜样,就能成就孩子的一生。

      老师们在报告中讲了许多例子:

      河南一位四岁的孩子,母亲带她坐公车,当她看到一位老人上车,她马上站起来让座。车上的人很感动,都纷纷站起来给这位老人让座。为什么四岁的小孩第一个能站起来,大人却不能?因为她有很好的家教。家长曾经为她做过榜样,她效仿了。这个孩子有没有改变社会风气?有。如果人人都有了这种良好风气,我们的社会就会有希望。

      一位70多岁的老人做了一辈子教师。他回想到父亲每天给奶奶端洗脸水、倒尿桶、洗尿桶,直到闻不到一点味道了,才罢手。这位老人直到70多岁还记忆犹新,他说父亲的孝心对他的一生都影响非常大。

      一个6岁的孩子,家长没时间去接他回家。老师就带他到饭店去吃饭。到那以后,他一拍桌子,叫道“服务员!”,服务员来了以后,他说:“先上两杯可乐!”然后又要了几道最好的菜,花了很多钱。一个6岁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一定是父母这么做过的。这也算是另类的“以身作则”吧。

      李越老师讲了这么一件事:

      有一位学生,非常霸道,谁也管不了。她受聘去那个学校后,要求学生见面时互相鞠躬。开始时,这个学生说“少来这套!让我的腰猫下去,没门!”当李老师见到他时,鞠躬,同学们见到他时也鞠躬。四天以后,他主动先给老师鞠躬,甚至老师递给他书时,他双手齐眉接过去,这就是“礼”的力量。

      肖老师去给孩子们上课,当她看到教室地上有纸屑,马上蹲下来去捡。同学们一看,马上都四处寻找,自己去捡。还用老师说吗?我们看到“德行”对人的“感动”与“要求”是不同的,光拿着经典书籍去要求别人,别人怎么效仿?

      这些例子都说明“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怎样才算孝?首先要孝敬父母。因为父母给了我们身体,送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来。小时候父母为我们擦屎擦尿,精心抚养我们长大。我们要感恩父母。特别是母亲,一生操劳,从无怨言。她从不要求我们什么,只盼我们能做一个有用的人,盼我们一生平安。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座谈会上靳雅佳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代一个部落有着这样一个陋习:就是当父母老了,不能自理了,就要由儿子用筐背到深山老林里,扔到那里让他们自生自灭。一次,一个儿子用筐背着母亲,去把她扔掉。当他走到半道上,发现母亲偷偷的从筐上折树枝条扔在地上作记号。儿子心想,那我就把你扔的远远的。于是他拐了很多的弯,走的很远很远。他跟母亲说:“你不要做记号了,你不会找到家的。”母亲说:“孩子,你把我扔到哪,我就在哪了,我不会回去的。我做记号是怕你回去时迷路啊!”当母亲被儿子扔掉时,她想到的还是儿子的安危。当我们听到这个故事,能不为这伟大的母爱所感动吗?我想到,当我们回去看望父母返回家时,他们都会站在门口、村边送我们老远,直到望不到我们的身影。。。。。。父母之恩大如天啊!

      因此,孝敬父母是做人的第一要旨。“百善孝为先”。因为有了感恩的心,你才会感恩父母,才会感恩万物,感恩一切。你才会“向善”。正如歌词中写道:“感恩每一滴水珠,它把我滋养;感恩每一枝花朵,它带给我芬芳。。。”

      所以“弟子规”(入则孝)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是说子女做到这些,才是“孝”。父母教育、责骂我们,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让孩子学好,能自强自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教育孩子要自尊自爱,不要做坏事,不能损害自己的德行。这都是父母的殷切希望,希望子女做一个有善心、有善行的人。培育其诚意、正心、修身的大根大本。我们伤害人,自己就会受到伤害;我们帮助人,就会得到回报。

      我们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

      一位35岁的老师,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孝经》后,感到以前对父母很愧疚,在母亲80大寿时,买了祝寿的礼物,对母亲说:“我35岁了,才知道做人的道理。以前从来不记得父母的生日,今天我跪拜磕头,报答母亲养育之恩。”说完跪地磕头,80岁的母亲老泪纵横,感动不已。当父母看到孩子在德行上有了提升,她是多么的欣慰。

      所以一个人,当他懂得了什么是“孝”的时候,才懂得爱,他的德行才会不断提高。他才会爱别人,帮助别人,为别人着想,在任何时候,知恩图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小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正如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但是“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接受不同的教育,人就会有差距,就会有不同的德行。

      如果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言传身教,比如:尊敬长辈,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包括我们学校已经做的自我管理,和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等,都可以提高孩子的品德,他就会有美好的心灵,他就会爱一切,包括爱树木花草,爱高山河流,爱大地,爱动物。他会懂得大自然的一切有恩于他,所以他就会感恩,回报一切。这不也是“孝”的表现吗?

      如果孩子从小接触的是不好的东西,他的心灵就会受到污染。06年蔡老师他们到庐山讲《弟子规》。当时有个小孩就问:“打麻将算好事吗?算不算赌博?”可见孩子经常见到的是什么,大人的一举一动都会波及孩子。每天吃饭时或过节时,我们把第一口菜挟给谁?如果挟给了长辈,那孩子还会用去教给他怎么做吗?可是家长挟给了孩子呢?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我们开会的地方离成吉思汗陵很近。成吉思汗死后葬在鄂尔多斯。近800年来,他的将领的后代(达尔扈特人)三十几代代代相传为成吉思汗守陵。每年三月二十一、五月十五、九月十二、十月初三为他举行大祭,每月初一、初三举行小祭。800年啊,一直传承到今天。为什么?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从小耳濡目染,感恩大汗给他们带来的草原和牛羊,使他们有了安定的放牧生活。因为他们有一种报恩的心,所以才会世世代代这么做。这也是“孝”。

      肖陈颖老师讲了这样一件事,她利用课余时间给小学生补课。家长很过意不去,就送给她一块丝巾。这块丝巾很漂亮,那么是收还是不收?如果她收下了,会给学生留下什么?不收,说明老师给同学补课是不计报酬的,是无私的。她最后当然没有收下。老师考虑的是什么?是怎样用好的德行去感染孩子,使他从小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一个怎么样的人。

      肖老师在教书时,首先让孩子守规矩。每节课首先做两件事:收拾课桌,捡垃圾。《弟子规》上说:“房室洁,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肖老师的理论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了无可得。”小孩子要懂规矩,要求要严格。于是小朋友在上课前,都把书桌整理好,而且把她用的粉笔摆整齐。

      所以,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关注孩子们的德行,从小培养他们要孝敬父母,要尊师敬长,远离污染源。孩子具备了圣人所教的德行,就会成为圣贤之人。

      反之,违背圣贤的教诲,就会成为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就会被社会、被别人唾弃。

      为什么有的学生做出不可理解的事?就是缺乏爱。一个孩子从天真无邪到后来的这个样子,与父母形同水火,与老师好似仇敌,甚至做出反社会的事来,值得家长、教师深思。

      蔡礼旭在大学讲课时问他们:“你们是在小学时德行好,还是在大学时德行好?”回答是:“还是小学时好”。为什么小时候德行好?这就提醒我们老师:教育要注重根本呀!

      有的孩子干家务后,家长以钱去鼓励;同学交往吃吃喝喝。这是好事吗?不是。

      与人交往,人有四专:“仁、义、礼、智”.

      仁——孝心、敬心、爱心

      义——本分、助人

      礼——谦让、有序

      智——判断能力

      正是:

      “以利交者,利尽则交失;

      以色交者,花落则爱渝;

      以势交者,势倾则交绝;

      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

      所以我们教育孩子一定要用《弟子规》、《孝经》、《三字经》这些圣贤经典去点化他。

      释净空教授说:“儒所讲的大道就在童子所学的《弟子规》里。《弟子规》是圣学的根基,会念、会背没有用处,要能做到!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要落实,一生都不能违背,从开始学到老死都不违背,都遵守,就真的学成了!。。。”

      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必须先去学习、践行《弟子规》。

      中国文化内涵非常精妙。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体会,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本文编号:20080715235739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