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
您好。末学刚开始当班导师(初中一),在调解孩子的纠纷方面遇上了问题。孩子有学弟子规,也都明白“兄道友,弟道恭”,可是却未落实于生活中。孩子常常相骂,以致伤害对方的身体,让人心痛。说了道理,孩子似乎依然如故。请问末学该如何引导呢?是不是有什么活动能让孩子有启发呢?
请问要如何当一位称职的班导师呢?
恭请老师指导。无限感恩。
--------------------------------------------------------------------------------
回复:
-尊敬的老师:您好!
您提到的这些情形是同学们虽然学习了《弟子规》,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但是因为习性长期养成,不让人,所以遇到实际情形,不容易做到忍住愤怒,还是以骂架和打架来解决问题。其实骂架和打架相当于埋下以后更深爆发的隐患,人如果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会记住伤害,求取报复泄愤。可见明白道理与做到还是有相当的距离的。
那么究竟该怎样让孩子们做到呢?首先老师自己要对这些道理明白、理解,并身体力行做到。兄弟姐妹之间的感人事情,可以在与学生做思想工作的时候分享。一生之中的同学情谊,可以告知现在还小的孩子们。以及听到的生活中的感人事迹,都可以作为教材。还有一起工作的同仁,与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是活生生的事例。
对于班级里面个性较强,特别容易记恨,相互闹矛盾的孩子,可以格外留意,老师创设机会让他们沟通、交流,成为互相理解,心心相通的好朋友,防患于未然,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两人之间矛盾已构成事实,在气头上的时候,两人可能希望老师能看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此时唯有入情入理方能打动学生的心。有一位老师说,孩子有千般情形,老师应当有千千万万应对之法,以真诚爱心为基础,以通权达变为手段。比如说,盛夏之日,居然有两位学生打架,两位脸色涨红,汗流满面,气得不得了,老师在教育之时,假如先给两块西瓜(或者两杯水,西红柿什么的都行),幽默道:「打架很辛苦,需要高度的警觉,拿出吃奶的力气,奋不顾身,还要收拾身体和心灵的残局,委实辛苦。来来来,先吃两块西瓜缓缓气,有了精力我们再好好理论。」这样一讲,学生肯定会很不好意思的,老师再讲道理,他们就会听得进去。
有一位老师,在学生闹矛盾的时候,怎么劝也劝不了,但是老师真的不希望孩子们互相伤害,于是就挺身对那个先要动手的学生说:「你要打,就朝我这儿打。老师真的不愿意你们闹矛盾。」老师此举震动了学生,后来他们就再也不以激烈的方式互相伤害了。而且那个个性较强的学生,以后遇到要生气,就自己找个地方静下来,不直接面对同学。
我们还可以弄清楚,孩子们之间矛盾的事实根源在哪里?也许是有人嘲笑他人生理缺陷,有的是挖苦他人隐私,有的是嫉妒,有的是傲慢,有的是为了争活动空间或场所……各种情形其来有自,耐心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甚至是久远的心理根源,都可以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明了。所以做班导相当于做学生的父亲、母亲、朋友、老师……种种身份。我们想要倾听明白孩子们的心声,还要有能力化身其中一员,自己就是和他们一模一样的学生,有与他们同样的成长经历,有一样的喜好,有同等程度的认知,有他们这一群的快乐、忧伤、烦恼和痛苦,而又有可以让们心服口服的身教和言教。
欲要达到教育效果,唯有勤学圣贤教诲,力行不辍,教学相长。我们自身日日改过、自新,并将人生之体悟、提升与教学工作融为一体,久久学生自会深受其益。请相信坚持、坚持、再坚持,不厌其烦,不被事相所转,我们就能笑到最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