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读书会分享(二十)

作者:网络学院  

时间:2007-11-16  

摘自  
 
说明:研讨内容,蔡礼旭老师主讲的「幸福人生讲座」第二十集(蔡礼旭老师2004.11讲于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听完讲课后,请诸位老师将自己的心得、经验、感言等以文章方式分享于下,此书面的读书会希望有助于个人修学、亲子互动,有利于培养自己和下一代正确的幸福人生观。

研讨内容重点如下

    1.【求学问方面(先专后博)】在求学问方面,博学是等打好根基才开始。(讲博学,为什么又说要专?)【打好根基】《三字经》提到「教之道,贵以专」,教学是一,教要专,学也要专。(一)【一门深入】「教(学)之道,贵以专」,最重要的是求学问的方法一开始一定要专,要一门深入。(二)【五年专注】当你整个掌握圣贤教诲德行的纲领,五年就能达到某种程度、智能、定性,有这样的定性、根基后再开始博学,再开始广泛跟人探讨,这根基五年要专注。为什么有这样的体会?【跟一个老师学】一是在接受圣贤教诲过程,五、六年只跟一个老师学,感受到很多思想观念就建立起来,遇到其它说法,马上能分辨讲的是对还是错。中国最重要教育哲学,《礼记.学记篇》提到,学五年后才可「博习亲师」。【深入道德学问】确实圣贤教诲,在深入道德学问当中一开始要专注,跟一个老师,抓住一本经典一门深入,打好根基后才广博学习。
 
     2.【在生活方面(广泛学习)】我们说的生活教育,就可以广泛的学习。【※生活教育】整个生活面要学的实在是太多,要抓住各种机会让孩子学习如何独立,如何照顾自己,如何与人相处,话怎么讲,事怎么做,礼貌怎么打,招呼怎么打,客人来怎么接待,要走怎么送。
 
     3.【孔门四科】孔夫子的教诲是有四件很重要的事:生活当中做家事的能力是培养他做事的一种人生智能。一、【习劳知感恩】二、【养成勤劳习惯】三、【促进人际关系】四、【意志力,有担当,负责任】
 
     4. 应对进退就是与朋友、与长辈相处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一、【鞠躬】二、【握手】

分享文章   07.11.02
------------------------------------------------------------

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好!

    万分感恩各位老师和学长!后学昨天顺利进入对谈并听课,受益很大,今后一定更加努力学习,每周参加对谈。

    一、「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贵以专」

    求学问的方法一开始一定要专,要一门深入。整个掌握圣贤教诲德行的纲领之后,在这五年当中就能够达到某种程度、某种智慧、定性,有这样的定性、有这样的根基之后再开始博学,再开始广泛去跟人家探讨,所以这个根基五年要专注。在深入圣贤教诲和道德学问当中,一开始一定要专注,只跟一个老师,专注抓住一本经典一门深入,打好根基之后才广博学习,所以在求学问方面,博学是等打好根基才开始。

    学生对此深有体会,近四年来在接受圣贤教诲的过程中,只跟一个老师学,老实听话,加上家庭的原因,只能清静自修,很少接触其他善知识,也没有机会四处参访,从而成就了一分定力,拥有了一点信心,很多正确的思想观念就建立起来,一遇到其他的说法,马上能够辨白,分辨他讲的是对还是错。2007年4月份,机缘成熟,学生才有幸加入了现在十个人左右组成的每周六共学的学习小组,遇到了真正值得效仿的善知识。现在学生决心终生跟随释净空教授学习,十年跟随身边的这位善知识学习,一生落实《弟子规》,十年之后再博学亲师。

    这两年来,学生一门深入《弟子规》,受益非常大。弟弟两年来由于家庭等各方面原因,只学习落实《弟子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尤其在力行方面远远超过学生。其定力、信心、待人处事能力真是成长了很多很多。

    每每读到在《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书中师父告诉台湾陈妈妈的话:“我这一生所传给你的最珍贵的法宝,便是听话。你是个非常听话的好孩子。听话碰听话的,听话的也生听话的孩子。将来,你会很顺,很幸福,因为你会有听话的子子孙孙,听话的长官和同事,听话的学生和弟子,听话的车船飞机,听话的身体……”学生总会因深有感触而不禁落泪,自己这几年老实听恩师的话,绝不动摇目标放弃学习,绝不离婚等等,境缘一点一点向着听话的方向改变,证明破迷开悟和离苦得乐确实真实不虚!

    二、在生活教育方面,要广泛的学习

    「不学礼,无以立」,应对进退要有礼貌,礼貌是人与人当中最优美的距离。为人父母要让孩子在生活点点滴滴当中学会洒扫应对,懂得人情世故。圣贤人的学问最重要的是「主敬存诚」,时时恭敬,时时真诚。平常处处有礼,就会积累很多的善缘,很多的助力;如果处处在言语、行为失礼,就形成很多阻力。

    吃饭要学,穿衣服要学,行住坐卧要学。学生以前由于长期行住坐卧的姿态不对,造成脊椎侧弯,引发脊柱炎,带出神经衰弱、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一大堆严重的并发症,身体虚弱到极处,到许多大医院查,找不出原因。后来通过很长时间的民间中医按摩调理,正直了脊椎,各种并发症才随之慢慢消失。

    遇到长辈打招呼要鞠躬,离差不多两步的距离,鞠下去以前要看叔叔,然后鞠下去,鞠下去的时候还要问候说「叔叔好」,上来的时候还再看一下。成人握手的时候,眼神一定要看着对方,这样让人家觉得很受到尊重。然后手要把你的诚意传递过去。力度要适中,握的时间也不可以太长。一定是长者对晚辈伸手的时候,晚辈才伸出手。上司先伸手,长官先伸手,我们再伸手。女方先伸手,男方再伸手。接待客人也要学,「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三、孔门四科,人生三不朽

孔门四科,第一「德行」,一切的根基。其次「言语」,「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说话要很谨慎。第三「政事」,管理众人之事叫「政」,政事广泛的解释就是孩子做事的能力,处理事情的智慧。第四「文学」。

    人生三不朽,第一个「立德」。其次「立功」,很多歌颂历代真正对家、对国、对社会有真实帮助的圣贤人的文章,都是别人佩服他写的。能立德、能立功的人必然有言可传,就是「立言」,留下名垂千古的文章能够利益后人。立言的前提在德行,没有德行,留下来的文字是不会让人家受益的,所以德行为要。

    四、做家事能培养孩子做事的人生智慧,会让孩子形成很多很重要的为人处事的互动的态度。

    第一,习劳知感恩。学生这段时间在照顾太太的过程中,感受到家务活真是没有尽头,持一个家是真学问,才知道岳母真不容易,深刻体会到岳母的辛劳,自己做的只是岳母日常所做的十分之一,内心非常感恩岳母的付出,决心要好好孝顺二老,报答他们的恩德。

    弟弟这段时间两次从庐江返回河南,帮助岳父岳母忙二十亩地的秋收。两年的几次农忙,弟弟欢喜下地干活,内心平和宁静。既无形中祛除了十年来在外打工染上的不良习气,又弥补了在家老小从不干活的缺憾,获得满心的感恩。
 
    曾国藩先生要求所有的子孙,第一个早起,避免家族会慢慢懈怠;第二个干家活,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辈子;第三个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曾国藩先生有这样正确的观念,所以他现在的子孙还很兴旺。

    学生很是幸运,小学中学时代暑假都在农村舅舅家度过,有过酷暑中收割水稻的深刻记忆,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多少有些体会,现在学习圣贤教诲后,懂得感恩、惜物了,痛改以前铺张浪费的恶习。

    第二,养成勤劳的习惯,容易得到贵人相助。学生从小受姐姐兄长的照顾,干活干太少,做事笨手笨脚,动作不俐落。现在明白,一个人一生该干多少活是注定的,要趁年轻多造福,多服务人群,老了就享福。

    第三,促进人际关系。平常勤快,有做家事的习惯的人,会很主动去帮助别人,自然得到很好的人际关系。学生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被选到学校学生处帮忙。学生一年中每天早早地到办公室打水、拖地,对每位老师都是恭恭敬敬,随叫随到,很受各位老师的喜爱。结果在毕业分配的时候,本来学生的专业不好找工作,老师们却主动帮我联系,找了一份学生想都不敢想的好工作。

    第四,锻炼意志力。多干活才有担当、负责任的一些经验,从而形成意志力和忍受挫折的能力,这是学生工作十年中颇有体会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生家庭7个孩子,只有父亲一点微薄收入。几位姐姐和兄长出生在农村,从小下地干农活、上山打柴火长大,非常辛苦。学生出生在县城,从小干活较少,但父母为了吃饭问题,寒暑假都把我和弟弟送到农村舅舅家帮助干农活。学生记忆中还有冒着酷暑抢收水稻的辛苦,从凌晨一直干到九、十点骄阳似火的疲惫不堪时刻,站在好大一片待收割的稻田中间,特别能体会来自农村的同学为什么学习那么拼命,意志力和忍耐力那么顽强,相比之下,学习的苦根本算不了什么。

    五、汤池幸福家庭之二

    母亲去世时,弟弟才九岁,是几位姐姐和兄长供养我们哥俩一切所需,家人为他操尽了心。弟弟生性聪明淘气,与我相反,由于缺乏管教,中学时误交损友,曾因盗窃自行车被抓,在看守所呆了几个月,吃尽了苦头,出来后痛改前非,不敢再犯罪。弟弟中专毕业后没多久跑去广东打工近十年,做了不少错事,也经受了不少磨难。2005年底和弟媳转到新疆喀什市开服装店,2007年又因生意清淡开不下去回到江西老家。

    弟弟特别听我的话,近十年来在外漂泊打工,学生一直给与关心照顾,几乎每周通电话,和他一起渡过许多人生难关。在学生接引下,弟弟2004年得闻圣贤教育,勇猛精进。2006年8月有女儿子凡后,发心把女儿培养成蔡老师,自己一门深入《弟子规》,一年多来运用《弟子规》解决了许多家庭、生活各方面的难题,成长很快,今年6月份自己去庐江听了幸福人生讲座,7月份又带着二姐两家人到庐江听幸福人生讲座,8月中旬和二姐两家共7口人来到汤池租了房子住下,长期熏修,扎根学习。近两个月来,弟弟成长更多,他常跟我说:“即使不能进入中心学习,也要在汤池净土自己努力学习。学习重实质,不重形式,我们要从自己一点一滴做起,做汤池的幸福家庭,让大家看到我们老少七个人的可喜变化,看到中心的力量,生起对圣贤学问的信心!”

    孔老夫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亦可小用在今年刚好三十岁的弟弟身上。弟弟以前浑浑噩噩不知人生出路在何处,现在目标坚定成圣成贤;以前生活贫困坎坷,时常气馁、抱怨,现在明了因果,心平气和忍受,积极面对;以前三天两头遇到家庭、工作诸多不顺,现在一心断恶修善,境随心转,生活平安幸福!

学生真诚礼敬各位老师、各位学长!

 分享文章   07.11.04
------------------------------------------------------------

    学习的次序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

    第一个步骤博学:

    首先要知道求学问的博学是建立在“专”的基础上,“专”就是跟定一个老师,一门深入——做打根基的功夫,达到对自己所学的圣贤教诲能保持不动摇的程度,在古代一般要用五年的时间,根基打好后才可以“博学”。

    而在生活方面的广泛学习,我们听了蔡老师的讲课,就能马上去做,关键是要记住“主敬存诚”四个字,时时恭敬,时时真诚,对善学的人来说,小到一举手一投足,大到待人接物,无不是学处。

    吃饭穿衣要学,行住坐卧要学,在里面学惜物,学敬物,学威仪,学自尊而尊人。

    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孔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不学如何与人相处的礼貌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学礼就是学进退应对中与人相处的分寸,学“礼”就是学与人结善缘,学自卑而尊人。

    对于孩子,要让他做家事,从中培养他做事的一种人生智慧——感恩报恩之心、主动帮助人的能力、忍受挫折、担当责任的意志力都能从习劳中得到培养、得到锻炼。

    学生pc00100顶礼敬上

 分享文章   07.11.06
------------------------------------------------------------

顶礼学院老师:

    人不学不知道

    通过这集学习让我知道了我这个做母亲的是多么的失职,因为可以说生活中很简单的细节通过蔡老师讲解后才知道,做为父母的都应该教给孩子如何做。即使是言行举止,礼貌,乃至细微到如何的接送客人,如何吃饭,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座姿,如何的走路,如何的穿衣,这些看似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做好确有很大的利益和好处。同时会增加自己的身价,以及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会给别人带去欢乐和安慰和舒服。而这些小节自己以前从没有重视过,更没有教育孩子该如何做,觉得这些小节孩子应该知道如何做,可是就是自己认为的应该害了现在的孩子,使他们无拘无束,让他们对人失去了礼貌,而且对长辈无礼,对父母不尊重,而这些不是孩子的错,是我们父母的错,而在没有学习这集讲座之前,没有人告诉我应该这样细致的教育孩子,包括点滴行为都要告诉给孩子什么是正确的观念,让孩子知道自尊,自重,自强,自立。而不是处处依赖父母,自己则过寄生虫的生活。

    一.学习学问的秩序是先专后博。

    学习学问的秩序,要想做到博学,一定要先做到专一 学习一门课程最少要深入五年时间。而三字经中提到“教之道,贵以专”。一门经典再没有弄明白之前,不要深入其他经典。真正做到做一个老实的学生,在这五年当中只跟一位老师学习,只接触一部经典。因为通过五年的学习,自己才能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明辩善恶是非。而通过五年的学习,自己建立了正确观点后,在接触其他人讲自己就会明辩对错。因为在教学中,一个老师一条路,两个老师两条路,三个老师三叉路,四个老师十字路,如果跟多个老师学习思想路子就会杂。而在学习圣贤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在笃行上下工夫,只要学习一点就在生活中落实一点,那学习圣贤教育的根基扎的才会牢固,否则大道理谁都会说,关键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在生活中落实。而中国文化之所以被中国人认为过时,甚至是淘汰,其主要关键是学习圣贤教育的人只是说理论而不力行,正因为说和做不一致,所以才会比人认为中国文化落伍。

    而中国著名的教育经典《礼记.学记篇》,其中也提到了学问一定要做到“学之道,贵以专”,等一门经典在深入五六年后才能《博习亲师》,也就是说只有先一门深入并在生活中落实后才能进行广泛的博学。而弟子中提到“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这让我们知道了圣贤学问一定要学习和落实要相结合,这样才会把圣贤学问学的扎实,才能理解到圣贤人当时教学的精髓。

    二.教育要从细微之处做起。

    通过蔡老师讲解,才知道了教育孩子从点滴开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再小的事情我们家长也都要把正确的先和孩子说,让孩子领悟到正确的该如何做。而这些正是现在家长和教师都忽略的。就如现在的孩子吃饭,在吃饭的时候多数孩子喜欢挑食。自己喜欢吃的食物自己吃独食。可是还觉得理所当然,并不觉得这样做不对,而孩子这个习惯应该说是我们长辈和家长溺爱造成的。所以该我们家长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时候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承认,这样孩子在心里上就容易接受,同时觉得学问真是活到老,学到老,这看似没面子的事情,其实不然,会让孩子懂得大人都会犯错,也会知道改过,人做错事情没关系,但是在知道自己错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纠正。

    现在孩子小,毕竟和我们有血缘关系,我们家长知道错了就该及时纠正,而在纠正错误的时候,我们家长不能责怪孩子不对,我们首先和孩子真诚交流,承认自己以前也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通过学习圣贤教育才知道了,这些生活中的小节对孩子将来成长以及到社会都会起到好的增上缘。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吃饭不懂礼貌,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不知道让别人,那别人就会觉得你这个人很没有教养,没礼貌,人真是“不学礼,无以立”。礼貌和尊重会处处给人带来好的印象,这样自己在事业以及生活中就会遇到好的机会。人人都喜欢和有礼貌,知道尊重别人的人打交道,礼貌的人会遇到贵人相帮。而这些道理我们现在年轻父母以前也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如果我们和孩子一起在生活中力行和改过,互相监督,互相学习,互相促进,那我们的孩子肯定会非常欢喜的配合。这样孩子得到了教育,同时自己在生活中也增长了学问,提高了自己的自身素质,这么好的事情我们现在的家长可一定要做啊!因为通过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让我深刻的意识到,和孩子一起改过,确实对大人和孩子都有好处,所以发出以上的感慨。古语说的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只要知道错误就改正,这就是最棒的。

    三.养成做家务对孩子将来成长的影响。

    习劳知感恩。从小教育孩子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勤劳的好习惯,同时孩子在劳动过程中,也能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通过自己的劳动知道不容易才会对父母生起感恩心,孩子只要知道感恩,那对我们父母的尊敬和恭敬心才能提升起来。才会珍惜我们大人的劳动成果,就如我们家长在家打扫卫生,当孩子知道父母上班做家务不容易的时候,那他们在家或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会注意环境卫生的保护,其实我们大人都知道卫生清扫完之后保持是最重要的,否则家长前面清扫,孩子在后面破坏,那陌生人来这个家看到的卫生环境,决不会给人干净和清爽的感觉。

    习劳遇贵人。人们都喜欢和勤劳的人在一起共事,谁都不喜欢懒惰的人,就如在某项活动中,需要进行结组讨论,勤快的人谁都喜欢和他在一组,而懒惰的人都会远离,没有人愿意和他们一起活动和做事。在家不做家务,到学校和单位里不可能一下子就变得勤快,勤劳的人走到哪里都会遇到贵人帮助。而蔡老师在讲到这里讲到了他在教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他们班里的女生学习成绩一直都是第一,但是在家从不做家务,在学校里也是这样。所以学生们怨言很大。而蔡老师通过和她父母交流,告诉勤劳对孩子的好处,父母马上配合老师,让孩子在家里做家事。习劳促进人际关系,由于勤劳的孩子走到哪里,都手脚勤快,所以这样的人走到哪里,大家都会喜欢。勤劳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使孩子培养坚强的以至力,而卢叔叔之所以能够经过很多坎坷,把企业做的那么好,都是因为小时候父母教育他习劳的结果,教育他热心助人,即使身边的人只要有困难就要主动帮助,这让卢叔叔锻炼了坚强的意志,使他在今后的事业中才有如此大的成功。

    四.礼貌的重要性。

   人与人相处,处处不离礼貌,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可以代表我们自己的形象,同时也会影响到对方的情绪,如果我们能以真诚心,恭敬心与人相处,那我们的言行和热情就会对我们周围的人有所影响。而正确的礼貌常识我们更应该懂得,更该知道在事情到来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如何的与朋友和周围人相处。通过蔡老师的这集讲解,我才知道了只是简单的握手就有很多的细小的礼节,如男女握手的时候,一定是女方先伸手。而与长辈和上司相处的时候,一定是长辈和上司先伸手的时候我们在伸手。而握手的时间长短,如何握,以及手的力度要适中,而在握手的时候眼睛一定要看着对方,眼睛不许可随便的乱看。握手的时间不能太长,特别是对方是异性,时间太长就会失礼。在这些细微的动作之中居然都有很大的学问,如果我们做的好,会给人的印象很好,知道我们很有礼貌,非常的恭敬庄重。在长辈和上司面前我们做晚辈可以给长辈行鞠躬礼,而这个鞠躬礼的距离要在两步之间,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而在没有鞠躬之前,眼睛一定要看着长辈和上司,而在行完礼后眼睛还要看一眼。这些简单的最普遍的常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确没有人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中国古语说的好“知耻近乎勇”。

    现在我才发现我现在的智力还不如古时候的几岁孩子,从现在开始,和圣贤人和古人好好学习,正确逐渐的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做个尽量圆满幸福的好人。以上内容是我对这集讲座的心得,不妥之处请老师和学长们多加指点。

pco00072 敬上

 

 分享文章   07.11.08
------------------------------------------------------------

尊敬的学院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上一集蔡老师把学习的次序做了一个说明,它的次序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这一集主要讲如何博学。

    一、在求学问方面,博学是等打好根基才开始,求学问一开始一定要专,要一门深入。当我们整个掌握圣贤教诲的纲领之后,就能够达到某种程度的智慧和定性,有这样的定性、有这样的根基之后再开始博学,这个根基五年要专注。

    如果在接受圣贤教诲过程中,五、六年只跟一个老师学,很多思想观念就建立起来,遇到其他说法,马上能分辨讲的是对还是错。在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哲学《礼记.学记篇》里也同时提到,学五年之后才可以「博习亲师」,才可以广博的学习。所以在深入道德学问当中一开始一定要专注,跟一个老师,专注抓住一本经典,一门深入,打好根基之后才广博学习。

    对此末学确实深有体会。末学是一个特别容易听信别人的人,经常是听到这种说法觉得很有道理,过几天听到那种说法又很有道理,自己完全没有分辨能力,所以造成自己常常跟着社会思潮随波逐流,毫无主见。自2003年接触净土法门后,一开始也是到处看文章,觉得每个人说的都很有道理,直到2004年下半年进入网路学院学习,才开始定下心来一门深入,只跟一个老师学,至今已有3年,感受特别深!真的觉得自己的分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于各种说法,心里有了主见,不会轻易被它带着走。这确确实实是得益于一门深入,末学既然已经尝到了甜头,就决心继续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跟定一个老师,一直学下去。

    二、而在生活方面,即生活教育,就可以广泛的学习。整个生活面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我们要抓住各种机会让孩子学习如何独立,如何照顾自己,如何与人相处,话怎么讲,事怎么做,招呼怎么打,客人来怎么接待,客人要走怎么送。

    末学听了课后感到很惭愧,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末学孩子马上就要5岁了,可是吃饭还是如蔡老师所讲的,饭吃得满地都是,末学因为自己从小非常贫困,所以特别看不得别人浪费东西,尤其是粮食,可是当自己的孩子饭都掉在地上,末学只是有时会让她捡起来吃掉,有时也没有坚持让她捡起来,而是自己帮她吃掉了,所以造成孩子至今没学好吃饭,问题出在末学没有坚持阿。

    三、生活当中做家事的能力是培养孩子做事的一种人生智慧。做家事能够:

    1.习劳知感恩。末学老家在农村,在读书期间,有几次末学利用放假时间回老家看望奶奶和大伯,看到家乡的农田里,大伯和其他农民们在酷暑的烈日下,真的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自己于是就去帮忙割稻,才一会儿,就累得那腰好像断了一样,镰刀还几次割破了自己的手……深深体会到“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而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环境实在是太优越了,末学很为他们忧虑,真希望有一天能带孩子去贫困地区体验一段时期,让孩子切身体会到物产的来之不易。

    2.养成勤劳习惯。多做家务才会养成勤劳的习惯,末学看我们的上一辈,过去都受过苦,所以他们几乎都是非常勤劳的,而我们这一代就相差太远了,我们的下一代那就更差了,这不是好现象,因为不劳动就是在折福啊,所以我们自己要勤劳,也要教孩子勤劳,否则有一天孩子福报享完了,他就苦了。

    3.促进人际关系。假如一个人到了团体里面,一进去就主动打扫,看到别人在忙也会走过去说,有没有我帮得上忙的地方,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勤快,很舒服的感觉,所以他人际关系自然就会很好。

    4.有意志力,有担当,负责任。现在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些新闻:某某学生,由于考试成绩差,或者课业压力重,或者受到了一些小的挫折,等等,而不顾他们为人子的责任,选择了自杀,末学分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意志力,没有责任心,我们几乎可以肯定他们做家事很少或不做,缺乏意志力,所以从小就要教孩子做家事,否则怎么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责任心呢?


末学Pc00051 敬上

2007年11月8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

    大家好!聆听蔡老师的讲解,学习的次序是经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的过程。我们求学问的方法一开始要专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三字经》里面 [教之道,贵以专],把自己的定性、根基打好,才可广博学习。

    一、生活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吃饭要学习,吃饭的时候吃了满地都是,夹一次菜满桌是菜汁,吃的声音很大,这样很失礼。穿衣服要学习,不懂得爱惜衣服,本来可以穿五年的衣服被我们一穿,三个月就撑破了。行住坐卧要学习,站没站相,坐没坐相,长期下来脊椎都弯掉了。喜欢睡软床,好像觉得睡软的床是享受,其实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末学有这个感受,睡软床到第二天起床腰都痛,所以现在比较喜欢硬板床,坐软沙发也如此,整个骨骼撑不起来,懒洋洋的,没精神。

    二、礼貌

    孔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所以我们从生活方面就体会到,因为它代表你的威仪,人家不容易轻视你,它代表你的生活习惯,也能够影响你的健康。整个生活面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们要抓住各种机会让孩子学习如何独立,如何照顾自己,如何与人相处,话怎麽讲,事怎麽做,礼貌怎麽打,招呼怎麽打,客人来怎麽接待,客人要走怎麽送等,我们为人父母以身作则胜于言教,远离唯利是图,要做个好榜样。如在生活工作当中不会与人相处,有意无意的动作与说话都会得罪于人;人要有诚实心、恭敬之心,走到哪里都会有贵人相助。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道理。

    三、做事

    让孩子做事的能力是培养他做事的一种人生智慧。习劳知感恩,你不让他做事,他哪里知道做事的辛苦,常常劳动,能够付出的人,他才能感谢别人的付出。养成勤劳的习惯,末学出生于农村,小时以地瓜为主粮,父母为赚工分,常常干活很晚才回家,姐弟俩从小帮父母做小家务,如比挑水、煮饭、炒菜,有时还收割、插秧、拣柴等。习惯养成很难改变,虽然生活在城市,但每次回父母家从里到外,都能干得利利索索,农村烧柴,还去菜园拨菜,每次回家女儿都跟末学说:“妈妈你每次回家都要大做事,你小时候是不是也做呀!”后来出社会找到工作,在哪里工作都能得到领导的表扬,蔡老师有说到勤劳的孩子特别容易遇到贵人相助,这是真的,末学文化水平低,但在工作上可以说是比较顺利的。

   让孩子做事培养他的忍受挫折力、有责任心,长养他的仁慈之心,处处欢喜助人。

  以上是末学的学习心得,不妥之处请老师和各位学长多多指教。

  感恩老师。


PC00218敬上

2007.11.07

 

尊敬的读书会老师及各位学长:

    您们好!蔡老师在本集告诉我们学习的次序:“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他首先谈到“博学"。博学,这里是指生活教育的学习,至于求学问的方法,就必须是先专后博,用五年专心一致跟一位老师学习、学好一部经典,打好基础后,才可以开始“博习亲师"。那么,生活教育是学什么?有哪些范围须要学习?就是“洒扫、进退、应对"。

    蔡老师说生活教育就是教“洒扫、进退、应对",培养孩子勤劳的习惯及待人接物的礼节,为孩子建立德行的根本基础。很可惜,很多现代家庭疏忽了这些家庭生活教育,令孩子产生倚赖、懒惰、喜怒无常、自我中心、语言粗暴等问题。

    为什么“洒扫、进退、应对"的生活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德行?首先,“洒扫"是指建立孩子“勤劳"的习惯,最简单的工作就是做家务。“习劳知感恩",孩子要从劳动中,才能感受到事物得来不易的道理,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及其它人在生活上的默默贡献。

    此外,一个在家庭教育里学习到勤劳的孩子,在外面(例如:学校或工作)生活时,也会较容易表现勤奋,会较乐意参与服务,或较主动担当一些责任。因此,当一些工作要跟别人合作时,这些勤劳的孩子是较受人欢迎,得到别人的好感而喜欢跟他合作。勤劳的孩子也较容易得到长辈的提携,蔡老师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例,说他对学生虽然不偏心,但是遇到一些懂事、主动干活而又有交代的孩子时,会很乐意提携他们。

    以卢叔叔为例,习劳其实也一个锻炼意志的机会。蔡老师说卢叔叔小时,母亲要她帮隔壁阿姨挑水,每次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完成工作,才可以吃晚饭。长大之后,当卢叔叔在工作上遇到困难时,就会想起年青时挑水的情景,告诉自己只要坚持下去,就可以解决问题。卢叔叔面对困难时的意志力,就是小时候干家活培养出来的。
 
    这一点,后学也有一些体会。后学是老大,小时候家庭环境贫穷,父母忙于养家,所以年纪很小就要负责买菜、煮饭、洗衣、料理弟妹等工作。当时社会不发达,家庭电器未普及,家务全部都是用手做的。记得当时煮饭是烧柴的,事前要砍柴,砍柴时很容易给木屑刺伤,所以煮一顿饭相当不容易,一不留神还会把米烧焦,没饭吃。冬天洗衣也相当辛苦,手又冻又赤,有时会冻到没有知觉。

    当时社会经济较落后,家中老大做家务是时势所迫,父母本身因为也在贫困中长大,没有机会受教育,也是在劳动中成长,所以,孩子干家活就是一件理想当然的事,不当作一件家庭活教育事项来看。所以,一些普通的家务,例如扫地、洗衣等,父母只会简单讲解一下,便要自己独立完成;只有哪些较复杂的事务,例如煮饭、买菜等,父母才会示范怎样做。那个年代,孩子很听从父母的命令,就算不想做、不喜欢做,也会做。总之父母吩咐下来,就要做妥当。

    那时年纪小,不明白这些经验其实就是一种生活体验,只记得事做得不完满时会被父母责骂,很委屈。现在回想起来,特别听蔡老师的讲解之后,才知道现在的做事及应付困难的能力,原来就在那个时候磨练出来:父母只简单告诉你一件事怎样做的训练,培育了后学日后在工作上,只要上司很简单的说出要求,也不须要很多前人的参考,就能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当年在寒冷天气洗衣服的经验,也增益了后学在工作上的吃苦能力;当年做事受委屈的经验,也令后学在日后面对挫折时,能按得下气,不容易因为情绪而产生放弃的念头。

    未学《弟子规》时,自己不懂得感恩有这些童年的生活体验,只是羡慕年纪较小的弟妹不用这样吃苦,现在才明白,有些苦头在年纪小的时候吃,是不觉得怎么样的,因为当时的自尊心还不太强,面子会容易放下来,对自信心没有太大影响力。但假如在成年后才遇到这些挑战,则会觉得很难受,也会伤了自尊心及信心。后学有一位朋友就是这个情况,她是家中最小的,上面有很多姐姐哥哥,虽然家庭环境也不好,但却不用干家活,所以连烧水也不懂。出来工作之后,她觉得工作很不如意,经常出现状况,这些事在旁人看来,没什么大不了,但对她来说,就很难忍受,经常不开心,情绪很受影响。

    前几年,后学跟一位做保险的朋友谈话,他说过去公司会招聘一些大学毕业生,但发觉这些大学生的辞职比例很高,不能吃苦。经观察后,发觉一些有兄弟姐妹而又居住在公共屋邨的年青人,比那些居住在私人楼宇而又是独生子女的,更能吃苦、有耐心、学习态度更好,所以,现在他们已不以学历为优先考虑,反而看看应征的人是否能够吃苦。

    做家务不仅是生活教育,其实还在不知不觉中地建立了做事的能力。有时候,丈夫看见后学忙碌,便会很慷慨的分担一些家务,替后学晾衣服。虽然丈夫很有心,但总是缺乏条理,后学一次在晾晒衣服时终于明白原因。原来,晾衣服虽是家务,但是一件每天也要做的事,也是后学的责任,所以在心态上就变成为一件连续不断的事。故此,在晾晒每一件衣服时,就自然会考虑如何能确保在当天晾干,不影响明天的工作,那么在晾晒时就自然会顾及衣服的质料、通风等因素而决定每件衣服的位置。

    但家务不是丈夫的事,他不必顾及日后的事,所以只把衣服挂上竹竿,就算完成工作。这一次的经验,使后学恍然大悟,原来每天做家务,就是每天也上一次策划及计估风险的课,做一次实习,日子有功,就很自然地建立起策划的能力,使之成为自己的习惯也懵然不知。

    了解到做家务的好处之后,后学对父母当日的要求,更添上一份感激。


                  学生 pc00024敬字

注:以上分享文章并不代表本网之立场,感谢诸位老师、同学的心得分享!

 
本文编号:20071116135422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